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有福

圣严法师:如何祈福才能有福,第1张

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点:

一、竞争激烈,缺乏安全感工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守望相助的精神,却有你争我夺的敌对意识,因此人际间普遍存在着极度不安全感。所谓「商场如战场,同行是冤家」,竞争似乎是免不了的,然而社会之所以进步,文明能不断的创新,多半是因为人和天争、人和人竞争的结果,所以商场上讲求竞争,似乎也不是坏事,只不过如果拿捏得不恰当,就会变成自相残杀。

二、功利主义,人际疏离现代社会是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所谓功利主义,就是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以得到利益、成功为目标。为了获得利益,为了追求成功不择手段,因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猜疑、冲突,缺少唇齿相依的一体感。由于猜疑而产生矛盾,由于矛盾而产生冲突,由于冲突而产生疏离感,甚至反目成仇。

三、自私心重,道德沦丧现代社会也是物质昌明的社会,大家为了追求物质的拥有,彼此你争我夺、自私自利,想尽办法排挤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蹦、越来越冷漠,缺少人溺己溺的道德观,同情心、同理心荡然无存。

先从观念上改善针对这三种趋势,如果不彻底从观念上着手开始改善,社会问题将层出不穷,永无宁日。近年来,世界各地天灾人祸连连不断,凡有识之士都非常关心,亟思解决改善之道。站在一个宗教徒的立场,所能做的除了信仰上的祈愿,还应该帮助人们在观念上做适当的调整。

以佛教来说,诵经礼拜、举办法会,当然是有用的,连仅仅一句「我为你祝福」,都能够产生祝福的功能,何况举行隆重的仪式来祈福。但如果心态不正确,错误的观念不转变,仅仅只是参加祈福的法会,当下觉得有佛菩萨的护佑,有一点安全感和安慰感,一时间内会觉得内心平静,但这种感觉恐怕不能维持太久。最究竟的方法还是要从观念的修正做起,调整偏差的想法,改善错误的行为,努力为自己、为他人修福修慧,如此从内心发挥出祝福的诚意,我们的社会、家庭才会得到真正的平安。

《大悲咒》的大悲法门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修行、得道的方法。《大悲咒》汇集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所有一切修持的功德,所以持诵 《大悲咒》就等于获得了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所修一切功德力的加持,这力量非常大。不过,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告诉我们,诵持 《大悲咒》应该先要对众生起慈悲心。因此要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济,除了仰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给我们平安、给我们力量,更要学观世音菩萨,先发起无上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希望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而成就所有一切功德,这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

「无缘」是指没有一定的对像,因为没有特定的对像,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济永远在、处处在;没有特定要度的众生,却时时都在度众生,平等不分亲疏。「同体」,是指所有的众生都是生命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毫无关系的;中国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思想,就是同体的大悲心。

一人持诵 《大悲咒》的功德很大,共修持诵《大悲咒》的功德更大,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生息相通的,所以共修时能够得到所有修行者的功德累积。修行的功德既然是共享的,做坏事的结果自然也要共同分担。所以不要认为只要坏人都下地狱,社会就不会这么乱了;反而应该反省到这些儿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正确的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心里。

为了善尽生命共同体一分子的责任,我们应更进一步将祈福的观念和行为具体落实在生活中;祈福的方法有四种:

知福: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知道自己有福报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最起码都还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于拥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满一切的可能,因此呼吸是很可贵的。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能知福,则更应该说「我还有呼吸,当然满足了。」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福报。尤其现今的台湾社会丰衣足食,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看到别人有的,也不管对方是如何努力获得的,就希望自己也拥有,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自害害人。如果我们能够知福,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不过知足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要,而是「多也好,少也好,好到皆大欢喜」,这才是真正的知足。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说,他是世界上最穷的人,因为他是「无壳蜗牛」,他忿忿不平的说:「这个社会很不公平,我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我则告诉他:「有房子也是一种负担、累赘。」有房子的人,就要照顾房子,每天为房子花很多心思,尤其那些拥有很多房子的人,一下子这间房子要整修,一下子那幢房子要装潢,每天为了房子忙来忙去,如果住不了那么多房子,还得想办法租给别人住;我劝他:「没有房子,反倒可以快快乐乐的,想到哪就到哪,所以没有壳的蜗牛,也是不错的。」以出家人来说,「出家无家,处处为家」,没有自己的家,所以处处都是家,何其轻松,何其自在。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我们除了拥有呼吸外,还拥有很多东西,包括生命、财物等,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缘,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有的人虽然事业并不辉煌腾达,也没有什么钱财,但是他的人品高尚,待人和善,他也算是一个富有的人;因为人格的财产比有形物质的财产,更有用、更珍贵。惜福,就是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一切资源。珍惜而不浪费、不糟蹋,尤其不要糟蹋身体,不要伤害名誉、品格,甚至理念、理想,进一步还要饮水思源、感恩图报,这就是惜福。法鼓山所推动的惜福运动,就是请大家把不再需要用,但还可以用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不要让它们变成垃圾;同时还劝导大家过简朴节约的生活,少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心理寂寞,所以不断买东西,这是很愚蠢的;不充实内在心灵,房子里堆满了买来而无用的东西,头脑里却空洞得缺乏思想,精神没有得到提升,内心一样是寂寞、空虚的。

种福:成就自己,广种福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来种福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种,例如自己的家人、朋友、社会上贫苦无依需要帮助的人,以及社会、国家的利益和一切众生的幸福,都是我们的福田。有的人非常吝啬,空偶知识、学问,却不肯传授给人,舍不得与人分享;自己的财产,不愿意拿来利益社会、回馈社会,这种自私的人是最贫穷的人,就算他富甲天下,也是穷光蛋一个,因为他不懂得种福田。这就好像一个人拥有许多种子,但是他不懂得耕种,将种子种在沙漠里,不但不会发芽,反而让原本可以吃的种子变成了废物。知道要随时随地种福的人,是有福的人;为了要种福,必需要努力成长自己,在知识、人格、智慧,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长;才能有更多的资源来种福田。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瓜,但是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限的,所以享福的人不是真正有福的人,广种福田、欢喜培福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报,种到田里边,它就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多的福来。若能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都当成是培福的对像,不断的培福,那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最后就会和佛一样福德圆满。

以大众为造福的良田如能实践「四福」:知福、惜福、种福、培福,并且为别人祝福,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法鼓山目前正在努力提升人品,把净土建立在人间,做的就是造福的工作。但愿大家永远都是有福的人。

1、穿戴干净

准备去寺庙上香祭拜之前,一定要准备一套干净整洁的衣物,同时在前一天晚上进行沐浴,洗去自己身上的污秽之物。这样才能表明自己对神明的尊重,不会让神明觉得自己非常的草率,根本没有敬畏之心。

2、进殿须知

一般的寺庙正殿都有两道门:中间是一道大门,两旁是两道小门。因此在进门的时候也是有着一定的讲究的,不是和尚尼姑最好不要走中间那道门,中间那道门被称为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两旁的门才是供香客们进出的,而且进门需要注意,女迈右脚、男迈左脚,同时还要记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因为这是对神明的大不敬,需要直接跨过去。

3、拜佛礼仪

朝拜神明佛像的时候,人的心一定要虔诚,而且手一定要干净,不能满手污秽。而且在殿内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切勿大声议论或者喧哗,同时也不要对神明佛像指指点点。基本上在大殿内都会有蒲团,这是为了方便祭拜者跪拜的物件,不能从上面跨过去,也会被神明佛像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

4、烧香数量

在烧香拜佛的时候,香的数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其中三炷是为自己祈福,六炷是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是功德圆满的高香。因此,在拜神拜佛的时候一定要用对了香的数量才行,可不能随便乱用。

5、烧香步骤

烧香拜佛的时候,信众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取对应数量的香,然后在灯火中将其点燃。两手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脚之尾端。将香平举至眉间,与眉平齐,双目净观佛像庄严,诚信想你心中所求。然后将香放下,右手拿香脚,左手插香,两香间距离为五分。注意上香的时候不要跨过面前的蒲团,不然被视为不敬。

6、磕头须知

烧香的时候磕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不过磕头也是需要一些讲究的,并不是一阵猛磕就可以了。首先需要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头往下磕,来回三次便可。

7、拜佛忌讳

当然对于女性来说,拜佛的讲究还要多一点,那就是在来例假的时候不宜拜佛上香,因为神仙佛祖都将例假来的大姨妈视为污秽之物,这样会污染了神像佛像。同时也不能穿着漏胸露背或者迷你短裙、短裤等,这样会有失礼仪。

福报 功德

功德是佛法中非常强调的一个因素,什么是功德?它有什么用?其实功德就是善事善念,但是必须在菩萨面前许愿发心过的善事善念才是功德。平时我们的善事善念,如果没有在菩萨面前许过愿发过心,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受佛法的影响,它就停留在自我表现的一个层次上。举个例子:一个人吃素,吃了好多年,但从没在菩萨面前发心许愿,那么即使十年吃全素,也只能是个人爱好。所以要在菩萨面前发心吃素,吃素就成为不杀生的一种善行,所以乐善好施,帮助别人,连行孝父母、友爱兄弟姐妹都要发心。但在庙宇观音堂等供养菩萨佛的地方,任何善事都是功德,不需另外发心了。这就像我们的文件要经过JP签字才能在法律上生效一样,善事善念只有在菩萨的见证下才可以转成功德。

而功德有什么用呢?大家都知道业障或孽障的危害,它们就像程序中的病毒一样潜伏在人的阿赖耶识,时间一到就激化成灵性,就开始对人产生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突然之间从非常健康到病危抢救,或意外事故,或遭劫。甚至有的人孽障太深则一生不顺,面色阴暗,怨天尤人。而今生行恶或杀生,如果还有福报没用完,那么恶业也会变成孽障存入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八识中之第八识,又名“阿梨耶识”,是根本识,阿赖耶识中藏有无数的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主要指思维活动)。

孽障藏在此处,只有用大功德可以进入并抵消孽障,从而达到清理孽障的效果。这就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靠功德拂去心上的尘埃。所以功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消除抵消孽障,这是修佛修心者的首要任务。只有孽障消除了,心才清净,智慧才开,才有悟的可能性。

恭录 善事和功德的区别(部分)

我上香一般不会出财运和婚姻,而是求自己和父母家人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事事顺利比啥都强,就是这么简单。

上香的规矩和忌讳:

1、穿戴干净:预知第一天要去烧香,头天晚上就需要净身。神经就是洗去身上的尘埃,把自己稍微打整的整洁一点,这里说的“整洁”并不是你要穿的多华贵,而是干净、整齐。穿戴不浮夸、另类。

2、烧香数量:烧香,香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是烧香再叩头。这也是最高的规格,一般我寻常三炷香就为好。

3、拿香手势: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烧香时,香要一次性点燃,要越旺越好,而点完香如何火还没灭,切勿用嘴吹,只需横拿上下晃动香受到风吹自会熄灭。上香的时候用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作完揖后就可把手中香置于香炉中。

4、磕头须知:如磕头的话就要注意步骤了,烧香是有忌讳的,不能一阵猛磕头。而要是要注意姿势。你需要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头往下磕。来回三次便可。

记住前来烧香的人心要虔诚,手要干净,因为手要作揖,要拿香所以要干净。在殿内说话要注意,勿议论,勿喧哗。不要对任何佛 像指指点点。由于前来的人比较多,大殿内蒲 团比较多,需注意,烧 香时来往不要跨过蒲 团,不然会被视为不敬。

导语:如果你有什么心愿还没有达成,那么虔心祈福也许是一种方式,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将寄托在缥缈的神灵身上很消极,但是有时候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向神灵祈福这一种方式来努力。那么祈福的含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黄历术语祈福是什么意思。

老黄历术语:祈福是什么意思

祈福就是去寺庙上香还愿,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

寺庙祈福的礼仪

首先,不管是旅游参观,还是专门到寺院烧香拜佛祈福求安,在进入寺院后,保持安静,切勿喧哗打闹,佛门乃清净之地。

其次,在明令禁止拍照的地方,请认真遵守,不管是否信佛,在寺庙这样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庙内供奉佛的建筑,一般都建有多道门,正中间的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中间那道门,在佛界称“空门”,供庙里的出家人出入,普通人右门进左门出,男性先迈左脚,女性迈右脚,而且是步跨的越大则越好,切忌踩在门槛上(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踩不得,切记)。

烧香拜佛,烧香之前先净手,一般寺庙都会免费赠送清香三炷,三炷清香代表佛教的“戒、定、慧”三无漏学,亦是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

如果为多人祈福,需要更多香,不要说“买香”,而称“请香”。三炷香是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代人,九炷为三代人。在佛教,十三是最高数,意为功德圆满之高香,所以烧一大簇香的做法并不对,并不是越多越好。

点香时,要用左手拿香;拿香向佛作揖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部;香插入香炉是要呈水平角度,意为“平平安安”。

跪拜双手合十,手心并不是紧贴,而是呈空心状,上高居过头,下至嘴边,祈福许愿之时,合十双手放至胸口。之后默念,摊开双手,掌心向上,上半身拜倒。

道观祈福

道教供养通常供有香、花、灯、水、果,合称“五供”。在此五供的基础之上,增加上茶、食(斋)、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

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上供时,先把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

道教的祈福礼仪

很多人在道观最常用到的祈福方式就是上香,所以今天以上香为例,简单分享道教祈福方式和禁忌。

通常而言,道教上香上的是三炷香,代表道教最高神三清祖师爷,从左到右依次代表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燃香禁忌

点(燃)香时,需要用左手持香。

如果香燃着了起了明火,切忌用嘴吹香,这是大不敬,建议通过晃动熄灭明火。

捏香参拜

捏香要面向要参拜的祖师爷,右手手指拈香 ,左手包着右手,举于额前,弯腰参拜三次。需要注意的是,举香上不高于眉毛,下不低于膝盖。

插香顺序

插香讲究,右手持香,左手插香。

第一支香:左手拇指和食指捏香,把第一支香插在香炉正中间可默念:至心供养道、当愿众生、常伺天尊、永脱轮回。

第二支香:左手拇指和食指捏香,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可默念:至心供养经、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第三支香:左手拇指和食指捏香,第三支插在左边可默念:至心供养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默念的宝诰,建议背诵下来。如果是并未皈依的善信男女可以不背诵,心诚即可。

想查询更黄历术语解释,请点击 》》》 黄历术语解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61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