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出生的女孩,父母主要是00后、95后,对么?

2026年出生的女孩,父母主要是00后、95后,对么?,第1张

日前,一则“福建00后结婚登记人数破万”引发广泛关注:随着2022年的到来,首批“00后”男性逐步满足结婚年龄门槛,“00后”步入婚育年龄。截至1月10日10时40分,福建已有12831名“00后”办理婚姻登记。

我国的适婚人群会有什么变化?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历年出生人口数据,以及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梳理发现,“00后”是人数最少的一个世代。同时,按照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5年为一个年龄段来看,当前正在进入婚育年龄的年龄段恰恰是人口最少的年龄段。

数据显示,“00后”(2000年到2009年出生人口)总量为仅有163亿人,是最少的一个阶段。相比之下,“10后”(2010年到2019年出生人口)为173亿人,比“00后”多了1000多万。此外,无论是“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都超过了2亿人。未来,当“00后”逐渐进入到职场和婚育阶段,对诸多相关行业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15-19岁年龄段仅为72684万人,是当时7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中人数最少的一个年龄段。根据普查时间推算,该年龄段出生时间为2001年-2005年,今年该年龄段的年龄为17-21岁,已有部分人进入到婚育阶段。

2020年各年龄段人口相关情况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

另一方面,2020年,20-24岁年龄段人数也比较少,仅为7494万人,在当时70岁以下的年龄段中,略高于60-64岁和65-69岁、以及15-19岁这三个年龄段。在60岁以下各年龄段中,更是仅高于15-19岁年龄段。该年龄段对应的出生时间为1996年-2000年。

根据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情况显示,25-29岁占比达到了349%位居第一,30-34岁占比为193%,而20-24岁占比仅为186%。根据贺丹、张许颖、庄亚儿等人的《2006~2016年中国生育状况报告——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女性的初婚年龄从2006年的2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63岁,10年间上升了27岁。

也就是说,2020年,20-24岁的年龄段,相当大一部分人尚未结婚。这个年龄段和15-19岁年龄段,作为60岁以下人口中人数最少的两个年龄段,在接下来几年逐渐进入婚育状态。未来几年我国无论是结婚人数还是出生人口也将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2020年的数据显示,15-19岁年龄段性别比达到了11612,是性别比最高的一个年龄段,10-14岁年龄段性别比为11503。也就是说,未来00后的婚姻挤压问题将更加严峻,这也会影响到整体的结婚率和结婚人数。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分析,结婚人数下降对出生人口必然带来实质性的影响。结婚人数的下降,必然影响出生人口的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的数量下降,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的数量是决定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与否的重要客观因素。

拓展阅读:

首批“00后”集体进入婚育年龄,“男多女少”怎么破?

2022年,随着首批“00后”男性逐步满足结婚年龄22岁的门槛,“00后”无论男女,都已经开始步入婚育年龄。

“00后”的婚育特点怎么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在10-19岁这一年龄段基本都是“00后”,而无论是10-14岁,还是15-19岁男女性别比都超过115(以女性为100)。

从数量上看,在10-19岁中,男性有8466万,女性有7328万。10-19岁男性比女性多出1138万。尽管在采访过程中,不少“00”后年轻男女表示,愿意接受男性比女性大5岁左右,但是由性别比带来的“婚姻挤压”已经非常明显。

图源:东方IC

“性别比失衡形成 ‘挤压’的这个情况是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以往的人口普查中,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情况其实更严重,现在是经过生育政策调整之后的状况,但历史遗留下的失衡后果会传递下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导致一个较为明显的结果,就是在相对低收入的地区,由于女性外嫁等原因,大龄的适婚男性“剩下”的数量比女性多。

情况确实如此。此前的2018年底,湖南省统计局发布《湖南农村人口结构现状和变迁分析》,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湖南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湖南男性人口占较高比重,其中,适婚年龄段20-40岁的人口性别比达到了11180。适婚人口的男多女少,将导致农村男性寻找配偶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部分适婚人口难以组建家庭。

而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农村的性别比失衡情况确实比城镇更为严重。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在2020年,乡村15-19岁的男女性别比为12624,20-24岁、25-29岁的男女性别比也超过120。而城市中,进入婚育年龄之后,男女性别比逐步平衡。

图源:东方IC

“00”后婚育特点如何?

随着首批“00”后男女都步入婚育年龄,是否结婚、和谁结婚等,成为不少“00”后考虑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后了解到,对于婚育,“00”后的看法更多元,有人不讳言自己是“不婚主义者”。

“我是个不婚主义者。因为我觉得结婚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例如对方家庭教育背景以及将来孩子的抚养和教育等,但如果未来有生育的打算,我还是会考虑结婚。”今年大二的刘瑜(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成长的过程中,刘瑜切身感受到了“男多女少”的问题,她表示,所在的学校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是男生比较多。她所在的小学一个班22人,女生只有7个,初中一个班30人,女生只有11人。

今年大一的王俊(化名)也感受到了“男多女少”的问题,但他表示问题不大,反而更加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和未来的工作。

也有“00”后男性会明白的表示考虑“向下找”,比如今年正在读大三的何兵(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选择伴侣的年龄差距在5年左右。“但这也会造成‘循环’,男性方面,会出现上一代不断的往下一代发展,下一代往下代找的局面。”

作为人口专家,王广州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00后、90后、95后在人口研究中称作“队列”。不同的队列,对于恋爱、婚育、家庭等看法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往研究的时候,他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并没有认识到现在的变化会有这么大、这么快。

另外一方面,他指出,丁克和不婚的人群增长比率上升较快。

“我们用2005年的北京市终生不婚不育的女性数据与九十年代的数据相比,是百分之三与千分之三的区别,现在七普的相关数据还没有完全更新,但是能观察到尤其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独身独居、不婚不育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王广州表示。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学者黄文政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据他观察,“00”后适婚人群很大一部分秉持一种“宅”“婚恋自由”的观念,这是大的环境综合影响下的一个趋势。

“我们能够思考的是在国家政策方面,怎么去设置对婚姻更加友好的条例。比如说,不少国家采取家庭报税的政策,两个人合报税会更优惠,这个政策在我国是缺位的。我认为未来需要有更多的举措,让社会变得对婚姻更加的友善。”黄文政说。

图源:东方IC

如何应对性别比失衡?

当然,性别比也会明显的影响“00”后的婚育。

早在2014年,湖南省统计局就发布消息称,出生性别比偏高会导致“婚姻挤压”等问题。

这一情况在我国各地都有体现。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在我国各个阶段的年龄性别比中,10-14岁、15-19岁是最高的,均超过115,而他们基本都是“00”后。而之后的“10后”,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进,性别比稳步下降。

王广州指出,“00”后性别比失衡对于婚育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仅影响生育率,还将影响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结构。

“从好的方面来看,发展单身经济可以刺激消费,但是老年的单身经济会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比如说照料成本提升等等,因此这种变化确实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王广州表示。

黄文政表示,性别比失衡之下,婚姻中除了农村男性受到“挤压”,另一个“受挤压”的群体是城市高学历女性。

“一方面大学入学比例提高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另外一方面是女性在学习上的竞争力是稍强于男性的。这样下来,一些女性不太容易找到跟她们合适的对象,而被挤压的另外一方是农村男性,又不符合其择偶要求。”黄文政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除了对总体的生育率之外,生育水平与性别比还有另外一层关系。

“一般来说,生育率需要达到21,才能维持世代更替水平,但是由于性别比越高,男性越多女性越少,因此在性别比失衡的情况下,每个女性平均需要生育更多的孩子,才能够维持世代更替水平。我认为中国可能生育率要达到215甚至22,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黄文政表示。

不过,随着三孩政策的施行,我国的性别比有望进一步恢复平衡。

王广州表示,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实际上对孩子性别没有偏好的人增多,导致整个分母增大,有偏好的人占的比例下降了。

“另外,随着育龄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男孩的生育偏好不会像以往这么强烈。但是实际上偏好还是存在的,特别在农村还存在至少想生一个男孩的情况。”王广州说。

从性别比失衡的角度来看,农村确实相对城镇更为明显。2020年,20-24岁、25-29岁和30-34岁的城市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701、10679和10326,而乡村为12309、12087和11682。“00”后的情况也类似,乡村在10-14岁和15-19岁的性别比为11486、12624,从数据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在15岁之后,有更多的女性流向城镇。

王广州认为,农村一些年龄段超过120的性别比失衡,未来是会有所缓解的,尤其在新政策下农村家庭可以生更多的孩子,因此没必要一开始就大力度地去选择孩子的性别。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以及国家治理非法人流的力度加强,性别比会朝着正常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恢复正常是不容易的。”王广州表示。

他指出,目前我国一方面是高度重视婚育的宣传工作,一方面推行积极的生育政策。

文:任泽平 李晓桐 华炎雪实习生张晋对本文有贡献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

但近年来,多种选择和无奈之下,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多了。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另一方面,高婚育成本使年轻人实现家庭变得更加困难。从人口角度看,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削减适婚年龄人数,结婚“主力军”减少。“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选择,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是互为因果的。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婚姻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建议。

1 中国婚姻现状

11 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婚姻状况发生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结婚率下滑、离婚率持续攀升、初婚年龄推迟。具体来看,

一是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下滑。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2013-2019年,粗结婚率从99‰降至66‰。其中,初结婚人数从2386万降至13987万人,再婚人数从3079万升至4559万人、复婚对数从299万对攀升至619万对。

二是“晚婚”现象突出;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25-29岁从343%升至346%,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177%、81%和199%。

三是离婚对数和离婚率长期持续攀升。1987-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1987-2019年粗离婚率从05‰攀升至34‰。

12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越明显

2013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结婚率出现下滑。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与GDP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也受人口流动、老龄化等因素扰动。具体来看,

一是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2019年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天津结婚率全国倒数;其中,上海、浙江、山东排名倒数前三,分别为41‰、50‰和53‰。此外,北京结婚率60‰,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八,低于全国平均66‰水平。

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高。2019年贵州、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云南、四川结婚率全国排名靠前,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前三,分别为99‰、96‰和88‰。

三是受人口流动和老龄化影响。中国“深度老龄化”省份分别为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重庆、浙江、安徽。老龄化严重的省份,适婚年龄人口相对较低,如果长期存在人口流出,则导致结婚率下滑更加明显。山东、辽宁结婚率分别为53‰和59‰,全国排在倒数第三、七位;2013-2019年山东结婚对数下滑近40%。而人口流入的老龄化省份,结婚“主力军”相对较高;四川、重庆、安徽结婚率分别为73‰、76‰和85‰。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流动也会影响离婚率,往往经济发展较弱、人口流出严重的地区,离婚率相对较高。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动摇感情基础,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黑龙江、吉林、辽宁离婚率分别为45‰、45‰、36‰。

2 选择还是无奈?

21 自我选择:高学历、独立、社会包容

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在校学生人数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引发“初婚推迟效应”。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19年博士在校学生数3267万人增至4242万人,硕士在校学生数从15847万人增至24395万人,硕士及博士学历占比1081%增至1406%。受教育时间增加、教育年限延长推迟就业平均年龄,进而推迟结婚平均年龄。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20岁上升到2016年的254岁;男性同期从241岁上升到272岁。

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与高品质生活,对婚姻持开放态度;尤其是女性自我独立的实现与自我意识的觉醒。经济发展和受教育水平提高给女性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社会地位上升。女性不再只作为“家庭主妇”,而是进入职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8-2017年,在读女生占比从383%增至522%,女性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高学历女性往往偏好不低于自身条件的男性,加大婚姻市场匹配难度,单身女性规模快速上升。2000-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从154万攀升至590万;其中,2015年30岁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女性未婚占比高达11%,远高于本科学历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5%。

思想开放与社会包容性增强,离婚不再是一个“谈虎色变”的话题。经济独立使女性逐渐摆脱婚姻的束缚,更有底气承担离婚的不利后果。2015-2018年审结一审离婚纠纷案件近600万件。根据司法大数据报告,2017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为140余万件。离婚纠纷案件数增加,感情不和(775%)、家庭暴力(149%)为主要原因。其中7340%的案件原告为女性,婚后2-7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夫妻双方仅一方意愿离婚的案件占比为9109%。

22 无奈:社会压力、婚育成本

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结婚意味着,婚前彩礼、房产,婚后还房贷、生育等一系列问题。而当前高房价、高教育支出导致年轻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大城市尤为明显。

房价快速攀升,年轻人面临“买婚房”、“还房贷”双重压力。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总体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和为子女结婚购房带来了很大压力,1998-2018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从1854元/平上涨至8544元。2004-2018年中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6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增长161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在50%以上,2018年为54%。房贷收入比(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增至476%,带动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286%增至884%。现实中还有不少居民通过消费贷、信用贷等形式凑集购房资金,实际的房贷收入比可能更高。

教育成本明显攀升,“教师减负、家长增负”,接送、育儿压力增大,导致家长承受时间、精力、财力三重负担。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初高中阶段辅导班费用、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根据新浪教育《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抽样统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21%,大学阶段占29%。公立幼儿园供给大幅下降,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2001-2019年全国公立幼儿园占比从601%降至384%,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从831%降至438%。此外,当前双职工父母面临中小学子女的接送难题;不少地方甚至还要求由父母批改学生家庭作业、并讲解错题,“家庭作业演变成为家长作业”。

23 婚姻背后是人口问题:出生率降低、性别比失衡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出生率下滑,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出生率下滑长期影响适婚年龄人数,进而导致结婚对数下滑。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当前结婚年龄主力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滑,对结婚对数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结婚率的计算公式,结婚率=某年结婚对数/某年的平均总人口数×1000‰,分子下滑影响结婚率下滑。

未来十年的结婚主力持续减少,或影响结婚率持续下降。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2016年出生人口升至1786万,但2017年下滑至1725万,持续下滑,2019年为1465万。1979-2019年人口出生率从178‰降至105‰。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及规模分别在2010、2013年见顶,结婚主力人口见顶。

男女比例自计划生育后严重失衡,造成婚姻市场匹配困难,进而影响结婚对数。198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100)为1076,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之后长期超过120。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

3 客观看待中国婚姻现状

31 正面效应:促进单身经济兴起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约为英国、法国、德国人口总和。其中超过7700万名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人。

单身人群普遍储蓄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高消费的生活,助推新消费模式、以及促进文娱、宠物消费。单身人群具有偏好便利性消费;尼尔森的《中国单身经济报告》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悦己而消费,远高于非单身消费者(27%);单身消费者中97%会选择网购,62%更倾向于点外卖。此外,单身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特点,注重自我投资。关于对未来一年的时间规划方面,“22%的单身消费者期望去读书,18%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学习新技能,17%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均高于非单身消费者的13%、11%和14%。同时,在对未来一年的消费意愿预期方面,分别有16%和14%的单身消费者更愿意在自我提升和运动健身多花钱”。尼尔森数据显示,单身群体注重感情寄托,在就餐、娱乐的支出意愿高于非单身群体;此外单身青年宠物消费占比高于非单身消费者,未婚人群占比达57%。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2019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24亿元,较去年增长185%,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消费规模达486亿元。

可以领证,结婚,是当事人双方恋情受法律保护的法律行为。

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结婚登记,男方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不得早于20周岁,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准。所以2022年的00后,男生满足00年出生,年满22周岁。女生满足00年-02年出生,年满20周岁就可以达成结婚申请登记,领结婚证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在双方完全自愿的并且出自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可以办理登记结婚的。

二、男女结婚登记的条件有哪些?

1、双方均无配偶;

2、申请人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

3、双方自愿并共同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4、双方均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5、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三、婚检需要做哪些准备?

1、双方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穿戴宽松简单的服装,体检当天不要吃早饭,可以携带水杯,面包等食品。

2、体检之前的两个星期不要饮酒,体检前的一段时间,尽量的少吃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以免影响肝功能,肾功能的检验结果。

3、不要吃动物的血液制品,以免影响大便常规的检验结果。

结婚应当符合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的条件,但是,并不是说符合结婚条件就可结婚,还必须没有我国婚姻法禁止结婚的情形。好了,以上就是关于2022年18岁是否可以领结婚证的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一条第二款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726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