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00万男性难结婚数据解读如下:
男比女多3000万在特定年龄成立,但“3000万男性难结婚”结论相对粗糙,有一定误导性。首先,根据七普结果,在30岁以下年龄段(以2020年七普时点计),男性人口确实比女性人口多出3000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的详细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2021》公布了七普口径的按年龄和性别分的人口数。用这张表的原因,是它提供的分年龄分性别的数据最为直观。
把0-29岁年龄组拆成90后、00后和10后,就直观得多,他们的数量和性别比分别是:90后男87838265万/女78950742万,性别比11126,男比女多8887523万。00后男84660133万/女73280001万,性别比11553,男比女多11380132万。
10后男88986789万/女79141155万性别比11244,男比女多9845634万综合一下就是:90后、00后与10后男261485187万/女231371898,性别比11302,男比女多30113289万所以结论非常清楚:如果把年龄条件设置在0-29岁,这部分人群的性别比是11302,确实出现男比女多30113289万。
但是,0-29岁在年龄上差了一代人,他们并不会同时进入适婚年龄。由限定年龄组得到累计的男比女多3000万人的结果,推导出3000万男性难结婚,有一定误导性,容易使人误以为现在同时有3000万“过剩”的男性汲汲于结婚成家而不得。实际上,在目前的适龄段,男比女只多出900万。
另外,要认识到因性别比失衡导致一部分男性无法成婚导致的真正的问题——不是要借这个话题催谁(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结婚,而是必然要面对的社会影响。
一些人说,这种话题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催男性结婚。其实“一部分适龄男性结婚难”,并不是要催大家赶紧结婚,因为性别比失衡是刚性问题,无法通过催婚解决。而这种刚性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社会要一起承受的——远不是一部分“只是农村男人结不了婚,与我何干”的带有社会达尔文意味的言论所能简单概括。
我们要知道,即使性别比不失衡,农村大龄(甚至适龄男性)结婚难甚至无法成婚都是个普遍性问题,而性别比失衡加剧了这个局面。
有以下三个事实:
迄今为止的婚姻大多是“上迁婚”模式,使得经济条件弱势的男性结婚难;适婚群体性别比失衡,适婚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正在持续攀升,加剧了经济条件弱势男性的婚姻挤压;相关方面已经有不少研究,但就如前面所说,这是一个刚性问题,难以妥善解决。
一、“上迁婚”模式——经济条件弱势男性结婚难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小农经济时代,因此形成了表面上门当户对、实则多数为上迁婚的婚姻模式,实际中的大部分婚姻实际上是男性家庭经济条件更有优势,真正意义上的平嫁平娶还是少数。
另外,七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达到376亿,依然停留在农村中的适婚男性自然难以匹配到已经习惯城市生活的女性。以上因素就决定了以“农村男”和“城市女”为典型代表的两性群体面临着婚姻挤压。
“农村剩男”群体和“城市剩女”群体带来的影响不太一样。“城市剩女”往往是出于自身意愿晚婚或不愿走入婚姻,而“农村剩男”群体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以个人视角得到的周边的样本,往往具有均质性,代表性较弱,且样本量太小,不具备说服力。根据一篇发表于2020年的论文,“农村人口对家庭的经济依赖可能更多,父辈更高的职业阶层对其成婚仍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专业研究者考虑的因素远比在知乎这样的更多由非专业者组成的论坛里提及的要多得多,感兴趣的可以根据下方链接获取全文。值得注意的是,在性别比相对均衡的地区,大龄男青年和大龄女青年结婚难的现象同时出现。
直观地说明在事实上的普遍的上迁婚的婚姻模式和社会发展阶段,部分人群确实面临择偶相对困难的局面。其中“剩男”部分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他们并不是不愿意选择,而是没有选择。
二、适婚群体性别比失衡,经济条件弱势男性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
前面我们已经明白,即使不考虑性别比失衡问题,男性和女性群体都面临一定的婚姻挤压,出现“剩男”和“剩女”,但面临挤压的原因不同。如果考虑性别比失衡问题,经济条件弱势的“剩男”面临的婚姻挤压就会更严重。经济条件弱势男性承受的婚姻挤压,在现阶段集中表现为天价彩礼、婚姻诈骗和人口拐卖。
光明日报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过去到现在一段时间以来的性别比失衡是造成农村男性结婚困难和现在天价彩礼与婚姻诈骗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且性别比正在持续攀升:农村“剩男”现象则是更加棘手的社会问题。“出生性别比”偏高困扰中国多年,从1990年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出正常范围(103~107),于2004年达到峰值121(即新生儿中每100个女婴对应着121个男婴)。
此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处罚力度,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逐渐下降到略高于正常范围的水平。然而,20~30年前的出生性别比问题正在当下转化为越来越严重的婚姻挤压问题。根据测算,适婚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正在持续攀升,20-30岁人口的性别比已经达到111,到2030年将达到115。
这意味着,超过10%的青年男性将成为“剩男”,数量或达3000万至5000万之巨。受婚姻匹配梯次结构的影响,农村大龄男性青年的婚姻竞争将明显加剧,农村的巨额彩礼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并连锁引发妇女拐卖、婚姻诈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光明时评:婚姻挤压下,“剩男”“剩女”何去何从。
光明日报的描述是比较笼统的,但我们从人口普查资料中可以详细地看到历年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七人普详细统计资料暂未公布,不过好在现阶段的婚龄人口在2010年六普时年龄也不算小,每年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可以查看六普统计资料的。
比如2000年生人的性别比为11823,2010年生人的性别比为11796,而2020年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是1113。这就表明,即使所有人都选择进入婚姻,部分年份生人中的男性在进入婚龄后也会发现面临较大的性别比错配的压力,对于各方面条件相对弱势的农村男性来说结婚的难度就更大。
三、已有不少相关研究,但开不出有效药方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结婚难(人口领域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的专业名词叫做“婚姻挤压”)问题已经有人做过研究了,研究地域是与广西人文地缘很接近的贵州,题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5县市实地调查》。
该文章发表在《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06期上。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挤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5县市实地调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给出的结论和建议,实际上还是改变不了以下现实,即:
在男比女多和普遍高嫁低娶的现实下(附带一夫一妻的现代婚姻制度),已经注定有一部分男性和女性要与婚姻无缘。如果进一步考虑性别比失衡问题,那么经济条件弱势男性面临的婚姻挤压更甚。
需要注意,现在的筛选模式是经济条件,因此很多人可能将问题简单化,认为大幅缩小贫富差距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婚姻挤压问题,这个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婚姻挤压问题与性别比失衡问题都是刚性问题,经济条件无法筛选时,还会有新的筛选条件产生。
实际上这一点远比大家高喊的房价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要悲情——在特定的年龄段,总会有相当一部分男性成为想结婚而不得(注意,不是自愿单身)的“受害者”,并且00后和10后将面临的婚姻挤压问题要更甚于90后。
一旦有结婚意愿但无法实现的男性形成一定规模,就会造成社会问题。在历朝历代,连鼓励带强制式的“催婚”,除了快速恢复或增长人口的意图以外,还有尽快使民众组建家庭结构以促进社会稳定的考虑。如果大量个体游离在家庭结构以外,产生的影响就不会只是局限在他们自身。
3123万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东经117 °55′—118°32 ′,北纬25 °23 ′-25°56′。东与永泰县、仙游县毗邻,南和永春县接壤,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3万亩,占总面积的816%;耕地面积186168亩,占总面积的56%,人均耕地062亩。
德化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全县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5℃,年均无霜期260天左右。境内资源丰富,拥有“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山多,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主峰横亘境内,是典型的山区县;现有林业用地272万亩,有林地257万亩;林木蓄积量1245万立方米,占泉州市的55%;森林覆盖率773%,位居泉州市首位。水足,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为福建省多雨区之一。
德化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坚持实施工业立县、“大城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地闯出一条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5126亿元,财政总收入538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5:564:321。1996年以来,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稳居福建省各县(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福建省十强。目前,德化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四大亮点:一是工业化程度较高。2005年,全县工业产值6668亿元,占三次产业比重的493%,高于福建省的平均水平。二是城镇化水平较高。优先把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城关地区,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关转移,促进城区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城关建成区由1995年的27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6%。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建立113个自然保护小区(点),区划界定了988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3%,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是我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的县份。良好的植被涵养了宝贵的水资源,年向闽江、晋江流域提供水资源22亿立方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连续三届县长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位居泉州市前列。四是科教事业协调发展。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获首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县。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院,高考每万人口本科上线率连续5年居泉州市首位。
当前,德化人民正按照“德化要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的要求,明确“一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强化“两个抓手”(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突出“三大产业”(陶瓷业、矿产业、服务业),加快“四个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城区居民向社区集中、耕地和山林向集约化经营集中),坚持“五大战略”(工业强县战略、大城关发展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争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城镇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提高执政能力等方面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努力把德化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绿色瓷都。
3543万。根据百度地图查询显示,德化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2021年5月,泉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德化人口为332148人。
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浔中镇46126、龙浔镇84494、三班镇17675、龙门滩镇10006、雷峰镇11854、南埕镇9279、水口镇12910、赤水镇11036、杨梅乡6045、葛坑乡13997、汤头乡7011、上涌镇17208、桂阳乡6700、盖德乡13936、国宝乡7876、美湖乡12353、大铭乡4663、春美乡8665
541‰。截止2023年6月中国结婚率是541‰,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是2023年以来连续三年结婚登记人数破1000万对大关,连续两年跌破900万对大关,结婚登记数据再次跌破800万大关,创下了1986年以来民政部结婚登记新低,仅为2013年最高峰的566%。结婚率是一定时期结婚人数与同期一定范围人口数的比率,反映了结婚频繁的程度。影响结婚率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等。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比较好,人们的生活会比较富裕,所以更愿意生孩子,还有就是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妇女们更愿意去生孩子,也有可能是因为当地的外来人口也是非常多的,很多人在广东定居了之后也会生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