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陈赓大将扮演傅涯的是谁

电视剧陈赓大将扮演傅涯的是谁,第1张

电视剧《陈赓大将》扮演傅涯的是杨雨婷。剧中的傅涯是文工团员,陈赓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和陈赓经过三年的交往,在1942年结婚。侯勇扮演的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个性鲜明的军事***,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剧中的陈赓洒脱、幽默、坦荡、智慧。处大事时举重若轻,处小事时不遗细微。黄埔时期,与军阀战斗;上海特科,协助周恩来保卫党的中央机关;抗日战争,率兵坚持敌后作战,屡予日军以重创;解放战争,他更是指挥若定。郭柯宇扮演的王根英是陈赓的第一个妻子。因为和丈夫陈赓的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次见面,所以造成她理智冷静、内心坚强的一面,是一个心理比较成熟的地下党员。

《陈赓大将》通过对大将陈赓一生几段经典瞬间的演绎,勾勒出了一个光明磊落、功勋卓著的***形象。该剧创作大胆构思巧妙,在创作上超越历史”的情节微调,也使得这部正剧个性十足,不拘泥于历史真实,而在其基础上追求艺术真实的大胆创作,使得剧中人物有棱有角,令人印象深刻。

2010年元旦,重病在床的傅涯强忍着痛苦叫来了陈知非。陈知非步履蹒跚,来到继母床前,微微俯身问: "妈妈,你想说些什么?"

傅涯努力地开口: "等我死后,不要让我和你爸合葬,要让你妈妈和你爸合葬。"

陈知非显得很震惊,他握着傅涯的手问: "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傅涯摇摇头说: "其实你爸爸一直很爱你的亲生母亲,你的亲生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陈知非紧紧握着傅涯的手,动情地说: "您也是个伟大的母亲!"

傅涯笑了笑,4天后离开了人间,享年92岁。傅涯是开国大将陈赓的第二任妻子,她和陈赓是革命夫妻,两个人都献身于革命。

在陈赓死后的几十年里,傅涯还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因一直都很欣赏陈赓前妻王根英烈士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傅涯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陈赓和王根英烈士合葬。

傅涯还一直给王根英的母亲寄生活费,直到王根英母亲去世。 对待王根英的孩子陈知非,她也宛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这种宽容大度,实在是可歌可泣。

傅涯生于1918年的景德镇,家庭较为富裕的傅涯自小就是在书香气息中长大。但是在她的成长环境中,战火纷飞的时代也让她深思。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生时期的她就已经心怀天下。面对分崩离析的黑暗 社会 ,傅涯也决定要拯救全 社会 。

年幼的她总是跟着大一点的学生参加一些运动,通过这些反国民党政府和爱国活动,也让她结识了许多和她怀有同样信念的好友。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刚从南京私立东方中学毕业的傅涯,跟随年长的哥哥傅森去往延安,奔赴革命之路。那时候,傅涯19岁。

抗日战争的爆发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灾难,奔赴革命的傅涯望着民不聊生的 社会 ,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为抗日救国做出贡献。

在1938年,傅涯不顾家人的劝说,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在这里接受党的教育和熏陶,让傅涯对于抗日战争有了新的认识。

身为第四期的学生,很快傅涯就毕业了。毕业后的傅涯,进入了抗大总政文工团,在这里,她担任文工团的会计以及秘书。

到了1939年时,表现优异的她加入了中国***。1939年7月,因为战事,抗大总校迁走,傅涯就跟随总校迁移到敌后根据地。

战事紧张,各个地区和部门都严阵以待,傅涯也积极配合组织相关工作和活动。

文工团的任务也有很多,他们积极地做宣传活动,鼓励战士们积极抗战,也会组织一些民间活动。

这个时期,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已赴战场的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傅涯跟随文工团奔赴各个战地, 直到1940年5月,在抗大校庆,她遇见了陈赓。

关于陈赓,傅涯早有耳闻。不过在傅涯眼中,陈赓就是个身经百战的领导。

1940年,在庆祝抗大校庆前,傅涯跟随文工团去排练。排练的道具缺少了些,文工团便差人去训练部部长王智涛家里去取。

团员们结伴而行,傅涯也在其中。到了王智涛家中,团员们发现陈赓就在王智涛家中休养。

因为是上级的领导的家,所以当团员们拿到道具时就准备快些离开。不过这时候,傅涯听到了陈赓正和身边的人谈笑风生。

陈赓半开玩笑地跟他的同志讲: "会昌战斗之中受伤的时候,我真想开枪自杀。想想自己还年轻,活着还能为共产主义奋斗,我就装死了……"

陈赓身边的同志听后就哈哈大笑,纷纷道: "你真是太有意思了,生着病还会给我们讲笑话。"

"在你眼里,怕是没什么能难倒你的!"

陈赓拖着病身子笑着说: "那你还真是说对了。"

毕竟有实力的人头脑清醒,不会像陈赓这般乐观有趣。傅涯被陈赓吸引住了,而陈赓也注意到了这个南方女子。

傅涯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出生于江西的她有着水一般的宁静。无论是外表还是个人谈吐气质,陈赓被吸引住都是非常正常的。

这次见面之后,陈赓就对傅涯念念不忘,但是傅涯并没有更多的意思。 因为傅涯有个未婚夫,这个未婚夫是傅涯的表哥,一个搞科学研究的人。

在傅涯演出完毕之后,陈赓就单独约傅涯出来。

陈赓一见到傅涯就说: "我很喜欢你,你要不要做我女朋友。"

如此坦率的表白,傅涯听后心中倒是很佩服。随后傅涯说起自己的未婚夫,陈赓听后,并没有说过多的话,只是希望傅涯知道政治方向的重要性。

这点就让傅涯思考了很多,在这个全民抗战的时代,选对政治方向确实很重要。

傅涯从小就目睹不太平的 社会 ,到后来改名,带着弟弟妹妹前往延安,在抗大学习。

无论是进入文工团还是在校学习,她的未婚夫和她都不是一条道路上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便和未婚夫在一起,恐怕日后也很难和平相处下去。

面对着眼前这个优秀的陈赓,傅涯若有所思,而这时陈赓很自然地开始跟傅涯讲自己的过去。

"我的爱妻王根英去世的时候才32岁。" 陈赓的表情很平静, "我和她结婚的时候,她20岁,当时是我追求的她。"

"王根英同志,我是陈赓,请嫁给我!我很喜欢你,我觉得我们特别合适。"

1927年,20岁的王根英收到了陈赓的情书。此时还在听报告的王根英,因为纸条上没羞没臊的话羞得小脸通红。

她微微侧身瞥了眼斜后方的陈赓,先是瞪了陈赓一眼,随后把这张情书贴到墙上。

王根英生于1907年的上海浦东,当时的上海浦东还很落后,家境不太好的她9岁就在外国商人所办的纱厂当了童工。

当童工的日子很是难熬,小小年纪的王根英却坚持了下来。 面对外商对工人做的恶劣行径,王根英看在眼里很是气愤,但是却无能为力。

在1923年时,王根英离开纱厂,她加入了***组织所开办的工人夜校。这里不仅给王根英提供了生存的地方,还让她近距离接触了革命思想。

16岁的她没有什么学问,但经过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也让她奔向正确的道路。

而在这所夜校里,王根英和陈赓认识了。

年轻帅气人缘又好的教员和16岁的女学生,两个人的感情若是成了,那绝对是一段佳话。 陈赓虽然是教导学生的,但一点也没有那种老先生的迂腐。

他的课总是场场被挤爆,不管男学生还是女学生,都会过来听他讲课。

陈赓和学生的关系也非常好,融入进学生之中也不是什么难事。陈赓也经常和学生们交流,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陈赓总是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

这时候陈赓就已经注意到了王根英。16岁的王根英稚气未脱,但是岁月的沉淀已经让王根英拥有常人无法拥有的气质。

陈赓开始对王根英猛烈追求,告白和看望王根英的父母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尽管在这些方面做的很好,可是王根英这边不起一丝波澜。

王根英很正经地说: "革命道路如此艰辛,我无法将我的心分散在其他上面,儿女私情还不值得现在的我们去思考。"

年仅16岁的王根英说出这番话,陈赓给看呆了。他握着拳头,也下定了决心。尽管告白失败了,但是陈赓不会轻易放弃。

他和王根英一起投身进革命中,这条路如此艰险,但只要陪伴着王根英走下去,总有一天他和王根英会有结果。

第二年,王根英加入了共青团。而没过多久,五卅惨案爆发,她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这场爱国运动让王根英感受颇多,她也领导工人罢工,并成立了罢工委员会。

在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中,王根英加入了中国***。这一年是1925年,王根英18岁。

18岁的王根英面容稚嫩,可是面对黑暗势力,王根英一点也不畏惧。加入***后,她因为反对黑暗政府,自己不幸被捕。

在牢房里她手里很多罪,可是当人们把她救出来时,却发现这个女孩脸上依旧洋溢着勇敢和倔强。

1927年,王根英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国代表大会,陈赓也在其中。望着坐的满满当当的革命人士,想想两个人的年纪,陈赓写了肉麻的句子,然后托人传给王根英。

陈赓本以为王根英会答应他,毕竟两个人也的的确确地走过了许多革命岁月。结果他看到王根英将那封信贴到了墙上,这让陈赓摸不着头脑。

不过陈赓可没有放弃,既然王根英还不理自己,那就继续写。他又写了一封情书,上面短短几个字,却更加肉麻。

"王根英,我们结婚吧!你一天不同意,我一天不放弃!"

收到纸条的王根英揉着太阳穴,随手又把纸条贴在墙上。等大会的休息时间到了时,大家都往王根英贴的纸条上围。

陈赓还嬉皮笑脸地说: "看看我们根英对我的爱多热烈,我的告白她都大大方方地展示。"

王根英被陈赓的话气到了,虽然王根英也是很喜欢陈赓,但是毕竟是女孩子,陈赓这话让王根英恼羞成怒。

王根英瞪着陈赓说: "你当你是谁?我又哪里说喜欢你了?"

周恩来劝陈赓: "跟女孩子表白,不要那么莽撞,一看你就不知道怎么谈恋爱。你这样只会把人家小姑娘给吓跑,这样得不偿失。"

陈赓顿时觉得自己做错了,忙问: "那我可该怎么办?"

周恩来说: "你先不要着急,我和颖超来帮你。"

周恩来和邓颖超出马果然顶用,找到王根英后,俩人轻声细语地给王根英说媒。这说媒也是说到王根英心坎里了,没说几句就羞赧地说不出话来。

待征求王根英的意见后,陈赓和王根英的婚事终于敲定了。

婚事定了之后,陈赓和王根英的婚礼也很快举行。没过多久,王根英离开武汉回到了上海,她此次前往上海是奉命从事地下工作。

而陈赓没过多久也到了上海,见到陈赓的王根英大吃一惊,她望着陈赓受伤的腿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陈赓哈哈大笑,他说: "怎么不说话,你丈夫成了跛子你就嫌弃了?"

陈赓这次受伤是因为在武汉和王根英分别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起义中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

王根英甚是心疼,联系党组织之后迅速送陈赓去修养。王根英放心不下陈赓,于是就亲自照料他,没过多久,休养后的陈赓就开始从事情报工作。

在中特科工作,除了要具备自身的实力,还要万事小心。这关系着党中央的安全,一点也不能马虎。

王根英全心协助丈夫工作,整理资料还是运送文件,王根英都是小心翼翼并用心完成。

这段时间,许多革命人士被捕入狱,营救他们也成了一个难题。

但是身为中特科的成员,他们用各种伪装骗过了敌人,将困在监狱的同志们都救了出来。

1929年,王根英和陈赓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夫妻给他起名为陈知非。

虽然孩子的出生对这对儿夫妻来说是一件喜事,可是对于革命工作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而且家里还有陈赓的弟弟妹妹,保护这一家人实在是需要很多心力。

1929年的上海遍布了敌人的眼线,出门在外,都要小心身边的人。 而且王根英和陈赓从事地下工作,两个人的身份都不能轻易暴露。

有时候遇见什么盘查,两个人反应较为机敏,成功地脱身。但是身边始终都是不安全的,两个人不知道搬了多少次家。

1931年底,因为顾顺章的叛变,周总理让陈赓前往天津。这个决定是为了陈赓的安全,但是陈赓和王根英就此分开。

同年9月,陈赓被派到红四军工作,王根英和儿子就都留在了上海。 分别后的夫妻,陈赓在红四军工作,而王根英就负责反帝同盟的工作。

带着儿子的王根英很不方便,可是她依旧兼顾着事业和照顾自己的儿子。

战争很快就打响了,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王根英负责后勤工作,她组织了救援队并着手购买物资来护送伤员。

她全力支持着抗战,并在1932年担任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女工部部长,她还积极组织领导上海工人运动。

没有陈赓在身边,王根英依旧坚强地独自扛过这些任务。然而在1933年,王根英因为被出卖而入狱了。

这一入狱,迎接她的就是严刑逼供。 面对那些折磨,王根英宁死也不松口。 她被折磨到晕死过去,敌人就把她泼醒,然后继续折磨。

敌人想要通过折磨她来获取情报,但是王根英根本不透漏一个字出去。

在折磨完后,倒在监狱中的王根英有着顽强的毅力。她的家中还有孩子,她还有丈夫,还有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这些让她坚定了信念。

在狱中她和敌人艰苦斗争,她也一直相信,党组织一定会将她营救出去。

终于,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王根英被党组织营救出来了。被周恩来带领的队伍营救出去后,王根英随着周恩来前往西安,而她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丈夫。

她继续跟着党组织执行任务,然而,在1939年,不幸发生了。

敌人的突击让王根英所在的部队遭受袭击,紧急情况之下,王根英带着伤员往村外逃。可是这时王根英发现重要的文件还没有带出去,她想要回去去拿。

队员阻止了她,她却甩开队友的手说: "不要阻止我,就算我命没了,我也要把那文件带出来!"

队友没有她力气大,没办法拉住她,就这样王根英折回了村子。可是,当她小心翼翼折回去时,还是碰到了敌人。

她被敌人当场用子弹打死,不仅如此,在她尸体上,还发现很多刺刀的痕迹以及众多弹孔。 这个年仅32岁的王根英,壮烈牺牲。

"当时得知她牺牲时,我还在率三八六旅越平汉线西进。那时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我也发誓,要为她守节三年。"

在讲述这个故事时,陈赓很平静。当讲到王根英牺牲时,这个看起来很乐观的男人眼角湿润了。傅涯听后,眼泪也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擦干眼泪之后,傅涯思考了很久,终于,她同陈赓说: "好,我同意和你在一起。你这么爱你的妻子,还为她守节三年,我相信你一定是个好人。"

就这样,两个一点也不含糊的人就这样简单地在一起了。傅涯也想过很多,她还有一个未婚夫。

但是那个和自己没有共同理想的未婚夫又算得了什么呢?在革命道路上,自然是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而陈赓就是这样的人。

陈赓也是个很清醒也是个很尊重傅涯的好男人,他支持傅涯的事业,也尊重傅涯的想法。

在1943年,傅涯和陈赓喜结良缘,刘伯承和邓小平还专门给他们俩准备的新房。

婚后的两人积极投身于革命中,失去王根英的陈赓,对傅涯倍加珍惜。他时常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意,这让傅涯感到很不好意思。

本身傅涯就生长在江南人家,小女孩脸皮薄,然而陈赓总是热烈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陈赓还总是给傅涯写信,信上总是写着"我好想你"之类的话,让傅涯看了总是分心。

傅涯最开始打开看,后面就直接不打开看了。这样太影响她的工作了。于是傅涯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给陈赓准备了一个日记本。

"你要是想和我说什么,就写在日记本上,你写好之后再给我看。" 傅涯把日记本交给陈赓。

陈赓接过日记本,开始听傅涯的话,把对傅涯的想念都写了上去。等写完满满一本,他就会交给傅涯。

看到写满爱意的日记本,傅涯的同事总是十分羡慕傅涯。但是傅涯知道,陈赓如此在乎自己,是因为他想弥补对王根英的亏欠。

傅涯其实特别欣赏王根英,这样的一个烈士,为了革命献身,任何人听了都会潸然泪下。

得知陈赓和王根英还有一个儿子,傅涯总是问陈赓什么时候能见到陈知非。

傅涯说: "他从小就没了妈妈,这些年过得肯定很苦。我想赶紧见到他,好好待他。"

1946年,17岁的陈知非出现在陈赓家中。陈知非早就知道自己的母亲牺牲了,他也慢慢忘记了伤痛。

而傅涯见到这个大小伙,满眼的疼爱。而这时的傅涯和陈赓也已经有了孩子,为了不让陈知非感到尴尬,傅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虽然总是有人说后母太坏,可是傅涯对陈知非就是百般照顾。傅涯很心疼王根英,也很心疼陈知非。

王根英因为革命事业,一直和自己的丈夫孩子聚少离多,陈知非也很少感受到母亲得关爱。

傅涯就很细心地照顾陈知非,不只是照顾王根英的儿子,傅涯还按时给王根英的母亲寄生活费。

傅涯亲自见过王根英的母亲,失去了女儿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而傅涯的到来给了王根英母亲很多慰藉。

傅涯每次来看她,都会像普通女儿一样带很多礼品,还会帮忙打扫屋子做饭。这样的行为简直和亲女儿无异。

王根英的母亲望着傅涯,握着她的手说: "傅涯,谢谢你,你就像是我的亲女儿。"

傅涯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这些都是她应该做的。王根英是令人敬佩的革命人士,她很欣赏她,她也会待王根英的家属好。

1961年,陈赓因病去世,终年58岁。傅涯强忍着痛苦将陈赓的一切打点好,她整理陈赓生前的文件和日记, 望着那些写着对傅涯思念的话,傅涯潸然泪下。

傅涯也知道,陈赓一直对王根英觉得愧疚,所以傅涯也在替陈赓补偿王根英的家人。她对陈知非如亲母子,待王根英母亲也如亲母女。

2010年,傅涯临终前,强烈要求让陈赓和王根英合葬,这是傅涯最大的愿望。

无论是王根英也好,傅涯也好,这两个女人都是善良勇敢坚定的革命人士,她们和陈赓的爱情都值得被歌颂。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过去的时候,尤其是在民国时,真的是非常地积贫积弱, 古诗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大风刮过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哪些是劲草, 同理,只有当天下出现混乱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知晓谁才是真正的忠诚。

一如过去明代的东林党,自然有不少忠臣,可是我们也并不能够否认,这个集团也出现了不少的内奸走狗。比如诗坛领导钱谦益,他个人是非常有才华的,在当官的时候也非常敢说,应该算的上诗歌彻底的主战派了,可是清军一打进来,他就直接投降了,以至于留下了 "水太凉" 的典故——这个还算是好的了,投降以后知道自己的无耻,于是痛改前非,还算得是个有良心的。

有人说,民国非常的穷,简直比印度还强。 不过又有人统计,其实民国在那个年代,经济上其实还不如印度呢。当时的印度人在上海当巡捕,把上海叫做什么呢? 叫做"东方小孟买",孟买在哪里,在印度! 出现这种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在于中国当时四分五裂,军阀各自为政,统统都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兴旺发达呢?

所幸,我国从来是一个不缺仁人志士的国度。 孔子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言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一个诗人(多半是指读书人),说自己有志于道义,但是还要求自己穿好的吃好的,那肯定是在作秀!也就是上天垂怜我华夏了,这种人在年轻人为数不多,真正的年轻人还是很有志气,很能干吃苦的,比如陈赓大将,就是杰出的代表。

大将很早就投身革命了,他的妻子同样也是进步的青年。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在他们结婚后不久,陈赓大将就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可是作为一个时常在外的将军,总不能够没有一个伴侣啊,不然的话,家里谁来照料呢?

于是他的战友就给他寻找适合的伴侣。 1940年的时候,大将已经失去配偶一年了。 战友实在看不下去,就给他介绍了傅涯。傅涯的确是个不错的女青年,她的家乡在杭州,家里条件也不错。照理来说呢,她的出身应该使她站在陈赓的对立面,可是由于觉悟之高,使她来到了圣地延安,选择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时陈赓的战友正好就认识傅涯,并且知道她不是普通的大家闺秀,所以就将傅涯介绍给了将军。那个年代的人本来就比较直接,更何况双方都是在部队,那是更加的爽快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谈了很多,按照浪漫的说法,倒也可以称之为"一见钟情",后期的发展也就可以预见了。

可是很巧的是,陈赓发过一个誓言,就是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三年内不结婚,于是两人就拖到了1943年才喜结连理。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大将一心都扑在了搞建设上,于是积劳成疾, 1959年的时候,他就因为重病住院了,到了1961年,他便病逝在了上海,享年58岁。 老实说,这个年纪本来不算小了,可是对于一个健朗的军人来说,实在是 "英年早逝" 了。在大将去世后,傅涯虽然伤心,但并没有以泪洗面,因为她知道自己有重要的事情做 ,一是照顾大将第一任妻子的母亲,二是整理大将的日记。

当这两件事情都完成之后,她收到了一封信,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寄过来的。正如前文所言,她家本来是比较有钱的,所以在建国之后她家便搬到了台湾。她妹妹寄过来这封信,只是告诉她,她的父母在去世前想要见她一面。 于是,在1992年,已经是七十多岁的傅涯不顾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地坐飞机到了台湾。

只要是个人,都会有感情。而最为深重的感情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傅涯虽然投身革命,但是她依然是家中的一份子,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她到了台湾就谴责她。实际上,当时台湾与大陆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 历史 原因,便阻绝两岸百姓的友好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希望大家也能重新审视亲情,不要随便与自己的父母分离吧!傅涯是有原因的,而我们又有什么原因离开父母呢?

参考文献:

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积劳成疾,在上海的医院中治疗。他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临终之前,他把妻子傅涯喊了过来,对她说:"我有两件事情怕你经受不起。一,我要死了!二、你的更年期过不好!"陈赓用力挤出笑,始终坚持着他的幽默本色:"你的头发,会'刷'的一下就白了!"

陈赓想让傅涯轻松一点,不忍心她太难过,而傅涯的眼泪一直掉,一直掉。

陈赓离开的那年,傅涯43岁。

21年前,陈赓和傅涯初次相遇,他也用这样调皮的语气,引起了傅涯的注意。

1940年,傅涯所在的文工团前往抗日前线演出,在陕西武乡县蟠龙镇,她和女团员一起到抗大训练部长王智涛家中借道具,正好遇到了在他那里养病的陈赓。傅涯无意中听到陈赓和身边的同志们开玩笑:"会昌战斗之中受伤的时候,我真想开枪自杀。想想自己还年轻,活着还能为共产主义奋斗,我就装死了……"

傅涯忍不住多看了陈赓一眼。陈赓英俊豪放,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妙语连珠。在他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说起血腥的战斗,依旧保持着"陈赓式幽默"。陈毅曾经说过,陈赓是一块玻璃,里外都看得很清楚,他也说,陈赓是一块磁铁,风趣,乐观,能够团结大家一起革命。

这是傅涯第一次和陈赓见面,陈赓朴实坦诚和豪爽豁达的气质,给傅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赓第一次见到傅涯,也是一见钟情。

傅涯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王智涛和夫人吴静刻意安排的。那时候陈赓正在养病,王智涛问他过得怎么样,陈赓感慨,什么都好就是缺个老婆。吴静是傅涯的同学,就安排了这次"借道具",其实是想找机会让两个人相互认识一下。

此后,陈赓开始对傅涯发起攻势,他不直接找傅涯,而是去找所有和傅涯关系亲密的战友,去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傅涯面前说陈赓怎么怎么好。

傅涯猛然觉得身边的人都来说起陈赓的好来,真的是如雷贯耳,心细的傅涯多少能猜出缘由。

傅涯心中想过,陈赓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他上过军校,有文化修养;在城市白区工作过,不为酒色所动;被捕过,不动摇;打过仗,不怕牺牲;特别是对于他的夫人王根英烈士,他说要守节三年,说到做到,傅涯能够感觉到陈赓对爱情的忠贞。

1939年3月8日,和陈赓患难与共的妻子王根英在一次反扫荡斗争之中,牺牲在了敌人的刺刀之下。一向不畏任何危险,乐观活泼的陈赓变得沉默寡言。他将失去妻子的仇恨倾注在战斗之中,打下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战役。以致于后来日寇扫荡报复八路军的时候,在他们的装甲车上专门贴了一条标语——"专打三八六旅"。

陈赓身边的同志,都希望他能够早点找到心仪的姑娘,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那日,傅涯刚刚演出结束,陈赓约她单独见面,他非常诚挚地说道:"我这个人,有很多朋友,有男朋友,也有女朋友,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傅涯非常委婉地拒绝了陈赓,因为傅涯在老家其实已经有一位未婚夫了,就是自己的表哥。陈赓没有勉强傅涯,只是提醒傅涯"政治方向"很重要。

这句话说到了傅涯的心上。

傅涯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参加抗日游行和募捐,家人一直非常反对,傅涯不在意家人的看法,毅然决然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去了延安。她原名为傅慧英,后来改成傅涯,当时来抗大学习的青年都改了名字,为的就是不想连累国统区的家人们。

傅涯年轻时非常时髦热情,从大城市里来到延安窑洞,生活条件天差地别,但她一声不吭地撑了下来。她有一腔革命救国的热血,她的未婚夫是怎么想的呢?

傅涯给未婚夫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一起来延安,但他还是拒绝了。傅涯心中本来就对近亲结婚有些抗拒,她的兄长因为近亲结婚,连续生了两个哑巴孩子。傅涯最终决定放弃父母定下的婚约,选择了志同道合的陈赓。

陈赓和傅涯的恋爱并没有经过多少波折,两人都是坦诚的人,性格相互吸引,又有着共同的理想。在结婚之前,陈赓就和傅涯约定好了,支持傅涯的事业,不会将傅涯调到自己身边工作,并且永远真心爱她。

1943年2月,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腾出司令部院内的一间西屋作为陈赓和傅涯的新房,让他们赶紧把好事儿给办了。

在婚礼上,傅涯清唱了一段苏联的民歌,陈赓一直乐呵呵的,给大家伙讲笑话。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私下对陈赓说:"你啊,算是找到了一个好人。"

结婚之后,傅涯仅仅在司令部大院住了几天,就搬到了附近双曲村的农家,继续自己的工作,有的时候要隔十几天才回来。陈赓从来不掩饰对傅涯的想念,一有时间就到驻地附近的河边去等,旁人问他,他直接说接老婆。

相比陈赓,傅涯就比较内敛了,为了控制自己的感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傅涯一收到陈赓的信件就赶紧收起来,尽量不去拆。每次和陈赓分别的时候,傅涯会送陈赓一本日记本,陈赓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写完的日记本也会交给傅涯保管。

1945年,陈赓和傅涯的孩子知建出生了,那时候陈赓夫妇在延安,条件还非常艰苦,傅涯坐月子的时候,陈赓只有特供的一些牛奶和白糖。陈赓舍不得夫人,亲自去捡煤核,换点钱,买米给傅涯煮粥喝,他到处找人帮忙,才找到一小罐蜂蜜给傅涯吃。当时在延安有几位老大姐和陈赓夫妇是熟识,"全国总工会"的陈少敏窑洞里面有红枣也有红糖。陈赓就乘他们不在家偷偷去拿点,结果刚拿到手,陈少敏回来了,大家都知道陈赓是为了老婆在捣鬼,一边笑话他一边把红枣、红糖给了他。

没过多久,陈赓又上了前线,傅涯很长时间都见不到陈赓。在打洛阳战役的时候,傅涯带着知建千里迢迢去找陈赓。因为分别的时间实在太长,知建看到陈赓已经不认识了,一边喊着"这个叔叔哪里来的",一边把陈赓往床底下踢。一家三口还没好好吃一顿饭,陈赓就劝傅涯赶紧回去。原来那时候战争打得正紧,傅涯来了,其他家属也会想着要来。傅涯为了支持陈赓的工作,立刻收拾东西,带着儿子回去了。

陈赓一直在行军,连个固定的地址都没有,通信非常困难。每次收到傅涯的信,陈赓都如获至宝,反反复复看好几遍,还要随身带着。1951年,在朝鲜前线,傅涯托人给陈赓带了一封信,他反复读了好几遍,说傅涯的信让他"半个月来的焦虑化为乌有"。旁人笑话他,他就回道:"人笑我痴,我却痛快。"

有了自己的儿子,傅涯虽然和陈赓聚少离多,但是心中依旧是幸福而圆满的。除了战争,夫妻俩最担心的,还是一直没有音讯的知非。

知非是陈赓和发妻王根英的儿子,1933年底,王根英被捕入狱,知非才刚刚4岁。知非眼睁睁看着母亲被特务带走,他吓得直哭。到了晚上,已经习惯和母亲是一起睡的小知非一直等着母亲回来,哭到半夜才累极了睡着。

知非明明有着最优秀的父母亲,他的童年却笼罩在饥饿和恐惧的阴影之中。他一直和外婆、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家人非常疼爱他,而战乱年代,普通人家有上顿没有下顿,知非一天三顿吃的只有稀饭。

7岁这年,知非被舅舅送去上了小学,没多久舅舅失业了,知非不得不辍学。为了生活,知非只得去做报童,每天4点他就得起床去报纸的批发点取50份报纸,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都穿着破旧的衣服在街头叫卖,每天赚几毛钱,很多时候就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外婆一直安慰知非,只要爸爸妈妈回来就好了,他就不用小小年纪养家糊口了。知非一直等着,后来还去做了擦鞋的鞋童。

1946年,陈赓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在他多次委托之下,上海地下组织终于找到了陈知非,那时候的陈知非已经17岁了。他们将王根英被害的消息告知了陈知非的外婆和舅舅,并且提出将陈知非带回父亲身边。

父亲找到了,一家人当然是为知非高兴的;而王根英已经牺牲,一家人又忍不住悲痛。在这种矛盾的情绪之下,知非在小姨的陪同之下前往山西,他们一路经过十几个交通站,最后才在云阳境内的太岳军区司令部找到父亲陈赓的住所。那一天陈赓不在家中,同志们将知非亲手交给了傅涯。

这是知非第一次和继母见面,他刚刚接受了母亲已经离开人世的事实,想到要见到傅涯,他心中肯定是忐忑的。傅涯听到屋外有声音,赶紧抱着儿子知建走了出来,知是知非来了,她非常高兴,马上杀了一只鸡给知非吃。

过了几天,陈赓回来了,傅涯站在门口让他赶紧进屋看看。他一进屋看到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大儿子,忍不住掉下眼泪。晚上这对父子俩就睡在一条炕上,说了一夜的话。陈知非听不懂北方方言,陈赓当年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时候曾经刻意学过上海话,说的非常地道,陈赓和知非用上海话交谈,知非这些年和父亲之间隔阂立马烟消云散。

陈赓告诉知非王根英牺牲的经过,还跟她说延安开党的七大时,会场悬挂了王根英的照片。几天之后,陈赓询问儿子想要做什么,知非没有丝毫犹豫,说想去当兵。陈赓亲自给华北大学(人民大学前身)校长成仿吾写了信,将知非送到了华北大学学习。陈知非跟不上,老师同学们知道他是烈士子女,都在给他补课,一年之后,他就已经赶上了进度。

陈知非没有了母亲,傅涯一直当他是亲生儿子疼爱,陈赓和傅涯生了4个子女,陈知非是他们敬重的大哥。傅涯还惦记着王根英家乡的老母亲,她每月都会邮寄生活费给老人家,一直到老人家离世。家里女孩子少,陈知非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陈赓一听当时就手舞足蹈,大声说了好几遍"我当爷爷了"。

1957年,陈赓因心肌梗塞住院,不少老部下来医院看他。他和战友们说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回到太岳区,去看看那里的父老乡亲,感谢他们在那段艰苦岁月的养育之恩,只是那时候身体不适,医生不允许他远行。战友们建议他可以在身体好些的时候坐卧铺回去,陈赓摇摇头:"我不要衣锦还乡,要去,就要像战争年代一样,回去和老乡们同甘共苦。"只是这一病,陈赓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太岳区看乡亲们了。

1959年,陈赓再一次心肌梗塞,他那时候感觉自己已经时日无多,行政部门要给他修建房屋,他拒绝了,添置家具,他也不同意。他坚持不让傅涯参军,不愿她在办公室做主任,也反复强调,绝对不能用公车去接孩子们。

1961年,陈赓来上海出差,心肌梗塞再次复发。傅涯收到组织的通知,让她立刻休假,去陪陈赓治病。可傅涯刚刚到上海,陈赓就给市委第一书记打电话,请求安排傅涯立刻工作。陈赓人生最后的日子,傅涯成天忙于在徐汇区搞调查研究,几乎没有时间照顾陈赓。

陈赓平时在家中都是穿着战士的衣服,只有出门的时候才会穿上干部服装。去世前一年,陈赓因为胸口疼痛,不停用手抚摸,时间长了,衣服胸口已经破了。

1961年3月15日,陈赓逝世前一天,傅涯一进病房,陈赓和她说:"傅涯,我今天生日,你给我擀点面条吃吧。"陈赓从来都没有在家做过寿,这是第一次,最后一次,唯一一次。

陈赓病重疼痛发作之时,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即便如此,他还是保持着幽默开朗,和妻子开玩笑。很快,陈知非和弟弟妹妹们都赶来了上海,他们看着父亲穿着整洁的大将军服,面容安详。

陈赓去的时候才58岁,他再也不会对傅涯嬉皮笑脸,也不会搂着儿女们开玩笑了。周恩来捶着膝盖说:"他才58岁啊,为什么这么早离开我们啊……"

多年之后,陈知非提到父亲的去世依旧非常惋惜:"那时候连硝酸甘油这样的扩冠药物都没有,要是搁到现在,可以在心脏冠脉里面放支架,还可以做搭桥手术。"像陈赓这样的开国大将,常年在前线,战争时期,可能几天几夜都不能躺下来睡觉,陈赓身上大大小小几处伤痕,傅涯每每提到都会眼眶湿润。他们以一身伤病换来了国家的安定,中国医学可以有条件发展,但自己却没来得及等到医学发达的那一天,没来得及享受革命的成果,就已经离开了人世。

陈赓离开的时候,傅涯43岁,他们最小的孩子才5岁。傅涯大病一场,还没痊愈就开始着手整理陈赓的遗稿。那些陈赓交给她的日记,她当年行军路上都带着,雨打风吹,过河的时候常常打湿,傅涯晒过好几次,现在再看,纸张已经变脆发黄,字迹都已经模糊了,而这却是陈赓留给傅涯唯一的念想,她也只能翻看这些文字,寄托自己的哀思。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给陈赓写传,傅涯和《光明日报》的总编穆欣一家一家采访,几乎走遍了陈赓当年的战友。傅涯随身带着一只小的录音机,回来之后,对着录音机一句话一句话整理,一个字一个字写出了最完整的资料。陈赓生前,因为工作原因,和傅涯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陈赓也很少和傅涯说起自己的工作情况。傅涯是在整理他生平著作和走访战友之时,才真正了解陈赓,也因此更加尊重他,思念他。

陈赓走的时候,最舍不得的就是孩子,他和傅涯的四个孩子们都还没有成年,傅涯辛辛苦苦将孩子们培育成材,再也没有改嫁。

2011年1月,傅涯在北京病逝。她生前立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希望能够将陈赓将军墓从八宝山公墓迁出,让陈赓落叶归根,和王根英烈士合葬在一起。

2011年3月,陈赓的后人将王根英烈士的遗骨迁葬到陈赓的家乡湖南湘乡,这对生死相隔数十年的恩爱夫妻终于团聚。

陈赓和两位夫人的爱情可谓是战争之中的传奇,也感动了无数人。陈赓为发妻王根英守节三年,对第二位夫人傅涯非常深情,明明收到一封信都开心很久,却从不留夫人在他身边。一场是轰轰烈烈的生死之恋,一场是细水长流的忠贞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16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