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翻译全篇文言文
译文
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后来,关相国离开了相国府,别的人借住在里面,从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掉之后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杂草杂树长在竹林里,茂盛的杂树和纤细的杂草长在一起,再也没有竹子的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其中的脏物,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它们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摇摆,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对它们的际遇有所感激。
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因为它有同贤者相似而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贤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样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与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与一般草木不一样。贤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写下这篇《养竹记》,写在亭子的墙上,以留待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也希望统治者(用贤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2 文言文的翻译文言文:司马温公(司马光)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帏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常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⒈翻译:A独下帏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B用力多者收功远。
⒉解释句中的字:A患记忆不若人 [患]: B众兄弟既成诵 [既]: C乃终身不忘也 [乃]: D或在马上 [或]: ⒊在下列句中加一个逗号:司 马 温 公 幼 时 患 记 忆 不 若 人 ⒋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文中"独下帏绝编"是说司马光勤奋苦读的,有一个类似的成语是_________。
3 古文翻译 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自古以来,(君主)得到天下没有比隋文帝更容易的。他凭借着后妃父亲的亲缘关系,又正当周宣帝早逝,勾结郑译等人伪造圣诏入辅政之职,只安稳地坐着就夺取了帝位。当时虽然有尉迟迥、宇文胄、石愻、席毗、王谦、司马消难等人起兵企图匡复周室基业,无奈隋文帝借着周朝的国力,不到半年就把他们全部消灭了。从那时开始,他大权在握,将宇文氏子孙依次诛杀,几乎灭种。现在依据周书记载考证如下:
周文帝的儿子,除了宋公宇文震、谯王宇文俭、冀公宇文通早先死了,卫王宇文直早先因犯罪被杀之外,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皆被隋文帝所杀。并且又一并杀掉了宇文招的儿子宇文员、宇文贯、宇文干铣、宇文干铃、宇文干鉴等人;宇文纯的儿子宇文谦、宇文让、宇文议等;宇文盛的儿子宇文忱、宇文悰、宇文恢、宇文懫、宇文忻等人;宇文达的儿子宇文执、宇文转等人;宇文逌的儿子宇文佑、宇文裕、宇文礼、宇文禧等人。宇文震的儿子宇文实、宇文俭的儿子宇文干恽、宇文通的儿子宇文绚也在被杀之列。从那时起周文帝的子孙就都死尽了。
节闵帝的儿子宇文康早先死了,他的儿子宇文湜也被杀了。从那时起节闵帝的子孙也杀尽了。 明帝的儿子毕王宇文贤、酆王宇文贞都被杀了。一并杀了宇文贤的儿子宇文宏文、宇文恭道、宇文树娘等;宇文贞的儿子宇文德文等人。从那时起明帝的子孙也杀尽了。 武帝的儿子汉王宇文赞、秦王宇文贽、曹王宇文允、道王宇文充、蔡王宇文兑、荆王宇文元都在被杀之列。一并杀了宇文赞的儿子宇文道德、宇文道智、宇文道义等人;宇文贽的儿子宇文忠诚、宇文靖智、宇文靖仁等人。余下的人(指曹王宇文允、道王宇文充、蔡王宇文兑、荆王宇文元)本来无子。从那时起武帝子孙杀尽了。 宣帝的儿子静帝已经被隋文帝所杀害了,余下的子嗣邺王宇文衍、郢王宇文术都是幼年就被杀了。从那时起宣帝的子孙被杀尽了。
周朝的宗室内部的人:宇文胄因为起兵响应尉迟迥而被杀。另外宇文洽、宇文椿和儿子宇文道宗、宇文本仁、宇文邻武和他的儿子宇文礼献等人;宇文众和他的儿子宇文仲和、宇文熟伦等人,都被杀了。只有宇文洛因为年纪尚幼,得封介国公,成为了隋朝的宾客。没过多久,又被杀了。从那时开始宇文氏的宗族,也没有在世的了。
窃取他人的国家,戕害别人的子孙到没有遗留,这样的残忍惨毒,难道还有半点人心吗! 其后隋文帝的五个儿子:
长太子杨勇被废后赐死了,
次子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 其次秦王杨俊早死, 其次越王杨秀被废之后监禁起来,死于江都之难,
其次汉王杨谅因为谋反被诛。 五个儿子中除了秦王杨俊以外,没有一个不是死于非命的。
而杨勇的十个儿子中,杨俨被毒酒毒死了,杨裕、杨筠、杨嶷、杨恪、杨该、杨瞁、杨孝实、杨孝范都被贬到岭南以外,受杖刑而死。 杨俊的子杨浩、杨湛和杨秀、杨谅的儿子,都被宇文化及所杀害了。
炀帝的三个儿子,长太子杨昭早死了,次子齐王杨暕、再次赵王杨杲都死于江都之难,他们两个都没有儿子。而杨昭的儿子代王杨侑为唐朝所立,没过多久就禅位了,封为酅国公,不到数月就死了,次子燕王杨倓也被杀于江都,再次越王杨侗在东都称帝,被王世充所杀害。于是炀帝之子孙也没有遗留下来的了。 只有齐王杨暕有一个遗腹子杨愍,跟随萧太后逃到了突厥,后来又归顺于唐朝,官至尚衣奉御,杨氏的子孙仅这一条血脉延续下来。而炀帝的死,又恰巧是借一姓宇文的人的手所为。(宇文化及与周同姓,却并非同宗。)这难道不是天理报应的明显证据吗!
4 求翻译文言文王子服是莒县罗甸人,早年丧父,聪明灵活。
十四岁入学宫。母亲十分爱她,平常不叫他到野外游玩。
与萧氏定了婚,萧氏未婚即死,所以求婚未就。 这年赶上正月十五,他舅舅有一个儿子叫吴生,邀他同去游玩。
两人刚到村外,舅家仆人跑来,招呼吴生回去。王子服见游女如云,乘兴独自遨游起来。
有一女郎偕一婢女,轻巧的捏着一枝桃花,荣华绝代,笑容可掬。王子服呆呆注视,竟忘了礼节。
女郎过去数步,回头对婢女说:“这儿郎眼睛灼灼,好像个贼!”把花扔到地上,笑语自去。 他把花拾起来,怅然若失,如神魂离壳,怏怏的返回。
到了家,把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便睡,不说不吃,母亲十分忧虑。做过了祷告,见他更加厉害,身体大大消瘦。
叫医生来诊视,开药发汗,见他忽忽若迷,母亲抚问根由,默然不语。 这天,正好吴生来了,王母暗地嘱咐他追问根由。
吴生到了床前,王生见到他不禁泪如雨下。吴生坐下安慰劝解他,渐渐追问他病的根由,王生都说了出来,并求他出主意。
吴生笑着说:“您也太痴了,这种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的呢?我一定代你访查一下,在野外步行,肯定不是大家闺秀,如果没有订嫁,事情就妥了。不然,豁出去给他重礼,一定能成。
只等你痊愈,成事在我。”王生听说,不觉解了郁闷之愁。
吴生出来告诉王母缘由。 吴生到处打听那女子的住处,可到处查访,并无踪迹。
王母大为忧虑,也无什么办法。但自从吴生去后,王生却愁荣顿开,也略维吃了一点饭。
过了几天,吴生来了。王生问怎么样了?吴生欺哄他说:“已经找到了,我以为是什么人,却是我姑姑的女儿,即你的姨妹,现在还待字闺中,虽是内亲,婚姻有嫌,但把实情告诉她,没有不愿意的。”
王生眉开眼笑,急忙问:“住在什么地方?”吴生诡辩地说:“西南山中,离这里三十多里。”王生又再嘱咐他急办,吴生答应脱身走了。
王生由此饮食渐增,身体一天天复原了。探看枕底,花虽已枯,可还没有凋落。
手捏梅花,凝思玩赏,好像见了真人一般。嗔怪吴生不来,写信去叫他来,吴生托故不肯来。
王生恚怒,悒悒不欢。母亲怕他旧病复发,急着替他说亲,可刚与他说,即摇头不愿,只每天盼吴生来。
吴生又始终无消息,他更加怨恨他。转念一想,三十里路不是太远,何必依赖别人,袖揣梅花,赌气自往,可家里人不知道。
自己孤单行路,也没有问路的人,只往南山而去。 大约行了三十里,见乱山丛丛,空中翠气飘飘,肌肤爽快,寂无行人,只有鸟道。
遥望山谷低下,丛花乱树之中,隐隐约约有一个小村落。他下山进了村子,见房子不多,都是茅屋,可风格独具,整洁优雅。
靠北边一家,门前却是丝柳,墙内桃花更繁,中间参杂有修竹,野鸟叽叽喳喳鸣叫其中。他以为是人家园亭,不敢冒然进去,回头见对门的一户门前,有一块洁净光滑的巨石,因此坐下稍微歇一下。
一会儿,听到墙内有一女子长声招呼:“小荣!”其声音娇细,他正凝神细听间,见一女郎从东到西,手拈一朵杏花,低头自己往头上插,抬头看见王生,随即不再插,含笑拈花而入。仔细一看,正是十五在途中见到的女子,心里十分高兴。
但想没有理由进去,想叫姨母,又不知是不是地方,怕弄错了。门外有没有人可问,坐在石上徘徊不定,从早晨到太阳西斜,两眼呆望,忘了饥渴。
不时见女子露出半个脸来窥探,好像奇怪他为什么不走。 忽然,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走出来,看到王生问:“你是那里的郎君?听说从早晨就来了,一直到现在,想干什么?莫非不饥饿吗?”王生急忙起来施礼,回答说:“将盼亲戚。”
老婆婆耳聋听不清,他又大声说了一遍,婆婆才又问:“贵戚姓什么?”王生不能回答。婆婆笑着说:“奇怪,你自己都不知道姓名,探什么亲?我看你,也是个书呆子,不如跟我来,给你点饭吃,我家中有床让你休息。
待命天早晨再回去,问好姓氏,再来探访也不晚。”王生这才觉得肚子饥俄,想吃饭。
又一想,从此可以接近丽人,大为高兴,跟着婆婆进去了。见院子里白石砌路,夹道上落花纷纷,坠落到石阶上,去着往昔,又进了一个门,见豆角棚,花架满庭院,引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的花朵,探到室中。
坐席、茶几,床铺没有不洁净的。刚刚坐定,就见有人从窗外隐隐约约的窥探。
婆婆招呼道:“小荣,赶快来做饭!”外边有一婢女,高声答应。 坐时,他详谈了他的家世。
婆婆问:“郎君的外祖父,莫不是姓吴?”他回答:“是啊。”婆婆吃惊的说:“你是我的外甥!你的母亲是我的妹子,近年来,因家里贫穷,又无三尺男子顶柱,遂至于音信不通。
外甥长这么大了,还不认识呢?”王生回答说:“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姨母,匆忙而来,连姓氏也忘了。”婆婆说:“老身姓秦,我没有生育,现存一个女儿,也是妾生的。
他的母亲改嫁了,遗留给我抚养。这孩子也不很粗鲁,但少教训,整天嬉笑不知愁。
一会儿,让她来拜见你互相认识一下。” 一会儿,婢女做好了饭,都是肥鸡肥鸭之类。
婆婆劝他自己吃,后女子来收拾餐具。婆婆说:“叫宁姑来。”
婢女应声而去。 过了很久,听到窗外有隐隐约约的笑声。
婆婆招呼道:“婴宁,你的姨兄在此。”。
5 现代用的汉字及我们日常说话是有一个演变还是说就是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所谓文言文一开始只是古人为了节约纸张的说话方式,后来,文人们为了彰显自己凌驾于平民阶级之上所以日常说话也可能会用文言文,但是不会是完全的文言文,我认为是文言文+白话的可能性更大些,毕竟人们之间日常说话不能在让对方思考很多时间去理解自己的意思。
另外,刚说过,在古代直接说文言文大多是文人们为了显摆的行为,大多数人是没有也没有能力读书的,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日常说话还应该是白话文。中国近代列强入侵,不可避免的对我们的文化和日常行为进行了冲击,从那时起的古文就可以看出,文言文的古板及晦涩都在改变,所以我觉得从那时起白话文的普及开始变快,另外因为战乱文言文的普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至于内地和台湾的说话方式问题,我认为仅仅六七十年的时间不会造成太大的不同的,而且虽然两岸关系不太好,也不会是两对方的声音都听不到的。
1杨美古镇旅游景点[南宁,广西]
这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古镇,位于左江下游,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古镇建于宋代,当时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从南宁乘船到过这里,盛赞杨美镇的沿江风光。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辛亥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她显得格外优美。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三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历史上曾一度繁华,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搭客的小游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镇上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小镇往昔的繁华。
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条街”了。三百来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铺成,窄小细长,宽不足四米,两旁房舍,青砖、灰瓦、门墩,颇有古风。一堵老墙上刷着几条毛主席语录,朱红色的笔迹已有些湮灭,让人看了别生感触。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种几株柚子、石榴,栽几盆花草,生趣映然。
扬美另一景观是村尽头的龙潭夕影。左江流经此处,形成一个大湾,岸上颇多古树,参天蔽日。树丛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当夕阳西下,水面上金光闪烁,站在亭里眺望龙潭,景色迷人。
扬美镇上还散布不少古迹,孔庙、魁星楼、慕义门、黄氏庄园、进士旧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亚的故居都值得一游。
穿行在下楞和扬美的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是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时光流转,文物、古迹、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开,步移景异,如诗如画,教人流连。
为什么这座古镇至今还保存完好,成为现代人的旅游胜地呢?那时由于扬美古镇千年来一直都靠左江水路与外界沟连,而扬美又正好三面环绕着一条左江,自然形成了一座宽65平方公里的长条形半岛,陆地一走到扬美就断了。加之南宁到此又必须通过一个渡口,邕江天然的将扬美古镇与南宁相隔,所以才得以保存完好,成为了南宁西郊的一个世外桃源。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有罗、刘、陆、李四姓先民最早来此居住创建古圩,因当地百花遍野,所以又叫"白花村"。后来山东的狄青将军带领将士南下平蛮,各地人士不断迁移来此,形成了古镇。另扬美有一部分先民是明末随桂主南套的遗老遗少。古镇的总面积为65公里。扬美在清代年间十分昌盛,共有8条宋代时期的古石板街道,八座宋代古码头。但在清末,由于陆路不便,便捷水路的地位被南宁、贵港所取代了,从此扬美便逐渐寂静下来。
扬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这里出过举人杜元春、解元梁德坚、辛亥革命活动家梁列亚(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扬美人崇尚文化,出过清代临江街5个举人,全镇出过10多个进士。
古镇居民的建筑屋饰十分精美,屋檐、门窗有精美的花饰、吉祥动物图案屋顶有游龙雕塑,有古石狗、古石墩等,给人一种古旧朴实的感观。扬美也有着丰富的古乐民间艺术:唱看春牛、师公戏、三月三划龙船等活动。
2说出一个关于民族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刘三姐
壮族歌仙传说。相传于宜山、罗城、恭城、柳州、融水、容县、岑溪、贵县、桂平、扶绥、平南、梧州等地。还传到广东梅县、翁源、兴宁等地。各地传说刘三姐的生长年代、出生地及情节内容不尽一致。据宜山的资料,刘三姐从罗城搬到宜山下视村居住,砍柴为生,极善唱歌。有陶、李、罗几个秀才闻名前来对歌,不是三姐的对手。其兄端凳搁门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对歌,三姐却半夜俟其兄睡熟,轻手轻脚溜出门。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头让三姐用手板煎软,言煎不软就不准出去。三姐把石头放在手心,下烧红火,把石头煎软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与男歌手对歌,其兄气极,发誓要砍断葡萄藤跌死三姐。谁知藤砍断后,摇几摇又接上了。其兄用铜盆隔住断藤,使断藤接不起。三姐从悬崖掉进下枧河,葡萄藤随之落下围成一圆圈,托起三姐顺水飘流下柳州鲤鱼岩。据扶绥的资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刘三姐家穷,与哥哥种田打柴养活母亲。她每天歌不离口,开口成歌,远近男青年都来找她对歌,却唱不赢她。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经常责骂,刁难她。要她插完一大块田的秧,不给她空闲。她却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声引来许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3月的一天,左江上来三只船,上乘桃、李、罗、石四位秀才,见了江边洗衣的刘三姐便唱盘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诘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书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随口讥笑四位秀才。秀才服输,把两船歌书抛下左江。城里一豪绅托媒人携2l两黄金来求婚,其母与兄均答应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骂,羞走媒人。其兄再劝不依,恼了骗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将她推下悬崖,被藤萝托住在崖间,唱了3天3夜,其兄复来吓唬不服,挥刀劈断藤条,三姐坠落江中,随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宁杨美村才沉江而死。
3杨美古镇位于哪里杨美古镇距南宁40千米,位于左江下 游,三面环江,水陆交通方便。
杨美古镇是 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 群,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近年来,随着 的开发,名声日盛。
杨美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建筑,其中清代 的占绝大部分。这里有一座300年历史的清 代宅院。
斑驳的大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门 檐上暗淡风化的青瓦也覆上了一层岁月的哀 怨,然而檐撑上镂空的精美雕饰依就显示着 昔日的风华和气派,在这里人们能真正接触 到我国古代民居的风范。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烈亚(辛亥 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 她显得格外优美。
杨美古镇因水运之便而兴起,也因水运 势微而沉寂,经历了上千年岁月。最初古镇 由罗、刘、陆、李四姓建造,因荆棘丛生, 白花满地,取名“白花村”。
后来狄青平蛮, 各方人士前来,逐渐发展,因清溪(即左 江)环绕,扬波逐流,便易名“扬溪村”。 后来又更名为“扬美村”。
宋代杨美建镇, 明代得以发展,清代异常繁华。明朝著名的 旅游家徐霞客从南宁乘船上左江,曾赞誉杨 美沿江风光:“自南宁来,过右江(入左 江),岸山始露石,至杨美江,石始奇…… 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 石,无此石奇”。
杨美至今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文武塔、烽火台,古色古香,韵味 无穷。
4历史上确有李元方其人吗唐高祖李渊的22个儿子里面的第九个
周王 李元方 母亲张氏。武德四年受封。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三年薨,赠左光禄大夫,无子,国除
1 太子 李建成 窦皇后
2 秦王 李世民 窦皇后 唐太宗
3 卫王 李玄霸 窦皇后
4 巢王 李元吉 窦皇后
5 楚王 李智云 万贵妃
6 荆王 李元景 莫嫔
7 汉王 李元昌 孙嫔
8 酆王 李元享 尹德妃
9 周王 李元方 张氏。武德四年受封。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三年薨,赠左光禄大夫,无子,国除
10徐王 李元礼 郭婕妤
11韩王 李元嘉 宇文昭仪
12彭王 李元则 王才人
13郑王 李元懿 张宝村
14霍王 李元轨 张美人
15虢王 李 凤 杨美人
16道王 李元庆 刘婕妤
17邓王 李元俗 崔嫔
18舒王 李元名 小杨嫔
19鲁王 李灵夔 宇文昭仪
20江王 李元祥 杨嫔
21密王 李元晓 鲁才人
22滕王 李元婴 柳宝林(南昌滕王阁始建者)
5请问下,是潮汕人的有谁知道一个叫港头十八洞的传说么楼主所说的应该是“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特选取小说的研究文章如下 的民族学研究》一文。
诸前辈大师的论述已极深入透彻,笔者供职的漳浦县,既是闽南蓝姓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又是陈元光入闽平定“蛮獠啸乱”,最早建置州、县的地方,也是《平闽十八洞》一书着墨最多的地区,有机会拜读诸先生的论述,陪感亲切。为此,笔者在闽南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并查阅一些外地的资料,获得数条传为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的资料,整理出来。
根据诸前辈先生的研究,小说中涉及的城池有越州城、吴州城,位于上杭-永定界和归化县,属闽西地区;属闽北地区的有位于浦城县的碧水洞,建阳县的天山洞,南平的天魔洞;属莆田市的有壶公山青草洞,百文山的清峰洞、水晶洞,仙游的镇山洞;此外,福清蜈蚣山的蜈蚣洞,三明地区的大田红砂洞等。余均属闽南地区,其中属泉州市的有南安外沙的寿仙洞,安溪的铁松洞;厦门有天吴洞,鹭江洞;属漳州的有漳仙洞,平和的飞龙洞,龙海市镇海的蝶仔洞和海澄的蜜婆洞,漳浦娘仔寨的飞鹅洞。
陈元光或杨文广攻打娘仔寨,是一个流传比较广的民间故事。在《平闽十八洞》里,称娘仔寨在漳浦县外百里,实际漳浦也确有一座娘仔寨,位于漳浦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属盘陀镇下阮村娘子寨自然村,与大南坂农场腊山村的地界相邻。
漳浦民间也盛传,唐以前,这里就是娘仔妈金精娘娘的营盘,寨址位于一处圆葫芦形的较平坦的小台地上,三面是小溪或水田包围着,西面和漳浦的主要山脉梁山相邻处是一座略呈三角形的小山。当地人称娘仔寨是鹅穴,东侧的台地是鹅头,寨东面一略高于水田的,现做为小路的小台地,即为鹅嘴。
寨中心的民居门前还保存着一块卵形的乌黑的大石头,是为鹅髻。台地中部狭小的地方仅三四米,是为鹅项,远处三角形的小山即为鹅尾,娘仔寨绕东侧,是称为鹅头的台地,周长约300米。
墙体岩石垒砌,墙中填土,墙宽约15米,寨依照山势,作不规则圆形,西高东低,东、南、北开有寨门,寨墙的石头大多是长约08米的、楔形的、接近于原始状态的花岗岩石,偶尔也能找到开凿岩石的钻洞,但凿洞极为粗犷,可知年代久远。寨门以较规则的条石构筑,也可能是后人修建的,现东寨门尚存,却也被淹没在荒草之中了,寨墙破坏严重,仅存近百米长,残高35米,其余仅存墙基。
关于娘子寨的建造年代是否确为唐初,建造者是不是少数民族,尚需进一步调查论证。但从遗址的现状看来,确为漳浦境内一座较为古老的、原始的寨址。
传说娘子寨为鹅穴,寨即为飞鹅洞,娘仔妈防守严密,杨文广屡攻不下,最后采用部将的计谋,化装成英俊少年,迷惑娘子妈,在寨中暗中行事,称寨中缺水,需挖一口井,选中鹅项的位置开挖,坏了寨子的风水,破了寨,并收伏了娘子妈并结为连理。台地中部狭小的代表鹅项的地方,两边是深沟,据说就是宋军用计开凿水井,斩断鹅穴的地方。
娘仔寨村现住有二百多人口,村民陈姓,开始只有二户,分衍至今,不过五代左右,他们的始祖从盘陀东林迁来,而东林村则源自石榴梅林,梅林为漳浦陈姓最大的聚居地,也是认为纯正的陈元光派下,但他们同样相信娘子妈的传说,熟悉娘子妈的全部故事。寨子西侧有一座小庙,占地仅4平方米,是村中主要的神庙,庙中供奉三尊木雕神像,其中一高约25厘米的女神像,是为娘子妈,造型甚为粗糙。
据说原来的古神像被盗,二十年前按原样重雕,而另二尊为男像武士,漆面多已脱落,当有百年以上历史。作为村中唯一的神庙,庙中香火不绝,而且传说娘仔妈对于保佑小孩健康平安,保佑妇女生育甚有灵验,也偶有周边的群众前来烧香。
对于那个据说是鹅髻的卵形石头,村民也是敬奉有加,平时绝不敢在石头上放置污物。娘仔寨位于梁山北麓,被认为是陈元光平闽时军事活动的主要地区,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是最早建立漳州府的地方。
娘仔寨和娘仔妈的故事由来已久,过去传说的是杨文广和娘仔妈的关系,而不是杨文广的四子怀恩。 娘仔寨西北侧,数百米处有一座圆形的土山,直径约500米,山名称天鹅山,说明与娘仔寨有鹅穴的传说有必然的联系。
娘仔寨东面,直线距离约三公里处,为大南坂农场金岗山作业区尖锋山,山形呈三角形兀立,虽为土石,但山势甚为陡峭,山顶上则有一丛藏密的林木,三十多年前,笔者初到此地,就对这山形如此陡峭深感不解,有当地老人称:这里原本无山,杨文广平闽十八洞时,为从高处探看娘仔寨的虚实,令十万大军每人运一把土,遂堆成此山。近年来,笔者爬上山头,才发现树林中藏着的是一座明代建造的墩台,残高2米高,边长3米左右,保存甚是完整。
类似娘仔妈的故事也见于莆田。莆田埭头石城有一座颠岩山,山上也有一个飞鹅洞,传说当年杨文广率军连续攻下了土著的十七峒,到了莆田埭头石城颠岩山。
却久攻不下,其因是峒主金贞娘子武艺高强,踞高临险。几次交战后,获悉金贞娘子性*,经常下山强掳青壮年男子上山享用。
于是杨文广扬言军营缺水,退至有水源的地方扎寨,让金贞娘子放松警惕,再选派一个叫张弟的美男子混杂于近村百姓中,有意让金贞娘子掳入洞中。金贞娘子见。
6南宁杨美古镇门票免费吗可能是收费的。 这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古镇,位于左江下游,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古镇建于宋代,当时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从南宁乘船到过这里,盛赞杨美镇的沿江风光。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辛亥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她显得格外优美。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三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历史上曾一度繁华,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搭客的小游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镇上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小镇往昔的繁华。
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条街”了。三百来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铺成,窄小细长,宽不足四米,两旁房舍,青砖、灰瓦、门墩,颇有古风。一堵老墙上刷着几条毛主席语录,朱红色的笔迹已有些湮灭,让人看了别生感触。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种几株柚子、石榴,栽几盆花草,生趣映然。
扬美另一景观是村尽头的龙潭夕影。左江流经此处,形成一个大湾,岸上颇多古树,参天蔽日。树丛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当夕阳西下,水面上金光闪烁,站在亭里眺望龙潭,景色迷人。
扬美镇上还散布不少古迹,孔庙、魁星楼、慕义门、黄氏庄园、进士旧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亚的故居都值得一游。
穿行在下楞和扬美的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是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时光流转,文物、古迹、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开,步移景异,如诗如画,教人流连。
为什么这座古镇至今还保存完好,成为现代人的旅游胜地呢?那时由于扬美古镇千年来一直都靠左江水路与外界沟连,而扬美又正好三面环绕着一条左江,自然形成了一座宽65平方公里的长条形半岛,陆地一走到扬美就断了。加之南宁到此又必须通过一个渡口,邕江天然的将扬美古镇与南宁相隔,所以才得以保存完好,成为了南宁西郊的一个世外桃源。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有罗、刘、陆、李四姓先民最早来此居住创建古圩,因当地百花遍野,所以又叫"白花村"。后来山东的狄青将军带领将士南下平蛮,各地人士不断迁移来此,形成了古镇。另扬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2636435美有一部分先民是明末随桂主南套的遗老遗少。古镇的总面积为65公里。扬美在清代年间十分昌盛,共有8条宋代时期的古石板街道,八座宋代古码头。但在清末,由于陆路不便,便捷水路的地位被南宁、贵港所取代了,从此扬美便逐渐寂静下来。
扬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这里出过举人杜元春、解元梁德坚、辛亥革命活动家梁列亚(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扬美人崇尚文化,出过清代临江街5个举人,全镇出过10多个进士。
古镇居民的建筑屋饰十分精美,屋檐、门窗有精美的花饰、吉祥动物图案屋顶有游龙雕塑,有古石狗、古石墩等,给人一种古旧朴实的感观。扬美也有着丰富的古乐民间艺术:唱看春牛、师公戏、三月三划龙船等活动。
7民族故事,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1 文言文翻译
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附:阮籍传全文选自《晋书》中列传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 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译文为:《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钟会多次问他。
2 晋书阮藉传翻译《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
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
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
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
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
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
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在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难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
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
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欲之士,就用白眼相对。
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
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了他。
3 晋书阮藉传翻译阮籍传全文选自《晋书》中列传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 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译文为:《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
4 谁有阮藉的《咏怀诗》82自全译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 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 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②鉴:照。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
③翔鸟: 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④以上二句指人也兼指鸟,孤 鸿、翔鸟和人一样都是在不寐而徘徊,这时会看到些什么呢,一切都是叫人忧 伤的景象。 品评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 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 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 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 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 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著 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
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 死寂,夜的深重。
这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著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 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5 《王勃作滕王阁序》古文翻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 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
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 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
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
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水边。)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
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
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
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典故,叫做雀屏中选。
这个典故,源自于唐朝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李渊年少之时,北周大将窦毅,曾经公开为自己的女儿窦氏选婿。窦家是当时的大族,消息传出之后,前来求婚的足有数十人。
为了在这数十人当中,给自家女儿选择一位合适的夫婿,窦毅命人搬来了一块巨大的屏风,在屏风上画了一只巨大的孔雀,然后告诉这些前来求婚的年轻人,谁能用箭射中孔雀的眼睛,谁就能娶到自己的女儿。
面对窦毅设置的这个考题,数十位求婚者开始纷纷尝试,却无一人能够真正射中,唯独最后李渊一箭成功。所以最终,李渊成功抱得美人归,娶到了窦毅的女儿。而他娶到的这位窦姓女子,自身也是十分贤德,在李渊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对李渊帮助颇多。而且,这位窦氏还是后来太子李建成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
雀屏中选,或者说锦屏射
雀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不过,抛开这个典故的词语用法不谈,只说这段历史。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故事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太合理?
一位堂堂大将军,为自己的小女儿选择夫婿,真的会仅凭射箭这一项就决定了?不说考虑什么门当户对,至少也要考虑一下人品问题吧?万一来的是一个神箭手,射箭射的极准,人品却十分不堪,那岂不是把自家闺女往火坑里推?
再说,如果真想选一位神箭手做女婿的话,窦毅为什么不直接把这块屏风放到军营里去?军营里神箭手肯定有的是,估计窦毅就算想找人把这块屏风给射烂了,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堂堂北周大将军,真的会做出这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
实际上,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再看看当时窦毅和李渊家所面对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李渊的这桩婚事,其实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1窦家的尴尬局面
要了解这件事背后的隐情,首先,我们得先来看看,窦氏的家世渊源,和窦家当时面对的一些问题。
李渊的这位原配皇后,其家世绝对算是非同一般了。
窦家世代簪缨,老祖宗窦融,是东汉开国时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到了窦氏的父亲窦毅这一代,经历更是极为传奇。窦毅早年曾追随北魏孝武帝西迁,建立了西魏,被封为奉高县子。宇文家篡位建立北周之后,窦毅因为站队正确,进爵神武郡公,后加授上柱国。
到了北周时代,窦家显赫一时。
不过,对于雀屏中选这件事而言,窦家的家世,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大的一个影响,在于窦氏的母亲。
窦氏的母亲,是北周的襄阳公主,西魏权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五女!
窦氏从小就十分不凡。据史书记载,在窦氏很小的时候,当时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为了交好北方的突厥,娶了突厥可汗的女儿做皇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史那皇后。不过,对于这位突厥女子,宇文邕并不喜欢,甚至有意疏远。
而当时的窦氏,因为是母亲的缘故,经常出入皇宫。算起来,当时做皇位的宇文邕,正好是窦氏的四舅。当时年龄尚小的窦氏,就私底下劝宇文邕,要时常亲近这位突厥皇后。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加深北周和突厥的关系,对国事会很有帮助。
一位女子,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已是不凡。更关键的是,从时间上来推断,窦氏当时最大也不超过九岁。因为她九岁那年,宇文邕就去世了。
而在宇文邕去世后,北周便开始出现一系列权力倾轧。最终,北周朝堂的大权,被当时身为外戚的杨坚掌控。在宇文邕去世三年之后,已经牢牢掌握大权的杨坚,逼迫北周皇帝禅位给自己,隋朝自此诞生。
隋朝诞生这一年,窦氏十二岁。
据史书记载,当时窦氏听说了杨坚受禅一事后,痛哭流涕。直接说出了‘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的话。当时窦毅和襄阳公主听到这话后,瞬间吓得脸都白了,连忙捂住了窦氏的嘴,害怕给家里带来祸患。
杨坚登基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开始对宇文家进行杀戮。而这个时候,作为宇文泰外孙女的窦氏,自然也就危险了。连带着,当时的整个窦家,都面临倾覆之危。
在这个时候,想要保住家族,保住窦氏的性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窦毅给出的答案,就只有两个字:联姻!
2李渊家当时的情况
看过了窦家当时的状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李渊家的情况。
众所周知,李渊的出身,同样是十分惊人。李家的祖上,曾经出过西汉时期那位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也曾出过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初侍西魏,后来到了北周,被封为唐国公,加封柱国大将军。
但是,在李渊七岁的时候,李昞就已经去世了。
李昞去世之后,李渊继承了李昞的唐国公爵位。而这个时候,距离杨坚篡位建立隋朝,还有九年的时间。
当时还是北周,正好是宇文邕在位期间。
李虎一生育有八子,李渊的父亲李昞是老三。之所以有李昞继承李虎的爵位,是因为李昞前边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早逝了。而李昞下面的五个弟弟,在李昞去世的时候,官最大的也就只做到了刺史的地步,算不得高官。而李昞这一支,李渊排行老四,但李渊的三个哥哥,同样是寿命不长,在李昞去世之前,就先离世了,这才使得排行老四的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所以,当时李家的情况,大致也就显而易见了。有爵而无权。当时李家虽然顶着一个唐国公的爵位,但实际上官最大的,也不过只是一个刺史。
不过,这样的李家,却依然没人能够小觑,尤其是到了隋朝,更是如此。
男二真的是我们追剧粉中真爱了,但是剧情就是剧情,男二就是为了男主而生的。也是教观众如何去喜欢一个人,如何去爱一个人,男二得存在就是在于教会我们一些道理,而且还可以加强收视率,一举两得。
就拿《请回答1988》来说,这部韩剧的收视率真的是极其高,不止一次戳中小编泪点,也为德善和阿泽的爱情感动,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男二正焕的,正焕从一开始就喜欢着德善,喜欢捉弄嘲笑她,直到最后拿出戒指告白都认为是在开玩笑,正焕表白的那一段,我以为他是真的向德善表白,我都快感动哭了,后来知道是开玩笑的时候,我相信正焕说的那些话是真心大实话,他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纠结犹豫,喜欢却不表现出来,正好和次次能抓住时机的阿泽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正是为什么男二得不到善终的原因,有点像是告诉观众,喜欢就要说出口,不然的话就像正焕一样,只能默默的守护着自己喜欢的人。正焕算是我追过的剧中最苦情的男二了。
校园青春剧《最好的我们》中,男二从学生时代就喜欢着女主,也不断的向女主表达爱意,并且对女主54次求婚但是都无疾而终。我只想说如果真的喜欢,该答应早就答应了,还要等54次求婚吗?真的很心疼男二好几秒钟。近年来的《花千骨》中画风清漆的“杀姐姐”也是我爱的男二啊。其中一句“你若敢为你门弟子伤她一分,我便屠你满门,你若敢为天下人损她一毫,我便杀天下人。”真是相当霸气,本来对这部剧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就是冲男二去的。
1 求薛综传文言文翻译 拜托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士燮既附孙权,召综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址太守。
时交土始开,刺史吕岱率师讨伐,综与俱行,越海南征,及到九真。事毕还都,守遏者仆射。
西使张奉于权前列尚书阚泽姓名以嘲泽,泽不能答。综下行酒,因劝酒曰:"蜀者何也?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
"奉曰:"不当复列君吴邪?"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于是众坐喜笑,而奉无以对。
其枢机敏捷,皆此类也。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者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
泰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赵佗起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宫之南是也。
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址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及后锡光为交址,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
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址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
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
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
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髠取为髲。及臣所见,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薄,仍见驱逐。
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
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交址太守士燮遣兵致讨,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
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
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所取)(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
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
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
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能)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如但中人。
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
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黄龙三年,建昌侯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州,以综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
虑卒,入守贼曹尚书,迁尚书仆射。时公孙渊降而复叛,权盛怒,欲自亲征。
综上疏谏曰:"夫帝王者,万国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
昔孔子疾时,托乘桴浮海之语,季由斯喜,拒以无所取才。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
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况万乘之尊乎?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
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
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圣,显以符瑞,当乘平丧乱,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内垂定,逆虏凶虐,灭亡在近。
中国一平,辽东自毙,但当拱手以待耳。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桥之安,远履冰之险,则臣子赖祉,天下幸甚。"时群臣多谏,权遂不行。
正月乙未,权敕综祝祖不得用常文,综承诏,卒造文义,信辞粲烂。权曰:"复为两头。
使满三也。"综复再祝,辞令皆新,众咸称善。
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
2 车书文轨啥意思这个故事还真是说来话长,我要耐心打字了,呵呵,先讲个故事
在秦始皇的时候,他兼并了六国,可是当时每个国家的文字,交通,货币都不一样,很难交流。比如秦国的马车很宽大,可是楚国的道路全很狭窄,连交通都十分不便。各地上的奏书也都是文字五花八门,需要有人翻译才行。这厮为了便于统治,就统一了度量衡,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就是这个结果。意思是让所有的车轴都相等,所有的文字都一样,所以也就有了秦隶和小篆的盛行。车书文轨就是指这件事情了。这件事在历史上影响颇大,后来的人们经常拿来当作经典引用,比如金主完颜亮,他的词里面有“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 陇右 ,开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都是指统一。
至于文轨的意思就比较多,有的也是说统一和疆域,有的就只是说文字和车轨,给你一些经典的引用,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相关的史料。《晋书·谢安传》:“ 安 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 唐 李德裕 《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箫勺可致於治平,文轨尽同於元化。”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 《周书·乐运传》:“文轨之内,奔赴未尽;隣境远闻,使犹未至。”还有很多,估计网上很容易找到。就不赘述了。
3 文言文翻译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附:阮籍传全文选自《晋书》中列传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 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译文为:《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钟会多次问他。
4 文言文翻译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
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
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
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
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
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5 文言文 不受一钱 的翻译元帝任用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后又任命他为吴郡太守。
邓攸自己带着米粮前去就任,不肯接受俸禄,只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吴郡正闹饥荒,邓攸上书请求朝廷赈济,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
为了不让百姓饿死,邓攸私自下令开仓放粮。这时朝廷派来赈济灾民的官员也到了,同时来了解邓攸从政的好坏。
有人弹劾邓攸私自放粮之罪。邓攸在吴郡任太守期间,为官清明,百姓欢悦,可以说,他是东晋中兴时期的好太守。
后来,当他因病辞去太守的官职时,对于郡府中用于迎送的数百万钱财,连一文钱也没有带走,即“不受一钱”。他离开吴郡时,数千百姓牵着邓攸的船,不忍让他离去。
邓攸只得留下稍住,夜晚才悄然离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