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颜料大王吴同文的故居、这是设计大师邬达克的作品、这是司徒雷登为一睹真容特地从北京前来造访的建筑、这是当年某国外交官,用一艘万吨邮轮外加50 万美元现金都换不来的远东第一豪宅。这里见证了上海的传统和时尚,这里记录了贝聿铭童年时代的建筑启蒙……这里,就是铜仁路333 号的绿屋,上海人称他为绿房子。若干年后,一本名为《蓝屋》的小说风行全国,绿屋就是小说中蓝屋的原型。写这本书的作者叫程乃珊,吴同文的外孙媳妇。
绿屋故事的点点滴滴常常会想,那些外观已经不辉煌、内饰已经不豪华的老建筑,究竟凭什么那样牢牢我们的眼 光?就好像这次去拜访绿屋,围墙上还是不能幸免的有“快速办证”之类的牛皮癣广告;
主楼外墙有局部的破损,露出锈迹斑斑的钢梁;
从屋外直通二楼阳台的楼梯 已是斑驳……可我们依旧对这座绿屋充满了好奇和崇敬。岁月老洋房,或者,说到底房子只是岁月和故事的承载,然后由历史收藏,被传奇演绎,容今人凭吊,供后 世瞻仰。绿屋当然有他的故事,程乃珊说过:绿屋内外,层层叠叠,都是故事。
令邬达克得意非凡的绿屋绿屋1938 年建成以来换了好几任主人,可唯一能让人记住的还是吴同文。中日战争中靠经营绿色颜料而赚到大钱的吴同文,认为绿色是他的lucky colour,便在嵌有他名字的爱文尼路和哈同路(今天的北京西路和铜仁路)之间建了这幢绿房子。他请来大名鼎鼎的设计师邬达克,要求房子必须是“独一无 二”的。建成后邬达克拍着胸脯跟他保证:“即使再过五十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相信她仍不会Out!它应该可属经典之列。” ——想来这绿屋的设计令大师得意,不知这里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反正我们所知的事实是,绿屋是邬达克留给上海的最后一件作品。
窗明几净、富贵豪华、沧桑陈旧、破败仓惶……又很多词都可以形容绿屋,但永远都流于片面。只有那高耸的枇杷树,与绿屋朝夕相处荣辱与共,也只有她,知道绿屋的全部,过去也好,未来也好。
令吴同文至死不弃的“樱桃园”绿屋建成还不到一年,当时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就对其做了专门报道,称其为“远东第一豪宅”, 绿屋声名大噪,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还特地登门造访。1948年圣诞前夕,某国外交官愿以一条万吨邮轮再加50 万美金现金来买下此屋作为领事馆,吴同文没舍得卖。程乃珊对此的理解是:绿房子是他心灵中的“樱桃园”——《樱桃园》是契柯夫笔下讲述的一个女主人从巴黎 赶回俄国,只为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可又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凉故事。吴同文坚守住了属于他的樱桃园,他那时颇为赌气地说:“我死,也要死在绿 房子里!”18年后,也就是1966 年8 月,吴同文和姨太太在绿房子里,用咖啡、安眠药和煤气,体面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说到这儿有点悲壮,但吴同文至少在他的有生之年,坚守住了这幢他所 至爱着的绿房子。在绿屋一角,有一棵上了年头的枇杷树,有人说是吴同文当年亲自种下的,也有人说是当时的市长夫人种的,众说纷纭一时也难以考证。只有一点 可以确认:它必定是和这绿房子一起,默默见证了颜料大王吴同文一家的兴起和没落,可惜我们无法和它对话,故事里很多细节,现在都不知道了。
令贝聿铭获得启蒙的绿房子从绿屋经南阳路步行至“贝家花园”用不了3 分钟,那曾是贝聿铭父亲贝祖诒的故居,年纪比绿屋还大4 岁,也是一幢极有风格和故事的老洋房,以后的杂志中必会专门关注到它。吴同文是贝家的女婿,娶了贝家九**。算起来,贝聿铭要管吴同文叫姑父——以下文字 全部都是主观臆测,并无任何证据,或会贻笑大方,却难免让人联想:某次和朋友路过绿屋和贝宅,说起吴同文和贝聿铭,朋友说:难怪贝聿铭能在建筑设计上有如 此造诣,从小就在这两幢世界顶级的名宅之间穿梭、生活,那么多年的耳濡目染,长大后当个世界顶级的建筑设计大师,也算顺理成章。言下之意,只要在绿屋和贝 宅里生活过,是个人就能成为设计师。这固然是句玩笑话,而且查到的资料都表明,对贝聿铭影响最大的还是苏州园林。只是在心里还是近乎偏执地认为:贝宅和绿屋,对贝聿铭的童年,多少都会有些建筑设计的启蒙作用。
既然享有远东第一豪宅之名,必有过人之处。假使仅仅奢侈富贵,怎么可能劳动司徒雷登屈尊大驾 特地前来造访?看了那么多老建筑,越发让我们坚信:好的建筑绝不是冷冰冰的水泥砖块总会有些特别的文化内涵在。可是文化却又那样的难以量化,可意会不可言 传。妙到颠毫的境界,便是妙不可言。然我们却必须要在这房子里找出一些符号来描述他,这一过程枯燥、而且总觉得有些煞风景。
上海第一家装电梯的私人房子估计这是最能证明绿屋具有“远东第一豪宅”气质的符号之一。总共才4 层的房子还配电梯,那么电梯肯定不仅仅是方便上下的设备,更是主人显示尊贵的手段。据说电梯门是弧形木制的,在当年肯定很气派。还有厨房和厕所。300 平方米的厨房,豪宅风范;
整幢楼里共有12个颜色各异的厕所,豪宅风范!我们还没能采访到和绿屋靠得更近的当事人,只能依稀凭借各种线索的片断,去一一找 寻、对照,在想象中还原这幢老房子当年的模样。在历史面前,所有人都显得小心翼翼,虔诚畏惧。绿屋就在眼前,可有时候感觉他还是像个谜。
60 多年前的吴同文一家,想必也常在绿房子里吃当时最顶级的西餐,窗外的花园也一定这样精巧雅致。一楼偌大个空间,今天是西餐厅,过去呢?想起一句话: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有这绿房子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圆形的房子,像艘扬帆启航的船当年邬达克拍胸脯说,这房子50 年后也是最现代的,从1938 年往后数50 年是1978 年,1978 年建的房子阳台上都有柱子,绿屋没有;
1978 年建的房子都方方正正的,绿屋是圆的;
1978 年建的房子都像火柴盒,绿屋像艘扬帆启航的船……50年的承诺,邬达克做到了,他还说100年以后绿屋也不会OUT。现在离2038年还有31年,未来不 知道,但至少现在,绿屋的一些设计细节还是令人回味无穷。
圆形的绿屋,被认为可以化解凶险;
扬帆起航的船,我们也愿意相信它有美好的寓意。绿屋现处在四周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毫不起眼,走过路过一不留神就会错 过,但他却彷佛毫不在意似的,依旧带几分自恋几分孤寂的处在那里,就像一个历尽沧桑顿悟人生的长者,可以看淡一切接受一切,可以与任何事物为伍,可以坦然 面对任何变化。
突然记起一句话:豪宅也是一种文化!反思当下一些以“豪宅”自诩的楼盘,为强调身份居然也搞些限制购房者看房的措施,和这绿屋比起来,显得幼稚和可笑。价 格贵、地段好绝不是豪宅的唯一标准,那样靠包装吹嘘出来的“豪宅”也实在太过浅薄。也许,我们会在今年夏天,在梧桐树叶最茂密的时候,也到绿屋里来喝一杯 咖啡,就站在2楼的露台上,或者坐在楼下的草坪里,再次好好近距离的看看,看看这幢有故事的远东第一豪宅。
点击上方蓝字 | 欢迎关注
让您不错过每一次的精彩分享!
马勒别墅
在上海的老城区打开手机地图,
你能看到满屏幕的“故居”和“旧址”,
那是老上海荣耀的一种遥远的呈现方式。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缩影。
历经岁月磨砺,阅尽人间繁华,
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点滴记忆。
这些沧桑厚重的老房子述说着峥嵘岁月,也见证着温情往事。
一砖一瓦,都是凝固了的历史。
岁月流转,时光却仿佛在建筑中停留。
如果要用一类建筑来代表上海,那一定是“老洋房”,中西结合老洋房,是大魔都海纳百川的气度,是上海气质和文化的映照,同时也是城市中价值连城的“瑰宝”。
马勒别墅
马勒别墅,1936年建成,在上海市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传说这所房子的设计是依照当年花园主人马勒最宠爱的小女儿一个梦境设计的,当初小女儿梦到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马勒请来了设计师,在陕西南路30号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历时9年造成。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破产的比利时人老费穆尔卖掉自己心爱的洋房,万分失意地离开了上海,机缘巧合的是,六十多年后,他的孙子费穆尔被派到上海工作。费穆尔很想找到并买下祖辈当年的旧居,这时他遇到了亨利,一位专门在上海从事洋房经纪的美国人。
老洋房蕴含的价值绝非一砖一瓦所能砌成。两位老外在新上海"炒洋房"的故事,对广州这样老洋房资源丰富的城市也很有借鉴意义。把老洋房变成"宝"。在上海的西南角,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几条幽静的马路边上一幢幢房子红瓦粉墙,尖尖的屋顶,椭圆形的钢窗;透过花园的栅栏,你可以看到大片浓绿的植物,几棵参天大树从栅栏顶上探出头来。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户映出温婉的灯火,隐隐约约飘出轻曼的钢琴声。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花园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梦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们的梦想。
老洋房仅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却构建了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海派韵味和气质。他们见证了上海历史上最动荡那些岁月,也包容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居住、生活文化,每一幢建筑,都承载着上个世纪上海滩最传奇的故事。
梧桐浓荫里的小巷里,你不经意地踩响路边的落叶,耳边传来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内,幽静的花园与婆娑摇曳的法国梧桐交相辉映,若隐若现……这就是上海深刻在骨子里的万般风韵!
汪公馆
相较四合院建筑规制明确、一草一木都有法可依不同,上海老洋房在建筑形态上来说,那叫一个千变万化、不拘一格!英式、美式、法式、西班牙、意大利……
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特色和东方韵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怀旧又摩登的海派风情建筑,美到随随便便往那一放就是一道道风景线。
荣宅内部
老洋房除了建筑外观别具一格之外,更独到的地方是,将西方时髦的生活方式融进了洋房里面。
多到无法想象的功能间,纵向分布在几层不规则的空间内,再划一个大大的花园,就足足让人心心念念了几十年。
荣宅内部
谁能想像,那些老洋房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前,就已经按上了电梯,装上了玻璃推拉门,设计了露天泳池、日光室、保险库、花鸟房、舞厅、弹子房、酒吧间……每一处细节都美得让人心醉……
当帝都四合院的居民还在遛鸟、听大戏的时候,生活在魔都洋房里的时髦精们,已经喝起红酒咖啡,听着交响乐跳起交谊舞了。
仅从洋房这一个特性,就能体现出这座城市“时髦、包容”的气质由来已久。
百代小红楼
虽然全市现存老洋房有4000-5000幢,看着比四合院多一些,但其实90%以上归国家所有,而国有花园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了,大部分都和四合院一样作为办公或者餐厅酒店。
丁香花园
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此园副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
严家花园露台
这栋洋房在2009年被盛大网络首席执行官陈天桥以28亿购得,并且花大力气重新修缮改造,价格近几年从5亿到6亿到8亿再到10亿,几乎是一年涨一亿的架势。
新华路151弄1号
而上海老洋房的交易曾在2016年达到巅峰,仅6-8三个月内成交高达50多幢,其中
所有成交的老洋房中,最耀眼的要数邬达克在上海的处女作:巨鹿路886号。
巨鹿路886号内部
四面凌空,坐北朝南带花园。南面设大花院,北面有小院。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红瓦坡顶,有车库。院内有百年香樟,香溢晴空。
新华路200号花园住宅(陈果夫旧居)
该建筑建于1948年。建筑绿色琉璃瓦重檐屋面,四只戗角翘起,装有八只风铃。建筑完全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建筑艺术手法。
新华路315号花园住宅(盛重颐宅邸)
这是一幢典型的英式乔治王风格的洋房,占地2422平方米,建筑面积1725平方米,花园2000平方米,砖木结构。横梁所用木料全部从国外进口,且特意选用带节疤的木料,保留原始斧凿痕迹。
建于1931年的刘氏花园住宅,也是出自著名建筑师邬达克之手,整栋建筑仿照欧洲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异域风情。
宅主刘吉生是旧上海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的胞弟,以刘鸿生为首的刘氏企业集团和荣氏棉纺集团、郭氏永安集团、简氏南洋烟草集团,被称为旧时中国工商界的“四大天王”。
据说,这栋房子,是刘吉生送给妻子40岁的生日礼物,在设计刘家花园的过程中,邬达克被刘吉生夫妇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觉得一个中国式的爱情故事与希腊神话中的最美妙动听的普绪赫故事一样迷人,因而决定自己出资,特地在意大利制作普绪赫雕像给刘家。
建筑完成后,刘夫人将此住宅命名为爱神花园,以纪念他们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建筑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艺术,也是人们最熟悉的艺术。人们可以不看绘画作品,不听音乐,不读诗歌,但不可能不接触、不使用、不观看建筑,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需要人们去体验,去使用,去理解,去维护。无论是在历史上,或是在今天,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建筑艺术都以不同程度、多种方式融合了园林、绘画、雕塑、**、电视、音乐、文学和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
爱庐
位于上海东平路九号,坊间传说“爱庐”是宋子文赠与宋美龄的“陪嫁”,深得蒋深得蒋宋喜爱。 沧海桑田,如今这里已是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九号教学楼”。缓坡的法国孟莎屋顶带老虎窗,造型优雅稳定,美灵中正。密密的爬山虎直攀到阳台门洞上挂落下来,像是回忆演出。漫步屋前的花园,可以发现当年男女主人的浪漫巧思。眼见绿草、雪松、石径、亭台,错落有致,镌刻有蒋介石手迹“爱庐”两字的假山石,就掩映在园林造景之中。
在爱庐前,有一弯曲多折的水塘,夏季大概荷叶田田,写着“爱庐”的太湖石,竖在水边的假山之上,凉亭之下,曲桥之侧。那个清瘦光头的元首,那个雍容华贵的贵妇,徜徉在水榭亭台、鸟语花香,你情我侬。这是经典的贵族情爱场景,值得所有人祝福、羡慕和嫉妒的神仙眷侣。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建筑之所以留存下来,因为它是艺术,也因为它超越实用本身。
家宅安顿着记忆,庇佑着梦想,也展现着信仰。 这些老房子或许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但却构成了这个城市的血肉。
近日,上海位于徐汇区武康路390号的地中海式花园洋房终于开放了,限时免费参观哦,喜欢的朋友这次千万不要错过了,要说具体位置在哪应该怎么去?详情请见下文。
详情信息地址:徐汇区武康路390号
开放时间:双休日及节假日9:00-17:30
免费对外开放,现场出示随申码和行程码,即可参观
瞬时最大承载量50人,请错峰入场
景点介绍梧桐掩映的武康路,独到这个院落的门前,突然生出了一棵银杏树,每年秋天,抖落着一身醉人的灿金。这幢低调隐世老洋房,之前总是庭院紧锁,让人心生向往。现在,TA终于向公众开放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免费参观!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庭院建筑在地中海,这也使得地中海建筑最突出的是它的庭院。据说,典型的地中海式建筑在上海仅遗两处:在高安路的那一处并不开放,而武康路390号的这处,是目前上海唯一可供公众参观的地中海风情老洋房!
这幢洋房建于1932年,占地3800平方米,砖木结构。20世纪30年代,是当时意大利驻沪总领事尼隆的邸所。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尼隆任“领事团领袖”,这幢总领事官邸天天门庭若市,成了上海滩有名的地标。1938年,尼隆作为公证人,帮助爱国商人刘鸿生等人,开办中意轮船公司,从西贡、仰光运大米到上海,解救了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任职期间,尼隆还参与了近代中国引水权的收回。
经历过历史风云的武康路390号,现在是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而关于这幢老洋房的故事,上汽集团也专门制作了展板,陈列在洋房的外墙上。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各种华丽而又美丽的场面乃是在上海进行取景的,这让不少人又重新开始关注上海的方方面面的景色,其实这些年上海有着不少的影视拍摄基地,许多的电视剧还有**也都是在这里进行取景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浦东滨江大道地址:浦东新区滨江大道(泰同栈码头至东昌路码头)
取景作品:《好先生》《欢乐颂》《大好时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浦东滨江大道与浦西外滩隔江相望,和外滩万国博览建筑群动静结合。滨江大道上保留着超过70年历史的船厂码头和巨型铁锚。
华东政法大学地址: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
取景作品:《微微一笑很倾城》《商学院合伙人》《撒娇女人最好命》《恋爱通告》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古典的教学楼,苍郁的绿树,可以说是花园校区的典范。许多拍摄近代大学的电视剧都会在此取景。
凌空SOHO地址:长宁区协和路靠近金钟路
取景作品:《欢乐颂》《大好时光》《何以笙箫默》等
凌空SOHO的设计极具未来感,拥有流线型外观和丰富的空间变化,是近几年来影视剧的当红取景地。
1933老场坊
位于虹口区溧阳路611号,《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小时代》、《101次求婚》都曾在此取景,是不是这样一看确实眼熟呢这里可是小清新唯美摄影人气佳处,不过由于它建筑独特,楼层复杂,去的话千万要注意不要迷路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有6个校区,校区景色多样多变,传统的、现代化的建筑林立其中。欧式结构的图书馆和体育馆是导演们的最爱,现代化的宿舍楼和教学楼也是都市情景剧的良配。
《爱情公寓》中的建筑就是取自上海交通大学宿舍楼,而《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中校园外景也是在这里拍摄的。
老洋房这栋老洋房,它的取景地点,也确实存在的,位于上海市静安路,是一家很特色的老洋房。
《安家》这部剧,刚刚是收尾,剧中有孙俪、罗晋两名知名的演员在剧中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看到结局,才发现这剧情当中的很多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多的旅游景点,都是根据上海的一些情节取景的,其情节是真实存在的!
上海的老洋房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尽管物是人非,但每一幢都带着他们的传奇故事。如果想重温时光错落的老上海,可以去这些老洋房看看:凯文公寓、客堂间、首席公馆、绅公馆、隐居繁华、Hotel、思南公馆等。
1、凯文公寓:1930年的故事
弄堂里、法国梧桐下,不张扬的凯文公寓,最初是俄国公主奥尔加在上海期间的府邸。沙皇时代的楼梯、楼道间的彩绘玻璃、挂着信箱筒的房间……遇见它的那一刻,历史的点点滴滴就已悄然渗入心间。
参考价格:约650元起
地址:上海衡山路525号
2、客堂间:看得见的历史
隐藏在繁华上海的客堂间,只有两个房间,也许是上海最小的精品酒店。三十年代的西洋家具,故意剥落的老砖墙,仿佛步入另一时空,放慢脚步,享受慵懒的冬日阳光。
参考价格:约358元起
地址:上海五原路72号
3、首席公馆:老上海风韵
昔日旧上海青帮教父杜月笙的办公场所,见证了旧上海的硝烟与欢娱。物是人非,酒店如历史博物馆般展示着百年的珍藏品,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有其他酒店无法比拟的伤感情怀。
参考价格:约1051元起
地址:上海徐汇区新乐路82号
4、绅公馆:时代变迁见证者
绅公馆,曾经的范园,木质回旋梯,古旧老洋房地板,在红灯酒绿的大都市品味一段优雅的旧时光。孙中山先生也曾经在此留下足迹,这更让这里蒙上了一层莫名的神秘感。
参考价格:约849元起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220弄6号
5、H Hotel:多元素世界
上海H Hotel的独特在它的主题房,每个房间都呼应着有别具一般风味的设计,蓝白相称的房间彰显海洋的味道,赫本房以黑白来诠释优雅,如果有喜欢Beatles乐队的,在充满Beatles氛围里享受音乐。
参考价格:405元起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潍坊西路88号
说到老洋房有些人可能并不太了解,这类房屋其实是相对比较多见的,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果要购买房屋,建议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买房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房屋的选购,要做好房屋买卖的准备工作,那么老洋房是什么?老洋房投资人有哪几类?下面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老洋房是什么?
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上海老洋房是属于上海历史建筑的范畴,据统计上海历史建筑2000万平方米,产权清晰的占95%。97年的时候立法进行保护历史建筑。
上海的老洋房主要分布在四个市中心区:徐汇区约占39%,长宁区约占29%,卢湾区(2011年并入黄浦)约占9%,静安区约占8%。汾阳路、太原路、愚园路、武康路、湖南路、思南路、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茂名路是老洋房最集中的区域,当时的政界要人多住在徐汇一带,商人们聚居在愚园路、华山路周边,而知识分子、技术精英则主要集中在卢湾区。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破产的比利时人老费穆尔卖掉自己心爱的洋房,万分失意地离开了上海,机缘巧合的是,六十多年后,他的孙子费穆尔被派到上海工作。费穆尔很想找到并买下祖辈当年的旧居,这时他遇到了亨利,一位专门在上海从事洋房经纪的美国人。
老洋房投资人有哪几类?
老洋房的主要投资人有四类:第一类是海归族,特别是老华侨。落叶归根的他们对老房子有着相当浓厚的感情,希望购买老洋房作为一种珍藏。
第二类是投资者。由于老洋房稀缺,投资者一看到有购买机会,就会作短期房产投资,通常在半年内转手再抛出,赚差价利润。
第三类是企业。老洋房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一些公司希望购买整幢老洋房作为总部,以体现企业文化。但是大多数老洋房属于住宅性质,因为单位购买需缴纳较高的税费,实际成交案例比较少。
第四类是境外人士。中国的任何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都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来此工作和生活,他们的购买预算限于1000万美元以内。另外,还有一些开西餐厅的商人,希望能够找到沿街老洋房,布置成具有异国风味的休闲餐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