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评论家评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当代评论家评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第1张

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游园惊梦》;叙事视角;意识流;互文性;阐释空间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一篇,完成于1966年。1981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在美国和台湾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忠实于小说的意蕴,又配以演员出色的表演、优美的音乐以及服饰、舞美,共同构成了一个凄美哀婉的世界和一个人或一群人梦醒时分的痛苦。小说《游园惊梦》已经成为汉语读者非常喜爱的文学经典,本文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批评方法,对《游园惊梦》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

一、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与意识流手法中的诗意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述,其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为现代小说家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突出体现于三个层次叙述的递进。

第一个层次,《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如何解决既有俯视角的历史叙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绘这个难题?在第三人称俯视角叙述中穿插人物视角的局部叙述,成为作家的艺术选择。

西方经典叙事学认为,第三人称叙述同时可以具有“外视角”与“内视角”。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1](P217)。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起笔就采用了俯视角。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引发的感慨当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钱夫人出场后,虽然没有“我”这样的标志性第一人称叙述者出现,但是因为频繁地采用钱夫人视角,实际上已经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叙事了。于是,叙述视角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叙事学所指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在这种回顾性叙事中”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1](P238)。如果我们将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感觉到的认作是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就会发现,钱夫人确实在追忆,现场的人、景物和氛围都是勾起她回忆的条件。但钱夫人如今所知肯定会比当年在南京时所知的要多,她在追忆,也在重新回到当时的体验。比如,客人们都到齐了,窦夫人来请大家入席,人们推让着,窦夫人让钱夫人先坐下。这时“钱夫人赶忙含糊地推辞了两句,坐了下去,一阵心跳,……倒不是她没经过这种场面,好久没有应酬,竟有点不惯了。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钱鹏志的夫人当然上座,她从来也不必退让……可怜桂枝香那时出面请客都没份儿,连生日酒还是她替桂枝香做的呢。到了台湾,桂枝香才敢这么出头摆场面,……”这样的追忆连带着也传达出了当年的体验,这个视角具有比较和引起伤感的功能……

第三个层次,意识流叙述线索。钱夫人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意识流呼之欲出: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游园惊梦》的圆熟精致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半部分采用意识流手法且转换自然。白先勇自己曾经说过:“我写这篇小说写了五次。前三次用比较传统的手法写内心的活动,我都不满意。起初我并没想到要用意识流手法。女主角回忆过去时的情绪非常强烈,也有音乐、戏剧的背景,为了表达得更好,尝试用了意识流手法。”[2](P267)自然地转换为意识流手法,这符合人物心理规律。英国心理学家瓦伦汀(Walentine)、贝尔纳(Berlyne)、海尔森(Helson)等,都提出过渐进唤起理论。他们的实验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地调动起来的,无论是从作家创作角度讲,还是从读者接受角度讲,都有一个心理唤起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直白进入曲折,由缓慢发展到紧张的渐进过程。其实,这也是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在窦公馆豪华铺排的宴席上钱夫人多喝了几杯花雕,又受到天辣椒的刺激,眼前景象唤起了当年在南京清唱会的景象,天辣椒如何对待她的亲姐姐桂枝香,勾起了在南京清唱聚会上发现自己亲妹妹与自己情人郑彦青郑参谋的私情,一阵急怒,哑了嗓子。此刻,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意识流“这是威廉&S226;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里所使用的一个词组,特指在一个清醒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的思想和意识。‘意识流’现在表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自20年代始,意识流就成了文学叙述的一种模式。作家利用它来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范围和轨迹。在这一过程里,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想、回忆、期望、感情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起”[3](P34》)。在这个文本中,钱夫人意识流获得了丰厚的艺术效应。第一,原本是窦夫人宴请的场面与故事,现在变成了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读者阅读过程不断地辨析两个故事,实质是给自己讲故事。他们理解了两个故事的关系,也就理解两个故事重叠的深层含义。第二,借助于意识流手法捕捉到了昆曲的旋律。文本中意识流动中仿佛起到灵魂一样作用的是音乐,这不仅表现在不断地出现《山坡羊》《皂罗袍》等各种曲牌名字和《牡丹亭》里的唱词,而且表现在意识的流动完全随着音乐旋律而前行,读者捕捉到了音乐旋律,也就对于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复杂的内容有了理解,而理解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内涵,也就欣赏了昆曲艺术。第三,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高潮,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

重要的不是作家采用了意识流手法,而是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上三个层次交错和递进,可以看做是作家将意识流置于其他叙述手法的和谐使用中。又因为其中的情绪和感情似乎都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浸透了,所以,在我看来,《游园惊梦》成功地采用意识流手法,得益于将意识流的内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平台上,与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互相交融,这就涉及到这个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了。

二、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造就了优秀的“互文性”小说艺术

采用“互文性”方法分析《游园惊梦》,是探寻这个文本艺术价值的另一条路径。“朱力亚&S226;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为指涉(intertextuality)这一术语,表示任何一部文学文本‘应和’(echo)其它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文本互相关联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引证和引喻;较晚的文本对较早的文本特征的同化;对文学代码和惯例的一种共同积累的参与等”[3](P373)。克里斯蒂娃关于“互文性”的思想启发了我们:诚然,“互文性”超越于国家和民族,各民族国家的文学互相借鉴、互相指涉的空间是无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族国家文学来说,其历史越悠久,贮存越丰厚,文学创作中“互文性”的空间就越大,“互文性”也随之越加突显,让我们带着这个启示分析《游园惊梦》的互文性与中国传统文学。

小说中互文现象频频出现。题目是借用了《牡丹亭》五十五出戏之一的《惊梦》及剧中游后花园的情节,其实也是直接借鉴昆曲《游园惊梦》的题名;小说描写的酒宴、唱昆曲的情节和传统剧目《贵妃醉酒》有情节的相似之处;钱夫人和钱将军的婚姻,以及情节中穿插的钱夫人、程参谋、天辣椒蒋碧月等谈论表现曹子建和宓妃爱情的戏曲《洛神》,与随从参谋的恋情等情节,都与曹植《洛神赋》描述的浓郁爱情意蕴有相似之处,有弦外意味;引用的一些曲牌名,比如《夜深沉》《将军令》《万年欢》《点绛唇》等也都与情节、人物的感叹有多向的微妙联系,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形成引喻。我所描述的互文现象分别来自这个文本“已经形成的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隐喻”“文学作品的客观世界。这是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诗的特殊‘世界’”以及”‘形而上性质’(崇高的、悲剧性的、可怕的、神圣的)”[4]等这些层面。我的问题是,如果说,互文现象分布在作品各个层面,弥散于文本的艺术整体中,那么,在作品构成与艺术价值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人物关系与“互文性”。人物观和功能观是传统小说观和结构主义小说观的根本区别之一。比如,主张人物观的福斯特(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基本在故事层讨论小说,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故事、情节、人物、幻想、预言、布局和节奏等,对小说叙述规律探讨很少[5]。确实,传统文学批评在人物关系的理解上,基本落脚于情节结构方面,认为人物是中心,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因。功能观则强调人物在整个文本结构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这启发了我们,能否在人物关系中发现其他艺术功能呢比如在互文中发现其他功能钱夫人是小说中最主要人物,她与宴会主人窦夫人以及窦夫人的亲妹妹天辣椒蒋碧月,构成了一个有共同在南京得月台唱昆曲的过去,也有再聚首的今天;她们不是一般的相识,是地位此起彼伏的旧雨新知;特别是在嫁人这个重要人生转折点,她们形成人生纠葛。她们的相互关系是在时间隧道中逐步纽结而成的。在故事的现在进行时,又频频以姊妹相称,这种鼎足三立的人物关系,自然形成“三姊妹”的外观印象。考据白先勇是否有意识地借鉴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多幕剧《三姊妹》的人物关系及意蕴,不是本文的任务,我关注的是互文的效果。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柏克莱加州大学白之教授(CyrilBirch)看了《游园惊梦》舞台剧的录像,都曾经拿契诃夫的《三姊妹》来比[2](P271)。《三姊妹》的戏剧情节从有意义的一天里开始:父亲逝世一周年暨伊利娜命名日,在这一天,姊妹三人与父亲昔日的部下图赞巴赫中尉、维尔希宁中校相遇、相识,并且发生了感情纠葛,为她们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剧情悲凉并且惊心动魄,剧终,奥丽迦拥抱着两个妹妹,宽慰并且鼓舞着妹妹:“啊!我的上帝啊!时间会消逝的,我们会一去不返的,我们也会被后世遗忘的,……然而,我们现在的苦痛,一定会化为后代人们的愉快的;幸福与和平,会在大地上普遍建立起来的。后代的人们,会怀着感谢的心情来追念我们的,……多么愉快呀!叫人觉得仿佛再稍稍等一会,我们就会懂得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痛苦似的……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啊!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P337)在人物构成和悲凉命运等方面,契诃夫的《三姊妹》与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极为相似,“三姊妹”似乎可以成为覆盖这类人物关系及人生意味的意象,只不过《游园惊梦》中的三姊妹故事时间与空间的变迁让意蕴更复杂而已。《游园惊梦》对于《三姊妹》的关联方式是极为隐蔽的,或者说是借助于《三姊妹》已经在读者心目中产生的意义而强化和播散《游园惊梦》自身的意义。由此,我们发现人物结构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已经成为模式,并且在互文关系中产生寓意。

2.因互文所产生的“戏中戏”艺术效果,丰富和深化了作品意义。《游园惊梦》穿插的古典文学名篇大多为戏剧,并且已与文本形成和谐整体,意义互为指涉。人在戏中以及戏在戏中的互文性,引发读者宿命般的梦幻感和悲剧再世等艺术感觉。最突出的是与汤显祖《牡丹亭》的互文性关系。《牡丹亭》是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也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里程碑式作品,其中《惊梦》一折,到达了抒情诗的巅峰。小说中叙述到大家开始唱昆曲的时候,徐太太唱的是昆曲《游园惊梦》中的《游园》,唱到了“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时钱夫人流动的意识中回忆起当年在清唱会上自己的复杂感情,那时也是这段唱腔,“杜丽娘唱得这段‘昆腔’便算是昆曲里的警句了。连吴声豪也说:‘钱夫人,您这段《皂罗袍》便是梅兰芳也不能过的。可是吴声豪的笛子却偏偏吹得那么高’”。这段《皂罗袍》是引发钱夫人各种思绪和意识流动的关键内容,也是文本挥发丰富意蕴的点睛之笔。“谁家院”已经超出了《牡丹亭》本身的具体情境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一切繁华富贵、一切赏心乐事都是飘移不定的,不是永久地属于哪个人哪个家庭的。多年前南京清唱会上钱夫人早已体悟了一次其中的意味,现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变迁之后回忆起来,这一切,连带钱夫人本人,又一次被置于戏中,《牡丹亭》的故事意蕴重新被提示出来,又与眼下钱夫人的感慨相互契合。确实,赏心乐事,究竟属于谁家的还很难说呢!当年桂枝香连请生日酒都没有资格,还是钱夫人替她摆的酒筵,可是现在桂枝香却能如此排场地大宴宾客,今天的桂枝香也许就是明天的钱夫人。“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形而上意味在“戏中戏”中进一步被强化。

3.文本中互文的另一个功能,是穿插在情节中的唱词、曲牌名、戏剧名,对人物性格刻画起到了暗示作用,也优美含蓄地描述出一些不便直接展示的情节。比如钱夫人的意识流中,回忆起了当年与随从参谋的那段恋情,“杜丽娘快要入梦了,柳梦梅也该上场了。可是吴声豪却说,《惊梦》里幽会那一段,最是露骨不过的。(吴师傅,低一点儿吧,今晚我喝多了酒。)然而他却偏捧着酒杯过来叫道:夫人。……荣华富贵——只有那一次。荣华富贵——我只活过一次。懂吗……”怎样优雅含蓄地写出钱夫人与郑彦青的恋情来,与钱夫人形象关系是很密切的,用现成的戏文含蓄地表达,最是诗情画意。钱夫人的感情经历的细腻和委婉也就表现出来了。再如“吴师傅,换支低一点儿的笛子吧,我的嗓子有点不行了。哎,这段《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俺的睡情谁见”。这段唱词更细腻、传神地暗示了他们当年的恋情。

“三姊妹”之一,天辣椒蒋碧月,用她姐姐桂枝香的话说:“是亲妹子才专拣自己的姊姊往脚下揣呢!”在小说情节中,她唱的是《贵妃醉酒》,不仅唱,而且“蒋碧月果然装了醉态,东倒西歪地做出了种种身段,一个卧鱼弯下身去,用嘴将那只酒杯衔起来,然后又把杯子当啷一声掷到地上,唱出了两句:人生在世如春/且自开怀饮几盅”。这个形态的描绘,借用《贵妃醉酒》的故事和唱词,共同刻画了天辣椒泼辣、无所顾忌、对爱情有强烈渴望的性格。

4.中国文化河床中有深远影响的人名、物名、曲名、地名等,因为在各样语境中被反复使用,其基本固定的意义不断被强化,其中不少已经具有含义丰富的原型色彩。所以,在这个文本中被运用到人名、地名上,再度形成暗示和互文现象。营造了全篇总体的怀旧与悲凉的氛围。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是含义非常丰富的文化形象,已经进入许多文学作品中,只要一提这个字眼,就能让使用汉语的人们联想起很多相关的故事。《游园惊梦》依托着个文化积淀,与月亮形成了广泛的互文指涉,桂枝香、月月红、蒋碧月、蓝田玉,这些人名中有的与“月”字有关系,有的是词牌名,比如桂枝香。有的来自诗词,蓝田玉就来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典故。还有地名,当年这些唱昆曲的姑娘们唱曲的地方叫做“得月台”。钱将军对蓝田玉说:“除了月亮摘不下来,都给你了。”再如,不断地描写“月光下”等。我国传统文化中“月宫”一词,最早出自于《海内十洲记》:“(东方朔)曾随县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间。”后来,经由《渔樵闲话录》上篇《逸史》云:“罗公远引明皇游月宫,掷一竹枝于空中,为大桥,色如金。行十数里,至一大城阙。罗曰:‘此乃月宫也。’仙女数百,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再后来唐郑綮《开天传信记》:“吾(唐玄宗)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廖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至此,月宫的传说始昭于世,且为人所称绝。以上所列月宫传说的流传和被反复使用情况,表明至此已经扩展为更多相关的形象,携带的信息也更为丰富:竹枝,金色大桥,诸多仙女,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上清之乐,非人间所能闻得……这些形象和信息继而与嫦娥奔月传说,与寂寞难耐等信息和感情模型相互指涉……再如,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与人的聚合离散、人世变迁的情调等……这一切作为已有文化遗产,在《游园惊梦》的语境中,与人名、地名、环境等再度互相指涉,意义和感情内涵进一步丰厚起来。

《游园惊梦》的互文性现象,从细处说,包括以上所说各种词曲牌名,各个传统剧目的名字,以及中国的神话传说等,其他文本与该文本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互相渗透,互借其义,互相指涉。从大处说,则直接继承和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精神脉络。白先勇自己曾经对这个继承做过说明,指出了以往文学的精神继承。他说:“曹雪芹用《西厢记》来暗示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用《牡丹亭》来影射黛玉夭折的下场。利用戏曲穿插,来推展小说故事情节,加强小说主题命意,这是《红楼梦》重要的叙事技巧之一。”[2](P210-213)李欧梵也曾描述过这种精神脉络:“《游园惊梦》是现代小说,再上面是《红楼梦》,再上面是《牡丹亭》。”[2](P247)无论从细处,还是从大处,都共同概括了《游园惊梦》互文性现象。可以说,《游园惊梦》为文学理论提供了互文性的典型范本。

三、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

由于意识流手法与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由于依托中国丰厚文化财富的互文性,让《游园惊梦》梦醒时分的精神内涵异常丰富,构成了一个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这是优秀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征。对于这个宽阔的阐释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其表征。一是这样的文学作品意义是多向的、甚至是歧义的,难以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加以归纳,而且似乎永远说不完,也说不清楚;另一个是其意义超越了具体时代和民族国家。诚然,小说语境中钱夫人和桂枝香、天辣椒等姐妹是从大陆来到台北的,有特定时代和历史的痕迹,她们的命运与这样的历史变迁纽结在一起,但是,仅用历史变故无法囊括她们的故事所具有的深意。越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明显。这是文学的形而上学特征。作家用自己体验抵达了形而上,所以作家经常会用诸如“永恒的、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弗&S226;施莱格尔)、“一首诗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出来了”(雪莱)、“我总是强迫自己深入到事物的灵魂,停止在最广泛的普遍性上”(福楼拜)这类词句。文学中的形而上如此具有人类普遍意义,阐释空间自然是宽阔的。

下面让我们在《游园惊梦》的阐释空间中游弋一下吧。钱夫人的意识流可以看成是梦醒时分的标志,梦醒后的钱夫人最突出感受是怀旧:“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可是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怀旧岂止是对于特定时空作为女人的怀旧,只要涉及到时间,就必然与“惜春”相关。钱夫人也表现出“惜春”情绪,对于南京时光的追忆,也是对于青春的追忆。白先勇自己说:“据我自己看我的小说,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人迟暮的故事。”[2](P225)更进一步说,由互文所营造的“戏中戏”氛围,人在戏中,人在演戏,人生就是一场戏的涵义不断地得到强化。此时,人与戏的关系,已经不是哪个具体的人,哪出具体的戏了,而是普遍意义的人与戏的关系。

人与戏的关系超越具体的时空,所以“惊梦”也随之具有了普遍意义。其实,在当年南京的那次清唱会,钱夫人发现自己的情人郑彦青和自己妹妹月月红的私情之后,已经有了一次“惊梦”。那次“惊梦”沉淀在内心深处,成为一个创伤。在这次窦夫人酒筵和昆曲清唱会上,天辣椒和程参谋的在场这个外在因素,再次勾起了钱夫人内心原来的创伤,于是有了第二次“惊梦”。“游园”而“惊梦”,似乎成为一个模式,反复地折磨人的灵魂。

在《游园惊梦》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人在戏中和戏在戏中,由于互文网络中所引的《牡丹亭》那段“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意蕴在互文性中反复被强化,所以,所谓的意蕴已经不独属于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或者昆曲的《游园惊梦》,或者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性质。具体地说,相当于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的恒久不变独立存在的意味,更衬托出人生变换不居的永恒悲剧命运。“物自体”也译为“自在之物”,指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可认识的本体。我在这里主要取“物”的独立存在之意,无论人是否意识到物的存在,物总是自得地存在着,而物自存在的恒久性,衬托出人世的变迁,或荣华富贵,或凋零落魄。其实,就是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在游园时已经发现,姹紫嫣红开遍,原是应该让人去欣赏的,可是没有人欣赏,都白白地给与了断井颓垣。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似乎有具体所指的,即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年轻人对青春和自然的热爱,忽视大自然的美好。后来,不断地在其他文学文本中出现,这个意思其实是得到了强化,或者说逐步地被抽象了。而在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因为“戏中戏”的营构,失落、批判等意义已经不具体有所指,抽象程度进一步提高。大自然的美好生发出独立存在的永恒意味,与之对应,人则是短暂的。所以“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作为客观的存在,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是永远的“物自体”,以此映照出人世的变迁和短暂。昨天得势的是钱夫人,今天宴宾客摆排场的则是窦夫人,那么明天呢明天赏心乐事落在谁家呢在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赏心乐事”恒久地独立存在的衬托下,人生的悲凉意味生发出来。确实,这段唱词被文学创作使用次数越多,“物自体”的恒久所衬托出的人世变迁、短暂以及悲凉意味的形而上特性就越突出。白先勇是人类灵魂的探险者和人生哲学的发现者,他在形而上的探索中加进了自己的理解。

十四年前,林青霞在拍完《东邪西毒》后毅然“嫁作商人妇”,淡出演艺圈,留给大家一个“独孤求败”式的美丽背影。都说观众是健忘的,演艺圈的人情是凉薄的,但大家却都没有忘记林青霞。因为自她以后,演艺圈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个可以自如游走于阴阳两极的美女,她穿起女装时就是最美丽的女人,穿起男装时,就是最帅的男人。

观众们仍然津津乐道于她“无人匹敌的美貌”(金庸语),仍然乐此不疲地回味她的一个又一个经典:白发魔女练霓裳,东方不败、慕容嫣慕容燕……新老导演争相请她出山,连一向喜欢扮酷的周杰伦都三番四次诚意放言希望请她复出,据说吴宇森的一句名言是:“没拍过林青霞就不算真正拍过**。”

这一切,却都被功力深厚的“东方不败”轻易化掉。林青霞就像隐退的武林高手,淡然一笑,继续相夫教子,任凭千呼万唤,再也不问江湖是非。这一转眼,就是十四年。

十四年后,2008年10月,这位被徐克称为华语**圈“唯一的也是永远”的美女终于为**《东邪西毒:终极版》在纽约亮相,接受媒体专访。在王家卫和圈内一干好友的游说下,林美人明确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剧本,她将为**复出。

李安搭档林青霞颁奖 慨叹“自己熬出头”

2008年12月6日晚,第45届金马奖在台中市中山堂颁出。李安和林青霞作为颁奖嘉宾同时登台,而一向儒雅斯文略带腼腆的李安笑称自己这次来金马奖全是因为林青霞的魅力。

阔别影坛已久的林青霞当晚以一袭黑色晚装现身颁奖现场,在台下即与李安导演邻座。两位同时作为颁奖嘉宾颁出年度杰出台湾**奖和年度杰出**工作者奖。李安笑称自己做**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可以与偶像也是当年台湾所有男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林青霞同台,而他答应来金马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林青霞。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林青霞

Brigitte Lin

生于:1954年11月3日台北

生肖:马

星座:天蝎座

身高:168m

体重:50kg(最重)

血型:B型

优点:忍耐力强

籍贯:山东烟台莱阳

民族:汉族

职业: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

口 头 禅:好开心

座 右 铭:众志成城

处 女 作:《窗外》

婚姻情况:已婚

求学经历:高中——台湾金陵女中,1972年毕业。

家庭成员:丈夫邢李原,现有三个女儿。

喜欢的运动:游泳

喜欢的颜色:橙黄

喜欢的零食:百香果汁草莓冰激淋

喜欢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

喜欢的歌曲:我是一片云

喜欢的动物:小狗、长颈鹿

喜欢的节日:周末

喜爱的国家:中国

喜欢的收藏:围巾

讨厌的地方:电视台

难忘的事情:处女作遭禁映

休息时想去的地方:自己的家

喜欢自己那部作品:东方不败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林青霞,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1954年11月3日出生于台北。1972年毕业于台湾金陵女中。毕业后的1972年在台北市万华区西门町逛街时由星探发掘,于1973年进入台湾八十年代**公司做演员。同年,在根据琼瑶的处女作改编而成的影片《窗外》中饰演女主角江雁容而大获成功,后又成功地出演了刘家昌执导的《云飘飘》,并由此在影坛树立起玉女形象,被视为“纯清少女”型女星。1975年在台湾中央**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八百壮士》中,饰演泅水渡江向驻守军人们赠旗的童子军,因其出色演绎而广受好评并因此获得第二十二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台湾“首席文艺女星”。1976年后,加入琼瑶自组公司成为拍摄影片的御用女主角。与秦祥林、秦汉、邓光荣等合作,接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片,成为琼瑶笔下女主角的化身。在当时台湾影坛上,她和林凤娇以及秦汉、秦祥林并称“二秦二林”,一度成为万千影迷心目中的女神。1977年在李翰祥执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应导演要求,一改往日高雅清纯的少女形象,反串男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流潇洒、具有叛逆性格的贾宝玉,成为当时诸多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在演出了多部琼瑶类型片之后,林青霞决定改变以前一贯的青春玉女路线,寻求更大的表演空间。1980年,她赴美国进修,在进修的同时,于1981年出演了由谭家明执导赴美国拍摄的影片《爱杀》。同年又回到台湾,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于1984年再次前往美国,在圣地亚哥国际大学进修表演。

进修完毕回国后,林青霞把事业的重心转移到香港,接连主演了《警察故事》、《今夜星光灿烂》等一系列影片。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这段时期她饰演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角色,有英姿飒爽的革命人物,有黑社会的女流氓,有高贵典雅的贵妇人等等,展现了青霞多样化的演技。1990年,她主演了严浩执导的女作家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饰演在动荡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女作家沈韶华,因其精湛演绎获得了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她一直期待的一个奖项,是她演艺道路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林青霞与徐克再次合作出演了华语武侠片的巅峰之作《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在片中林青霞彻底突破了其文艺戏路,反串男角,在其刚柔并济的精美演绎下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唯美凌厉、惊才绝艳的东方不败,在武侠片中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又一个巅峰。此后青霞找到了新的定位,接连饰演了一系列英伟过人的侠女角色,深受观众欢迎。期间她与徐克、于仁泰、王家卫等合作拍摄了《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白发魔女》、《东邪西毒》等多部武侠片,在影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演绎了诸多经典角色后,林青霞于1994年结婚随后退出影坛。

[编辑本段]星路历程

林青霞的表演风格自然朴实、内敛细腻,外表锋利而性感,善于表现人物思绪的繁杂和感情的起伏跌宕,从影21年共出演了100多部影片。是港台**界唯一能横跨文艺、武侠两种不同**风格的女明星,同是也是走红时间最长、光芒最闪亮的女明星。

这个从70年代的流行一步步走过90年代流行的特殊人物的确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尚历史。这个从琼瑶片走出来的实力女星,用她21年的演艺史,帮我们记住那个已经渐渐远去的年代和曾经的流行。 就象她固有的侧头睥睨的形象一样,慢慢成为人们可记述的光影中一个闪闪发光的符号。

1973年,台湾导演宋存寿开拍改编自琼瑶小说的《窗外》,公开招考演员,两三百人去应征都没被选上;倒是没想过当明星的林青霞,某日闲逛西门町被星探发掘,就这样演上女主角江雁容。其实,宋存寿当时选了林青霞和她的同班同学张俐仁一同演出,但直至开镜前仍未决定谁当女主角。那天男主角秦汉到场,导演便问他两个新人之中,谁演主角比较适合,秦汉指着站在远处的张俐仁说:“这个吧!”但导演再三考虑,女主角比较瘦小、气质较忧郁,张俐仁看上去较强壮,还是林青霞适合一些。看来宋导演可比秦汉眼光独到呢!就这样,林青霞赚得生平第一部片酬——台币一万元整,当时折合港币只得1500元。

但是,因某些法律问题,这部**未能在台湾上映,她与台湾观众见面的第一部**是《云飘飘》。

1975年,在台湾中央**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八百壮士》中,饰演泅水渡江向驻守军人们赠旗的童子军,因其出色演绎而广受好评并因此获得第二十二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台湾“首席文艺女星”。

1976年,加入琼瑶自组公司成为拍摄影片的御用女主角。与秦祥林、秦汉、邓光荣等合作,接连主演了《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片,成为琼瑶笔下女主角的化身。在当时台湾影坛上,她和林凤娇以及秦汉、秦祥林并称“二秦二林”,一度成为万千影迷心目中的女神。

1977年,在李翰祥执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应导演要求,一改往日高雅清纯的少女形象,反串男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流潇洒、具有叛逆性格的贾宝玉,成为当时诸多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在演出了多部琼瑶类型片之后,林青霞决定改变以前一贯的青春玉女路线。

1980年,她赴美国进修**。

1981年,出演了由谭家明执导赴美国拍摄的影片《爱杀》。同年又回到台湾,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再次前往美国。

1984年,在主演了包括徐克的《新蜀山剑侠》在内的几部影片后不久,再次前往美国在圣地亚哥国际大学进修表演。 进修完毕回国后,林青霞把事业的中心转移到香港,接连主演了《警察故事》、《今夜星光灿烂》等一系列影片。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这段时期她饰演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角色,有英姿飒爽的革命人士,有黑社会的女流氓,有高贵典雅的贵妇人等等,展现了青霞多样化的演技。

1990年,她主演了严浩执导的女作家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饰演在动荡年代中颠沛流离的女作家沈韶华,因其精湛演绎获得了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这是她一直期待的一个奖项,是她演艺道路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林青霞与徐克再次合作出演了华语武侠片的巅峰之作《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在片中林青霞彻底突破了其文艺戏路,反串男角,在其刚柔并济的精美演绎下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唯美凌厉,惊才绝艳的东方不败,在武侠片中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又一个巅峰。此后青霞找到了新的定位,饰演了一系列女扮男装的角色,深受观众欢迎她与徐克,于仁泰,王家卫等合作拍摄了《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白发魔女》、《东邪西毒》等多部武侠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4年,在演绎了诸多经典角色后,林青霞结婚随后退出影坛。

2006年2月19日,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re)刊登的55987号文件,正式宣布批准将38821号小行星改名为Linchinghsia(林青霞)。

[编辑本段]爱情经历

她曾经被誉为东南亚第一美女,丽质天成,堪称绝色,带着仙气象女神。她曾经拍过一百多部**,从青春玉女演到英气女侠,个个形象都成为经典。她曾经是众望所归的金马奖影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曾经有一段痴缠十几年,轰轰烈烈的苦恋2004年的11月3日是她五十岁生日,这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想再次回顾她走过的路,回顾没有岁月的残酷,只有温暖的记忆。

林青霞淡出**圈整整十年了,伊人已身披嫁衣随叹息声远去,仍记得前尘里渔歌长晚依旧,烟雨重锁深处,锣鼓如滴,刀剑如风。女神已随年华老去,但是记忆安好,在她身上仍然有着一代人不可抹去的青春烙印。她依然是我们的梦中情人。

1973年,《窗外》令青霞一举成名,片约不绝,而当时秦汉是台湾最红的文艺小生,很自然地与青霞经常被配成一对,不觉间戏假情真;然而,秦汉有妻有儿,令青霞十分苦恼。

渐渐地,林青霞与秦汉不再合作了,她的对手变成了秦祥林、邓光荣;秦汉的拍档变成了林凤娇、甄珍。当中的因由,容后分晓。而秦祥林近水楼台,也向青霞展开了追求。

1978年,7月,突然传出青霞与作家赵宁博士拍拖的消息,青霞也大方承认,“这是我林青霞第一次正式交男朋友。”不过,这段情转眼即逝,林妈妈指皆因赵宁追求过急,把青霞吓得退缩了。

1979年,青霞在新加坡出席影展期间服药昏睡不醒,有传她是为情自杀;林妈妈则解释说青霞只是想好好睡午觉,令晚上出席宴会时状态好些,所以吃了点安眠药。事情发生后不久青霞去了美国,刚返台便听到秦汉与妻子邵乔茵分居的消息。

1985年夏天,青霞在大屿山人烟罕至的沙滩,让她的“御用摄影师”秦汉拍下这辑经典泳装照。她身上这袭泳衣,大有来头,是宝黛丽在**《十》里的比基尼,全世界只得12件。青霞看戏时已幻想这件泳衣穿在自己身上是什么效果,结果竟给她在纽约遇上了,“花了500多美元,只能让最信任的人拍一次照便没用了,更不能穿来游泳。”

同年12月,邵乔茵接受访问时说:“秦汉,我好恨他!”又说:“我是永远永远不会跟秦汉离婚的。”邵乔茵更忆述往事,指5年前曾致电骂林青霞,“林青霞在电话那头一直不做声,最后她说好了好了,我保证不破坏你们的幸福就是,他约我,我也不见他了!”或许,这就是青霞跟秦汉停止合作的原因,基于对邵乔茵的承诺,她躲避秦汉5年,但终于因为秦汉的执著追求,她心软了。

“双秦”把青霞包围着,她难以抉择,逃情美国。

1980年9月,秦祥林追青霞追到旧金山,向她求婚,青霞当时表现得六神无主,但最终答应了他,秦祥林欣然宣布3天后(9月5日)举行订婚宴。而在盛怒中曾表示一辈子不会跟秦汉离婚的邵乔菌,也在这年签下离婚书。

4年过去,青霞始终没有成为秦祥林太太。

1984年6月,她承认跟秦祥林已协议分手,“他是个好人,但我们之间的问题一直存在。个性不合,想法也不同。”

青霞与秦祥林也曾有过甜蜜的日子,但她对他的感情始终难与秦汉相比。

青霞的身材既健且美,不知多少人邀她拍泳装照,但都被她婉拒了,惟独在秦汉面前,她才可以穿泳衣从容地面对镜头。

多年后,青霞说起一生之中“最不漂亮的时期”,她说:“1979年,当时情绪坏透,完全不想见跟**有关的人。”为情所困?“感情只占一半。那是我事业最好的时候,但工作压力太大,感情无处抒发。我当时快要疯了,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离开太久,又觉得很miss这行业,有人找我,我便回来了。从前我很在意别人怎样看我,现在不再care了。”

青霞与秦汉几经波折,重新走在一起。青霞爱游泳,一帧又一帧动人心弦的泳装照,见证了他们在80年代的甜蜜时光。1990年,她与秦汉台演的《滚滚红尘》,让她摘取了金马影后的后冠。

1990年12月,青霞领取十大性感女星奖,斗篷大衣内,是黑色通花上装,虽有薄纱衬里,但因为真空上阵,镁光灯下显得若隐若现。

1992年,《东方不败》再度掀起“林青霞热”,她的笑声又开始响亮,她说这是她最快乐的时期,她这样形容那刻的心情:“就像我新歌的最后一句歌词:快乐得不得了。”青霞出席金马奖颁奖礼的圣罗兰晚装,性感得令人心惊肉跳。事前她穿起这衣服让秦汉“过目”,他的评语是:“比较暴露,但你穿得很好看,很高贵。”

事业再上高峰,她忙得没时间拍拖,只能靠长途电话与秦汉谈惰,“最长纪录是5个钟头。”可是,一年后再说起秦汉,她的口气改变了,“写他写了十几二十年,我不想影响别人的生活,也无谓闷坏观众呀!”

说到爱情观,“我不追求轰烈的爱情。这年头找一个很爱自己的人是太困难了,一生有一次已经很足够。”她找到了没有?“找到了。虽然人生不断改变,但只要我认定了,便一生都会关心对方,就算爱情有变化,也不受影响。”她与秦汉纠缠近20年的感情,至此画上句号。

1991年,青霞和秦汉住在台北仁爱路四段林荫道同一幢大厦里。这天秦汉到青霞家中做客,一起看青霞旧作。

1994年6月,传出青霞即将下嫁商人邢李原(Michael)。很多人都羡慕Michael如此好艳福,但原来艳福这回事,也是“命中注定”的,他曾请著名命相家董慕节算命,命书上有这一句:“娶妻必定是天仙美女下凡尘。”Michael的前妻张天爱何尝不是美人!

1994年6月29日,林青霞与邢李原的婚礼在旧金山邢家举行。婚礼过后,青霞更大方地跟媒体讲述她跟Michael相恋的经过。

原来林妈妈从青霞18岁起,便一直担心她的婚事,多次安排她“相亲”,只是都没有成功。

1992年9月,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上,友人刻意介绍青霞认识一位律师,她忽然听到有人说:“来看一看林美人”,一转眼,那人却被推走了。那人正是邢李烦。没多久,Michael托朋友找青霞,想赞助她服装,他们正式见面,Michael对她深深着迷。

青霞出嫁时这套全美钻饰,在苏富比拍卖会投得,链坠的心形钻逾11克拉,她说:“这颗心,像Michael的心一样,是很好的心,很美的心。”婚礼尾声,一对新人换上和服,进行打破酒桶盖的仪式。

青霞与邢李螺特地飞往巴黎选婚纱,她选了Chanel93年的款式,但当婚纱寄到美国,一试,腰部松阔得不像话,原来她为了筹备婚礼而消瘦不少,“因为腰部是胶料,不是布,不合身就很难看,我哭得很厉害。”于是再飞巴黎,改好婚纱才放心出嫁。

吓得不敢接电话

一次闲聊,青霞说希望有个家,Michael即说:“我递申请表格。”吓得青霞不敢再接他的电话。后来Michael找到机会,跟青霞说:“你不要紧张,我收回申请表格就是了。”青霞才答应跟他恢复往来。青霞告诉母亲交了一个“做服装的朋友”,林妈妈不知道Michael的生意做得有多大,还担心地说:“当心人家骗你的钱,你赚钱很辛苦呀!”

Michael一次又一次“非正式”向青霞求婚,终于有一天,她回答:“那我要做礼服了!”刚成为邢太太的青霞,坐在Michael大腿上,向记者忆述当时的情景,“话刚离口,已觉得不好意思,这岂不表示答应了!”青霞说着,Michael温柔地亲吻她的粉颈,不时四目交投,视现场的记者作透明人。

1994年7月下旬,青霞在法国南部海边度蜜月。黄昏,青霞换上丝质便服,与到贺的宾客在家里共进晚餐。青霞换上火红晚装,明艳照人,她说:“就是喜欢它的红。”

邢李原做马主,爱驹取名Michael’s Choice,中文名字是百看不厌,人人都说这是邢李原对青霞的最高赞美,青霞却哈哈大笑地说:“英文名字是他取的,中文名则是他叫我取的,是我对自己的赞美。”

1996年1月2日,青霞诞下长女邢爱林,她在产房己盘算着给孩子多添个弟弟或妹妹,但后来她说,因为老公一番话,令她打消了这念头。邢李原是这样说的:“就算你多生一个孩子,我也不会因而爱你多一些;你不生,我也不会爱你少一点。还是身体最重要。”

继母角色最难为

青霞说:“婚姻之道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永远都需要调整。”记者问她,众多角色之中,最难做得好的,可会是继母一角?因为邢李原与前妻育有一女嘉倩。她说:“是的,开始时真的很难做。有伤心,有失望,有时候也很开心。小孩子是不定性的,会妒忌、有敌意,会有不合理的时候,但有时候又令我很温暖,例如我分娩后伤口痛,痛到哭,嘉倩走过来吻我的额,安慰我,我觉得很欣慰,这是她的真感情。”

千禧年,青霞意外怀孕,于2001年6月9日诞下次女邢言爱。Michael取名一向有心思,他和青霞的长女取名邢爱林,就是邢李原爱林青霞的意思。

当青霞第二胎再生女儿,大家都估计Michael会很失望,他说:“为什么人人都不相信我喜欢女儿?生女儿,我仍然爱,她的名字就叫邢言爱吧!”

大美人虽息影多年,她的生活依然备受关注,有传她的婚姻出了问题,她选择的是不回应。但在她最需要扶持的日子里——2002年母亲去世、2006年父亲病逝,陪伴着她的都是邢李原。行动,是比言语更有力的回应吧!

1996年2月,青霞长女邢爱林满月,一家4口合照。邢李原拥着的是与前妻张天爱所生的女儿嘉倩。

2001年8月,青霞次女邢言爱双满月。青霞怀里的是长女爱林。记者问她,要是女儿长大后要做明星,她答应吗?青霞说:“最好不要啦!”

[编辑本段]青霞父母

虽然青霞己拍了20年**,父母的态度依然没变,“有意见,非常反对,我不想她拍戏,到现在还是不高兴。她爸爸更加不能适应,因为拍戏比一般职业辛苦,冬天穿夏天的衣服,夏天穿冬天的衣服。还记得拍《八百壮士》,冬天拍下水的戏,她冷得不能说话,我多心疼。希望她婚后不要再拍**了。”这番话是林妈妈在青霞婚礼上说的,她老人家终于如愿。

林妈妈说:“我们家不赞成她拍**,是她自己喜欢,也只好由她去。本来的长发,也为了扮演学生,不得不剪短,剪得比齐耳的学生头还要短,我难过得流了大把大把的眼泪。”

[编辑本段]**作品

1973年

窗外

1974年

云飘飘

古镜幽魂

长情万缕

纯纯的爱

云河

爱的小屋

女记者

青青草原上

纯情

1975年

女朋友

八百壮士

爱情长跑

翩翩情

云深不知处

在水一方

水云

热浪

长青树

烟雨

小姨

1976年

秋歌 昨夜,今夜,明夜

枫叶情

鬼马俏医生

海天一色

恋爱功夫

我是一沙鸥

不一样的爱

追球追求

明天20岁

海誓山盟

林青霞第一次反串1977年

异乡梦

金玉良缘红楼梦

奔向彩虹

幽兰在雨中

我是一片云

情蒙蒙雾蒙蒙

1978年

真白蛇传

处处闻啼鸟

沙滩上的月亮

晨雾

留下一片相思

月朦胧鸟朦胧

1979年

一片情深

雁儿在林梢

一颗红豆

彩霞满天

难忘的一天

无情荒地有情天

情奔

1980年

成功岭上

金盏花

一对傻鸟/恋爱反斗星

碧血黄花

1981年

中国女兵

爱杀

1982年

燃烧吧!火鸟

午夜兰花

枪口下的小百合

慧眼识英雄

红粉游侠/烈血长天

新白蛇传

1983年

迷你特攻队

新蜀山剑侠

我爱夜来香

红粉兵团

黑白珠

四傻害羞

1983大惊奇

1984年

情人看刀

君子好逑

脂粉双炮

七只狐狸/X陷阱

1985年

警察故事

1986年

梦中人

刀马旦

英雄偶像/英雄正传

1987年

横财三千万

夺命佳人

烽火佳人/旗正飘飘

1988年

今夜星光灿烂

1989年

惊魂记

1990年

滚滚红尘

1992年

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

鹿鼎记

鹿鼎记II神龙教

绝代双骄

新龙门客栈

暗恋桃花源

1993年

白发魔女传

白发魔女2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

射雕英雄之东成西就

追男仔

黑豹天下

1994年

六指琴魔

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火云传奇

重庆森林

刀剑笑

东邪西毒

活动和晚会:

《共享生命》(群星)(上海特奥会主题曲,中、英两版歌词)

《滑出精彩》(群星)(上视“明星大练冰”主题曲)

《致世博》(孙楠、谭晶、廖昌永、黄英)(上海世博会官方主题曲)

《世界在这里相聚》(刘德华、韦唯)(上海世博会开园仪式主题歌)

《Better city Better Life》(廖昌永、容祖儿)(上海世博会英文宣传曲)

《为明天》(群星)(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主题曲)

《上善若水》(谭晶)(上海游泳世锦赛开幕式开场曲)

《泳动》(中文版为廖昌永,英文版暂未定)(国际游泳联合会会歌,中、英两版歌词)

《我爱上海2011》(2011上海春晚主题曲)

《相聚在高东》(第十届世界门球锦标赛主题曲)

《梦舞台》(2009上海大学生歌唱大赛主题曲)

《Made In Shanghai》(上海戏曲“粉墨嘉年华”主题曲)

《喜兔闹春》(2011上海新春团拜会主题曲)

流行专辑和单曲:

李泉:

《土豪金》

SNH48:

《青春的约定》

《万圣节之夜》

薛之谦:

《钗头凤》、《爱的期限》、《倾城》、《续雪》、《我们的世界》、《未完成的歌》、

《我知道你都知道》、《丑八怪》

应子栋:

《爱的那么深》、《福尔摩斯》、《月光》、《轮回》、《回到我身边》

扎西顿珠:

《川藏路》、《你可知道》、《求婚歌》、《过去》

蒲巴甲:

《爱就是那样简单》、《太阳》

蔡诗芸:

《No,No》

李易峰:

《谁谁谁》

高阳:

《飞起来》

唐汉霄:

《笑若诗》

群星:

《记忆里的那一天》

影视剧:

《求婚歌》(扎西顿珠)(**《芳香之城传奇》主题曲)

《赛尔,赛尔》(张杰)(动画**《赛尔号》主题曲)

《爱情公寓》(群星)(电视剧《爱情公寓3》主题曲)

《如果还来得及》(袁弘)(电视剧《广告风云》主题曲)

音乐剧:

《歌星与猩猩》

《海宝来了》

《在彼岸歌唱》

其他:

《前进,申花》(群星)(上海申花队队歌)

《左岸》(张瑜)(M50创意园区10年度主题曲)

《生活在上海》(MC唐/凌其儿)(M50创意园区11年度主题曲)

《大世界》(寿君超)(大世界吉尼斯主题曲)

《应梦雪窦》(群星)(浙江奉化雪窦山景区主题曲)

《大慈颂》(朱梓溶)(奉化雪窦山弥勒大佛开光仪式主题曲)

《紫色的梦想》(兄弟联)(紫江股份企业歌)

《如你所见》(ZA化妆品广告歌) 深圳《晶报》 “人间词话”

上海《Timeout》 “上海秘境”

上海 《青年报》 “底层的珍珠”(已结束)

《NOVA摩客》杂志 “娱乐围城”(已结束)

北京《竞报》 “列国志”(已结束)

《课堂内外》杂志 “色男涩女”(已结束) 《Timeout Shanghai》

《HIS LIFE他生活》

《青年文学》

《萌芽》

《课堂内外》

《爱人时尚》

《NOVA摩客》(已停刊) 1 《十七岁开始苍老》 短篇小说集 东方出版中心

2 《道明寺》 长篇小说 南海出版公司

3 《夏日终结的合唱》 散文集 少年儿童出版社

4 《超I双鱼》 中篇小说 上海人民出版社(合著者:张超)

5 《云和山的彼端》 长篇小说 珠海出版社

6《往生阙》长篇小说 九州出版社 钗头凤

词:甘世佳

曲:薛之谦

有人在兵荒马乱的分离中 折半面铜镜 漂泊经年又重圆如新

有人在马嵬坡外的半夜时 留三尺白绫 秋风吹散她倾城的宿命

有人在干涸龟裂的池塘中 见鲤鱼一对 用口中唾沫让彼此苏醒

有人在芳草萋萋的长亭外 送情人远行 落日照着她化蝶的眼睛

我唱着钗头凤 看世间风月几多重

我打碎玉玲珑 相见别离都太匆匆

红颜霓裳 未央宫中 舞出一点红

解游园惊梦 落 鸿断声中 繁华一场梦

我唱完钗头凤 叹多情自古遭戏弄

我折断锦芙蓉 走过千年还两空空

一城飞絮 几度春风 长恨还无用

看游龙戏凤 我 几杯愁绪 唱罢还是痛

笑若诗

词: 甘世佳

曲: 唐汉霄

最后一行雁飞过 银白色的荒漠

去年今日还开过 曼陀罗的花朵

诗人说这意境 太过残破

我却用这画面 形容你脉搏

天地初开的花火 已融进了琥珀

而金翅鸟的寂寞 像梨花般凋落

哲人说这两句 暗藏因果

我却看着细雨 钻进你酒窝

我留下空白的纸 把叹息刻满一道墙

只因你的笑若诗 偷走了我全部意象

如果时光 比思念还长

我也为你 把年华都埋葬

我留下空白的纸 去没有流沙的地方

只因你的笑若诗 象漆黑夜晚的晴朗

如果时光 比永远还长

也只是你掠过身旁的想象 1、破镜重圆 出自孟棨《本事诗》,南北朝陈朝的故事。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将铜镜破开两半,跟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作为信物。后来果然由这个线索而得以夫妻团聚。现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2、相濡以沫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3、三尺白绫 出自白居易《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起烽烟,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携一班臣子及杨贵妃仓皇西逃,是月十四日,杨国忠被杀,玄宗被迫赐贵妃缢死马嵬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玄宗从四川东归,途中又经马嵬坡此时已人事皆非,当年的倾国倾城如今只剩却荒冢草青

4、长亭相送 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

5、钗头凤 陆游与唐琬题在绍兴沈园壁上的诗句。

6、玉玲珑 相传是一把传世古琴。

7、红颜霓裳 唐明皇曾为杨贵妃创作的《霓裳羽衣曲》。

8、未央宫 汉代的皇宫。赵飞燕掌中跳舞的故事。和杨贵妃又暗合“环肥燕瘦”。

9、游园惊梦 汤显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出。

10、锦芙蓉 成都称为锦官城,又叫芙蓉城。暗示五代后蜀主孟昶为美人亡国的故事。

11、游龙戏凤 明代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的传说,也就是王菲主演的《天下无双》说的那个故事。

看透

(微**《逆时恒美》主题曲)

词 甘世佳

曲 高阳

我们总是让 美丽风景悄然溜走

才明白每一班地铁都不会回头

我们总是为 过去的事还想强求

却不知又错过下一个美好路口

如果我能够 逆转时光 或许很美

现实却不经意走过了千山万水

如果我还会 于无声处落下眼泪

时间让我们都学会了不醉不归

在花落的时候 在世界的尽头

每个人都有一个 想念理由

她会在老去后 回忆时光逆转的时候

才会发现 爱情最美的等候

谁陪我到最后 谁牵着我的手

谁能够陪我去看 海市蜃楼

一直到老去后 一直到伤口化成宇宙

简单的事 却总是最难被看透

直到她老去后 把所有伤口渐渐看透

才会发现 我始终在你 背后

我告诉你

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游园惊梦》;叙事视角;意识流;互文性;阐释空间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一篇,完成于1966年。1981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在美国和台湾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忠实于小说的意蕴,又配以演员出色的表演、优美的音乐以及服饰、舞美,共同构成了一个凄美哀婉的世界和一个人或一群人梦醒时分的痛苦。小说《游园惊梦》已经成为汉语读者非常喜爱的文学经典,本文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批评方法,对《游园惊梦》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

一、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与意识流手法中的诗意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述,其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为现代小说家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突出体现于三个层次叙述的递进。

第一个层次,《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如何解决既有俯视角的历史叙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绘这个难题?在第三人称俯视角叙述中穿插人物视角的局部叙述,成为作家的艺术选择。

西方经典叙事学认为,第三人称叙述同时可以具有“外视角”与“内视角”。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1](P217)。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起笔就采用了俯视角。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引发的感慨当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钱夫人出场后,虽然没有“我”这样的标志性第一人称叙述者出现,但是因为频繁地采用钱夫人视角,实际上已经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叙事了。于是,叙述视角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叙事学所指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在这种回顾性叙事中”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1](P238)。如果我们将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感觉到的认作是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就会发现,钱夫人确实在追忆,现场的人、景物和氛围都是勾起她回忆的条件。但钱夫人如今所知肯定会比当年在南京时所知的要多,她在追忆,也在重新回到当时的体验。比如,客人们都到齐了,窦夫人来请大家入席,人们推让着,窦夫人让钱夫人先坐下。这时“钱夫人赶忙含糊地推辞了两句,坐了下去,一阵心跳,……倒不是她没经过这种场面,好久没有应酬,竟有点不惯了。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钱鹏志的夫人当然上座,她从来也不必退让……可怜桂枝香那时出面请客都没份儿,连生日酒还是她替桂枝香做的呢。到了台湾,桂枝香才敢这么出头摆场面,……”这样的追忆连带着也传达出了当年的体验,这个视角具有比较和引起伤感的功能……

第三个层次,意识流叙述线索。钱夫人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意识流呼之欲出: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游园惊梦》的圆熟精致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半部分采用意识流手法且转换自然。白先勇自己曾经说过:“我写这篇小说写了五次。前三次用比较传统的手法写内心的活动,我都不满意。起初我并没想到要用意识流手法。女主角回忆过去时的情绪非常强烈,也有音乐、戏剧的背景,为了表达得更好,尝试用了意识流手法。”[2](P267)自然地转换为意识流手法,这符合人物心理规律。英国心理学家瓦伦汀(Walentine)、贝尔纳(Berlyne)、海尔森(Helson)等,都提出过渐进唤起理论。他们的实验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地调动起来的,无论是从作家创作角度讲,还是从读者接受角度讲,都有一个心理唤起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直白进入曲折,由缓慢发展到紧张的渐进过程。其实,这也是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在窦公馆豪华铺排的宴席上钱夫人多喝了几杯花雕,又受到天辣椒的刺激,眼前景象唤起了当年在南京清唱会的景象,天辣椒如何对待她的亲姐姐桂枝香,勾起了在南京清唱聚会上发现自己亲妹妹与自己情人郑彦青郑参谋的私情,一阵急怒,哑了嗓子。此刻,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意识流“这是威廉&S226;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里所使用的一个词组,特指在一个清醒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的思想和意识。‘意识流’现在表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自20年代始,意识流就成了文学叙述的一种模式。作家利用它来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范围和轨迹。在这一过程里,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想、回忆、期望、感情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起”[3](P34》)。在这个文本中,钱夫人意识流获得了丰厚的艺术效应。第一,原本是窦夫人宴请的场面与故事,现在变成了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读者阅读过程不断地辨析两个故事,实质是给自己讲故事。他们理解了两个故事的关系,也就理解两个故事重叠的深层含义。第二,借助于意识流手法捕捉到了昆曲的旋律。文本中意识流动中仿佛起到灵魂一样作用的是音乐,这不仅表现在不断地出现《山坡羊》《皂罗袍》等各种曲牌名字和《牡丹亭》里的唱词,而且表现在意识的流动完全随着音乐旋律而前行,读者捕捉到了音乐旋律,也就对于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复杂的内容有了理解,而理解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内涵,也就欣赏了昆曲艺术。第三,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高潮,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

重要的不是作家采用了意识流手法,而是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上三个层次交错和递进,可以看做是作家将意识流置于其他叙述手法的和谐使用中。又因为其中的情绪和感情似乎都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浸透了,所以,在我看来,《游园惊梦》成功地采用意识流手法,得益于将意识流的内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平台上,与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互相交融,这就涉及到这个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了。

二、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造就了优秀的“互文性”小说艺术

采用“互文性”方法分析《游园惊梦》,是探寻这个文本艺术价值的另一条路径。“朱力亚&S226;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为指涉(intertextuality)这一术语,表示任何一部文学文本‘应和’(echo)其它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文本互相关联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引证和引喻;较晚的文本对较早的文本特征的同化;对文学代码和惯例的一种共同积累的参与等”[3](P373)。克里斯蒂娃关于“互文性”的思想启发了我们:诚然,“互文性”超越于国家和民族,各民族国家的文学互相借鉴、互相指涉的空间是无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族国家文学来说,其历史越悠久,贮存越丰厚,文学创作中“互文性”的空间就越大,“互文性”也随之越加突显,让我们带着这个启示分析《游园惊梦》的互文性与中国传统文学。

小说中互文现象频频出现。题目是借用了《牡丹亭》五十五出戏之一的《惊梦》及剧中游后花园的情节,其实也是直接借鉴昆曲《游园惊梦》的题名;小说描写的酒宴、唱昆曲的情节和传统剧目《贵妃醉酒》有情节的相似之处;钱夫人和钱将军的婚姻,以及情节中穿插的钱夫人、程参谋、天辣椒蒋碧月等谈论表现曹子建和宓妃爱情的戏曲《洛神》,与随从参谋的恋情等情节,都与曹植《洛神赋》描述的浓郁爱情意蕴有相似之处,有弦外意味;引用的一些曲牌名,比如《夜深沉》《将军令》《万年欢》《点绛唇》等也都与情节、人物的感叹有多向的微妙联系,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形成引喻。我所描述的互文现象分别来自这个文本“已经形成的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隐喻”“文学作品的客观世界。这是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诗的特殊‘世界’”以及”‘形而上性质’(崇高的、悲剧性的、可怕的、神圣的)”[4]等这些层面。我的问题是,如果说,互文现象分布在作品各个层面,弥散于文本的艺术整体中,那么,在作品构成与艺术价值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人物关系与“互文性”。人物观和功能观是传统小说观和结构主义小说观的根本区别之一。比如,主张人物观的福斯特(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基本在故事层讨论小说,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故事、情节、人物、幻想、预言、布局和节奏等,对小说叙述规律探讨很少[5]。确实,传统文学批评在人物关系的理解上,基本落脚于情节结构方面,认为人物是中心,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因。功能观则强调人物在整个文本结构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这启发了我们,能否在人物关系中发现其他艺术功能呢比如在互文中发现其他功能钱夫人是小说中最主要人物,她与宴会主人窦夫人以及窦夫人的亲妹妹天辣椒蒋碧月,构成了一个有共同在南京得月台唱昆曲的过去,也有再聚首的今天;她们不是一般的相识,是地位此起彼伏的旧雨新知;特别是在嫁人这个重要人生转折点,她们形成人生纠葛。她们的相互关系是在时间隧道中逐步纽结而成的。在故事的现在进行时,又频频以姊妹相称,这种鼎足三立的人物关系,自然形成“三姊妹”的外观印象。考据白先勇是否有意识地借鉴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多幕剧《三姊妹》的人物关系及意蕴,不是本文的任务,我关注的是互文的效果。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柏克莱加州大学白之教授(CyrilBirch)看了《游园惊梦》舞台剧的录像,都曾经拿契诃夫的《三姊妹》来比[2](P271)。《三姊妹》的戏剧情节从有意义的一天里开始:父亲逝世一周年暨伊利娜命名日,在这一天,姊妹三人与父亲昔日的部下图赞巴赫中尉、维尔希宁中校相遇、相识,并且发生了感情纠葛,为她们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剧情悲凉并且惊心动魄,剧终,奥丽迦拥抱着两个妹妹,宽慰并且鼓舞着妹妹:“啊!我的上帝啊!时间会消逝的,我们会一去不返的,我们也会被后世遗忘的,……然而,我们现在的苦痛,一定会化为后代人们的愉快的;幸福与和平,会在大地上普遍建立起来的。后代的人们,会怀着感谢的心情来追念我们的,……多么愉快呀!叫人觉得仿佛再稍稍等一会,我们就会懂得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痛苦似的……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啊!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P337)在人物构成和悲凉命运等方面,契诃夫的《三姊妹》与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极为相似,“三姊妹”似乎可以成为覆盖这类人物关系及人生意味的意象,只不过《游园惊梦》中的三姊妹故事时间与空间的变迁让意蕴更复杂而已。《游园惊梦》对于《三姊妹》的关联方式是极为隐蔽的,或者说是借助于《三姊妹》已经在读者心目中产生的意义而强化和播散《游园惊梦》自身的意义。由此,我们发现人物结构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已经成为模式,并且在互文关系中产生寓意。

2.因互文所产生的“戏中戏”艺术效果,丰富和深化了作品意义。《游园惊梦》穿插的古典文学名篇大多为戏剧,并且已与文本形成和谐整体,意义互为指涉。人在戏中以及戏在戏中的互文性,引发读者宿命般的梦幻感和悲剧再世等艺术感觉。最突出的是与汤显祖《牡丹亭》的互文性关系。《牡丹亭》是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也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里程碑式作品,其中《惊梦》一折,到达了抒情诗的巅峰。小说中叙述到大家开始唱昆曲的时候,徐太太唱的是昆曲《游园惊梦》中的《游园》,唱到了“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时钱夫人流动的意识中回忆起当年在清唱会上自己的复杂感情,那时也是这段唱腔,“杜丽娘唱得这段‘昆腔’便算是昆曲里的警句了。连吴声豪也说:‘钱夫人,您这段《皂罗袍》便是梅兰芳也不能过的。可是吴声豪的笛子却偏偏吹得那么高’”。这段《皂罗袍》是引发钱夫人各种思绪和意识流动的关键内容,也是文本挥发丰富意蕴的点睛之笔。“谁家院”已经超出了《牡丹亭》本身的具体情境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一切繁华富贵、一切赏心乐事都是飘移不定的,不是永久地属于哪个人哪个家庭的。多年前南京清唱会上钱夫人早已体悟了一次其中的意味,现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变迁之后回忆起来,这一切,连带钱夫人本人,又一次被置于戏中,《牡丹亭》的故事意蕴重新被提示出来,又与眼下钱夫人的感慨相互契合。确实,赏心乐事,究竟属于谁家的还很难说呢!当年桂枝香连请生日酒都没有资格,还是钱夫人替她摆的酒筵,可是现在桂枝香却能如此排场地大宴宾客,今天的桂枝香也许就是明天的钱夫人。“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形而上意味在“戏中戏”中进一步被强化。

3.文本中互文的另一个功能,是穿插在情节中的唱词、曲牌名、戏剧名,对人物性格刻画起到了暗示作用,也优美含蓄地描述出一些不便直接展示的情节。比如钱夫人的意识流中,回忆起了当年与随从参谋的那段恋情,“杜丽娘快要入梦了,柳梦梅也该上场了。可是吴声豪却说,《惊梦》里幽会那一段,最是露骨不过的。(吴师傅,低一点儿吧,今晚我喝多了酒。)然而他却偏捧着酒杯过来叫道:夫人。……荣华富贵——只有那一次。荣华富贵——我只活过一次。懂吗……”怎样优雅含蓄地写出钱夫人与郑彦青的恋情来,与钱夫人形象关系是很密切的,用现成的戏文含蓄地表达,最是诗情画意。钱夫人的感情经历的细腻和委婉也就表现出来了。再如“吴师傅,换支低一点儿的笛子吧,我的嗓子有点不行了。哎,这段《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俺的睡情谁见”。这段唱词更细腻、传神地暗示了他们当年的恋情。

“三姊妹”之一,天辣椒蒋碧月,用她姐姐桂枝香的话说:“是亲妹子才专拣自己的姊姊往脚下揣呢!”在小说情节中,她唱的是《贵妃醉酒》,不仅唱,而且“蒋碧月果然装了醉态,东倒西歪地做出了种种身段,一个卧鱼弯下身去,用嘴将那只酒杯衔起来,然后又把杯子当啷一声掷到地上,唱出了两句:人生在世如春/且自开怀饮几盅”。这个形态的描绘,借用《贵妃醉酒》的故事和唱词,共同刻画了天辣椒泼辣、无所顾忌、对爱情有强烈渴望的性格。

4.中国文化河床中有深远影响的人名、物名、曲名、地名等,因为在各样语境中被反复使用,其基本固定的意义不断被强化,其中不少已经具有含义丰富的原型色彩。所以,在这个文本中被运用到人名、地名上,再度形成暗示和互文现象。营造了全篇总体的怀旧与悲凉的氛围。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是含义非常丰富的文化形象,已经进入许多文学作品中,只要一提这个字眼,就能让使用汉语的人们联想起很多相关的故事。《游园惊梦》依托着个文化积淀,与月亮形成了广泛的互文指涉,桂枝香、月月红、蒋碧月、蓝田玉,这些人名中有的与“月”字有关系,有的是词牌名,比如桂枝香。有的来自诗词,蓝田玉就来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典故。还有地名,当年这些唱昆曲的姑娘们唱曲的地方叫做“得月台”。钱将军对蓝田玉说:“除了月亮摘不下来,都给你了。”再如,不断地描写“月光下”等。我国传统文化中“月宫”一词,最早出自于《海内十洲记》:“(东方朔)曾随县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间。”后来,经由《渔樵闲话录》上篇《逸史》云:“罗公远引明皇游月宫,掷一竹枝于空中,为大桥,色如金。行十数里,至一大城阙。罗曰:‘此乃月宫也。’仙女数百,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再后来唐郑綮《开天传信记》:“吾(唐玄宗)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廖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至此,月宫的传说始昭于世,且为人所称绝。以上所列月宫传说的流传和被反复使用情况,表明至此已经扩展为更多相关的形象,携带的信息也更为丰富:竹枝,金色大桥,诸多仙女,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上清之乐,非人间所能闻得……这些形象和信息继而与嫦娥奔月传说,与寂寞难耐等信息和感情模型相互指涉……再如,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与人的聚合离散、人世变迁的情调等……这一切作为已有文化遗产,在《游园惊梦》的语境中,与人名、地名、环境等再度互相指涉,意义和感情内涵进一步丰厚起来。

《游园惊梦》的互文性现象,从细处说,包括以上所说各种词曲牌名,各个传统剧目的名字,以及中国的神话传说等,其他文本与该文本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互相渗透,互借其义,互相指涉。从大处说,则直接继承和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精神脉络。白先勇自己曾经对这个继承做过说明,指出了以往文学的精神继承。他说:“曹雪芹用《西厢记》来暗示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用《牡丹亭》来影射黛玉夭折的下场。利用戏曲穿插,来推展小说故事情节,加强小说主题命意,这是《红楼梦》重要的叙事技巧之一。”[2](P210-213)李欧梵也曾描述过这种精神脉络:“《游园惊梦》是现代小说,再上面是《红楼梦》,再上面是《牡丹亭》。”[2](P247)无论从细处,还是从大处,都共同概括了《游园惊梦》互文性现象。可以说,《游园惊梦》为文学理论提供了互文性的典型范本。

三、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

由于意识流手法与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由于依托中国丰厚文化财富的互文性,让《游园惊梦》梦醒时分的精神内涵异常丰富,构成了一个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这是优秀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征。对于这个宽阔的阐释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其表征。一是这样的文学作品意义是多向的、甚至是歧义的,难以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加以归纳,而且似乎永远说不完,也说不清楚;另一个是其意义超越了具体时代和民族国家。诚然,小说语境中钱夫人和桂枝香、天辣椒等姐妹是从大陆来到台北的,有特定时代和历史的痕迹,她们的命运与这样的历史变迁纽结在一起,但是,仅用历史变故无法囊括她们的故事所具有的深意。越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明显。这是文学的形而上学特征。作家用自己体验抵达了形而上,所以作家经常会用诸如“永恒的、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弗&S226;施莱格尔)、“一首诗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出来了”(雪莱)、“我总是强迫自己深入到事物的灵魂,停止在最广泛的普遍性上”(福楼拜)这类词句。文学中的形而上如此具有人类普遍意义,阐释空间自然是宽阔的。

下面让我们在《游园惊梦》的阐释空间中游弋一下吧。钱夫人的意识流可以看成是梦醒时分的标志,梦醒后的钱夫人最突出感受是怀旧:“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可是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怀旧岂止是对于特定时空作为女人的怀旧,只要涉及到时间,就必然与“惜春”相关。钱夫人也表现出“惜春”情绪,对于南京时光的追忆,也是对于青春的追忆。白先勇自己说:“据我自己看我的小说,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人迟暮的故事。”[2](P225)更进一步说,由互文所营造的“戏中戏”氛围,人在戏中,人在演戏,人生就是一场戏的涵义不断地得到强化。此时,人与戏的关系,已经不是哪个具体的人,哪出具体的戏了,而是普遍意义的人与戏的关系。

人与戏的关系超越具体的时空,所以“惊梦”也随之具有了普遍意义。其实,在当年南京的那次清唱会,钱夫人发现自己的情人郑彦青和自己妹妹月月红的私情之后,已经有了一次“惊梦”。那次“惊梦”沉淀在内心深处,成为一个创伤。在这次窦夫人酒筵和昆曲清唱会上,天辣椒和程参谋的在场这个外在因素,再次勾起了钱夫人内心原来的创伤,于是有了第二次“惊梦”。“游园”而“惊梦”,似乎成为一个模式,反复地折磨人的灵魂。

在《游园惊梦》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人在戏中和戏在戏中,由于互文网络中所引的《牡丹亭》那段“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意蕴在互文性中反复被强化,所以,所谓的意蕴已经不独属于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或者昆曲的《游园惊梦》,或者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性质。具体地说,相当于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的恒久不变独立存在的意味,更衬托出人生变换不居的永恒悲剧命运。“物自体”也译为“自在之物”,指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可认识的本体。我在这里主要取“物”的独立存在之意,无论人是否意识到物的存在,物总是自得地存在着,而物自存在的恒久性,衬托出人世的变迁,或荣华富贵,或凋零落魄。其实,就是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在游园时已经发现,姹紫嫣红开遍,原是应该让人去欣赏的,可是没有人欣赏,都白白地给与了断井颓垣。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似乎有具体所指的,即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年轻人对青春和自然的热爱,忽视大自然的美好。后来,不断地在其他文学文本中出现,这个意思其实是得到了强化,或者说逐步地被抽象了。而在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因为“戏中戏”的营构,失落、批判等意义已经不具体有所指,抽象程度进一步提高。大自然的美好生发出独立存在的永恒意味,与之对应,人则是短暂的。所以“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作为客观的存在,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是永远的“物自体”,以此映照出人世的变迁和短暂。昨天得势的是钱夫人,今天宴宾客摆排场的则是窦夫人,那么明天呢明天赏心乐事落在谁家呢在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赏心乐事”恒久地独立存在的衬托下,人生的悲凉意味生发出来。确实,这段唱词被文学创作使用次数越多,“物自体”的恒久所衬托出的人世变迁、短暂以及悲凉意味的形而上特性就越突出。白先勇是人类灵魂的探险者和人生哲学的发现者,他在形而上的探索中加进了自己的理解。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 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 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 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 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 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 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 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 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通口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

兰芝怼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

府吏闻此变 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 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 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 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 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 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 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 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 千万不复全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 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QUOTE: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的几点民俗

婚俗中的寡妇再嫁

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潜天论。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

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按汉时习俗,这一天要晒衣服和书。

乞巧习俗是伴随着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形成的。七月七日,为牛郎织聚会之夜。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晚上的另一项活动是守夜,人们对天下拜,并说出心愿,主要是乞富、乞寿,没有孩子的乞子。守夜活动有不少男子参加,目的是为全家乞福。牛郎织女的传说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对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向往。

坐具

诗中的“床”“榻”都是坐具。床,最初只是卧具,后兼为坐具。要了解“床”“榻”为坐具,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坐的形式。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 坐具。坐时两膝着席,把臀部放在脚跟上。这样,脚跟承受的压力太大,时间长了,就会酸痛。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感觉臀部坐在较矮的床上或榻上要比坐在脚跟上舒服,所以,大约在秦汉时期,床榻开始成为坐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大约有今天的一市尺。床,一般体积较大,比较笨重,大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体积小较轻便,大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使用时移出,过后收藏。因此诗中有“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两个人合坐的榻叫合榻。三国时,孙权曾召鲁肃,二人“合榻对饮”,不可理解成二人躺在床上喝酒。到了南北朝,床榻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把小板凳叫“脚床”,可能就是坐具名称演化的结果。

交通工具中的牛车

诗中有“其日牛马嘶”句,牛车自古就有。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又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据《汉书》记载: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但到了东汉后期 ,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晋书》记载:“其后稍见贵之(牛车)。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

《孔雀东南飞》 译文

序说:东汉末建发(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掉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叫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促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床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说。”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增加麻烦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不停地发怒。(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里。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用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上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我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兰芝)结婚的那一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傍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缜密完整 天衣无缝——谈《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结构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遗产中的瑰宝。诗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向为人们所称道。本文仅就诗篇结构的缜密、完整以及艺术结构在表现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等问题,试作一些分析。

^^双线结构 交替发展

诗篇的全部叙事是以仲卿、兰芝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和他们两人间的感情纠葛组织起来的。这是两条主要的线。这两条线交替发展,使诗篇的结构显得非常严整。

先谈焦、刘与封建家长间冲突的这条线索。在兰芝被遣归之前的一大段里,写这条线的有仲卿向母求情与兰芝告辞焦母两小段。仲卿向母求情一段,刻画了焦母的专横自私,也表现了仲卿性格有软弱的一面。兰芝辞别焦母的一段,是悲剧主角与压迫者之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诗篇通过兰芝的装束、举止、话语,表现了她那特有的比较含蓄的反抗性。

在兰芝被遣归之后,对立双方的冲突则有刘兄的逼婚和仲卿自杀前辞母两大段。刘兄的逼婚是兰芝与压迫者间第二次正面冲突。诗篇通过“仰头答”的动作,表现了兰芝的刚强不屈;通过她针锋相对的揭露性语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表现了她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识。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自由,因而在被迫允婚的同时准备以死相抗。

在焦、刘已相约同死之后,诗篇安排了仲卿辞母的情节,集中抒写仲卿与焦母之间的冲突。仲卿、焦母的冲突也有两次。第一次围绕着休弃不休弃兰芝的问题进行,结果仲卿在焦母的*威下屈服了;第二次(即辞母的一次)冲突,围绕着仲卿的生与死的问题进行。在蛮横的焦母面前,仲卿发出了这样的怨言:“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你当初打错了算盘,就不要去抱怨鬼神了),这就明白指出焦母是悲剧的制造者,说明仲卿的态度有了转变。诗篇把仲卿与母亲的诀别插在悲剧的结束之前,表明了封建礼教毒害的普遍性和残酷性。焦母、刘兄主观上并不想酿制悲剧,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庸俗腐朽的人生观,终于使他们充当了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

诗篇的另一条线索是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诗篇一开始便交待了人物间的关系。兰芝对仲卿,可说是怨其家而爱其人。她信赖地向仲卿诉说了所受的虐待,怨愤地说出遣归的话。一个尖锐的家庭矛盾便在仲卿的面前出现了。在这之后,诗篇安排了三段,即三个离别的情节,表现了两人间感情的纠葛。

首先一段是仲卿求告不允,回到房中与兰芝痛苦地话别。仲卿心存幻想,而兰芝则清楚破镜难以重圆。她交待留下的衣物,说到“不足迎后人”实有所怨;说到“久久莫相忘”又实有所爱。短短的对话,写尽了兰芝交织着怨与爱的痛苦的心情。

其次一段是焦、刘在大道口的离别。诗篇着意抒写了二人缠绵不尽的情谊。通过同车、耳语、互誓等一系列的动作与语言,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描写焦、刘间真挚的爱情,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主题都有重大的关系。试想如果焦、刘间缺乏真挚的爱情,那么兰芝的宁死不肯改嫁,就可能被解释成“从一而终”的“贞烈”行为(旧注有此说)。

第三段写兰芝被迫允嫁,仲卿赶来作最后的诀别。这一段以焦、刘的生离死别、郑重相约同命渲染了全篇的悲剧气氛。这时,兰芝用反激语言试探、考验仲卿:“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而仲卿则态度坚决,愤激地回答:“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充满挖苦、责难的话,使兰芝的疑虑涣然冰释,誓言得到重证,他们决定以死来控诉封建压迫,以死来维护爱情的忠贞。

诗篇通过两条线索的交替发展,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使人物性格不断丰富,主题不断深化。

^^穿插巧妙 繁简得宜

诗篇在相当整饬的布局中作了一些巧妙的穿插。如写兰芝辞别焦母之后,插入了与小姑的告别。兰芝告别小姑时,“泪落连珠子”,与辞母的情景适成对照。兰芝对小姑讲了一些感情真挚的话,可见姑嫂间平日亲密的关系。这一插曲很好地表现了兰芝善良,温柔的性格。又如在兰芝被迫允婚之后,插写了太守家准备迎娶的热闹。诗篇以民歌的高度夸张的手法,铺叙了舟车的华丽,礼品的丰盛。这样的描写,对于兰芝的不慕富贵的高尚品格起了映衬作用,而且欲抑先扬,喜庆气氛与悲剧结尾接踵而至,使诗篇起伏跌宕,更加摇曳多姿。

诗篇繁简适宜,表现了作者的剪裁能力。比如它一开始在写兰芝的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个跳跃:“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心中常苦悲”一句有力地概括了平日所受的种种折磨,其后也只讲了故嫌作迟一事,别的便都省略了。诗篇集中写了休弃的事件,已充分说明焦母施加给兰芝的种种不幸。又如兰芝归家后便暂时不提仲卿,以便集中笔墨来写兰芝,这也是裁剪的功夫。又如写兰芝回到娘家的情形,也只用其母的惊痛和兰芝“儿实无罪过”这样一句辩解匆匆带过,接着便立即展开了新的矛盾。用笔十分经济,转换十分迅速。

诗篇对于重要情节,往往不惜笔墨作多重的描写。如兰芝被休离开焦家,这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关键,诗篇便详加描写。作者写兰芝以不同方式分别与焦母、小姑、仲卿辞别,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人物形象。又如兰芝回到娘家以后,诗篇安排了两次逼婚。这是人物命运的又一次大变化。求婚者一次比一次来头大,家庭的矛盾则一次比一次尖锐。先是县令家求婚,母亲以“汝可去应之”表示了埋怨的情绪;然后太守家求婚,阿兄提出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这样严重的责难。诗篇对逼婚的过程,如媒人的种种活动,母、兄的催逼和兰芝的态度,都作了详尽的描写。这两次逼婚互为补充,深刻地揭露了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并为兰芝的暂时允婚和终于自杀提供了充足的根据。

白先勇的经典短篇《游园惊梦》跟《红楼梦》一样耐读,他的写作风格明显受了《红楼梦》的影响。为了深入理解这篇小说的内涵,我把梅兰芳先生1960年主演的昆曲**《游园惊梦》看了两遍,才慢慢触及小说为我们营造的心灵世界。

小说原文: 《游园惊梦》

1 、这部小说中共出现了多少人物?他们所处的位置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绘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图,找到相似与相反的人物组合,并标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每个人至少标出三个特征。

在这部不到两万字的短篇小说中,除了宾客们谈到的名人梅兰芳、金少山(金霸王)以及两个没有名字的厨师,共出现了以下十八个人物。

出场人物(按出场次序) :

1) 钱夫人 :开场即出场的主角和中心人物。整部小说以钱夫人的视角展开叙述,读者可以跟着她移步换景,从花园依次进入正厅、饭厅、客厅,最后到露台,遇见刘副官、窦夫人、赖夫人、余参军长、天辣椒蒋碧月、徐太太、程参谋等人。同时,小说让钱夫人睹今忆昔,通过穿插回忆的意识流和蒙太奇手法,将钱夫人今昔的生活轨迹一一铺展在读者面前。

特征 :身穿“玄色秋大衣”、“墨绿杭绸的旗袍”,其中杭绸压箱底多年,专为宴会制作的旗袍;出门前刚做的头发被风吹乱;筵席间不胜酒力。

2) 刘副官 :窦公馆的司机,负责接送宾客,在小说开头和结尾均有出现,是一个前后呼应的人物,也是随主人经历过今昔变化的当事人。

特征 :穿了一身藏青哔叽的中山装,两鬓花白,操苏北口音。

3) 窦夫人 :钱夫人的闺蜜,一个与钱夫人相映成辉的对称人物,性格隐忍,懂世故,有担当,有涵养,举止大方,善解人意,处处为钱夫人着想,为她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特征 :身穿“银辉洒朱砂的薄纱旗袍”,配“银灰闪光的高跟鞋”,戴“莲子大的钻戒”、“白金镶碎钻的手串”、“珊瑚缺月钗”和“寸把长的紫瑛坠子”。

4) 赖夫人 :窦公馆的贵客,年事已高,经历过旧时代,身份显赫,是一位社交达人,善于圆场。在小说中两处最尴尬的场合,一句话轻松化解尴尬局面。她是一位历经时代变迁仍然屹立在社会顶层的女人,与晚景凄凉的钱夫人形成鲜明对比。

特征 :“身穿珠灰旗袍,带了一身玉器”,珠光宝气的感觉;“老得脸上起了鸡皮皱”,年事已高;初见钱夫人时,“款款地立了起来笑着说道”,是一位有风度的老夫人;被蒋碧月逗笑时,“笑得直用绢子揩眼泪”;筵席散后,来接她的车是“黑色崭新的林肯”,司机身穿制服,弯腰恭候。

5) 余参军长 :有一定的戏曲才艺,像个小丑一样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插科打诨,阿谀奉承;类似《红楼梦》中贾府门下清客詹光、程日兴之流。

特征 :“黑红脸身材硕肥头顶光秃穿了宝蓝丝葛长袍”,初见钱夫人时,“老早立了起来,朝着钱夫人笑嘻嘻地行了个礼”,逢人就笑嘻嘻是他的拿手好戏。

6) 天辣椒蒋碧月 :窦夫人的妹妹,性格轻佻霸道,与钱夫人的妹妹月月红相似,在宴会上扮演着活跃气氛的角色,也是钱夫人因昔日妹妹夺走情人而长久郁积的愤懑惨痛之情的现实投射对象。

特征 :身穿“火红色的缎子旗袍”,腕戴“扭花金丝镯”,脸上画着浓妆,头发“蓬得像鸟窝”,艳俗得要命;“一双眼睛钩子一般”,笑时“浑身乱颤”,喝酒时“一仰头便干了一杯”,喝醉后与余参军长借唱《贵妃醉酒》当众打情骂俏,轻佻之极;跟随暧昧对象程参谋上车时“捞起旗袍,跨上车子去”,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

7) 徐太太 :窦公馆的客人,昆曲大王,一位年轻的昆曲后起之秀,前途不可估量,对应着钱夫人的年轻时代,也暗示着她未来的名气必将取代钱夫人。

特征 :一位“十分净扮的年轻女客”,身穿“净黑的丝绒旗袍”,戴翠缕的耳坠,“脑后松松地挽了一个贵妇髻”;面对蒋碧月撺掇她与钱夫人斗戏的挑逗,“连忙立了起来,道了不敢”,显得谦逊有礼;演唱时“半面脸微微向外”,稍显紧张。

8) 程参谋 :窦公馆窦瑞生的随从参谋,天辣椒蒋碧月的暧昧对象。按窦夫人的吩咐,负责在宴会上照顾钱夫人。他的形象对应着钱夫人年轻时的情人郑参谋。

特征 :笑时咧着“一口齐垛垛净白的牙齿”,穿“一身浅泥色凡立丁的军礼服”,戴“一副金亮的两朵梅花中校领章”,“一双短筒皮靴靠在一起,乌光水滑的,”“一声招呼里却又透着几分温柔”,这里一连串的“一”表现了程参谋外表的英武和内在的温柔。

9) 票友杨先生 :仅在徐太太演唱前出了一次场,调试胡琴,为后面的演唱配乐营造气氛。此人对应着钱夫人年轻时的琴师吴声豪。

特征 :身穿“一件古铜色起暗团花的熟罗长衫,面貌十分清癯,一双手修长”,这是一幅典型的民国艺人形象,他技艺高超,“一扬手,猛地一声胡琴,便像抛物线一般蹿了起来,一段《夜深沉》,奏得十分清脆嘹亮。”

未出场人物(按出现次序) :

1) 钱鹏志 :钱夫人的丈夫,已去世,官至将军。在钱夫人回忆中多次出现,是一位身份显赫的老军人,因喜爱昆曲而娶了号称女梅兰芳的小妻子,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妻子,舍得为小妻子花钱讲排场,临终前把毕生积蓄的金银细软全部留给了小妻子。

2) 窦瑞生 :窦夫人的丈夫,出差在外。仅在窦夫人谈话中提到,是一位会说话的官场人物。

3) 任子久 :蒋碧月的丈夫,已去世。在窦夫人的谈话中提到,曾是窦夫人的未婚夫,后被蒋碧月抢走。

4) 月月红 :钱夫人的妹妹。在钱夫人的回忆中反复出现,是一个嫉妒心极强、占便宜没够的刻薄女人,抢走了钱夫人的情人,是钱夫人命中的克星。

5) 赖祥云 :赖夫人的丈夫,在世,官至将军。仅在介绍赖夫人时提到,以彰显赖夫人身份高贵。

6) 张爱云 :钱夫人昔日的同行,《洛神》中的宓妃扮演者。在钱夫人与程参谋的谈话中提到,至今仍活跃在舞台,是一位过气的梨园明星,与钱夫人的艺术生涯不同,但也难逃相似的命运。

7) 郑彦青 :钱夫人的情人,钱鹏志的随军参谋。在钱夫人的回忆中反复出现,是一位善于在女人中间周旋的男人,更是影响钱夫人命运的一个重要人物。

8) 月台瞎子师娘 :钱夫人的师娘,在钱夫人回忆中出现,相当于一个先知角色。

9) 琴师吴声豪 :钱夫人的琴师,在钱夫人回忆中出现,相当于一个旁敲侧击者。

相似人物:

钱夫人与窦夫人:婚姻相似,性情相投,都有着相似德性的妹妹,都是先天的亲姐妹不如后天的非亲姐妹。

钱夫人与徐太太:一个是女梅兰芳,一个是昆曲大王,昆曲唱功不相上下。

蒋碧月与月月红:性情、行为相似。

程参谋与郑彦青:身份、性情、行为相似。

赖夫人与徐太太:旧贵族与新贵族,身份高贵相似。

杨先生与吴声豪:同为琴师,为人伴奏,清醒的戏外人物。

相反人物:

钱夫人与月月红:同为姐妹,性情相反。

窦夫人与蒋碧月:同为姐妹,性情相反。

钱夫人与赖夫人:身份地位相同,境遇相反。

另外,梅兰芳在文中提到五次,用以将钱夫人比作女梅兰芳,暗指钱夫人名至实归;金少山提到过两次,其中一次是余参军长自夸之语,用以反衬余参军长扮演的黑头演技有名无实。两个厨师分别在钱夫人的回忆和筵席间的谈话中提到,用于转换叙述时空。

2 、标出人物的名字与绰号,写出名字/绰号让读者产生的联想与人物的实际情态之间的关系。这种起名方式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钱夫人 :蓝田玉,女梅兰芳。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价值昂贵,大多呈墨绿色,与钱夫人的身份和衣装(“墨绿杭绸的旗袍”)相对应。蓝田玉也出自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苍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首诗表达了对如烟往事的一种惆怅和无奈,与小说中钱夫人的心境相符。而绰号“女梅兰芳”,则表现了钱夫人当年唱昆曲的才艺可与梅兰芳媲美。

钱夫人之妹 :月月红。这是路边常见的一种月季花,簇生,每月都开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即使营养不足导致开花不如以前好看了也要强开,就像是某些人时时刻刻都要抓尖儿出风头引人注意一样,这跟十三月月红事事逞强、占便宜没够的性格非常像。

窦夫人 :桂枝香。对应桂花,暗香浮动,不露声色,就像窦公馆露台边沿十来盆一排齐胸的桂花那样,客人一踏上露台,看不到桂花,却先闻到了桂花的浓香。桂枝香这个名字也很恰当地表现了端庄高雅的窦夫人宽容隐忍的性格。

窦夫人之妹蒋碧月 :天辣椒。看字面意义应该是朝天椒,成熟时火红,一簇一簇的,恣意朝天野蛮生长。这种植物通过艳俗抓人眼球不说,最不堪忍受的是咄咄逼人的辣,表现在蒋碧月身上,首先是一种让男人无法抵挡的诱惑,再就是一种逼人就范的强势。

由此看来,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名时,应当让名字关联人物的性格,这样读者一看名字就能联想到人物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在这方面,《水浒传》里的取名方式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无论本名还是绰号,都成了后世经典的代名词。

3 、请把小说中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不同刻画方式勾勒出来,请特别关注:肖像(容貌、发型、衣饰)、行动、语言、习惯用语、与不同人交往表现出的特殊性、对待同一事物/事件/人物的反应,与其他人之间有何不同,等等。

小说对窦夫人和蒋碧月都采用了可堪与《红楼梦》媲美的服饰、动作和对话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其中,对钱夫人的服饰描写不多,主要采用了独特的意识流描写,以此展现了钱夫人复杂的心理活动,使其比其他人物的形象更丰满。

两组对称人物(程参谋和郑彦青、蒋碧月和月月红)的服饰、表情、语言、动作描写,读来有种看风月宝鉴的感觉,正面和反面,互为镜像,像又不似,宛如人生的幻境。

其他次要人物虽然众多,但他们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都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

  4 、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哪句话最能代表其性格?作者用什么方式展现出人物的价值观?把小说中人物的对话标注出来,仔细分析,每句对话的内涵与对人物性格的表现,要特别注意对话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1) 钱夫人 :“可是我只活过那么一次。”

这是钱夫人的内心独白,是钱夫人青春年华里最鲜活的记忆,也是她惨淡余生中唯一的念想。正如李商隐《无题》诗中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 刘副官 :“托夫人的福。”

这是一句百用不爽的场面话,适合说给任何人。

3) 窦夫人 :“是亲妹子才专拣自己的姊姊往脚下踹呢。”

这应当是窦夫人当年被亲妹子蒋碧月抢走订下的亲事时向钱夫人私下里说的悄悄话,表现了窦夫人对蒋碧月无可奈何的宽容,也表达了钱夫人在遭受亲妹子挤兑后的同样心情。

4) 蒋碧月 :“那可不行。五阿姊,你这位名角儿今晚无论如何逃不掉的。”

这是在钱夫人因嗓子失声拒绝演唱后,蒋碧月强行逼迫钱夫人继续演唱时说的话。这种强人所难的逼迫,逼出了钱夫人当年因亲妹子月月红夺走情人而长久郁积的愤懑惨痛之情,若不是窦夫人和赖夫人紧接着及时打圆场混过,我预感下一个镜头应该是钱夫人一巴掌扇到蒋碧月脸上。

5) 赖夫人 :“还是我占先吧,这般让法,这餐饭也吃不成了,倒是辜负了主人这番心意。”

窦公馆盛宴开席前众人相互谦让主位不肯入席,一时陷入僵局,这时赖夫人一句话化解了僵局,同时,她以长者身份让在另一桌的钱夫人也如她一样入席,也为钱夫人化解了入不入主位的尴尬局面。这句话表现了赖夫人是一位擅长周旋和照顾他人感受的社交达人。

6) 余参军长 :余参军长把手一拱,笑嘻嘻地道了一声:“遵命。”

这样颇具行为艺术的随声附和,应该是趋炎附势的余参军长经常说的话。

8) 程参谋 :“夫人,花雕不比别的酒,最易发散。我知道夫人回头还要用嗓子,这个酒暖得正好,少喝点儿,不会伤喉咙的。”

这是程参谋向钱夫人敬酒时说的话,表现了程参谋久经官场历练,擅长察言观色,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操控自如。

9) 钱鹏志 :“珍重吓,老五,可怜你还这么年轻。”

这是钱鹏志临终前对钱夫人说的话,表达了他对自己不能陪她到老的遗憾,也隐隐流露了他对她所作所为的体谅和担忧。

10) 月月红 :“姊姊到底不赏妹子的脸。”

这是月月红和郑彦青一起向钱夫人敬酒时说的话,言语间流露出月月红抢走姐姐情人之后的得意,以及她对姐姐嫁入豪门从未减少一分的刻骨嫉妒。

11) 郑彦青 :“夫人,我来扶你上马。”

这是当年郑参谋服侍钱夫人时说过的话,与程参谋类似,他也是个在长官手下八面玲珑的人。对于钱夫人的关爱之语,多是场面话,不见得有多少真情在内。所以,他对钱夫人所做的事情,也同样适用于月月红以及其他女人。

12) 月台瞎子师娘 :“荣华富贵你是享定了,蓝田玉,只可惜你长错了一根骨头,也是你前世的冤孽!”

这是瞎子师娘给钱夫人摸骨相面时说的话,这样的话,是对命运的预言,也是一种暗示。一方面会让人产生无力抵抗的宿命感,一方面又会让人不由自主根据预言去实现特定的命运。

13) 琴师吴声豪 :“《游园惊梦》里幽会那一段,最是露骨不过的。”

这是旧时代的琴师对于才子佳人戏曲的一种方正态度,代表了一种社会正统思想。

5 、把小说中的现场故事与回忆故事标出来,找到二者之间的转换方式。你认为这种转换是否合理和自然?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转换方式主要通过谈话和意识流。

第一次转换:

窦夫人夸钱夫人的昆曲得了梅派的真传,钱夫人谦辞分辩,同时回忆起钱鹏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娶了她。随后,蒋碧月的插话,将钱夫人从回忆切回现实。

第二次转换:

入席时,赖夫人和窦夫人让钱夫人在第二桌主位落座,钱夫人举目四望,回忆起从前自己风光的时候,花十块大洋从桃叶渡的绿柳居请大厨师主厨。随后,赖夫人询问窦夫人从哪请的大师傅,打断了她的回忆。

第三次转换:

蒋碧月向钱夫人敬酒,类似场面勾起了钱夫人当年筵席上被月月红敬酒的回忆。随后,回忆被程参谋的敬酒打断。

第四次转换:

蒋碧月和程参谋双双暧昧地坐在一起,等着钱夫人上场演唱“惊梦”,钱夫人已醉意朦胧,她望着蒋程二人,把他们看成了月月红和郑彦青,恍惚间回到过去,看到了相似的场面。回忆由此往前闪回,以蒙太奇的手法将钱夫人与郑彦青的一段情事含蓄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回忆中套的回忆结束后,钱夫人撞见情人与妹妹之间的暧昧,如惊梦一般哑了嗓子唱不出“惊梦”这出戏了。恰在此时,现实中的蒋碧月呼喊钱夫人该唱“惊梦”了。这种切换手法真是令人拍手叫绝!

这种在现实与过去之间切换自如的写作手法,在不到两万字的篇幅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钱夫人的一生。窦公馆一场豪门夜宴,就像戏曲中杜丽娘的一出游园惊梦。筵席上人生百态,相当于花园里春光无限。筵席间人情冷暖步步惊心,不啻于花园中潜伏的猛虎在细嗅蔷薇。现实与过去交相辉映,似梦非梦,但终究会成为一场梦。梦醒之后,钱夫人只剩下无限孤独和凄凉,逝去的繁华永远不再属于她了。

另外,我无意中发现《游园惊梦》有两个版本:旧版原载于台北《现代文学》1966年第30期,新版原载于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出版的《台北人》。这两个版本对照着读,我也领会到了作者在旧版本基础上所做修改的用意。

仅举三处示例:

旧版 :得月台的几个姐妹淘都差不多到齐了—— 嫁给上海棉纱大王陶鼎新的老二露凝香 ,桂枝香的妹子后来嫁给任主席任子久小的十三天辣椒,还有她自己的亲妹妹十七月月红——

新版 :得月台的几个姐妹淘都差不多到齐了——桂枝香的妹子后来嫁给任主席任子久小的十三天辣椒,还有她自己的亲妹妹十七月月红——

心得 :短篇小说中只提到一次而后面不再出现的人物应果断删除。

旧版 :余参军长一站上去,便拱了手朝下面道了一声“献丑”,客人们一阵哄笑, 他便开始唱了一段金兀术上场时的“点绛唇” ;一面唱着,一面又撩起了袍子,做了个上马的姿势,踏着马步便在客厅中央环走起来,他那张宽肥的醉脸胀得紫红,双眼圆睁,两道粗眉一齐竖起, 几声呐喊,把胡琴都压了下去 。

新版 :余参军长一站上去,便拱了手朝下面道了一声“献丑”,客人们一阵哄笑, 他便开始唱起《霸王别姬》中的几句诗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一面唱着,一面又撩起了袍子,做了个上马的姿势,踏着马步便在客厅中央环走起来。他那张宽肥的醉脸胀得紫红,双眼圆睁,两道粗眉一齐竖起, 几声呐喊,喑呜叱咤,把伴奏都压了下去 。

心得 :金兀术的戏改成了楚霸王的戏,更为大众喜闻乐见,也贴近盛宴将散的氛围;声音描写加上象声词,更生动、更准确了。

旧版 :“钱夫人的车子呢?”客人快走尽的时候,窦夫人站在台阶下问刘副官道。“报告夫人,钱将军夫人是坐出租车来的,”刘副官立了正答道。“三阿姊——”钱夫人站在露台上叫了一声, 她老早就想跟窦夫人说替她叫一辆出租车来了,可是刚才客人多,她总觉得有点堵口,钱鹏志过世后,她那辆官家汽车已经归还政府了。

新版 :“钱夫人的车子呢?”客人快走尽的时候,窦夫人站在台阶下问刘副官道。“报告夫人,钱将军夫人是坐出租车来的,”刘副官立了正答道。“三阿姊——”钱夫人站在露台上叫了一声。

心得 :一声呼喊便可达意,给读者留出想象空间,无需再加累赘的心理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2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