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的爱情已经到谈婚论嫁时,发现双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你会怎么办?

当你们的爱情已经到谈婚论嫁时,发现双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你会怎么办?,第1张

  十六世纪初,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爱上了王后的侍女,美丽的安妮·博林,遂以王后没有男嗣,在将来可能发生继承纠纷为由要求离婚。王后阿拉贡·凯塞林是亨利的寡嫂,他们生有一个女儿玛丽·都铎。

  英国是天主教国家,亨利的离婚要求遭到了罗马大主教的拒绝。亨利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决定进行宗教改革,建立独立的英国安立甘教会,以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1533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在距伦敦30英里的女修道院开庭审理亨利离婚案。王后阿拉贡·凯塞林拒绝出庭,克兰默遂于5月23日判决亨利与凯塞林的婚姻无效。两天后,亨利就与已经怀孕的安妮举行了秘密婚礼。28日,克兰默宣布亨利与安妮的婚姻有效,同年9月,亨利被教皇开除出教。安妮也为亨利八世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伊丽莎白·都铎,她随父亲加入了英国国教。

  1554年,玛丽·都铎君临天下,她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为了将英国带回天主教门下,她实施了一系列的血腥镇压,人称“血腥玛丽”。她的残暴手段使帝国进一步的分裂,一时间,各种阴谋谣言不断,而伊丽莎白·都铎因涉赚卷入新教运动也被玛丽软禁。

  1558年,玛丽一世驾崩。因其膝下无子女,伊丽莎白便在英格兰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新教徒的拥戴下,继承大典,称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自幼聪慧,貌美,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才思敏捷,博览群书,通晓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等国语言。在她统治期间,注意任用贤才,积极推进国家在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改革:她在位44年,带领大英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强的国家,为英国的强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她却终身末嫁,引起了人们对她的种种猜测,难道守身如玉67年,号称“嫁给了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投有过正常人的情欲一生都未有过惊心动魄的爱情经历吗她的政敌为此攻击她有生理缺陷,因此不能够像正常的女人一样结婚生育;持反对观点的人们则说她曾有过私生子;也有很多人认为,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三次杀妻,六娶皇后,在她以伊丽莎白的美貌、品行、才干、地位,获得欧洲各国国王、贵族的青睐与追逐,一直就未间断过,据记载,伊丽莎白在少女时代曾与英国贵族汤姆斯·西摩尔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一度成为宫廷的绯闻。但西摩尔追求伊丽莎白主要是想利用她争夺王位,后因阴谋败露,西摩尔被杀,他们之间的这段恋情也就告终。

  156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1556--1598年在位)向伊丽莎白求婚,亦遭到拒绝。腓力二世曾是伊丽莎白的姐夫,她同父异母姐姐玛丽·都铎的丈夫。他早就对伊丽莎白另眼相看,在她遭受玛丽监禁期间曾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但伊丽莎白对是否缔结这桩婚姻非常冷静和慎重,玛丽与腓力的结合,曾经给英国带来危害,人们的记忆犹存。她相信腓力向她求婚是为了吞并英国的计划。于是,她以双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为由,委婉地拒绝了腓力的求婚。以后,伊丽莎白又陆续拒绝了其他一些国家王公贵族的求婚,如瑞典王艾力克、罗马皇储查理大公等等。

  人们一直相传,伊丽莎白一世虽然终身未曾婚嫁过,但她一直都有个情人,这个神秘的情人就是当时大英帝国的莱斯特伯爵一罗伯特.达德利。

  伊丽莎白与达德利在孩童时代就已相识,是青梅竹马的玩伴,两人之所以始终没能蹄结良绿,是因为达德利早巳结婚(他曾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神秘死亡),女王当然不能成为达德利的第三任妻子。据说,伊丽莎白女王与达德利长年保持着通信关系,女王喜欢在信中称呼他为“甜蜜的罗宾”,并给他取了个呢称:我的“眼睛”。

  美国的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曾公开展览过达德利写给伊丽莎白一世的一封情书。这封情书写于1588年7月20日或27日,是达德利正在海上指挥英国舰队与西班牙舰队交战间隙写给女王的。在这封情书中,达德利称呼伊丽莎白为“最最甜蜜的女王陛下”和“我最最亲爱的女士”。有趣的是,他两次将代表“最”的英文单同“most'’中的“o”双写,变成了“moost”,中间都空了一格,井在两个“o” 正面加上“眉毛”,这样就成了一双“眼睛”。达德利在信里感谢“甜蜜的”女王给予了他“最伟大的安慰”,落款“R·莱斯特”。这也是他给其他人写信从来都没有用过的落款。

  在写完此信后一个多月,达德利就战死在沙场,享年56岁。达德利的死讯令伊丽莎白女王几乎崩溃。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好几天不眠不食。最后英国财政大臣和其他内阁大臣不得不破门而入,将女王抬出卧室。1578年,伊丽莎白女王已经45岁,仍然待字闺中,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的四弟,年仅20岁的安如公爵向她求婚,据说,伊丽莎白女王当时答应了求婚,但在即将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突然变卦,这次拒婚差点使伊丽莎白女王丧命。

  前面提到过,伊丽莎白是新教徒,在罗马天主教皇的眼里,她继承王位是不合法的,合法承继人应是苏格兰的玛利·斯图亚特女王。玛利.斯图亚特是苏格兰詹姆土五世与法国盏斯家族的玛利所生的女儿,也是英王亨利七世的曾孙。而安如公爵则是玛利.盖斯的外甥。伊丽莎白的悔婚,使玛利·盖斯极其恼怒,她发誓要给伊丽莎白以颜色。一袭来自法国的丝裙,毒死了伊丽莎白的女官,惊魂未定的伊丽莎白决定反击。她派华星汉前往苏格些引诱玛利·盖斯,然后在床上杀了她,翻看欧洲历史,我们不难看出,由古至今,各国王室成员的婚姻,都很难由当事人自己做主。王室婚姻的缔结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对外战略密切相连。因而,王室婚姻也包含了太多的阴谋诡计和利益舍取。伊丽莎白之所以终身束嫁,并非是因为她有生理残疾,也并非是她太挑剔,而是因为她睿智,她早巳看得太透、太穿。所以她义尤返顾地选择丁独身,一生致力于英国的强大、昌盛。

  正如她在宣布解除与安如公爵的婚约时所说:“我无须再选择佳婿结婚.因为我在举行加冕典礼时,已将结婚戒指戴与我国臣民的手上,意即我将与全体臣民为伴,将我的生命与贞洁献给英国。”

好。

1、专业性强。厦门苏格视觉是一家专业设计服务,摄影扩印服务,摄像及视频制作服务的公司。

2、口碑好。苏格视觉在当地口碑比较好,客户的满意度比较高,不管是作品还是服务态度方面,在当地都有着很好地口碑。

分类: 娱乐休闲 >> 音乐

问题描述:

简介(150至250字左右)

其他关于音乐的资料~~不需要太长

解析:

德沃夏克( Antonin Dvorák 1841-1904)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ák 安托宁·德沃夏克,1841-1904) 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一八四一年九月八日,生于捷克尼拉哈基维克。布拉格风琴学校出身。一八七三年,担任圣亚德伯教堂风琴师。一八七八年,以《斯拉夫舞曲》获得作曲家地位。后经李斯特,布拉姆斯诸名作曲家之推荐,遍及全欧。一八九二年,出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在美国其间,他采用了美洲黑人民歌,写成新世界交响曲等杰作。回国以后,被聘为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一九零四年五月一日。患中风症逝于布拉格,享年六十二岁。

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捷克历代音乐家中,他的声誉最高。

德沃夏克在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赐的旋律。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音乐以及捷克民歌。德沃夏克多次出国演出,他前五次的赴英演奏旅行所获得的辉煌成功可以同亨德尔、海顿和门德尔松先后在英国得到的荣誉相媲美。为了表达对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国剑桥大学在1891年授予他音乐博士荣誉学位。在十九世纪末享受此礼遇的只有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 德沃夏克还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先后被聘为纽约音乐学院和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兼教授,培养出五十多位音乐家,其中包括著名的作曲家诺伐克(V·Novák,1870-1949)、苏克(J·Suk,1874-1935)和保加利亚的克里斯多夫(1875-1941)等。

作品:交响曲九首(已发表五首),交响诗五首,序曲直少八首,管弦乐(斯拉夫狂想曲)三首,斯拉夫舞曲二套,交想变奏曲,捷克组曲,夜曲,小夜曲,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B小调)小提琴浪漫曲,大提琴回旋曲等,室内乐弦乐六重奏(A大调),弦乐五重奏(G大调,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A大调),弦乐四重奏八首,钢琴四重奏二首,钢琴三重奏四首,钢琴[幽默曲]最为著名,[苏格蓝舞曲],狂想曲等。

生平:1841:九月八日,安东宁,德沃夏克,生于波西米亚之尼拉哈基维克(NELAHOZEVES);其父为客栈老板。

1857:在布拉格(PRAQUE)入风琴学校。

1859:风琴学校毕业,发表第一号作品。

1865:创作C小调[兹洛尼斯之钟声]交响曲。

1870:发表[悲剧](TRAGIC)序曲及B大调弦乐合奏夜想曲。

1873:发表清唱剧(HYMNUS),一鸣惊人,完成降E大调交响曲,及小提琴与管弦乐合奏之浪漫曲(ROMANCE);同年和安娜,蔡梅克结婚。

1874:获得奥国 之作曲奖,发表A小调狂想曲,及未编号的D小调交响曲。

1875:完成弦乐合奏E大调小夜曲。

1876:发表G小调钢琴协奏曲。

1877:发表交响变奏曲。

1878:完成第一套斯拉夫舞曲,三首斯拉夫狂想曲,D小调小夜曲等作品,并开始为[圣母悼歌]谱曲。

1879:完成D大调[捷克]组曲,狂欢节进行曲,降E大调波阑舞曲,小提琴与管弦乐合奏之马祖卡舞曲等作品。

1880:发表第一号D大调交响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

1882:发表[吾家](MY HOME)序曲。

1883:神剧[圣母悼歌]在英国上演,完成[胡西特](HUSSITE)序曲。

1884:第一次旅行英国,三月十三日在伦顿阿而伯大厦指挥他的[圣母悼歌];发表神剧[鬼之新娘]。

1885:获得在波希米亚维索卡地方的遗产。

1886:发表第二套斯拉夫舞曲。

1887:完成第三号F大调交响曲。

1889:完成第四号G大调交响曲。

1891:五十大庆,接受剑桥大学及布拉格大学授与之名誉博士学位,并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是年完成管现乐[狂欢节]及[自然界],[宁静的深林]与[回旋曲]等作品,并开始创作[奥泰罗序曲]。

1892:发表其著名的波希米亚弦乐四重奏,及[奥泰罗]序曲,十月十五日起程前往纽约,就任音乐学院院长之职。

1893:完成他最著名的作品,第五号[新世界]交响曲。并于十二月十五日在纽约第一次公演。

1895:发表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1896:最后一次访问英国,同年完成[水鬼](THE WATERSPIRITE)[日中妖妇](THE MIDDAY WITCH)[金纺车](THE GOLDEN SPINNING WHEEL)[木鸽](THE WOOD DOVE)等四首交响诗。

1897:发表交响诗[英雄之歌](HEROIC SONG)。

1901:六十大庆,出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之职,成为AUSTRIAN UPPER HOUSE之议员。

1904:五月一日去世,五月五日国葬。

德沃夏克和他的爱情故事

1857年,16岁的德沃夏克带着拿到手不久的屠户行会颁发的熟练工人证书离开家庭前往布拉格学习音乐。他的老师费了老大的劲才说服他父亲准许德沃夏克从事音乐,虽然没有人敢断定一个屠户世家出身的小学徒会在这方面取得什么前途。在家人看来,他懂一点提琴演奏(还是跟父亲学的),喜欢哼些波西米亚小曲子,如此而已。

布拉格的日子很艰难,他一面在学校听课,一面在一个小乐团里当中提琴手来维持生计。两年后他毕业了,继续从事中提琴手这样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没有太大前途的职业。他有时会写一些波尔卡舞曲之类的东西自娱自乐,但是没人认真对待他们。他混迹于布拉格的大小剧院,那时正是斯梅塔纳的作品大行其道的时代,波西米亚民族复兴运动风起云涌,捷克民族音乐也逐渐从德奥音乐的阴影下脱胎而出,年轻的德沃夏克注视着这一切。



1865年,故事开始。一个富裕的金匠Jan Cermak邀请德沃夏克来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当音乐家庭教师,大女儿叫Josefina,16岁,小女儿叫Anna,11岁。几乎是立刻地,德沃夏克爱上了姐姐。



他被拒绝了。



难过的小伙子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歌献给Josefina,歌词来自捷克诗人Gustav Pfleger-Moravsky的诗《柏树》(Cypresses)。“Think about a young man in love - this is what they are about”,23年之后德沃夏克在将这些歌重新整理出版的时候这样对出版商说到。



Josefina很喜欢那些歌,可是她不爱德沃夏克。



德沃夏克在失恋的沼泽里挣扎了很久,直到几年后才能平静的接受结果。他开始和妹妹Anna恋爱,随着他在学院里找到了教职,他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于是他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注在作曲上。他对民间音乐元素的稔熟掌握使得他的作品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尤其是在那个民族意识苏醒的时代里。他创作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迅速在他的波西米亚同胞中赢得了强烈反响,这次成功鼓励了德沃夏克的自信。1873年,他向Anna求婚了。



婚后的德沃夏克事业越来越顺利,他创作的《摩拉维亚二重唱》受到勃拉姆斯的高度好评,旋即得到了后者的大力提携。出版商建议他写一套像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一样的作品,于是他创作了《斯拉夫舞曲》,迅速风靡欧洲,他逐渐以一名代表性的民族乐派作曲家的身份为世人熟知。



1877年,德沃夏克参加了Josefina的婚礼。



德沃夏克最大的天赋便体现于他对包括波西米亚人在内的各个民族的民间音乐挖掘和掌握的能力。1880年,他根据Adolf Heyduk的《吉普赛诗篇》创作了八首吉普赛之歌,这代表了他歌曲创作的最高水准,其中的第四首《母亲教我的歌》一直传唱至今。更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是当他在1892年举家来到美国出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后,立刻投入极大的热情研究美国本土的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伟大的《自新大陆》交响曲。这差不多是他一生音乐生涯最辉煌的顶点。



然而他未必特别快乐。他思乡,捷克的空气和土地对他来说无比重要。他想念家乡的每一个朋友,还有Josefina。Josefina病重了。



他频繁地返回捷克度假。1894年,他在美丽的维索卡花园逗留了很久,在这里写下了八首幽默曲。其中的第七首也许是他所创造出的最为出名的旋律。幽默曲是一种常见的短小音乐体裁,常常用以反映某种活泼或诙谐的情调,然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却不尽然如此,人们常常觉得,第七首幽默曲与其说是轻快,不如说是淡淡的惆怅。



当幽默曲不再幽默的时候,似乎再美的风景也会失去光彩。



1895年,他的美国之行的最后一年,在纽约他开始创作一部大提琴协奏曲。与此同时他收到了Josefina的信:



Dear Anton!

Five me for not writing to you for such a long time But I have been continuously confined to bed and unable to do so, and for the same reason I have nothing important to report which would be of interest to you

I have not heard from you for a long time This is not as it should be! However, I shall have to resign myself to the fact that I have nothing to look forward to anymore



他想起了当年送给Josefina的那些歌,其中Josefina最钟爱的一首名叫《leave me alone》。他把那个旋律写在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里,作为副部主题,后来又在第三乐章的末尾再现了这支旋律。当首演这首曲目的大提琴家Wihan试图在尾声里插入一个华彩的时候,德沃夏克愤怒的阻止了他。



1895年5月27日,德沃夏克回到捷克的一个月之后,Josefina逝世。



德沃夏克晚年再没写出过重要的作品。他一直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同时写过一些不太成功的歌剧。1904年他在一场脑中风中去世。德沃夏克晚年的相貌并不像一位大艺术家,倒更像是个慈祥的老工人。人们常常说德沃夏克是一流的音乐家里少数几位并不神经质的之一。他的家庭生活一直平静美满,在他和Anna的银婚纪念日那一天,他的女儿Otilie嫁给了他最好的学生Josef Suk。通过史料我们知道,他一生都忠于他的妻子Anna。



然而,同样为我们所知道的是,他的一生都没忘记过Josefina,那个他24岁时爱上的女孩子。

Antonin Dvorak (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 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 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 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大力推荐他的 《摩拉维亚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他还与汉斯·里希特、汉斯·封·彪罗、柴科夫斯基等人 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曾被邀九次访问英国,旅行德国、俄国,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倍受欢迎。 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 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回国后, 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1901年升任院长。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 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一、一个成功者的奋斗历程 欧洲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来到纽约音乐学院当教师了!他给美国他最丰富的音乐天资, 美国则以它最好的东西回敬他。他就是波希米亚人德沃夏克。他的生活读起来简直就是一部为成功 而斗争的故事书。 德沃夏克1841年出生于波希米亚一个叫米尔豪森的小村庄。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客店和肉店的 老板,他自己则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养家。但是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个音乐家。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 他们不但在劳动时欢唱,而且往往在星期日做完礼拜后就开始唱歌和跳舞,这样不停地持续下去直到 第二天早晨。这里的四十多种波希米亚民族舞蹈足够他们尽兴的。这种熏陶早已使祖国的民间音乐成为 他身体的一部分了。 波希米亚的学校里设有音乐课,所以德沃夏克在十四岁时就已经学会唱歌、弹风琴、钢琴和 拉小提琴了。这时他参加了在假日为婚礼演奏的村庄管弦乐队。父亲仍然动员他放弃音乐, 为了劝他的父亲改变主意,安东尼为村庄管弦乐队作了一首波尔卡舞曲。但是他不知道小号是移调乐器 (即从谱子上写的调子移到一个不同的调子上去弹奏的乐器),可想而知这首曲子是怎样的演奏效果。 于是他只能又回到了那个小客店兼卖肉的铺子。 他是如此不愉快,以致一年后,父亲终于同意他离开家乡到布拉格的一个风琴学校去学习。 他没有钱维持生活,只好每星期日到教堂去,平时则随一个管弦乐队到旅馆里去演奏。他在这里学到了 不同乐器的运用和如何使它们的音色匀融在一起。但仅仅是这些,除了教堂音乐和餐馆里的低劣的 流行曲调之外,他很少有机会听别的乐西。有时他只得央求一个交响乐队的定音鼓手让他蜷缩在 鼓后听一回音乐会。一次,他终于有机会花四分钱听《自由射手》,但他却连四分钱也没有。 那风琴学校是一个发霉的、满是灰尘的地方,除了乐理和一些规则之外,没有教多少东西。他买不起 任何大作品的乐谱,而且那里也没有任何他能用的图书馆。这样,当他二十岁毕业时,他仍然对 贝多芬的交响曲知之不多。 但好日子还是来到了。在小小的波希米亚,正象在那些较大的国家里一样,也有全国的音乐运动, 它的领袖是今天仍然流行的欢快歌剧《被出卖的新娘》的作者斯美塔纳。他是国家歌剧院的指挥, 德沃夏克因此在那管弦乐队里获得了一个位置。斯美塔纳对他很和善,把所有的伟大杰作的谱子 都借给他,并鼓励他作曲。 在此后的十年间,德沃夏克尝试着作歌剧、交响曲和各种音乐。但他认为这些作品都不够好, 所以把它们全撕碎了。他的勇气和耐心逐渐得到了报偿。在重写了三次以后,他的一出歌剧成功了。 等他到美国去的时候,他已经做为那些美妙的“斯拉夫舞曲”的作者而在全世界闻名了。 二、德沃夏克与美国 这位一直热爱着他自己国家的古老民间舞曲的德沃夏克,在美国期间一度喜欢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 音乐以及斯蒂芬·福斯特的简单歌曲——这类新的民间音乐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就是以 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的伴奏与 为基础的。 德沃夏克并不是象他的风琴学校的老头们那样学究气十足的教授,他除了教音乐的规则之外, 还力图教它的精神。他认为那些年轻的美国音乐家们力图模仿欧洲音乐,做得太过分了。德沃夏克觉得 他们应当从自己的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中给自己的国家创造出一种民族音乐。为了向他们表明 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写了他那部伟大的交响曲《自新大陆》。 《自新大陆》可以说是所有交响曲中最伟大的几部之一。德沃夏克并不只是抄袭黑人和印第安人的 主题,他受到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的启发,创作出了自己的主题。在第一和第三乐章的欢快的曲调 的闪现中,我们甚至可以不时瞥见美国移民者们朝气蓬勃的谷库舞和碾米时闲谈的景象。 第二乐章那段美妙的“慢板”也许是所有交响乐中最动人的旋律,它表现了黑人灵歌的精神, 当人们唱“念故乡”这句歌词的时候往往也把它唱得象一首灵歌。

这首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是作者于1894年创作的。当时作者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作者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本曲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可见它的流行程度。“幽默曲”是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多采用2/4或4/4拍子,以各个段落的表情极富变化为特征。但本曲似乎更类似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何 “诙谐”的成分在内(片段1)。 本曲为优雅的稍缓板,降G大调,2/4拍子。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经过转成降g小调的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合三段体。 反复时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为简单。

德沃夏克出身寒微,自小活跃于村中教会或民间的音乐活动,其间吸收草根音乐土壤,决定了他毕生的音乐风格。然而令德沃夏克扎实地掌握管弦乐的言语和技法是他在布拉格歌剧院司职首席中提琴的9年(1863-1872)。这项履历在各大古典作曲家中是独一无二的。在这9个乐季中,德氏不仅只涉猎从莫扎特到罗西尼的歌剧演奏,更重要的是,他有机会亲身经历著名指挥或作曲家本人在诠释作品时的个人秘方。这包括歌剧音乐总监斯美塔纳和名震一时的瓦格纳。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亦曾指导过这个乐队首演他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柴科夫斯基在1888年首访布拉格,亲自指挥他的第五交响曲,在座的德沃夏克受到极大的启发。近年有研究称德氏在此后创作的第八交响曲在风格和结构均直接受柴五的影响。两位大作曲家互相赏识却是不争的事实。柴氏听过德氏为首次见面而精心挑选的a小调钢琴五重奏演出后,激动非常,宣称“德沃夏克”是我所非常敬爱的。

众所周知,新世界交响曲写于德沃夏克在美国出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的时候(1892-95)。不说不知,德氏有不少个人癖好,例如养鸽子和看火车在路轨上飞驰。堂堂院长一方面经常跑到中央公署看鸽子而对其体质摇头叹息外,还常到火车总站观看车流。后因新例不让非持票者逗留而被迫转到码头看船。自此他每日看报都必先翻到船程表,看看有哪条船往返欧陆彼岸,因此而渐渐染上沉重的思乡病,在岸边常泪流披面。“你要写一首交响曲来舒解你的思乡之情啊!”音乐学院董事长舒尔伯太太提议说。新世界交响曲便是这首解愁之作。

在美国的三年给德氏无尽的灵感和题材,不少还是大自然的声音。有记载指作曲家见到雄伟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时沉默约五分钟后惊叹道:“这简直是一首b小调的交响曲!”这极可能是后来在伦敦首演、同样是B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的灵感之源。

就连鸟鸣也逃不过德氏天才横溢的艺术触觉。他14首弦乐四重奏中最著名的F大调第十二号“美国”的第三乐章重奏的主旋律,便是他在衣阿华州渡假晨曦漫步时在树林中听到完完本本的鸟啼声。但机关报世界优美的生活并未舒缓作曲家“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心情。三年合约完成二话未说跳上轮船就走。从此离开了这块新陆。

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当时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本曲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可见它的流行程度。“幽默曲”是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多采用2/4或4/4拍子,以各个段落的表情极富变化为特征。但本曲似乎更类似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何 “诙谐”的成分在内。 本曲为优雅的稍缓板,降G大调,2/4拍子。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经过转成降g小调的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合三段体。 反复时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为简单。

李叔同(1880—1942年),名文涛,又名广涛,字叔同,号漱筒,别署有70余个,法名演音,号弘一,人称弘一法师,祖籍平湖,生于天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三十一年秋赴日本留学,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同时在音乐专科学校攻钢琴、作曲。三十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三年“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话剧《茶花女》,由李叔同扮茶花女,旋又演《黑奴吁天录》,扮爱美柳夫人,首开中国话剧史之先河。是时,又独立创办我国第一个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成为向国内介绍西洋音乐、五线谱和贝多芬的先驱人物。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堂图画教员。三年加入“南社”。民国元年(1912年)任《太平洋报》主笔,同时与柳亚子等人创办“文美会”,并主编《文美杂志》。2年到杭州,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美术、音乐教师。同时,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音乐、美术。7年8月,在虎跑寺正式削发为僧。初崇奉净土宗,后专修律宗。31年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李叔同工诗词、书画篆刻,音乐以作词配曲为主,有《春游》、 《早秋》、 《送别》等。解放后出版有《李叔同歌曲集》、《寒笳集》、《四化律比丘相表记》等10余种。

zjt/zt/lst/index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40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