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闯入布兰妮婚礼怎么回事 布兰妮老公是谁

前夫闯入布兰妮婚礼怎么回事 布兰妮老公是谁,第1张

 10日,布兰妮与男友婚礼现场,前夫森·亚历山大闯入婚礼筹备现场,并在豪宅内进行视频直播,随后被警卫人员驱赶。他不仅帽子鞋子散落一地,就连底裤也被迫秀了出来,一条大红底色的印花短裤好亮眼。

 据悉,森·亚历山大曾与布兰妮2004年在拉斯维加斯冲动领证结婚,俩人是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他也是布兰妮的第一位丈夫,这场婚姻仅维持了55小时后便登记离婚宣告收场。而2020年,杰森·亚历山大参与了“还布兰妮自由”的行动,出现在关于前妻布兰妮的保护权听证会的洛杉矶法院大楼外。

 6月9日,根据外媒的报道,恢复自由的布兰妮将与比自己小12岁的男友在今日完婚。知情人士透露,婚礼将是包含密友与家人在内的百人左右的小型婚礼,而且布兰妮的哥哥Bryan Spears或许会现身,见证妹妹的终身大事。

 不过可惜的是,布兰妮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将不会出席,缘为他们的关系并不太和睦。但值得期待的是,我们或许会看到布兰妮挽着兄长走过红毯,不过更多细节都还在商讨中。

 布兰妮之前就曾表示结束被监护的生活后,将会结婚买房生孩子。如今来看她正在稳步完成自己的人生清单。去年9月,布兰妮晒视频秀钻戒,幸福地官宣自己被男友求婚成功,状态看起来很幸福。

 布兰妮还和男友大方接吻,竖起了无名指,求婚钻戒上的钻石又大又闪。

 据悉,布兰妮的现任男友Sam是一位私人教练,两人在2016年拍摄MV的时候认识,已经交往6年,可以说非常长情。不得不说布兰妮情路坎坷,Sam是她的第五任男友、第四任老公。

 此前,布兰妮曾指控父亲杰米·斯皮尔斯软禁自己,还称被他安装了节育器,并且不允许取出来。去年11月,布兰妮终于获得了自由,结束了长达14年的被父亲监管的生活,因此父女俩人的感情并不好。

 今年四月,布兰妮官宣自己怀孕的好消息,能拥有和Sam的爱情结晶一直以来是她的心愿,当时布兰妮还甜喊未婚夫是自己的“丈夫”。布兰妮和前夫育有过2个儿子,时隔16年再次怀孕的她已经40岁,粉丝们纷纷送上祝福。但一个月后,布兰妮便怀着悲痛的心情发文宣布自己流产,后悔官宣太早,坦言夫妻俩当时都太兴奋。至于流产的原因布兰妮并没有透露。

亚历山大大帝

1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就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对无穷财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以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当。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又在伊萨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10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特别有趣的是,当仅有不到5万军队的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士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安卧休息、养精蓄锐之时,手握百万大军的大流士三世却因害怕夜袭令士兵彻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装,胆战心惊的整整站了一夜,个个无精打采,毫无斗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亚历山大率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之军进入战场,熟练的运用其机动灵活的“马其顿方阵”,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被手下一名总督杀死,弃尸于路旁。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在追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送回波斯利斯,葬于波斯皇陵墓。

亚历山大•亚盖隆契克

2亚历山大•亚盖隆契克(波兰语:Aleksander Jagiellonczyk;立陶宛语:Aleksandras Jogailaitis)(1461年8月5日—1506年8月19日),亚盖隆王朝的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

亚历山大•亚盖隆契克为波兰国王卡西米尔四世的第四子,1492年在其父死后被选为立陶宛大公。在兄长扬一世•阿尔伯特国王于1501年6月17日去世后,亚历山大在当年12月12日继位为波兰国王。

亚历山大•亚盖隆契克未能有效阻止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对立陶宛的侵略。

亚历山大五世

3亚历山大五世(希腊语:Αλέξανδρος Ε',?~前294年)安提帕特王朝的马其顿国王(前298年或前297年~前294年在位)。

家庭背景

亚历山大五世是马其顿摄政卡山得的儿子,安提帕特的孙子。卡山得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杀害了他的遗孀罗克珊娜和年幼的继承者亚历山大四世,篡夺了马其顿的王位。亚历山大部下诸将领随即开始了争夺其遗产的继业者战争。在“继业者”中,卡山得控制着马其顿本土,并与其他将军们联合打败了安纳托利亚的统治者安提柯一世。卡山得与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个妹妹结婚,生下的孩子就是亚历山大五世。这样,亚历山大五世就拥有了对马其顿王位“较为合法”的继承权。

主要事迹

前298年(或前297年)卡山得去世后,王位由其长子腓力四世继承,但是后者很快就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五世与他的另一个兄弟安提帕特二世被宣布为马其顿的共同统治者。王国实际上被分成了两部分:亚历山大统治西部,安提帕特统治东部。亚历山大五世并与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救星)的一个女儿结婚。

两王共治的和平局面很快就结束了。安提帕特二世谋杀了他与亚历山大的母亲,可能是因为她在立场上支持亚历山大。继而他把亚历山大五世赶出了马其顿。亚历山大五世向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和占据雅典的安提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征服城市的人)求援。皮洛士迅速进行了干预,把亚历山大五世重新扶上王位。亚历山大五世因此向皮洛士割让了边区的几个省。不久德米特里也来了。根据某些不确定的记载,已经没有什么报偿能付出的亚历山大五世企图谋杀德米特里,结果反为德米特里所杀。德米特里打败并杀死了仍在王位上的安提帕特二世,宣布自己为马其顿的国王。

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4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1220年—1263年11月14日),真名为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Ярославич,俄罗斯统帅和政治家,诺夫哥罗德公爵(1236年-1252年,1257年-1259年),1246年起为基辅大公,1252年起为弗拉基米尔大公。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儿子。1236年,他被选为诺夫哥罗德公爵。他与瑞典侵略者和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斗争,使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免于被西方天主教国家征服。

1240年瑞典人在伊若拉河流入涅瓦河的河口地带登陆入侵俄罗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诺夫哥罗德人与当地的拉多加人,于1240年7月15日在涅瓦河畔、现在的圣彼得堡附近击溃了瑞典军队。他因而得到称号:“涅夫斯基”(意即“涅瓦河的”)。在这次胜利后不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贵族赶出诺夫哥罗德。1241年,由于条顿骑士团的入侵,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诺夫哥罗德人请回。他率领诺夫哥罗德军队抵抗骑士团。1242年4月5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距爱沙尼亚边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决定性地击败了条顿骑士团。这一战常被称作“冰上之战”。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评论说,这一战挽救了俄罗斯民族。

当蒙古人势不可挡的骑兵蹂躏并征服了俄罗斯之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巧妙地与他们周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没有接受罗马教皇的自杀性的、与蒙古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建议,因为他知道在那个时代与蒙古人作正面对抗不可能获胜。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开始扮演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与俄罗斯各公国之间的调解人的角色。1246年,金帐汗封他为基辅大公。1252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金帐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取代了他的兄弟安德烈•雅罗斯拉维奇。

作为基辅、弗拉基米尔和诺夫哥罗德的王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致力于统一罗斯北部的各个公国。1259年,他镇压了诺夫哥罗德人的起义。1263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从金帐汗国返回诺夫哥罗德途中于戈罗杰茨去世。他的遗骨后来被彼得大帝下令移至圣彼得堡。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一位圣徒,纪念他的节日为9月12日。

1942年7月29日,当纳粹德国的军队深入苏联腹地时,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苏联军队设立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

5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1777年—1825年,1801年—1825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保罗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一世由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抚养,父亲被杀后即位。

为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命,亚历山大采取自由主义的政策,设立所谓“非正式委员会”解决各类问题。1802年设各部大臣制。1803年颁布自由耕作法,宣告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有可能得到解放。开办哈尔科夫大学和喀山大学。

对外政策方面,参加第三、第四次反法同盟,在奥斯特里茨、弗里德兰的会战中失败。1807年与拿破仑签订提尔西特和约。之后得到法国支持,赢得了和瑞典、土耳其的战争,夺得芬兰和高加索的领地。1812年击退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1814年率领俄罗斯军队进击到巴黎。不久活跃在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有力的***之一,结成神圣同盟。1820年左右受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影响,排斥欧洲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公然推行反动政策,加强对国内和国外自由主义力量的压制。

性格优柔寡断、多疑、伤感,又极其自尊自傲,被称为“狮身人面像”。晚年沉溺于严重的神秘主义。

娶巴登的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塔(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有两个女儿。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6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长子。

亚历山大二世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着手国内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主要实行解放农奴政策,设立地方自治议会,修订司法制度,充实初等教育,改革军制,以谋求俄国的近代化革命。俄国历史上有三次沙皇进行的改革,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外,分别是伊凡四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的革命运动仍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1874年之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刺杀沙皇。对外方面,努力试图废除1856年巴黎条约。1877年—1878年发生俄土战争。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但是由于列强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6月柏林会议的调停,俄国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1881年3月13日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成员炸死。

亚历山大二世先娶德国黑森-达姆施塔特的玛克西米利安娜•威廉明娜•奥古斯塔•玛丽公主(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有8个子女,均未成年时夭折。后娶俄国的叶卡特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多尔戈鲁卡娅女大公,有3个子女:亚历山德拉女大公;尼古拉大公;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7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1845年-1894年,1881年-1894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次子。

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或“革命的俘虏”。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迫害犹太人。占领中亚,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国产生反感。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都为德意志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亚历山大在位期间,是俄罗斯工业化的时代,表面上欣欣向荣,但是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贫困,繁荣的基础是薄弱的。1894年因病去世。

亚历山大娶丹麦的玛丽亚•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德格玛公主(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有6个子女: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大大公;格奥尔吉大公;谢尼亚女大公;米哈伊尔大公。

亚历山大一世

8(猛烈的)亚历山大一世(苏格兰盖尔语:Alaxandair mac Maíl Coluim,意为马尔科姆之子亚历山大;约1078年—1124年4月23日)苏格兰国王(1107年—1124年在位)。马尔科姆三世的第四子,在兄长埃德加国王去世后继承王位。他由于对苏格兰北部的一次起义的无情镇压,而得到外号“猛烈的”。

亚历山大一世致力于苏格兰教会的独立和本地化。他建立了一些新的主教辖区,并在珀思郡(苏格兰原郡名)和英奇科姆修建了修道院。

亚历山大二世

9亚历山大二世 Alexander II(1198年-1249年)苏格兰国王(1214年-1249年在位)。

亚历山大二世为苏格兰国王狮子威廉之子。他支持英格兰贵族反对无地王约翰的叛乱,帮助他们在1215年迫使约翰签署了大宪章。但是在1217年,他承认约翰之子和继承人亨利三世为他的领主。1221年,他与亨利三世的妹妹乔安•金雀花结婚。

当乔安于1238年去世后,亚历山大二世再次结婚,妻子为柯西的玛丽。玛丽于1241年生下了亚历山大二世的继承人亚历山大三世。

1237年,亚历山大二世与亨利三世签订约克和约,在这份文件中确定了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永久边界。

亚历山大二世在苏格兰国内加强王权,并把自己的统治扩张到苏格兰的边远地区。

亚历山大三世

10亚历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1241年9月4日—1286年3月19日)苏格兰国王(1249年—1286年在位)。他是亚历山大二世国王之子,母为科西的玛丽(亚历山大二世的第二个妻子)。

亚历山大三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苏格兰的王位。1251年,还是孩子的亚历山大三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这使得英格兰人企图在其未亲政时再度干涉苏格兰的内政。

1263年,亚历山大三世在Largs战役中打败了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的入侵。他于1266年迫使哈康四世的继承者马格努斯六世向苏格兰割让马恩岛和赫布里底群岛。亚历山大三世的孙女玛格丽特在他去世后继承了王位。

亚历山大一世•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

11亚历山大一世•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Краљ Александар I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1888年12月17日—1934年10月9日)卡拉格奥尔基王朝的南斯拉夫国王(1921年—1934年在位)。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的次子。1904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贵族军官学校毕业。1909年,在他的兄弟格奥尔基•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的继承权被剥夺后,亚历山大一世成为塞尔维亚大公(王储)。

亚历山大一世在塞尔维亚军中服役,以第一军军长身份参加了1912年—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塞尔维亚军队总司令。1918年12月,亚历山大成为刚刚建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的摄政王。1921年8月17日,亚历山大一世加冕为国王。

由于国内各民族的不满情绪和骚动,尤其是克罗地亚人的独立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转向独裁。1929年1月,他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开始独裁统治。为了强调他统治的是一个统一的王国,亚历山大一世把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1934年亚历山大一世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时,于10月9日在马赛遭到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他与同车的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杜都在刺杀中身亡。

美国亿万富豪孙女结婚了。

1、据《时尚》杂志报道,已故亿万富翁石油大亨保罗盖蒂的孙女盖蒂星期六在旧金山市政厅华丽的台阶上与摄影师托比亚斯亚历山大恩格尔结婚。

2、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主持了这场明星云集的婚礼,演员安雅泰勒-乔伊(伴娘)、歌手奥利维亚罗德里戈和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也出席了仪式。

1993年诞生的法国影片《芳芳》无疑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力作,以轻松、活泼、浪漫情调,展现年轻男女对爱情与性的复杂心态,曾在戛纳**节上广受好评。这是“法兰西玫瑰”苏菲·玛索的代表作,她从此受到好莱坞青睐,跻身为国际巨星。

即将结婚的见习医生亚历山大,无意邂逅香水专业的学生芳芳后,两人逐渐坠入情网,没想到男方却陷入灵与肉的两难境地,苦苦难以抉择。故事曲折离奇,剪辑、摄影、美术、音乐、服装都超高造诣,所以唯美到极致。

本片经典在于对每一个细节都极尽精巧,就像红色阴影动画片头,男女主角的影子在叼着一根绳索,他们左右互相拉拽着,直到最后一方拿出剪刀,冷静地隔断“情丝”!如此法式幽默,透出的一种浪漫情趣,令人惊喜!

伴随着浪漫灵动的背景音乐,男主角亚历山大目睹苏菲·玛索饰演芳芳,从窗户翻进、拿着倒立进屋,“法兰西玫瑰”以惊艳之姿登场,还无奈跟男主“同床共枕”,瞬间让人眼前一亮。接着,他们很快便无可救药地坠入了情网。

文森特·佩雷斯饰演亚历山大,并不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情场渣男,反而略显纯情与愚钝。尤其他在作出“永远追求芳芳,但不涉及肉欲”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决定后,居然带芳芳溜进一银行家的豪宅共进烛光晚餐,差点被人报了警。

他还带着芳芳到片场,两人身穿古典礼服,相拥在803年的维也纳热舞,浪漫得一塌糊涂。当女方陶醉在这美妙舞台,并嗅出男友对她的占有欲,后者却戛然而止。他大煞风景的举动,这也让“法兰西玫瑰”开始茫然、困惑、愤怒!

就算两人一起来到海边,芳芳大胆脱去上衣,还让亚历山大帮她搽防晒霜,这样性感诱惑都不起作用?没想到对方未婚妻洛莉突然袭来,并口口声声撒谎说怀孕!恼羞成怒的芳芳,假借打蚊子,狠掴了亚历山大一巴掌,黯然离去!

而洛莉也好不了哪里去,她目睹亚历山大扔掉了全部的结婚请帖后,骗人的未婚妻就这样吹了。亚历山大终于决定重新追求芳芳,没想到他租下一间房间,在隔壁偷窥着芳芳的生活,甚至对方在洗澡时,自己也一起意*。

当时,苏菲·玛索正是颜值巅峰,她身穿短裤长靴,栗色的长发挽成蓬松的辫子,还通晓杂技与舞蹈,完全是理想中的女神范儿。芳芳的率直、浪漫,敢爱敢恨,对爱情一不做二不休,大胆狂追自己的幸福,她都演得淋漓尽致。

其中,苏菲·玛索扮演的女孩芳芳,对着镜子翩翩起舞时,也成为无数男人的春梦。芳芳要保罗扮成男友,并串通祖母一起演戏,亚历山大虽然心知肚明,却眼眶泪光闪烁。

他终于隔着玻璃说出了自己童年,母亲乱搞的不良记忆,让他对性爱与激情过后,逐渐产生了恐惧与迷惘,导致他只想与芳芳搞柏拉图式的纯情恋爱。

芳芳则命令他明天十点过来,亚历山大如期赶到女方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纸写着:“我去与妹妹相会了。”原来她妹妹5岁时夭折,这也让亚历山大颤抖地握着芳芳的字条,心痛不已!此时,编导调动了观众的悲伤情绪到最大化!

这首,那倒玻璃墙“哗啦”一声碎了!芳芳握着锤子,久久地望着亚历山大,两人相拥热吻,开怀大笑!芳芳说:“每个早晨,我都会离开你,每个黄昏,我都要你把我追回来,一天一天爱下去”影片结束,但意义远不止如此。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那堵阻隔有情人的玻璃墙,也代表了恐惧真正的情欲关系的心墙。然而性爱与 情感 的融合,永远是芸芸众生的不懈的追求。所以结尾给人以希望和明天,有了 健康 真情的态度,情与欲才能并存!

该片叙事流畅自然,酝酿出法式柏拉图式的浪漫爱情,并充满了大胆情色与幽默讽刺,折射了男女玩爱情 游戏 的心态。苏菲·玛索的性感野性、热情率真,文森特的古典忧郁、唯唯诺诺,都成为这部经典**所向披靡的保证!

演员亚历山大达维多夫没有结婚。因为演员亚历山大达维多夫是俄罗斯演员,代表作品《结婚》、市长《钦差大臣》以及库佐夫金《食客》,但亚历山大达维多夫并没有对外公布消息自己结婚,也没有相关的媒体报道。所以演员亚历山大达维多夫没有结婚。

公元前357年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娶伊派拉斯公主奥林帕丝为妻。

  公元前356年

  7月20日,在马其顿的佩拉,奥林帕丝产下腓力的长子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大帝雕像三世。

  公元前343年

  亚里斯多德被指派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42年

  亚历山大获赠黑神驹,这匹桀骜难驯的坐骑日后将陪伴他四处征战。

  公元前338年

  腓力二世的马其顿大军击败希腊。当时骑兵队即由未及弱冠之年的亚历山大领军。

  公元前337年

  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另娶第二任妻子克丽奥佩托拉。

  亚历山大因为父亲离婚再娶而怨忿不已,更何况其王位继承权也因此遭受威胁,于是他与父亲发生争执,愤而与母亲奥林帕丝一同返回家乡安琵鲁斯。

  亚历山大与父亲腓力二世和好后于秋天返回马其顿。

  公元前336年

  腓力二世遭贴身护卫波桑尼厄斯刺杀身亡。

  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

  克丽奥佩特拉与刚产下的儿子遭到处死。

  公元前335年

  亚历山大越过多瑙河,建立帝国的北方边境。

  亚历山大平定底比斯的叛乱。

  公元前334年

  亚历山大通过希拉海进入波斯,并在格拉尼卡斯一役中击溃波斯守军。

  亚历山大夺下波斯要塞哈利卡那瑟斯。

  公元前333年

  亚历山大于伊索斯一役中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2年

  据说著名的西瓦神谕证实亚历山大的神格——宣称天神宙斯是他真正的父亲。

  围攻泰尔。

  围攻加萨。

  亚历山大在埃及孟斐斯登基为法老王。

  公元前331年

  为了向亚历山大致敬,肇建埃及的亚力山大市。

  在高加米拉一役中终于将波斯国王大流士击溃。

  亚历山大攻进巴比伦。

  公元前330年

  亚历山大大军推进波斯城门,并焚毁正式首都珀瑟波利。

  公元前329年

  亚历山大越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中亚。

  公元前328年

  亚历山大将军队分为五支,以敉平中亚的叛乱。

  叛军领袖史毕塔米尼斯兵败亚历山大。

  公元前327年

  亚历山大娶大夏贵族奥西亚提斯之女罗珊为妻。

  亚历山大入侵印度。

  公元前326年

  亚历山大在海达斯佩斯一役中打败印度国王波罗斯。

  公元前325年

  亚历山大抵达印度洋。

  公元前324年

  亚历山大在波斯的苏沙与第二任妻子史塔蒂拉成亲,她是战败的大流士国王之女。亚历山大毕生的挚友、同时也是传闻中的亲密爱人赫费斯提翁死于伊克巴他拿。

  公元前323年

  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6月11日,年仅32岁的亚历山大在经历10天原因不明的发烧重症袭击后身亡 。

  公元前321年

  亚历山大旗下大将之一托勒密苏托,窃走亚历山大的石棺,将他的遗体运往埃及。这里是亚历山大的陵墓目前可追溯的最后所在地,但也于公元第4世纪末期消失无踪,迄今依然不知下落。 赫费斯提翁(约前356年-前324年秋),马其顿贵族Amyntor之子,因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亲密朋友而盛名于史。他是亚历山大的右辅大臣,而且是亚历山大的同性恋人。

  无人知道赫氏和亚历山大何时初识,但是两人很可能在和贵族子弟一起在‘Mieza村’接受亚里斯多德教育时相识。可确信的是赫氏和亚里斯多德一定见过面,并且曾有书信往来,因为亚里斯多德曾有一本书信集留传于世,里面记载了他写给赫氏的全部信件。

  自亚历山大进军亚洲的第一天起,赫氏就陪伴在其左右,并担任他近卫兵团的一员。牛津大学的一位历史权威Robin Lane Fox曾提出赫氏是亚历山大的‘另一半’的证据来。另一个著名的传说则提及,当亚历山大的军队经过特洛伊(Troy)古城的旧址时,亚历山大在古希腊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墓前朝拜,而赫氏则往阿基里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Patroclus)的墓前朝拜,因为阿基里斯和Patroclus是古希腊有名的同性恋人,亚历山大和赫氏此举无异于向亚历山大的军队公开了他们两人的情谊。

  在Issus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和赫氏曾一同巡视来自波斯国的战利品。这些战利品包括了大琉士三世(Darius III)波斯帝王的家眷。在这次的巡途中,传说Sisygambis(为马其顿军所擒的波斯太后)曾误以为高大的赫氏就是亚历山大本人,但亚历山大并没有怪罪谁,只是告诉她说:“赫菲斯定也是亚历山大。”后人提出这句暧昧语有可能是史家想像出来的,因为在希腊语中,“亚历山大”的真义是“人民的守护者”,所以这句话可能是历史学家们用双关语所开出来的一个玩笑。但是无论如何,这故事仍代表了亚历山大和赫菲斯定两人之间公开的亲密程度。

  赫氏不是一名出色的战士,但是个极具天份的后备军官--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在亚历山大的军队要横越Gedrosian大漠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凡是赫氏去冲锋陷阵的时候,亚历山大总是让赫菲斯定和其他将领共同指挥军队,或者将他安排在自己身边,以免出漏洞。历史学家们曾指出赫氏是名才华出众的外交官,因为他曾经数次出使印度,而且他所面见的Sidon王是当地历史上最受人敬重的帝王之一。赫氏更常为亚历山大的领地规划各类的城市建设和桥梁工程。

  在亚历山大进军印度以前,于今阿富汗附近,亚历山大正式册封赫菲斯定为‘Chiliarch’和“一级大员”的身份,正式承认他为自己的右辅大臣。在进攻印度的期间,赫氏再次领导后勤兵团,一路建设好桥梁,同时指挥亚历山大一支直系近卫军。

  前324年秋天,亚历山大的军队抵达Hamadan城(古称Ecbatana),并在其地扎营过冬。在这期间,赫氏病重,一周后与世长辞。赫菲斯定的死因未明;死前症状类似typhoid fever,但有后人猜测说他是死于毒药。赫氏之死使亚历山大非常伤心,但是对于亚历山大的悲伤程度人们却意见不一。

  有史学家说,亚历山大在赫菲斯定死后剃光自己的头发,还下令将所有军马的毛发也都剪断,并且全面禁止宴会活动,还处死了赫氏的主治医生。此后亚历山大将赫氏的遗体运至巴比伦,于巴比伦发起史无前例的盛大纪念仪式来追悼亡者。亚历山大向Sidon有名的神殿请求将赫氏奉为圣人。很多人将赫菲斯定和亚历山大之死联系在一起,因为亚历山大自己在赫氏死后八个月也辞世了。死时,亚历山大为赫菲斯定所设计的纪念碑尚未竣工。

  后世评价:“……在 Ecbatana城里亚历山大受到了重大打击--他失去了赫菲斯定。他亲密无间的爱人走了,他就从此失去了赫菲斯定那友善乐观的心。赫菲斯定对于亚历山大来说比智者托勒密(Ptolemy)和勇者 Nearchus更重要;他们比好友更友爱,比兄弟更无间。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只有赫菲斯定可以用柔情来安抚他统治者的孤苦心境。传说赫菲斯定死去的当天晚上,亚历山大,这名年纪轻轻就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的英雄,夜里泪流满面地哭得像个彻底绝望的孩子。一个人不管有多么强大,他的灵魂深处总是强烈地渴望可以和另一个灵魂接触。对亚历山大这样一个征服世界的强者来说,这种渴望,会让他感到有如排山倒海般的孤独与绝望。”

  历史学家Robin Lane Fox: 亚历山大大帝传:“亚历山大深爱着赫菲斯定。从他们见面开始,他们就注定一辈子亲密无间。亚历山大死后不久,古希腊哲学家们说,亚历山大大帝一生战无不胜,但他打过一次败仗:败在赫菲斯定的两腿之间。”

  “亚历山大大帝在三十岁时仍为赫菲斯定的恋人,虽然大多数希腊男子到那年岁已经离开自己的同性恋人了。一般希腊男子在而立之年会选择一个更年轻的爱人,但是亚历山大和赫菲斯定没有这么做--他们的爱情非常坚定。赫菲斯定陪伴亚历山大一生,成为亚历山大的左膀右臂,至死不渝。”

  “亚历山大的近卫兵团由他最亲信的贵族所组成,比如说擅长运动的 Leonnatus和智慧善变的托勒密(Ptolemy)都是他自幼认识的朋友;然而赫菲斯定无论如何都是这所有人中最接近亚历山大的人,而且一直非常支持亚历山大亲近外族文化的所有政纲。”

  Mary Renault之作《亚历山大大帝其人》:“亚历山大一直爱着赫菲斯定;他们的爱如此之深,以致于超越了肉体上的情爱。亚历山大一度有过男宠,但赫菲斯定与亚历山大的情感并没有被影响。”

欧洲政治版图中,现有的44个国家中有12个保留了君主制(包括国王、大公等)。

但如果将时间前推100余年,20世纪初的欧洲更是王权遍地,90%以上的国家实行君主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摧毁了包括俄罗斯、德国等国的君主王座,他们的后裔成为流亡贵族。

圣以撒大教堂的婚礼

2021年10月1日,曾统治俄罗斯近3个世纪的罗曼诺夫家族再度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家族继承人乔治迎娶意大利女子丽贝卡。

但如果让时间回流,在1917年被赶下皇位前,掌握实权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者对意大利女人或许不会感兴趣。

俄国沙皇们

从1762年来自德意志的彼得三世成为俄国沙皇,至1917年沙皇制取消,罗曼诺夫家族(及支系)共有8位君主(7男1女)统治过沙俄。7位男沙皇中有6位均迎娶德意志的公主为皇后,另外一位也是拥有德意志血统的丹麦公主。

而这期间唯一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就是一位德意志的公主。

强大的俄国君主为何都倾心于德意志小国的公主?这些来自德意志的贵族女性又给俄国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公元3世纪,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最终在476年亡于日耳曼等蛮族的入侵,而东罗马帝国在动荡的 历史 中暂时延续了下来。

罗马帝国分裂,引来了许多“继承者”

公元961年,东法兰克(日耳曼人建立)国王奥托一世占领罗马。次年,在教皇主持下他加冕为帝,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奥托一世及其继承者宣称自己的冠冕来自罗马帝国,作为西罗马帝国的法理继承者是名副其实的皇帝(emperor),而不是英法那样低一等级的国王(king)。

德意志是神圣罗马帝国(紫色)主体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自12世纪起就有大量德意志人向东迁徙,与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联系。德意志文化渗透到斯拉夫文化中,地理位置方便了德意志文化的传播,这种距离上的优势是英法等国不具备的。

1240年,蒙古大军侵入东欧,东斯拉夫人被蒙古人征服并分化成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支系。

俄罗斯人的精神基因中渗透进了蒙古人对扩张领土的执念,随着蒙古人实力的衰减,以莫斯科公国为代表的俄罗斯邦国开始积攒力量意图崛起。

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延续千年的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被看作东正教核心、有“第二罗马”之称的君士坦丁堡落入穆斯林手中,这给了基督教世界极大的震撼。

君士坦丁堡沦陷

1472年,东罗马末代皇帝的侄女(一说侄孙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在其教父——教皇保罗二世的安排下,嫁给了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虽然东罗马帝国已灭亡,但其在基督(东正)教世界的 历史 地位依然被欧洲国家承认。

1480年,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但西欧国家仍将莫斯科大公国看作是蒙古人的继承者是“野蛮的化身”。索菲亚与伊凡三世的结合,弱化了俄罗斯人在西欧人眼中的“野蛮形象”。

索菲亚

东罗马灭亡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距离莫斯科最近的欧洲“帝国”。在封建秩序下,神圣罗马帝国试图在欧洲构建自己的“天朝体系”,帝国皇帝把莫斯科看做“蛮邦”希望他们能够归化。

1479年,神罗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派人出使莫斯科公国。希望莫斯科接受皇帝的册封。

伊凡三世认为弗里德里希三世不应该把手伸到莫斯科。但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影响巨大,在拒绝接受册封的同时,伊凡三世还是尽可能强化与神罗的外交联系。

另一方面,索菲亚为莫斯科公国带来了东罗马帝国的血统,莫斯科大公借此构建自己的正统地位,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第三罗马”的思想被不断宣扬。

伊凡三世(黄袍者)

1547年,索菲亚的孙子——素有“雷帝”之称的伊凡四世将莫斯科大公国改名为俄罗斯,自己的封号也由大公升级为沙皇。沙皇一词来源于罗马皇帝的称号“凯撒”,伊凡四世借此表明自己的强大的实力和正统的地位。

作为俄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的感情史也不平凡。根据东正教教规,信徒一生中最多只能有三段婚姻。但根据史料记载,伊凡四世有8位妻子(其中2位待考)。

伊凡四世

除了这一堆妻子,伊凡四世还曾写信给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希望迎娶女王的亲戚玛丽·黑斯廷斯。后来,伊凡四世干脆写信向英格兰女王“吐露心意”,但女王以冷漠作回应,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1598年,统治沙俄的留里克王朝绝嗣。国家随即在权力斗争和波兰入侵下陷入混乱。直到1613年,罗曼诺夫家族重新收拢权力。

这个家族(及其分支)将带领俄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沙皇的后宫也将成为德意志女人的天下。

波兰入侵俄国

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前期,沙皇们依然是从本国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妻子,事情在18世纪初发生了改变。

1696年,经过多年政治斗争的彼得一世掌握了俄国的最高权力。彼时的西欧在经过文艺复兴洗礼后,经济文化愈发繁荣。

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地虽然政治上陷入分裂,但千百年的文化积累使当地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英法等国也把握住大航海时代的机遇,通过对新大陆的殖民和对新航路贸易的掌控后来者居上。

相比之下,地处东欧腹地的俄国还是一个地理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波雅尔贵族在地方上拥有巨大权力,沙皇对土地的控制受到贵族掣肘。农奴制也让农业生产毫无生气,庞大的国土与落后的官员制度无法协调,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彼得一世决定效法西欧,推行改革。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使团出使西欧各国。沙皇本人隐藏身份,跟随使团游历了荷兰、德意志和英格兰。

彼得一世

彼得设立元老院、推行行省制、完善官员体系。原有旧贵族的权利被大大削弱,土地的管理权被集中起来,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贵族在官员队伍中的一部分位置,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俄国的经济 社会 和文化面貌也为之一新。凭借对俄国的贡献,彼得一世被加尊“大帝”称号。

在俄国贵族婚姻制度上,彼得也把西欧通行的贵族通婚制度照搬过来。即贵族只能与贵族通婚,这样才能保证血脉的纯正。

彼得一世认为贵族通婚应该成为俄国贵族伦理道德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让俄国的贵族在精神上与西欧国家更加贴近,有利于为俄国去除“野蛮”的标签。

俄国在西欧国家眼中仍十分落后

除了文化元素,贵族通婚还能给沙皇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了贵族通婚制,俄国贵族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挑选伴侣,普通俄国女性生下的孩子也不具备继承权。这就提升了俄国贵族家庭绝嗣的风险,而贵族一旦绝嗣,他的封地就会落到沙皇手中。

再次,站在西欧式“伦理制高点”的沙皇能够以“不合规制”为由,利用贵族通婚制的“最终解释权”加强对俄国贵族的控制。

彼得大帝本人不想被贵族通婚制束缚,早在1689年,17岁的彼得就迎娶了比自己大3岁的洛普希娜。

洛普希娜并不是贵族,她的父亲曾是彼得一世父亲的宫廷事务官,这段婚姻在1698年以两人离婚而告终。洛普希娜不会想到,她将是俄国 历史 上最后一位本族本土的皇后。

洛普希娜

与洛普希娜离婚后,彼得于1700年发起了大北方战争,旨在从瑞典手中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不久后俄国便在这里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为俄国打开了一扇西方化的窗口。

战争中,一个名为玛尔塔(日后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立陶宛农家女孩被俄军俘获,她成为彼得大帝的御用厨娘之一。玛尔塔很快得到了彼得的欢心,并在不久后成为皇后。

叶卡捷琳娜一世

虽然自己不遵守规定,但彼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西方国家的公主通婚。在彼时的西欧,贵族通婚已成常态,这也是封建贵族们积累财富、强化实力的重要手段。贵族通婚制要求贵族等级匹配,能配得上俄国皇室的必须是外国的公主。

但英法等国的公主对远嫁俄国这种“蛮邦”并无兴趣,而俄国则把突破点放在了邻近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身上。因为在英法等国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神圣罗马帝国却陷入了权力分散的困境。

早在中世纪时,神罗皇帝为远征意大利,亟需德意志诸侯们为他提供资金和兵员支持。而皇帝一般会给予诸侯们一些特权作为回报。

内部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红圈)

所谓特权,即皇帝不在国内时诸侯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修建宫殿。名为供奉皇帝,而诸侯们借此在封地内成为了“土皇帝”。到18世纪时,随着皇帝对地方控制力日益削弱。

除了普鲁士、奥地利两大强邦(王国级)外,依据封建等级排序,神罗陷入分裂,领土上存在大量选帝侯国、大公国、侯国、伯国以及上百个骑士领地。可谓是邦国林立、公主遍地。

对于俄国皇室来说,德意志就是自己突破“贵族通婚制”限制的一把钥匙。一方面,德意志遍地的邦国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公主群体。

按照通婚原则,德意志境内的选帝侯国、王国、大公国贵族女性都可成为沙皇的结婚人选,这让沙皇的婚姻等同于“自由恋爱”。

另一方面,德意志邦国大都国小民寡,德意志中央集权也不像英法那般强大,公主嫁到俄国后,背后不会有强大的“娘家势力”,有利于沙皇的“乾纲独断”。

俄国的皇宫——冬宫

最后,随着俄国的扩张,波罗的海等德意志人的聚居区成为帝国领土。德意志的文化对俄国的影响日益增强,这种文化吸引力也提升了沙皇对德意志公主的认可。

1709年,彼得大帝的长子阿列克谢在德意志的德累斯顿完成学业的同时,结识了夏洛特·克里斯汀。夏洛特是神圣罗马帝国一个邦国的公主,而她的姐姐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伊丽莎白。

阿列克谢与夏洛特在1711年完婚,夏洛特成为俄国 历史 上首位德意志出身的皇储妃。只可惜夏洛特在1715年去世,阿列克谢皇储也因与父亲反目,3年后死在了彼得保罗要塞。

父子反目

彼得大帝去世后,俄国的皇位在罗曼诺夫家族内几经流转,由于罗曼诺夫家族直系绝嗣。

1762年,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继承了俄国皇位。彼得三世的父亲是一位德意志公爵,彼得三世本人自小生活在德意志,几乎不会说俄语。

彼得三世

彼得仅仅在位185天,便因不顾及俄国贵族利益而被推翻。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成为俄国新的统治者,即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也是德意志人,出身于萨克森的安哈尔特家族。因其父拥有“亲王”封爵,叶卡捷琳娜出生就自带贵族身份。

但由于领地狭小,收入无法供养家人,叶卡捷琳娜的父亲只得去另一个德意志邦国普鲁士的军队中服役。虽然叶卡捷琳娜是德意志人,但她在位期间,俄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欧洲的主要政治力量,叶卡捷琳娜二世被俄国人奉为“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

俄国人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意志身份并不在意,只要她讲俄语、信东正教、将俄国利益放在首位,那么她就是俄国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其后的4位沙皇都迎娶了来自德意志的公主。俄国皇室的德意志血统比例不断升高。而随着德意志各邦国政治力量的变化,沙皇的迎娶对象也在不断调整。

1801年至1855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两位孙子亚历山大一世与尼古拉一世先后成为俄国沙皇。二人的妻子都来自不断崛起的普鲁士,这也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争取普鲁士的外交方针。

尼古拉一世与皇后(普鲁士的夏洛特)

德意志的女人们也积极融入俄国生活,为俄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的皇后,来自德意志黑森的玛丽亚就是俄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

当然,并不是说沙皇对俄罗斯的女性失去了兴趣,毕竟除了皇后外,宫廷里的女官大都是俄罗斯人。亚历山大二世就爱上了妻子身边的女官多尔戈鲁科娃,二人育有2子2女。

1880年玛丽亚皇后去世后,亚历山大二世随即与多尔戈鲁科娃结婚。但1年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多尔戈鲁科娃“情妇转正”的身份让俄国皇室难堪。在皇室要求下,多尔戈鲁科娃带孩子搬到巴黎,直到1922年在那里去世。

亚历山大二世与多尔戈鲁科娃

1871年,普鲁士通过3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曾经虚弱的德意志崛起成欧陆强权。

整个19世纪上半叶,主导俄国后宫的是2位来自普鲁士的公主,政治联姻让俄德之间有了天然的亲近感。俄国沙皇还联系德奥两国君主组建“三皇同盟”,借此维持君主专政体制。

由于俄德两国在地理上接壤,东欧形成了俄德两强并立的局面。且德国统一后境内仍保有一些小邦国。出于政治合作的考量和君主制国家的传统,俄国皇室和德意志贵族间的通婚仍在继续。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后,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新沙皇的妻子是来自丹麦的达格玛公主,一举打破了德意志公主们对俄国后宫长达1个多世纪的“垄断”。

这种情况也并不让人意外。首先,俄国皇室并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娶德意志公主;其次,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曾经一盘散沙的德意志消失了;最后,达格玛公主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德意志贵族,所以亚历山大三世勉强也算“德意志女婿”。

亚历山大与达格玛

1884年,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与一位来自德意志黑森的公主举行婚礼。婚礼上,新娘12岁的妹妹阿莉克丝与16岁的俄国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尼古拉二世)一见钟情。

2人在1894年举行大婚,阿莉克丝把名字改为俄式的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同时皈依了东正教。

由于现实利益冲突,俄德两国最终走向对立。1914年一战爆发,俄德两国在东欧大打出手,拥有德国血统的亚历山德拉皇后饱受俄国民众质疑。

俄国宫廷和军队中还有大量波罗的海德意志人,这些德裔的俄军将领在前线表现不佳,亚历山德拉皇后也同他们一起被打上了“德国奸细”的标签。

一战局势

严谨来说,经过长期与德意志女性的通婚,刨除掉俄语与东正教信仰,从血统上来说俄国的沙皇自己就是“德国人”。

历史 没有给罗曼诺夫家族更多的机会,对德作战中俄军节节败退,伤亡和被俘人数超过300万。而俄国国内物资短缺、物价攀升,人们对腐败无能的沙皇政府失望透顶。

1917年3月8日(儒略历2月23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暴动。沙皇被迫退位,王朝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俄国内战爆发后,沙皇一家又被苏俄红军转移到乌拉尔山以东的叶卡捷琳堡。1918年7月16日,沙皇一家7口在伊帕切夫别墅被集体枪决。

尼古拉二世一家

一战结束后,欧洲大陆改天换地,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皇室均被推翻,皇族们成为流亡贵族。德国在战后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部分皇室成员回到了德国。

威廉二世的儿子(威廉皇储)曾和希特勒有过交集。威廉二世的长孙作为德军的一员,1940年在入侵法国的战斗中阵亡。

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君主虽在一战后被推翻,但家人的生命得以保全,甚至在战后仍有部分家族成员生活在祖国。

但俄国皇室却没有这种待遇,出于消灭敌对势力的需要,苏俄(苏联)政府对前皇室成员十分敌视,除了遭处决的沙皇一家,另有大批贵族被杀,流亡海外的也不被允许回国。

由于亚历山大三世子嗣断绝,1924年,罗曼诺夫家族的族长之位流转到基里尔(亚历山大三世的侄子)手中。俄德流亡皇族还在继续通婚,基里尔的女儿基拉就嫁给了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次孙(日后德国皇室族长)。

希特勒与威廉皇储交谈

二战后,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众多欧洲君主被推翻,他们大都被逐出母国,流亡贵族的队伍日益庞大。流亡在外的俄国皇室依然不受苏联政府欢迎,德国的分裂也让其皇室成员被逐出东德。

苏东剧变后,大部分被推翻的皇室成员被允许回国。俄国皇室虽被允许返回俄罗斯,但经济相对落后的祖国显然无法吸引这些“老贵族”,绝大部分俄国皇室后裔仍居住在其他欧美国家。

曾几何时俄国的沙皇们对英国、荷兰这些国家的虚位君主制嗤之以鼻,而如今英、荷等国的虚君仍安坐在王座上,甚至连德、意、奥等国的君主后裔也保全了家族血脉,而罗曼诺夫家族却在俄国的革命中人丁凋落,只能依靠愈来愈远的支系来延续罗曼诺夫家族的名望。

罗曼诺夫家族族长的传承

如今罗曼诺夫家族的族长(有争议)是基里尔的孙女玛丽亚女大公。在嫁到德国皇室的姑姑的安排下,玛丽亚与一位德国王子结婚,二人的儿子乔治出生后,这段婚姻便宣告结束。

2021年,在经过10年的爱情长跑后,40岁的乔治迎娶39岁的意大利外交官之女丽贝卡。包括意大利、法国(波旁派)、葡萄牙、保加利亚等在内的一众欧洲王室(大部分被废黜)参加了这场婚礼。

俄罗斯国内一时间刮起了恢复沙皇“仪式性地位”的风谈,但大婚带来的皇室热很快就消散了。

罗曼诺夫家族(支系)离开俄国权力中心已100余年,德国公主也不再是沙皇后裔们的首选新娘,但德意志公主留给俄国 历史 的日耳曼印记将永远流传下去。

俄国的6位德意志皇后

10月17日平衡的冒险家宫位:天秤座23o-25o天秤座三本位的风象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或危险,10月17日出生的人总量急着维持他们的平衡。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常常喜欢“赌”运气,这原本并不是件难事;换句话说,虽然他们极端讨厌不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28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