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简介?

徐志摩原配夫人张幼仪简介?,第1张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著“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张幼仪吧。

张幼仪人物简介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众所周知他们两人属于包办婚姻,徐志摩并不爱她,在徐志摩爱上林徽因后,他要张幼仪打胎并且离婚。最终张幼仪在生下孩子后两人正式离婚,之后她去了德国攻读幼儿教育,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开始,张幼仪进军商业,从事职业经理人工作,后移居香港,嫁给了第二任丈夫苏纪之医师。

张幼仪人物生平

1912年7月,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嘉森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到该校读书。该校首任杨达权,重视女子教育,张幼仪在此受到了先进教育。

但三年后,尚未结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成亲了。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张嘉璈,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就是徐志摩。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著尾甲板,不耐烦地等著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不久徐志摩就提出离婚,已有二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毅然同意。

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经时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援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苏医生曾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也是离异有子女。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大儿子徐积锴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

时过境迁的张幼仪为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

在共同生活了18年后,1972年苏医生病死,张幼仪赴美,1988年病死于纽约,是与诗人徐志摩有过情感生活的人当中,活得最长的人。

张幼仪和第二个丈夫

1953年8月,孤单漂泊了31年的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的苏季子。年龄51岁,是一位中医比张幼仪小3岁,第二任丈夫,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婚礼,两人幸福生活了28年。

张幼仪的孩子

他们俩的大儿子叫徐积锴小名阿欢,次子小名彼得3岁就夭折了。

徐积锴13岁时,徐志摩坠机身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小名叫“阿欢”。由于是徐家单丁独传,全家上下对之都寄予厚望。

对于徐志摩的了解,他只有点零星模糊记忆,更多是从书上得来的。他说:“我对父亲印象说不上来”,“根据书上写的,他很热情,对朋友很真心,喜欢派对”。这也难怪。他出生时徐志摩在外读书,接触不多。后来父母都去国外留学,由祖父母照顾。13岁时徐志摩就坠机身亡。但造化赐给世人的骨肉之情,使他对父亲产生了一种天生的同情与理解。许多人认为,徐志摩的死,无异于是种“解脱”,因为徐志摩在他视为超乎生命的爱情上,已处于进退维谷,甚至身心俱疲的境地。而他又极向往能有拜伦、雪莱那样短促然诗名显扬的人生,以及那不同凡俗的死。更何况,徐志摩是那么迷恋于“飞”和“云游”,甚至还取了一个“云中鹤”的笔名。因而,有人认为,徐志摩之死,是刹那间如愿以偿,“羽化登仙”。但徐积楷却另有所见。他以一句话概括徐志摩的人生:“我觉得,我父亲命太苦!”苦什么大概不是指徐志摩由英国带回的政治理想破灭的苦闷,以及创作中至善尽美苦心追求的艰辛。他是别有所指的。徐积锴在美国跟父亲的老友胡适、梁实秋等人以及顾维钧、孔祥熙后人均有来往。他目睹父亲诸好友多享尽天年,备尝天伦之乐,个人感情生活也不像父亲那样历经磨难,以致酿成惨剧,感慨万端。徐积锴说,父亲几个老朋友都有女人缘,都有女朋友。他跟胡适一起吃饭,还见胡适带了美国女友来。徐积锴慨叹道:“父亲如果不死,活到十岁,相信还会有女人要他的”,“很多女人倾慕父亲的文采”。噫嘻,能这样善待体味亡父个人的感情世界,在人子之中,也算罕见。

人物评价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著“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

看过的人还: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以优美的文学作品和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徐志摩1922年归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潮尚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追求“为人生的文学”的文学研究会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创造社。已经确定文学为立身之本的徐志摩,积极参与其中。1923年成立新月社。

扩展资料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参考资料:

-徐志摩

参考资料:

人民网-徐志摩与创造社

没有孩子,但是结婚了。

一、当徐志摩遇到陆小曼时,陆小曼自己和原本丈夫之间有很大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喜欢的女人是那种倾向于传统的女人。她爱她的丈夫,在家里教育她的孩子,并安全地为自己守护着家族企业。然而,陆小曼因为受过西方教育,骨子里喜欢浪漫,喜欢月亮前后的花朵。

在这方面,两人的看法大相径庭。随着婚后日子的延长,陆小曼和丈夫之间的矛盾也加深了。最后,在公开场合,自己丈夫会大声斥责小曼。

二、徐志摩没想到,婚后,吸引陆小曼的一切都成了他生活的负担。当时,徐志摩每月有固定收入580元,还有一些零星的额外收入。当时,我们的收入已经很高了。然而,债务仍然很高,讨债人每天都要来。徐志摩刚刚赚的钱将填补陆小曼的缺口。

陆小曼的美丽和享受是建立在徐志摩的日常辛劳基础上的。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甚至在去世前一年只穿了一件洗白了的白大衣。在北京工作期间,他甚至不得不住在胡适家。徐志摩改变不了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或事业。这段婚姻从最初的幸福,逐渐成为徐志摩的痛苦折磨。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

三、徐志摩和陆小曼没有孩子,但徐志摩有两个儿子,长子徐继凯和次子徐德胜。最小的儿子在3岁时去世,所以陆小曼在徐继凯与父亲徐志摩意见不合时去世。为什么徐继凯不同意呢?因为徐志摩的两个孩子是徐志摩的原配张又一所生。

原本妻子其实很贤惠,但终究还是让徐志摩失望了。徐继凯一定是因为母亲的经历,对徐志摩和陆小曼怨声载道。为了她母亲的缘故,她自然不会同意他们共同下葬。徐志摩一直认为能改变陆小曼,但一直没有做到她。

3个 《徐志摩20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16岁的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 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就能抓 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 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音。她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 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为反抗封建思想、再造社会的先锋。人在异乡又 怀有身孕的张幼仪,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几度失去求生的勇气,但她最后终于坚 强起来,答应徐志摩的要求并决定留在异乡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一生却没 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 替徐志摩奉养双亲,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 徐志摩回国追随林徽音,却听闻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 他恩师的儿子梁思成。这对徐志摩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进退两难的局面 与夹缠不清的感情至此便成为志摩与徽音一生无法说与人知,只能流向诗里的秘 密。林徽音无法淡忘这段感情,一旦迎身向前却只能抱得愁绪满怀。 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中,渴望爱 情,因而快速呼应了诗人的热情。徐志摩想把她从封建婚姻中解救出来,开创出 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两人奋力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 他们相爱,可是多数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与 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而疲于奔命地赚钱,更因她而身心俱疲。她给了徐志摩一 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她一个生命的问号。 不稳定的感情生活,使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乃至为 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来去匆匆的人生———为了赶赴 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而搭机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顽童般的笑声为朋友所记忆 的徐志摩,在盛年以这样突兀的告别形式为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划上了句点,同 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错愕与终生的怀念。 林徽音与徐志摩这段走了一生却未完的情感,也因此成为后世不解的悬谜。 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 却依然什么话都没说出。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费了几年力气帮他收集并出版了 遗作,终身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匿在世上》

因为他俩有爱情,徐志摩爱陆小曼,陆小曼也爱徐志摩。在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一起的时候,徐志摩并得不到林徽因的回应,大概是得不到被爱的感觉,这使得徐志摩在遇见陆小曼的时候,心里一下子得到了安慰,因为陆小曼爱他,让徐志摩得到了被爱的感觉,他俩也坠入爱河,所以他们决定结婚,决定以后要一直在一起。

还有是因为他俩说不清的缘分,都说缘分的感觉很微妙,这种说不清的感觉是不可描述的,因为两个人有缘,他俩能在茫茫人海遇见彼此,并且能够相爱,这个机率是非常小的,他们相信这种缘分,便决定要结婚。

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的才子才女有很多,而徐志摩和陆小曼也是其中的才子才女,有才的人必定会给爱情附上更加美好的色彩。而且文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大多都是很浪漫的,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相遇,他们觉得是美好的,富有诗意的,而且结婚对于这两个人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场婚礼而已,而是爱情的延续。

陆小曼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她经常参加各种名媛舞会,她很年轻也很有活力。而徐志摩因为林徽因不爱他而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当徐志摩遇到陆小曼的时候,他感觉陆小曼就好像是一束暖暖的阳光照在他昏暗的生活中,当然徐志摩对于陆小曼来说也是这样一种存在,他们觉得对方能够温暖自己,能够把对方从当前的生活状态下拯救出来,所以徐志摩要和陆小曼结婚。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后来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

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徐志摩曾说:吾会寻觅吾生命灵魂唯一之所系,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

意思就是,我将会寻找生命中最珍贵的可以用灵魂相知的东西--伴侣,事业,信仰,追求等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失去和得到是成正比的,不用为一时的成功感到骄傲,更不用为一时的失意感到悲伤总之,是叫我们乐观而理智的生活。

应该是2个

第一次婚姻与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嫁给徐志摩,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于德国柏林签字离婚,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

1988年张幼仪去世。

第二次婚姻与陆小曼

陆小曼1903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1920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病逝.

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同时又是徐志摩的父亲、徐氏家族大家长徐申如疼爱的儿媳兼养女。

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1900年出生江苏宝山,1915年与徐志摩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读书,次年徐志摩则转往英国伦敦。1920年,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并于1921年要求与幼仪离婚。1922年张幼仪于柏林产下次子,并与徐志摩正式离婚。1926年返回中国,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1974年苏纪之医师去世,幼仪搬往美国与家人团聚。1988年逝世于纽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11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