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3岁董健民为保守机密,携丈夫和儿子跳入渤海湾

1946年,23岁董健民为保守机密,携丈夫和儿子跳入渤海湾,第1张

1946年10月,渤海湾 一艘开往大连的商船上 人头攒动 ,船下是浪花翻滚。

“有人跳海了。”

“那对年轻的夫妻带着孩子跳海了。”

在大家的惊呼声中,一对年轻的夫妻抱着一个两岁的孩子,从甲板上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自尽。

国民党反动派闻讯赶了过来,

这一家三口已经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

随同他们消失的还有我党的机密。

他们用生命保守了我党的机密。

跳海的这对夫妻,丈夫叫 钟琪,年仅25岁;妻子叫董健民,年仅23岁,他们怀里的孩子钟明明刚满两岁

宁可牺牲一家人,也坚决不泄露我党的机密,两个都是信仰无比坚定的人。

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1923年, 董健民生于河北省的静海县 (今属天津市) ,她的父亲 董绍棠毕业于南开中学,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文化人,她的叔叔董秋斯毕业于燕京大学,思想进步。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董秋斯是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后经潘汉年介绍,董秋斯也加入了中国***。

董秋斯在外面参加革命没时间照顾家人,他的女儿董仲民是在董绍棠家中长大的。

董秋斯经常寄一些进步书刊给老家的孩子们看,让他们接受革命的思想。

在这样的环境下, 董健民也成了一个有志青年,有了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

董绍棠觉得自己的弟弟董秋斯是文化人,孩子们由他带比较好,会有个更好的前途,所以还是决定把几个孩子送到弟弟的身边,由他来教育。

1939年, 董健民和亲姐姐董 清民,堂姐董仲民都来到了董秋斯的边上。

见到几个孩子,董秋斯的第一句话就是 :“跟着我,就要吃苦啊,你们怕不怕?”

当时正值日寇入侵,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董健民心中早就有了打鬼子的想法。 16岁的她慎重地对叔叔说 :“我也要加入***,去前线打鬼子”。

边上的董 清民和董仲民也表示要打鬼子。

听了这几个孩子的话,董秋斯非常开心,想着一定要带着这几个孩子 投身到抗日救国的队伍中去。

1939年5月,经组织上批准, 董健民和董 清民,董仲民三姐妹跟着“华侨司机归国服务团”车队去了西安,计划在泾阳县安吴堡青训班学习三个月后,再去延安。

不幸的是, 董 清民在途中因病去世了,最后只有 董健民和 董仲民参加了青训班。

1939年11月, 董健民和 董仲民在青训班学习结束后,又一起来到了延安。

姐妹俩一起在陕北公学学习,学习文化知识,也进行军事训练,接受组织上的考核。两人学习认真,经常大半夜了还在油灯下熬夜写学习心得。

1940年,两人都通过考核,加入了***,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党员的身份和工作都是保密的,两姐妹工作不一样,之后就很难见上一面了。

1941年,18岁的 董健民进入中共中央 社会 部的机要处工作,负责 译电工作 。

董健民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心思细腻,工作期间曾经截获了敌军的好几份情报,使我军避免了损失,化险为夷。

在工作期间, 董健民 认识了来自 河北省献县的革命战士钟琪。

钟琪大 董 健民两岁,也是一个思想进步, 勇敢坚决 的革命战士。

两个人在一起工作,有着一样的救国救民的理想,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两个人越走越近,渐渐地,他们的友谊升华成了爱情,两人成了一对革命情侣。

1942年,董 健民和 钟琪在 延安枣园一个简陋的窑洞里 举行了婚礼,证婚人是 任中共中央 社会 部副部长的李克农。

很多人结婚时,都会说一些你侬我侬,永不分离的誓言。但是董 健民和 钟琪两个人的誓言却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永不 泄密: 为了千百万人能够得到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绝不泄露党的机密, 誓与密码共存亡 !

几年后,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誓言。

董 健民和 钟琪婚后互敬互爱,工作更积极了,总是把任务完成的很好。

1944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取名钟明明,寓意天就要明亮了,就要胜利了。

一年后,我国抗战胜利。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 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了。 抗战结束了,是我国无数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胜利。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国民党又发起了内战,对 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我们被迫应战,董 健民和 钟琪夫妇还是奋斗在革命前线,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战斗。

1946年10月,董 健民和 钟琪接到了新的任务, 前往大连的情报站,建立电台。

李克农亲自把董 健民和 钟琪 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在东北完善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两人的 业务水平高,加上又是夫妻,方便扮成普通的老百姓,沿途不容易暴露。

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是出于对他们的高度信任,夫妻俩也 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还一再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

他们告别了延安,带着刚满两岁的孩子钟明明,再次为了革命出发了。

这次的任务很重要,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组织上派了一个班的战士乔装打扮后护送他们,一路护送到了青岛才离开。

到了青岛后,董 健民一家三口买了船票,打算 从海路奔赴大连,然后建立电台。

国民党军队在码头严查死守, 如何通过他们的盘查了? 董 健民和 钟琪想了一会后,灵机一动,他们把密电码用油布包裹好,藏进了孩子的尿布中,还特意在里面放了一块银元,要是遇到突发情况,可以沉入海中,这样就不会被敌人给搜去了。

董 健民一家三口通过盘查,顺利登船,还见到了前来接应的交通员。

两人很开心,任务眼看着就要完成了,

可是他们的行踪却被敌人给发现了。

因为叛徒的出卖,董 健民一家三口乘坐的船离港后没多久,青岛的特务们就知道了 董 健民和 钟琪要去大连 建立电台的事情,他们立即请求葫芦岛派军舰去拦截。

眼看着大连越来越近了,董 健民和 钟琪还非常开心,以为任务很快就要完成了。

但是船在 渤海湾的时候,忽然速度慢了下来,紧接着就是有很多人登船的嘈杂声,接着还响起了啪啪的枪声。

“人全部去 甲板上,接受检查。”

来了很多特务,董 健民和 钟琪瞬间明白了,这些特务是冲着他们两人来的。

孩子这时又哇地一声哭了,董 健民摸了摸孩子,身上全是鲜血,孩子中弹了。

董 健民紧紧搂住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此时的她心如刀绞。可是她知道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保护好 密电码,不能让敌人搜了去,这是我党的机密。

交通员也走了过来, 董 健民悄悄嘱咐他 从船尾下水,让他一定要活着回去,也请他告诉组织,任务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密电码绝对不会落入敌人的手中。

董 健民和 钟琪都明白,他们这一家三口目标很大,今天是很难安全逃脱的。

敌人越来越近了,他们对视了一眼。

董 健民向丈夫点了点头, 两个人一起工作了这么多年,一 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

钟琪明白了妻子的含义,他走过来抱紧了 董 健民和孩子,夫妻俩带着孩子 纵身一跃,跳入了波涛滚滚的大海中。

在大家的惊呼声中,这一家三口带着密电码消失在了大海中。他们保护了密电码,也付出了全家人的宝贵生命。

这一年,董健民23岁,钟琪25岁,他们怀里的孩子钟明明才刚刚满两岁

从船尾下水的交通员抱着一块木头在大海里面漂了很久,后来得救了。他把董 健民和 钟琪一家三口牺牲的消息传给了组织。

当时,正值 胡宗南大举进犯延安,党组织没法及时地和钟琪、董健民的亲人取得联系,烈士证书都没有给家属发。但是从延安撤退前,还是给他们举行了追悼会。

董家三姐妹 董健民,董 清民,董仲民一起出来投身革命,只剩下董仲民一个人了。

但是因为是战争年代,工作的保密性,董仲民好几年都不知道妹妹牺牲的事情。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董仲民才知道妹妹 董健民一家三口已经 牺牲的消息,得到消息的那天她泣不成声。

董仲民又给组织汇报了妹妹董健民一家三口牺牲的事情,要求追认他们为烈士。

1981年,经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等人的证明, 董 健民和 钟琪被追认为烈士,还被写进了 《革命烈士英名录》:

董仲民太想念自己的妹妹了。

1988年,董仲民带着自己的子女们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党的情报和侦察保卫战线英烈事迹展”。纪念馆里面有一幅巨型油画,油画上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一个孩子站在船头,一家人正准备跳海。

董仲民泪如雨下,她指着画说: “这是你们的小姨姨夫,他们走得太年轻了。”

董 健民和 钟琪为了保护我党的秘密葬身大海,尸骸无存,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找不到遗体,但是还有遗像。 为了纪念两位烈士,2005年6月,国家安全部将二位烈士的遗像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让他们以特殊的方式进了公墓。

董 健民的出生地 刘祥庄村也为他们立了衣冠冢,村委会主任说,要用他们的革命精神教育子孙后代 :“他们的英勇事迹村里人几乎都知道。我们引以为傲的同时,也用他们的革命精神教育子孙后代。”

我们如今有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不应该忘了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

致敬董健民和钟琪两位烈士!!

  一、契丹女真等东北各族

  在东北各族中,以契丹与女真最具代表性,两者的婚姻制度与习俗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一)契丹

  辽朝建立前,契丹实行群婚与外婚(注:参看向南、杨若薇《论契丹族的婚姻制度》,载《历史研究》,1980(1); 程妮娜《契丹婚制婚俗探析》,载《社会科学战线》,1992(1)。)。《隋书》卷84 《北狄传》称:契丹“其俗*”。所谓“*”,换言之,即群婚。契丹“婚嫁不拘地里”(注: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3《族姓原始》。),并有此一说:“同姓可结交,异姓可结婚。”(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 》。)婚姻对象是否在本部落不受限制,但应在本氏族外。《东斋记事》卷5 载,“契丹之先,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从而形成契丹八部落。传说中的这对契丹始祖,其住地相距甚远,不仅不同氏族,而且不同部落,可见契丹早已实行外婚制。辽朝建立后,辽太祖及其后继者就婚姻问题颁布过一系列法令。《契丹国志》卷23《族姓原始》对这些法令有简要概括:“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族之人通婚;或诸部族彼此相婚嫁,不拘此限。”其主要内容有三:

  (1)实行王族、后族两姓世婚制,并且不计辈分, 以致表亲联姻、辈分混乱的现象较普遍。如太祖淳钦皇后之弟萧室鲁娶淳钦皇后之女为妻,系舅舅与外甥女结为夫妻;世宗是太祖淳钦皇后之孙,其怀节皇后竟是淳钦皇后胞弟阿古只之女,系外甥与姨姨成为配偶。

  (2)王族、后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由皇帝决定,不一概禁止。 圣宗在开泰八年(公元1019年)规定王族显贵“不得与卑小帐族为婚,凡嫁娶,必奏而后行”(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 《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辽朝推行和亲政策,和亲高丽、大食、回鹘各1起、吐蕃2起。西夏更是其主要和亲对象,多达3起。

  (3)对于民间族际通婚,朝廷一般不干预。余靖《武溪集》卷 18《契丹官仪》称:“四姓杂居,旧不通婚。谋臣韩绍芳献议,乃许婚焉。”所谓“四姓”,专指契丹、奚、汉、渤海四族,泛指辽朝辖区各族。会同三年(公元940年),太宗“诏契丹授汉官者从汉仪, 听与汉人婚姻”(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 《太宗纪下》,卷25《道宗纪五》。),其实并不限于授汉官者。道宗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六月,下令“禁边民与蕃部为婚”(注:《辽史》卷71《后妃传》,卷16《圣宗纪七》,卷4《太宗纪下》,卷25《 道宗纪五》。)。 时值辽朝末年,禁令难以执行。

  辽朝建立后,虽实行聘娶婚,但仍有群婚制残留,以下两种现象即是其例证。

  (1)叔接嫂。哥哥死后,弟弟有权利和义务接续其嫂子为妻, 又称收继或转房。《辽史》卷65《公主表》载,道宗第二女乣里丈夫死后,夫弟讹都斡依照习俗,将收继乣里为妻。讹都斡不久因犯法被处死,此事未遂。圣宗定要耶律宗政收继其继母秦晋国王妃,宗政“辞以违卜,不即奉诏”(注:《全辽文》卷7《耶律宗政墓志铭并引》, 卷9。)。秦晋国王妃死时,仍以夫妻名义,与宗政合葬。

  (2)妹续姊。群婚时代,兄弟共妻,姊妹亦共夫。 辽朝建立之初,演变为“姊亡妹续之法”,即丈夫在妻子死后必须娶妻子的未婚姊妹。《辽史》卷4《太宗本纪下》载,会同三年(公元940年)十一月,太宗“除姊亡妹续之法”。然而这一习俗并未消亡。由《萧仅墓志铭》(注:《阜新发现辽代萧仅墓志铭》,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1987 (2)。)可知,他的两位夫人系亲姊妹。《萧裕鲁墓志铭》(注:《全辽文》卷7《耶律宗政墓志铭并引》,卷9。)载,他在其第二位夫人死后,娶夫人之妹为妻。当时有姊妹共夫利于生子之说,道宗将萧思坦立为皇后,又把其妹妹斡特懒纳入宫中。天祚帝的皇后萧夺里懒与元妃萧贵哥也是亲姊妹。

  (二)女真

  女真群婚时代的情形,现存文献缺乏记载。《金史》卷1 《世纪》载,函普来自高丽,留居完颜部。完颜部“两族交恶,哄斗不能解”。函普应邀“为部人解此怨,使两族不相杀”,因而“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 (注:“六十之妇”, 《三朝北盟会编》卷18引苗耀《神麓记》作“室女年四十余”,比较接近事实。)函普“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赀产”。此后生下二男一女,遂为完颜部人,并被尊为始祖。可见当时妻从夫居,世系及财产继承均以父系计算,一夫一妻制已确立。夫妻之间有固定称谓:“夫谓妻为萨萨,妻谓夫为爱根。”(注:《金志·婚姻》。)女真实行氏族外婚制,本氏族外,同姓也可婚配。金朝建立后,才加以禁止。天辅元年(公元1117年)五月,太祖“诏自收宁江州以后,同姓为婚者,杖而离之”(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四月, 太宗诏“合苏馆诸部与新附人民,其在降附之后,同姓为婚者,离之”(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所谓“合苏馆诸部”,即熟女真。 这两道诏令表明此前同姓为婚相当普遍。下面四种女真婚俗,系群婚制残留,但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烙印。(注:参看宋德金《金代的生活、婚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1)收继婚。《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金志·婚姻》说:“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如颇刺淑在胞弟劾者死后,娶弟媳加古氏为妻;熙宗在胞弟常胜死后,将弟媳撒卯纳入宫中,并准备立为皇后;睿宗死后,贞懿皇后李氏不肯听人收继,只得削发为尼。收继婚的盛行是造成一夫多妻较普遍的因素之一。范成大《揽辔录》称:“虏宫内多宠,其最贵者有元德淑丽温恭慧明等十妃。臣下亦娶数妻,多少视官品,以先后聘为序。民惟得一妻。”这一婚俗影响到包括汉族在内的金朝辖区各族,世宗在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正月规定:“汉人、渤海兄弟之妻,以礼续婚者,听。”(注:《金史》卷2 《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2)放偷日。《虏廷事实·放偷》载, 女真把每年正月十六日定为放偷日,“俗以为常,官亦不能禁。”那天夜里,既偷财物,又劫闺女。“室女随其家出游,或家在僻静处,为男子劫去。”一月后,男子“方告其父母,以财礼聘之”。往往并不是劫,而是自由结合,早已私订终身。《松漠记闻》卷上称:“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这虽属群婚制的遗存,但“是日人皆严备”,人们对私有财产如此重视,表明个体家庭已形成。

  (3)抢掠婚。乌萨扎部美女罢敌悔被蜀束水人抢去,生二女, 取名达回、滓赛。完颜部勇、贤二石鲁率部众,攻取其赀产,并将达回、滓赛姊妹劫回,各纳其一为妾。此部落男子劫掠彼部落女子为妻,具有明显的群婚痕迹。劫掠女子与攻取赀产同时进行,抢来的女子属于一个固定的男子,并且不是做妻,而是做妾,这又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烙印。

  (4)隶役婚。《金志·婚姻》载,举行婚礼时, “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成婚以后,“婿留于妇家执仆隶役,虽行酒食皆躬亲之,三年然后以妇归。”这一习俗颇有女尊男卑的意味,分明是母权制的残留。但私有制已形成,男子在女家服役三年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以此补偿女家养育女儿的辛劳与花费。

  金朝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女真统治者在婚姻方面有两大举措:

  (1)鼓励族际婚。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为防备金朝境内的契丹人与西辽相呼应,起而反抗女真贵族,世宗下诏鼓励契丹人“与女真(即女真)人相为婚姻”,并把这称为“长久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 为了缓和移居中原的女真屯田户与当地汉族人民的矛盾,尚书省提出建议:“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为国家长久安宁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 《西夏传赞》。 )章宗当即予以批准。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章宗下诏重申:“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 《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2)实行世婚制。《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国朝故事, 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金史》卷120 《世戚传赞》也说:“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朝“昏因有恒族”,推行世婚制度,以便“贵贱等威有别”。(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 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由徒单等九姓与完颜氏所组成的世婚集团,其实便是金朝的最高统治集团。

  至于社会中下层,择偶及婚恋形式均较为自由。《三朝北盟会编》卷3引《女真传》载,年届婚龄的女真姑娘“行歌于途。其歌也, 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指腹为婚在女真人中尤其盛行,《松漠记闻》卷上称:“金国旧俗,多指腹为昏姻。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渝。”

  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室韦实行隶役婚:“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亲迎其妇。役日已满,女家分其财物,夫妇同车而载,鼓舞共归。”(注:《旧唐书》卷199下《室韦传》。 )并盛行偷劫婚:“婚嫁两家相许,婿盗妇去,然后行聘礼。”其实“盗”以男女“相许”为前提,是一种自由结合的形式。其“妇人不再嫁”,并非出于贞节观念,而是因为迷信,“以为死人妻,难共居也。”(注:方凤:《夷俗考·北》。)

  二、党项、吐蕃等西北各族

  在西北各族中,党项与吐蕃虽然联系紧密,但其婚姻制度与习俗自有其特色。

  (一)党项

  党项“不婚同姓”。“同姓”即同一氏族,氏族内婚姻早已被严禁。党项有两种婚俗,值得重视。(注:参看史金波《西夏文化》,191 ~193页。)

  (1)收继。《旧唐书》卷198《党项羌传》称:“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秽烝亵,诸夷中最为甚,然同姓不婚。”《新唐书》卷221上《党项传》云:“妻其庶母、伯叔母、 兄嫂、子弟妇,惟不娶同姓。”这些记述含有汉族士大夫的偏见,其实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民族早期都曾实行收继婚,其用意在于防止本氏族的人口和财产外流。

  (2)多妻。宋人说:“蕃戎之俗,诸母众多。 ”(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宋史》卷485《夏国传上》载,党项首领李继迁“连娶豪族”;李德明“娶三姓”;元昊七娶。西夏王族拓跋氏与野利氏等党项豪族结为世婚集团。一夫多妻并不限于上层,《马可波罗行纪》讲到西夏旧境、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地区的情形:“其地之人娶妻致有三十。否则视其资力,娶妻之数惟意所欲。然第一妻之地位为最尊。诸妻中有不善者得出之,别娶一人。男子得娶从姊妹,或其父已纳之妇女为妻。然从不娶其生母。”(注:冯承钓译:《马可波罗行纪》,208~209页,商务印书馆,1936。)“娶从姊妹”之说有误,与党项风俗不符。

  党项迁居西北特别是西夏王朝建立后,婚姻观念与习俗有所变化。西夏号称“崇尚儒术”(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 《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并反映在婚姻关系上。如称结婚为男娶:“此者男娶也,结婚为之谓”,认为结婚意味着女子依附于男子。基于这一观念,党项盛行买卖婚。《文海》中有“婚价”一词并解释道:“结婚取女价,向亲属、叔、舅馈物之谓。”丈夫要求妻子单方面保持贞洁,《文海》对“杂种”一词有解释:“此者妇人处他人已往而生儿子,则故杂种之谓。”(注:《文海汉文译本》19·272,7·151,67·222,见史金波等《文海研究》,421、401、4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元昊就有这种观念,其妻米母氏“生一子,以类他人。杀之”。

  民族习俗毕竟具有稳定性,直到西夏建立后,党项婚姻性爱仍比较自由。《友会丛谈》卷下载,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一带的党项“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之不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于山岩掩映之处,并首而卧”。

  (二)吐蕃

  吐蕃民间一妻多夫,兄弟共妻。这一婚俗与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有关,并具有防止家族财产分散、避免妯娌相争、减少生育等用意。吐蕃还有两种婚俗引人注目。

  (1)僧人广置妻室。吐蕃这时处于佛教后弘时期,戒律废弛。 “其人知佛而不知戒,口腹纵而晕酣不厌。 ”(注:《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僧人骄奢*逸,公开娶妻生子。如担任唃厮啰政权论逋即相的僧人李立僧“娶蕃部十八人为妻”(注:《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2)贵族一夫多妻。《宋史》卷492《吐蕃传》载,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有三妻。其子董毡的妻子除辽朝公主而外,另有二妻。在唃厮啰曾孙陇拶的妻子当中,有辽朝、西夏、回鹘三个政权的公主。吐蕃首领一夫多妻与其部众一妻多夫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居住在西北的回鹘对于族际婚无禁忌,其通婚对象除吐蕃外,还有辽朝。《辽史》卷70《属国表》载,兴宗以公主嫁阿萨兰回鹘即高昌回鹘王。当时回鹘上层受汉族婚俗影响,实行聘娶婚,因而唃厮啰 “欲娶可汗女而无聘财”,甘州回鹘可汗“不许”。(注:《宋史》卷490《回鹘传》。)至于中下层,保持原始婚俗较多。如从妻居, 回鹘男子婚后住妻家,生孩子后,才夫妻双双落户夫家。《松漠记闻》卷上载,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回鹘“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可见回鹘女子婚前性爱较自由,婚后则受限制。“既嫁则加毡帽”(注:《文献通考》卷347 《四裔考二十四·回纥》。),以此作为标志。

  (3)抢掠婚。乌萨扎部美女罢敌悔被蜀束水人抢去,生二女, 取名达回、滓赛。完颜部勇、贤二石鲁率部众,攻取其赀产,并将达回、滓赛姊妹劫回,各纳其一为妾。此部落男子劫掠彼部落女子为妻,具有明显的群婚痕迹。劫掠女子与攻取赀产同时进行,抢来的女子属于一个固定的男子,并且不是做妻,而是做妾,这又打上了一夫一妻制的时代烙印。

  (4)隶役婚。《金志·婚姻》载,举行婚礼时, “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成婚以后,“婿留于妇家执仆隶役,虽行酒食皆躬亲之,三年然后以妇归。”这一习俗颇有女尊男卑的意味,分明是母权制的残留。但私有制已形成,男子在女家服役三年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以此补偿女家养育女儿的辛劳与花费。

  金朝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女真统治者在婚姻方面有两大举措:

  (1)鼓励族际婚。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 为防备金朝境内的契丹人与西辽相呼应,起而反抗女真贵族,世宗下诏鼓励契丹人“与女真(即女真)人相为婚姻”,并把这称为“长久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 为了缓和移居中原的女真屯田户与当地汉族人民的矛盾,尚书省提出建议:“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为国家长久安宁之计。”(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 《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 《西夏传赞》。 )章宗当即予以批准。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章宗下诏重申:“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 《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2)实行世婚制。《金史》卷64《后妃传下》称:“国朝故事, 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金史》卷120 《世戚传赞》也说:“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朝“昏因有恒族”,推行世婚制度,以便“贵贱等威有别”。(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 《章宗纪一》, 卷120《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由徒单等九姓与完颜氏所组成的世婚集团,其实便是金朝的最高统治集团。

  至于社会中下层,择偶及婚恋形式均较为自由。《三朝北盟会编》卷3引《女真传》载,年届婚龄的女真姑娘“行歌于途。其歌也, 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而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指腹为婚在女真人中尤其盛行,《松漠记闻》卷上称:“金国旧俗,多指腹为昏姻。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渝。”

  当时居住在东北的室韦实行隶役婚:“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亲迎其妇。役日已满,女家分其财物,夫妇同车而载,鼓舞共归。”(注:《旧唐书》卷199下《室韦传》。 )并盛行偷劫婚:“婚嫁两家相许,婿盗妇去,然后行聘礼。”其实“盗”以男女“相许”为前提,是一种自由结合的形式。其“妇人不再嫁”,并非出于贞节观念,而是因为迷信,“以为死人妻,难共居也。”(注:方凤:《夷俗考·北》。)

  二、党项、吐蕃等西北各族

  在西北各族中,党项与吐蕃虽然联系紧密,但其婚姻制度与习俗自有其特色。

  (一)党项

  党项“不婚同姓”。“同姓”即同一氏族,氏族内婚姻早已被严禁。党项有两种婚俗,值得重视。(注:参看史金波《西夏文化》,191 ~193页。)

  (1)收继。《旧唐书》卷198《党项羌传》称:“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妇,*秽烝亵,诸夷中最为甚,然同姓不婚。”《新唐书》卷221上《党项传》云:“妻其庶母、伯叔母、 兄嫂、子弟妇,惟不娶同姓。”这些记述含有汉族士大夫的偏见,其实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民族早期都曾实行收继婚,其用意在于防止本氏族的人口和财产外流。

  (2)多妻。宋人说:“蕃戎之俗,诸母众多。 ”(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宋史》卷485《夏国传上》载,党项首领李继迁“连娶豪族”;李德明“娶三姓”;元昊七娶。西夏王族拓跋氏与野利氏等党项豪族结为世婚集团。一夫多妻并不限于上层,《马可波罗行纪》讲到西夏旧境、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地区的情形:“其地之人娶妻致有三十。否则视其资力,娶妻之数惟意所欲。然第一妻之地位为最尊。诸妻中有不善者得出之,别娶一人。男子得娶从姊妹,或其父已纳之妇女为妻。然从不娶其生母。”(注:冯承钓译:《马可波罗行纪》,208~209页,商务印书馆,1936。)“娶从姊妹”之说有误,与党项风俗不符。

  党项迁居西北特别是西夏王朝建立后,婚姻观念与习俗有所变化。西夏号称“崇尚儒术”(注:《金史》卷2《太祖纪》,卷3《太宗纪》,卷6《世宗纪上》,卷88《唐括安礼传》,卷9《章宗纪一》,卷120 《世戚传序》,卷12《章宗本纪四》,卷134《西夏传赞》。), 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并反映在婚姻关系上。如称结婚为男娶:“此者男娶也,结婚为之谓”,认为结婚意味着女子依附于男子。基于这一观念,党项盛行买卖婚。《文海》中有“婚价”一词并解释道:“结婚取女价,向亲属、叔、舅馈物之谓。”丈夫要求妻子单方面保持贞洁,《文海》对“杂种”一词有解释:“此者妇人处他人已往而生儿子,则故杂种之谓。”(注:《文海汉文译本》19·272,7·151,67·222,见史金波等《文海研究》,421、401、4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元昊就有这种观念,其妻米母氏“生一子,以类他人。杀之”。

  民族习俗毕竟具有稳定性,直到西夏建立后,党项婚姻性爱仍比较自由。《友会丛谈》卷下载,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一带的党项“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之不问。情之至者,必相挈奔于山岩掩映之处,并首而卧”。

  (二)吐蕃

  吐蕃民间一妻多夫,兄弟共妻。这一婚俗与男多女少的人口构成有关,并具有防止家族财产分散、避免妯娌相争、减少生育等用意。吐蕃还有两种婚俗引人注目。

  (1)僧人广置妻室。吐蕃这时处于佛教后弘时期,戒律废弛。 “其人知佛而不知戒,口腹纵而晕酣不厌。 ”(注:《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僧人骄奢*逸,公开娶妻生子。如担任唃厮啰政权论逋即相的僧人李立僧“娶蕃部十八人为妻”(注:《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2)贵族一夫多妻。《宋史》卷492《吐蕃传》载,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有三妻。其子董毡的妻子除辽朝公主而外,另有二妻。在唃厮啰曾孙陇拶的妻子当中,有辽朝、西夏、回鹘三个政权的公主。吐蕃首领一夫多妻与其部众一妻多夫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居住在西北的回鹘对于族际婚无禁忌,其通婚对象除吐蕃外,还有辽朝。《辽史》卷70《属国表》载,兴宗以公主嫁阿萨兰回鹘即高昌回鹘王。当时回鹘上层受汉族婚俗影响,实行聘娶婚,因而唃厮啰 “欲娶可汗女而无聘财”,甘州回鹘可汗“不许”。(注:《宋史》卷490《回鹘传》。)至于中下层,保持原始婚俗较多。如从妻居, 回鹘男子婚后住妻家,生孩子后,才夫妻双双落户夫家。《松漠记闻》卷上载,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回鹘“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可见回鹘女子婚前性爱较自由,婚后则受限制。“既嫁则加毡帽”(注:《文献通考》卷347 《四裔考二十四·回纥》。),以此作为标志。

1、车与人都得是双数

现今新婚的当天,男方都会派车来接亲,而来接车的数量都是以单数,而娘家的送亲也是单数,这样就刚好成为双数,成亲本来就是为了成双,因此,不管接人数是单是双,送亲的就得配合接亲的好双事成。成双成对,比翼双飞这样的寓意本来就是结婚时的美好,因此,娘家的车与送亲的人数都得与接亲的凑成双数才行,这一点也是结婚送亲有什么讲究首要了解的事项。

2、要四个男性亲属相送

在中国古代,女子出嫁通常都是用轿子抬去的,而轿子的四角一路上都会由娘胎家的人来送新娘子,而这四个人都是新娘的长辈、叔叔、伯保持一致等等,当然,也可以是新娘的弟弟以及堂兄弟等。有这四个男士护送新娘,就能够显示出女方对两家结亲的重视的同时,还能够显出女方家庭是守礼节的。这一个细节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因此,结婚送亲有什么讲究?这一点是新人们都了解清楚的。

三:选择的伴娘需要是未婚女士

在结婚送亲有什么讲究里,伴娘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通常伴娘的人数都设定在四位,而所选择的女孩都是未婚女士,其选择的范围可以是新娘的好友,也可以是新娘的亲戚,当然,若是选择的是亲戚,那也得和新娘平辈的才行,而晚辈和长辈都得排除。

四、新娘由哥哥或弟弟背上车

还有许多地方新娘出嫁时,从屋到花车这一段距离脚不能沾地,待新郎来接亲为新娘把鞋穿好后,就需要弟弟或者是哥哥哥抱上花车,或者是背上花车,甚至有的地方让新娘胎从在椅子上,几兄弟将新娘抬上花车。

以上所说的就是新人在结婚当天,在对结婚送亲有什么讲究环节中,新手人对这些细节都得了解通透才行。

结婚送亲忌属相怎么破

在中国,结婚有许多不同的讲究与禁忌,因为这一天我们要注意不能给新人结婚犯冲,所以哪怕是结婚送亲也要有所忌讳,具体注意些什么,马上就来和大家说说。

一、传统结婚送亲禁忌

1、送亲的要是“全活人”,忌、孕妇送亲。这在中原一带极为讲究。

2、在渤海湾一带,送亲的人有“爹送妈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禁忌习俗。

禁忌女人在迎娶中出面,一方面是对女人的震视,另一方面也因女人心肠软,感情脆弱。看见亲人出嫁会生出一些悲伤的情感来,说不定还会流泪失声,其与婚娶不吉,因而有些禁忌。

3、迎亲、送亲的人还有属相禁忌。“辰子申忌蛇鸡牛;已西丑忌虎马狗;寅午戌忌猪兔羊;亥卯未忌龙鼠猴。”

4、许多地方是不亲迎的。由女方直接把新娘送往男家。也有一些地方女方不送亲到男家,只送上轿(车、马)。富贵人家还有随新娘“嫁”过去的“陪嫁丫黛”,这样的送亲人便一送而不返了。

5、古代有嫁女三日火忌。送亲禁忌中以孕妇送亲为最忌。大概是怕“触染”得新娘也有了身孕,从而成为一个不贞的新妇吧。

二、现代结婚送亲禁忌

1、结婚当天新郎来接亲的婚车数量要为单数,娘家凑成双数,所以接亲的人要是为单数,那么送亲的要为单数,这样才可以单数来双数回,有“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寓意,而且中国人觉得双数是比较吉利的,成双成对,比翼都是很好的寓意呢,所以婚车凑双数是首先要注意的,并且婚车不能走回头路。

2、选择伴娘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一般伴娘是四个女孩,而且女孩都要是未婚的。伴娘可以是新娘的闺蜜或亲戚,但如果伴娘是新娘的亲戚,一定是要和新娘同辈的人,不可以是晚辈或是长辈,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新娘子的亲姐妹是不能送亲的。

送亲的讲究还有很多,传统的和现在人们经常注意的,只不过看的是我们新人双方到底更在意哪些啦!

上述内容为或编者观点,如有 行为,请 我们

以上就是与结婚送亲忌属相怎么破相关内容,是关于婚姻的分享。看完结婚迎亲有忌讳的属相怎么办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姚锦绣嫁给从小被定下娃娃亲的万海泉。

《海边女人》是由张晓光执导,唐曾、曹曦文等主演的电视剧。

资料:

该剧以改革开放历程和渔乡发展建设为大背景,以姚家“五朵金花”众姐妹的情感经历和事业追求为主线,围绕她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向观众讲述了渤海岸边三个渔民家庭新老两代人,一步步冲破陈旧观念束缚,克服困难,勇于创业,终于通过勤劳奋斗发家致富,追求幸福生活梦想成真的故事。

该剧于2018年6月15日在上海电视剧频道播出。

导读:爱美是人的天性。尤然很少不亲近女人,即使是古今圣贤。孔子曾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德善色好。”供词还说,“食物、肤色、性别也是。”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英雄豪杰,匍匐石榴裙下,纵情女色,兵败国亡。读历史,不禁为女人给国家带来灾难的悲剧感到悲哀。幸运的是,伟大的中国历史充满了奇迹,总能给人以安慰。最近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发现,中晚唐有两位将军和一位宰相,比中晚唐的*荡还不容易。一个是高崇文将军。高崇文生于746年,卒于809年。渤海迁至幽州。单纯而沉默寡言,却很少有人能和陆俊平起平坐。在镇远,韩镇守长武城,大声指挥军队,当将军当腻了。吐蕃在宁州有三万人口,崇文领兵突围,立渤海郡王。

元元年,唐宪宗将军高崇文奉命讨伐刘辟,将其分割为川西,横扫成都。高崇文驻扎的部队很好,他的士卒休息的很好,市场也不意外。贵重物品堆在山里,但不能出错。最后被俘虏押解回京城,蜀来到遂平。刘辟有两个妃子,都是神仙和国色,用美丽的眼睛憧憬着西安。众兵劝高崇文收下。高崇文对美无动于衷,坚持不干。请将狱军献给皇上作为奖赏。崇文道:“皇上要我讲和,首先是安抚百姓。为了阿谀奉承而献身于美是吗?崇文一不这样。”于是分了两个美人给寡居的官员,士兵们都被说服了。喜欢漂亮老婆的更愿意找北。另一个是李将军。李生生于公元760年,卒于公元826年9月。从宪宗元初年到鲍初年在期间,李历任代州、洛州、刺史,并兼医。在军中,任忠武知道军马、士兵和节度使,而凤翔、徐州、河东等地也做了节度使。穆宗即位,与钟讲和。景宗即位后崇拜斯图亚特。李一生都在东方和西方度过。他发誓保卫唐朝,打击缓冲势力。他是一位勇敢的将军,有着伟大的成就。

和十年,韩红率领淮西军攻打武元吉。李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将军。为了赢得他的芳心,韩红在大梁找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教人们唱歌跳舞,用丝绸和竹子装饰,用珍珠、玉石和黄金装饰。并派人将这位美女送到李的军营。当时,庆祝活动广泛举行。使者送来这无与伦比的美景,一个人被大自然和人类惊呆了。严光平静地对使者说,相公可怜我军中无人照顾,给了我一个美女。我很感激。但是,全军有几千名士兵,都是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服役。每个人都对生死漠不关心。为什么李灿严光忍受自娱自乐!”也就是说,把桌子上的厚度给信使,把美女还给她。所有的士兵都被它的气味所感动,他们都表示愿意努力工作。

由于李获得了大将军的称号,现在的宗、钟、李等皇帝纷纷加官入爵,成为了影帝之首。金银珠宝,美马玉带也一并呈上,极为光彩。死后弃朝三日,赐“忠”于邱,谥号。唐朝末年,有一个宰相名叫令狐,他拒绝接受贿赂。令狐焕,京兆花园人,性格耿直。唐文宗大和四年,中进士。先后担任弘文图书馆馆长、左谢懿、左不缺、胡不元外郎、尤思邦。他是唐武宗湖州的使者。唐玄宗于大中四年出任宰相。从那以后,他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工作,直到大中十三年,唐玄宗去世,他活了10年。

唐代裴《东观笔记》记载了一个拒贿的故事:一个叫毕懋的人在翰林院工作,思维敏捷,文笔优美,受人赏识,答应提拔他为宰相领导。毕奎是郓州许昌人。没有那么孤独和贫穷,经常为学习付出,努力和上进心。龙精通历史,尤其擅长唱歌和诗歌,也是唐文宗大和时期的一位学者。唐玄宗即位后,毕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国书主事、刑部侍郎。毕懋知道当时的宰相凌胡荃不喜欢他。皇帝虽然看好自己,但如果不选令狐训做宰相,自己就很难升迁。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令狐右将毕的病情转移至春宁,凤翔、昭仪、北门等地先后转移至春宁。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干部调动和使用。但毕懋认为这是制造狐仙阻止自己入阁的手段。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比令狐做得更好。于是,他在工作的北门镇找了一个美丽迷人的女人,打扮成宝石,派了一个特别的人去令狐。当令狐看到这个美丽的女人时,她的心怦怦直跳。

此时,令狐虽然心潮澎湃,但并没有失去理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对儿子说:“一件好事会害了别人。”毕道:“我起初并没有什么分。现在在引诱我。我要把家里人都甩了!”这就意味着,毕谦和他没有任何共同的感情。现在,如果你给他送一个美女,你必须找到他。它一定是丢了鱼饵和鱼钩。如果他上钩,会导致颠覆整个家庭的严重后果。丞相令狐只看了一眼她献上的美人,就派人把她接了回去。男的不敢给碧眼美色,只好在哨所等碧眼的消息。为了表示真诚和忠诚,毕懋刺其皮,流其血,恳求令狐接受这位美人,但宰相令狐拒绝接受。毕升只好命令这个位置的官员去卖美女。这次性贿赂事件彻底失败了。令狐总理与黄韩非常不同。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而失去性。面对女人的诱惑,他能在满足欲望和维护名誉财富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他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赔钱。

凌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令狐楚在元和年间担任宰相。据《子同治鉴》年的记载,令狐赋升任丞相。某种程度上,玄宗是被令狐楚对现在教派的忠诚所感动。你狐狸的儿子胡,比不上他爹,比不上他爷爷。他失宠、受贿、卖官,被称为“白衣宰相”,使他在清朝历史上臭名昭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29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