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坊属相是怎么算出来的,计算属相的方法是什么?

结婚坊属相是怎么算出来的,计算属相的方法是什么?,第1张

提起结婚坊属相是怎么算出来的,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结婚时新娘到底防几个属相,怎么算的,另外,还有人想问每年的属相怎么算啊,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如何计算结婚属相冲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属相的方法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结婚坊属相是怎么算出来的

1计算方法:诞生年代除以12,取余数。如果能整除,余数视为零。

2按照下列数字表对应生肖动物:

0—猴1—鸡2—狗3—猪

4—鼠5—牛6—虎7—兔

8—龙9—蛇10—马11—羊

此生肖对应表只适应于公元后的年代。

3如:鲁迅生于年,除以12,余数是9,亦属蛇。

4注:要按农历计算,而且不要使用计算器。

属相婚配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属相属于八字中的一小部分信息,属相算命也是八字算命的很小的一部分,在整个八字算命中,属相所占的比很小。

由于属相算命比较简单易学,所以现在算命合婚的大都用属相,与八字算命相比,属相算命主要是比较简单,而且不浪费时间。但是属相算命的准确率相对较低,当做游戏玩玩还可以,如果太当真的话就不可取了。

真正的八字算命一般最快也要20分钟,如果是属相算命的话,两秒就可以。

结婚坊属相是怎么算出来的:结婚时新娘到底防几个属相,怎么算的

一般三个属相,如果有特别的再加。有是“新人头上一五九”,这就是算法。十二属相的先后顺序,你应该知道吧,比如新娘是属鼠的,一呢是加一个,那么就是牛,五呢是加五个是蛇,九呢就,就这么推着算!希望你能满意!

属相算结婚日期

吉祥—您二位的生肖年类别:

男:年11月13日,阴历十月初九,属猪

女:年1月11日,阴历十二月初九,属猪

本月为您二位结婚的,下列没有不利您新娘的!

年4月份恭候您二位结婚的黄道吉日是::

(供您参考)

年4月11日农历03月(大)21日星期三冲猴(丙申)

年4月12日农历03月(大)22日星期四冲鸡(丁酉)避开三娘日

年4月15日农历03月(大)25日星期日冲鼠(庚子)

如何计算结婚属相冲妨

年4月23日农历04月(大)03日星期一冲猴(戊申)避开三娘日

年4月27日农历04月(大)07日星期五冲鼠(壬子)避开三娘日

★祝愿你们幸福!

结婚坊属相是怎么算出来的:每年的属相怎么算啊

按中国属相的话。

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祀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许狗、亥猪。这十二生肖的顺序来计算-

-。今年是鼠年。今年出生的就属鼠。明年就是牛年。那么一圈再回到鼠时就正好十二岁。

你要找到你出生的那年是什么年。比如年就是未羊。羊年。概述:

属相,也叫生肖,是按阴历计算的,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文》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则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同少数的交往中,两种纪年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叶世杰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胃、猪无筋、人则无不足。”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以上就是与计算属相的方法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结婚时新娘到底防几个属相,怎么算的的分享。看完结婚坊属相是怎么算出来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门人都知道,在春节期间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每当进入腊月,不论城镇,还是乡下农户就开始忙于过年的物资准备,不少家庭就要向在外地工作的亲人传递信息,告诉他们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同时也向亲朋好友相互赠送贺年片,相互送祝福,相互勉励。其中,最普遍盛行的就是乡村农户和集镇居民杀年猪、腌腊肉、晒香肠、腌腊鸡、打糍耙、打年糕、磨汤圆、做米酒、磨豆饼(用大米为主料,配制绿豆、黄豆、小麦)摊成大饼切成条状晾干。

  备腊八水,就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农户家庭把大小水缸盛满水,加盖封存起来,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和夏天使用。据说,这种腊八水,一是可以治百病;二是夏天解凉;三老人喝了治百病,小孩喝了身体健康。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也就是农历腊月初八,这天人们都在这天熬食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早有记载:腊八粥用大米、黄米、薏米、绿豆、小米、红豆、花生、红枣等和水煮熟,有条件的可放点核桃仁、杏仁等及白糖、红塘、葡萄干以作点染。每年腊月初七,剥果涤器,终夜制作至天亮则粥熟矣。

  荆门人在过年时也会制作各种各色的年糕。而在原制作的基础上,荆门人又按照荆门各地的风俗和口味制作的有糯米粉、糯米浆,用石磨加工,干后加白糖制作,粉细粘嫩、香甜可口、色泽白亮,水煮不散、油煎不硬、久存不霉,还可以用糯米粉加猪油、香油配以玫瑰、桂花、薄荷、莲子等制作年糕。茶食点心,有“酥皮”、方形、片糕、油氽、糖货等多种花样。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如今,荆门人民也和全国各地一样,什么食品好、美都可以制作出来,除了原有的一些老传统食品,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节日食品,比如:三十晚上吃饺子,这是北方的风俗,如今南北相通,口味相通,也迈入了神州新春美食。北方有的荆门也能找的到,荆门有的各地也会制作了。现在在荆门百姓中流传一句口头禅“好吃不如饺子”。

  “扫尘”,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俗话说:扫尘除旧迎新。在民间有这种说法,过大年三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开始整理房前屋后及屋内卫生。扫尘,又叫扫年。原本是古代劳动人民驱除疫鬼以求吉祥的宗教仪式,但扫尘除污秽又减少疾病,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对此,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六“除夜”条下说的很清楚,“十二月冬,不论大小人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敬灶神,在荆门这个古老的地方,尤其是广大城乡农户、居民敬灶神由来已久,这虽然有点带迷信色彩的活动,但人们都是自然而然拜祭。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的好日子,这天一大早各家各户就把供在灶门旁的“司令菩萨”请下来,有的是用木头刻的,也有用石砖雕成的佛画像,把佛像请在桌上敬好酒、好菜等,上香燃蜡,祈祷下拜,嘴念阿弥陀佛,为一年来灶王爷保存全家烟火平安所做的好事,表白一番,然后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完毕,连撒三杯酒倒在地上,表示敬灶王爷,最后烧纸钱,上第二道香火,再请灶王爷升天顺利。

  新春佳节贴春联、挂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古称桃符、门对、门联,这在我国古书上早有记载。门神二字,最早见于“礼纪,麦驱大记:郑玄注,释茶、礼门神也”。但只是抽象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名字。后人有认为是成庆“古勇士”或荆轲。

  守岁,也叫守财。荆门城乡居民有这个习俗,大年三十晚上不睡,特别是上了年岁的人更是如此,三十忙到晚上,主人在堂中生一盆火全家人围火而坐,有玩牌的,有喝茶的,有讲一年来全家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和经验交流的,互相问好祝福的,这天晚上不能往地上倒水,也不能扫地,有说:三十晚上扫地就是“扫除吉祥,扫除金银,要守住财宝”。

  最有特色的民俗—民歌

  荆门民歌,分布面广,种类繁多,曲体结构大体分为单段体、多段体和联曲体。调式特征主要是徵调式。从内容上分,有近现代民歌、传统民歌;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调、风俗歌等。

  近现代民歌,产生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的民歌产生。其中绝大部分民歌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唱出了时代风貌和人民群众的心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用。

  传统民歌,大都是反映劳动人民反抗旧社会、讽刺和嘲笑统治阶级的,也有诉说劳动人民苦难和揭露世道不平的。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的地位最低下,所以在民歌中也产生了一些涉及婚姻、爱情及家庭的内容。

  自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民间歌曲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人民性,表现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群众高度的革命情操和乐观主义精神。全国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兴起,荆门民歌又有了新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编的民歌,起到了宣传教育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一、民歌分布

  荆门民歌大致按山歌、田歌、号子和小调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三个区域。

  城北山区主要流行山歌,其它歌种也有一些。与山区接壤的丘陵地区是水稻的主要产区,除了一定的新编民歌和小调外,田歌较多,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动听。平原地区劳动号子较多,小调也较丰富。灯调在三个区域内均有。风俗歌曲目前仅见于漳河、栗溪两镇。

  二、民歌歌种

  (一)山歌:

  山歌流行于荆门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主要是农民上山砍柴及儿童们上山放牛时独唱和展开对歌,一呼一应。平腔多,高腔少,均为徵、羽两个调式,歌词内容与形式不拘。成年人大都唱情歌,如《我爱姐的好劳动》、《太阳一出往上升》等。牧童则多唱调侃、戏谑人的歌;他们一群对一群,一山对一山,由远而近,歌多为荣,歌少为耻。

  (二)田歌:

  1.栽秧歌:栽秧歌是田歌中的一种,主要唱于栽秧季节(农历月间)。它是水田歌声。如:城南的“花闹叶”是栽秧歌中的主要唱腔之一。歌曲优美动听,调式为徵、羽两个调式,歌词取于流传的小调歌词,分甲乙队或男女队一问一答或一唱一解。有时也见景生情,随意编造,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劳,提高栽秧速度。

  2.栽秧锣鼓:据有关资料记载,栽秧锣鼓产生于明代前,诗人唐志谆曾作诗云:“石城烟霭净朝暾,鸡犬人家桑柘繁;天上星槎来夏口,云中江树接荆门,郢中白雪不可和,芦家莫愁犹有村;趁闲正喜看殊俗,打鼓插秧杨柳根”。它唱于栽秧季节,由两位歌师一人持锣,一人持鼓。唱腔停歇用锣鼓填充过门。栽秧的人刚下田时,歌师在田埂上打唱,等栽秧人到田中间后,歌师便随着人群进入田中,面对栽秧人打唱,调式为徵调式,歌词大部分选自古书、古戏。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劳和杂念,让栽秧人集中精力,提高栽秧的工效。

  3.扯草锣鼓:一般是三人(一鼓二锣)组成一个班子,专门为在秧田里扯草人打唱的。扯草锣鼓的锣鼓经很多,较流行的有“起鼓”、“双龙抱柱”、“将军打猎”、“观音坐莲”、“水蛇子吐蛤蟆”、“九个当九个冬”、“大翻身”、“小翻身”(以上均在上午唱),“云内发霞”、“喜鹊闹林”(以上均在下午唱)以及“倒鼓”、“步步紧”、“吟诗鼓”等,以上这些鼓点大都是扯草人下田以前鼓师先在田埂上打的;等扯草人下田排好队形后,开始扯草时,鼓师就跟着下田,在扯草人面前边唱边退。

  扯草锣鼓唱的内容,上午多半唱长的历史故事(鼓师称它“正本”),下午多半唱“花号子”等短小风趣的小段子,逗人快乐,为之鼓劲。

  4.扯草歌:扯草歌主要唱于扯秧草的季节(农历5—6月)。城南团林、五里一带的秧歌(扬歌)很有代表性。曲调高昂,大部分是徵调式,有的歌衬词很多。唱时分甲乙队一领一合,由两个或一个唢呐伴奏。清晨、上午、下午都有不同的歌词。清晨刚上工就唱几句客气话,如“客们上工早”“恭喜老板庄稼好”之类的歌词;上午唱正歌,下午则催老板放工。扯草中也唱一些其它田歌,如:“猜地名”、“数蛤蟆”等,主要让人们调剂精神,提高扯草工效。

  5.薅草锣鼓:薅草锣鼓主要是指薅旱草而言,由两个歌手一人持锣,一人持鼓演唱,每段唱四句,每句结束时用锣鼓填过门。歌词主.要唱古人、古书。

  (三)号

  子

  1.硪号子:硪号子主要是打硪夯土时唱的,,由一人领唱,大家合唱,叫号的目的主要为了使劲均匀,起落一致。硪号子在荆门有十余种,主要有“陕号子”、“慢号子”、“一字硪”、“双号子”、“二四硪”等。它的节奏性强,歌词广泛。有唱古书、古戏的,也有见景生情,随意编唱的。

  2.搬运号子:主要唱于城镇的搬运工人,有唱词的不多,主要唱衬词,音乐节奏感强。号子的种类很多,抬重件时有“重件号子”,抖包时有“抖包号子”等。

  3.船工号子:船工号子是解放前航运工人的歌声。由拉纤工人叫唤,一领一合,步伐统一,使劲一致。流行在江汉平原一带的,有拉纤、摇橹、横江等十余种。

  4.榨油号子:是榨油坊工人的歌声,解放前榨油大多数是用人工撞榨,动作有轻重之分,轻则是拉撞杆(唱歌词),重则送出撞杆(唱衬词“哎”),一般情况是两人进行工作,甲为正手,乙为副手。由甲领唱,乙帮腔撞一次,动作一致,用力越猛,出油率越高。

  5.耕田号子:流行于城北栗溪、盐池及子陵一带,主要是农民耕田调犁、赶耖、打斫滚转拐时有节奏的呼喊。耕田喊号子能使耕牛听使唤,人不疲劳。

  (四)灯

  歌

  荆门的灯歌主要是每年春节期间表演高跷、彩船时唱的。高跷为三人,一男二女;彩船也是三人,一驾船女子,一撑船老汉,一老太婆手持破芭蕉扇赶船。无论高跷、船都有锣、鼓、镲、金锣、马锣伴奏。由一人领唱大家帮腔,有时也是大家一起唱。歌词有上下句为一段,也有四句一段和多句子,唱腔比较欢快热烈,节日气氛比较浓厚。

  (五)风俗歌

  “丧鼓”,山区人民称为“座夜”,一般是老人去世后,由主人请来四、六名或八名歌师在灵堂,围坐成圆形,两人同击一鼓,边敲边唱。开始唱缓慢而悲哀的第一曲;约半夜转唱第二曲加上锣和镲,天亮时进入第三曲(歌师称转阳)锣镲鼓一并齐奏,速度较快,歌词来源于古书或唱亡人生前的事迹。可由一人唱,两人唱,循环不断进行,主要是陪同亡人过夜。

  社会民俗

  一.婚嫁习俗:状元席

  在湖北省荆门,所说的“状元”,不是指科举时代在京城考取的“状元”,也不是现在高考录取学生尊称的“状元”,是指在封建社会男青年结婚这天吃的一顿“午饭”,“陪新郎”或称“小登科”、“陪状元”,所以叫“状元席”,又叫陪“十弟兄”。男的结婚这天,在农村有的地方称“过期”。“过期”以前长辈都称他“娃子”,别人也这么称呼:“过期”后就成“大人”了,即使是年幼无知,也要装作一个大人的样子。

  结婚这天,非常热闹,也很讲究.屋里屋外打扫得千干净净。有钱的家庭要将房屋装饰一新,无钱的家庭也要把新房布置一番,请屠户杀猪,请厨师做酒席,请喇叭迎客,请茶水师傅烧茶,门上贴大红双喜宇和婚联,显出一振喜气洋洋的气氛。

  席前,新郎要剃光头刮胡须,戴上辗有红顶珠的瓜皮帽子,穿上新缝制的长袍长衫,脚穿新鞋袜,向祖宗行“八大礼”。下午两点左右在堂屋正中间,摆上一张八仙桌,四条板凳,礼傧先生把新郎请柬在桌旁正中坐着,装新的(帮新郎料理穿戴事务)两人分坐左右,接着将亲兄弟、叔伯兄弟、表兄弟等请来陪席,一般以未婚为好。上首、下首各坐三人,两旁各坐二人,恰好十人,叫陪“十弟兄”。喝酒很有讲究,问新郎是喝“一年”(即十二杯),还是喝一个月(即三十杯)这天新郎为大,亲朋好友都来敬酒;当菜端到四、八、十碗时,喇叭师傅要来吹大号,以示祝贺。第三次来时新郎要拿出“封子”,就是给喜钱;厨师也忙着送来“腰花汤”,新郎也要给“赏饯”。喝酒时,还要“出令”,就是“吟诗作对”,不会说的人就要用喝酒惩罚。

  这天,族长或老师要给新郎取上号名,俗称“大号”。把号名写在一个精致的木匣上,两旁对联一副,到了晚上“升号”,挂匮由能说会道的人抱匮,沿梯而上,升号人唱赞歌如:“上一步,荣华富贵,上二步,金玉满堂,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海名扬……”将号匾挂在堂屋墙上,然后顺梯赞唱而下,折腾一天,半夜方告结束。

  二.生子习俗:

  1洗九(祝米)

  生小孩以后,娘家要“送祝米”。 “送祝米”一般在第九天进行,通称“洗九”。日子确定后,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就要花一笔钱去“送祝米”。凡生头胎,耍“抬盒”,这盒用木材做成,三格一盏,盒漆得红亮,中间一根杠供两人抬。盒底层装槽米两斗,中层油条200根,上层装大小衣料、项链、长命锁、鸡蛋、红糖等,盒顶用绳子拴两只母鸡,外面用红纸贴封,写上喜庆祝词。启程由外公牵头,一行前往。富裕人家非常讲究,要抬“亮盒”。亮盒用玻璃镶成,内物透明,可供路人观看,以示荣华。所送除食物外,衣料是绞罗绸缎,还请唢呐送行,外公外婆得坐“椅兜子”。中下等家庭则用一担箩筐挑东西去送“祝米”,礼物数量少,质量差一些,箩筐上面放松、柏枝各一根,表示虽“清贫”,却“亲近”,要亲朋不要见笑。贫穷家庭只是用小篮子提点力所能及的东西,客套话是“不怕空手汉,只怕不来人”、“人到情到”。

  “洗九”规矩较讲究。外公、外婆等一行到来.鸣放鞭炮,用大号迎亲,外公、舅父等男客请到客房,外婆、舅母等女客请到堂屋,上烟敬茶之后,礼傧先生派人发些油条给满堂客人,以示主人“大方”。吃饭时坐位非常讲究,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上席有大小之分,亲的坐大首,疏的坐小首,佳肴满桌,酌酒敬酒连续不断。第二天早餐,因都是“己亲”,酒糟内加三个鸡蛋,以示重谢,饭菜则较随便。

  月子里的产妇,很多禁忌,孕妇和来“好事”的妇女不能进内屋,说是怕“蹋奶子”。小孩“满月”后,小俩口则带小孩和礼物去娘家走亲,也叫“出窝”,以示对“送祝米”的回谢。

  2抓周习俗

  湖北省荆门,小孩出生一年叫周岁,周岁这天请客叫“抓周”。有的叫过“百岁”,意思是希望小孩长命百岁,也有的地方叫“长尾巴”、“吃面”,称呼不一,内容一样。

  “抓周”是一种比较墒便的请客和聚会,规格不太高,礼节也不十分讲究。“抓周”这天,主人屋内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必细说,请一两个妇女烧火,烟茶由家族或家里人敬奉客人,注重的是对小孩子梳洗穿戴,特别讲究,新衣新帽新鞋袜,即便是旧衣服也要洗干净。客人主要是外婆、舅母、姨母,也有家族和亲邻,送礼多的是外婆,其次是舅母、姨母等。礼物大多是小孩穿戴和玩具之类.也有送纸币、送银元的。吃过中饭以后,选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客人送来的东西各选一两件放在桌上一端,抱来小孩放在桌上另一端,让小孩向前爬,用手抓最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最有趣的一幕,也是真正“抓周”的时刻。亲朋好友聚拢在一起,在没有任何指点和暗示的情况下,看孩子拿什么东西,用这样的方法预测其一生的发展和志趣。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汉族民歌。由汉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并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成。传统的劳动号子按不同工种可分为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五类。搬运号子指在人力直接负扭重物的运输劳动过程中所唱用的,包括装卸先物、挑抬重物、推车拉磙等劳动号子;工程号子指在建筑(造房、修路、开河、修田等)、开采(采司石、伐木等)工程等协作性强的劳动中(如打夯、打硪、打桩、撬石、大锤等)所唱用的号子;农事号子,是专指在农业劳动中,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有较强的实用性功能的民歌,主要有车水号子、打粮号子等;船渔号子指唱用于水运、打鱼、船务等水上劳动过程中的号子;作坊号子有盐工、木工、榨油、榨菜、打蓝(染料制作)等号子。

  阳谷县生活习俗

  饮食

  境内居民喜食小麦面。习惯称小麦面粉为“细粮”,玉米、小米、高粮、豆类、地瓜干等统称“粗粮”。常用主食有馒头(俗称馍馍)、烧饼、烙饼、窝窝头、煎饼、地瓜、丸子、大米饭、小米饭(俗称干饭)、小米粥、玉米粥(俗称糊粥),面条、水饺(俗称扁食)等。

  建国前,普通人家冬春以食杂粮为主,夏秋农忙时节及春节期间多食细粮;贫苦之家终年食粗食,并杂以糠菜麸皮;少数富有之家则终年以细粮为主食。

  人们习惯于一日三餐,早、午餐称“吃饭”晚餐多称“喝汤”。一般人家有以佐餐的多为咸菜、辣椒等,间或有粉皮、粉条、白菜、茄子、瓜类、豆类等干鲜菜肴。除年、节及婚事喜庆外,平日极少食用腥荤。

  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8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食粮普遍以面粉为主,饮食品种日趋多样化。日常用于佐餐的则有各样新鲜蔬菜。招待客人或节假日则多食用禽蛋、鱼肉等。

  遇有喜庆婚事,本境居民有以待客的菜肴相当讲究,有“八大碗”、“十大碗”、“两大件”、“四大件”等名堂。用料多以鸡、鱼、肉为主,间以时鲜蔬菜及禽蛋,称之为“摆席”。赴宴称“坐席”。

  服饰

  境内居民服装及着崇尚宽肥适体,朴素大方。清末民初,乡绅富商等上层人士多衣长衫,外罩马褂,戴红顶瓜皮小帽或毡帽、皮帽。一般劳动者多着短衣,有的于冬季穿棉袍。青年妇女多穿高直领右开襟镶边褂,阔腿镶边裤,绣花鞋,富有者并有裙饰。主要装饰品有耳坠、手镯、戒指、钗子等。绅民衣着以蓝、白为正色,婴幼儿及青年妇女间用红、绿等色。男女衣料多为本地自产土布,富有者或用绸、缎、绢、帛。

  辛亥革命以后,“洋布”流入境内。居民服装样式逐渐有所变化。

  建国后,穿旧式长衫者日少而至于绝迹,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等款式逐渐流行,但多数中,老年人仍习惯于穿传统便服。80年代初期以来,青年男女衣着“赶时髦”之风日盛,花样繁多而时有变化。50至60年代,城乡居民衣料以土布及机织棉布为主。70年代中期以后,各类化纤织口渐多。近年来又喜穿各种毛料、丝绸。

  住宅

  旧时阳谷居民住室以土平房居多,少数绅商巨富之家则为砖瓦房或砖木结构楼房。习惯以北房(俗称堂屋)为正房,东西为配房。一般为一进院落,富裕者或有二进、三进院。院墙多为土筑,少数为砖砌。

  建国后,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进入80年代以来,传统的土平房多为新建砖房所代替,建筑式样变有怕改进。正房多有走廊,一般为三室五间,圆木梁檀、新式门窗、石灰漫顶、水泥地板,室内宽敞明亮。其他偏配房屋,多用做厨房和仓库。城镇干部、职工住宅多为砖瓦房屋,少数为楼房。仍习惯于一户一院,大门、院墙俱全。

  本境居民居住习惯为一代人一室。乡村中、老年人喜睡火炕,青年及城镇居民则多睡床。

  用具

  建国前及建国初,本境居民所用炊具多为铁锅柴灶,瓦盆瓷碗。现城镇居民多用煤灶,钢精或铝质锅、搪瓷盆、部分改用煤气炉灶。乡村居民沿用柴灶铁锅,冬季则升煤炉取暖,兼用铡精炊具炒菜做饭。

  居民传统的室内家具主要有“八仙桌”、条几、木质圈椅、木柜、柜橱、旧式抽斗桌、木床等。其多寡与质地优劣因贫富而异。色调以黑、红居多,一般用桐油涂刷。70年代中期以后,大衣柜、高低橱、写字台、三抽桌、钢丝床、沙发、折叠椅等新式家具开始大量进入城乡居民家庭,其式样不断更新,并由单一家具逐步向多用途组合家具发展。色调以浅黄、紫檀、棕黄居多。

  清末到民国初年,城乡居民夜间照明多用旧式铁质或陶质灯台,燃以豆油或棉油,以“火镰”草纸击石取火。富裕之家则使用蜡烛。20年代以后,逐渐习惯于使用煤油灯及火柴,俗称之为“洋火”、“洋油”。60年代中期始用电灯照明。现城镇及部分乡村有照明用电,其他仍沿用煤油灯,煤油供应不足时,则代之以蜡烛或柴油。

  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程序。

  通媒

  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称“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

  多称“传柬”或“换贴”。男家写好柬贴(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贴,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

  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

  婚前,男方的亲友领导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方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

  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贴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方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安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郎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此举是为了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贴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贴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携新娘双方同去岳母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

  民间歌谣

  县内流传的民间歌谣甚多,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用以协调动作的劳动号子,一类为表现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情歌,另一类为咏唱生活情趣和表现人民爱憎之情的歌谣。

  号子类以“黄河号子”为代表,多为劳动人民与黄水作斗争修堤筑埝时使用的硪歌。流传至今的有高夯用的《咳咳呀》、平夯用的《平续调》、《梅花落子》等36首。其内容感情饱满,用词铿锵有力,比如,《一号下去二号来》的全部内容是:一号下去二号来,好一个鲤鱼戏莲台。鲤鱼戏莲莲不在,莲戏鲤鱼不再来。鲤鱼窜到案板上,钢刀下去血出来。二妮见血抿嘴笑,好似三月杏花开。樱桃小口来吃鱼,两边红腮鼓起来。左鼓鳃,右鼓腮,好似奴家身孕来。“船夫号子”有《拉蓬号》、《摇橹号》、《拉纤号》等21首,今已不常使用。乡间筑路建房时打夯时用的号子有《喜夯落梅花》、《一路风顺起》、《梧桐叶上落凤凰》等9首,至今流传甚广。

  爱情类歌谣共23首,其中以大布乡土山寺一带流传的《十二月盼情人》、寿张镇南台传唱的《送情郎》、阿城镇的《四伯上土》、县北部流传的《小放牛》较为出名。

  生活情趣类歌谣共有31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本县南部传唱的《一百忍》、《画扇面》、《塔上鸡鸣小唱》,阳谷镇北街的《小秃闹房》,以及歌颂水浒英雄武松的《大实话》、《武二爷除害》,赞扬人民军队的《八路军到这边》、《打得鬼子可不轻》等。

  运河文化风情宴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繁荣的商业经济孕育了阳谷久负盛名的饮食文化。沿运河两岸的张秋、阿城、七级三镇都有着风格鲜明的饮食特点。尤其是历史上康熙、乾隆数次南巡途经阳谷,为当地留下了许多饮食方面的美谈。

  近年来,阳谷宾馆对运河两岸饮食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开发研制出了一批精美菜品,形成了独具运河特色的文化风情宴。该宴有一凉菜、八大菜、两小吃、一汤、一果盘。八道大菜包括“御液一品翅”、“洪福齐天”、“八珍妙龄鸽”、“玉带龙骨”、“一品夫人”、“挂剑台”、“运河滋补甲鱼”和“古阿贡梨”。每道菜品都匠心独具,精雕细琢而成。如“八珍妙龄鸽”选用六两重家庭饲养的雏鸽,以阳谷布袋鸡的工艺去骨后,辅以鹿筋、干尤、瑶柱、虾仁、肉元、鸽蛋和香菇,再配以名贵冬虫夏草和枸杞,加入高汤调好味,长时间蒸制而成,具有启坛香味扑鼻、鸽肉软烂、馅料糯香、回味绵长的特点。

  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程序。

  通媒

  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称“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

  多称“传柬”或“换贴”。男家写好柬贴(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贴,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

  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

  婚前,男方的亲友领导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方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

  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贴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方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安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郎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此举是为了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贴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贴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携新娘双方同去岳母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

拼音:da 笔画数:5 部首:扌

beat ;hit;strike ;spank;thrash;wipe;dozen;

挨;

打2

(1)

(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

(2)

同本义 [strike;hit]

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又如:用棍打狗;打拍(敲击);打火刀(用来敲打火石的刀形铁片)

(4)

殴打;斗殴。亦指武术表演或戏剧中的武打 [beat up;hit;exchange blows]。如:打捶(打架);打孽(报仇,械斗);打把子(练武功)

(5)

攻打;进攻 [attack;assault]。如:打援(攻打敌人的援军)

(6)

射击 [shoot at]。如:打冷枪;打炮

(7)

攻讦 [rake up sb's past and attack him]。如:打短(说别人短处)

(8)

发出 [fetch]。如:打哨(吹口哨);打唤(呼唤)

(9)

猜,猜谜 [guess]。如:打一字;打一物;打虎(猜谜);打灯虎(猜灯谜)

(10)

围棋术语。即叫吃 [play]。如:打劫(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换吃一子的争夺战)

(11)

印上;拓印 [print;copy]。如:打本(即拓本);打郑方(盖公章);打印子(盖图章)

(12)

扎入;注入 [inject]。如:打针

(13)

往;去 [go]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走。――《水浒传》

(14)

制造;建造 [make;build;construct]

九子不葬父,一女找荆棺。――《荆棺峡谵》

(15)

又如:打船(造船)

(16)

砍;割 [cut;prune]

只在左近人家佣工,替人家挑土打柴。――《儒林外史》

(17)

汲取;盛取 [ladle]。如:打米(盛米,装米)

(18)

捕捉;猎取 [catch;hunt]。如:打捕(打猎捕鱼,渔猎)

(19)

买 [buy]。如:打酒;打票;打勾(购买)

(20)

振作 [raise]。如:打扳(振作);打迸(振作,焕发)

(21)

除去 [remove;thrash;thresh]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又如:打麦(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打灭(打消;消除;消灭)

(23)

摇荡 [rock;sway]

西江水阔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王建《扬州寻张籍不见》

(24)

收获 [collect;reap]。如:打夹账(谓经手人从中索取好处费);打抹(谓没收额外所得酬金)

(25)

贬;退;减 [discount;reduce;play down]。如:打扣(降低商品的原定价格;减少或者降低事物的数量、质量);打短(克扣)

(26)

评定 [pass judgment on;evaluate]。如:打成分

(27)

相处;交结 [deal with;have contact with sb]。如:打交待,打交道;打伙计(交朋友,恋爱);打影(结伴;合伙)

(28)

张、举、提。亦谓携带 [raise;lift;hoist]。如:打旗

(29)

编织 [knit;weave]。如:打草垫;打竹席;打领带;打个结;打发辫

(30)

转;绕 [turn;revolve;rotate]。如:打方旋(徘徊);打胡旋(兜圈子);打旋磨(盘旋;围绕着某物转);打转转(旋转,绕圈子);打独磨(盘旋;徘徊);打踅(打转。走江湖,跑码头)

(31)

把一物附着在他物上 [daub;draw;paint]。如:打胭脂,打粉;打背(裱糊布片)

(32)

谓用某种语言或腔调说话 [speak]。如:打牙配嘴(谓相互戏谑,闲扯说笑);打令(行酒令)

(33)

谓从事某种工作或做出某种行动 [do]。如:打饼(做面食);打印子(借印子钱);打行(保镖、打手的行帮)

(34)

表示通过一定手段完成某种任务 [finish;complete]。如:打铺;打介绍信;打轿;打花(采花;摘花)

(35)

与某些动词结合成复词,表示进行之意。如:打掠(用眼扫视);打勘(查问;拷问,审讯)

(1)

[口]∶从 [from;since]――带有北方方言色彩,普通话里一般用“从”,在单音方位词前只能用“从”。如:从南到北,从早到晚,从里到外

(2)

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如:打这儿往东去;打县里回来;打明儿开始

(3)

表示经过的路线、场所。如:打水路走,三天可以到

武术 [fight]。如:教打;练打。亦指京剧里指武打。如:唱、做、念、打

另见dá

打熬

dǎ áo

(1)

[endure]∶支撑;忍耐

在商品买卖中打熬过来

(2)

[suffering]∶磨砺;困难境况下的磨炼

(3)

[toughen]∶锻炼人

打把势

dǎ bǎshi

(1)

[dance for joy]∶手舞足蹈

(2)

[practise martial arts]∶练武功

(3)

[do odd job]∶干零活

打靶

dǎbǎ

[shoot at the target;target practise;shooting practice] 对准靶射击

打靶场

dǎbǎchǎng

[target range;shooting vange] 打靶用的场地

打摆子

dǎ bǎizi

[suffer from malaria] [方]∶患疟疾

打败

dǎbài

(1)

[defeat;win over;beat]∶战胜对方

战斗中打败敌人

(2)

[lose (a battle)]∶失败,被对方战胜

这一仗我们打败了

打板子

dǎ bǎnzǐ

[flog with the bamboo;cane] 旧时用竹片打罪人的刑罚

打扮

dǎbɑn

[dress;adorn;deck out;spruce;make up] 修饰外表

打扮素净。――《西厢记》

打扮

dǎbɑn

[style of dressing oneself]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你那身打扮可不能去赴宴会

打包

dǎbāo

(1)

[pack]∶用纸、布、麻袋、稻草等包装物品

(2)

[bale]∶把某物打成包或捆

(3)

[unpack]∶打开包着的东西

打保

dǎbǎo

(1)

[guarantee] [方]∶为某事打保票

我敢为这事打保

(2)

也说“打保票”

打饱嗝儿

dǎ bǎogér

[belch after a solid meal] 吃饱后打嗝

打抱不平

dǎ bàobùpíng

[help victims of injustice;defend sb against an injustice;right wrongs and defend innocence] 遇到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红楼梦》

打蹦儿

dǎbèngr

[jump][方]∶跳跃,向上蹦

打比

dǎbǐ

(1)

[draw an analogy]∶比方

讲抽象的事情,拿具体的东西来打比,就容易使人明白

(2)

[compare][方]∶比较

他六十多岁了,怎能跟小伙子打比呢

打边鼓

dǎ biāngǔ

[instigate;act or speak to assist sb] 从旁应和鼓动,助长人意

打辫子

dǎ biànzi

(1)

[queue]∶梳成辫子;把…编成辫子

(2)

[plait the qneue]∶用天然头发或人造头发梳打成辫子

打并伙

dǎ bìnghuǒ

[go Dutch] 见“打平伙”

打补钉

dǎ bǔdīng

[put a patch on] 补鞋或补缀衣服;在某物上加补片

打不倒

dǎbùdǎo

(1)

[unconquerable]∶不能征服的

坚持正义的人是打不倒的

(2)

[that cannot be knocked down]∶不可能被打倒的

我这么有劲谁也打不倒

打不得

dǎbude

(1)

[cannot be beaten with impunity]∶惩罚不得

他是王子打不得

(2)

[cannot beat and get away with it]∶不能打

他身体弱得打不得

打不平

dǎ bùpíng

[help victims of injustice] 管天下不公道之事

打不住

dǎbuzhù

(1)

[more than]∶不止;超过某个标准

每人十元的伙食标准是打不住的

(2)

[not enough]∶不够

承包这项工程,3个月是打不住的

(3)

[try in vain to hit]∶没打着

打不住狐狸反惹一手臊

打草

dǎcǎo

[mow;cut garss] 割草

打草惊蛇

dǎcǎo-jīngshé

[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fig)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水浒传》

打喳喳

dǎchāchɑ

[whisper] 低声说话;耳语

打杈

dǎchà

[prune] 砍去、切断或掐去植物的不需要的枝、芽使形态美观或结更多的果实

打杈

dǎchà

[pruning] 修剪枝条的过程

打岔

dǎchà

(1)

[interrupt;cut in;interrupt a conversation]∶打断某一行动或谈话;尤指在另一个人讲话时用问题和评论或议论去打断

(2)

[talk off the mark]∶有意转换话题

打禅

dǎchán

[sit in meditation] 佛教徒闭目静坐修行

打长工

dǎ chánggōng

[work as long term hired hand] 为地主做较长期的雇工

打场

dǎcháng

[thresh grain (on the ground)] 在禾场上将收割的麦子、稻子、高粱等脱粒

打成平手

dǎchéng píngshǒu

[fight to a draw;fight to a stand off;come out even;end in a draw] 比赛中打成平局,不分胜负

打成一片

dǎchéng yīpiàn

(1)

[integrate;merge with;form an indivisable whole;unify as one]∶结合成一个更完整、更协调的统一体;作为一部分或一个因素与别的结合起来

能和一群人打成一片的孩子

(2)

[identify;be unified as one]∶在某些方面(如利益、目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合为一个整体

长时期在一起的人们趋于彼此打成一片

长短好恶,打成一片,一一拈来,更无异见。――宋·圆悟禅师《碧岩录》

打赤膊

dǎ chìbó

[bare the upper body] [方]∶光膀子

李逵打着赤膊,手提板斧杀将过来。――《水浒传》

打赤脚

dǎ chìjiǎo

[bare the feet] [方]∶没穿鞋袜

打冲锋

dǎ chōngfēng

(1)

[charge forward]∶向敌人冲击;发起冲锋

他带领全排打冲锋

这次战斗由一连打冲锋

(2)

[lead the van]∶比喻做事、行动一股劲赶在别人前头

做事磨洋工,吃饭打冲锋

打虫

dǎchóng

(1)

[get rid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by means of drugs]∶用药物驱除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

(2)

[swat a fly]∶拍打飞虫

打春

dǎchūn

[the Beginning of Spring;Spring begins] “立春”的俗称

打从

dǎcóng

(1)

[from]∶[表示起点]――从…起

他打从幼年时代就大显身手

(2)

[since]

(3)

从…以来

打从本世纪开始以来,已经有了一些改进

(4)

自从

打从那时起,这两个敌对集团就互相敌对

打当面鼓

dǎ dāngmiàngǔ

[speak in sb's presence] 比喻有话当面说,不背后议论

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噼哩啪拉,把什么都摆出来,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同志。――罗旋《南国峰烟》

打倒

dǎdǎo

(1)

[knock down]∶用短促而猛烈的打击使倒下

猛击他的下巴,把他打倒在地

(2)

[overthrow]∶推翻

那个腐败的政府很快被打倒

(3)

[down with]∶使进入一种低微的或恶劣的或失败的状态――常用于祈使句表达一种愿望

打倒张三!

打倒帝国主义!

dǎ dēidei

(4)

[shiver, quake] 牙齿颤抖撞碰的象声词

打得好

dǎ de hǎo

[deserve the beating or spanking] 值得打或应该打

打得好

dǎ de hǎo

[excellent performance] 出色地完成任务――对球类运动员或做编织活的妇女说

打得火热

dǎ de huǒrè

[ardent flirtation with;carry on intimately with] 形容关系极度密切(多指男女关系)

吴二浪子现同按察司街南胡同张家里士娼叫小银子的打得火热。――《老残游记》

打灯笼

dǎ dēnglong

[carry a lantern lighted;hold a lighted lantern] 提点亮的灯笼

打灯谜

dǎ dēngmí

[guess riddles;solve riddles] 编织灯谜

打底,打底儿

dǎdǐ,dǎdǐr

(1)

[eat before drink]∶先吃少量食物再饮酒

(2)

[quiet]∶心里踏实

这几天他心里总有些不打底

(3)

[draft;lay a foundation]∶打下基础

打底

dǎdǐ

[bottom] 用基本颜色或媒染剂为染布作准备

可以用浅靛蓝染料给染布打底

打底稿

dǎ dǐgǎo

[prepare a draft] 同打草稿

打底子

dǎ dǐzi

(1)

[draft]∶起草;制定初稿或草图

(2)

[lay a foundation]∶奠定基础

这篇文章,请你先打个底子,再商量修改

打地铺,打地铺儿

dǎ dìpù,dǎ dìpùr

[sit or lie on the ground] 在地上或坐或卧地休息

别瞎讲究,打地摊睡吧

打点

dǎdiǎn

(1)

[check off the number of]∶查对…的数

(2)

[strike]∶钟攥打响报时

他走进房间时,时钟正好打点

打点

dǎdiɑn

(1)

[get ready]∶准备

(2)

[bribe]∶送人钱财以疏通关系,托人关照

(凤姐)又拿了三百银子与他去打点。――《红楼梦》

(3)

[put in order]∶放整齐

打电报

dǎ diànbào

(1)

[telegraph;send a telegram;telegram;communicate by telegraph]∶向…发送电报

(2)

[cable;send a cable;send a cablegram]∶通过海底电缆通信;发海底电缆电报

打电话

dǎ diànhuà

[call;call up;phone] 用电话与某人讲话。比喻暗通消息

打掉

dǎdiào

(1)

[take out]∶摆脱、去掉或了结(如一个障碍、一个对手);消除

第二个球把所有剩余下来的小柱木瓶都打掉了

(2)

[take down]

(3)

使失掉

妄自尊大的小伙子的骄气需要打掉一点

(4)

打掉骄气,使骄气丧尽

有两个办法可以打掉男人的骄气:一是把他们像婴儿一样娇养起来;二是唠唠叨叨地讲他们的过错

(5)

[knock out;destroy]∶敲打使毁坏

打掉敌人的探照灯

(6)

[wipe out]∶歼灭

打掉敌人一个团

打定主意

dǎdìng zhǔyi

(1)

[resolve]∶下定决心

突然他打定主意要说点什么,他坚决打定主意非说不可,即使布里特林先生一直在说个不停,他也决心要说

(2)

[make up one's mind]∶抉择做什么事;决定

打动

dǎdòng

(1)

[move]∶使感动,使感受仁慈、怜悯或同情的感情

她的悲痛深深地打动了他们

(2)

[touch;arouse]∶使产生友好同情的感情(如怜悯、感谢、悔恨、体贴等)

为他的朋友们的忠诚所打动

打抖

dǎdǒu

[shiver;tremble] [方]∶身体因冷或害怕而颤抖

他害怕得打抖

打斗

dǎdòu

[fight] [方]∶动手争斗

阵前两员大将正在打斗

打逗

dǎdòu

[make fun of] [方]∶打闹逗趣

干活吧,不要再打逗了

打赌

dǎdǔ

(1)

[bet;wager]∶ 对比赛或竞争的结果或不可预料的结局赌输赢

我与他对这场比赛打赌

(2)

[assure;guarantee]∶担保

我打赌他一定来

打短工

dǎ duǎngōng

[work as a casual laborer;be a temporary worker;pick up odd jobs for living] 为别人做短期雇工

这人游手好闲,只在为难时打打短工

打短儿

dǎduǎnr

[work as a casual laborer] 做短工

打断

dǎduàn

(1)

[interrupt;cut short]∶使某一活动(语音、思绪、行动)中断

打断谈话

打断他说的话

(2)

[break]∶[身体上某一部分的] 骨折断

这一击打断了他的手臂

打对仗

dǎ duìzhàng

[compete] 指商人在生意上互相竞争

打兑

dǎduì

(1)

[arrange] [方]∶照顾;料理

她打兑着孩子们睡了

(2)

[to transfer the creditor's right]∶债权人转移债权

打盹,打盹儿

dǎdǔn,dǎdǔnr

(1)

[nap;doze off;have forty winks]∶极度疲倦时小睡――用于本该处于警觉或警惕状态时睡觉或瞌睡

他又打盹,当他睁开眼时,发现太阳高照…

坐着一个人,靠着沙发扶手打盹儿。――郑文光《战神的后裔》

(2)

[doze off]∶小睡――表示瞌睡较深

他伏在书上打盹,不时还打鼾

打趸儿

dǎdǔnr

[(buy) in batches;at wholesale][口]∶成批购物

打顿,打顿儿

dǎdùn,dǎdùnr

[pause] 说话、背诵或行动中途间歇

打哆嗦

dǎ duōsuo

(1)

[shiver;tremble]∶颤抖(如因寒冷等)

(2)

[shudder]∶由于害怕、恐怖或厌恶而发抖;冷得直打颤

在寒冷空气中直打哆嗦

打耳光

dǎ ěrguāng

[slap sb in the face;box sb's ears] 张开手掌狠狠地击打面颊

打孩子一个耳光

打发

dǎfɑ

(1)

[send;despatch]

(2)

派去办事

我已打发人去找他了

(3)

使离去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茹志鹘《百合花》

(4)

[send away;dismiss]∶从某处撵走

他把孩子们打发走了,坐下来工作

(5)

[kill]∶轻松随便地消磨 [时间或一段时间]

用一壶茶打发了整个下午

打法

dǎfǎ

[play] 游戏、比赛中特定的行动、花招

大部分依仗跑动的打法

打翻

dǎfān

(1)

[overturn;bring down;strike down]∶通过用力使之倾斜或倾覆

一条被浪打翻的小船

(2)

[defeat;overthrow]∶击垮;推翻

打翻在地,再踏上脚

打翻身仗

dǎ fānshēnzhàng

[work hard to bring about an uprising]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

去年的粮食生产打了个翻身仗

打分

dǎfēn

[marking] 评分,评价或评定正误的行为、过程

他的教师打分不公平

打富济贫

dǎfù-jìpín

[crack down the rich and distribute their wealth among the poor] 打劫富豪,财主的财物,救济贫困的人

(李自成)在商洛山中打富济贫,笼络人心,故山中军事机密不易探明。――姚雪垠《李自成》

打稿子

dǎ gǎozi

[make a sketch;work out a draft] 起草稿

打格子

dǎ gézi

[checker] 将…不拘颜色地划成方块;尤指在种植前将(土地)规划成棋格状或许多方块

打嗝,打嗝儿

dǎgé,dǎgér

(1)

[hiccup,hiccough]∶发生呃逆

打一次隔

(2)

[belch]∶突然通过口腔从胃排出气体

打跟头

dǎ gēntou

[somersault;turn a somersault] 翻筋斗

打更

dǎgēng

[sound the night watches;patrol the streets at night and announce the watches] 旧时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打工

dǎgōng

[work to earn a living;do manual work for living] [方]∶做工

打工糊口

他从小就给财主家打工

打工妹

dǎgōngmèi

[the young women workers out of home] 外出做工的青年女子

打工仔

dǎgōngzǎi

[the young workers out of home]外出做工的男子,也泛指外出做工的青年男女

打躬作揖

dǎgōng-zuōyī

(1)

[salute with folded hands and make deep bows]∶旧时的一种礼节,弯腰抱拳,表示恭敬。也形容卑下恭顺的样子

老二回来了。……又在外边学得恁知礼,会打躬作揖。――《儒林外史》

(2)

[beg humbly]∶恭顺地恳求,又作“打恭作揖”

薛蟠连忙打恭作揖赔不是。――《红楼梦》

打拱

dǎgǒng

[salute with one's hands folded] 双手抱拳于胸前表示敬意

打钩

dǎgōu

[making tick] 核对无误的一种记号

打狗

dǎgǒu

(1)

[beat a dog]∶打狗子

(2)

[Dagou city]∶台湾省高雄市旧名,港口

打狗欺主

dǎgǒu-qīzhǔ

[to humiliate the protected is to humiliate the protector;to beat the dog is to bully its owner] 打狗也就是打击或欺侮其主人,打击或欺侮人

打谷

dǎgǔ

[thresh] 用连枷或脱谷机脱粒

打谷场

dǎgǔcháng

[threshing floor] 打谷或压辗出谷粒的场地

打鼓

dǎgǔ

(1)

[beat a drum]∶击鼓

(2)

[feel uncertain]∶感到没有把握

(3)

[feel nervous]∶感到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还不知结果,她心里直打鼓

打卦

dǎguà

[cast lots] 卜卦时用卦象来定吉凶

打官腔,打官话

dǎ guānqiāng,dǎ guānhuà

(1)

[talk like a bureaucrat;assume official airs in speech and action]∶像拘泥于陈规陋习、条条框框或在本部门作威作福的官员那样发表讲话或与人交谈

(2)

[stall with official jargon]∶用官方的语言回避、推挡或应付人

打官司

dǎ guānsi

(1)

[go to law;carry on lawsuit;file suit;go to court]∶诉诸法律,提起诉讼

(2)

[squabble] [口]∶争论,争执

打光棍

dǎ guānggùn

[remain a bachelor,stay single] 单身成年男子适婚年龄后仍未结婚或婚后又失去妻子的男子

打棍子

dǎ gùnzi

[punish with the big stick;bludgeon] 比喻用莫须有的罪名整治人

打拱作揖

dǎgǒng-zuōyī

[salute with folded hands and make deep bows] 同打躬作揖

打哈哈

dǎ hāhɑ

(1)

[laugh out loud]∶出声地笑

(2)

[make fun;crack a joke]∶取笑

别老拿他打哈哈

(3)

[careless]∶随便对待,不用心

这事可不能打哈哈

(4)

[assume official airs in speech and action]∶打官腔,敷衍

多找他几次了,他总是跟我打哈哈

打呵欠

dǎhāqiɑn

(1)

[yawn]∶疲倦时不由自主地张开嘴深呼吸

合上书,打个哈欠,然后上床睡觉

(2)

[gape]∶不自觉地张开嘴深深吸一口气,由厌倦引起

枯燥乏味的讲课使学生们听得直打呵欠

打鼾

dǎhān

[snore] 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

他睡觉时总要打鼾

打夯

dǎhāng

[ram;tamping;earth pounding] 用夯把地砸密实

打号子

dǎ hàozi

[sing a work song to synchronice movements with one person leading] 为共同用力而喊号子

打黑枪

dǎ hēiqiāng

[make a sniper's shot,fire from behind] 乘人不备在暗中打枪害人;比喻乘人不备在暗中攻击伤害别人

打哼哼

dǎ hēngheng

[groan and moan] 因病痛而哼哼

这么一点病,就这样打哼哼

打呼噜

dǎ hūlu

[snore;grunt;squeal] 打鼾

打话

dǎhuà

[talk] [方]∶交谈;聊天

路不远,打着话一会就走到了

打回票

dǎ huípiào

[return] [方]∶给回执;泛指被退回

这文稿是第几次打回票了!

打诨

dǎhùn

(1)

[make gags]∶开玩笑,逗趣

打诨底不是黄幡绰。――《辽史·伶官传》

插科打诨

(2)

[mock in fun]∶戏曲演出时,演员(多指丑角)即兴说笑逗乐

打诨插科

dǎhùn-chākē

(1)

[funny acting and saying of a player] “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2)

亦说“插科打诨”“撒科打诨”

打活

dǎhuó

[work as a farm laborer] [方]∶为别人帮工干活

这位长工从小就为地主打活

打火

dǎhuǒ

(1)

[strike sparks from a flint;strike a light]∶用火石和火镰等打出火来

把火绒打上火,给我一支蜡烛

(2)

[cook]∶旅途中做饭或吃饭

打火机

dǎhuǒjī

[lighter] 点火的器具;尤指用于点燃香烟、雪茄烟或烟斗的器具

打伙

dǎhuǒ

[form partnership] 合伙

打击

dǎjī

(1)

[hit;strike;attack]∶攻击;使受挫折

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狠狠打击侵略者

(2)

[knock]∶敲打;撞击

(3)

[crack down]∶制裁镇压

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4)

[take strong measures against]∶采取强硬措施反击

打击歪风

打击报复

dǎjī-bàofu

[retaliate;take revenge] 对给自己提过意见、讲过自己的缺点错误的人进行刁难、迫害

打击乐器

dǎjī yuèqì

[percussion instrument] 通过敲打发音的乐器,如锣、鼓等

打基础

dǎ jīchǔ

(1)

[found]∶使某些事物得到稳固支持

(2)

[do spade work;lay a foundation]∶为建筑工程准备地基

(3)

[prepare oneself for bigger tasks ahead]∶为迎接更大的任务提前做准备

打挤

dǎjǐ

[crowd] [方]∶拥在一起;挤在一块儿

趁时间不打挤,再玩一会

打家劫舍

dǎjiā-jiéshè

[loot;to raid homes and plunder houses] 成伙到人家里抢劫。劫,抢劫

打家劫舍的强盗

打家截道

dǎjiā-jiédào

[raid homes and plunder road] 拦路打劫或进人家里抢劫

打家截道逞凶势,恋酒贪杯添意气。――元·无名氏《破风诗》

打价,打价儿

dǎjià,dǎjiàr

[bargain;haggle] [口]∶还价(多用于否定式)

不打价儿

打架

dǎjià

(1)

[fight;scuffle]∶相打,徒手格斗

男孩们在打架

(2)

[come to blows]∶打起来

吵架的两个男生放学后就打架

(3)

[mix it up]∶参与打斗;举拳猛打

男子不敢为了吃穿打架

打尖

dǎjiān

(1)

[make a brief stopover;have a snack;stop for meal when travelling]∶旅程中间的短暂停留(休息或吃饭)

倘若在平时行军,遇着这样好的地方,应该命人马停下来休息打尖,然后再走。――姚雪垠《李自成》

(2)

[topping;pinching]∶掐去棉花等作物的顶尖儿,也叫“打顶”

打江山

dǎ jiāngshān

[fight to win state power] 通过斗争取得天下

打交道

dǎ jiāodào

(1)

[have intercourse;handle;negotiate;come into contact]∶个人、组织或国家之间进行交易或发生联系

(2)

[make dealings with]∶与…交往

我从未跟他打过交道

(3)

[follow]∶与物发生联系,指从事一种职业

那些同大海打交道的水手

打搅

dǎjiǎo

(1)

[disturb;trouble]∶扰乱人心或注意力

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饭。――《水浒传》

(2)

[pester]∶用琐碎和一再打扰的事折磨

一再打搅他,因此他不能集中精神看书

(3)

[bother]∶未经邀请、允许或欢迎而进来或进去

对不起,打搅您了

打醮

dǎjiào

[chant Taoist scriptures to expiate the sins of the dead] 道教徒设坛念经做法事

打街骂巷

dǎjiē-màxiàng

[create a disturbance among neighbors] 指向邻居们寻衅闹事,耍无赖,使之不得安宁

打劫

dǎjié

[loot;plunder] 拦路抢夺财物

打紧

dǎjǐn

(1)

[serious]∶严重的――常用于否定式

说一声也不打紧。――《水浒传》

(2)

[important]∶重要的――常用于否定式

打开

dǎkāi

(1)

[open]

(2)

改变关闭状态(如一扇门或一只盖子)

打开门

(3)

开口子

打开古代一些帝王的陵墓

(4)

[open up]∶揭开;开拓

打开局面

(5)

[break]

(6)

拆散某些火器的机械装置

打开猎枪,把两个枪管都装上子弹

(7)

松开,解开

打开他的枷锁

(8)

[break out]∶使处于一种展开的或伸展的状态

把中桅帆打开

(9)

[turn on;swith on]∶使流动;使运行

打开收音机

打开龙头

打开阀门

(10)

[widen]∶扩大…的范围

打开眼界

打瞌睡

dǎ kēshuì

[nod;doze off] 因困倦小睡

打揢,打揢儿

dǎké,dǎkér

[pause] [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是劳动者在长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集体创造的一种与劳动过程紧密结合的歌曲形式。我国北方将劳动中唱号子的行为叫“吆号子”,南方则常称作“喊号子”、“打号子”或“叫号子”。在四川等地区,也把“号子”呼作“哨子”。这些称谓较准确地表现出号子的歌唱发声特点。鉴于有目的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最早的人类活动之一,号子也应当是人类历史文化中产生最早、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吕氏春秋》里记载,远古时期人们结伙抬木头,前面的人发出吆喝声,后面的人随声应节附和,从而产生了人类社会最早的劳动号子,也可能是最早的民歌,最早的音乐。号子真实、朴素地反映了劳动者的生活、思想和劳动的双手创造世界的自豪感。号子具有简明、直接的音乐表现形式,粗犷豪迈的音乐性格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49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