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风民俗

山西民风民俗,第1张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更多详情: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5543

  五台山填仓节 民俗节日。分小填仓与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在正月二十日,大填仓在正月二十五日。不少村庄,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民谣有“过了年,二十三,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院墙,拾到虫虫验丰年”。填仓节,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窑。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画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窑旁边撤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窑,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小麦。大填仓日的灰窑,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玉米、谷子、高梁、豆类等。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填仓节。民间习惯蒸莜面窝吃,取其形如粮囤。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一些莜面窝放置粮仓。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旧俗农民卖粮,忌在此 日。粮店收购粮食却喜在此日,事 情往往就是这样矛盾。至今,一些 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 日购买米面。填仓节,晚问习俗点 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 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 香,年年粮食填满仓”。夜深人静 时,大人小孩均要端着灯笼,在院 内各处墙上寻找各种复苏的小虫 蚁,俗称为“填仓虫”。发现的越 多,兆头越好。

  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农历六月

  六月大会由来以久,是当地最有名的古庙会,早在隋唐时期就已初具规模,清代达到高峰。举办地就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怀镇,历时1个月到40天,会上的主要交易品是大牲畜。

  农历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会的时节,后来周边的农民纷纷趁此时机,到这里来进行牲畜交易,以后渐成规模。届时,交易牲畜的农民、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做买卖的四方客商都云集于此,最热闹的时候台怀地区聚集有十四、五万人,当中还穿插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中元节 民俗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七月十五日,民间除上坟外,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祭祀。定襄一带,习惯将麻、谷悬挂门首。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对民俗活动影响更盛。详见盂兰盆节、面塑节、放河灯条目。

  跳布扎农历六月十五前后

  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百余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穿街绕巷,最前边架着弥勒菩萨像,其后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浩浩荡荡的往罗目侯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萨顶“斩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28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代县城关秋季物资交流大会农历七月

  代县赵杲观古庙会农历七月初一

  鹿蹄涧村古会农历三月初九

  阳明堡古会农历三月十七

截止到2020年2月2日,车晓没有结婚。车晓,1982年6月12日生于北京市,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2004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水兵俱乐部》,从而正式进入娱乐圈。

2005年,主演公安题材剧《沉默的证人》。2006年,因在爱情伦理剧《生于六十年代》中饰演丁淑惠而崭露头角。2008年,主演都市爱情剧《艰难爱情》。2010年,凭借爱情喜剧片《非诚勿扰》获得第30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扩展资料

车晓个人生活:车晓的妈妈是总政话剧团演员王丽云。父亲是央视版《西游记》金角大王的扮演者车晓彤,并且还是是一名配音演员,爷爷奶奶也都在文艺界拥有很深的资历。

2010年1月24日,车晓与山西首富海鑫钢铁集团掌门人李兆会结婚。2012年,车晓与丈夫李兆会离婚。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为不同。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

  拜堂意识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晋中、晋南等地,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忻州等地,洞房门头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灯”。雁北平鲁一带,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

  晋中、晋南的一些地方,则把弓箭悬挂在墙上。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传统结婚仪式         

 1祭祖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 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 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  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 后才得进入。     

 6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  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 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 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  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  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 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  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  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相信大家都参加过婚礼,那么你知道新婚喜宴致辞应该怎么说吗不知道的话跟着我一起来学习了解新婚喜宴致辞。

新婚喜宴致辞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诸位亲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庆佳节万民同乐,迎新人皆大欢喜。正当大家喜迎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天降祥瑞,黄道吉日,府迎来了壬辰年腊月十三花好月圆之日。诸位高亲贵友,喜带节日气氛,携厚礼、送祝福,欢聚在这里,参加张府大公子鹏飞与皖城韩府千金韩静,相隔千里,喜结良缘的完婚喜宴。值此,我受张氏家族之托,对诸位的大驾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代表大家祝愿一对新人新婚愉快、白头偕老、比翼双飞、幸福一生!

喜办一桩儿女事,了却双方父母心。敬上一杯赊店酒,感谢诸位万分情。薄酒心情浓,淡菜意更真。盛情不言表,永远铭心中。

  下面新婚答谢喜宴开始,敬请诸位贵宾按公布席次屈驾入席,开怀畅饮,喝出快乐,喝出健康!

新婚喜宴致辞篇二

尊敬的各位贵宾、各位亲朋厚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香茗迎佳婿,美酒酬嘉宾,今天是壬辰年十月十九日,天降祥瑞,云开五彩,占天地人和之时,逢花好月圆之黄道吉日,喜逢赵府爱女携佳婿先生过府省亲志喜。诸位亲朋不顾繁忙,莅临应贺,众族人闻喜贺仪,乘幸而致,赵府上下吉庆祥瑞,蓬荜生辉,高朋满座,喜气洋洋,东家不胜感激,倍感无尚荣光。在这里赵府全家向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爱女大家闺秀,知书达礼,聪明贤惠,淡雅脱俗,纯美善良;佳婿先生,英俊潇洒,德才兼备,事业有成。二人的结合可谓郎才女貌,相得益彰,门当户对,珠联璧合。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同跨骏马弛千里,共栽梅花香百年,家庭温馨和谐,事业成功辉煌,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各位来宾,在这众贤云集,群英荟萃的美好时刻,喜有宾朋满堂坐,愧无美酒佳宾,为答谢各位添奁送女,热情帮忙之深情厚意,东家特借一方宝地备下省亲酬奁喜宴,淡酒薄菜不成敬意,略表心愿,望大家席间诗酒豪情,宽怀畅饮,增情叙意,亲情永驻,友谊长存,祝愿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今天,受东家委托,由,负责照客,为大家服务。由于接待条件和接待水平有限,在迎照安排方面如有不周之处,万望大家海涵。

今天各位来宾的席次和座次已张榜公布,不再一一宣座,烦请观榜,屈贺入席。

新婚喜宴致辞三

各位贵宾、各位亲朋好友:

逢盛世李杨同缔秦晋盟,遇佳期新人共结夫妻谊。一对新人李府公子与杨门千金,于公元2012年10月日、农历壬辰年10月日之吉日吉时,携手共登婚姻神圣殿堂,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李府秉承纯朴、勤劳、善良之家风,奋发上进,敢于搏击弄潮,历练为精明强干之才;杨门璞玉初露,即沐浴于父母挚爱之中,薰陶于节俭良善氛围之内,好学巧思,造就为女中佼佼者。二人有缘,月老玉成,实为天意。自今日始,杨门千金为李府娇媳,必不负杨门之托,为一生负责,遮风挡雨,谋取百年幸福;李府公子为杨门贵婿,定继承李府传统,为营造温馨港湾,全心辅助,共图家业兴旺;李杨两家及亲朋也定会为他们共同铺设幸福道路。让我们共同衷心祝愿一对新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互敬互爱中幸福美满,互帮互助下家道如日中天,互谅互让时享尽天伦之乐。祝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征途上,勤学多思巧干再创李府辉煌。同时也谨向大月老及诸位贵宾尊驾光临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新婚之前,诸位亲朋纷至沓来,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李府的抬爱和关切之情;至吉日良辰,诸位又不辞辛劳携美好祝愿参加婚礼,杨门贵宾携娇女带嫁奁送女完婚。此一切均让李府蓬荜生辉,万分荣幸,东家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为庆祝、新婚之喜并答谢诸位美意,特借宾馆一方宝地,设薄酒愿君喜酌,置淡宴请君乐品。请诸位席间不拘小节,觥筹交错中尽情开怀纵酒,让东家心情尽现,为今日喜庆锦上添花!

今日我等几人受东家委托为大家服务。虽依新规视旧矩、尽心尽力也仍有欠缺,兼之条件简陋远不能尽李府答谢之意,在这里先行致歉,敬请海涵。若有漏座敬请告知,东家另备雅席恭候。

下面由 宣布席次安排,请诸位贵宾移尊驾按席次入席就座。

新婚喜宴致辞四

嫦娥将携玉兔去,金龙正踏祥云来 。腊月廿日吉时至,亲朋齐贺鸾凤鸣。女士具慧眼,巧点鸳鸯佳偶成。贺府王门结秦晋,蕴哲金菊完大婚。

二人博学育桃李,品正堪为学子范。新郎帅,倜傥又高才,蕴藏万卷跃龙门,哲思千世风帆扬,谁不夸新郎新娘靓,娴淑且大方,金出名山放异彩,菊绽深秋傲严霜,无不赞新娘!

一对新人结连理,亲朋好友总关情。尊贵王门育巾帼,更携嫁奁送婚成。祝福新人永幸福,事业腾飞家业兴。抬爱贺府人涌动,主人感激难以明。禁借福地置淡宴,几杯薄酒表心情。敬请诸君多举著,还望各位品酒茗。多用方能尽主意,锦上添花借酒行。

安排不周请海涵,歉意已在清酒间。若有漏坐请告知,专席恭候君自专。服务人员多敬酒,客人尽兴主人安。现有喜榜已公布,请君移步入席间。 "新婚喜宴致辞 "的人还:

1在新婚喜宴上的讲话6篇

2婚宴上新郎简短温馨致辞

3领导在新婚喜宴上的致辞

4喜宴新娘致辞

5新郎在婚宴上的讲话6篇

6结婚典礼上的致辞大全

闻喜县 古称桐乡,秦时更名为左邑县,汉武帝刘彻在此欣闻平南越大捷而赐名 “闻喜”,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处,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与侯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盐湖区接壤,南与夏县相邻。

闻喜县历史悠久,自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名人辈出,古迹颇多。魏晋有地图之父裴秀,唐有中兴贤相裴度,宋有抗金名相赵鼎,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境记忆体有唐玄宗所书御碑和韩愈撰文,以及祁隽藻书写的“平淮西碑”。

至2014年,辖区国土总面积11671平方千米,辖7镇6乡、342个村,户籍人口为42万,县 驻桐城镇。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 正式批准闻喜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闻喜县wén xǐ xiàn 外文名称 :Wenxi County 别名 :桐乡、左邑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山西省,晋南地区 下辖地区 :7个镇、6个乡 驻地 :桐城镇 电话区号 :0359 邮政区码 :0438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交界 面积 :1164平方公里 人口 :42万(2014年) 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中华宰相村等 机场 :运城关公机场 火车站 :闻喜站、闻喜西站 车牌代码 :晋M 行政代码 :140823 县委书记 :段慧刚  建制沿革,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交通,社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旅游,名优特产,风土人情,著名人物,郭璞,裴度,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汉武帝外巡途经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遂改为“闻喜”(“将幸缑氏,至此闻南越破,大喜。因立闻喜县,属河东郡。”)。 历史沿革 闻喜春秋为晋地,战国属魏。 闻喜县 秦置左邑,属河东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北征匈奴至此,闻南越大捷,始改县名为闻喜。 北魏属正平郡。北周正平郡治徙今城关北20千米龙头堡,隶东雍州。北周明帝二年(558)东雍州改绛州,与正平郡同治。北周武帝时正平郡及闻喜县徙治今新绛县境。 隋开皇十年(590)闻喜县治徙今城关东北14千米东镇,属绛郡。大业末年改桐乡县。 唐武德元年(618)复名闻喜,属绛州;元和十年(815)县治徙今城关西南4千米,属河中府。 五代复徙治今城关;五代汉干眪元年(948)属解州。宋属解州。清改属平阳府;雍正七年(1729)属绛州。历代县名未改。 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山西省 , 民国3年属河东道,民国16年复归省管辖, 民国26年归第七行政公署领导。 1943年以与夏县接壤地置稷麓县,治稷王山麓柏林村,属太岳区三专署,1946年撤销。 1947年闻喜全境解放,归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 1949年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 1954年属晋南专区。 1967年属晋南地区。 1970年属运城地区。 2000年属地级运城市。 行政区划 至2014年,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桐城镇、郭家庄镇、凹底镇、薛店镇、东镇镇、礼元镇、河底镇、神柏乡、阳隅乡、候村乡、裴社乡、后宫乡、石门乡,县 驻桐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9′33″~111°37′29″、北纬35°9′38″~35°34′11″之间。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同侯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盐湖区接壤;南与夏县毗邻。辖区东西长5755公里,南北宽453公里,国土总面积为116711平方公里。距省城太原市369公里,距北京市848公里。 闻喜 地形地貌 闻喜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多样,河谷、塬地、丘陵、山地共存。其中河谷盆地3583万亩,占总面积的2047%;丘陵、塬地、山地13923万亩,占总面积的7953%。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中间则有鸣条岗突起,盆地在两夹槽间,丘陵垣地遍布县境。涑水河谷盆地海拔450~500米;中条山前沿海拔550~800米;中条山海拔1500米,相对高度1050米;美良川海拔510~550米,北塬海拔690~750米,相对高度250米;中部鸣条岗海拔500~600米,相对高度150米。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条。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向西流经闻喜、夏县、运城、临猗至永济伍姓湖,在弘道园西注入黄河,全长195公里,在闻喜县境长325公里,为北方间歇性河流,年均来水量为4370万立方米,洪水期来水集中,枯水期干涸。沙渠河发源于唐王山北麓,由东向西于闻喜县城北汇入吕庄水库。 气候 闻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十年九旱,春易旱,秋易涝;年日照平均时数2461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8389毫米;年均降水量4398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1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2℃,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5℃;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 自然资源 闻喜县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至2014年,已探明的矿藏有16种,其中金属矿有铜、钼、钴、金、铁、铌、钽、铀等8种;非金属矿有长石、石英石、石灰岩、蛭石、石榴石、大理石、型砂等7种;辖区有耕地79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油料作物等。 人口 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辖区共有128572户,户籍总人口为408950人,其中,城镇人口174621人,乡村人口234329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数为208651人,女性人数为200299人。从业人员有17606人,在岗职工有16518人。 经济 概况 :2013年,闻喜县实现生产总值1069亿元,增长10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增长135%;实现财政总收入596亿元,增长1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1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73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67945元,增长145%。 农业 :闻喜是传统农业县,是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一大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大荞麦、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药材、花生等。至2012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36万亩,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0万亩,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38万亩,完成退耕面积1336万亩,恢复天然林植被67万亩。 工业 :闻喜县的主要工业有陶瓷、玻璃、五金、工具、活塞、巾单、糖醛、化肥、水泥等行业。2010年,闻喜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4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7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至2012年,闻喜县金属镁产量达12万吨,形成了钢铁、金属镁、玻璃器皿、陶瓷、机械加工、化工、建材、绿色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 交通 闻喜县交通便捷,南同蒲铁路自北而南纵贯闻喜县境,礼元至古堆支线铁路为通往中条山矿区的专用线;太原至茅津渡和焦作至侯马两条干线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大运二级路、太风路穿境而过,闻垣、桐石等二级公路全线贯通,此外有闻喜县城通往永济的支线公路与通住县内各社队的简易公路多条。 闻喜县 社会 基础设施 2012年,闻喜县先后投资4亿多元,完成了城南大街路基建设、连线闻垣路与大运路的城东立交桥工程、人民广场、西湖公园、人民礼堂和太风路、新开路、城西大街拓宽改造等重点工程,县城交通一环路网已形成,城市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在公路建设方面,改造路网工程1050公里,新增油路355公里,新建水泥路1000公里。在电力建设方面,农网建设与改造,新建35KV变电站3座、增容改造5座,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113443公里,覆盖了96%的村户。至2013年,闻喜县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闻喜第二中学教学楼、城西电子计算机学校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建美术馆一座;实现了电话村村通目标;有线电视入户31万余户,联网220个村;西湖公园、大运路县城段拓宽改造、城东大街、太风路、新开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完成;完成58所中国小校危房改造,职教中心建成使用;完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25处,34个自然村、1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保障 至2013年,闻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发展加快,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和农业贫困户居民均被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旅游 中华宰相村: 裴氏家族的发祥地,位于闻喜县裴柏村,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和太风二级公路沿村而过,地处山西“根祖文化”和“文明溯源游”的中心区域。裴氏家族公候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者六百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有“天下无二裴”、“天下裴氏出裴柏”等说法。裴氏家族肇自商周,兴起于两汉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衰微于宋、金、元、明、清,绵延共三千余年。 中华宰相村 汤王山: 位于中条山麓的石门乡境内,海拔1752米,古名条山、景山。夏末桀帝无道,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投奔成汤,成汤遂扎寨此山,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操练兵马,于公元前1711年,由此发兵出征伐桀,灭夏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人为纪念这位明君,便在当年成汤营寨观星台上始建庙于祭祀,改景山为汤王山。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属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文物古迹众多。位于主峰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殿堂建筑全为山石精砌而成,古朴坚实别致,虽经千百年风雨苍桑,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汤王山以其独有的商汤文化古迹闻名于世。 汤王山 闻喜文庙: 又名学宫,亦称宣圣庙,是为奉祀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而专设的庙宇,位于闻喜县城东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重建,占地面积38亩,是山西省最大的文庙。建筑坐北向南,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成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右侧有传道斋、授业斋。大成门前有五龙影壁,影壁后有砚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为五踩双昂,琉璃歇山顶。庙记忆体有明代孔子线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闻喜文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闻喜文庙 董泽湖: 龙的故乡在闻喜县境内的董泽湖,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董父豢龙的地方。董泽湖有董父庙遗址、过仙桥旧迹、并蒂莲石碑等景观,是一个以龙文化为主题集自然、历史、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景区。董泽湖周边盛产莲菜,洁白如玉,孔多渣细,脆嫩香甜。夏秋两季的白水滩,两岸杨柳成行,十里平湖荷香,董泽湖融于莲蓬荷香之中,以其神奇的传说、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董泽湖 名优特产 闻喜县特产有“闻喜煮饼”、白莲藕、柿子、远志、白楸、北垣馍、北垣苹果等。北垣柿饼,肉质如枣,汁丰味甜;北垣馍,做工精细,色泽如雪;葱花饼,配料讲究,香酥可口,被誉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董泽白莲,清脆爽口,质细孔多,故晋南有“闻喜莲菜-眼儿多”之谚语,用来暗指闻喜人聪明;峪口紫皮蒜,质优个大,味浓辛辣;涑川茼蒿,茎肥叶细,养营丰富;焦山矿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口感良好而闻名远近。 闻喜煮饼: 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的美誉。煮饼在明末就已有名气,从清朝嘉庆年间至抗日战争前的300年间,不仅畅销于天津、北京、西安、太原等内地城市,而且闻名于上海、广州、海南等地。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有“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见闻喜煮饼确实声名远播。晋南民间把“炸”叫“煮”,煮饼其实是一种油炸的点心。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 闻喜煮饼 钩编: 发展于1970年代,利用丝光线,经过精心设计,采取针数和针法上的千变万化,织成各色图案,品种多、花样新、造型美,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深受各界女士的喜爱,2006年参加了中部五省文博会。 锦贴画: 一种民间手工艺术,选用上乘锦缎布,按照图案,采取、剪、缕、平帖、叠贴等工艺手法制作的产品,工艺严谨,手法独特,色泽鲜明,集绘画、剪纸艺术于一体,作品丰富。主要作品有戏曲脸谱、关公图像、“孔雀山茶”、“花开富贵”、“锦鸡松菊”、“黛玉葬花”等。 花馍: 闻喜被称为“花馍之乡”,每个村都有制作花馍的巧匠,当地有这样的说法“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闻喜花馍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花样繁多,搭配组装成的花馍给人以空凌玄妙、活灵活现之感,其繁而不乱、鲜艳而不失协调的装饰得到人民民众的喜爱。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花馍”是用圆形、桃形、鱼形等面团作为花馍主体,出笼后插上所需面花,吉祥物多以动物为主。闻喜花馍制作要经过九道工序: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闻喜花馍被广泛用于节日、婚嫁、寿诞、丧葬、上梁、乔迁等诸多民俗风情活动中,2006年12月18日,闻喜花馍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闻喜花馍 刺绣: 在闻喜,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多以刺绣来装饰,像衣服、帽子、鞋子、鞋垫和被面、枕头、喜帐、桌围、椅垫等,都有不同纹样的刺绣图案。刺绣图案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为题材,像孔雀开屏、喜鹊登梅、松鹤延年、二龙戏珠、凤凰牡丹等。闻喜民间刺绣在表现方法上,取材范围很宽,造型生动,多用平针、勾针、挑针、抽针、套口、盘锦、堆锦、扎花、割花、砌花等技巧;在色彩运用上,采用强烈的对比色,用大红大绿、大蓝大黑等颜色作为底色,所绣的纹样则用淡雅的颜色,使绣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求得颜色的和谐。闻喜刺绣在绣品中虽然只用几种颜色调配,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风土人情 订婚 :不论自由恋爱或媒妁介绍,均要订婚。吉日由女方择定,男方认为合适就举行订婚仪式。男方请懂礼仪的人和执事人,抬上食箩,内放猪肘、糕点、香烛鞭炮、龙凤花馍、合婚布、棉花、衣料数件、聘礼,到女方恳亲祭祖。女方长辈和亲戚赠送新女婿见面礼物,随后女方亲戚到男方做客,男方长辈和亲戚也赠送礼品。 迎亲 :结婚的吉日由男方择定,女方允许后,就开始操办结婚喜事。结婚前日下午,男家请人到女方家搬嫁妆,结婚当日早上,新郎理发,敬神祭祖。早饭后前往女家迎亲。进入女方家,新女婿先向女方祖先行礼,稍歇行祭祖礼,传统是磕头,后改为鞠躬参祖。新郎向新娘鞠一躬,迎新人走下床。新郎新娘向祖宗行一礼,起程。 婚礼 :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婆婆给新人套玉锁或金项链,新郎给新娘头上插花。拜完土地神,进入花堂举行结婚典礼。最后男方以丰盛的宴席款待女方亲戚和朋友。新娘婚后第二天携带礼品同新郎回娘家。新娘在婆家待到第10天再1个人回娘家,过10余天,为婆家近亲置买些小礼物,至此整个婚礼结束。 淘媳妇 :又称“逗媳妇”、“闹洞房”,为传统婚礼程式之一,时间在新婚当日晚上,形式随时代变化。节目形式多样,大体是对新婚夫妇进行性启蒙。随着自由婚姻的逐渐普及,1990年代以来,闹洞房渐趋于文明,图喜庆的成分居多。 著名人物 闻喜县见之史册的名人有地理学家裴秀、文学家郭璞、历史家裴松之、法学家裴政以及唐代名相裴度、南宋名相赵鼎、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等。其中裴氏家族历代做过宰相的有五十九人,做过将军、尚书、御史等的有二百多人。宋代名相司马光曾说:“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郭璞 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纯,古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文学家,堪舆学鼻祖,生于西晋末年。西晋统治垮台之后,他离乡逃奔江南,先为宣城太守殷佑参军,后定居于暨阳。他因著《南郊赋》和《江赋》而得到晋元帝司马睿的赞赏,被命为著作佐郎,后又升任尚书郎。郭璞一生著述丰博,先后注解过《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水经》、《尔雅》、《三苍》、《方言》等历史名著,计数十万言。郭璞的诗赋有“东晋之冠”之称。留传下来的诗有22首,以《游仙诗》14首为代表作。今闻喜县境汤王山有郭璞书堂,传说为郭璞读书处。 裴度 裴度(765~839),字中立,唐代中兴名相,元和七年因安抚归附唐朝的魏州藩镇有功,授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受到唐宪宗信任和重用。唐元和九年(813),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举兵叛乱。元和十二年,裴度亲临前线督战,临行前立了军令状:“贼灭则朝天有日,贼在则归朝无期。”,宪宗为之流泪。裴度派李愬雪夜奇袭蔡州,生擒了吴元济,平息了叛乱,结束了淮西10年割据的局面。裴度晚年隐居洛阳,时常与白居易、刘禹锡吟诗作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700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