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此说来,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千年来都是如此。杨绛和钱钟书是这世间伴侣的最好榜样,看他们的爱情婚姻,便知这世间姻缘的美好是伴随而不是追随。
他们从大学相识相恋,到成为终身伴侣,接下来共赴患难,一直到钱钟书先生只身先去,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人生里,他们不管经历的是惊涛骇浪还是命运的无理摆布,始终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一起携手共度大半生。杨绛与钱钟书相爱63载互敬互爱的对待彼此,她做了他一辈子的尾巴,他始终崇拜着她,一辈子未曾改变过,他们用各自的一生讲述了这世上最纯净的爱情。
曾经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的句子,“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于是便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她,“我和他一样”,杨绛也回答道,“我也一样”,这两个人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佳境诠释的淋漓尽致,婚姻最美好的样子就是他们这般吧。
他们的爱情真的可以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在英国留学期间,他们俩几乎就假期时间全部用来读书了。他们在这里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往往他们会找一个固定的位置,一本一本的阅读,并做详细的笔记,如此保持终日乐此不疲的样子,令人羡艳不已。
在钱钟书的眼里,有人杨绛的家才像家,许多时间里他将自己沉溺在她的爱里,像孩子一般,杨绛不仅聪慧,贤明。在婚姻里更是充满了智慧,她爱钱钟书,也包容他的缺点,从不试图去改变他,后来先相伴的63年岁月,她也是如此,从未拿任何家务事去烦过他,即便有麻烦,只要自己能解决掉的都不会告诉他,她的爱促使他只会分享幸福于他,把烦恼交付自己,因为深知幸福分享会获得双倍的甜蜜,而烦恼并不会因两个人一起分担而变得更少,反之常常会徒增焦虑和争执。
世间有无数的爱情,从童话走向怨恨万劫不复,都是因为其中一方甚至双方寄希望于永恒的快乐,于是幽怨暗生争执,一直走向破碎的结局,杨绛早已看透这些相处之理,在婚姻爱情里她始终清醒自省,有无孩子在他们中间,她都一如过往的珍惜得到的每一分,而那些没有得到的,这是本应与自己无关的。
善良体贴她,担当的妻子角色是钱钟书最难得的贤内助。这也是他们能在婚姻里幸福长久的秘诀,在婚姻的围城里,他们的爱情是世人最为羡慕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尊重,爱屋及乌。
杨绛一生践行的是诗人最鲜艳的爱之相悦的付出,比如在事业上当她成名之时,钱钟书还默默无闻,但钱钟书提出想写一部著作,她无限支持,甘做灶下婢,吃了无数苦,但不觉得苦,反而还觉得自豪。钱钟书在写围城时期经济拮据,杨绛为了节省开支,决定自己上街去买菜,钱锺书深知杨绛爱面子,于是她便体贴的陪她去菜市场买菜。因为除了家中全家的家务,都得杨绛一个人做,他怕他太劳累,因而常常自己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尽管洗的一塌糊涂,还得通通重洗,然而他这种举动最是体己贴心。多年来他还负责她的早餐,只因为她习惯晚睡晚起。
如此深情似海的两个人,做到了夫妻间最难做到的爱之收支平衡,男女间最好的爱情莫过于此。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花雪月,也耐得住柴米油盐。
香港作家李碧华曾说过,大概1000万人之中才会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相爱容易相处,最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他们一生都是彼此内外兼修的知心爱人。
他们的爱情是令人羡慕,他们总是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苦中作乐”。因为彼此在一起的力量,他们也更懂得命运带给他们的诸多苦难,不是为了让他们对人生失望,而是将他们打磨得更加坚强,让他们更加坚韧的去迎接美好的生活。他们在一起与岁月的流转中转眼到了暮年,在一起走过的几十年里,他们经历了爱情,也经历了动荡,相扶至今。
无数人羡慕他们的爱情,但他们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有这种和乐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他们彼此的深情是那岁月里的静水深流,生生不息。
没遇见时,你只是你,我只是我;初遇时,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相处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长地久时,你是新的你,我是新的我。
初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杨绛和钱钟书的相遇,充满了一见钟情式的浪漫。杨绛第一次遇见钱钟书,“见他身着青布大衫,戴一副老式眼镜,气质儒雅俊朗,蔚然而深秀。”钱钟书对杨绛,也是感到“她面容白晳清秀,性格温婉和蔼,自有一番神韵。”
执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钱钟书主动写信给杨绛,两人见面后相谈甚欢,两人开始频繁地书信来往,杨绛的信还被钱钟书的父亲看到过,对杨绛称赞不已,立刻承认了这个好儿媳。
很快,两人在苏州举办了婚礼。婚后,杨绛从清华退学陪钱钟书远赴英法读书。杨绛对钱钟书的照顾无微不至,可谓“宜其室家”。
偕老:唯有知音者,相思歌白头。
钱钟书的《围城》里最著名的一段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是夫人杨降所写。钱钟书既感激夫人的帮助,也非常欣赏她:“杨绛的散文比我好。”在钱钟书与女儿相继过世后,杨绛笔耕不辍,书写着两人的梦想。
“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这件事我没想过别人。” 如果爱情分等级,那么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可谓最高级——没有怀疑、控制、伤害、算计;只有信任、欣赏、包容、感激。越来越亲密,越来越积极,越来越默契,越来越疼惜,永远相携而行,爱无止境。
认知升级,活出自己。欢迎关注瑶知天问(微信公众号ID:loves-knows)
注:来源于网络
是什么样的感情才能使钱钟书和杨绛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六十年如一日呢?
《我们仨》讲述了杨绛和钱钟书共同生活六十多年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温馨、浪漫,琐碎的日常生活被他们过成了诗。这样的婚姻堪称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
是呀,每个家庭都是如此,按理说都应该如此幸福才是,可是现实中却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本应该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却变成了相爱相杀。是感情淡薄了,还是相看两相厌,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我和丈夫是上学时候认识的,我们虽然算不上一见钟情,但是也有很不错的感情基础。大学毕业后,我们如愿结婚了,可是慢慢地我们之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从刚开始的拌嘴,到后来的面红耳赤。
其实说起来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晚上喝得醉醺醺地回来,不洗脚就上床睡觉,我只是说了他几句,他就大发雷霆。有时候是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有时候是因为父母的问题。总之,我觉得我们的感情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有时候会冷战好几天,我该怎么办呢?
关于婚姻,虽然我也是个过来人,但是我的婚姻生活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也一直在探寻幸福的秘诀。杨绛一家的生活,也是令我羡慕不已。我希望在《我们仨》中找到幸福的秘诀。
读了《我们仨》后,我发现钱钟书虽然是个大学者,但是他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说,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当年钱钟书先生初到牛津大学就磕掉了大半个门牙。
其实杨绛怎么会不知道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呢?但是她对待钱钟书缺点的态度,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在杨绛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钟书经常像犯错的孩子一样告诉杨绛他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我做坏事了,我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
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试问,这样的胸襟有几个妻子能有呢?关于夫妻关系,杨绛是这样说的,“夫妻该是终生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是互相尊重的伴侣。”
你知道吗?在钱钟书的眼里,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杨绛的心,钱钟书就像孩子。
阿瑗(杨绛的女儿钱瑗)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儿’,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杨绛如是说。
多么和谐的一家人啊!彼此照顾,彼此理解,也许这就是幸福的真谛。关于爱情,《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
还记得那段结婚誓言吗?
你是否愿意这个男子成为你的丈夫与他缔结婚约?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或是任何其他理由,都爱他,照顾他,尊重他,接纳他,永远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
回答的时候,都是“是的,我愿意”,可是你真的做到了吗?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有彼此相爱,彼此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自然也就少了一些是非,少了一些矛盾。
这就是杨绛和钱钟书幸福婚姻的秘诀,希望你也能做到。
钱钟书杨绛夫妇向被视为之死靡二的神仙眷侣。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一生身和共住,意和同事,风雨同舟,劫波共济,人间少有。钱杨姻缘堪称当代现实版的“金木良缘”。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这是汤显祖《牡丹亭》里的题词,在钱杨身上,我们看到了真实。过去百年,这样的尽善尽美的夫妇组合,学界中差不多只有冰心和吴文藻可以比肩。论性情相契、话语共通,知感相照,即便是他们,也是略逊一筹的。
但是,钱钟书一生只爱过杨绛一人吗似乎又不是。实际上钱钟书先生年轻时也有不少八卦,只是当事人都避而不谈,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只是作为一种“绯闻”一直流播在几代学者圈中,谈者眉飞色舞,听者兴味盎然,成为有趣的“学林掌故”。
1,钱钟书先生的 “暗恋 ”
老辈人物盛传,钱钟书先生在清华期间,心目中的“绿鬓红颜”实际是赵萝蕤。
赵萝蕤是谁现在的朋友可能都挺陌生,沧海沉浮,真成了“古董人物”了。现在的文青佛系,流行的是林徽因,流行的是李子柒,流行的是江一燕,而在民国时代,我们知道,大部分人的心中,“第一才女、第一名媛、第一美女”三体一位的,旧派属周炼霞,新派是赵萝蕤。
赵萝蕤出身名门,负笈名校,著名“白富美”,缥缈芳华屡艳惊四座,姿容嫣然又锦心绣口,首译艾略特的《荒原》与惠特曼的《草叶集》,为艾略特亲宴誉美,在1946年和1948年分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此后长期主持燕大、北大西语系,这是民国时代知识女性最辉煌的学历和成就了。
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一书中曾隐约提及,在清华时,杨绛与赵萝蕤往来颇密,差不多就是现在所谓的“闺蜜”:她们一起学过昆曲;赵萝蕤倒追陈梦家,陈氏清贫出身,不但住在赵家,生活费都需赵萝蕤筹措,赵父嫌弃陈穷断赵资金以相逼迫,还是赵萝蕤每月向杨绛借钱才得渡过难关,可见彼时二人关系之好。
那时,追求赵的人也多,据杨先生“回忆”,意气风发的赵萝蕤还曾不乏自得地问杨绛:“一个女的只被一个男的爱,够吗”若此话当真,这是赵萝蕤门第、才华和美貌兼具的底气,也是傲气。
1950年代,赵萝蕤已是中年妇人,写《一滴泪》的巫宁坤先生车站乍见,还是惊为天人,感叹“风度不减当年”。犹记前年和尚南大中文系读博的罗兄座谈,言及“民国女神”,异口同声推尊赵萝蕤女士,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想一个人能风华绝代,终究是传奇无限,无论时代的尘土怎么掩藏,依然在幽冥中滟滟生光,会有无数拥趸在霜晨月夕饭余茶后中怀仰不已。
赵是钱钟书先生清华研究院时的同学。据说《围城》里唐晓芙的原型就是赵萝蕤,而非杨绛先生所说是她本人。比如著名学者扬之水女士的<读书>十年(二)>中, 直接写到,“想起陆灏曾提到,施蛰存对他讲,《围城》中唐晓芙的原型即是赵萝蕤,钱当年是追求过她的”(页36)。施蛰存先生是钱钟书同辈学人,多有往来,又是诚笃君子,这样的话是不会乱说的。
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是如此浓墨重彩的描绘唐晓芙的出场:“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恪守天生的限止,不要补偿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这大约就是钱钟书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吧
实际上,熟悉现代文史的明眼人也不难看出,《围城》中唐晓芙的姓名、形貌、性情、行事种种也多与赵萝蕤“暗合”而异于杨绛,所谓“李唐赵宋”“牵芙连蕤”的隐语更是昭然若揭。可叹杨绛先生晚年,还反复对外解释,唐小芙的“原型”是她自己。也许男欢女爱还是难得糊涂最好,不然此后岁月都不知如何安顿。
至于,钱先生另外一位“绯闻对象”何灵琰,是钱氏门下唯一女弟子,也是民国名媛,陆小曼“干女儿”。40年代,钱钟书受命担任何的家庭教师,两人有些“瓜田李下”之嫌,比如每晚饭后“一起看星星看月亮”的暧昧,比如动笔中的《围城》一写完就念给何听(杨绛先生至死都以为自己是“第一读者”),比如何私藏的那批二人往来私信(见何晚年的回忆录),这些亲密举动早超出“袁子才待女弟子”的界限,不免让人想入非非。
只是终究“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要坐实证据不足,有那么点捕风捉影,所以“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辩”,一笔带过也罢。
2,赵萝蕤女士的 “回应 ”
可惜,赵萝蕤似乎对钱钟书颇为轻视,“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无奈明月照沟渠”,这段暗恋无疾而终。
赵萝蕤选择了才华可与钱钟书势均力敌堪称天才的陈梦家,称“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息”。为什么不满意钱钟书先生从杨绛先生的回忆录中,我们知道,清华时代的钱钟书,20来岁毛头小伙子,是比较木讷的,清华呆了四年,周边景点都从来没逛过,穿衣打扮也随随便便,不善言辞,眼神呆滞,直来直去,一点都不“风流倜傥”,和时人眼中“即便受训也风采绝佳”的陈梦家可能差距不小,应该是如今高校里也经常可以看见的,只知读书出门三里找不到校门的“学霸”形象。
这样的书呆子,可以推测,怎能赢得赵萝蕤这样喜欢浪漫,“即使是煮菜时也会拿本书,稍有闲暇就弹琴吟诗”的“燕京名校花”的芳心
即便到了晚年,赵萝蕤不知怎的,还是对钱钟书先生不满意。同样在上述扬之水《读书》十年》中,谈及钱氏,赵略有讽刺,“以后的几十年,我们几乎再没有来往,形同路人”,“我只读了他的两本书,我就可以下结论说,他从骨子里渗透的都是英国十八世纪文学的冷嘲热讽。十七世纪如莎士比亚那样的博大精深他没有,十九世纪,如拜伦雪莱那样的浪漫,那样的放浪无羁,他也没有,那种搞冷门也令人讨厌,小家子气。以前我总对我爱人说,看书要看伟大的书,人的精力只有那么多,何必浪费在那些不入流的作品,耍小聪明,最没意思。”
可叹一代文宗钱先生在赵萝蕤那里,竟然一辈子都是“不及格”。而钱先生在《围城》中,对陈赵也是频放冷箭,刻薄至极,酸劲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陈赵这对伉俪情深的如意眷侣,下场极为凄惨。1966年9月3日那个风雨之夜,与上海的傅雷同一天,不堪迫害和 的陈梦家遗言“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了”,在家上吊自杀,与爱人不辞而别。那晚,已是神经衰弱的赵萝蕤在另外一个房间早早睡下,全然不知,隔天开门即目击此人间惨况,从此精神分裂,此后四十年一直濒临人鬼之界,未亡之人,丁香独自,孑然半生,舔伤噬骨,每天要吞服大量的药物来保持神志。
这一对民国最有才华最纯良宽厚的夫妇璧人,只求偕隐乱邦,与世无争,如此卑微的愿望竟然也不被那个率兽食人的“荒蛮年代”容忍,再绝代的风华、再绵长的感情和再崇高的尊严都被瞬息捏碎击毁为一死一疯。我每次读过去事,遥想当年情境,都感悲凉一点一点渗透到纸面上来。
过去百年,我最喜欢的文化人,恰好是陈梦家和钱钟书,而最推重的真“女神”,是赵萝蕤女士。“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青史成灰,人间有罪,不是所有善美都有善报。
3,一点不合时宜的感慨
人世间,男女情感的事情,真是说不清楚。不是你好我好就大家可以真的好,一切“鸳鸯谱”仿佛冥冥中遥有契合,悄有安排。钱赵虽没有缘分,匆匆而过,但也各自邂逅“对的人,以对的态度”,分别成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传说。
钱钟书的“初恋”是赵萝蕤,当事人虽然不曾承认,但大概是实情;后来钱钟书和杨绛琴瑟相和恩爱一生也是事实。只是可惜暗恋的心水流花谢,最终连朋友都没有做成,徒增一段雨愁烟恨。后来,已臻百岁的杨绛先生在与吴学昭的言谈集《听杨绛谈往事》中,对当年“闺蜜”赵萝蕤也没什么好感,其中是否有燕妒莺惭的情感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我们还是需要感谢,当初面对这几个人时,爱神丘比特的箭没有乱射,给江湖留下了这么几段美丽的爱情传说。真的,美好的情感故事,当律回岁晚冰霜少之季,会歌声伺起,慢慢改变世界的口味,送予徘徊“围城”内外的众生很多信心。
“你知道灵魂相爱的感觉吗”我肯定不知道,但我知道最好的感情是怎样的,应该是今晚窗外湖上的圆月一样明媚美好吧,像钱杨,像陈赵。
2018,1,30晚于愚斋。是夜,外甥女降生此世
说真的,我很赞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钱先生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包括很多对婚姻的看法,不像很多学者那样专注于学术,而忽略了在情感上面的需求。钱先生凭借自己的见解有很多关于婚姻爱情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包括他觉得婚姻是围城,也包括他觉得旅行是检验情侣最好的方法,因为旅行就像一次短暂的婚姻。
在旅行中可以感受到对方在很多方面的能力,生理上的不说,因为这方面有很多隐私的东西,太敏感了,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我想应该都懂,所以我就不再这里多说了,只说其他方面的能力,关于婚姻经营方面的能力。
首先就是两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是否一致,这在旅行中就能够看出来,有的人旅行是为了吃喝玩,有的人旅行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当然不能说以此来分辨哪种人是好人,哪种人就低人一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可以看出来两个人是否契合,这个真的很重要,如果价值观不契合,以后生活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婚姻幸福。
还有很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在旅行中看出来,比如生存能力、规划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这些方面不只是婚后两个人的相处过程中显得很重要,也对对方的事业发展很重要,所以旅行的过程真的能看出很多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