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浪漫悲观主义

介绍下浪漫悲观主义,第1张

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悲观主义是指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正面结果欠缺信心。亦即犬儒主义或悲观主义(Keeton, 1962)

悲观主义是人生观理论的又一种形式,叔本华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认为:“人生如同上好铉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他认为因为人有意志,所以就会有欲求和渴望。而欲望只会带来痛苦。因为如果人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这是痛苦的。要实现任何一种欲望的过程,都要遇到无数的麻烦和困难,这也是痛苦的。就算欲望最后实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摆脱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和空虚。何况人并不只有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欲望,满足了一些,其他的也满足不了。旧的欲望刚刚实现,新的欲望又产生了。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我觉得浪漫主义是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悲观主义是一种人生观,两者截然不同,应该不会有“浪漫悲观主义”的说法吧,莫非是“浪漫的悲观主义”?

        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英国的湖畔派,他们在诗中回归自然,开创表现人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以诗人华兹华斯为例,他在诗的建构中认为人性只有重返自然才能洗掉一切精神上的烦忧和污垢,进而恢复淳朴的人际关系。但是社会的现状似乎与他的信仰截然不同,工厂的灰烟一缕一缕的漂浮在天空,工业的机械化使产品的生产技术不断加快,乡村的百姓纷纷涌入城市讨取生计,城市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乡村也在朝着现代化的进程前进。

        笔者认为虽然工业化有坏处,但是总体来说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的,科技在工业化中得到了发展,人类的生活也在不断便利,浪漫主义者们却在这场进步中提倡停下脚步,倒退到过去,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的。

   

        浪漫主义者们的反文明倾向还体现在他们由于逃避社会,对现实漠不关心,从而产生的过于孤独感伤,甚至成为多余人的现状上。

      早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就被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比如说德国"耶拿派"作家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他在诗中歌颂黑暗与死亡,这明显是在向社会传达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但这种表现不仅仅存在在早期的运动中,一种悲伤抑郁的凄美之感,成为了浪漫主义者们的审美,其中在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身上就有所体现,他有很大一部分诗篇表现了自我的孤独忧郁,孤独成为他的一种情调,这样出世的情怀对于积极向上进取的社会显然格格不如,前中期的浪漫主义家由于时代的影响,多是悲观的,法国作家维尼的就有一句名言"我们可能信仰的唯有苦闷和死亡",还有俄国的作家普希金,在其小说人物塑造出,就通过小人物的形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怀疑和宿命论的主人公。

   

      许多许多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浪漫主义中找到了排泄自我烦忧,怀疑的出口,他们通过幻想来应对现实的冷酷与挫折,在自我的乌托邦世界中找到慰藉,但也在无意中透露出了自己面对现有社会无法改变的一种妥协与回避,但是一时又无法找到恰当的办法去解决,因此只能将以往的好时光无限的放大,现在的缺点弊端处处挑剔,最后得出返回到过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应当就是浪漫主义反文明的原因吧。

文/Lucky 初叁

仔细想想,自己好像很久都不知道“很开心”是什么感觉了,时而治愈,时而抑郁,好像突然对一切失去兴趣了,情绪起起伏伏,每天都觉得疲惫……

你呢?

以前会因为一些东西失望,甚至会绝望,所以慢慢学会了保护自己,将那些会让自己伤感的东西与自己隔绝,就不会为了什么人或事而牵动情绪,但内心依旧空虚,所以,有时候就很迷茫,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想怎样!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快乐真的好简单,现在越来越大了,想获得一次真实的快乐和开心好难啊。

或许只要我笑得够开心,他们就不知道我难受吧!只要我在笑,他们就觉得我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吧!

好想穿越过去改变未来,这样就能告诉自己:别以为长大就会快乐,好好开心的过好童年,人长大了就不会发自内心的快乐了……

长大后的自己挺矛盾的,会突然的开怀大笑后又觉得无趣、没劲又无聊,自己就跟有病似得,都不知道笑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笑了。

慢慢的就在长大中封闭起了自己,我能让你看到我表面有多快乐,可是,有谁又会懂我内心的悲伤?慢慢的,终究觉得自己与别人的世界格格不入,也就不期待能有人来爱我了。

身边有朋友又如何,感觉跟朋友出去玩之后,独自回家的车上一点也笑不出来,还会感觉社交很累,可是也不是说出去玩不开心,就是回来之后觉得不想动,不想说话,不想卸妆,不想洗澡,不想换衣服,就想一个人待一会儿。

我也不是不快乐,我其实挺快乐的,和朋友出去玩,吃好吃的东西,喝喜欢的咖啡,甚至刷搞笑的视频,我都能笑到岔气,但这些都不是真正让我感受到快乐的东西,它就像膝跳反射一样,笑完就结束了。

那种感觉不知道你明不明白,就不管前一秒过得多快乐,只要突然想到某些瞬间的时候,快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黯淡下来,多少束光都照不亮!

以前还挺快乐的,每天想着买什么口红,包包,就是为了努力赚钱,买了什么东西,吃了什么好吃的,去哪里比较好玩,目标单纯又现实。

后来这几年,就是对什么物质上的都提不起兴趣,你说不快乐吧,其实每天过得舒舒服服,除了为钱发愁,你说快乐吧,又实在发自内心的笑不出来,就是每天心情很淡很淡很淡……

刚说的“膝跳反应”的意思是值得珍惜和感恩的,生活在一点一滴的疗愈你的,让你的世界发光的东西。

我也清楚啊,情绪瞬间被悲伤拉下去其实也是很平常的,每个人都在情绪区间反复横跳。拉高这个阈值开心时候更开心,难过就转移注意力,总之太阳下没有新鲜事,你永远不是最惨的那个。

不想再提“以后”这个词,太沉重了!把握好现在就好了,有没有“以后”谁都不知道,过程都把握不好自然不会有想要的好“结果”。

有些人真的不懂,一个人生气到极点会发抖,哭到极点会呕吐,难过到极点会头晕,失望到极点会沉默……

快乐和悲观其实并不冲突,我时常消极但又觉得生活美好,这又如何?这就是矫情了吗?

不管是谁,不管你过得再快乐,只要是突然想到某些瞬间的时候停止笑容,你的快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暗淡下来,多少束光都照不亮这本就是真实的感受。

笑只是一种表情,不是一种心情。

活了二十多年,我不配上天堂,也不足以下地狱,也没有销声匿迹,只是在人间的某个角落苟延残喘的活着,你若记得我,我就在,你若不记得我,那我便死了。

真正的快乐是我现在想起那天那个下午我都能记得我当时的神情,我的笑声还有那天风的味道……

真的,真的好像很久不知道“很开心”是什么感觉了。

“没有代际资本的积累,普通人的按部就班,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阶层的提升或者跨越。”

如布尔迪厄所言的“结构的位移”一直存在。

像网上常说的“一代工程,二代金融,三代艺术”,社会资本都是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

而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流动,让人们容易地看到了更广阔的五光十色的世界,但是原有世界在现实中太难跨越了,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甚至撕裂感。

大概意思就是,我想要变得“有钱”,但是我又不能“暴富”。

时代和市场从来不等人,

本科学历在社会上越来越“不值钱”,每一年考研和考公的人数都在上涨,专业受限,感觉路越来越窄。

可以说是有些悲观了,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

糊里糊涂地活着,没心没肺的快乐多好啊。

生活看得越清醒反而越痛苦。

但依然相信并热爱生活中的美好,所谓悲观与浪漫并不冲突。

从根本上来说,试图探索一切的热情和渴望最为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194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