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西方意象派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由于文化差异等影响,庞德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与中国诗歌的“意象”不尽相同。 关键词: 庞德诗歌 意象 局限性
20世纪初叶,后浪漫主义主义和后象征主义氛围中的英美诗歌过分张扬个性,无病呻吟,语言拖沓见长。为扭转这种困境,以庞德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积极吸收外来营养,从古典诗歌传统中借鉴简隽明晰、表现力强的意象,建立了意象诗派。表达简约、句法单纯,实力强劲的中国诗歌为英美诗坛注入了一缕清风,极大地改变了英美诗歌的生态。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主要是在中国诗歌的“意象”上。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庞德诗歌的“意象”。
一、中国诗歌的“意象”
在谈到庞德意象诗歌之意象时,我们先看中国诗歌对“意象”一词的理解。中国的古代文学批评是一种感性的批评,并没有把“意象”一词用专业的词语解释出来。严格来说,中国“意象主义诗歌”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也没有一个意象主义的流派,更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意象”这个概念却早已融入我国的古典文学之中。
关于意象理论,在中国,最早的说法从《易经》说起,书中有“观物取象”、“立意以尽象”的说法。根据历史推断,这里的“象”指的是卦象,是抽象的事物。而诗歌中的“象”则是物象,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意”与“象”的关系莫过于“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对于想象力极为丰富的诗人而言,最好的诗歌作品无非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关于这样的论述还有,如刘勰指出诗歌构思应“神与物游”,谢榛认为“景乃诗之媒”,王夫之提出“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王国维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由此推及,古人作诗是将内心的意借助与外在的景物表达出来的,象只是一种假托,寄意于象。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由观察、感受、揣摩再到表达的过程。选定一个物象,便将自身的所思所感寄托于它,把她融进感情世界面,形成一个艺术天地,将这样的感受传给读者,增加其想象的空间。
可以这样理解,意象通常是指“意中之象”,主观情感与客观的物象融合而成的心象,意象的组合则是为了构建一个意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再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其中的意象虽是自然景物,但无不带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社会事物也可作为意象,如人物形象、生活画面、历史事实等,都可以寄托个人情思。在众多的意象结合在同一个作品当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时,就形成了一个意境,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篇由互不关涉的十二个意象组成,但它们集中起来,却营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时值傍晚时分,面对西沉的太阳,孑然一身的旅客显得如此孤独与渺小,此情此景怎不令人肝肠寸断?
二、 西方(庞德)诗歌的意象
意象派,是欧美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庞德,后期***为洛厄尔,均为美国诗人。还有英国诗人代表人物弗林特、阿尔丁顿等,西方文学批评是一种理性的文学批评,当中国的意象传入西方之后,他们立即对意象开始做出了理性探索性的定义。“意象主义”一词的提出在庞德任特刊编辑时,将杜利特尔、阿尔丁顿的诗作以“意象主义者”的名义发表于该刊物上,庞德是意象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对于“意象”的定义,他曾经有三次论述,1913年3月,他第一次对意象的概念作出了论述:An Image is which presents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意象呈现瞬间当中产生的智力和情绪上的集合体。)[2]但并未说清楚“意象”究竟是什么,只是说诗歌中的意象会刺激读者产生某种心理反应,反之,不能刺激读者产生心理反应的意象就不能算作是诗歌意象。年轻的庞德对意象的认识也是不清楚的,但他也在一步步寻求着科学的答案,1914年9月,他对意象作出了第二次论述:意象并非一个意念。它是一个能量辐射的中心或者集束——我只能称之为漩涡。意念不断地涌进、涌过、涌出这个漩涡[3]。这一次强调了意象的一个新特点:处于一种剧烈活动的状态。这只是一种表象,依然没有回答意象是什么的问题。在1915年的1月,庞德第三次对意象进行论述:意象不仅仅是一个意念。意象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意念的漩涡或者集合,充满着能量[4]。“充满着能量”意在说明意象拥有能量,这样说来,就算是静态的意象也同样是具有能量特征的。这些是“意象派”所做出的理论阐释,但依然没有一个清楚、准确的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意象派在诗歌创作中,对于物象的观察,要求精确,表达上简洁、凝练、清新,无需华丽的辞藻,这就决定了意象并非是简单的一般形象,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交融,追求诗歌的具象性、简练性、音乐性是意象派的终极目标。同时提倡“坚实”的诗歌风格,强调用客观精炼的意象发泄主观的情感,采用短小精悍的诗歌体式,如庞德的《巴黎地铁车站》: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人群中这些幽灵般的面孔,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的花瓣
最后,在作品《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中庞德下了定义:“意象是在一刹那间里呈现出来的理智与情感的复合体。”[6]强调了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结合。庞德对于“意”的解释受到表现主义的影响,把诗看作对思想感情的表现,他曾经说:“诗歌是极大感情价值的表述。”诗歌的韵律、节奏由感情来组织。“象”是情感的一种呈现,由描写外物来表达内心。在庞德的意象理论中意象包含“意”、“象”两个方面,“象”是自然物象,他帮助诗人完成理智对内心经验的呈现,诗歌借助意象表现出来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成为意象。
庞德对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是这样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复合物’的呈现同时给予一种突然解放的感觉:那种从时间局限和空间局限中摆脱出来的自由感觉”。他还认为意象可以直接表现事物,这是意象主义的基本思想,他们的诗歌群体的创作趋向与诗歌不以描绘、叙述取胜。
三、 庞德诗歌意象的局限性
庞德对对“意象”一词的理解应该说和中国的意象基本呈现出了一致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希腊三面临海,悬崖峭壁,石多土少,常年遭受风浪的袭击,粮食大部分靠海外进口。险恶的自然环境,对希腊人提出挑战,但没有恶劣到把人完全压倒,不能发展。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就要善于运用理性思考,采用不同的生存策略应付外在环境的变化,险恶的自然环境调动了古希腊人的积极性,刺激他们通过开动脑筋,应用知识智慧,掌握技术战胜自然,求得民族的生存发展。崇拜知识的好奇心,形成了西方最早的民族精神倾向,对未知世界和新领域无止境的征服欲,不断向外扩张。古希腊的文明是一种开放式商业文明,人充满了好奇心,一路探索、追逐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人是自然的征服者,人是主体,以功利的态度参与并改造自然,不能参与大自然当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华文明则以儒道文化为主导,封闭式的农耕文明,是一种参与到大自然当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文明。在情感方面的追求,中华民族无疑是偏于感性而又纯朴的,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态度和自然界对话,展现出天然的乐生倾向。中国的诗歌自然呈现出意象中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的交融,而西方的意象则存在着一定的“意”和“象”的分裂,从而没有了中国诗歌含蓄隽永的美感。中西语言文字的不同使庞德的意象产生了局限性,中国的汉字既可以表音,又可以表意文字,西方的拼音文只是表音文字,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意蕴就很丰富了,这是拼音文字无法超越的。庞德的诗歌因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使“意象”大多只是外在的模仿,外在的形似而无内在的神似,西方因为文字的影响,所以必须在诗歌创作中发表议论补充表达,而庞德的意象诗歌造成在诗歌中发表议论、抒发主观感情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对诗人想象力产生一种束缚,致使诗歌思想感情一度贫乏,不利于这一流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
[2]彼德琼斯裘小龙译意象派诗选漓江出版社出版,1986
[3]张铁夫,季水河比较文学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4]陈斌浅谈庞德与意象派诗歌科技信息,2007,(26)
是的。
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
拉斐尔前派最初是由亨特、罗塞蒂和米莱斯所成立,是由诗人、艺术家、艺术批评家组成的英国文化团体。
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
《夏洛特**》威廉·霍尔曼·亨特
《伊莎贝拉》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受胎告知》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谨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主张自然主义与真实主义。
他们用活泼,敏感的笔触直接描写自然,他们虽然模仿拉菲尔之前的各大画家,但却不受艺术上的法则约束。
拉斐尔前派反对院派的陈规,有的作品呈现忧郁的情调,代表人物有伯恩·琼斯等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从纵向上看,启蒙文学选择性继承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某些特性,但是却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学的诸多元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尽管没有形成统一的纲领,各国发展的状况也存在差距,但仍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欧洲诸国中以法国成就最高,英国和德国次之,在俄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保守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之间的一次巨大的冲撞。英国经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冲突不断,经验主义哲学盛行。路易十四死后,一度是欧洲最强大国家的法国开始陷入无休止的社会矛盾之中;稍晚于英国到来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激化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决心,启蒙思想较英国更为激进,并最终催生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德国在17世纪“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下,仍分裂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德国的知识分子则深受法国、英国知识界影响,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吁请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强。在这样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启蒙运动催生并得以迅速扩散,在整个欧洲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启蒙运动的两大理论来源。
作为启蒙运动一部分的启蒙文学,在思想上以“理性崇拜”为核心,主张崇拜“自然理性”,反对君主王权。体现在文学上,基本都表现出崇尚个人自由、崇尚回归自然、宣传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自由的经济竞争等等。17世纪的法国式古典主义文学在启蒙运动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并未产生伟大的作品。尽管许多文学家仍借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进行创作,但在思想内涵上却远远超越了古典主义的范畴
整体上看,启蒙文学中的反王权、反教会思想和文艺复兴文学有些相似,但更加激进。由于根植于启蒙运动的土壤之中,启蒙文学具有更加强烈的哲学思辨特征和政治经济学底蕴。启蒙文学不追求崇高的风格,多半以来自市民阶层的平民为主要人物,在体裁上也不仅仅局限于诗歌和戏剧,而是广泛采用各种体裁,其中尤以小说最为发达,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欧洲文学的“诗体时代”向“散文体时代”的过渡就是在启蒙文学阶段完成的。
一、英国
18世纪英国文学非常繁荣。古典主义文学在世纪初期势力强大,代表人物如亚历山大•蒲柏(1688年-1744年)在文坛上一直处于执牛耳的地位。直到20世纪,具有启蒙色彩的作家才正式登上文坛。由于英国较早确立了开明的君主立宪政体,因此英国的启蒙文学并不具有强烈的政治或批判色彩,而是以温和的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宣扬海外殖民、清教徒精神为主。18世纪的英国文学通常被称作“奥古斯都文学”,在形式上通常比较正统,内容也比法国、德国文学轻松诙谐。
丹尼尔•笛福(1661年-1731年)是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启蒙思想比较温和,但仍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重大反拨。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和《辛格顿船长》脍炙人口,通过描写社会中下层出身的青年航海冒险的故事,宣扬海外殖民思想。爱尔兰人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年-1745年)则比笛福激进得多,他的《格列佛游记》享誉世界。小说极尽讽刺之能,借主人公游历过程中的遭遇和见闻全面揶揄英国社会。斯威夫特通常把讽刺的对象夸张至残酷甚至荒诞的地步。诞生于20世纪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就将斯威夫特“追认”为自己的始祖。
18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英国小说的鼎盛时期。萨缪尔•理查生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著名作品《克拉丽莎》以中产阶级女子以及女仆为主人公,关注婚姻、家庭和道德问题,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和感情的细腻变化,是英国伤感文学的先驱。亨利•菲尔丁(1707年-1754年)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代表作《汤姆•琼斯》规模宏大,共18部,是18世纪英国文学中最具启蒙特征的小说。《汤姆•琼斯》的道德寓意核心是“德性高贵”原则,批判贵族社会的伪善文明,主张建立新的“自然道德”。这部小说对英国文学的影响非常之大,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的作家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其结构的精巧和周密达到了让人震惊的程度。此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还包括托比利亚•斯摩莱特(1721年-1771年),其流浪汉小说广受社会底层民众欢迎。
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发端,农村自耕农日益破产,城市贫富分化加剧,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伤感文学”产生。通常,“伤感文学”被认为是启蒙文学的一个支流,也是启蒙思想和英国软弱的城乡中小资产者情绪的反映。在创作上,突出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渲染人物内心的痛苦和不幸。
伤感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劳伦斯•斯泰因(1713年-1768年),他的小说《伤感的旅行》是伤感文学的滥觞。来自爱尔兰的奥列佛•歌德史密斯(1728年-1774年)的长篇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和长诗《荒村》是伤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在诗歌领域,出现了“墓园诗派”,代表人物格雷(1716年-1771年)的《墓园挽歌》是英诗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由于英国议会于1737年通过《戏剧检查法》,对戏剧和剧院严格监督,因此戏剧发展受限。菲尔丁起初就是以政治讽刺剧成名,后来被迫转为小说创作。戏剧中成就较高的作品包括歌德史密斯的《屈身求爱》和理查德•谢里丹(1751年-1876年)的《造谣学校》等,至今仍在英国上演不衰。
二、法国
法国是启蒙思想的发源地和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许多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作家,因此法国的启蒙文学比英国激进得多,富有强烈的哲理根基和深厚的政治经济底蕴。名噪一时的“百科全书派”的编纂者每个都是博学之士,在哲学、文学、史学上均有很深的造诣。这些学者型作家的作品无论是批判性还是哲理性都强于其他国家的启蒙文学。
18世纪早期法国盛行流浪汉小说。这种最早发端于西班牙的文学样式在社会底层广泛流传,揭开启蒙文学的序幕。阿兰•勒内•勒萨日(1668年-1747年)是成就最高的流浪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包括《瘸腿魔鬼》和《吉尔•布拉斯》等。
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上半期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他的理论著作《论法的精神》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并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成为关于国家学说的世界名著。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伏尔泰(1694年-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具领袖威望的作家,他倡导文艺为社会改良和宣传启蒙思想服务,但有强调应该遵守古典主义规则。他最具价值的文学作品是中短篇哲理小说26篇,著名的包括《如此世界》、《查第格》和《天真汉》、《老实人》等。伏尔泰精于讽刺,拜伦曾称赞他“简直像一阵风,随心所欲的飘刮,拨起一切事物的根,有时教愚蠢出丑,有时把皇座也震动。”
18世纪中期,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仍然持续活动,新一辈作家狄德罗、卢梭等人以更为激进的姿态登上文坛,把法国启蒙文学推向顶峰。
德尼•狄德罗(1713年-1784年)是法国启蒙文学的中坚,也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他十分博学,在哲学、文学、文艺理论等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在戏剧创作上,他第一次提出“正剧”的概念,并亲自创作名剧《私生子》、《一家之长》以及至今仍常演不衰的《当好人还是坏人》。此外,狄德罗还发扬了对话体小说体裁,创作了《拉摩的侄儿》和《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格调清新的杰作,宣扬启蒙思想。让-雅各•卢梭(1712年-1778年)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激进民主派的倾向,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早年卢梭与狄德罗交好,为《百科全书》撰稿,其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后期。卢梭十分高产,以戏剧和小说为主,最优秀的作品包括《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忏悔录》等。这些作品站在“自然崇拜”哲学的角度,批判旧世界,主张用启蒙思想塑造新人。卢梭的作品在整个欧洲范围内产生了地震般的影响,以至于1762《爱弥儿》出版后,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联合掀起反卢梭浪潮。卢梭作品开辟的新倾向发展成为19世纪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文学。
比埃尔•德•博马舍(1732年-1799年)是法国成就最高的启蒙剧作家。他宣扬和发挥狄德罗的戏剧主张,创作了法国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市民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在法国引发巨大的反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甚至下令禁演此剧,认为它会“毁掉巴士底狱”。
三、德国
18世纪的德国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分裂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和帝国城市,每个小邦国都是一个小封建国家。国家分裂,邦国之间战乱频繁,工农业比英国、法国远远落后。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附于本土的小朝廷,不具备任何革命力量。尽管如此,德国的知识界却在英法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率先觉醒,在文学、音乐、哲学等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不同于拥有深厚的文学历史底蕴的英国和法国,德国启蒙文学的首要目的是改变德国文学孱弱的历史现状,创立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文学,这也促使德国的文艺理论界呈现出繁荣景象。
德国启蒙文学起始于20年代,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莱比锡大学教授高特舍德,他模仿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诗艺》写成《为德国人写的批判诗学试论》,并积极翻译法国古典主义剧作,以改变德国文学普遍粗俗、低劣的特点。至世纪中期,德国启蒙文学开始繁荣。高特何德•莱辛(1729年-1781年)是德国启蒙文学前期最伟大的人物,也是德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美学名著《拉奥孔》以及戏剧评论集《汉堡剧评》确立了德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格调。除理论上的贡献,莱辛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市民剧《萨拉•萨姆逊**》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市民悲剧。《艾米莉亚•迦洛蒂》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剧。莱辛擅长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汲取养料,应用于对德国文学的改造中。
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是出现于70-80年代的狂飙突进运动。参与这场全德范围的文学运动的作家大多是出身于市民阶层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年-1832年)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西方文学历史上位居前列的文学大师。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他创作了大量剧作和诗歌,表达反抗暴虐专制统治和渴望思想自由的精神。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中最具价值的作品,对后世的德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弗里德里希•席勒(1959年-1805年)是狂飙突进运动的另一重要人物,他的大量市民悲剧是狂飙突进运动精神的最好体现。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唐•卡洛斯》等在整个欧洲引发了广泛的反响。
90年代,狂飙突进运动逐渐结束,德国进入所谓的“古典文学时代”(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古典文学”)。这时期的德国文学同德国古典哲学、古典音乐一起形成了德国古典文化的一个灿烂时期,跃居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这一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包括歌德与席勒的合作以及歌德晚年的创作。法国大革命之后,歌德与席勒逐渐脱离了年轻时激进、浪漫的特征,开始创作风格崇高、内容理性的文学作品。歌德与1794年与席勒相交,此后席勒进入第二个旺盛的创作期,发表了《华伦斯坦》、《威廉•退尔》等大量优秀剧本,而歌德最主要的成就则是完成了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作品之一的诗体小说《浮士德》。
总体上看,90年代之后的德国文学已经脱离了“启蒙”的范畴。这一时期德国文学的特点是肃穆恬静、优雅庄重,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高度完善统一,这意味着德国终于如英法一样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德国近代文学”。
四、其他国家
18世纪欧洲的其他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其启蒙文学没有上述三国繁荣。在意大利产生了杰出的喜剧作家卡尔洛•哥尔多尼(1707年-1793年)改变了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文学沉寂的局面,他开创了意大利“风俗喜剧”的传统,反抗“三一律”,不模仿古人,根植于通俗文化的土壤。代表作《女店主》贬斥贵族,嘲弄贪婪的资产阶级,歌颂市民阶层的智慧和勇气。哥尔多尼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行将到来的意大利民族复兴。
18世纪的俄国由于彼得大帝的改革,形成了统一的农奴制和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努力向西方学习,具有近代意义的文学开始出现。当时,俄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一般是开明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罗蒙诺索夫(1711年-1765年)是俄国启蒙文学和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卡拉姆津(1766年-1826年)是伤感文学的代表。杰尔查文(1743年-1816年)的诗歌和冯维辛(1744年-1792年)的戏剧都努力冲破古典主义成规而向现实主义过渡。拉季舍夫(1749年-1802年)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革命家,他曾被沙皇流放西伯利亚,写成名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体现了俄国启蒙文学的最高成就。
五、影响
启蒙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正是由于启蒙文学和作为哲学、思想、政治潮流的启蒙运动结合紧密,因此启蒙文学无论在思想的深度还是体裁的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取向在启蒙文学时代同时出现,均获得充分发展,为19世纪欧洲文学的空前繁荣打下良好基础。在英国,启蒙文学时期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小说;在法国,激进的题材取径直接启迪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即使是在政治混乱、国家分裂的德国,也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建立了体系完善的近代文学。
在纵向上,启蒙文学一方面破除了古典主义的诸多清规戒律,一方面开启了新文学风气,是19世纪西方文学空前繁荣的前奏曲。
把大纲给你好了,不过只是列了知识点而已,但可以帮助你快速了解西方文学历史。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
1、识记: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
2、理解:早期欧洲文学的各种样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3、掌握:奴隶主民主制与古希腊文学繁荣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神话
1、识记:希腊神话中主要的神的名字。
2、理解:俄林波斯神统。
3、掌握:希腊神话的特征;希腊神话的价值,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神话与人类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三节 荷马史诗
1、识记:《荷马史诗》的基本情节线索,主要英雄人物。
2、理解:《荷马史诗》的主题思想。
3、掌握:《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形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俄底修斯);《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异同;比较《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
第四节 戏剧
1、识记: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及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与殉道者”。索福克勒斯是“戏剧艺术的荷马”。欧里庇得斯是“舞台上的哲学家”,他对妇女命运的关心,代表作《美狄亚》。古典时期喜剧的特征,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他的《阿卡奈人》、《鸟》等。
2、理解:希腊戏剧的起源;希腊戏剧繁荣的原因。
3、掌握:通过三位悲剧诗人的创作说明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分析俄狄浦斯王形象;《俄狄浦斯王》命运观念与艺术成就。
第五节 古罗马文学概述
1、识记: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
2、理解:古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3、掌握:《埃涅阿斯纪》的成就;《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之比较。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品。
2、理解: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第二节 但丁
1、识记:但丁各时期的主要作品。
2、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但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掌握:《神曲》的艺术特色;《神曲》所反映的但丁思想的两重性。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彼特拉克,薄伽丘,维伽,拉伯雷,蒙田,乔叟,莫尔,斯宾塞。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的思想成就。
第二节 塞万提斯
1、识记:塞万提斯在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的代表作品。
2、理解:《堂吉诃德》的创作目的;《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潘沙形象。
3、掌握:堂吉诃德形象及其意义。
第三节 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喜剧历史剧时期;悲剧时期;传奇剧时期。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2、理解: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福斯泰夫式背景;四大悲剧;莎士比亚化
3、掌握:哈姆莱特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三部杰作;《失乐园》的内容。班扬的《天路历程》。法国古典主义创始人高乃依及其《熙德》。拉辛的悲剧《安德洛玛克》、《费德尔》。布瓦洛《诗的艺术》。拉 封丹的《寓言诗》。
2、理解: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古典主义;三一律。
3、掌握: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莫里哀
1、识记:早期创作。《太太学堂》开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中期创作,《伪君子》、《堂璜》、《恨世者》、《悭吝人》、《乔治党丹》。后期创作,《史嘉本的诡计》。
2、理解:《悭吝人》的主题;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
3、掌握:分析答丢夫形象;《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散文滑稽史诗”及《汤姆琼斯》。
法国启蒙文学:勒萨日的《吉尔 布拉斯》;四大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太、狄德罗、卢梭的创作;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及其《爱密丽雅 迦绿蒂》;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2、理解:启蒙运动;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感伤主义。
3、掌握:卢梭的创作特征及对浪漫主义的影响;《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第二节 歌德
1、识记:歌德各时期的重要作品。
2、理解:《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作品。
3、掌握:《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分析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形象;浮士德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耶拿派与海德堡派。法国浪漫主义先驱夏多布里昂;史达尔夫人、缪塞、乔治桑。俄国十二党人诗人。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匈牙利诗人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霍桑的小说《红字》。
2、理解: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多余人毕巧林;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草叶”的寓意。“湖畔派”。
3、掌握: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雨果
1、识记:雨果的诗歌、戏剧、小说创作。《欧那尼》;《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九三年》。
2、理解:《克伦威尔》序言;“美丑对照原则”;《欧那尼》之役。
3、掌握:《悲惨世界》的基本内容;《巴黎圣母院》对“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雨果人道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拜伦
1、识记:东方叙事诗;哲理诗剧。
2、理解:拜伦式英雄;拜伦在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中代表性;《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唐璜》的主题思想。
3、掌握:《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思想内容;《唐璜》中唐璜的形象;《唐璜》所体现的拜伦的讽刺才能。
第四节 普希金
1、识记:普希金创作概况。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历史剧;《别尔金小说集》;《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
2、理解:普希金抒情诗的内容;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掌握: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达吉雅娜是俄国理想的贵族妇女形象。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2、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识记: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及其《嘉尔曼》。
2、理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分类与艺术特点。
第三节 斯丹达尔
1、识记:《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巴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
2、理解:斯丹达尔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红”与“黑”的寓意。
3、掌握:《红与黑》的思想内容;于连形象;《红与黑》的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巴尔扎克
1、识记:《人间喜剧》的结构,三大部分与六个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幻灭》、《贝姨》、《农民》。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对现实关系有深刻的理解”(马克思语)。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角度反映生活。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恩格斯语)。人物再现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矛盾与创作的关系;《人间喜剧》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胜利。《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形象;欧也妮形象的悲剧意义。《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
3、掌握:《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高老头》的主题思想;拉斯蒂涅形象及典型意义;《高老头》所体现的《人间喜剧》的思想与艺术特征。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形象;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第五节 福楼拜
1、识记:短篇小说《纯朴的心》“具有激动人的艺术魅力”(高尔基语);《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外省风俗”;《情感教育》;历史小说《萨朗波》。
2、理解:《包法利夫人》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刻揭露。
3、掌握:爱玛悲剧的根源;福楼拜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发展。
第八章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现代英国一派杰出的小说家”。萨克雷与《名利场》;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品《玛丽巴顿》;乔治桑;肖伯纳及其《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高尔斯华绥及其《福尔赛世家》。
2、理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狄更斯
1、识记:狄更斯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理解:《大卫科波菲尔》所体现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艰难时世》对劳资矛盾的揭露和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批判。
3、掌握:《双城记》的写作目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双城记》所体现的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比较雨果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三节 哈代
1、识记:《绿荫下》、《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
2、理解: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的宿命思想与悲剧主义。
3、掌握:《德伯家的苔丝》的思想内容;苔丝的形象;苔丝悲剧的根源;克莱形象;作品中的悲剧主义与宿命色彩。小说艺术特色。
第九章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俄国十九世纪文学分期;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杜勃罗留勃夫的文艺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亚奥斯特罗夫斯基、谢德林的创作。
2、理解:小人物;新人。
3、掌握: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自然派;多余人。
第二节 果戈理
1、识记: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戈罗德》与《彼得堡故事集》;《外套》对小人物题材的深化。
2、理解: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误会与现实合理性;艺术特色。 3、掌握:《死魂灵》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玛尼罗夫、科罗皤契加、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支、泼留希金、乞乞科夫。“含泪的笑”。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1、识记:《穷人》、《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玛佐夫兄弟》。
2、理解:《穷人》对小人物题材的进一步开掘,对小人物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卡拉玛佐夫性格。
3、掌握:《罪与罚》的思想内容;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陀氏在艺术上的创新:复调小说。
第四节 托尔斯泰
1、识记:三个时期的创作概况。《童年》、《少年》、《青年》;《哥萨克》、《琉森》。
2、理解:《战争与和平》所体现的进步的历史观(人民的思想);安德烈、彼尔、娜达莎形象;托尔斯泰主义。
3、掌握:《复活》对沙皇专制社会的批判;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形象;《复活》的艺术成就;安娜形象及其悲剧的根源;《安娜 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平行主线结构与心灵辩证法)。
第五节 契诃夫
1、识记:创作分期;重点作品:《变色龙》、《文学教师》、《醋粟》、《姚尼奇》、《套中人》
2、理解:《第六病室》是沙皇专制社会的缩影;戏剧《樱桃园》对时代特征的揭示与对新生活的向往。
3、掌握: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比较三大短篇小说家的思想艺术成就(契诃夫、莫泊桑、欧 亨利)。
第十章 东、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东欧作家波兰的密茨凯维奇、显克微奇、保特夫和伐佐夫、裴多菲;北欧作家斯特林堡、比昂松的戏剧创作。
2、理解: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勃兰兑斯对北欧批判现实主义的推动。
第二节 易卜生
1、识记: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诗剧《布朗德》和《彼尔 金特》所体现的“精神反叛主题”。《社会支柱》、《群钣》、《人民公敌》。
2、理解:社会问题剧。
3、掌握:《玩偶之家》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主题和思想意义;海尔茂形象;娜拉形象;艺术成就。
第十一章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希尔德烈斯的《白奴》。
2、理解:《草叶集》的思想内宾与艺术成就;欧 亨利短篇小说的成就;欧 亨利式结尾。
第二节 马克 吐温
1、识记:《竞选州长》、《镀金时代》、《汤姆 索亚历险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2、理解:马克 吐温的讽刺艺术。
3、掌握:《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十二章 十九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1、识记:鲍狄埃、王尔德、彼德莱尔等人的重要作品。
2、理解:宪章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3、掌握:左拉对自然主义的理论贡献;《卢贡—马卡尔家族》与自然主义;《萌芽》是法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品。
第十三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亨利 巴比塞、马丁 杜伽尔、莫里亚克、纪德;曼兄弟、海塞、雷马克;肖伯纳、威尔斯、高尔斯华绥、毛姆、劳伦斯;德莱塞、杰克伦敦、辛克莱、斯坦贝克。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绥拉菲莫维奇、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小说;阿 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艾特玛托夫的创作。战争题材小说;道德题材小说。 2、理解: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解冻文学;战壕真实派;全景式小说。
第二节 罗曼 罗兰
1、识记:罗曼 罗兰的戏剧创作;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欣悦的灵魂》(母与子)。
2、理解:罗曼 罗兰的人道主义。
3、掌握:《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思想内容;克利斯朵夫形象;艺术特色。
第三节 海明威
1、识记:《太阳照样升起》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迷惘与幻灭,揭示了战争给人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的创作高峰与终结。《丧钟为谁而鸣》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摆脱了悲剧与迷惘。
2、理解:迷惘的一代;《永别了,武器》的战争与爱情主题;亨利形象;小说的艺术特色。冰山原则。
3、掌握:《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桑提亚哥与硬汉形象;艺术特色。
第四节 高尔基
1、识记:《马卡尔 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
《叶美良 皮里雅依》、《马尔华》、《切尔卡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底层》;《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
2、理解:高尔基的早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特色;《海燕》的象征意义;《底层》对底层社会的充分展示。
3、掌握:《母亲》的主题思想;巴威尔与尼洛夫娜形象;《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肖洛霍夫
1、识记: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2、理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思想内容。
3、掌握:《静静的顿河》的基本内容;葛利高里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十四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前期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里尔克、叶芝;表现主义戏剧,奥尼尔;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意识流小说,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伍尔芙。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2、理解:现代主义释义;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的特征;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3、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 卡夫卡
1、识记: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判决》、《乡村医生》;揭示人的异化的《变形记》、《饥饿艺术家》;揭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困惑感的《地洞》;描写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的《在流放在》。三部小说:《美国》、《诉讼》、《城堡》。
2、理解:《变形记》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3、掌握:《城堡》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城堡”的多层寓意;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三节 艾略特
1、识记:诗歌创作三阶段。早期的《普鲁弗洛克情歌》;中期的《荒原》、《空心人》;晚期的《四个四重奏》。
2、理解:艾略特的创作对于现代人生存境况的思考。
3、掌握:《荒原》是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征。
第四节 乔伊斯
1、识记: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带有自传性;《芬尼根守灵夜》表达了对人类历史的独特看法。
2、掌握:《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第五节 萨特
1、识记:短篇小说《墙》、《恶心》;长篇小说《自由之路》;戏剧《苍蝇》、《毕恭毕敬的妓女》、《肮脏的手》;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2、理解:境遇剧。
3、掌握:《禁闭》体现的萨特戏剧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第六节 马尔克斯
1、识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家长的没落》、《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
2、掌握:《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小说的思想内容与寓意;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一块广告牌引发一场风波。这场风波,“争论要素过多”。
身高172厘米、体重90公斤的模特杰瑞·琼斯是最近这场讨论风暴的主角。
6月20日,她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杰瑞·琼斯为时尚品牌Calvin Klein拍摄的内衣广告登上了曼哈顿市中心巨大的广告牌。 琼斯兴奋地表述道:“今天,一名胖胖的黑人变性女性正在俯瞰纽约!”
琼斯当天发布的推特
琼斯还特意来到这块广告牌下面,打开一瓶香槟,庆祝这一时刻。在Instagram上,她写下:“能够呈现最真实的自我和当下的身体形象,这是一种无比的荣誉和快乐。这种形象经常被妖魔化、被骚扰,令人觉得丑陋和不值得,甚至想要抹杀掉。”
然而,琼斯在Calvin Klein广告中的形象依然引发了不少人的负面评论,包括中文互联网界。有声音批评这是品牌在当下政治正确大潮下的市场营销。琼斯也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政治正确”的模特。
在这场风波中,除了侮辱性的人身攻讦和一哄而上的情绪,琼斯身上的多重标签所引发的关乎审美、身材、身份的许多讨论,仍是值得我们思量的:
什么是美?
审美有陷阱吗?
肥胖应当被批评吗?
完美模特
先从CK的这则广告说起。
早在5月中旬,CK就发布了一条宣传视频。琼斯在镜头前,讲述自己帮助一群变性儿童的故事。孩子们身无分文地来到纽约,琼斯免费为他们提供住处,短则一周,多则一个月,帮助他们开启新的生活。
视频中的琼斯,自信、坦然、爱笑,对弱势孩童们感同身受并给予帮助。这些是短短一分钟的广告里所呈现的闪光点。在镜头之外,琼斯是一位跨性别演员、剧本顾问、制片人,早在参与此次广告拍摄前就有大量粉丝。
CK捕捉到这位迅速崛起的新星身上的价值。她受邀与其他8位LGBTQ模特一同进行品牌推广。
“太丑了,我再也不买了”“我可以把内衣扔到垃圾桶里了”……在CK官方推特下,此类评论不在少数。 这张广告图,也同时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面积的争论。
而 CK已连续两天发布推文称,将删除所有仇恨和攻击性的言论,并将屏蔽相关恶意账户。这可视为品牌方对于琼斯风波所作的表态。
CK为何这样做?
到底是“媚俗”,去收割“政治正确”的拥趸者?还是 “脱俗”,在新颖、大胆、新锐的路上越走越远?
说到底, 资本不会执行无效策略。
广告牌中琼斯目光所视的,并不是公开对她容貌审判的人,而是那些身材平凡甚至肥胖的女性顾客,是试图认同、不断确认自己的少数群体,是生活中更广泛的普通人。
这才是CK的“商业正确”。
但它引发的 争议又是另一层面的,关于“美”或者是“丑”的社会陈见。
琼斯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谈到,她一直以来都是胖孩子,人人都说她胖,大家都说“如果你很胖,你就找不到工作;如果你很胖,你就找不到真爱”。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胖”这个词。
广告争议之后,许多网友通过评论给她打气:“女孩,你很漂亮。”“胖,并不意味着丑陋。”
美是主观的,没有固定的标准;美是多元的,并不狭隘、单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