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欲望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具体为:
1、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2、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3、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
扩展资料
根据这三种元素的不同组合情况,斯滕伯格将爱情分为八种:
1、无爱:
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缺失,爱就不存在。则两个人也许仅仅是熟人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便的、肤浅的、没有承诺的。
2、喜欢:
当亲密程度高但激情和承诺非常低的时候,会产生喜爱。喜爱发生在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暖的友情中,但不会激发激情和与之共度余生的预期。
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在爱情的三因素中,只有亲密因素时,相处的双方在交往中会感觉亲切,轻松,有很强的信赖感,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两性之间真诚的友谊。严格地说,此种关系还不能纳入到爱情之中。
3、迷恋:
迷恋中有着强烈的激情,但缺乏亲密和承诺,当人们被不太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时会有这种体验。只有热情因素。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在爱情的三因素中,只有热情因素时,双方有强烈的性的吸引,但缺乏彼此的了解,缺乏彼此的信任,当然,更没有发展到承诺的阶段。
4、空爱:
即空洞的爱,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爱。只有承诺因素。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只有承诺,没有亲密和热情时,表明二者只有责任和义务,是高度道德化的或价值高度异化的两性伙伴关系。就爱情而言,是没有爱情成分的空洞的爱。
5、浪漫之爱:
当程度高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时,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的爱。亲密和热情两因素的结合。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亲密和热情两个因素,双方的关系不需要承诺来维系时,被认为是一种最轻松最享受最唯美的浪漫之爱。
6、伴侣之爱:
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可以成为伴侣的爱。当两性之间的关系有亲密也有承诺,而缺乏性爱吸引时,彼此的关系已经升华为亲情式的信任和依赖。
7、虚幻之爱:
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一种愚蠢的体验,叫作虚幻的爱。是热情和承诺两因素的结合。当爱情没有以信任为基础的亲密因素时,仿佛大厦没有坚实的地基,是虚幻的空中楼阁,随时有变异的可能。
8、圆满之爱:
最后,当亲密、激情和承诺都以相当的程度同时存在时,人们的体验的是“完全的”,或称作圆满的爱。亲密、热情和承诺三因素的结合。
真正的完美的爱情应该以信任为基石,以性的吸引和欣赏为催化剂,以承诺为约束。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充满热情和活力。但这种形式的爱很难坚持长久。
-爱情三角理论
-罗伯特·斯滕伯格
什么是爱?我们如何定义它?当我们和别人讨论什么是爱情时,有时候其实我们不是在讨论同一件事情。
有些人将爱视为肉体的激情,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持久的情感。有些人相信一见钟情,另一些人则认为爱情要花很多年才能发展。
心理学家斯特恩伯格提出,爱是由三部分组成:亲密感、激情度和承诺。
亲密感缺乏了亲密感,仅有激情和承诺的爱,属于幻想式的爱情。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像是夫妻想要培养感情,但却没有真正的情感纽带。
这种情况常见于闪婚或者闪恋,基于肉体的激情,也明确做出了承诺,可惜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培育出深厚的感情。
在如今思想开放的社会,这种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实际上影响夫妻培养请密度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自己的内心,是否已经已经关上了门,不再对婚姻之外的感情有想法。
没有亲密度的爱情,就像缺少了灵魂,没有爱,也称不上爱情?
激情度缺乏激情度的爱情,更像是同伴的爱情。这种爱情的特征是,亲密感和承诺并存,这种爱情通常存在于较年长的恋爱关系中,例如中年夫妻。漫长的婚姻生活,抹去了激情,但夫妻仍然能感到深深的情感纽带和承诺。
同伴的爱情通常是持久的,并且可以是一种非常令人满意的关系。毕竟老夫老妻,从一穷二白,到现在风生水起,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感情自然深厚。
糟糠之妻不可弃,这是对妻子的感恩,这也让彼此之间的承诺关系,更加深厚。由于年近半百,两人之间,也没有了年轻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爱情,虽然简单,但胜在长久。
承诺缺乏承诺的爱情,激情和亲密感并存,是浪漫的。
在少年或刚成年的时代里,青葱之恋,充满美好,却往往无法修成正果。所有情侣在发展感情时都能感受到这种爱情。他们异性吸引,也感觉对方像是最好的朋友,喜欢一起度过时光。
年少的姑娘爱上了浪漫的男孩,恨不得每天都和男孩黏在一起。可惜,男孩始终没有给她一份承诺。
缺乏了承诺的爱情,就像风雨中摇曳的浮萍,看着美好,可不知哪一天,就石沉大海。
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描述了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青年阿里萨与达萨坠入了爱河。他们之间交换了无数封炽热的情书,并且决定结婚。但是达萨的父亲却不赞成这一段恋情,为了拆散他们,他带着女儿进行了长途远行。在达萨的旅途过程中,两人依旧通信不断。
但是,这种长久以来依靠信件维持的爱情,脆弱如冬树上欲坠的枯叶。当达萨再次见到他时,她却“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并对他说“忘了我吧”。转而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了其忠实的伴侣。
被抛弃的阿里萨一直珍守着对达萨的渴望,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光阴里,阿里萨在数不清的女性肉体上寻找和迷失,用放纵的生活来排遣分离的空虚。他一直固执地以为他最终能与她结合。
半个世纪后,在乌尔比诺死后阿里萨才重新检视对达萨的爱情,他通过自己的文字慢慢地消弭了两人之间的隔膜。在一次船上的旅行中,年迈的他们重新坠入爱河。达萨担心这桩情事可能引发丑闻,于是船长升起了一面代表霍乱流行的黄旗,护送着这自我放逐但永不分离的爱情。
达萨与乌尔比诺之间的爱情;如溪水般平静、迟缓却偶有跌宕,就如同心理学家所说的“友谊之爱”;阿里萨与达萨之间的爱情充满激情、带有幻想性质,就如同心理学家所说的“激情之爱”
当爱情里没有了亲密感、激情度和承诺的时候,我们的爱情还剩下什么?
仅有亲密关系的爱,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友谊。即使您喜欢朋友,但这种关系仍缺乏激情和长期承诺。
仅有激情的爱情。它的特点是异性相吸。这种爱通常发生在恋爱开始时。实际上,通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但是,痴情的爱情缺乏情感上的亲密感和奉献精神。如果两者都没有发展,则这种关系通常是短暂且肤浅的。
仅有承诺的爱情,是空虚的,其特点是对保持关系的坚定承诺。因为空虚的爱情,缺乏情感上的亲密和性吸引。
实际上,我们所谓的追求爱情,就是想找一个我们打心底爱的、能够一起品味浪漫并且能和我们长相厮守的人。无论是哪一点没能达到,都是不够圆满的。
可比起不完美,大家更害怕的是不安定。很多人不是不想追逐完美,只是追了半辈子,累了,追不动了。于是在心里告诉自己,不够爱也行吧;老夫老妻了,要什么浪漫;承诺什么的,都是花言巧语。
可你是否真的能骗过自己?
如果是的话,我刚刚也是骗你的,愿你能一直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Sternberg)。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第一要素:亲密(Intimacy)
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
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
3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
4尊重对方。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 在艰难时刻能够依靠对方。在患难时刻爱方仍感到对方跟自己站在一起。在危急时刻,爱方能够呼唤对方并能指望对方跟自己同舟共济。
5跟被爱方互相理解。情侣应互相理解。他们知道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对方的感情和情绪心领神会,懂得以相应的方式互相作出反应。
6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爱方应乐意奉献自己、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东西给被爱方。虽然不必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共有财产,但双方在需要时应分享他们的财务,最重要的是分享他们的自我。
7从被爱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爱方能从被爱方得到鼓舞和支持,感到精神焕发,特别是在身处逆境时尤其应该这样。当你感到似乎一切都在跟你作对,但你意识到只有一件事不会出问题——你的配偶始终跟你站在一起。这时你就知道你们的关系具有这一因素。
8给被爱方以感情上的支持。在逆境下,爱方应与被爱方在精神上息息相通,并给予感情上的支持。
9跟被爱方亲切沟通。爱方能够跟被爱方进行深层次和坦诚的沟通,分享内心深处的感情。当你为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感到困窘为难时,你仍能推心置腹地跟被爱方交谈,这时你所经历的就是这种沟通。
10珍重被爱方。爱方要充分感到对方在共同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你认识到你的配偶比你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更为重要时,就就知道你对被爱方具有这种珍重和珍爱。
第二要素:激情(passion)
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第三要素:承诺(commitment)
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
1短期方面就是要做出爱不爱一个人的决定。
2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爱情的忠诚,责任心。也就是结婚誓词里说到的“我愿意!”,是一种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承诺。
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
根据这个理论,爱情可以分成八种类型
无爱(Nonlove):三个因素都不具备。很多包办婚姻属于这种类型。
喜爱(Liking):只有亲密关系。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
痴迷的爱(Infatuated love) :只有激情体验。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
空洞的爱(Empty love):只有承诺。
浪漫的爱(Romantic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
伴侣的爱(Companionate love) :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
愚昧的爱(Fatuous love):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
完美的爱(Consummate love):同时具备三要素。
《社会心理学》第11版
文|卿心君悦
爱情是人类的重要情感之一,对“什么是爱情,怎样界定爱情”,人类一直在探索与研究,这也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迄今为止连续再版11次,足以证明这本书受人追捧的程度与其价值,作为700多所大学的心理学系主讲教材之一,在书中对“爱情”又是如何阐述的呢。
爱情,作为心理学的重要领域,最初对爱情的探索,源于对“陌生人之间短暂性接触(brief encounters)所作出的反应”的研究。因为影响我们对陌生人喜欢与否的“变量”,也将影响我们与其长期亲密关系的建立,这些“变量”包括:“接近性、吸引力、相似性、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以及其他一些回报性的特质”,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把这些“变量”认知为“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对一个人最初的感官认知
“第一印象”在爱情最初建立时,尤为重要。 它为后续亲密关系发展提供了基本线索,如同在“相亲”中,往往第一次见面双方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决定着后续能否继续相处,但最终爱情的走向与发展不只限于此,毕竟长期的爱情并不仅仅是对“第一印象”好感的延续与增强。
因此,心理学家们将精力转入了对持久长期亲密关系的研究,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对于一件事物的研究,首先要确定如何对其界定和测量,爱情更是如此。
在书中社会科学家们列举了几种公式,最为典型的是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关于爱情的“爱情三元论”。
爱情三元论
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不等长的三边分别为:激情、亲密和承诺,由此组合可以囊括基本所有的爱情构成。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是爱情中的欲望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也可以说是“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同时,“性”的需要也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
亲密: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的喜欢,爱情关系中温暖的体验,以信任为基础,依赖为表现,相处舒适,彼此关怀。
承诺:是维系关系的担保与决心,分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的承诺,是一个关于爱与不爱的决定;长期的承诺,是维护一段爱情的承诺与保证,包括相对应的责任与义务。
罗伯特·斯腾伯格“爱情三元论”
由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组成七种样式的爱情:亲密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之爱、愚昧之爱、伴侣之爱以及完美爱情。
亲密式爱情(Liking)
是以单一“亲密”因素为主体构成的,没有“激情”与“承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两个人在一起很舒适,彼此在情感上也有依赖,但无爱情的形式,更无相爱之心。若一方产生相恋之心,往往会演化成单恋这种形式,“朋友之上,恋人未满”就是最好的表现。
迈耶斯和伯奇德说过,我们能够理解那些说“我爱你,但我们并不相恋”的人要表达什么,实际上他们是在说:“我喜欢你,我关心你,我觉得你很棒,但是我觉得你对我来说不具有性吸引力”,这也就是“友谊之爱”。但不否认这种情况是有机会发展成爱情的,不过风险很大,往往得不偿失。
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
是以单一“激情”因素为主体构成的,没有“亲密”与“承诺”,受本能牵引作为情感的导向,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初恋”,只充满激情,缺少相对于未来的规划,更不懂所谓的责任与义务,是一种青涩的爱情。
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
只以单一“承诺”因素为主体构成,没有“激情”和“亲密”。这种爱情往往是家庭责任与道德约束下的产物,如同“包办式婚姻”以及“无爱式婚姻”、“丧偶式婚姻”。
单一因素构成的爱情往往只是“悲剧”
上述三种都是单一因素产生的爱情,但实际上类似于这种的爱情,更像是一种不正确、不健康、发育不良的情感,并不属于爱情的范畴。
而我们常见的爱情,往往都是由两种因素结合而产生的。
我们用“激情”为支点,可以构成两种爱情:“浪漫之爱”、“愚昧之爱”。
浪漫之爱(Romantic love)
是由“激情”与“亲密”两种因素相结合所构成,缺少“承诺”。这种爱情是两个人有兴奋的体验,也有彼此的信任与依赖而产生的,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年轻人的爱情都属于这类范畴。
愚昧之爱(Fatuous love)
是由“激情”与“承诺”两种因素相结合所构成的,缺少“亲密”,也就是缺少依赖与信任。往往这种爱情常见于网恋或社交性恋爱,甚至是“以性为开端的爱情”。这种爱情存在的问题,没有亲密因素中的“信任与依赖”为基础,所谓的“承诺”很容易成为一纸空头支票。承诺终究要与信任相挂钩,单一的承诺若一方不履行,将毫无意义。因此这种爱情很容易导致“劈腿”或“出轨”。
上述两种爱情属于“激情之爱”的范畴。
为何考虑先以激情为支点去构建爱情,因为这是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公认爱情开始的起点。
哈特菲尔德把“激情之爱”界定为“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状态”。关于“激情之爱”哈特菲尔德还有一个以“激情”为基点的解释:“任何一种既定的生理唤醒状态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于某种情绪,究竟被归结为哪一种情绪取决于我们对这种唤醒状态的归因。每一种情绪都包含着身体和心理反应——既有生理唤醒,还有我们如何诠释和标识这一生理唤醒。”
也就是说,当我们出现一种情绪时,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一样的体验。如同“心跳加快,双手发抖”这一状况在不同的环境中却得到愤怒、喜悦不同的体验。 若正处于浪漫的环境中,就可以把这种生理体验归为激情之爱。
激情之爱,是深情的,极富激情的爱。这种爱情有时也是患得患失的,对满怀激情之爱的一方而言,如果对方对自己的热情作出了回应,那么他就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如果对方对自己的热情没有作出回应,就会觉得空虚而绝望。
激情之爱容易灼伤自己与伴侣
弗洛伊德说:“再没有比恋爱时更容易受伤的了”,而激情之爱正是其最直观的表现。
正因如此,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情感回馈不及时而产生误解。比如,你表达爱意的时候,期待着对方的及时反馈,而往往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对方无法立刻回应你,问候的消息没有回复,深夜的电话没有接听;你期待的约会被临时取消,你渴望的计划被对方打乱;你需要陪伴时依靠的肩膀未及时到来,你思念成疾时等待的拥抱姗姗来迟。这些都会让你产生不满,滋生失落,甚至质疑爱情,而这些情况最容易出现在“异地恋”身上。
“激情”如何保持或提高,是否可以永恒?
既然激情之恋,激情为“支点”主导,那激情又如何保持或提高呢?
如果激情是一种被标识为“爱情,能带动兴奋感的状态,那么任何一种可以增加兴奋感的东西应该都可以增强对爱情的感受。”
《社会心理学》中描述过这一项实验,让男性大学生通过小说或**提高他们自身的性唤起,结果发现这种情况下的男生对女性会有更强烈的反应——比如,这时让他们评价自己的女友时,情感评分会更高。
心理学家沙克特和辛格为此提出了 情绪的两因素理论 ,认为当处于兴奋状态的男性对女性做出的反应时,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某些生理唤醒错误的归因于女性。
若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自身兴奋度来增加对爱情的感受。
为证实明这个观点,社会心理学家达顿和阿伦也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位十分美丽的女士在不同的地方请求单身男性帮助完成课堂问卷。最终在狭隘而摇晃的高吊桥上的完成率远高于在低矮宽阔而坚固桥上的完成率。 这次实验再次证明生理唤醒可以促进罗曼蒂克式的反应。
肾上腺素让心与心更加的密切
因此,情侣间恋爱初期,看恐怖**、在游乐场玩一些刺激性的项目、有情调的烛光晚餐、精心的告白仪式,都可以增加双方的“兴奋度”,从而加速拉近两人感情,当然前提是两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好感。同样这也可以应用于已婚夫妻之间,经常做一些可以提升彼此兴奋度的活动,一同运动或锻炼、晚餐时适量喝点红酒、节日时多一些“惊喜”以及定期进行一次双人旅行等,都可以提高“激情”或延缓“激情”的消逝”。
要知道,肾上腺素使两颗相爱的心贴的更近。
但这只能让激情得以延缓,却不能永恒的保持。
“激情之爱”失去了“激情”的后果。
一段关系维持的时间越长,它所引发的情绪波动就会越少,激情之爱的高潮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是终究会消散,因为从未有一种高峰期可以永久地维持下去,而最初激情消散,直至变得冷淡,这也就是我们大多数爱情所面临的最大考验。
这种强烈的失落感会让情侣感受到幻想破灭,对爱无望,特别是对那些将“激情与浪漫”视作双方结合和维系婚姻基础的人而言,会产生“对方不爱自己了、对方变心了、自己当初选择是错误的”的错位感受。
而这也是恋爱或结婚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各种各样争执的原因,这种争执并不会对“激情”产生挽回效益,只会将感情越磨越淡。
失去了“激情”这一支点以后,“浪漫之爱”与“愚昧之爱”便丧失了主要维系因素。“愚昧之爱”会因此破灭或演变成“无爱式婚姻”、“丧偶式婚姻”,甚至会出现离婚的状况,而这个时候“浪漫之爱”也濒临“生死考验”,而这时第六种爱情也随之而出。
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
是由“亲密”与“承诺”两种因素相结合所构成的,这里“激情”并不是缺失,而是由热烈变得内敛,这种爱与“激情之爱”截然不同,伴侣之爱相对平和,它是一种情感依赖,可以持续一生,这就是最长久的爱情。
正如马克·吐温说的那句话:“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理解爱情,直到他们维持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上的婚姻之后。”所以真正的“伴侣式爱情”是植根于共同体验的人生风雨历程,从而愈久弥醇。
因此,如果一段爱情能够经住时间的考验,激情褪去转为“亲情”,何尝不是爱情的一次升华,在这样的情感中,爱情始终是存在的,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
“伴侣之爱”是最接近“完美爱情”的存在
而第七种爱情是完美爱情,可遇不可求。可实际上“伴侣之爱”是最接近完美爱情的。 当两个人足够理解、包容、相爱、坚定,当“激情与亲密”两个因素合二为一,不分彼此之时,“伴侣之爱”就最有可能转化为“完美之爱”。
用文字温暖你,我。
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
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
就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爱情三角理论也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当然,这并不妨碍借用爱情三角理论进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缺少任何一个点,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
扩展资料:
爱情三角理论的相关内容:
1、斯腾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为激情、亲密、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充满激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
2、其中,激情是指爱情关系趋于浪漫、身体吸引和性爱完美的驱力或一种状态;亲密是指在恋爱关系中亲近、融合,结成亲密私人关系的感觉。
3、承诺是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恋爱关系担负责任。这三种爱情成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爱情类型。斯腾伯格用三角形来表示三种成分的相互关系。
-爱情三角理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