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和李白同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还有李贺,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之后差不多就是近代了。有两位比较出名的,一是郭沫若,一是徐志摩。
1、尝试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2、人生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3、创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4、湖畔诗人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作家: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5、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
6、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
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家: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7、现代派
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
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
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8、七月派
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
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参考资料: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腊逝世),英国诗人;作家,世袭爵位,人称拜伦勋爵LordByron,引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又译摆伦。其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以拉丁文般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意象纷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於不顾。生前只出版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後近70年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其驾驭英语的能力,被认为可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Goethe (说明 · 关於))[ˈgøːtə],亦作Göthe,出生时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出生於1749年8月28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逝於1832年3月22日,魏玛)作为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玛的古典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寓言诗》(Fables choisies mises envers)留名後世。
米哈伊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 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