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纪伯伦的资料

[黎巴嫩]纪伯伦的资料,第1张

纪·哈·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逝世。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和鲁迅、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中文名: 纪·哈·纪伯伦 英文名: Kahlil Gibran

其它外文名: جبران خليل جبران 别名: 卡里·纪伯伦、纪伯伦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883年

去世年月: 1931年 国籍: 美国

籍贯: 贝什里 出生地: 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民族: 阿拉伯 毕业院校: 巴黎艺术学院学习

职业: 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代表作品: 《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等

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怒当局,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从上世纪20年代起,纪伯伦的创作由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其《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进入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著名的“圣谷”附近的贝什里村。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

12岁时,纪伯伦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14岁的妹妹死于肺病。妹妹临死之前,哭喊着“希望见到哥哥,希望见到爸爸”,但是她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纪伯伦非常喜爱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还没来得及悼念哥哥的时候,母亲因为接连失去2个孩子,也病倒了,1903年6月,母亲也离他而去。纪伯伦曾经用一幅画描绘了母亲临终前的瞬间,题为《走向永恒》,画中母亲的面容没有一丝的痛苦,显得十分从容和平静。纪伯伦日后回忆母亲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强调“我的母亲,过去,现在仍是在灵魂上属于我。我至今仍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关怀,对我的影响和帮助。这种感觉比母亲在世的时候还要强烈,强烈的难以测度。”

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1904年5月,在戴伊先生的安排和许多朋友的帮助下,纪伯伦在戴伊先生的画廊中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画展是成功的 ,画展也为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打开了大门。纪伯伦认识了阿拉伯《侨民报》的创办人,他答应《侨民报》每周发表《泪与笑》中的2篇文章。1903--1908年纪伯伦在《侨民报》发表了50多篇散文,总标题为《泪与笑》。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一生颠沛流离,贫病交迫,终身未婚,一生孤独,英年早逝这样历经磨难的天才,却将残酷的现实当圣殿,把爱与美当信仰,深情地为生命献上一朵玫瑰

卡里·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作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在15个月里,相继3位亲人去世,并且因为治病,欠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兄妹便卖了家中的财物,纪伯伦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并且还要还债。这时候,纪伯伦在波士顿的老师戴伊知道了这个情况,伸出了援助之手。并在经济上,精神上给予他们帮助。纪伯伦又能专心致力于写作、绘画,并且开始酝酿散文诗《泪与笑》的文字。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纪伯伦的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1931年,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

《花之歌》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

《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100种语言说 我爱你

  English(英语) - I love you

  Afrikaans(南非洲的荷兰语) - Ek het jou lief

  Albanian(阿尔巴尼亚) - Te dua

  Arabic(阿拉伯(对男性) - Ana behibak (to male)

  Arabic(阿拉伯(对女性) - Ana behibek (to female)

  Armenian(亚美尼亚) - Yes kez sirumen

  Bambara(班拉族语) - M‘bi fe

  Bangla(孟加拉语) - Aamee tuma ke bhalo aashi

  Belarusian - Ya tabe kahayu

  Bisaya - Nahigugma ako kanimo

  Bulgarian(保加利亚) - Obicham te

  Cambodian(柬埔寨) - Soro lahn nhee ah

  Cantonese Chinese(广东话) - Ngo oiy ney a

  Catalan(加泰罗尼亚语) - T‘estimo

  Cheyenne(夏安语) - Ne mohotatse

  Chichewa(齐佩瓦语) - Ndimakukonda

  Corsican(科西嘉语) - Ti tengu caru (to male)

  Creol(克利奥尔语) - Mi aime jou

  Croatian(克罗地亚语) - Volim te

  Czech(捷克) - Miluji te

  Danish(丹麦) - Jeg Elsker Dig

  Dutch(荷兰) - Ik hou van jou Esperanto(世界语) - Mi amas vin

  Estonian(爱沙尼亚) - Ma armastan sind

  Ethiopian(埃塞俄比亚) - Afgreki‘

  Faroese(法罗语) - Eg elski teg

  Farsi(波斯语) - Doset daram

  Filipino(菲律宾) - Mahal kita

  Finnish(芬兰) - Mina rakastan sinua

  French(法语) - Je t‘aime, Je t‘adore

  Gaelic(盖尔语) - Ta gra agam ort

  Georgian(乔治亚州) - Mikvarhar

  German(德语) - Ich liebe dich

  Greek(希腊) - S‘agapo

  Gujarati - Hoo thunay prem karoo choo

  Hiligaynon - Palangga ko ikaw

  Hawaiian(夏威夷语) - Aloha wau ia oi

  Hebrew(希伯来语(对女性) - Ani ohev otah (to female)

  Hebrew(希伯来语(对男性) - Ani ohev et otha (to male)

  Hiligaynon - Guina higugma ko ikaw

  Hindi(北印度语) - Hum Tumhe Pyar Karte hae

  Hmong - Kuv hlub koj

  Hopi(霍皮语) - Nu‘ umi unangwa‘ta

  Hungarian(匈牙利) - Szeretlek

  Icelandic(冰岛) - Eg elska tig

  Ilonggo - Palangga ko ikaw

  Indonesian(印度尼西亚) - Saya cinta padamu

  Inuit(纽因特语) - Negligevapse

  Irish(爱尔兰) - Taim i‘ ngra leat

  Italian(意大利) - Ti amo

  Japanese(日本) - Aishiteru

  Kannada(埃那得语) - Naanu ninna preetisuttene

  Kapampangan - Kaluguran daka

  Kiswahili(斯瓦西里语) - Nakupenda

  Konkani - Tu magel moga cho

  Korean(韩语) - Sarang Heyo

  Latin(拉丁语) - Te amo

  Latvian(拉托维亚语) - Es tevi miilu

  Lebanese(黎巴嫩) - Bahibak

  Lithuanian(立陶宛) - Tave myliu

  Malay(马来语) - Saya cintakan mu / Aku cinta padamu

  Malayalam(马拉雅拉姆语) - Njan Ninne Premikunnu

  Mandarin Chinese(汉语) - Wo ai ni

  Marathi(马拉地语) - Me tula prem karto

  Mohawk(莫霍克语) - Kanbhik

  Moroccan(摩洛哥) - Ana moajaba bik

  Nahuatl(纳瓦特尔语) - Ni mits neki

  Navaho(纳瓦霍语) - Ayor anosh‘ni

  Norwegian(挪威) - Jeg Elsker Deg

  Pandacan - Syota na kita!!

  Pangasinan - Inaru Taka

  Papiamento(帕皮阿门托语) - Mi ta stimabo

  Persian(波斯语) - Doo-set daaram

  Pig Latin(大拉丁语) - Iay ovlay ouyay

  Polish(波兰) - Kocham Ciebie

  Portuguese(葡萄牙) - Eu te amo

  Romanian(罗马尼亚) - Te ubesk

  Russian俄语) - Ya tebya liubliu

  Scot Gaelic(苏格兰盖尔语) - Tha gradh agam ort

  Serbian(塞尔维亚语) - Volim te

  Setswana - Ke a go rata

  Sign Language(手语) - ,,,/ (represents position of fingers when signing‘I Love You‘)

  Sindhi - Maa tokhe pyar kendo ahyan

  Sioux(苏族语) - Techihhila

  Slovak(斯洛伐克语) - Lu`bim ta

  Slovenian(斯洛文尼亚语) - Ljubim te

  Spanish(西班牙语) - Te quiero / Te amo

  Swahili(斯瓦西里语) - Ninapenda wewe

  Swedish(瑞典) - Jag alskar dig

  Swiss-German(瑞典德语) - Ich lieb Di

  Tagalog(塔加拉族语) - Mahal kita

  Taiwanese(台湾话) - Wa ga ei li

  Tahitian(大溪地语) - Ua Here Vau Ia Oe

  Tamil(泰米尔语) - Nan unnai kathalikaraen

  Telugu - Nenu ninnu premistunnanu

  Thai(泰语(对男性) - Chan rak khun (to male)

  Thai(泰语(对女性) - Phom rak khun (to female)

  Turkish(土尔其) - Seni Seviyorum

  Ukrainian(乌克兰) - Ya tebe kahayu

  Urdu(乌尔都语) - mai aap say pyaar karta hoo

  Vietnamese(越南(对女性) - Anh ye^u em (to female)

  Vietnamese(越南(对男性) - Em ye^u anh (to male)

  Welsh(威尔士语) - ‘Rwy‘n dy garu

  Yiddish(意第绪语) - Ikh hob dikh

  Yoruba - Mo ni fe

我觉得最浪漫的三个字是“我爱你”。

“我爱你”各个国家的写法

Chinese~中文:我爱你

English~英文:Iloveyou

Francais~法文:Jet\\“aime/Jevousaime

Deutsch~德文:Ichliebedich/IchliebeSie

Russian~俄文:ЯлюьлюТебя(雅柳布琉杰碧娅)

Korean~韩文:(Salangheyou)

Italian~意大利文:Tiamo/Tivogliobene

Espaniol~西班牙文:Tequiero/Teamo

Latin~古拉丁文:egoamote/vosamo

南非荷兰文:Ekhetjoulief/Ekisliefvirjou

Albanian~阿尔巴尼亚文:Teduashume

Alsacedialect~法国阿尔萨斯方言:Ichhoandichgear

Arabic~阿拉伯文:Anabehibak(tomale)

Arabic~阿拉伯文:Anabehibek(tofemale)

Armenian~亚美尼亚文:Yeskezsirumen

Amharic~埃塞俄比亚阿姆哈雷文:Eneewedechalu(forladies)

Amharic~埃塞俄比亚

Assyrian~亚述文:Anabayanookh(tomale)

Assyrian~亚述文:Anabayinakh(tofemale)

Azerbaijani阿塞拜疆文:Menseniserivem

Bangladeshi~孟加拉文:Aameetumakebhaloaashi

Bantu~肯尼亚班图文:Nigwedete

Bavariadialect~德国巴伐利亚文:Imogdinarrischgern

Belarusian~贝拉卢西亚文:Yatabekahayu

Bisaya~毕萨亚

Burmese~缅甸文:Chitpade

Cambodian~柬埔寨高棉文:Sorolahnnheeah/Bongsalangoun

CantoneseChinese~粤语:Ngooiyneya

Caucasia~高加索切尔克斯文:Wisecas

Cheyenne~夏安文:Nemohotatse

Chichewa~齐齐亚文:Ndimakukonda

Corsican~科西嘉方言:Titengucaru(tomale)

Creole~克里奥尔式法文:Miaimejou/Mon

Danish~丹麦文:JegElskerDig

Dutch~荷兰文:Ikhouvanjou

Eskimo~爱斯基摩文:Nagligivaget

Esperanto~世界语:Miamasvin

Estonian~爱沙尼亚文:Maarmastansind/Minaarmastansind

Faroese~法罗文:Egelskiteg

Farsi~波斯方言:Toradosetdaram

Finnish~芬兰文:(Mina)rakastansinua

Fleming~比利时佛兰芒文:Ikzieugraag

Gaelic~盖尔文:Tagraagamort

Georgian~乔治亚文:Mikvarhar

Ghanaian~加纳文:Medowo

Greenland~格陵兰文:Asavakit

Gujarati~印度古吉拉特文:Hoontanepremkarunchuun/Hoothunayprem

karoochoo

Hausa~豪萨文:Inasonki

Hawaiian~夏威夷文:Alohawauiaoi

Hebrew~希伯来文:Aniohevotah(tofemale)

Hebrew~希伯来文:Aniohevetotha(tomale)

Hiligaynon~希利盖云文:Guinahigugmakoikaw/Palanggakoikaw

Hindi~北印度文:HumTumhePyarKartehae/Maintumsepyarkartahoon

Hmong~赫蒙文:Kuvhlubkoj

Hungaria~匈牙利文:Szeretlek

Icelandic~冰岛文:Egelskatig

Ilonggo~伊龙格文:Palanggakoikaw

Indonesian~印尼文:Sayacintapadamu/Sajakasihsaudari

Inuit~因纽特文:Negligevapse

Irish~爱尔兰文:Táimingráleat

Jewish~犹太文:Aniohevotach/Aniohevetotcha

Java~爪哇文:Akutresnomarangsliromu

Kannada~印度埃纳德文:Naanuninnapreetisuttene

Kapampangan~卡帕姆潘格文:Kalugurandaka

Kiswahili~东非班图语系东语族文:Nakupenda

Konkani~孔卡尼文:Tumagelmogacho

Koreandialect~北朝鲜方言:Angshin-icho-a-yo

Laotian~老挝文:Khoihukchau

Latvian~拉脱维亚文:Estevimiilu

Lebanese~黎巴嫩文:Bahibak

Lithuanian~立陶宛文:Tavemyliu

Macedonian~马其顿文:Tesakam

Madagascan~马达加斯加文:Tiakoianao

Malay~马来西亚文:Sayacintakanmu/Akucintapadamu

Malayalam~印度西南部德拉威族方言:NjanNinnePremikunnu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http://wenwensogoucom/s/w=我爱你各个国家的写法&pid=asksmb

  肚皮舞

  在古代埃及,每日蒙面的嫔妃只能在跳肚皮舞时,通过仅暴露在外的腰和腹舞动的万般魅力,让法老眼睛发亮,鼻子喷血,爱上自己。于是,肚皮舞成为女人媚动的代表,直到今天,在健身房,肚皮舞仍然是最受女人们欢迎的运动,因为它不仅让你拥有性感的腰腹,还让你充满性感的感觉。

  肚皮舞的功夫重在腰、腹、髋、臀。在法老的宫殿里,女人们须终日蒙面,美好容颜和身段都不得展现,只有在跳肚皮舞时,女人才可以 使出百般媚惑之功,展示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因此,肚皮舞的扭摆里充满了挑逗和欲望

  肚皮舞的塑身功效

  舞由其名,肚皮舞主要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当保持某个姿势时,腿 部和肩部肌肉群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弹性和灵活性,加强心血管柔韧度,锻炼耐力,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控制能力。

  跳肚皮舞有减肥的功效,塑造迷人曲线,使你身体的多余脂肪得到有效的消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达到燃烧脂肪的最佳境界。

  学跳肚皮舞,每周至少跳两次。每次练习保持循序渐进的节奏,先随着舒缓的音乐热身,然后加快频率,正式进入练习。即将结束时,再 放慢速度,做一些放松、抻拉的动作。

  肚皮舞的服装

  紧身小背心和宽松长裤是最好的,露出腰腹,这样可以看到自己跳舞的姿态,方便学习。

  肚皮舞的特点

  肚皮舞是非常女性的舞蹈,

  肚皮舞其特色是,随着变化万千的快速节奏,摆动腹部、使劲的舞动臂部、胸部,这些动作,成为肚皮舞,牢不可破伝统舞技,肚皮舞必 需在平滑的地板,赤足舞蹈,配合音乐,以极快速,错综复杂之感性肢体动作,快速的舞步,一如欧美的狐步舞般,交叉摇摆的舞姿,时 而优雅、时而感性、妩媚娇柔,时而傲酷,神秘,肚皮舞迷人的特资,令人目不暇接。

  肚皮舞当然可以无伴奏的独舞,充满浪漫的独特阿拉伯音乐肚皮舞更具动感,伴奏常见的乐器如乌德(UT)琴、耐笛(Ney)、地尔巴卡 (Deblek)手鼓,扬琴山都尔等等,其中打击乐器的手鼓尤为重要,在舞者施展扭腰舞腹的绝活时,鼓的加入有相乘动感。

  肚皮舞时亦结合其他的道具,如蛇、刀剑、面纱、蜡烛、火焰等等,这些道具的出现,可能受到古代肚皮舞和神秘的宗教仪式的影响。这 些极戏戏化又神秘的表演方式,中东的一些国家,仍然尊循无误。尤其是错综复杂的蛇把戏,蛇像征男人和女人, 雌雄同体蛇,非常诡 异 ,充满了阿拉伯的神秘。

  作为一种优美的身体艺术,肚皮舞通过骨盆,臀部,胸部和手臂的旋转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胯部摇摆动作,塑造出优雅性感柔美的舞蹈语 言,充分发挥出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它是一种全身的运动,可以让你的腿部、腹部、肩膀以及颈部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提高身体的 弹性和柔韧性。手臂的动作非常重要,它能表达出舞者的优雅和精巧。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它也为心灵与身体建立了一种精神纽带。你 可以象蝴蝶、海浪、流水一样欢快与自由。当你翩翩起舞时,你体内的女神让你变得更优雅、更有力量、更加性感。它是女士探索自身的 舞蹈,是对身体和内心世界的探险。

  肚皮舞风格流派

  现代埃及表演流派是很内敛、优雅的,

  而且经常包含一些芭蕾的动作。它很强调对肌肉的控制,动作幅度比较小。“极少便是极好”是他们的舞蹈理念,

  和这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土耳其表演,“怎么样都好”更符合他们的舞蹈理念,大幅度的动作,华丽奔放。跳跃和胯部动作非常常见。土耳 其舞者通常穿着很少,不过这并不是这种风格的要求。

  黎巴嫩的肚皮舞是介于现代埃及和土耳其风格之间的一种肚皮舞流派。

  除了上述的流派,在民间,还有许多不同的肚皮舞风格。

  经过几千年的演绎,肚皮舞变成了女人们的秘密武器:你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感觉自己很美丽,于是你随着中东音乐的节奏,像流水, 像波浪,像燃烧的火焰那样舞动着自己的身体,自由地用身体表达自我,把双臂想像成天使的翅膀,头部如蛇舞,性感地摇动自己的臀部 和身体,有些诱人,有些挑逗。

  Beledi 是埃及的乡村舞蹈,也是音乐的名字。当它被搬演到舞台上的时候就成为“ Urban Beledi ”,有着华丽耀眼的装束。通常它的装 束是一件合身的有腰带的长袖衣服,衣服的一边或者两边有开口,叫做 Beledi 长裙。三角形的头巾也是常见的佩饰。

  Khaleeji 是流行于波斯、美国墨西哥湾和沙特阿拉伯的肚皮舞。舞者穿着色彩丰富、有华丽刺绣花纹的长裙,叫做thobe nashal,佩戴有 特色的头饰。以肩部的动作为主。 Kay Hardy Campbell 是 Khaleeji 舞蹈的权威。

  Persian 肚皮舞和其他中东国家的肚皮舞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很少有腹部的动作,更多的是优美的手臂动作和肩部的摇摆及旋转。Robyn Friend是经典Persian的代表。

  目前阿拉伯肚皮舞不仅流行于从土耳其到埃及的中东地区,在北非各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也十分风行。

  适合任何年龄

  肚皮舞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人群,

  没有舞蹈基础都可以,它设有各级别的培训班,你可以从最基础的练起。

  适合任何体形的人

  不管你是胖是瘦,都可以练习肚皮舞。其实胖人练习的效果会更好,你看土耳其舞娘不是多数是胖女人,才能跳出那么富有韵味和旋律的 舞蹈吗?

大众认为法语是最浪漫的语言是因为:法语发音本身确实很好听,绝大多数人触法语的第一感觉就是发音真的很美,譬如像歌剧这些,用法语吟诵出来,哪怕只是说话也会像唱歌一样。

另外,法语的美与浪漫,还体现在这个国家本身,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等等一切都与浪漫挂上钩了。法国是浪漫的国家,法国人是浪漫的人,法国的文学是浪漫的文学、法语自然也是最浪漫的语言。

而且,对法国文学有涉猎的同学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触,法语是一门细腻优美的语言。它的美,是你在阅读完一段文字过后,恍然大悟原来某样东西竟可以这样来描述,是一种刷新你对事物新的认知体验。

来源:

法语(French)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继西班牙语之后,使用者人数最多的罗曼语言之一。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两大法语分支,由于从同个法文方言分化而成,沟通上基本无障碍,但两者间仍有一定的区别。法语专业主要学习口语、写作和阅读,也会研究法语文学和前法国殖民地的文学,如阿尔及利亚、科特迪瓦和黎巴嫩。

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怒当局,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以写散文诗为主,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

从上世纪20年代起,纪伯伦的创作由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其《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进入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他还是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2人物生平编辑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

纪伯伦

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1904年5月,在戴伊先生的安排和许多朋友的帮助下,纪伯伦在戴伊先生的画廊中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画展是成功的 ,画展也为纪伯伦的文学创作打开了大门。纪伯伦认识了阿拉伯《侨民报》的创办人,他答应《侨民报》每周发表《泪与笑》中的2篇文章。1903--1908年纪伯伦在《侨民报》发表了50多篇散文,总标题为《泪与笑》。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1931年,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1]

3人物家人编辑

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她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生下了纪伯伦,还有纪伯伦的2个妹妹。

纪伯伦的父亲是一个本分的山民,为人不错,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以嗜酒作为逃避,以至于一家人生活日益窘迫。

在纪伯伦的印象中,父亲经常喝醉回家,并且借着醉酒对家人十分粗暴。纪伯伦与父亲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1891年,纪伯伦8岁的时候,纪伯伦的父亲因为被人诬陷而入狱,他们的房子和财产也被没收。纪伯伦的母亲决定去跟随他的舅舅去美国。尽管1894年,纪伯伦的父亲无罪获释,但是他妈妈依然下定决心要去美国。

相反,纪伯伦对母亲的爱却日益增加,母亲温柔善良,为一家人的生计苦苦操持,没有一句怨言。母亲也成了纪伯伦心中爱与美的化身,而母亲的这种爱,正是纪伯伦最需要的,也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因此,母亲成了纪伯伦心灵和感情的支柱。

4写作风格编辑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

纪伯伦的作品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冰心女士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5人物评价编辑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就像在他的作品中写到:“只要我一闭上眼睛,那充满魅力、庄严肃穆的河谷、雄伟多姿的高山,便展现在面前;只要我一捂上耳朵,那小溪的潺潺流水和树叶的沙沙声便响在我的耳边,我像哺乳的婴儿贪恋母亲的怀抱那样,思念这往昔如画的美景。

在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她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生下了纪伯伦,还有纪伯伦的2个妹妹。

纪伯伦的父亲是一个本分的山民,为人不错,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以嗜酒作为逃避,以至于一家人生活日益窘迫。

《花之咏》是散文集《泪与笑》中的一篇于1913发表。

《花之咏》原文:

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夏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清晨,我与微风携手宣报光明的到来;黄昏,我和百鸟一起向它告别。草原上,我舞姿轻盈,为她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芳香四溢。我醉卧大地,黑夜便眨着无数只眼睛看着我;我招徕白天,为的是他用眼睛观看世界。

我啜饮露水的琼浆,聆听鸟儿的歌唱,合着青草的拍子起舞。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扩展资料:

本文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1883-1931)散文集《泪与笑》中的一篇经过翻译而成。

纪·哈·纪伯伦(Khalil Gibran)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怒当局,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

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以写散文诗为主,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著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

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从上世纪20年代起,纪伯伦的创作由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

《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其《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进入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他还是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花之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2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