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 中国文人的爱情故事

经典的 中国文人的爱情故事,第1张

苏轼和王弗

陆游和唐婉

徐志摩与陆小曼

鲁迅与许广平

元稹与崔莺莺

冒辟疆与董小宛

李清照与赵明诚

郁达夫与王映霞

朱湘与霓君

素材你只要搜索两个人的名字 网上好多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10),在1144年娶了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于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题下了另一首《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1208年,八十四岁),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苏轼和王弗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徐志摩与陆小曼

http://wwwchinacomcn/info/zhuanti/zxza/2007-02/08/content_9687128_2htm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

在与许广平结识、相爱之前,44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禁欲生活,打算陪着朱安这个“母亲的礼物”做一世牺牲。是许广平对他的敬仰、理解乃至热爱打开了他封冻已久的心田。

从1925年3月11日他们开始通信,一直是许广平以自己的勇敢和坚定打消了鲁迅的种种顾忌,终于明白表示:“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这所谓“枭蛇鬼怪”,就是又有“小鬼”、“害马”之称的许广平。而在1925年10月许广平所写的《风子是我的爱》中,有这样的爱的宣言:“即使风子有它自己的伟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无关系,总之,风子是我的爱……”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开始同居生活,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20年之后,他终于逃出来了。

对于鲁迅和许广平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有光彩的举动,鲁迅于1934年12月在送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上所题的“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

北师大,老师与学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920年的秋天,鲁迅同时在北京大学和女师大授课,鲁迅的知名度使得他给许广平那一届学生的第一次上课,成为大家翘首期盼的事情。这堂课,许广平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

上课的时候,鲁迅匆匆进去,大家都很吃惊。因为他穿的衣服有补丁,长衫上面有的地方补过,特别是裤子上面,膝盖上面都有补丁,皮鞋上面也都是一块块补丁,头发也很长,而且他是个平顶。大家都在议论,怎么这样一个人好像是一个乞丐一样。同在女师大任教的还有周作人、林语堂等众多知名教授,而与平常打扮得西装革履的新派人物相比,鲁迅则是不修边幅的。周作人也经常穿长衫的,鲁迅也经常穿长衫的,但周作人的长衫不是破的,它都是很挺的。许寿裳,林语堂经常穿西装,特别是林语堂领带什么都打得很好的。个子矮小,穿着随便的鲁迅一开始讲课,许广平和其他同学就被他所讲的内容所吸引。不知不觉中,第一堂课结束了,等到学生们回过神来,教室里却早已不见了鲁迅的踪影。

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带给年轻人的是对传统社会体制的破坏与革新,尤其是对封建婚姻的反抗。1898年2月12日,许广平出生在高第街一许姓大家族里。出生没几天,父母便替她定了亲,许配给广州一户姓马的绅士家。

1922年许广平北上求学,在女师大,许广平遇到了鲁迅1925年6月,端午节这一天,鲁迅请许广平还有俞氏三姐妹等六个女学生来西三条胡同的家中吃饭,共度端午。开始吃饭以后,许广平跟王顺亲他们就敬鲁迅先生酒。敬酒以后,后来说葡萄酒太轻了,就变成黄酒了。说黄酒又太轻了,就说有没有胆量吃白酒。鲁迅先生说,吃白酒就吃白酒

端午节的聚会没过多久,警方开始介入女师大的学生运动。学生宿舍被关闭,家在广东的许广平此时没了栖身之所,这时候,鲁迅让许广平暂时住到了自己的家中。在鲁迅家中,许广平有了一项新的活动,就是为鲁迅抄书稿,许广平抄写的速度很快,有一天,她连续抄了一万多字。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妻子,这门亲事是鲁迅留学期间母亲鲁瑞为他安排的。出于对母亲的孝顺,鲁迅接受了朱安。鲁迅很尊敬朱安,虽然两个人没有什么感情,但没有什么争吵。而且实际上,他们一直过着一种无性的生活,鲁迅其实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

鲁迅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不可能有幸福,但他却准备牺牲自己,让年轻人去享有这个幸福。1925年夏天,在鲁迅的家里,许广平第一次向鲁迅表达了自己的爱。但是鲁迅觉得自己不可能再得到婚姻的幸福,不配被人所爱。鲁迅在女师大授课时编的教材其中有一篇是英国诗人勃郎宁写的一个爱情事,故事中一个年长的老师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相爱了但是年长的老师认为不能相爱就说我们不相称,两个人到了晚年觉得神未必这样想,我们还是可以相爱的鲁迅因为自己已有的不幸婚姻而不愿再谈爱情,而许广平却引用了勃郎宁的诗句神未必这样想,这是一句令两人彼此心照不宣的话。鲁迅回答,你中毒太深了,因为我课堂上讲的这个故事,你太理解了。

与鲁迅相爱,许广平不得不面对朱安,不得不面对妻妾的名份问题。与许广平追求爱情的大胆、主动相比,鲁迅在心理上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已有妻室的事实也让鲁迅决定放弃追求爱的权利。与许广平的交往,让鲁迅的生活出现了变化,无爱的婚姻,受到了冲击,原本打算牺牲自己的念头也开始动摇了。后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受到许广平的影响,鲁迅慢慢地也向许广平表示我可以爱,我为什么必须牺牲自己呢?在经过神未必这样想的谈话后没多久,许广平再一次走进鲁迅的小屋,希望得到一个最后的答复。一番凝视与思量后,鲁迅说我可以爱,你胜利了。

鲁迅与许广平

1926年8月,许广平鲁迅离开了见证他们爱情的北京,离开了西三条胡同。

1927年10月,许广平与鲁迅定居上海,正式公开了两人的爱情,宣布同居。

1929年10月1日,两人爱子出世,取名海婴。

1933年5月,两人将此前的书信编辑成《两地书》出版,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在上海病逝。

1968年3月3日,许广平在北京逝世。

冯梦龙与侯慧卿

情深分浅,攀不上姣姣美眷。

风流才子冯梦龙早年间“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对色艺双全的苏州名妓动了真情,而侯慧卿的最终从良,使冯梦龙在感情上遭受了沉重打击。他大病一场,写下了忆侯慧卿诗三十首,从此不踏青楼。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不仅改变了冯梦龙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更深深地影响了他对感情的认识。肯定生死不渝的爱情,谴责负心薄情的行为,成为冯梦龙一生创作、改编、评点婚恋题材作品永远不变的主题。

冒辟疆与董小宛

历乱影梅庵畔意,月明残雪影寒花。

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千年不再的相遇,激起了后人多少浪漫的幻想和激情。特别是董小宛的生死之谜,至今仍是清初的一大“悬案”。不少人认为董小宛的结局是被掠入侯门,关于顺治的董鄂妃就是董小宛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种稗官野史甚至迷惑了一些饱学的专家学者。

三百多年前的故事离我们并不疏远,保留下来的文献记载也相当丰富。让我们翻开尘封的故纸,从冒辟疆和他同时代人鲜活的文字中来回溯这位如皋才子和秦淮丽人真实的生命旅程,再现那段文化的痛史吧。

赵孟頫与管道升

儒雅风流,一时二妙兼三绝; 江山故里,青盖碧波拥白莲。

佛学大师赵朴初对赵孟頫与管道升这对神仙眷侣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赵孟頫才艺绝世,丹青艺术被称为元朝第一,书法世称“赵体”,流传不多的作品至今仍是收藏界的珍品,诗词文赋诸体皆妙,开启元诗新风。管道升才貌双绝,能诗文,擅书画,笔意清新。整整三十年,这对诗、书、画三绝的夫妻,在诗坛画苑中相携游艺,在险恶的宦海风波中荣辱共守,相濡以沫,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元稹与崔莺莺

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

这是元稹临终前一年写的诗句。早年间,风流才子元稹读书普救寺,被崔莺莺的才貌所倾倒,他不顾一切地追求,终于如愿,与莺莺在西厢私合累月。但他不久便为宦途另结高门而抛弃莺莺。虽然他在一生中娶过一妻二妾,可是内心始终深爱的还是初恋情人莺莺。“拂墙花影动”、“微月透帘栊”、“寺钟鸣,天将晓”,是元稹与崔莺莺初恋时的典型环境。元稹的后半生,无论他的遭际如何,只要遇见这些典型环境,埋藏在心底的对莺莺的爱恋便会被激发出来,他也便会深深地惆怅在对莺莺的怀念之中。

李清照与赵明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绝代才华的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被浓浓的怀旧情绪笼罩着,深深的悲苦绝望情绪无时无刻不缠绕着她那凄苦的心灵。安慰她的寂寞无聊、抚慰她那备受创伤的心灵的,惟有回忆中丈夫赵明诚的真挚深情,以及南渡前幸福的家庭生活。

中国文人与美女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中国文人离不开美女,还是中国文化离不开美女,反正这事儿在人类历史上比较独特,形成了一道别具风格的人文历史景观。不管是中国历史文化还是中国历史文人,它们与美女的历史渊源可谓蔚为壮观。为了方便叙述,只能从中国文人与美女这个角度展开话题了。

主要还是要看气质!历史上的中国文人不同于外国古代文人,也不同于现在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极具特色的人文气质。历史上的文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从启蒙认字开始,到研读经义都是以文为主。大概科目类似或是就是《孝经》、《大学》、《中庸》,《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他们是真真切切的文人,因为那个时代主流社会就认这些。虽然数学也算成果辉煌,如:比率算法、“方程”术、开方术、割圆术、大衍求一术、天元术、四元术、垛积招差术等等,但是这些不是主流思想。他们的学习目的比较单一:“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观念深入人心,直到现在依然余温尚在。所以古代文人一个整体性特点就是非常感性(强调一下:感性不是性感!)。现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数、理、化、史、地、文、外、体、德,九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结构,所以现代知识分子更加理性。

这种全人文思想熏陶之下,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强调人的内在,即内心感受。他们的内心比较悲天悯人,内心比较柔软的。虽然在官场上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精于算计那都是有针对性的,不会都谁都是张牙舞爪,只对政敌赶尽杀绝。面对世人还是慈悲为怀的。这种内心是趋于女性化的,就是说他们的内心有女性化倾向。中国古代文人所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我们任何人都会遇到。但是接受了不同的文化教育、文化熏陶之后,排解方式也就大相径庭了。中国古代文学具有花前月下的浪漫特点,中国古代文人具有吟风弄月的浪漫气质。

有一种观点认为封建社会制度之下,因为妇女没有社会地位,而沦为男人手中的玩物。这种观点虽然正确,但这是古今中外共有的普遍现象,不是古代文人这个群体的独有特点,所以不应该成为中国文人与美女现象的成因之一。

我们依然主要还是要看气质,中国古代文人群体具有浪漫气质和悲天悯人气质。现在回望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狂风暴雨或者和风细雨时,他们都可以用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和文字表达出来。以诗词为载体的居多。

以白居易为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不仅在响誉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几乎一辈子当官,心系民间困苦,往往发文呼号,甚至进言获罪。《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他同情一个卖碳老人的惨淡境遇。“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是他批评宫人强夺豪取的可恶行径。但是他又几乎与妓女声色相终始的,他不仅家中蓄妓,而且伴随他宦海沉浮,结识了数以百计的青楼女子。在黜陟无常、险恶污浊的官场里,诗人感到前途难测,理想难志,只是在与那些胭脂中,金粉诗酒中才感到一点恬然、俗虑全消。他始终把烟花女子视为风尘知己,吐露心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逐臣孤子和红颜薄命的人,就是在这种同病相怜的人生际遇中互相得到慰藉。

最后顺带说一句,艺妓必须:貌美,能歌,善舞,诗词,歌赋。

文人笔下浪漫情话

文人对于爱情的表达,浪漫又高甜,摘抄下来,写给你喜欢的人吧!

1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沈从文

2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梁实秋

3未曾青梅,青梅枯萎,芬芳满地。不见竹马,竹马老去,相思万里。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很像你。

——王茂

4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

5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若错过,便护他安好。

——村上春树

6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徐志摩

7我画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但却没有画你。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

——顾城

8下雪的时候要跟心爱的人出去走一走,一不小心就牵了手,走着走着就白了头。

——陈昂

9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

——张爱玲

10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

——林徽因

物理消夏法这是古人最主要最常见消夏方法,古人的消夏用具一般有扇子、凉席、瓷枕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唐代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们执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呈现出一幅清新的夏夜纳凉场景。赏景消夏法在炎炎夏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景,是很多古代文人采取的消夏方法。宋代葛元怀在《夏日》中说:晓荷承坠露,晚岫障斜阳。树下地常阴,水边风最凉。蝉移惊鹊近,鹭起得鱼忙。独坐观群动,闲消夏日长。诗人边乘凉消夏,边欣赏鸣蝉惊飞,喜鹊栖枝,鹭鸟掠水,鱼儿扑腾,真是情趣盎然,暑意全消。当然,也有的人不是走进自然,而是喜欢在自家的屋内或庭院赏景消夏。精神消夏法六月红云不肯移,清心自合胜炎曦。古人认为,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因此,古人非常看重通过心理减负来达到消暑纳凉的目的,他们常常以垂钓、品茗、弈棋等休闲方式,来精神消暑。说到古代文人的消夏方法,不能不提饮碧筒酒消夏法。盛夏时节,荷花开时,采摘新鲜阔大的荷叶,把美酒倒入荷叶,以簪子刺穿叶心,使刺孔跟空心的荷茎相通,将空心的荷茎弯成象鼻状,从茎的末端吸酒。这种饮法,就叫碧筒饮。一向有吃荷叶饭习俗的海南人又增加了饮用荷叶酒消夏的方式。聂顺荣

这几位都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著名诗人,为我们写出了大量优质作品

一、屈原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提到屈原,一定能想到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相传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尽。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二、陶渊明

陶渊明

约365~427年,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三、孟浩然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

汉族,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四、杜甫

杜甫

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五、韩愈

韩愈

768年-824年12月25日,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六、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七、范仲淹

范仲淹

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八、龚自珍

龚自珍

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4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