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诗人是不是大多数都很没用?而且很浪荡?

古代的诗人是不是大多数都很没用?而且很浪荡?,第1张

错。
古代文人的理想从来就不是成为艺术家,他们的最高理想无一例外是投身政治,换句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当官,成为人上人。而当官,尤其是平民当官,是很不容易的,早期是通过贵族推荐,后来是经过科举。所以贵族喜欢什么、科举考什么,大家就去学什么、钻研什么,一如我们今天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唐宋时期,诗歌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所谓文人开始大量学习诗歌、练习诗歌,学的人多了,作诗的人多了,自然好诗和好诗人就层出不穷了。
很多古代优秀诗人,尤其是唐宋时期的诗人,本身就是政治家或者中高级官员。唐宋时期的很多宰相、尚书、地方军政长官,另一个身份就是诗人,比如贺知章(宰相)、范仲淹(参知政事、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晏殊(宰相)、王安石(宰相)等等。在地方上为政一方、造福百姓的诗人也有不少,比如白居易,比如苏轼等等。还有很多诗人投身边疆,在军队中建功立业,比如以高适(剑南节度使)、岑参(嘉州刺史)、王之涣、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建功立业者不在少数,稍微了解中国历史就能知道。
所谓诗人流连于烟花之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只有科举失败,无力进入朝堂的才会这样。李白、杜甫、柳永等人和所有文人、诗人的理想也都是以诗歌为阶梯,进入政府高层,最终封侯拜相,而非天天吟诗作乐,做什么艺术家。李白诗歌做的很好,所以唐玄宗很喜欢,李白的第一步达到了,但是唐玄宗只是把李白当做清客、秘书这样的角色,并没有让李白成为重臣,所以李白失望之余才离开了朝廷到处寻找出路;柳永也是如此,科举失败了只好流连于烟花之地。——不是他们不思进取,他们进取的唯一机会,就是通过作诗作文进入政坛。历史没有给他们机会,假如历史给他们机会,他们说不定也会成为高级官员和政治人才。
当然,诗人有没有治国之才这个可不一定,诗歌做的好是其文学素养高,不代表诗人有治国之才、也不代表诗人没有治国之才。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会作诗,恐怕他们根本就没有途径进入政坛,他们就算会断案、会改善民生,也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从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逐渐使用八股文,诗歌考试可有可无,所以大部分文人不再重视作诗,文人的全部精力都用于八股文,而把诗词看成不务正业或者个人爱好,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古诗逐渐衰落的原因。——假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生活在这个时代,或许他们流传下来的,就是一篇篇优秀的八股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44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