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浪漫主义。详细的解释

什么是浪漫主义。详细的解释,第1张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P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国学者欧文·白壁德虽然对卢梭浪漫主义持批判态度,但

他却深刻地指出:“一般来说,针对笛卡儿将思想和存在等同起

来的做法,卢梭主义者的反应是:将存在与感情等同起来。”①

所谓存在意识是指那些最原始的、最本原的、不证自明的哲学概

念,但凡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存在意识。笛卡儿在他的名言

“我思故我在”中断定,人的存在,只因为他有思维力。笛卡儿

的唯理论哲学从“清晰明白的概念”入手,依从“天赋观念”,

建构起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不再采用由

一般的不变原理以及由哲学原理演绎出来的概念,而是主张用自

己的理性来判断一切。启蒙哲学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模式树立了

自己的理想。但卢梭不相信能将人的一切都托付给(科学)理

性,反而是专注于人的感觉和情感。情感成了卢梭哲学的最终根

据,它体现为浪漫主义的存在意识。所谓浪漫主义的存在意识就

是指特别基于情感之上的那些最本原的哲学概念。比如,政治学

说中的基于感性的自然权利、法律中的社会契约、伦理中的善良

情感、宗教中的内心呼唤、美学的德性、历史中的自然道德秩

序……它构成了卢梭各个思想领域的基础,由此予以逻辑的展

开,便形成卢梭浪漫主义整个的思想脉系。

1.政治哲学——人性本善。善本自由

卢梭的政治哲学试图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二律背反,即人与

公民之间的对立、欲望与理性之间的对立、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对

立、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立,等等,提出新的思考及解决方

法。卢梭提出社会契约的目的就在于,“努力把权利所许可的和

利益所要求的结合在一起,以便使正义与功利二者不致有所分

歧”。①并试图通过社会契约,把人自己提升为道德人,从而实

现二者的统一。

卢梭需要社会契约的概念首先是为了“公意”的形成。“公

意”是法律与主权的来源。卢梭赋予由社会联合而建立的“道

德联合体”以主权地位,他用“公意”这个术语来描述这种主

权形式,在这种主权形式中,存在着个人与道德共同体之间的完

全J司一。“卢梭政治思想企图使已经从传统社会等级制秩序的限

制之下解放出来的现代个体明白,真正的自由只有作为一个社会

共同体的成员才能获得,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成为独一无二的道

德人格,能够行使自由意志,能够许诺和做出政治判断。卢梭企

图克服个体和社会的对立,其结果就引出‘公意’ (一般意志、

普遍意志)(general will)的概念。在公意概念中,个体自由所

设置的、对自己的法律,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既是‘我’

又是‘我们’,因为在这些词汇之间不再存在什么对立。,,②卢梭

政治思想的开创性在于,他企图用一种完全是现代的方式,以自

主性个体的意志之首要性为基础,建立社会秩序。“尽管卢梭与

现代政治思想的自由主义传统(即霍布斯、洛克)一样,都是

从个体性的前提出发,但他是在道德意义上而非仅仅在明智意义

上来理解共和国的目标。”③这正是卢梭政治浪漫主义的存在意

识,它通过对文明的批判而彰显出来。

这里,并不想用医生问诊开处方的操作方式来比拟卢梭政治

理论的功用,但卢梭的确认为文明社会的发展史便是人类的疾病

史,而且断定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人类疾病和不幸虽有种种表

现,但归根结底在于不健康的生存方式,即“生活方式上的极

度不平等”。一些人的过度闲逸,另一些人的过度劳累;富人们

过于考究的食品,穷人的匮乏;各种情欲放纵带来的体力的疲劳

和精神的枯竭;无数的烦恼和痛苦,心灵的不得安宁。卢梭说:

“人类的不幸大部分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

持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单纯、孤独的生活方式,我们几乎能

够完全免去这些不幸。”①

卢梭因此推崇“自然”、“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

人”,并热切倡导回归自然。自然是什么怎样才是自然的社

会什么是人的自然权利什么是人的政治权利一种什么样的

社会联结才能被人们的心灵认为是正当的自然权利向政治权利

的转换如何在卢梭那里“自然的”一切都是与“人为的”相

对立的。卢梭由“人生来是善的”、“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

处不在枷锁之中”这一人性论基点,表明了他对自然权利原则

的溯源,阐述了他的政治权利原理,探索了对自然状态中的本能

主宰向政治社会的道德自由主宰的转变,从而构建出一个新型的

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因此,相信人的本性之善是卢梭政治权利

原则追问的存在意识,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这种追问就既不可

能,也没有价值。

1、徒劳行动

柏拉图在未被人们理解以前,曾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有名的“徒劳行动”。六十岁那年,柏拉图受人邀请离开雅去给狄奥尼修一世的儿子小狄奥尼修讲课,讲授的内容是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柏拉图决定先从几何教起,他认为几何学有助于小狄奥尼修掌握严密的推理技巧,也有助于处理政治改革中更为复杂的问题。课程就这样开始了,无论是小狄奥尼修本人,还是他的宫廷人员都参加了“学习”。不过这种热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小狄奥尼修很喜欢柏拉图,也很喜欢这种刺激,但就是不喜欢几何学。人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几何学这种难懂的学科。反对柏拉图的人趁机给小狄奥尼修找了另一个哲学家。面对人们的不理解和反对派的排斥,柏拉图最终不得不在夜里逃离宫廷,并绕远路乘船回到稚典,匆匆结束了这次徒劳之行。

2、柏拉图辞世

走过漫漫人生路,柏拉图晚年生活得相当快乐。这时他已是桃李满天下,他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人们的崇敬。他的学生热爱他正如他热爱他自己的学生一样。

一个学生结婚时,盛情邀请柏拉图参加婚庆喜宴。年届八十的柏拉图如约而至,高高兴兴地加人到狂欢的人群中。随着良辰在欢乐中飞快地流逝,这位哲学老人退到安静的角落,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他想休息一下,人们没有打扰他。

第二天早晨,宴会结束了,疲倦的狂欢者们走过来想把他唤醒时,才发现他已在夜里安详恬静地告别了人世。整个雅典城万人空巷,送他进人了墓地。

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在爱情中,我们总是追求另一半的完美,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最终空手而归。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随缘:你所遇见的适合于你的就是最好的。

4、柏拉图甩臂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都齐刷刷地回答:“能!”过了一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一年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这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5、柏拉图除草

一天,哲学家柏拉图手中拿着一本书,带着他的弟子来到长满野草的旷野里,席地而坐。柏拉图开始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儿上一堂课,我要问弟子们一个问题。”弟子们惊奇地问道:“师傅,您要问我们什么问题?”

柏拉图慢条斯理地说:“弟子们,请你们谈一谈,如何除掉这块地中的杂草?”“用铲子把它们铲掉”一个弟子说道。另一个弟子接着说:“师傅,用火可以把这些野草烧掉”第三个弟子马上说:“往这块长满草的地上撒许多石灰”“将这些草斩草除根。”第四个弟子充满信心地说。

这时,柏拉图慢慢地意味深长地说道:“弟子们,你们回去以后,都用自己的方法分别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这里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他们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了,它变成了长满谷子的一片庄稼地。弟子们在谷地前的空地上坐下,等待柏拉图的到来,可是柏拉图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以后,柏拉图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心灵无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46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