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鱼的启示俞敏洪本文写了哪三种鱼的心理弱点

三种鱼的启示俞敏洪本文写了哪三种鱼的心理弱点,第1张

鲥鱼、刀鱼、河豚

我从小在长江长大,对长江的感情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住在长江三角洲的人,对于长江里所产的三种鱼都很熟悉,它们是鲥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以味美鲜嫩而著称,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三种鱼形状不同,吃法也不一样。鲥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做鲤鱼时不能把鱼鳞刮掉,因为其美味全靠鱼鳞传递。刀鱼的形状就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细腻,但吃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小小的一条刀鱼就有上千根刺,很容易被卡着。河豚有着滚圆的身子,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吃河豚时通常连皮吃下,据说对胃有好处。但河豚极具毒性,一不小心就会吃死人,而且一旦中毒无挽救余地。几乎每年都有吃河豚,吃掉性命的事情发生,所以有句话叫做“冒死吃河豚”。

我老爸对我讲过这三种鱼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渔民捕这三种鱼用的都是同一张网,形状很像排球网,渔民把网拦在江中,让鱼钻到网眼中去。鲥鱼头小身子大,头钻过去后身子就过不去了,这时鲥鱼只要向后退,就能逃脱而去。但由于鲥鱼爱惜鱼鳞,死不后退,就被渔民捕获了。刀鱼看到鲥鱼被捕后,心想这家伙真笨,向后退一步不就行了吗?于是刀鱼穿过网眼后就讯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上,其实这时刀鱼只要继续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但他吸取鲥鱼被抓住的教训,拼命后退,终于也被渔民捕获。河豚看到他们被抓,心想你们真笨,碰到网只要不前进不后退,不就不被抓住了吗?于是河豚碰到网后就拼命给自己打气,把自己打得圆鼓鼓的,结果漂到江上被渔民轻而易举地捕获了。

小时候听这个故事只觉得很好玩,现在再回忆起这个故事,觉得是如此的深奥和让人回味,人就像上面的三种鱼一样,常常被自己的习惯和天性害死,却根本就不知道错在那里;常常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却永远也找不出自己的弱点;常常因为看到别人出了问题想避免重蹈覆辙,结果却陷入了一个更致命和错误之中。人类似乎永远逃不出自己的陷阱和宿命。我爸已经去世了十多年,我现在才开始明白我爸讲完故事后那迷茫和痛苦的眼神。

但我们总要生活下去,要逃避陷阱和宿命,并要尽可能比前人生活得更好,我们有办法吗?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但总有一些人比别人活得更快乐幸福和括达,他们是怎样更加快乐幸福和括达的呢?我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其他动物和植物生命的神圣性,认识人类爱心和仁慈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人类作为自觉动物,只有自己编织的网能把自己捕获,因此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小心一点收敛一点,不要自己让自己编织一张无形的致命的大网。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

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

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

扩展资料:

鲥鱼对水温要求较高,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2摄氏度,低于7摄氏度或者高于30摄氏度时就不摄食并出现死亡,在水中总是不停游动。

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

分布中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57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