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浪漫:与妻子情深似海不输李清照!

纳兰容若的浪漫:与妻子情深似海不输李清照!,第1张

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似乎永远都不会死,因为他们要么活在传奇的故事里,要么活在浪漫的爱情里,尤其是和爱情沾上边以后,流传会更为长久,后世人们会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附着在历史传奇人物身上,通过虚构的历史人物的爱情活动,激活自己的浪漫美梦。之所以选择传奇人物,是因为只有人物本身传奇,爱情才会传奇得有说服力。

因此,编剧们常辛苦乾隆、雍正等人一次又一次地出来缠绵悱恻,前不久还麻烦明英宗、明代宗谈三角恋,如今又轮到康熙和纳兰容若,为了一个叫卫琳琅的美眉,恩恩怨怨,风风雨雨,满足了当代人的爱情审美眼光。本文旨在刨根问底地查历史原型,一起看看史实是怎样被点染成浪漫爱情剧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表妹有几见?

《寂寞空庭春欲晚》讲的是康熙、纳兰容若(也就是纳兰性德)与美眉卫琳琅之间的情感纠葛,电视剧中设置卫琳琅为纳兰公子的表妹。说到表妹,情况有点复杂,也有点扑朔迷离,我们一起看看,纳兰到底有没有表妹被选进宫中?从查亲戚关系入手。

大家都知道,纳兰家是大家族,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是一代权臣,其家世是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是清朝贵族八大姓之一。这么显赫的家族,和皇室应该有婚姻往来关系,所以首先查一查史书里康熙的后妃资料中,有没有纳兰家的人。查阅发现,有位惠妃,是那拉氏,是康熙当时四大妃子之首,传说是明珠的妹妹,容若的姑妈。但这个传说可能不靠谱,惠妃和纳兰明珠压根就不是一家人,只不过他们都是金台石之后。

再查,发现有个通嫔,也是那拉氏,在康熙身边,起初是贵人,后来封通嫔,给康熙生了两个皇子,都早夭,幸亏有个女儿嫁了好女婿,为清朝立功,通嫔才升到这个位置。通嫔寿命应该比较长,活到了乾隆九年,即1744年。通嫔第一次给康熙生孩子是在1675年,就算这一年通嫔是15岁,这么算起来,她至少活了84岁。

她也算是纳兰容若的亲戚,辈分没搞清楚,但就算和纳兰容若同辈,同是纳兰大家族,应是堂妹,不是表妹。

由此看来,纳兰容若应该没有表妹选入后宫。然而,关于纳兰容若情定表妹,因表妹选入后宫而郁郁而终的传说,早在当时就传得沸沸扬扬。造这个谣言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清朝有本无名氏写的书,叫《赁庑笔记》,就煞有介事地提到这传闻,大意如下:“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纳兰喜欢一个绝色女子,已经有了婚姻之约,不久这女子就选入后宫,两人顿成陌路。这会是传说中的表妹卫琳琅吗?

虽然已是既成事实,可纳兰不能忘情,琢磨着要和心上人见一面。“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于是趁着宫中办丧事,纳兰容若假扮成进宫念经的喇嘛,见到了表妹。可惜的是,“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这段描述有场面,有氛围,有情节,有表情,故事说得有板有眼,但其实不靠谱。不过,作为一部短片爱情小说,它已经很成功了。

据说纳兰为此惆怅不已,还写下《减字木兰花》,深情而痛苦地写道:“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两人想说话,却怕人看见,“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将这首词附会成纳兰与表妹在宫廷相见的场面,其气氛,其情态,还挺吻合的。据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是讲他与表妹的情缘的。

因此,剧中说纳兰容若与表妹卫琳琅的因缘纠结,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就算没有历史依据,也有传说依据,传说过得久了,尤其是传播得久远了,也是一种历史,算是一种文学源头。

那么,纳兰的感情婚姻生活到底如何呢?

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婚姻很悲凉

纳兰自己只活了三十来岁,才华已经充分地舒展开来,但人生还没有充分地舒展开来,婚姻也如此。他娶的第一任妻子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是名门闺秀。结婚那年,纳兰公子20岁,卢氏18岁,夫妻恩爱。据说,两口子无论门第还是颜值,抑或才学,都挺匹配的。可惜的是,天妒佳偶,卢氏婚后三年死于难产。

这对纳兰的打击很大,因此写下浣溪沙表示悼念,“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不是西风就是黄叶,气氛很萧条,情绪很哀伤。纳兰这时已经不愿意面对现实,宁愿沉醉在酒乡,“被酒莫惊春睡重”,你们不要惊醒我春日酒后的沉睡。在追思亡妻的点点滴滴时,他忽然觉得拥有时是多么珍贵,那时看起来稀疏平常,如今却已无法挽回,“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认为他和卢氏的恩爱以及才情,丝毫不亚于赵明诚和李清照两口子。赵、李闲时比试记忆力,看谁能先说出某个典故出现在哪部经典的哪一页,谁先背出来,谁先喝茶,但是喝茶的那一位经常笑得把茶都泼出来。生活中的点滴,交往中的细节,彼时不觉得稀奇,如今却成为记忆中的珍宝,再也无法重复。

刘询原名刘病已,如果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乌龙闯情关》的话,你对此人应该印象很深刻,孙耀威演的刘病已还是不错的。不过那终究是电视剧与历史还是有所出处的。

历史上的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太子刘据的孙子,正常情况下刘询是可以做皇帝的,可是悲剧的是。刘询出生刚几个月就发生了一起诅咒汉武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对这场巫蛊之祸很是恼怒,他下令让江充彻查,可是江充却趁此陷害太子。搞得太子自杀,太子的儿子和女儿老婆都被杀,只剩下了还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

汉武帝将襁褓中的刘病已关入了天牢。

所幸的是,刘病已在监狱中没有受到欺负反而被廷尉监邴吉保护。后来,汉武帝知道自己冤枉的太子,才下令放了刘病已,还让掖庭抚养,说道掖庭看过《琅琊榜》的应该听过这个部门,掖庭是古时候专门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的部门。

或许是刘病已的爷爷当时的太子人缘好,掖庭令张贺也是太子的老部下感恩太子,所以对刘病已很好,就这样刘病已在张贺的照顾下平安的长大了,原本想皇位什么的也基本与自己无缘了,这辈子就像普通人那样度过就好了吧。

当刘病已到了要结婚的年纪的时候,张贺就帮着五色结婚的人选,恰好张贺知道掖庭吏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也到了家人的年纪,张贺就做媒让他们两人结婚了,婚后两人也是十分的恩爱,一年后就生了个胖小子。

刘病已以为自己可以这样平稳的过一生,可是没多久,汉昭帝刘弗陵死了,接任皇位的是昌邑王刘贺,这人荒*无道,做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废掉了。而刘病已因为自己是皇室正统血脉,被选为了皇帝,刘病已就被接近了皇宫,改名刘询。

刘询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所以他对霍光十分的尊敬,刘询在西汉元平元年当上的皇帝,那年他17岁。他当了皇帝后,大家就开始要选皇后了,当时很多人都推荐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

可是刘询一直喜欢的是许平君,而且许平君才是陪着自己度过苦难时期的人。问题是刘询知道自己在霍光面前只不过是一个提线木偶。

话说,霍光权倾朝野,和霍光的女儿结婚对于自己皇位的巩固是有利的,这样的话就不会像刘贺那样被霍光废掉。其实霍光也是这样想的,只有政治联姻了自己的地位才会长久。

可是,刘询似乎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并没有想要立霍成君为皇后。

他下了一封诏书大概意思如下:“我贫困的时候有一把随身携带的旧剑,它曾经陪伴我朝朝暮暮,现在我十分想念它,众爱卿可以帮我找到他吗?”

大臣们也不是傻子,很明显的感觉到皇帝就是在说自己眷恋贫贱时期的妻子许平君,所以大臣们就顺杆爬,推荐许平君为皇后。话说这样是悲哀啊,正牌妻子还要这样才能被人想起推荐为皇后。就这样许平君变成了皇后。

不用说霍光肯定很生气。原本按照惯例,皇帝的岳父是要封侯的,但是当刘询提出要封许广汉为侯的时候,霍光提出了反对,最后只让许广汉当个“昌成君”。刘询很生气,可是他除了生气之外并不能对霍光做什么。

可怜的是许平君,许平君当上皇后后,霍光的老婆霍显不死心,居然买通御医,在皇后第三次坐月子的时候毒死了许平君。刘询悲痛不已,但是没办法,只能封他为“恭哀皇后”。

许平君死了,霍光的女儿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后。可是成为皇后之后,飞扬跋扈,完全不想许平君那般。刘询就故意不去管他,装聋作哑,表面上对她百依百顺但是却没有和她生一男半女。

公元前68年,霍光终于死了。刘询在霍光死的第二年就加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自己和许平君生的第一个儿子刘奭为太子。

霍光死了,可是霍光的老婆还是贼心不死,居然授意让自己的女儿去毒杀刘奭。当然她没有成功,可是最后霍光老婆简直神经病要造反,刘询终于忍无可忍灭了霍家全族。为许平君报了仇。

其实,霍家被灭族,一是霍光权倾朝野自以为是,为非作歹。二也算是为自己的妻子报仇。人啊,在得势时候千万别自以为是不然吃苦的总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子孙后代。

我是非说不凡,喜欢的话加个关注,点个赞吧!

参考文献:

《最浪漫温情的诏书》陈梅

文‖顾林深

顾辞再踏上成都这片土地时赵雷的歌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几乎半个中国的人突然对歌词中成都这个浪漫的地方燃起了向往之心。

成都的街头、夜色下昏黄微醺的灯光、玉林路的小酒馆,繁华热闹的宽窄巷,每一样都来的无比撩人。可年轻时的顾辞啊,心如同烈马,志在千里,身好似狂风,已经不知不觉飘向了四面八方,如何能安得于一方水土

常言道:“少不入川,老不离蜀。”顾辞那样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又怎么甘愿困于如此安然之地,平凡一生。所以在毕业后,他放弃了可以与他一起青梅煮酒,对酒桑麻的于念姑娘,放弃了生他养育他的成都水土,毅然决然的起身去向四方,漂泊流浪。

他用了五年的时间,走过了许多浪漫的地方,见过好多浪漫的人,行了千万里路,赚了好多钱,成就了好多不可能。年少轻狂处,满满的都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肆意。

可纵然如此,每当顾辞午夜梦回时,不请自来的总是成都那南方特有言语的调子,模仿不来、或是余音袅袅的钟声,从心房这头,荡到那头一直不停歇、或是情人间曾有过的脉脉细语,以及深情款款的嘱托、亦或者是未被完全浸润的茶香,便已经清爽入脑,回味无穷……”

顾辞此时回过头来才发现即便他行过四方,心里最念念不忘的还是成都那方小小的水土以及抱着吉他唱南方姑娘的女孩。

他突然好像就明白了“纵然人间万千繁华,却是不及你眉眼半分。”这句话的意义。原来不如你,都不如你!

仅是想着从前的回忆,顾辞已经走到了于念家酒馆的门口,小舞台上于念正拨弄着手中的吉他,轻轻唱到:“陪我我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哦~哦,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下面有人举杯向于念示意,小姑娘微微颔首,眉眼带笑,曲调越发欢快,底下欢呼一片。门口的顾辞心猛烈的颤了一下,眼中溢满了思念的情愫,嘴唇却干燥着,像是干涸的鱼,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五年未见,她还是老样子,利落的马尾辫,小巧的碎花裙,古旧的木吉他。像极了听话的邻家女孩,举手投足,大方得体。

他奔波流浪只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变得更优秀。觥筹交错,时光如梭,这才是他眼里的有价值的生活。可他的姑娘守在成都这方慢节奏的天地。似乎也并没有因此平庸,反而光芒万丈。恍惚之间,顾辞思绪万千。

于念指间轻轻弹奏,蓦然间抬起头,目光所及之处正是顾辞热烈的眼神,一眼之间,恍如隔世。从前在一起的欢乐与悲伤,仿佛隔了千山万水般的向俩人跨来,一时之间,未免叫人断肠。于念眸中噙了满满的泪,指间都因为情绪的翻涌而抽搐起来,她身体轻轻颤抖着,低下头继续唱道:“让我掉下眼泪的,不只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只你的温柔……”

一曲尽,俩人皆已是热泪盈眶……

长安城外落灵寺的梅花还没有落尽,许长歌便凯旋回归来了,街坊传言麋与将军戍边五年,大败敌寇,杀得敌人闻风丧胆,将凶残的蛮夷赶出了中原沃土,并立下字据发誓缴税纳粮效忠我国,麋与军队驻守一日长安他们便效忠一日,麋与在,长安宁!

外患得以解决,皇帝老儿晚上做梦都要被笑醒,许长歌回京那日,烈日当头、却是万人空巷,长安十里,人声鼎沸,叩首欢迎,皇帝皇后给足了面子,金銮凤撵,皆临城下。城民们的热情,几乎要盖过烈日的温度。

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望着许长歌,见他眉眼俊逸,面目刚凛,意气风发,金衣烈马,眸中璨若星河,本就生的好看,被那蛮荒之地的风霜越发冲刷的愈发填了几分男子气概,让人忍不住沉沦,身后将士也皆神是采奕奕、威凤不已、豪气冲天。

百姓沸腾,:“麋与在,长安宁。”气势磅礴,喊声震天。

他如此得势,我却忍不住掩了面,泪如雨下,麋与将军如今成了国之神将受万人敬仰,可谁记得许长歌呢?谁记得许知洲的灭门之灾?谁记得许老爷含恨而死带走的冤屈?谁又记得许家小少爷和他的丫鬟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麋与麋与,如今你快乐吗?许长歌啊许长歌,你可还记的当初被你抛下的鹿屿?

当年许知州遭逢奸人陷害,称其叛国通敌,时值外患严重,周围各个小国虎视眈眈,长安四面楚歌。先皇时值年老昏晕,难以辩得谗言真假,心里又急切盼望着城池平定,断然不会允许生了异心的人留下 ,即便是他曾经那么信任过的臣子。秉承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杀鸡儆猴,先皇于是暗地里下了令派遣暗卫屠尽了许知州一家,至今冤情无人洗刷,许家小少爷和丫鬟却是因为贪玩外出玩耍,得免于难。

我就是那个丫鬟,鹿屿!当时我和与许长歌回到府中,便见街坊邻居哭喊着救火,为人刚正不阿的许知州落得如此惨淡下场,一时间众人唏嘘不已,昔日繁华的知州府火光通天,里面一片死寂,尸横遍府,外面人声喧哗,诚惶诚恐。

我几乎昏厥过去,心口处传来一阵一阵的绞痛,昔日里活生生的笑脸,再没了表情,全都冰冷的躺在那里,许长歌的父母、我的娘亲、丫鬟仆人、看门的守卫以及厨房的旺财,无一幸免。通天火光之中我抱着娘亲的尸体哭的声嘶力竭“到底发生了什么娘亲,你起来,你醒过来啊。醒过来看看屿儿!”

本以为许长歌会比我更加崩溃,可他却只是死死的抱住我,冷静的有点恐怖“阿屿,父亲他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他早就料到了,一点没错。我们走,我们走!他不会放过我们的!”他怒吼着。当时的我悲痛欲绝,不明白他的意思,却注意到他的十指几乎嵌入肉里,浸出血来,我的胳膊也被掐的生疼,想来他也是那般痛苦,只能忍着绝望被他跌跌撞撞的拉走。

老爷、夫人、娘亲……我们没有了家,我只剩下许长歌。那年我七岁,许长歌九岁。

徐知州为人刚正不阿,一生清廉,忠贞不二,死言忠谏。深得皇上欣赏与得意,一个小小的知州,凭什么得到皇上诸多盛宠朝廷之中恨他入骨的人不乏一二。一时不慎被算计进去。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怜他一心为他的君,为他的国,他的君却没能够把的信任完全的给他,他的国也没能对他慈悲半分。

后来我才知道许长歌在那种时候还能拉着我逃命,是因为许知洲深知朝臣之间的尔虞我诈,朝中上下,不知有多少人想扳倒他,就因为他忠耿直言。早料到会有这么一日,便日日安抚许长歌:“等到真有那么一日,你一定要拼命活下去,皇上是不会允许一个与自己有血海深仇的人留在世上威胁到他,一旦我倒台,皇上必然赶尽杀绝,所以,长歌,答应我一定要活下去,保留我许家唯一的血脉啊!不要为爹娘报仇,你只要找个地方隐姓埋名安安生生的过完一辈子, 我和你娘泉下有知,也会为你高兴!”

这是一次许长歌醉酒之后同我说的话,他平日里从来不肯与我说这些的,他说:“他要为许老爷申冤,他不能让爹娘一辈子背负骂名,他要所有人都知道先皇的昏晕,他要陷害父母的人不得好死。”酩酊醉酒的许长歌眼中弥漫着痛苦的神色,他死命抓着我的胳膊质问我:“阿屿,阿屿,你说凭什么?那些坏人可以逍遥法外,枉死之人还得承受骂名”那是他第一次像我表露出他的脆弱,抱着我倾诉他的伤心悲痛,以后很多年里,我再没见过当时那个脆弱的少年。我紧紧的回抱住他:“少爷,一切都会好的,不管你要做什么,阿屿陪你。”他几乎昏睡过去了口中却还是喃喃道:“阿屿,我只有你了,你千万不要离开我呀,千万千万!”

如今的许长歌呀,为了功名利禄,投身军队,一步步爬到了现在的位置上。五年前他外出了三日,师父让他去下山采买,他却是迟迟未归,等到衣衫褴褛脏兮兮回来,身上尽是淤青,许是挨打受了欺负,我问他却什么都不肯说,之后便像是变了个人一般,许长歌突然告诉我他要去从军,我当时就慌了,一来是脑海里不断浮叫嚣着他要离开你了,他要离开你了,他不要你了……这种情绪莫名翻滚着几乎将我淹没、二来是觉得他凭什么从军耗尽心血去守仇人的江山我实在是不懂。我是死活不允许的,他却铁了心。我依稀记得那是我们的第一次争吵:

“许长歌,你如何能认贼做父,去守杀父仇人打下的江山枉顾老爷夫人的血海深仇呢你的心到底是什么做的?”

他冷笑着看我眼中的光芒我却是不懂了:“麋屿,你外免太过天真,报仇凭什么凭你我势单力薄的俩个人提着刀冲上去送命吗?报了仇又能怎么样我父母回活的过来吗人呐,还不是要为自己而活,活得舒服才好。”他的话语无比沧桑,却又无比冷酷,平静之中让我感到了压抑着的绝望。

我几乎崩溃于他这种样子,也痛恨他灭门之仇竟能提的如此风轻云淡,他的冷血我是万万没有想到,我难过的、戚戚然出声:“许长歌,我鹿屿不稀得过什么好日子,我从出生就在许府,老爷夫人视我如己出,还搭上了我娘亲的一条命,让我去认怂,像仇人俯首,呵,我宁可现在拿着刀冲进皇宫,身处异处,也好过苟且偷生!我鹿家的人,没一个怕死的。许长歌,如今,原是我鹿屿错看了你,高看了你 ”

许长歌却懒得与我争辩,冷冷一笑:“鹿屿你简直冥顽不灵!”不再顾念我眼中的期待,没有半分留恋,便甩袖离开了落灵寺,仿佛他这一次回来就是为了告知我一下“哦!鹿屿,我要去从军了,我要把你自己留在这里了,仅此而已。”我怔然跌坐在地上,哭的稀里哗啦,我也始终是你许家的一个丫鬟而已,如何左右你的决定。我们就此决裂,此后五年里,他再没有回来过。我听得都是街坊传言麋与大将军如何神勇无敌,可他就那么轻易的把他说过永远不离开的人丢下,再没问津过、可他就那么轻易地把血海深仇都放下,闭口不谈。

思及此处,我又落下泪来,转向麋与的军队,许长歌接受着皇帝的褒奖,与那陷害徐老爷的丞相李毅狗贼并肩离去,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心下便更凉了几分,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世上再无许长歌,徒留麋屿守落灵。”当时我多信赖许长歌,如今就有多失望,我转身回了落灵寺,也发誓再不要知道关于他的任何种种。

转眼俩月过去,我再没打听过关于许长歌的消息,落灵寺的桃花都谢光了,麋与估计再也不曾记得当年他把自己的丫头扔在了这里,再没问津过。

那日天色正朗,我坐在蒲团上打坐,慧清师兄来找我:“阿屿,整日里闷在寺里是不是太过无聊了今日方丈让我下山采买东西,你也一同去吧。”慧清师兄是我在寺里为数不多说得上话的人,平日里没少照顾我,他来邀我,估计是看我这几日无聊的紧,我也不好驳了他的意,便换了身白色长裙,同他一起出门 。

“阿屿平日里穿着太过于素气了,好好的一个俏姑娘,显得整个人没有神气,”慧清师兄笑着调侃我。

“莫非师兄要我穿着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在这落灵寺这清净之地进出若师兄觉得这般好,我便下山去卖上几套鲜艳的衣服来穿罢。”我故意正色道。

师兄慌忙摆手:“你可饶了我,要是方丈知晓我给你出了这么个主意,非得用他那禅杖打死我不可 ,还是素净点好,素净点好。”

看着师兄一副认真的样子,我欢乐起来。慧清师兄虽然善良聪明却为人憨实,一路上被我屡屡堵的哑口无言,每次这样也不恼我只是摸着头憨憨的笑,我也被逗笑暂时忘记了烦心的事情。

山路上的风光正好,绿树郁郁葱葱的掩映着一条下山必经的石阶小路,台阶上的青荇斑驳交错着爬满阶缝,勾勒出青灰色的大理石板,一步一个脚印踩上去,像是虔诚朝佛的信徒一般。林间偶尔虫鸣鸟叫,伴着树叶的沙沙声,惬意无比。

我与慧清师兄本来谈笑风生倒也快乐不觉便到了山脚下面,谁知这时突然冲出一群铁甲金戈官兵模样的人将我们团团围住,为首的长官模样的人朝我们问话:“你们谁是鹿屿”

我一般不与官兵打交道更别提说我会以为这群凶神恶煞的人把我拦住是老熟人派遣来为了请我吃一顿或者慰问几句了,心下揣测起他们目的何在。师兄见我久久不回话,便挡在我前面:“没有什么鹿屿,我们是落灵寺的下山采买的僧人,官爷怕是认错了人,若没什么要紧事,行个方便我们就先告辞了!”师兄说罢作了个揖便拉着我欲走。

谁知那人更本不买账,推搡了师兄一把,面上尽是不恭戏谑道:“小和尚别着急走啊,什么时候我怎的不知道寺庙里还能住着女人”莫非你们和尚也开了浑师兄本就是个文弱的人,那人故意挑衅用力又大,师兄踉跄了几步才将将站稳,欲上前理论:“休得无理,这乃是我们方丈的女……”

我知是来者不善,心想着断然不能牵扯到寺里的人,便上前一步打断师兄,冷清道:“我是鹿屿,找我何事”师兄眉间有了急切的神色,轻轻的扯了我的袖子责备道:“阿屿”

我冲他摇摇头,师兄我无事,你先去采买,我过时便去寻你,师兄哪里肯走,急切的冲我摇头。为首的官兵却突然发难断然呵道:“给我拿下!”一时间刀剑齐出 将我们团团围上。“麋屿姑娘,咱主子有请,和我们走一遭吧?”

我还是被带走了,所谓的请就是把我关在了不见天日的地牢里,日日派人看守,也没有所谓的主子来看望我,所幸他们的目的是我,没有为难师兄,我好说歹说才将师兄劝走,师兄说一定要救我,要我等着。我很有自知之明的没报任何希望,不然指望我落灵寺的师兄弟施展少林十八般武艺杀过来与官府干仗救我与水火吗?思及此处,我便觉得好笑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哈……咳咳……

今日看守我的是一个少年模样的孩子,估摸着还是年龄没我大吧,眉宇间的稚气尚未脱去,见我笑的的开心便呵斥我:“大胆,牢房重地,不得大声喧哗!”稚气的脸上故作一本正经的严肃,怎么看怎么滑稽。我日日被关着也甚无聊:“便存心逗他,官爷弟弟怎么这么凶我们日日被关着简直好不凄凉,难免想到一俩件乐事愉悦心情,还被你如此斥责,果真不近人情。”

到底还是还是孩子心性,见我埋怨便来与我理论:“你好好说话,不要阴阳怪气的,再说你们一个个尽是江湖贼人,干下伤天害理之事,被关起来倒还委屈了你们”

我被他一派天真的说辞逗的啼笑皆非:“少年阿,少年,谁告诉你我们都是干下伤天害理之人我且问你,姐姐我连拳脚功夫都不会,如何伤天害理”

他不服气的与我争论:“若没干坏事,何故抓你不抓我若不会拳脚,毒计照样害人,你总归是犯了事才被抓起来的。”

说到此处我也来气,被接连关了几日连关我的人是谁都不知道,素日总躲在落灵寺不与外界接触,仇家也就那么一个,我想不到时隔那么久他怎么会寻到我,而且若是真的是那杀父仇人,估计巴不得快快斩草除根,如何能放着我几日不管偏偏心里却也惴惴不安着。

牢房的腐湿气息扑鼻而来,我头晕起来,也没了与他理论的心思。冲他摆摆手:“你太天真,莫不是平日里被家里宠坏,不了解这世道险恶,就是脑子有问题,怎会如此单纯可笑。”他气急“你果真蛮不讲理,世道哪有你说的险恶,心里未免阴暗至极!怪不得会被抓到这里。”

我没再理他,觉的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不精神起来、就靠着潮湿的墙角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恍惚间感觉有人在拍我的脸:“喂,你怎么了,醒醒醒醒啊!”我试图睁开眼睛,却没能成功……

翌日醒来,闯入眼中的是一片晃眼的金色,我艰难的眨了眨眼睛,好不容易才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四下是金碧辉煌的墙壁,上面雕刻了栩栩如生的壁画,墙柱整整齐齐的排了俩行,我面前正对着一方四四方方的长桌,我勉强撑起身子,脚腕手腕被拴了铁链子,一动叮当响,我打起精神,看向面前方桌后面的人。那人锦衣玉履,浑身散发着阴冷之气,面目惨白,眉目间更是邪气蔓延,一身玲珑绸缎加之着金碧辉煌的大堂也未能将他衬托的阳刚半分。

来者不善,我心知今日决计不能善了,仇家只有那么一个,尽管我一直躲在落灵寺,但李毅手段通天,既然已经把我抓来便是有了依据,断不能轻放了我,我只有静观其变,侍机行事,就是死,也要拼命把仇人咬下一块肉来,我强撑着坐起来,拽

古代社会的人们传递信息,往往借助特定的肢体动作、有声语言及纹身、饰物、舞蹈等以身体为传播媒介或载体的广告传播形态来达到目的。身体或肢体是为最原始的广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岁月里被不问断地保留并延续下来。古代社会常用的肢体语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拟态与手势语。在语言使用之前,拟态与手势语是把特定信息传递给受众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如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当一个人遇到野牛群时,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见他的高地上,两手举起身上遮体的东西,伸到头顶,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不已。这是动员全部落成员围猎的信号。原始人狩猎喜欢结伴合作,当猎手们发现兽迹时,需要隐蔽行进,就相互用手势语交换情况。那些手势往往都能表现动物最显著的特征。高举双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见野兽是有一对大角的大捻角羚;中指弯曲,其余四指伸展,大家明白这是发现了长颈鹿;发现鸵鸟则斜举手臂,象征其长颈。民族学研究证明,这种拟态与手势语在古代社会里是到处存在的,是原始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

2.身体彩绘和纹身。在身体上涂色彩或画图形的装饰叫做绘身,这种装饰起源极早。在数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中,经常发现有可以作为颜料的赫石。直到近代,许多保持着古老习俗的民族仍喜欢在自己身上绘彩。我国旧俗端午节,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习惯在头面、手腕等处涂雄黄或画符,将牙齿染黑色可以说是一种绘身装饰。古籍中记载我国东南方有一个“黑齿国”:“倭国东四千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到。”我国云南的傣、基诺、布朗等族,平时喜欢咀嚼槟榔和石灰,久之也能使牙齿变黑。

在人体表面皮肤上刺花的装饰叫做纹身,这种习俗起源也很早。据古书记载,我国古代江南地方的吴人、越人、楚人崇拜龙图腾:“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能害也。”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大多数民族在古代或近代都有纹身的习俗。黎族女子开始纹身的年龄是十二三岁至十六七岁。有了情人就要在手上刺特别的标记,这种标记往往是情人亲手给予黥刺的。我国云南基诺、布朗、独龙等族,台湾高山族同胞也有纹身的习俗。……(删节)由于纹身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及原始人的群体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识别作用,在不同的群体交流、争斗及通婚过程中又传递着特定的信息,随着原始群体的迁徙与活动,又在更宽泛的据土范围内发挥作用,因而也可以视为一种能够传达生活及社会信息的原始广告媒介。

3.人体饰物。在人体上加装饰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里,就发现了丰富的装饰品。其中有空孔的兽牙、空孔的海蚶子壳、钻孔石珠、钻孔小砾石、钻孔的鱼骨和刻沟的骨管等。它们是用带子串起来套在身上的。人体饰物形形色色,名目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发饰、头饰、耳饰、鼻饰、唇饰、颈饰、脚饰等等。人体饰物的配带,跟不同时代人们的发型、发式密切关联。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一般是将头发盘结成椎形,或结于额前,或结于背后,逢节日往往满插繁花。广西瑶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有头上插竹箭两根,约二尺长,分头发为两股,左右盘结,绕箭而上,又以纱巾覆盖,形关如蝶翼双立。有的则头戴竹箍,两端翘起,形状象牛角,再系以珠子丝绵扎紧。浙江东部一些地方的畲族妇女,头饰用竹筒制成,长三尺左右,外面包以红呢,嵌以银边,竹筒前后都钉有一个银牌,并挂上白色串珠。根据不同饰物,可以判断不同族群的生活习惯和特性,可以通过不同饰物的搭配、组合传递特定思想或文化信息。在这里,人体饰物不仅反映着原始人的喜怒哀乐,而且还把这种生活文化信息传播到族群每个成员当中,甚至传播到临近或敌对氏族群体之中,原始广告传播的功能也表现得较为强大,具有明显的广告“告知”功能。

根据以上材料不难看出,在原始社会及文明早期漫长的岁月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地区的不同人群,传递信息的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靠肢体语言进行的,特别是一对众、群族对群族之间特定的、具有“告知”和“识别”功能信息的传递,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完成的。肢体语言在这里成为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广告传播媒介。

二借代物——广告信息传递的特定标记

原始人传递信息除了使用肢体语言外,更多的则是依靠现实世界的自然物来实现广告信息的传递。这些自然物,一种是自然界自然生成或存在的,如树木、岩石等,另一种虽然是人类创造的,但尚没有被有意识地专门用来当作广告媒介来使用,而是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被借用了,如图画、绳索等。这种借代物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特定借代物,二是生活借代物。

1.特定借代物

(1)结绳。结绳记事是一种常见的原始信息传递方法,我国古代社会结绳记事的做法在史书中多有描述,《周易》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庄子》载:“昔者容成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北史》也提到:“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结绳法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广泛且年代久远。台湾高山族人记录约会日期,就按天数打若干绳结,每过一夜即解开一结。西藏珞巴人则是每过一天用刀割一结,直割到最后一结就表示到期,绳结解完表示赴约之日。云南独龙人单独出远门,往往要在腰间系一麻绳,走一天打一结以记录走出天数。瑶族在二人发生纠纷时常在头人面前获得裁决,其方法是,争执者各执一绳,谁诉说一理由即打一绳结,直至说完为止,绳结多者胜诉。在阶级社会里,结绳的传统也被商人继承下来,并在形制和用途上加以变化。在店铺、酒店肆、茶楼及行商的摊位上,各种各样的幌子或招牌,往往饰以各种饰片,用绳串缀,下缀幌绸、五彩条状织物、各种料珠或排穗,也有许多造型独特的幌子,由粗麻绳打结编织而成。在这里,绳节成为传递广告信息的新型媒介。

(2)刻木。刻木为另一种符号语言。史书上也曾记载我国各地刻木记事的历史事实,如《后汉书》载,“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以为信”,虽无文字,亦不敢违。《岭外代答》也载:“瑶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云南腾越州志》也提到:“夷有风俗,一切借贷赊用、通财期约诸事,不知文字,唯以木刻为符,各执其半,如约酬偿,毫发无爽。”

刻木为记的习俗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则演变为官工的铭刻或名人商品的标记,即在所售商品上打上官工的名字或名人的名字。如果往前追溯,刻木甚至可以视为商品商标和标记广告的源头。

(3)狼烟。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用火光烽烟传递军事警报的记载。秦始皇以后,在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用干燥的狼粪做燃料,点燃之后,火光烟雾腾空,可把紧急警报传到很远的地方。古诗“平沙落日大漠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之句,正是这种原始信息传递法应用的真实写照。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号”的记载。

(4)鼓。原始的信息传递法既有作用于视觉的,也有作用于听觉的。作用于听觉的信息传递主要借助于音响传播工具来进行,其中以信号鼓最为常见。我国基诺族的牛皮木鼓,也是把一段粗树木的两端凿空,再缚以带毛的黄牛皮,悬在树上用木槌敲击,每逢年节,一听鼓声即男女老幼云集,唱歌跳舞。

(5)竹号。我国怒族在丧礼时用竹号传播信息,通过吹奏不同数量的竹号来向全村报丧。竹号的数目按死者的身份而增减:未婚死者吹一个竹号,已婚者吹两个,老人和首领吹五六个。部落成员闻讯随即赶到死者家里,送来鸡蛋吊唁。进入阶级社会,随着行商坐贾的分化,行商走街穿巷,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吹、拉、弹唱等信息传播工具,如汉代商人就有吹箫卖贻糖的记载。

(6)音响器具。我国新石器时代庙底沟遗址出土的陶钟、陶埙,姜寨遗址的三孔陶埙都具有音乐发声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声响广告的形态日益丰富多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物都有可能成为声响广告的传播媒介,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碗、盏、盆等,与娱乐相关的箫、琴、瑟、鼓、锣等,也成为了广告信息传递的工具。出于广告宣传的需要,许多商人还专门制作了表现行业特征的响器器物,比较典型的就有货郎的拨浪鼓,剃头理发者所用的镊叉,磨刀匠所使用的铜制拍板等。

特定借代物的广泛使用,说明广告传播的方法、途径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传播活动的频繁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人们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工具或物件更有效、更富有针对性地传递广告信息。媒介形态的丰富,使人类的广告传播在更宽泛的地域内进行,并传递着更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及商业信息。

2.生活借代物

(1)草标。也称之为草芥。本是自然生长之物,但当其插在所售或待售物品上时,便有了标识意义。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芥。《水浒传》里曾多次提到草标,最为有名的是关于杨志卖刀的记载:“杨志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上市去卖。”这里的草标便具备了广告媒介的功能。

(2)谷穗、笊篱、柳条。多出现在乡村郊野的食店门前,随意挂在门前或栏栅上,不仅能起到标识作用,还能显示出店家的朴素、好客,小小的笊篱和柳条能马上拉近店家和顾客、商家和路人的距离,也是一种制作成本低廉但传播效果极佳的广告媒介。

(3)瓶瓢、草帚。草帚也称为“草刷儿”和“草杆儿”、“帚杆”。宋代以后,打破市坊限制后,店铺不仅可以开设在居民区内,而且集市、乡野均可以开设店铺进行经营。草帚作为广告标识多出现于酒肆茶楼,宋代文献资料对这些事物的记载较多,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曾提及:“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为丈之。微者,随其高插大小,村店或挂瓶瓢、标帚杆。”

草帚作为广告标识,除了作为酿酒辅助工具的特殊性外,还有更深典故。主要取意为“扫愁帚”。宋人苏轼曾吟到:“要当立名字,未可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这里的“扫愁帚”显然成为酒的别称。意为“借酒消愁”、“一醉解千愁”。所以用草帚作为酒店的标识幌,既形象又生动,还具有象征意义,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标记为数众多,多依附于店铺和行商的活动存在,使用范围基本上没有超出商人活动区域和狭隘的“市场”范围,由于经常使用和消费者约定俗成,反映着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出媒介使用者或商家的群体智慧。但这一类广告媒介的普遍使用,也反映出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人们对广告媒介开发和利用的局限性。

三手工广告媒介——广告信息传递的行业标识

在古代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以我为主体创造性地传播精神文化信息,创造社会物质文化财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对广告媒体的开发和运用反映了这一事实。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广告媒介,广告传播的影响力更大,进而成为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店铺广告媒介

店铺广告媒介是中国古代社会广告媒介的主要形态。包括饭店、酒肆茶楼、当铺、旅店门面及周边环境的广告形态,具体来说又分为数种最常见的情形。

(1)幌子。幌子是中国古代广告媒介中最成熟的媒介形态之一。幌子往往以生动、直观的形制,鲜艳的色彩和独具魅力的民俗性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力。幌子从构成看,比较讲究的有幌杆、幌架、幌挑、幌盖、幌体、幌座和幌坠等部分组成;从形体上看,有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及不规则形;从传播的内容看,凡是与商业经营或商品服务相关的信息均有可能以幌子的形式出现;从制作材料看,则有布、绸、缎、棉、铜、铁、木等各种材质,不少幌子则由多种材料复合制成;从表现形式看,则又分为实物幌、模型幌、象征幌与特定标记幌等。

(2)招牌。招牌传播媒介的出现,也是和店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招牌的位置多出现在门面或门前,多以悬挂、镶嵌、砌筑的方式来设置。招牌作为广告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十分丰富,具体来说,一是书写店铺的名号、字号,如点心铺书写“老宝泰”、“晋阳豫”等;二是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如招牌上书写“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三是反映行业牲和服务范围的词句,如“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等。招牌作为古代广告信息传播媒介,从其悬挂的位置来看,又分为不同的横额、竖招牌、挂板及店外冲天招牌等。

(3)垆。垆作为一种广告信息传播的媒体有其特殊性。垆原本是酒店门前温酒的土台子,为了照看所温之酒,垆旁边往往坐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一方面为了照应客人,另一方面也为了招徕顾客,妇人当垆在汉代已渐成风俗。《史记》曾载:“相如置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司马相如烈传》)因汉代初期官府允许民间卖酒和售酒,所以酒店门前多有酒垆。垆成为酒店的标识。

(4)彩楼、欢门。宋代开放市禁,民间宽阔门面的大店铺出现,就为彩楼、欢门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彩楼是指店铺的门面装璜,如《清明上河图》中孙羊正店的门首装饰,就属彩楼的一种。彩楼多根据店家的喜好专门设计,相对固定,独具风格。欢门广告则指店铺经营者和商家在节日或重要活动时临时搭建的门面装饰,常用彩色纸、帛装饰,因目的性较强,标识作用明显,也被视为古代的广告传播媒介之一。宋代在门首搭建彩楼、欢门渐成时尚,《东京梦华录》曾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酒楼》)

(5)灯笼。灯笼作为广告传播媒介,始于五代。耐德翁在《都城纪胜》里曾载:“酒家事物,门设红权子绯缘帘贴金红纱栀子灯之类,旧传因五代郭高祖游幸汴京潘楼,至今成俗。”(《酒楼》)

灯笼一般悬挂在酒肆茶楼门首显著位置,上书“酒”、“茶”、“客栈”等字,十分醒目,在寒冷的夜晚也显得十分温馨。灯笼的形状因行业特点不同也有较大差别。如酒楼灯笼如酒瓮,还有圆形、椭圆形、宫灯型等形状。药铺则与葫芦相似。

店铺广告媒介使用,是行商坐贾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不同类型店铺广告媒介的使用,方便了商家与普通民众的信息交流,也使商业经营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同时,广告媒介由于制作精良、外观漂亮,在美化人们生活方面也开始发挥巨大作用。

2.行商使用的广告媒介

行商坐贾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分化。坐贾守摊经营,行商则走街穿巷。行商所使用的广告媒介,也是中国古代广告媒介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1)拨浪鼓。也称“货郎鼓”、“不郎鼓儿”。一般认为宋代开放市禁以后,货郎走街穿巷开始使用拨浪鼓。宋代李蒿在《货郎图》中就绘有拨浪鼓的形状。宋元明清时期,拨浪鼓是商人招徕顾客的主要广告传播媒介之一。和拨浪鼓属同类性质的广告传播媒介还有锣、鼓、钹、铃、梆、板、盆、镊叉、木鱼、钉拐等,为不同行业的商人所使用。如元代卖糕饼的就敲木鱼,修鞋的则在货架上悬挂钉拐互相碰击发出声响来招徕顾客。(2)箫。东汉时期,箫就成为广告传播的媒介。唐宋时期,这种风俗便流传下来,到宋元时期则较普遍,主要是卖饴糖的小商小贩使用箫来传播商品信息。宋代诗人曾吟到:“草色引开盘马地,箫声催暖卖饧天。”(《寒食假中作》)形象地描述了商人用箫作广告宣传的情形。在中国古代社会,此类性质的广告传播媒介为数众多,较为典型的还有笛、唢呐、喇叭、口琴、哨等。

中国古代社会行商所使用的广告媒介主要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各行各业的行商均有自己独特的声响工具,在中国古代广告信息传播中发挥巨大作用,并成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略)

这些独具特色的广告媒介的使用,使中国古代广告传播活动从商业中心城市向周边农村地区扩展,从沿海商业中心向内地广大区域扩展,广告传播也打破区域传播的局限,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开始发挥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商业进程和社会进步。

3.印刷广告媒介

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雕板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媒介在广告信息传递方面开始发挥巨大作用。作为唐宋以后出现的新型广告媒介,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在商家的经营活动中也日益丰富多彩起来。

(1)铜板印刷媒介。雕板印刷术的成熟,使得一种新型的广告媒介——广告铜板在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最为典型的实物就是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板。这是一种商标和广告信息相结合的雕板印刷物。铜板宽125厘米,高13厘米,正面雕刻有“济南刘家针铺”的标识字样,画面中央雕刻“玉兔抱杵捣药”的图案。图案两旁有八字“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分列两旁。图案下方还有特别的广告宣传文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板,被视为是印刷广告中的典型代表。

(2)广告招贴画。广告画出现在南宋时期,采用纸质印刷。据史料记载,南宋时出现《眼药酸》杂剧印刷广告。画面内容是两个穿戏装之人位于画面中央,一人用手指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手拿眼药水请他使用,广告表现类似今天的广告招贴,十分生动形象。

(3)书籍广告媒介。明清以后,雕板印刷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书坊刻书和印书渐成风气。为了宣传所印或所刻图书质量,书商开始在图书的前言或后记,甚至封面上做广告宣传,书籍本身除成为文化信息载体外,也成为新型的广告媒介。如明弘治年间的《奇妙全相西厢记》书尾就刊印了广告,广告词为:“本坊谨依经书重新绘图,参订编大字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此类广告形态随着图书印刷事业的不断发展日益普及。

(4)木板年画。清代木板年画十分盛行,年画铺遍及全国各地,广告年画成为新型广告媒体。如苏州桃花坞出土的“四时名点”广告年画中,绘有《失街亭》的戏文和插图,而这种年画又充当“四时名点”的包装装璜,具有鲜明的广告宣传功效。

作为手工制作物的广告媒介,多是商人在长期经商过程中,通过观察、积累,结合行业特点所创造、加工,并不断改进的新型信息传递形式。因为这些媒介多是伴随着商人的经商活动而产生,并成为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明显的行为标识作用。 现代部分:

传播媒介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文化事业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又是人类思维不断符号化的进程。从媒介发展史考察,出现过口头、手抄、印刷、电子、网络等形态的媒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媒介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这就是媒介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然,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以前的媒介就必然被淘汰。正如高科技时代,民间传说、民歌等依然保留口头传播的方式,显示出不同地域、部落、民族的文化魅力,其间有个“文化滞留”的现象,即“经济现状、政府法规和政策、公共兴趣、文化习惯的影响等等,文化的技术或物质方面超越了整个社会控制和运用这种技术的能力。”[2]本文把以报刊为代表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和以数字化时代电脑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对文学观念、文本形式等方面的影响。事实上,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历时和共时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将有所侧重。

1近代报刊的崛起,催生并哺育了新文学,报刊是新文学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并决定其之后的发展演变。回顾历史可以说正是近代报刊媒介在中国社会历史性登场,成为了古典文学的终结者,中国文学才开始转型进入新的阶段——现代文学时代。以前,读者只是士大夫、读书人,到晚清,由于社会变革,更多的落魄文人、新式学生、职员、商贩等大众化的受众群体出现,不同阶层的受众需求开始得到满足。

2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文学的传播又发生了一场革命。电子媒介时代以视听感觉综合与延伸为特点,人们对文学的接受已由视听消遣方式代替了文本的阅读。它既不费力又不费时,便可以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满足。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广播,把静态无声的文字变成动态有声的语言来传播,给人以全新的刺激和震撼。广播的传播方式给受众很大的自由度,繁忙的现代人可在伴随状态下,也就是一边做其他事,一边收听广播。**、电视把小说的文字变成已想象好的画面,直接奉献在受众的眼前,尤其是电视,与人时时相伴,有画面,有声音,有字幕与解说。不仅如此,还有电视散文、电视诗画等节目,既保留了文学作品文字上的优美,又带有情景上的想象。

现代电子媒介对传统阅读的文学观念构成了挑战。首先,它们是以一种复制形式生产文学的,它复活了被复制的对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文学式样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供人们一次性、不间断地欣赏。文本的本真性不存在,是复活者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复制活动。文学作品与读者保持神秘的、韵味无穷的个体性接触,也被复制技术改变了,人们阅读时的独处、沉静,享受着淳厚的美感愉悦,被声色震撼、感官冲击所取代。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崭新一代的媒介正扑面而来,这就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它可同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囊括了传统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其特点为数字化、全球性、多媒体、实时性、交互式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49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