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经历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经历,第1张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是(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16—1919年上格里亚塞尔音乐小学,开始作曲;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这期间对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等现代作家的音乐发生兴趣,自己的创作也倾向现代潮流;1923、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作曲专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1927年在华沙肖邦钢琴比赛中获荣誉奖,此后专事创作。

20—30年代末写了大量不同体裁、内容的作品。卫国战争开始不久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以强烈对立的音乐形象,表现了苏联人民与法西斯的搏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他曾用常规的艺术手段表现革命和建设的新题材,音乐明亮、清新,受到了普遍赞扬。

1957、1962年先后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的问世而引起过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1960—1968年任俄罗斯联邦作曲家协会理事会第一书记;曾任苏联第6~9届最高苏维埃代表;1965年获艺术科学博士学位。

共创作约150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第十交响曲、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第十三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康塔塔《阳光照耀着我们祖国》、无伴奏合唱《十首诗》、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选》、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即《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管弦乐《节日序曲》、轻歌剧《莫斯科的李花村》、钢琴五重奏及大量**音乐等。

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荣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54),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6),还曾经被授予苏联国家奖章(1941、1942、1946、1950、1952、1968),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奖(1974),西贝柳斯奖以及国际和平奖(1954);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科学院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苏联作曲家,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

他的母亲曾在音乐学院学过钢琴。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在格利亚塞尔音乐学校开始受音乐教育。9~11岁写作了第1批乐曲,包括在十月革命的气氛感染下写成的钢琴曲《自由颂》、《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这些童年时期的作品已经显露出他一生创作的重要特征:力求通过音乐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主题,并满怀激情表达作者的感受与态度。

1919年肖斯塔科维奇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师事ⅢB.尼古拉耶夫(钢琴)和M.O.施泰因贝格(作曲)。这期间,他对I.F.斯特拉文斯基、A.勋伯格、P.欣德米特、法国“六人团”的音乐发生了兴趣,自己的创作也倾向现代潮流。

1923和1925年,他先后从钢琴专业和作曲专业毕业。他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1924~1925)隐含着A.H.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C.C.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但又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貌。 20年代后半期~30年代初,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上进行紧张探索的时期。他广泛借鉴俄国和西方现代音乐流派的艺术经验,写出了各种体裁的作品。他试图以新风格、新技法表现革命变革的新主题。《第二交响曲》(《献给十月》,1927)、《第三交响曲》(《五一》,1931)就是这方面的例证。前者采用了线条对位(13个独立声部的喧嚣结合),试图表现人民大众从黑暗、愚昧走向觉醒、斗争、胜利的历程;后者试图描写街头、广场群众集会的情景。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中,主观的创作意图与客观艺术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1927~1932年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大量的戏剧音乐:两部歌剧、两部舞剧、5部话剧配乐以及4部**音乐。在一些作品中,他一向热衷的讽刺性、怪诞性题材和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第1部歌剧《鼻子》(1927~1928)以怪诞的手法再现了H.B.果戈理原著的幻想形象,对趾高气扬而又心灵空虚丑恶的旧俄官员加以讽刺。当时苏联舆论对此歌剧毁多于誉,它在首演后即湮没无闻,30多年后(1970)才重新上演得到肯定。舞剧《黄金时代》(1927~1930)和《螺丝钉》(1930~1931),都是通过芭蕾反映当代生活的尝试。后者也是突出漫画式笔法,勾勒出现实中各式反面人物的脸谱。他的某些**音乐也对风靡一时的小市民庸俗趣味进行了冷嘲热讽。

1930~1932年,肖斯塔科维奇根据俄国作家H.C.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说写作了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这是标志肖斯塔科维奇艺术上臻于成熟的作品之一。剧情描写一个商人的妻子出于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而杀人犯罪、并惨遭毁灭的故事。作者称这部歌剧为“讽刺悲剧”,他企图把自己创作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悲剧性和揭露性讽刺熔于一炉。歌剧于1934年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并随即在殴美许多剧院上演。1936年1月28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混乱代替音乐》的专论,全盘否定了这部作品,致使歌剧辍演20余载,直至1963年才再度与观众见面。1936年2月6日《真理报》又发表编辑部文章《舞剧的虚伪》,对肖斯塔科维奇的芭蕾舞剧《清澈的小溪》(1934)加以否定。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娱乐性音乐作品,作者创作企图是“寻求观众和演员都喜闻乐见、简洁明了的语言”。《真理报》的一再指责使肖斯塔科维奇从此不再从事歌剧和舞剧音乐的写作。

肖斯塔科维奇在30年代的器乐创作以3部交响曲最为重要。《第四交响曲》(1935~1936)是他的第1部哲理性悲剧交响曲,表明他的交响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于社会气氛的严峻,作者不得不取消这部作品的公演,它的首次演出是25年后举行的。《第五交响曲》(1937)也是一部哲理性悲剧交响曲,它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苏联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比《第四交响曲》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第六交响曲》(1939)的构思是从悲哀的思考与回忆过渡到生活的欢乐,但它的艺术成就并未立即得到承认。

肖斯塔科维奇还写了另一些器乐作品。如《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1932~1933)、《第一钢琴协奏曲》(1933)、《第一弦乐四重奏》(《春天》,1938)等。这几部作品的风格与他的歌剧、交响乐迥然不同,而与他的舞剧音乐属于同一格调。这一时期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是《钢琴五重奏》(1940),这是他唯一的一部规模宏大、感情和谐、不包含悲剧性冲突的器乐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在卫国战争期间的重要作品是两部交响曲。《第七交响曲》(1941)是在战争爆发后约1个月开始写作的,仅用3个多月便完成,大部分总谱是在战火纷飞的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写出的,它是题献给这座英雄城的。

这部交响曲是第1部反映卫国战争的大型作品,是交响乐迅速反映重大社会事件的突出范例,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抗敌意志。它的形象、内容既反映卫国战争这一特定事件,明确而具体;同时又超越了此一特定事件的范围,对光明、理性与黑暗、野蛮的斗争作了高度概括。

《第八交响曲》(1943)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一部悲剧交响乐。作者说他“试图表现人民的体验,反映战争的可怖悲剧”。它立即在欧美各国受到重视,但苏联音乐界对它相当冷淡,多年后这部交响曲才被承认。 战后,他的第1部大型作品是《第九交响曲》(1945)。与一般人的期望相反,它并不是一部欢庆胜利的凯旋交响曲,而是具有古典主义的和抒情喜剧的色彩,其中也包含了若干悼念的篇页。完成于1947~1948年间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内容比较深刻,演技艰深,但未能立即得到公演。1948年1月联共(布)中央发起对苏联作曲家中所谓形式主义倾向的批判,使这部作品的首演推迟了7年。在这次批判运动中,肖斯塔科维奇又首当其冲。他的第6、第8、第9交响曲都被称为“形式主义作品”,并从演出曲目中消失。

从1948年起,肖斯塔科维奇写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在音乐语言和风格方面,仍然突出了他一向固有的深刻性与平易性并存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清唱剧《森林之歌》(1949)表现了苏联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事业,歌曲形式与其他声乐形式相穿插,雄伟性与抒情性相结合,是一部不同于以往同类体裁的新型清唱剧。其他如无伴奏混声合唱套曲《十首诗》(以革命诗人的诗为词、以革命歌曲的音调为基础)、管弦乐《节日序曲》(1954)《第二钢琴协奏曲》(1957),以及**音乐如《易北河会师》(1948)、《攻克柏林》(1949)、《难忘的1919年》(1951)、《牛虻》(1955)等也都属于平易性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体裁仍是交响乐。《第十交响曲》(1953)继续了由《第四交响曲》发端的哲理悲剧交响曲的路线。作者指出,反侵略和反暴政的苏维埃人道主义是它的基本主题。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曾在苏联音乐界引起尖锐的分歧。之后,肖斯塔科维奇转向了另一种类型和题材的交响乐──革命史诗型标题交响乐。《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1957);合唱套曲──《十首诗》一脉相承,描写了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画面。作者首次在自己的交响曲中大量引用外来旋律,把广泛流传的几首革命歌曲运用在各乐章中,以加强时代的真实感和形象联想的明确性。《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1961)继续了前者的思想与风格,但艺术功力却逊色得多。

在此之后,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意念又转向了新的方面──从当代和古代取材的声乐—器乐交响乐。《第十三交响曲》(1962)以苏联诗人E.A.叶夫图申科的5首诗为各乐章的唱词,接近清唱剧体裁,但音乐的布局和发展与他以往的纯器乐交响乐隐隐相联。作品以尖锐有力的笔锋针砭时弊,因而在苏联的首演遇到了阻力。管弦乐声乐曲《斯捷潘·拉辛的死刑》(1964)也以叶夫图申科的诗为唱词,描写俄国17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拉辛的悲剧结局。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非歌剧作品中最歌剧化的作品,它综合了作者过去的许多创作经验,揭开了声乐-器乐交响乐新的一页。 肖斯塔科维奇虽然疾病缠身,但仍创作了27部作品,其中的大半为多乐章的套曲。他仍采用政治性题材,如为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们所作的《哀悼和胜利前奏曲》(1967)交响诗《十月》(1967)、8首男声合唱叙事歌《忠诚》(1970)等。但他更为倾向的却是人生哲理的题材,悲哀、孤独、死亡的主题增加了,音乐语言更加复杂化,风格也有新的发展。《第十四交响曲》(1969)以4个不同时代和国家的诗人(大多为象征派)的诗为唱词,为女高音和男低音独唱及室内乐队而作,由大小不等的11个乐章组成。这部悲剧性作品以死亡为内容中心,同时鞭笞邪恶、暴政,赞颂艺术家的人格和艺术创造的不朽。《第十五交响曲》(1971)是他在这一体裁领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对人生旅程的回顾与思考是它的构思基础。《第二大提琴协奏曲》(1966)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创作,同样是一部悲剧型的交响性作品。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晚期作品中,室内乐是一个突出的创作领域。他写出了各具特色的7部声乐套曲。如以A.A.勃洛克的诗谱曲的《浪漫曲七首》(1967),在形式内容、艺术风格上都很有独创性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歌六首》(1971),以米开朗琪罗的诗谱曲的《组曲》(1974)等。

肖斯塔科维奇在后几年写作了他全部弦乐四重奏的三分之一,即第11~15首。它们的构思各有特点,但总的说与他最后两部交响曲及声乐套曲有内在联系。他逝世前1个月完成的绝笔之作,是《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75)。

朋友你好,一般而言,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最早是源于意大利歌剧中的序曲,是海顿时定型。

交响曲的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为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者是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者是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或者奏鸣曲式等等。采纳谢谢。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英文:Dmitriy·Dmitriyevich·Shostakovich,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生于圣彼得堡,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

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作曲专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中文名: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外文名: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

别名:Dmitri·Shostakovich

国籍:前苏联

出生地:圣彼得堡(列宁格勒)

出生日期:1906年9月25日(圣彼得堡)

逝世日期:1975年8月9日(莫斯科)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

毕业院校:列宁格勒音乐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代表作品:15部交响曲、2部钢琴协奏曲、2部大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

早年经历

1916—1919年上格里亚塞尔音乐小学,开始作曲;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这期间对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等现代作家的音乐发生兴趣,自己的创作也倾向现代潮流;1923、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作曲专业。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1927年在华沙肖邦钢琴比赛中获荣誉奖。

他的母亲曾在音乐学院学过钢琴。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在格利亚塞尔音乐学校开始受音乐教育。9~11岁写作了第一批乐曲,包括在十月革命的气氛感染下写成的钢琴曲《自由颂》、《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

这些童年时期的作品已经显露出他一生创作的重要特征:力求通过音乐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主题,并满怀激情表达作者的感受与态度。

1919年肖斯塔科维奇考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师事ⅢB.尼古拉耶夫(钢琴)和M.O.施泰因贝格(作曲)。这期间,他对I.F.斯特拉文斯基、A.勋伯格、P.欣德米特、法国“六人团”的音乐发生了兴趣,自己的创作也倾向现代潮流。

1923和1925年,他先后从钢琴专业和作曲专业毕业。他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1924~1925)隐含着A.H.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C.C.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但又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貌。

演艺经历

专事创作

1927年后

二十世纪20—30年代末写了大量不同体裁、内容的作品。卫国战争开始不久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以强烈对立的音乐形象,表现了苏联人民与法西斯的搏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他曾用常规的艺术手段表现革命和建设的新题材,音乐明亮、清新,受到了普遍赞扬。

1957、1962年先后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的问世而引起过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1960—1968年任俄罗斯联邦作曲家协会理事会第一书记;曾任苏联第6~9届最高苏维埃代表;1965年获艺术科学博士学位。

共创作约150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第十交响曲、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第十三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康塔塔《阳光照耀着我们祖国》;无伴奏合唱《十首诗》;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选》;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即《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管弦乐《节日序曲》;轻歌剧《莫斯科的李花村》;钢琴五重奏及大量**音乐等。

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荣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54),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6),还曾经被授予苏联国家奖章(1941、1942、1946、1950、1952、1968),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奖(1974),西贝柳斯奖以及国际和平奖(1954);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科学院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

探索时期

20年代后半期~30年代初,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上进行紧张探索的时期。他广泛借鉴俄国和西方现代音乐流派的艺术经验,写出了各种体裁的作品。

他试图以新风格、新技法表现革命变革的新主题。《第二交响曲》(《献给十月》,1927)、《第三交响曲》(《五一》,1931)就是这方面的例证。前者采用了线条对位(13个独立声部的喧嚣结合),试图表现人民大众从黑暗、愚昧走向觉醒、斗争、胜利的历程;后者试图描写街头、广场群众集会的情景。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中,主观的创作意图与客观艺术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1927~1932年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大量的戏剧音乐:两部歌剧、两部舞剧、五部话剧配乐以及四部**音乐。

在一些作品中,他一向热衷的讽刺性、怪诞性题材和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第1部歌剧《鼻子》(1927~1928)以怪诞的手法再现了H.B.果戈理原著的幻想形象,对趾高气扬而又心灵空虚丑恶的旧俄官员加以讽刺。当时苏联舆论对此歌剧毁多于誉,它在首演后即湮没无闻,30多年后(1970)才重新上演得到肯定。舞剧《黄金时代》(1927~1930)和《螺丝钉》(1930~1931),都是通过芭蕾反映当代生活的尝试。后者也是突出漫画式笔法,勾勒出现实中各式反面人物的脸谱。他的某些**音乐也对风靡一时的小市民庸俗趣味进行了冷嘲热讽。

1930~1932年,肖斯塔科维奇根据俄国作家H.C.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说写作了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这是标志肖斯塔科维奇艺术上臻于成熟的作品之一。剧情描写一个商人的妻子出于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而杀人犯罪、并惨遭毁灭的故事。作者称这部歌剧为“讽刺悲剧”,他企图把自己创作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悲剧性和揭露性讽刺熔于一炉。歌剧于1934年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并随即在欧美许多剧院上演。

1936年1月28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混乱代替音乐》的专论,全盘否定了这部作品,致使歌剧辍演20余载,直至1963年才再度与观众见面。1936年2月6日《真理报》又发表编辑部文章《舞剧的虚伪》,对肖斯塔科维奇的芭蕾舞剧《清澈的小溪》(1934)加以否定。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娱乐性音乐作品,作者创作企图是“寻求观众和演员都喜闻乐见、简洁明了的语言”。《真理报》的一再指责使肖斯塔科维奇从此不再从事歌剧和舞剧音乐的写作。

肖斯塔科维奇在30年代的器乐创作以三部交响曲最为重要。《第四交响曲》(1935~1936)是他的第一部哲理性悲剧交响曲,表明他的交响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于社会气氛的严峻,作者不得不取消这部作品的公演,它的首次演出是25年后举行的。《第五交响曲》(1937)也是一部哲理性悲剧交响曲,它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苏联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比《第四交响曲》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第六交响曲》(1939)的构思是从悲哀的思考与回忆过渡到生活的欢乐,但它的艺术成就并未立即得到承认。

肖斯塔科维奇还写了另一些器乐作品。如《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1932~1933)、《第一钢琴协奏曲》(1933)、《第一弦乐四重奏》(《春天》,1938)等。这几部作品的风格与他的歌剧、交响乐迥然不同,而与他的舞剧音乐属于同一格调。这一时期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是《钢琴五重奏》(1940),这是他唯一的一部规模宏大、感情和谐、不包含悲剧性冲突的器乐作品。

卫国战争时期

肖斯塔科维奇在卫国战争期间的重要作品是两部交响曲。《第七交响曲》(1941)是在战争爆发后约一个月开始写作的,仅用三个多月便完成,大部分总谱是在战火纷飞的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写出的,它是题献给这座英雄城的。

这部交响曲是第一部反映卫国战争的大型作品,是交响乐迅速反映重大社会事件的突出范例,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抗敌意志。它的形象、内容既反映卫国战争这一特定事件,明确而具体;同时又超越了此一特定事件的范围,对光明、理性与黑暗、野蛮的斗争作了高度概括。

《第八交响曲》(1943)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一部悲剧交响乐。作者说他“试图表现人民的体验,反映战争的可怖悲剧”。它立即在欧美各国受到重视,但苏联音乐界对它相当冷淡,多年后这部交响曲才被承认。

战后20年

战后,他的第一部大型作品是《第九交响曲》(1945)。与一般人的期望相反,它并不是一部欢庆胜利的凯旋交响曲,而是具有古典主义的和抒情喜剧的色彩,其中也包含了若干悼念的篇页。完成于1947~1948年间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内容比较深刻,演技艰深,但未能立即得到公演。1948年1月联共(布)中央发起对苏联作曲家中所谓形式主义倾向的批判,使这部作品的首演推迟了七年。在这次批判运动中,肖斯塔科维奇又首当其冲。他的第六、第八、第九交响曲都被称为“形式主义作品”,并从演出曲目中消失。

从1948年起,肖斯塔科维奇写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在音乐语言和风格方面,仍然突出了他一向固有的深刻性与平易性并存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清唱剧《森林之歌》(1949)表现了苏联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事业,歌曲形式与其他声乐形式相穿插,雄伟性与抒情性相结合,是一部不同于以往同类体裁的新型清唱剧。其他如无伴奏混声合唱套曲《十首诗》(以革命诗人的诗为词、以革命歌曲的音调为基础)、管弦乐《节日序曲》(1954)《第二钢琴协奏曲》(1957),以及**音乐如《易北河会师》(1948)、《攻克柏林》(1949)、《难忘的1919年》(1951)、《牛虻》(1955)等也都属于平易性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体裁仍是交响乐。《第十交响曲》(1953)继续了由《第四交响曲》发端的哲理悲剧交响曲的路线。作者指出,反侵略和反暴政的苏维埃人道主义是它的基本主题。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曾在苏联音乐界引起尖锐的分歧。之后,肖斯塔科维奇转向了另一种类型和题材的交响乐──革命史诗型标题交响乐。《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1957);合唱套曲──《十首诗》一脉相承,描写了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画面。作者首次在自己的交响曲中大量引用外来旋律,把广泛流传的几首革命歌曲运用在各乐章中,以加强时代的真实感和形象联想的明确性。《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1961)继续了前者的思想与风格,但艺术功力却逊色得多。

在此之后,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意念又转向了新的方面──从当代和古代取材的声乐-器乐交响乐。《第十三交响曲》(1962)以苏联诗人E.A.叶夫图申科的五首诗为各乐章的唱词,接近清唱剧体裁,但音乐的布局和发展与他以往的纯器乐交响乐隐隐相联。作品以尖锐有力的笔锋针砭时弊,因而在苏联的首演遇到了阻力。管弦乐声乐曲《斯捷潘·拉辛的死刑》(1964)也以叶夫图申科的诗为唱词,描写俄国17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拉辛的悲剧结局。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非歌剧作品中最歌剧化的作品,它综合了作者过去的许多创作经验,揭开了声乐-器乐交响乐新的一页。

最后10年

肖斯塔科维奇虽然疾病缠身,但仍创作了27部作品,其中的大半为多乐章的套曲。他仍采用政治性题材,如为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们所作的《哀悼和胜利前奏曲》(1967)交响诗《十月》(1967)、8首男声合唱叙事歌《忠诚》(1970)等。但他更为倾向的却是人生哲理的题材,悲哀、孤独、死亡的主题增加了,音乐语言更加复杂化,风格也有新的发展。

《第十四交响曲》(1969)以4个不同时代和国家的诗人(大多为象征派)的诗为唱词,为女高音和男低音独唱及室内乐队而作,由大小不等的11个乐章组成。这部悲剧性作品以死亡为内容中心,同时鞭笞邪恶、暴政,赞颂艺术家的人格和艺术创造的不朽。

《第十五交响曲》(1971)是他在这一体裁领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对人生旅程的回顾与思考是它的构思基础。

《第二大提琴协奏曲》(1966)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创作,同样是一部悲剧型的交响性作品。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晚期作品中,室内乐是一个突出的创作领域。他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七部声乐套曲。如以A.A.勃洛克的诗谱曲的《浪漫曲七首》(1967),在形式内容、艺术风格上都很有独创性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歌六首》(1971),以米开朗琪罗的诗谱曲的《组曲》(1974)等。

肖斯塔科维奇在后几年写作了他全部弦乐四重奏的三分之一,即第11~15首。它们的构思各有特点,但总的说与他最后两部交响曲及声乐套曲有内在联系。他逝世前一个月完成的绝笔之作,是《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75)。

音乐作品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作品10(1926)

第二交响曲作品14(1927)

第三交响曲作品20(1929)

第四交响曲作品43(1935—1936)

第五交响曲作品47(1937)

第六交响曲作品54(1939)

第七交响曲作品60(1941)

第八交响曲作品65(1943)

第九交响曲作品70(1945)

第十交响曲作品93(1953)

第十一交响曲作品103(1957)

第十二交响曲作品112(1961)

第十三交响曲作品113(1962)

第十四交响曲作品135(1969)

第十五交响曲作品141(1971)

弦乐四重奏

第一弦乐四重奏作品49(1938)

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68(1944)

第三弦乐四重奏作品73(1946)

第四弦乐四重奏作品83(1949)

第五弦乐四重奏作品92(1952)

第六弦乐四重奏作品101(1956)

第七弦乐四重奏作品108(1960)

第八弦乐四重奏作品110(1960)

第九弦乐四重奏作品117(1964)

第十弦乐四重奏作品118(1964)

第十一弦乐四重奏作品122(1966)

第十二弦乐四重奏作品133(1968)

第十三弦乐四重奏作品138(1969—1976)

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作品142(1973)

第十五弦乐四重奏作品144(1974)

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35(1933)又名《为钢琴,小号及弦乐所作的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02(1957)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1947—1948)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29(1967)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7(1959)

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作品26(1966)

钢琴独奏

24首前奏曲作品34(1932—1933)

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7(1950—1951)

室内乐

大提琴奏鸣曲作品40(1934)

钢琴五重奏作品57(1940)

第二号三重奏作品67(1944)

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34(1968)

中琴琴奏鸣曲作品147(1975)

歌剧

《鼻子》(1927—1928)

《姆钦斯克的马克白夫人》作品29(1930—1932);1956年修订,改名《卡捷琳娜·伊斯梅洛娃》作品114。

**音乐

新巴比伦1929/3/18,导演科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

孤独1931/11/6,导演尤特凯维奇。

迎展计划1932/11/7,导演尤特凯维奇和埃尔姆勒尔。

神甫和他的长工巴拉达的故事(未完成)影片毁于二战期间,导演特茨哈诺夫斯基。

马克辛三部曲1935/1/27,1937/1/21/,1938/5/1,导演科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

伟大的公民1938/2/13,1939/11/27,导演埃尔姆勒尔。

愚蠢的小老鼠的故事1940/9/13,导演特茨哈诺夫斯基。

科金基娜历险记1940/11/11,导演敏茨。

丹娘1944/9/22,导演阿伦施塔姆。

孤身一人1956/8/25,导演科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

外科医生皮罗戈夫1947/12/16,导演科静采夫。

青年近卫军1948/10/11,1948/10/25,导演格拉西莫夫。

米丘林1949/1/1,导演杜甫琴科。

易北河会师1949/3/16,导演图尔兄弟和西埃宁。

攻克柏林1950/1/21,导演切阿列乌里。

难忘的1919年1952/3/3,导演切阿列乌里。

别林斯基1953/6/4,导演科静采夫。

大河之歌1954/9/17,导演伊文思。

牛虻1955/4/12,导演范齐美尔。

第一梯队1956/4/29,导演卡拉托佐夫。

霍万斯基之乱1959/5/23,导演斯特罗耶娃。

五天五夜1961/11/23,导演阿伦施达姆和爱勃林。

莫斯科,美丽的稠李1962/12/30,导演拉波波尔特。

哈姆雷特1964/4/19,导演科静采夫。

一年如一生1965/3/18,导演罗沙尔。

卡塔林娜·伊兹迈洛娃1966/9/25,导演夏皮罗。

索菲亚·普罗夫斯卡娅1968/5/6,导演阿伦施达姆。

李尔王1971/2/4,导演科静采夫。

人物评价

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他在通俗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的歌曲《相逢之歌》(1932)成为30年代苏联群众歌曲大繁荣的先声。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肖斯塔科维奇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而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湍流,满怀激情和鲜明的爱憎去反映生活。他是一位强调音乐创作的思想性,而又善于运用音乐手段表达思想的艺术家。

他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革新家,但他的创作又与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的艺术面貌是异常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处处表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特征。他的旋律常以古调式为基础;尤其是阵音级的各种所谓“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运用,以及在一个主题内经常的调式突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乐汇。

在后期创作中,他也采用十二音音列的旋律进行(如《第十四交响曲》等),但只是把这种技法作为众多的表现手段之一,而从不把自己束缚在某一种体系或法则之中。

他的旋律富于朗诵性,尤其是器乐的宣叙性独白更是情味深长。他的和声很有特色,有时写得非常简单朴素(甚至仅限主、属和弦),有时又异常复杂,富于刺激性(如由自然音列全部七音或由全部十二个半音构成的和弦)。他扩展了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

他的配器不倾向于色彩性的渲染,而着力于戏剧性的刻画,乐器的音色好像剧中角色,直接参与“剧情”的发展,是表现矛盾冲突的有力手段。他在曲式方面的独创性也很突出。他的交响套曲结构和各乐章之间的功能关系,从不拘泥一格,而是按构思需要灵活变化。

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往往不是奏鸣曲快板,而是奏鸣曲慢板或中板,乐思徐缓展开,动力逐渐积聚,波澜起伏地推向总高潮。奏鸣曲式的处理也有许多突破,如《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加入长篇的“侵犯插部”。他后期的交响乐已经不以奏鸣曲式为基础,回旋性与变奏性相结合成为音乐展开的推动力。

西班牙斗牛曲 比才

罗密欧与朱丽叶 普罗笠菲耶夫

刀马舞曲 哈洽图良

结婚进行曲(2个版本)瓦格纳,德尔松

匈牙利舞曲5号 勃拉姆斯

小星星变奏曲 莫扎特

即兴幻想曲 肖邦

加沃特进行曲 (应为加沃特舞曲)戈赛克

幽默曲 德袄夏克

致新大陆 德沃夏克

凯旋进行曲 科斯特(有说威尔第)

皇帝进行曲 (应为皇帝圆舞曲) 施特劳斯

巴丁小夜曲 加布里埃尔·玛利

继续哈 ~

波契里尼小步舞曲 波契里尼

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

勃兰登堡协奏曲 巴赫

康康舞 奥芬巴赫

威风堂进行曲 埃尔加

教皇进行曲 查理·弗朗索瓦·古诺

星条旗进行曲 索萨

维也纳之夜进行曲 拉德茨基

波斯进行曲 史特劳斯

轻骑兵进行曲 苏佩

豪华列车波尔卡进行曲 约翰-施特劳斯

拨弦波尔卡进行曲 约翰·施特劳斯

吉格进行曲 约翰·帕赫贝尔

绿袖子 佛汉威廉士

维也纳森林进行曲 (应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施特劳斯

叶塞嵫侵魈馇塞尔肖

印度客商 (应为印度客商之歌)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我的太阳 卡普阿

少女的祈祷 芭达捷芙斯卡

仲夏之夜 John McLaughlin

乘着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

梦幻曲 莫扎特

爱的浪漫曲 (又译作爱的罗曼史) 耶佩斯根据西班牙民歌改编

大黄蜂飞行 林姆斯基/高沙科夫

克劳丝丁幻想曲 Tonci Huljic

小猫舞 JOHN WILLIAMS(不确定)

玩具兵进行曲 莱昂

卡伐蒂娜 斯坦尼·麦尔斯

单簧管小协奏曲 韦伯

杜鹃圆舞曲 约纳森

大象进行曲 圣桑

意大利情歌 Califona/Eduardo Di Capua, et al

嘉禾舞曲 巴赫

桑塔露琪亚 意大利民歌

幽默曲 德沃夏克

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

爱的欢乐 克莱斯勒

秋日的私语 家塞内维尔·图森

曼陀林协奏曲 维瓦尔第

夜和梦 (找不到有关资料)

安魂曲 莫扎特

爱的呼唤 (好几种版本吖)James Ting+谭国政

春之歌 门德尔松

小号即兴曲 克拉克

四季 维瓦尔弟

魔王 舒伯特

皇家烟火 韩德尔

卡门 乔治·比才

夜莺 迪里拜尔

花仙子 不知道,嘿嘿

圣母颂 巴赫

水上音乐 亨德尔/哈蒂爵士 (好多人改编吖)

三套车 俄罗斯名歌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生日快乐 罗伯特·H·科尔曼

神秘花园 MatthewLien

天鹅湖 柴科夫斯基

少女的祈祷 芭达捷芙斯卡

斗牛士之歌 比才

流浪者之歌 萨拉沙泰

风流寡妇圆舞曲 莱哈尔

溜冰进行曲 瓦德菲尔

火光 安德松

吉他奏鸣曲 卡雷瓦洛

浪漫曲 舒曼

邮递马车 扎尔奈克

啤酒波尔卡 Jaromir Vejvoda

舞乐组曲 巴赫

行星组曲 霍尔斯特

苏格兰之歌(找不到有关资料)

西班牙女郎 (应为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威·奇阿拉

胡桃夹子 柴科夫斯基

F调旋律 鲁宾斯坦

睡美人圆舞曲 柴可夫斯基

横笛协奏曲1号 莫扎特

军队进行曲 舒伯特

金婚式 德沃夏克

春之声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

英雄波兰舞曲 萧邦

重归苏莲托 埃尔内斯托·第·库尔蒂斯

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 厄恩斯特

美丽的星期天 丹尼尔潘

摇篮曲 勃拉姆斯

卡农 帕赫贝尔

回忆 德拉

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

魂断蓝桥 (主题曲)RobertBurns

回家 肯尼吉

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

看了下adam927找的

把他没找到的补一下,有的有改

楼猪后来补充的跟上

北国之春 远藤宝

荒城之月 廉太郎

樱花 森山直太朗

爱的罗曼史 即爱的浪漫曲 耶佩斯根据西班牙民歌改编

爱的悲伤 克赖斯勒

沉思 马斯涅

惊愕 海顿

时间 (版本多)

钟表 (应为钟表店)奥尔特

壮丽万宝路 (万宝路进行曲,也叫壮丽七雄)戴蒙徳

雷电波尔卡 小施特劳斯

小狗圆舞曲 (一分钟圆舞曲)肖邦

夜曲2号 肖邦

华丽大圆舞曲 肖邦

雨滴 林赛

睡美人 柴可夫斯基

蓝色多瑙河 斯特劳斯

月光狂想曲 肖邦

皮尔金特之晨景 格里格

梦中的婚礼 理查德·克莱德曼

触技曲 巴赫

爱之梦 李斯特

无言曲 门德尔松

小步舞曲 鲍凯里尼

小夜曲 拖赛里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

悲怆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船歌 奥芬巴赫

铃儿响叮当 Benny Goodman

云雀 格林卡

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四小天鹅 柴可夫斯基

化装舞 罗德里兹

跃动的心 李斯特

升c小调夜曲 肖邦

G大调夜曲作品37号 肖邦

F大调创意曲 巴赫

降B大调序曲 鲍凯利尼

谐谑曲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c小调赋格 巴赫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李斯特

梦幻圆舞曲 埃尔曼拉

升g小调练习曲作品 肖邦

降A大调圆舞曲作品42 肖邦

降E大调第四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英雄波兰舞曲 肖邦

水妖 德彪西

呼,终于完啦

都是网上搜来的 ,难免会有一些错误

不过基本上完成啦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只在一根上弦演奏)、勃兰登堡协奏曲 、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哥德堡变奏曲(为贵族解决失眠而作)

亨德尔:皇家烟火音乐、弥塞亚、水上音乐(旋律直白形象)、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G小调第六号大协奏曲、C大调大协奏曲“亚历山大的盛宴”、快乐的铁匠

帕哈贝尔:卡农

海顿:创世纪(咏叹调与合唱)、104部交响曲(如45“告别”、82“熊”、83“母鸡”、94“惊愕”、101“钟”、104“伦敦”)、奏鸣曲(我也不记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乐章悠扬变奏,今被引用为德国国歌)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乐章最有名、还有《冬》的经典冬雨演绎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钢琴协奏曲(20、21的第二乐章优美……唯美)、第40、41交响乐、弦乐小夜曲(共四个乐章,都很熟悉的)、D小调幻想曲、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很好听)、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星星变奏曲、四重奏(如:罗迪、米兰、维也纳、海顿、霍夫美斯特、普鲁士等,还有嬉游曲推荐)

利奥波德·莫扎特(神童莫扎特之父):玩具交响曲

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当然三“英雄”、五“命运”、六“田园”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钢琴奏鸣曲、浪漫曲两首

舒伯特:A大调五重奏“鳟鱼”(第三乐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小夜曲、音乐瞬间、多首艺术歌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四把竖琴绝无仅有)、罗马狂欢节序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有熟悉的婚礼进行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三个乐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交响曲(比较著名的有第三“苏格兰”和第四“意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称“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第四乐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欢乐颂)、二、三、四交响曲 (四是最深刻的,很好听,气势磅礴)、匈牙利狂想曲(2、6较有名)、学院庆典序曲(少有的欢快)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叙事曲、4首即兴曲、多首诙谐曲、多首圆舞曲、多首大圆舞曲(又名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多首练习曲(如:黑键、离别、革命、蝴蝶、枯木、海洋)、多首前奏曲(如:雨滴)、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都柔美至极,唯美)、引子与辉煌大圆舞曲(肖邦极少有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梦幻曲”最经典,还有“竹马游戏”、“在火炉边”等)、狂欢节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较有名)、钟(改编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爱之梦、献辞、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很特别,加入诙谐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旅行年代(欧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园的喷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每个乐章都好听)、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是著名的炫技“钟”)、24首随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众多作曲家改编,其中拉赫马尼诺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罗西尼:弦乐奏鸣曲(1-6全集)、威廉·退尔序曲、塞维利亚理发师、贼雀序曲

比才:卡门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间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亚舞曲)、阿莱城姑娘第一|二组曲(共八首,推荐夜曲、小柔版、间奏曲、小步舞曲)

苏佩:轻骑兵序曲、维也纳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推荐:圆舞曲、四小天鹅)、胡桃夹子(推荐:花之圆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荐:玫瑰柔板)、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舞曲风格)、第六交响曲“悲怆”(每个乐章都令人难忘)、钢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经典)、如歌的行板、弦乐小夜曲、忧伤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很著名、其他三个乐章也很熟悉)、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一听难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刻)、母亲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乐章“节日”好听)、大海、牧神午后(根据象征派作家马拉美同名作改编、其中的长笛值得一听)、意象集、版画集、儿童园地、贝加马斯克组曲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波莱罗 、茨冈 、库普兰之墓(共六首、四首有钢琴、弦乐版本)、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有钢琴、弦乐版本)、由拉威尔改编成弦乐版本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色彩斑斓)、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优美)、水的嬉戏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很有名)、被出卖的新娘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庙、索尔维格之歌)、抒情小品集、霍尔堡时代组曲(前奏曲悦耳)

西贝柳斯:芬兰颂、悲伤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

弗雷:西西里舞曲、梦后、帕凡(孔雀)舞曲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利迪西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变奏18较著名)、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很美)、第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OP5,OP17)、练声曲

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小提琴主题伴随四个乐章)、西班牙随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其中“天鹅”最著名、“水族馆”也不错)、骷髅之舞、影子与回旋随想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蝙蝠序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埃及进行曲、皇帝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南方的玫瑰圆舞曲、前进波尔卡、安锐波尔卡、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吉卜塞男爵、晨报圆舞曲、维也纳糖果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天佑皇帝约瑟夫一世万岁进行曲(有德国国歌片段)、游览列车波尔卡、享受生活圆舞曲、爆炸波尔卡、你和你圆舞曲、柠檬树花开何处圆舞曲、音乐美酒和女人圆舞曲、艺术家生涯圆舞曲、闲聊波尔卡、奥菲欧四对舞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村燕圆舞曲、水彩画圆舞曲、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小磨房波尔卡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国人加洛普

瓦尔托伊费尔:溜冰圆舞曲、西班牙圆舞曲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莱哈尔:金银圆舞曲

约纳森:杜鹃圆舞曲

安德森:打字机、蓝色探戈、快乐雪橇、调皮的节拍器

萨拉萨蒂:卡门主题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园幻想曲

蒙蒂:查尔达什舞曲(伦敦小提琴之声有48把小提琴绝妙演绎)

巴伯:弦乐柔版

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前奏曲)、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尔(序曲、圣星期五的奇迹)、汤豪舍(前奏曲)

马勒:第一进行曲、旅行者之歌(声乐套曲,古斯塔夫·马勒作词)、交响曲

R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品30(开头被选为一**配乐)、唐璜 作品20 、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 作品28 、玫瑰骑士圆舞曲

法雅:爱情魔术师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降E大调“浪漫”)

维尼亚夫斯基:华丽的波兰舞曲(炫技的)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选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认识每一件乐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协奏曲、第二圆舞曲(法国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欧协乐团有经典演绎)

埃尔加:小提琴小品爱的致意(又称爱的礼赞)、威仪堂堂进行曲、新颖主题变奏曲“谜语” 、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深沉)

弗兰克: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有名)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

韦伯:邀舞、魔弹射手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和彼得与狼类似介绍乐器音色)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木星”乐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现)

一楼简直胡扯!

好听的古典乐真实存在于生活中!有无数古典乐被用作手机铃声,广告,颁奖晚会,电视剧,动漫甚至恶俗的医院宣传片!

熟悉的好听的古典乐——

CanCan(我是菠菜)

拉德茨基进行曲

蓝色多瑙河

命运交响曲

四只小天鹅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G大调弦乐小夜曲-莫扎特

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献给爱里丝

升c小调圆舞曲

布兰诗歌(后部分超熟,惊叹:原来是你)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不想长大)

轻骑兵序曲(后段超熟)

加沃特舞曲-戈塞克

斗牛士之歌

卡门序曲

c小调即兴幻想曲

流浪者之歌

D大调卡侬

小夜曲-海顿,舒伯特,海琼斯

马刀舞曲(洛桑小品)

四季春

天鹅湖场景(SHE《Remember》)

幽默曲

音乐瞬间(麦兜)

凯旋进行曲(中间超熟)

摇篮曲-舒伯特,勃拉姆斯

威廉退尔序曲

匈牙利之恋

小狗圆舞曲

小步舞曲-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费加罗咏叹调

饮酒歌

波莱罗舞曲(SONY广告插曲)

春之声圆舞曲

圣母颂-舒伯特,巴赫

爱的协奏曲-巴赫

爱的礼赞-爱德华埃尔加(杨丞琳《庆祝》)

阿莱城姑娘小步舞曲长笛-比才

D大调钢琴回旋曲-莫扎特

查尔达什舞曲

钟-帕格尼尼,李斯特

雷鸣电闪波尔卡

绿袖子

沉思

天鹅

糖果仙子舞曲(《公主小妹》)

魔笛

梦幻曲

朝景

C大调小提琴回旋曲-莫扎特

G弦上的咏叹调

骷髅之舞(世界三大吉他协奏曲~)

阿兰费兹(吉他)

单簧管波尔卡

玩偶进行曲-老柴

西班牙舞曲-老柴,肖斯塔科维奇

女巫之舞(帕格尼尼经典)

爱之梦竖琴原版

拿波里舞曲

玩具兵进行曲-耶塞尔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F大调浪漫曲-贝多芬(少有的温柔)

D大调云雀弦乐四重奏

拨弦波尔卡

杜鹃圆舞曲

月光-贝多芬,德彪西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乐章-巴赫

C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

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亨德尔

卡门幻想曲-萨拉萨蒂

风流寡妇圆舞曲

和维利亚之歌

幻想协奏曲-韦伯(歌剧魅影主题)

鳟鱼

母亲教我的歌

快乐的农夫

邮箱留下,我发给你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八级曲目

1、A1舒曼小赋格曲(《7首钢琴小赋格曲》Op126,第4首

2、A1索勒B大调奏鸣曲(《27首奏鸣曲》)JS巴赫《A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88(《平均律钢琴曲集》第2卷,第19首)

3、A1前奏曲1

4、A1赋格1

5、B1海顿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HobXVI ,41,第1乐章)

6、B1韦伯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C大调第1奏鸣曲》Op24,第3乐章)

7、B1贝多芬很快而抖擞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Op10,第1首,第1乐章)

8、C1斯克里亚宾音诗(《2首音诗》Op69,第2首)

9、C1阿沃・帕特快板(《小奏鸣曲》Op1,第1首,第1乐章)

10、C1德彪西前奏曲(《贝加莫组曲》第1乐章)

11、C1勃拉姆斯降E大调间奏曲(《3首间奏曲》Op117,第1首)

12、C1 E阿尔夫特哈巴涅拉舞曲

13、C1 O彼得森哈利路亚时间

14、A2福莱E小调赋格(《小品集》Op84,第6首)

15、A2前奏曲2

16、A2 D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Kp492(L14)(斯卡拉蒂《2首键盘奏鸣曲》K11(L352)和K492(L14),或斯卡拉蒂《200首奏鸣曲》第4卷第175首肖斯塔科维奇D大

17、A2赋格2

18、A2 JS巴赫小前奏曲(《G大调第5组曲》BWV829,第1乐章,JS巴赫《组曲Nos4-6》)

19、B2莫扎特D大调回旋曲,K。485(莫扎特《成熟期钢琴作品集》)

20、B2贝多芬快板(F大调奏鸣曲,Op10,第2首,第1乐章,或贝多芬《35首钢琴奏鸣曲》第1卷)

21、B2 GF平托富有表情的中快板(《降E小调奏鸣曲》Op3,第1首第1乐章)

22、B2克莱门蒂有精神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Op37,第2首,及其他版本的Op39,第2首,第3乐章,或克莱门蒂《钢琴奏鸣曲选》第2卷第14首)

23、B2莫扎特快板(《F大调奏鸣曲》K533,第1乐章,或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第2卷)

24、C2 L奥贝尔浪漫曲Op2

25、C2拉赫玛尼诺夫小丑(幻想曲Op3,第4首,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集》第3卷)

26、C2艾尔兰黑暗的山谷(艾尔兰《钢琴作品集》第2卷)

27、C2亨德尔F大调赋格,HWV611亨德尔(《6首赋格曲》HWV605-610,第7首,及《赋格曲》HWV611、612)

28、C2肖邦F大调圆舞曲,Op34,第3首)

29、C2里亚多夫降D大调前奏曲,Op10,第1首(里亚多夫《前奏曲、小品及其他作品集》)

30、C2德沃夏克古堡(《诗意音画》Op85,第3首)

31、C2普朗克生气勃勃的(《无穷动》第3首)

32、C2门德尔松激动的急板(《2首音画》第2首)

33、C2汤斯曼谐谑练习曲

34、L布朗热古老的花园(《3首钢琴曲》第1首)

CanCan(我是菠菜)

拉德茨基进行曲

蓝色多瑙河

命运交响曲

四只小天鹅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G大调弦乐小夜曲-莫扎特

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献给爱里丝

升c小调圆舞曲

布兰诗歌(后部分超熟,惊叹:原来是你)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不想长大)

轻骑兵序曲(后段超熟)

加沃特舞曲-戈塞克

斗牛士之歌

卡门序曲

c小调即兴幻想曲

流浪者之歌

D大调卡侬

小夜曲-海顿,舒伯特,海琼斯

马刀舞曲(洛桑小品)

四季春

天鹅湖场景(SHE《Remember》)

幽默曲

音乐瞬间(麦兜)

凯旋进行曲(中间超熟)

摇篮曲-舒伯特,勃拉姆斯

威廉退尔序曲

匈牙利之恋

小狗圆舞曲

小步舞曲-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费加罗咏叹调

饮酒歌

波莱罗舞曲(SONY广告插曲)

春之声圆舞曲

圣母颂-舒伯特,巴赫

爱的协奏曲-巴赫

爱的礼赞-爱德华埃尔加(杨丞琳《庆祝》)

阿莱城姑娘小步舞曲长笛-比才

D大调钢琴回旋曲-莫扎特

查尔达什舞曲

钟-帕格尼尼,李斯特

雷鸣电闪波尔卡

绿袖子

沉思

天鹅

糖果仙子舞曲(《公主小妹》)

魔笛

梦幻曲

朝景

C大调小提琴回旋曲-莫扎特

G弦上的咏叹调

骷髅之舞(世界三大吉他协奏曲~)

阿兰费兹(吉他)

单簧管波尔卡

玩偶进行曲-老柴

西班牙舞曲-老柴,肖斯塔科维奇

女巫之舞(帕格尼尼经典)

爱之梦竖琴原版

拿波里舞曲

玩具兵进行曲-耶塞尔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F大调浪漫曲-贝多芬(少有的温柔)

D大调云雀弦乐四重奏

拨弦波尔卡

杜鹃圆舞曲

月光-贝多芬,德彪西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乐章-巴赫

C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

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亨德尔

卡门幻想曲-萨拉萨蒂

风流寡妇圆舞曲

和维利亚之歌

幻想协奏曲-韦伯(歌剧魅影主题)

鳟鱼

母亲教我的歌

快乐的农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734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