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元朝公主图兰朵特的故事

谁有元朝公主图兰朵特的故事,第1张

《图兰朵特》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

1710年,法兰西帝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弗朗索瓦·佩蒂·德·拉克鲁瓦在写一部关于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传记时,了解到许多关于蒙古帝国及其征服的亚洲国家的传说,于是将这些传说集结出版,其中最长、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便是关于中国元朝皇帝阿儿顿可汗十九岁大的女儿图兰朵的,图兰朵是这位公主的封号,意为“突厥的女儿”,公主的名字叫做忽秃伦。

美剧《马可·波罗》中忽秃伦公主的形象

历史上的忽秃伦公主是蒙古窝阔台汗国可汗海都的长女,全名孛儿只斤·忽秃伦察罕,蒙古语的意思是“光耀之月”。黄金家族后裔、元世祖忽必烈的侄孙女是她与元朝的唯一关系,因为她的汗国始终都处在与元帝国敌对的状态,并且她还亲自领兵与忽必烈的军队征战。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所有的汉字史料中都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倒是《马可·波罗行纪》、蒙古文典籍《黄金蒙古史》及伊利汗国拉施特所著的《史集》中都有相当的篇幅记载了她。

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徐克不仅让刘德华扮演了一个帅气的迪徐人杰,还让片中的迪徐人杰与上官婉儿发生了关系。甚至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狄徐人杰和武则天有一腿。按照于赓哲的节目,在历史上,迪徐人杰与上官婉儿的情人,也就是武三思的关系是不共戴天的冤家,她与武则天的关系纯粹是政治关系。

为什么上官婉儿一代人皆知,世人热衷于解读他的传奇人生?于赓哲评价说“她的确是个才女”,众所周知,上官婉儿因其出众的才华而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但作为唐中宗的贵妃,她与武三思有情人关系,与武则天有暧昧关系,与崔飞有暧昧关系,其他“史记”鲜为人知。

上官婉儿生于公元664年,卒于公元710年7月21日。

只有史料没有描述,只有她做过的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付诸实践的。于赓哲认为,上官婉儿的私生活离不开政治斗争,一切都伴随着政治欲望。直到710年,临淄王开始了唐龙的变法,与侯伟同时被杀。

对于上官婉儿私生活混乱的说法,于赓哲认为,史料中记载了他与吴三思、崔飞等人的暧昧关系。但也有网友提出“唐玄宗爱过上官婉儿,但后来得知上官婉儿与吴三思有染,后又因爱而恨她”,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演绎了“上官婉儿与狄暧昧”。于赓哲说,“到目前为止,史料并不支持这种说法。史料中呈现的上官婉儿与李隆基的关系是一种斗争关系,属于不同权力派别的斗争。和迪徐人杰之间没有任何暧昧。上官婉儿30岁左右的时候,迪徐人杰已经70多了”

1、元代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a、《梧桐雨》简介

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杀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

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相处情景,惆怅万分。

b、《赵氏孤儿》简介

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赵朔驸马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

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要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命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三剑剁死,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教他武功。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却一直不知自己身世。程婴见时机成熟,准备告诉他详情,便绘一手卷,将赵家仇详述给他听。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悼公在位,因屠岸贾兵权太重,欲除掉他,便命赵氏孤儿暗中捉拿屠岸贾,酷刑处死,全家满门抄斩。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被赐名赵武,救护赵家的众人受到封赏。

c、《汉宫秋》简介

汉元帝性情孤僻多疑,任用宦官石显为中书令。石显与五鹿充宗及宫廷画师毛延寿等谄媚小人把持朝政,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了防止皇帝亲近儒臣,他们建议在全国采选美女入宫。秭归美女王嫱,天生丽质,被征选入宫。毛延寿色欲熏心,想趁机占为己有,遭王嫱拒绝。毛延寿怀恨在心,故意将王

嫱的图形画得丑陋不堪。因而王嫱入宫三年,无缘得见君王之面。汉元帝偶与王嫱相遇,惊为天人,遂生爱意。这才知道,毛延寿索贿不成竟然将王嫱图丑。盛怒之下,元帝下旨查抄毛府。毛延寿在同党的帮助下,逃出长安,投奔匈奴。而后,毛延寿挑动呼韩邪单于,大举内侵,向汉朝廷所要王嫱做匈奴阏氏。匈奴军队直逼长安,朝廷上下,一片恐惧。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主动请缨,反以女性败国为由,众口一词,把责任全推到王嫱身上。王嫱为国家大计着想,勉强上路,可她心中不愿离开故土,在随匈奴使者来到胡汉交界黑江边时,投江自尽,以全忠贞。

d、《窦娥冤》简介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峨的坚决

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 (12张)

反抗,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2、四大喜剧分别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a、《拜月亭》简介

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b、《西厢记》简介

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原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谢了张生与莺莺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c、《墙头马上》简介

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

d、《倩女离魂》简介

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我心有主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次赶上大热天外出办事,沿途无水,渴得嗓子直冒烟。正巧途经一处路口有一棵梨树,树上挂满了水灵灵的熟梨子。行人见后一窝蜂地去摘梨子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不解地问他:“你怎么这么傻,不去摘几个解渴”许衡淡淡地回答:“那是别人的梨,岂有乱摘之理”路人都笑他太死板大迂腐:“世道纷乱,谁知这是谁家的梨没主儿的梨,不吃白不吃。”许衡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侬词

  元代江南有个大才子叫赵孟頫,是继苏东坡之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他的楷书被称为‘赵体’,对明清书法的影响很大。他的妻子叫管道升,这也是个女才子,善画竹,著有《墨竹谱》传世,对后人学画竹大有裨益。

  赵孟頫官运亨通,一朝得志,年近五十了却慕恋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当时名士纳妾成风,赵孟頫也不甘寂寞想纳妾,他不好向妻子明说,可文人有文人的办法,作了首小词给妻子示意: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他的意思是说,你没听说王羲之先生有叫桃叶、桃根的两个小妾,苏轼先生有叫朝云、暮云的两个小妾。我便多娶几个妾也不过分,你年纪已经40多岁了,只管占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了。他妻子看后便写了一首《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得词,只好停止了纳妾的念头,此成佳话。

  元朝与四大汗国形势图蒙古汗国

  蒙古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代,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约当今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室韦人归附于唐。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今图拉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出身纯洁”的蒙古人)和迭儿列斤蒙古(一般的蒙古人)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全体蒙古人,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他们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有的还在森林里从事狩猎,有的则在草原上从事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1204年(金泰和四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公元1206年(金泰和六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汗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蒙古汗国成立后,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8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中亚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之后蒙古于1234年灭金朝,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

  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的屠杀政策。战争的结果是蒙古部族对欧亚各国造成了空前的掠夺,破坏和杀戮。应该看到,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众多古老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计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

  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驾崩,享年52岁。其四弟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族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于即大汗之位;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蒙古汗国事实上分裂为忽必烈政权(大汗辖区)和四大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大汗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

  元世祖忽必烈大元一统

  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

  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元朝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元朝的统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

  1273年,元军攻陷樊城。不久,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随后,元丞相伯颜督率大军沿江东下,南宋守将或败或降。1275年,南宋奸臣贾似道被迫出兵应战,但很快溃败。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俘虏6岁的宋恭帝及谢太皇太后,南宋灭亡。

  临安陷落后,南宋大臣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继续在东南沿海坚持抗元,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赵昺,继续抗战。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文天祥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诱降,后从容就义。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9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

  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征服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为忽必烈建造战舰的高丽人有意建造和设计质量极其低劣的船只是导致忽必烈的蒙古舰队葬身鱼腹的主要原因。

  成吉思汗陵(今内蒙古鄂尔多斯)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丘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

  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延佑七年(1320年),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治三年,英宗从南返途中,驻跸南坡,被权臣铁失等人杀死。谋乱诸王大臣拥立当时镇守漠北的前太子真金之孙也孙铁木儿即位[1],改元泰定,是为泰定帝。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帖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贴睦儿先至大都,在天历元年(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文宗毒死明宗后称帝。

  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卒。临终下诏立明宗子为帝。权臣燕帖木儿为了控制朝政,故意舍长立幼,立懿璘质班为皇帝,是为元宁宗,但宁宗即位未及一月就病逝,其兄妥欢贴睦尔才得以即位。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灭亡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刘福通红巾军起义,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义军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率领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1370年,元惠宗在上都(今会宁)病逝。

元朝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0923-12940218),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之孙,监国孛儿只斤·拖雷第四子,孛儿只斤·蒙哥弟。1260年自称蒙古帝国可汗,汗号“薛禅可汗”,但未获普遍承认。1271年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位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与阿里不哥争位 蒙哥汗去世了,遗留下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来成为未来蒙古帝国的大汗。旭烈兀自1256年成为波斯汗后,由于远离蒙古高原,而没有要求继承大汗位。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为幼子,已经成为蒙古汗国本土上的统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营。作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 ,他准备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以确保他被举为大汗。而忽必烈抢在他之前行动。他率军 从武昌北上,在中原的开平上都府(位于今察哈尔和热河之间的多伦诺尔附近)建大本营 ,早些时候,他只是在这儿建起了他的夏季驻地。1260年6月4日,他在此被他的党羽,即他的军队,拥立为大汗。当时他44岁。 按成吉思汗的法律,这次仓卒的选举是非正式的。按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召开,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出席。阿里不哥在蒙哥的丞相、克烈部聂思 托里安、教徒学鲁合的支持下,现在也毫不踌躇地在和林悟取大汗称号。在中国,控制着陕西和四川的蒙军将领们倾向于阿里不哥一边,但忽必烈不久就把这两个省的军队争取到他一边。忽必烈的副将们在甘州东部(甘肃境内)打败了阿里不哥军,这次胜利巩固了忽必烈在对蒙古统治下的大理、西夏、吐蕃、金朝、南宋的所有权。忽必烈把他的优势兵力向大蒙古汗国本土推进,他于1260年年底,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度冬;而阿里不哥朝叶尼塞河上游撤退。接着忽必烈错误地设想战争已经结束,在和林留一支普通军队后,回到中国。1261年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来,驱逐了这支驻军,并进军迎战忽必烈。在戈壁边境上打了两仗。第一仗忽必烈获胜,然而;他再次错误地没有追击阿里不哥,10天后打了第二仗,尽管战斗十分激烈,但却没有决定性的胜负。 站在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一边的有窝阔台系的***、塔尔巴哈台的叶密立地区的统治者海都和察合台宗王阿鲁忽(Alghll或AlllghLI),阿里不哥曾帮助阿鲁忽从其堂兄妻、兀鲁忽乃手中夺得察合台兀鲁思。由于这一支持,阿里不哥的势力与忽必烈的势力相匹敌,直到将近1262年年底,阿鲁忽背弃阿里不哥投靠忽必烈(看下文,第331页)。这一出人意料的背叛改变了形势。当忽必烈赶走了阿里不哥的人,重新占领和林时,阿里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与阿鲁忽作战。阿里不哥被两军拑住,最后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没有杀他,但是,处死了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聂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鲁合。为谨慎起见,他把阿里不哥作为重要俘虏囚禁起来,直到1266年阿里不哥去世。 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西北地区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纷纷自立,此时尚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也准备自帝一方,不论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没有召开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嫡系后裔参加的大忽里台,忽必烈不被广泛承认,于是,忽必烈将大汗在西亚的直辖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封给旭烈兀换取旭烈兀的支持,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其实旭烈兀留在西亚忽必烈也没办法,但忽必烈给了旭烈兀统治的合法性)。忽必烈将大汗在中亚的直辖地(阿尔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农耕和城郭地区)封给察合台汗阿鲁忽换取阿鲁忽的支持。而钦察汗国早在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已经取得实际上基本独立的地位。 因为大蒙古国 (蒙古帝国)的分裂,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等地)、蒙古草原全境,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以及今新疆东半部。

元王朝的建立

1260年三月,忽必烈受到东道诸王塔察儿、西道诸王合丹等的拥立,在开平召集忽里台,即大汗位,建元中统。同时任用汉族士人建立了中书省、十路宣抚司等政务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召开忽里台,称汗,据有漠北地区。驻军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帅浑都海、陕西的刘太平,以及四川蒙古军的一些将领,拥护阿里不哥为汗,企图以秦蜀之地响应。

忽必烈遣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杀刘太平和四川军中依附阿里不哥的将领。不久,诸王合丹、汪良臣等合军,击败浑都海和逾漠南下应援的阿蓝答儿,完全控制了关陇川蜀地区。

七月,忽必烈亲率大军去和林征阿里不哥。九月,阿里不哥败逃,追至吉利吉思。忽必烈命宗王移相哥统领一军留驻和林,以待阿里不哥。

1261年秋,阿里不哥率军袭击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忽必烈急忙率领张柔等七处汉军,并令董文炳率射手千人,塔察儿率军士万人从征。十一月,忽必烈军与阿里不哥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苏赫巴托省南部)。诸王合丹等为右军;诸王塔察儿等将左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合势进攻。塔察儿与合必赤分兵奋战,大破阿里不哥的斡亦剌军。阿里不哥后军阿速台复至,再战,两军各有伤亡。阿里不哥北撤,忽必烈也还军。

因忽必烈切断了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应,阿里不哥陷于窘境,便派阿鲁忽(察合台孙)前往主持察合台汗国政务。但阿鲁忽取得汗位后,拒绝向阿里不哥提供物资,并扣留其使者,于是阿里不哥举兵而击阿鲁忽,进驻阿力麻里,阿鲁忽西走撒马尔罕。

1264年(至元元年),阿里不哥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向忽必烈投降。

中原汉地成为忽必烈政权的重心,他依靠汉族士大夫,推行"汉法",改革蒙古统治者对汉地的统治方式。1262年,山东行省大都督李檀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战之机,结宋为外援,占据济南,并企图策动华北各地诸侯响应。忽必烈调集重兵围攻济南,七月城破,李檀被杀。忽必烈因势利导,罢世侯,置牧守,分民、兵之治,废州郡官世袭,行迁转法。专制一方的世侯势力受到限制和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1271年(至元八年)十一月,忽必烈诏告天下,正式建国号为"大元"。1272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宣布大都为元朝的都城。

统一江南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集中力量攻取南宋汉水中游南北岸两大军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市区)、樊城(襄樊市汉水北市区)。从 1268年(至元五年)起,经过六年的围攻,终于在1273年正月破樊城,二月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撤除了南宋长江中游的屏障。

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为统帅,分两路大军南进。左军由合答统率,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右军由伯颜和阿术统领,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罗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逃走,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1275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拒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宋军因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今江苏南京)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伯颜和阿塔海由中道节制诸军,水陆并进。1276年(至元十三年)正月,元军会集临安城北,二月,宋幼帝赵昆上表降元,宋亡。1279年,元军全部占领四川,又迫灭南宋卫王于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海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国内南北对峙的分裂和战乱局面,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对外战争

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对高丽的侵扰

1218年蒙古联合高丽击败侵入高丽的契丹叛部,双方结盟。后来蒙古向高丽肆意诛求,屡次兴兵入侵,激起高丽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蒙古未能达到灭亡高丽的目的。忽必烈即位后,高丽成为元朝的属国。元朝迫使高丽国王以子弟入质,强迫高丽纳贡,向高丽征兵。除派达鲁花赤进行监督外,并于1283年(至元二十年)在高丽置征东行省加强统治,也常派兵压境或入侵。为了避免高丽上层统治者反抗,蒙古统治者也采取笼络手段,封官赏赐或以皇女下嫁,1274年(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将皇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嫁高丽王。

对日本的战争

1274年(至元十一年)派忻都、洪茶丘率兵出征日本,因矢尽船毁而还。1281年(至元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今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对安南、占城的战争

1282年(至元十九年)派唆都出兵占城,遭占城军民反抗,1284年引兵还。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隐蔽在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军。唆都战死。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脱欢再度出兵安南,但无进展,次年罢兵而还。

对缅国的战争

1277年(至元十四年),云南行省派兵征缅,招降三百余寨,三千余户,后因炎暑还师。1283年(至元二十年)宗王相吾答儿再度率师攻缅,缅王遣使请和。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缅王庶子废国王自立,内讧纷起,云南王率军乘机进至蒲甘,缅国无力反抗,纳贡降服。

对爪哇的战争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史弼、亦黑迷失、高兴等率军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与北方诸王之战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以后,蒙古宗王的反抗并没有因而终止。在忽必烈统治时期,从西北到东北,蒙古诸王的战乱一直不断。直到武宗时才大体平服。

海都、昔里吉之乱

1269年(至元六年),窝阔台后王海都、察合台后王八剌在塔剌思河畔召开大会,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并联合反对元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率诸王镇守阿力麻里。次年,海都援立八剌子笃哇为察合台汗,骚扰天山南北诸地。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笃哇等以兵十二万进围哈剌火州达六月之久,畏兀儿亦都护纳女求和。忽必烈派右丞相安童辅佐那木罕同守北边。

1276年夏,随从那木罕北征的诸王昔里吉(蒙哥子)、明理铁木儿、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子)、脱黑帖木儿等发动叛乱,将那木罕、安童捕送海都处。但海都拒绝与昔里吉合兵。于是昔里吉等劫持宗王撤里蛮(蒙哥孙),退据额尔齐斯河上,大掠吉利吉思五部,东犯和林。应昌弘吉刺部只儿斡带、六盘山霍虎起兵响应。忽必烈命灭宋主帅伯颜率南征军主力北征,伯颜、土土哈部在鄂尔浑河上大破昔里吉军,收复了和林。

1283年,从叛诸王归降忽必烈。

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牙忽都、土土哈等曾击败海都军,但海都仍有强大的势力。1285年,驻守西北的宗王阿只吉军被笃哇击败。忽必烈又命伯颜代阿只吉总领北边诸军镇守。

乃颜之乱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四月,东北的宗王乃颜(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与胜纳合儿、哈丹(合赤温后王)、失都儿(哈撤儿后王)、也不干(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后王)等宗王起兵反元。五月,忽必烈亲率大军从上都出征。六月,忽必烈军与乃颜军大战,乃颜兵败被擒。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铁穆耳、土土哈、李庭等进击哈丹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据点,哈丹流窜辽东、辽西及高丽之间,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被最后击破。

海都、笃哇等的败降

忽必烈晚年,海都仍不断犯边。忽必烈命驻守畏兀儿地的诸王出伯征讨。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海都军进逼和林,围攻皇孙铁穆耳,和林宣慰使怯伯等响应海都。忽必烈率军亲征,海都军西遁,收复和林,命伯颜镇守。

成宗即位,以宁远王阔阔出(忽必烈子)、驸马阔里吉思(汪古部长阿剌兀思曾孙)等驻防西北。1296年(元贞二年),海都、笃哇军内分裂。宗王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子)、兀鲁思不花(蒙哥孙)等率领所部军一万二千人投归元朝。1298年(大德二年),笃哇等袭击元军,元守将阔阔出、床兀儿疏于防御,驸马阔里吉思战败被擒。成宗命药木忽儿领兵反击笃哇,大败笃哇军。1299年,成宗派皇侄海山(答剌麻八剌子)代阔阔出镇守北边,总领漠北诸军,床兀儿及老臣月赤察儿等为辅。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军东犯,海山等率元军与海都军大战于和林之北,海都军溃,海都在归途中病死。其子察八儿继立。1303年(大德七年),笃哇、察八儿遣使"请命罢兵,通一家之好",成宗许和。1306年(大德十年),海山军越阿尔泰山,大败察八儿,察八儿降附笃哇。同年,笃哇死,成宗命其子宽彻继承察合台汗位。

成宗的守成政治

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忽必烈病死。其子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第三子铁穆耳领兵镇守漠北,这时都来上都参加忽里台。忽必烈生前立铁穆耳为皇太子。大会由真金妻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主持,月律鲁、伯颜、不忽木奉遗诏,与右丞相完泽、御史中丞彻里等拥立铁穆耳即皇帝位,是为成宗,蒙古尊号完泽笃汗。

成宗即位,内政以奉行忽必烈成规为务,国家相对安定,因而被称为守成之君。他尊孔崇儒,争取蒙汉儒臣的拥戴,同时又任用色目官员管理财赋。在他统治的十二年间,暂时地稳定了朝廷的政局。但是,以守成为方针的成宗统治时期,朝廷政治日渐腐败,财政经济的紊乱和钞法的败坏也仍在继续发展。

蒙古旧例,忽里台选汗大会之后,与会诸王都要接受新汗的赏赐。成宗滥加赏赐,争取蒙古贵族的支持。例如,三个驸马的赏银就超过十二万两。大量赏赐使朝廷内帑空虚。国用不足,动用钞本,形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财政愈加困难。

成宗实行守成政治,以缓和蒙、汉、色目官员间的冲突,各级官员越来越因循腐败,贪贿成风。右丞相完泽曾接受朱清、张珪的贿赂,成宗不理。又揭露中书平章赛典赤·伯颜、梁德珪等受贿事,成宗只好下诏将他们罢免。但第二年,赛典赤·伯颜、梁德珪等又都相继恢复原职。1303年,定赃罪十二章。各地查出并罢免贪官污吏一万八千四百余人。成宗晚年多病,朝政由皇后卜鲁罕和赛典赤·伯颜等把持,元朝的统治日益腐败了。

武宗的统治

1307年(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死后,皇室内部又爆发了帝位之争。皇后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相勾结,图谋立镇守河西、拥兵十五万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右丞相哈剌哈孙则秘密遣使北迎镇守漠北的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海山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先至大都,立即派李孟与哈剌哈孙秘密定议。三月二日,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卫士入宫,诱执阿难答,诛阿忽台等,北迎海山。五月,海山至上都,大会诸王,处死卜鲁罕、阿难答,即帝位,是为武宗,蒙古号曲律汗。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相约兄弟叔侄世代相承。

武宗即位后,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太师月赤察儿为行省右丞相,原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出任行省左丞相。从此,蒙古漠北地区也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

武宗为争取诸王大臣的拥戴,滥加封赏。宗室多人进封王爵,许多大臣封国公。即位仅三个月,近臣获得高官厚禄的约达九百人。忽必烈时,枢密院大臣六员,这时增至三十二员。诸近侍从皇帝那里请得玺书,不经过中书省,即可取得官职。

为弥补国家财政亏空,1309年(至大二年),诏乞台普济、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立尚书省敛财。这时,借支钞本已达一千万锭以上。物重钞轻,钞法大坏。九月,新造"至大银钞"颁行。至大三年(1310年)正月,铸造铜钱行使。又定税课法,鼓励官员多方征税,肆意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天灾,农民破产流亡,仅江浙一省流民就达一百三十多万。

仁宗的"汉法"政治

武宗海山即位不满四年,即在至大四年(1311)正月病死。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蒙古号普颜笃汗。

仁宗曾随李孟学习儒学,倚重汉人文臣。即位后,革除武宗旧政,力行"汉法"。武宗死后,仁宗不待正式即位,即在正月间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拘捕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处死。各地行尚书省仍恢复为行中书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民间行使者至行用库倒换。依旧印造中统钞及至元钞。凡官司出纳,一准中统钞数。同时派官焚毁至大钞。 仁宗通过对孔孟的崇奉,表明以儒家的纲常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汉人儒士被任用,儒学在元朝得到重视。

1313年(皇庆二年)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自1314年八月,各州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参加考试的文士)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科举实行后,在政治上多少满足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

仁宗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1314年,平章政事章闾建议行经理之法,规定有田之家及诸王位下、寺观、学校、财赋等田,一切从实自首,做到"税入无隐"。并派官员到江浙、江西、河南三省实行经理。但遭到贵族、乡豪的抵抗,官员以虚为实,妄增顷亩,变成对百姓的巧取豪夺。经理田赋因而停止。

英宗继位与 南坡之变

1320正月,仁宗病死,太后答吉随即命权臣铁木迭儿复为中书右丞相。三月,拥立仁宗之子硕德八剌即皇帝位,是为英宗,蒙古号格坚汗。

铁木迭儿依靠太皇太后的支持,大肆更换省官,专权报复,杀害仁宗朝弹劾过他的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和中书右丞萧拜住等人。英宗起用安童孙拜住为中书左丞相,以为牵制。1322年二月,英宗令拜住总领左、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八月,铁木迭儿病死。十月,拜住升任右丞相。

英宗屡修佛事,诏各郡建八思巴殿。英宗崇佛而用儒,起用名将张弘范子张珪为中书平章政事,辅佐朝政。

铁木迭儿死后,拜住处置铁木迭儿父子及义子御史大夫、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铁失等贪赃不法事,将铁木迭儿子八思吉思处死,籍没家产。1323年二月,太皇太后答吉病死。

铁木迭儿余党,遭到沉重打击,但并没有甘心于失败,密谋反乱。1323年(至治三年)八月,英宗自上都南还,右丞相拜住等从行,至南坡驻营。御史大夫铁失与铁木迭儿子、前治书御史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等发动政变,铁失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铁失入英宗行帐,亲手杀死英宗。铁失等当夜驰回大都,收封省部印信,遣使奉玉玺至漠北晋王也孙铁木儿镇所。九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两都之战和文宗继位

泰定帝在位仅有五年,他自称"遵祖宗成宪",没有什么新的建树。前朝未能解决的"国用不足"的财政困难,更加严重。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病死于上都。一场 皇位争夺战爆发了。

留守大都的金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和西安王阿剌式纳失里发动政变,控制大都,遣使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京。九月,图帖睦尔在大都即皇帝位,改元天历,宣称待大兄(和世束)到来让位。上都方面,辽王脱脱(斡赤斤后)、梁王王禅(甘麻剌孙,泰定帝侄,封地在云南)、右丞相塔失铁木儿、左丞相倒剌沙、御史大夫纽泽等闻变,九月间也在上都拥立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即皇位,是为天顺帝。上都与大都形成两个皇帝并立的对峙局面。而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先后起兵响应上都。两都之战发展为大规模内战。

上都军与大都军在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展开激战。上都军虽然在大都城下屡次受挫,仍声势浩大。正当上都军全力南进时,在东北的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燕帖木儿之叔)与搠只哈撒儿后王齐王月鲁不花,在十月十三日乘虚进围上都,留守倒剌沙等出降。阿剌吉八被俘。上都的支持者失去首领,相继溃散瓦解。梁王王禅及倒剌沙、纽泽等均被处死。

两都之战刚结束,明宗、文宗兄弟间的争权斗争又起。天历二年(1329)正月,和世束在和林之北,即皇帝位,是为明宗,蒙古号忽都笃汗,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五月,图帖睦尔自大都出发北上,迎明宗,镇南王帖木儿不花等随行。明宗南下,八月初,至上都附近的旺兀察都之地,图帖睦尔来见。几日后,明宗暴死。图帖睦尔在上都以皇太子复即皇帝位,是为文宗,蒙古号札牙笃汗。

文宗即位后,调动数省兵力,才平息了四川、云南等地的蒙古诸王叛乱。

在文宗统治时期,汉文化得到多方面的提倡。天历二年(1329)二月,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阁学士院,聚集人才,汉族的儒学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发扬。同年九月,又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院编纂《经世大典》。《经世大典》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典制纪录,成为明初纂修《元史》的依据,而且是文宗行"汉法"崇文治的一个标志。文宗在信用文臣的同时,又极力表示尊孔崇儒,以争取汉人文士的拥戴。

文宗初即位,以燕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封太平王。文宗复位,又因燕铁木儿"大有勋劳于王室",加封太师,追封三代,把持朝政。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天下本我家天下"。文宗受制于权相燕铁木儿,元朝国势日渐衰落。

1332年(至顺三年)八月,文宗在上都病死。九月,卜答失里后奉遗诏,立明宗次子,八不沙后所生的懿必质班作皇帝(宁宗)。宁宗年仅七岁,即位不满两月病死。

宁宗死后,燕铁木儿请立文宗幼子燕帖古思。卜答失里后不允,遣使自广西迎回妥欢贴睦尔。燕铁木儿仍持异议,迁延数月不决。不久,燕铁木儿病死。1333年(至顺四年)六月,卜答失里后立妥欢贴睦尔为帝,是为惠宗,即顺帝,蒙古号兀哈笃汗。

元朝的灭亡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破产,军备废弛。蒙古贵族伯颜独秉国政,任中书右丞相,被封为秦王,总领蒙古、钦察、斡罗思诸卫军都指挥使。任命的官员多向伯颜行贿,台宪官也都议价得官。伯颜一次所受赐田多达五千顷。大批蒙古贵族、官僚通过受赐、占夺等方式转化为大土地所有者。汉族地主也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破产流亡。

在元朝历代宰相中,伯颜权势之显赫,是少有的。他排斥蒙古诸王,仇视汉人,扬言要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他还下令废止科举,禁止汉人、南人学蒙古、色目文字。

1340年(后至元六年)二月,伯颜侄脱脱得到惠宗支持,乘伯颜出外行猎,将他贬黜。惠宗起用脱脱当政。次年,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恢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政治一度较为稳定。到脱脱第二次出任中书右丞相时,国库空虚,灾荒频仍。为解救危机,他变更钞法,拯救河患,但这些都未能缓和已全面激化的社会矛盾。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大,时间久,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终于在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推翻了元王朝。

问题一:请问下元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大蒙古国

蒙古统一 ・ 攻西辽 ・征服花剌子模 ・蒙夏战争 ・蒙金战争 ・窝阔台攻宋之战 ・西征欧洲 ・乃马真后称制 ・海迷失后称制 ・高丽蒙古战争 ・征西亚 ・蒙哥攻宋之战 ・四大汗国

元朝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 ・ 李f叛乱 ・宋元战争 ・塔拉斯河库里尔台大会 ・蒙越战争 ・元日战争 ・元缅战争 ・元爪战争 ・海都之乱 ・延v复科 ・南坡之变 ・至正新政 ・元代民变 ・亦思巴奚兵乱

北元

洪武北伐 ・ 金山之战 ・捕鱼儿海之战 ・元益宗遇害

问题二:元朝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元朝与四大汗国形势图蒙古汗国  蒙古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代,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约当今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室韦人归附于唐。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和土

问题三:元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事件

大蒙古国

蒙古统一

指成吉思汗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为之后的蒙古向外扩张打下基础。

攻西辽

蒙古攻西辽之战 是1218年起,成吉思汗为掌握畅通通中亚及西域商贸路线:丝绸之路,在击败西夏、征服 尔部后掌握丝路东段,继而攻击曾经护卫 尔的西辽国,掌握丝路中段贸易财富;此战由大将哲别仅领蒙军铁骑两万多即达成战胜任务;亦可视作蒙古第一次西征前哨战之序幕。

征服花剌子模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战争爆发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标示著大蒙古与中古 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当时雄踞中亚的花剌子模沙朝这个刚兴起不久的君主制国家的国境面积相当于印度次大陆的大小。

武力入侵征服“花剌子模沙朝”并非是成吉思汗最初的计划。《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曾经写信给花剌子模最高统治者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以平等温和的用词之礼问候摩诃末,成吉思汗口述:“摩诃末可汗你统治日落地方,我统治日升地方”,言明且以贸易和文化交流,兴盛彼此。当时成吉思汗方与西夏言和、正与他眼中的世仇也是强敌的金国交战于满洲及华北。西方有研究学者认为,土库曼与其他游牧民族,彼此多少皆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只要贸易顺利,在尊重政治及文化的自主性之惯例下,至多纳为附庸。该研究也分析,甚至在蒙古侵略中原时,就其观点视之,早先游牧民族侵略按出虎国(即“金朝”)、宋朝都会有流血事端,花剌子模原本不会有这样的遗憾出现。

由于蒙古第一次西征带给了 世界太多的毁灭,自残存无几而惊恐的花剌子模沙朝人民事后回忆,蒙古兵因“血腥杀戮”(集数十场作战)开始恶名昭彰;这场不到两年的国与国的战争,实际上不纯粹是一个中亚帝国的彻底毁灭,也将成吉思汗的残忍作战方式带到西方:迂回攻击;彻底、全面且恐怖,军队以武器屠戮民众。

蒙夏战争

蒙灭西夏之战为蒙古扩张的其中一场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部份: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拖雷后来依成吉思汗之愿杀掉末帝,蒙古大军随即于西夏都城中兴府屠城,大部份西夏建筑皆被破坏、毁灭。屠城最后因察罕的劝谏而告结束。

名称:蒙灭西夏之战

地点:西北、中原西北部

时间:1205年-1227年

参战方:蒙古、西夏

结果:西夏灭亡,蒙古继续入侵中原。

主要指挥官:成吉思汗、拖雷、夏襄宗、夏献宗

蒙金战争

蒙金战争,发生于公元1211年至公元1234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窝阔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兴三年),是由成吉思汗发动、木华黎继续、窝阔台汗完成的攻灭金朝的战争。蒙古军历经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窝阔台汗,分四阶段,最后通过联合南宋才并吞金朝。这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国崛起、以少胜多的战争。

名称:蒙金战争

地点:华北地区、满洲

时间:1211年-1234年

参战方:蒙古、金国、宋朝

结果:蒙古方胜,金朝灭亡。

主要指挥官:成吉思汗、完颜永济

窝阔台攻宋之战

孛儿只斤・窝阔台画像(清代)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1241),又译月古歹、月可台、月阔歹、斡歌歹等。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第三子,母孛儿帖皇后。蒙古大汗,1229年8月至1241年11月在位。庙号太宗,谥号英文皇帝,尊号木亦坚合罕。

西征欧洲

蒙古西征欧洲又,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西征(其后还有一次西征,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1235年开始至约1242年,历时约8年,因由各族宗王长子或长孙(术赤长子拔都、窝阔台长子贵>>

问题四:元朝1272年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272年3月28日 元朝改中都为大都 1272年3月28日(元至元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忽必烈下诏改京师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并建中书省署在此。大都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它的布局是:城外有廓城、皇城、宫城3层。外廓层周长286万米,南北路长,呈现长方形,四面共有城门11座:东面有光照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有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西面有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有安贞门和健德门。皇宫分3组列在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的两侧。西侧为太子、皇太后居作的隆福官、兴圣宫;湖的东岸宫殿属皇帝居住,3座宫殿的四周筑起萧墙,以示皇城。皇城外的居民区域,沿着齐整的纵横街道,划为50坊。商业区则分布在北部3处。这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问题五:元朝之间发生了哪些有名的历史故事 马可波罗旅华,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使欧洲进一步了解了东方先进文明

问题六:元朝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为什么会灭亡? 1271年,忽必烈称帝,国号大元,定都于金国的中都

1274年,元军征伐日本,失败

1275、1277年,钦察汗国/金帐汗国袭击立陶宛

1277年,元军第一次征伐缅甸

1279年,崖山之战,元军灭南宋,元王朝正式成为中原王朝

1281年,元军第二次征伐日本,失败

1284年―1285年,元军征伐越南,失败

1285年,金帐汗国征伐匈牙利、袭击保加利亚

1287年,元军第二次征伐缅甸

1287年―1288年,元军再度征伐越南,失败

1293年,元军远征爪哇,失败

1300年,元军第三次征伐缅甸

1301年,元武宗彻底击败海都,灭窝阔台汗国

1313年,元仁宗采纳王约恢复科举的建议,下令明年开始进行科举考试,以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

1322年,元英宗改革,重用儒士,限制蒙古保守贵族的特权

1323年,铁失、也先帖木儿、赤斤铁木儿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发动政变,杀元英宗,立也孙铁木儿(元泰定帝)

1323-1333年,十年更五帝

1341年,元惠宗(元顺帝)罢黜伯颜,脱脱上台,开始脱脱更化。主要内容有,恢复被伯颜废除的科举。大兴国子监。置宣文阁,开经筵。恢复太庙四时祭及其他礼仪制度。 冤狱。允许民间养马,减盐税。编辽史、金史、宋史。

1346年,颁布《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揭竿反元,元末农民战争爆发

1357年-1366年,福建发生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亦思巴奚兵乱”或“波斯戍兵之乱”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惠宗北逃上都

1370年-1396年,明太祖八次发兵北伐,消灭元朝在北方各地的政权

1387年,金山之战,明军战胜纳哈出,把辽东纳入明朝版图

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明军打败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缴获元朝国玺

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杀死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从此蒙古大汗不再使用年号、帝号,大元国号被废弃,元朝彻底灭亡。

元朝长期处于继承权问题、贪污、权臣擅政,再加上蒙古人对 实行高压统治,经常欺压和岐视 ,与压榨百姓的恶习,使得政治总是无法上轨。这种不稳定的朝廷如果又遇到天灾人祸的干扰,往往导致国家的覆没。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干旱、瘟疫与水灾时常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元惠宗又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元廷不断收取各种赋税,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艰苦。白莲教、红巾军及其他民变不断,终于揭开元朝灭亡的序幕。

问题七:元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元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南下伐金 西征花剌子模 太宗窝阔台:定都和林 灭金 宋蒙开战 远征钦察

定宗贵由:吐蕃内附

宪宗蒙哥:设立行省 远征西亚

世祖忽必烈:建大都 灭宋 统一中国

问题八:元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太祖成吉思汗:统定蒙古 南下伐金 西征花剌子模

太宗窝阔台:定都和林 灭金 宋蒙开战 远征钦察

定宗贵由:吐蕃内附

宪宗蒙哥:设立行省 远征西亚

世祖忽必烈:建大都 灭宋 统一中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05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