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国历任大汗如下:
第一代,成吉思汗(1206-1227):孛儿只斤铁木真
第二代,窝阔台汗(1229-1241):孛儿只斤窝阔台
第三代,贵由汗(1246-1248):孛儿只斤贵由
第四代,蒙哥汗(1251-1259):孛儿只斤蒙哥
第五代,阿里布哥汗(1259-1266):孛儿只斤阿里布哥。忽必烈(1260-1271):孛儿只斤忽必烈
其中,忽必烈大汗未经过大蒙古国的“忽里勒台”推举,因此遭到其他黄金家族成员的抵制。1259年11月黄金家族和其他蒙古贵族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举行“忽里勒台”大会,推举阿里布哥为大汗。但是,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于1264年打败阿里布哥。
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哈台汗国反忽必烈,致使蒙古帝国陷入内乱,史称“海都之乱”。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至此,大蒙古国分裂为五个汗国:大元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及伊利汗国。
蒙古帝国(英语:Mongol Empire),又称蒙古汗国 ,是后世学者对13世纪蒙古人所建政权的称呼。狭义上的帝国指的是作为统一体存在的蒙古帝国(1206年-1259年或1260年)。广义上的蒙古帝国还包括了分裂后的元朝和四大汗国,时间范围大体从1206年到元朝、四大汗国灭亡。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指的是蒙古大汗蒙哥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争夺汗位的历史。
蒙哥死前蒙古帝国的版图
历史背景1259年8月蒙古帝国大汗蒙哥在四川攻宋前线死亡,死前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命。由于蒙古帝国通常是采用召开忽里台大会的形势推举大汗,因此蒙古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均对汗位虎视眈眈,一场针对蒙古帝国汗位的争夺蓄势待发。1260年4月,忽必烈先发制人,在开平召开忽里台大会称汗;随后,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台大会称汗。双方爆发夺位大战。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双方基本情况分析阿里不哥是幼子,也就是蒙哥和忽必烈最小的弟弟,在夺位中也打出自己符合蒙古人的“幼子守灶”习俗(即幼子继承父母辈的财产)的旗号。再加上按照这个习俗阿里不哥一直驻守蒙古帝国的“王庭”哈拉和林,和留守在哈拉和林的蒙古贵族关系密切,也是坚定的“反汉化派”。因此得到大部分蒙古贵族王爷的支持。
忽必烈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在大哥蒙哥汗在位的时候,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即管辖原金国、西夏两国的领土,并负责攻击南宋的事宜。因而长期控制蒙古帝国东线攻击南宋的军队,同时接触了大量的汉族贵族,受汉文化的影响,积极主张“汉化”。但是忽必烈的汉化政策得不到哈拉和林的贵族王公的支持,同时他在 的地盘召开的忽里台大会是不符合法统的,因为蒙古帝国的规矩忽里台大会必须在哈拉和林一带召开才能视为有效。所以忽必烈在夺位之争开始得到的支持是较少的。
1596年的中亚美术作品,取材于阿里不哥与前支持者阿鲁忽反目后将其击败的史实。
那为什么忽必烈最终击败阿里不哥成功登上汗位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忽必烈在战场上击败了阿里不哥这是最直接的理由,草原上信奉强者为尊,什么制度习俗都不如战争胜利来的直接有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夺位战争中,早期阿里不哥率先发起攻击,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在开平的忽必烈大本营,一路越过六盘山出击关陕。两路大军都被忽必烈击败,后来忽必烈率兵攻击哈拉和林,阿里不哥又一路败逃。连续的失败使得阿里不哥的支持者逐渐转而支持强者忽必烈。
忽必烈的战争潜力比阿里不哥强大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黄金家族成员,手下的主要兵马都是蒙古铁骑(当然因为职位的原因忽必烈手下有不少汉族步兵),双方的在战场的实力相差不大,但是忽必烈因为倚重 ,推行汉化,得到汉族贵族阶层的支持,获得了汉地的巨大战争潜力,从后勤保障方面,人口,钱粮都比阿里不哥强大不少。而阿里不哥控制的蒙古高原是草原地带,人口较少,钱粮更是稀缺,只能主要依靠中亚的察合台汗国支持,不仅道路较远,而且沿途多数被忽必烈一系的人马控制。导致阿里不哥在夺位战争屡次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不得不逃亡,甚至主动放弃哈拉和林并允许当地的蒙古王公向忽必烈投降。
对待其他蒙古王公的态度和政治手段忽必烈比阿里不哥要高明虽然早期蒙古王公和其他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但是这些王公的支持不一定是坚定如一的。首先忽必烈不是没有支持者,蒙古汗国的东道诸王(主要是成吉思汗的弟弟们的后裔)是支持忽必烈的。其次忽必烈在战争中的胜利使一部分蒙古王公开始转而支持忽必烈;第三阿里不哥的政治手腕有欠缺,作为阿里不哥最坚定的支持者,察合台汗国的大汗阿鲁忽(因为他的汗位是阿里不哥支持下才坐上的)是阿里不哥最大后勤提供者,但是却因为自己把阿鲁忽推上汗位就对他颐指气使,粗暴无礼,最终导致阿鲁忽转向支持忽必烈,并扣押阿里不哥的后勤物资,气的阿里不哥退出哈拉和林,血洗伊犁,但是从此也彻底的失去了察合台汗国的支持。反观忽必烈的手腕就高明许多,不仅积极稳住东道诸王的基本盘,同时积极拉拢哈拉和林的蒙古贵族,在攻下哈拉和林后不仅没有大肆清算原来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同时连阿里不哥都没有穷追猛打,政治作秀满分。同时为得到西道诸王的支持,几乎公开化的承认他们的汗国地位,事实上承认他们从大蒙古帝国的版图中独立出去,这使得四大汗国的大汗们转而支持忽必烈。典型是忽必烈的另一个弟弟旭烈兀。
两点争议一是关于阿里不哥的失败是因为他是顽固的蒙古守旧派,忽必烈的胜利是因为其是“汉化派”的观点。个人认为这是不全面的,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政治态度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子所决定的,假使阿里不哥获得胜利,他的势力挺进汉地,即使他一开始不推行汉化政策,到最后 的反抗也必然会促使他改变政策。因为不管是蒙元之前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还是后来的满清,为了稳定在汉地的统治,无一例外都推行了汉化政策,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且蒙古帝国在其他地方建立汗国也无一例外的都与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比如突厥化或者 化。
二是关于阿里不哥因为“幼子守灶”习俗就是法定继承人的问题。其实“幼子守灶”只是习俗,并不是政治制度,同时也只是说在其他儿子分家出去后,幼子继承父母的私产,并不是指国家权力或者汗位。比如成吉思汗死后,虽然他的大部分兵马、财富都是幼子托雷继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托雷的后裔实力强大,把汗位夺走),但是他的继承人是三子窝阔台。而且托雷家族夺取汗位时,也不是托雷的幼子(阿里不哥)上位,而是长子蒙哥登上大汗宝座。再着即使按幼子守灶的原则,蒙哥死后,他的幼子也在哈拉和林,为什么就一定是幼弟阿里不哥才是正统继承人呢?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多多包涵,欢迎评论
严格意义上来讲,蒙哥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嫡长子,在蒙哥即位之前,大蒙古国大汗之位是在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一系中的。
公元1241年,窝阔台去世,其长子贵由继承汗位,而也是从这里开始,大蒙古国围绕着夺位陷入了长期的纷争之中,这也为后来大蒙古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而大蒙古国内部汗位之争也是在拖雷一脉和窝阔台一脉之间展开的。
窝阔台死前曾有想要立三子阔出之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失烈门为大汗的想法,可是还没等正式留下遗诏,窝阔台就去世了,而窝阔台的皇后即乃马真皇后不想立失烈门,因为阔出的生母史书没有记载,所以,阔出有可能不是乃马真后所生,如此乃马真后不想立阔出子嗣也就能理解了。
在乃马真后的运作下,贵由顺利登上汗位,可是不管是贵由还是乃马真后,其治国能力非常的差劲,他们荒废朝政,不思进取,导致大蒙古内部人心惶惶,因此,在乃马真后和贵由先有去世后,大蒙古国内部便陷入了分裂之中。
分裂的原因就在于,贵由死后由谁继承汗位,其中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子拔都拥护蒙哥即位,而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后代则坚决反对。
按照当时的传统,新大汗需要通过忽里台大会众人的推举,通过后才能顺利继承汗位。但是,由于窝阔台和察合台两家的拒绝参加,拔都等人主导的忽里台大会迟迟不能举行,但当时又有另一个传统,那就是,如果新汗没有选出,那就由先大汗之正妻临朝称制,所以,在忽里台大会没有举行前的一段时间内,大蒙古国是由贵由之妻——海迷失后临朝称制的,而由于贵由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诏,所以海迷失后也打算立失烈门为新大汗,所以,史书记载,海迷失后是带着失烈门临朝称制的。
因此,在蒙哥继承大汗的道路上,他遇到了第一个敌人,即失烈门。
虽然史书没有对失烈门有一个详细的记载,但从窝阔台和海迷失后都想要立失烈门为大汗这一情况来看,失烈门也应该是一个不多的继承人,不过,可惜的是,他遇上了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
1251年,忽里台大会终于在磕绊中举行了,因为有拔都的支持,大会很快通过了立蒙哥为大汗的提议,就这样,蒙哥顺利继承汗位。但是,蒙哥继承汗位也预示着大蒙古国的分裂正式开始。
一年后,蒙哥溺死海迷失后,并处死失烈门,蒙哥当年最直接的竞争者对手被他解决了。
虽然失烈门和海迷失后被他解决了,但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后代依旧不服汗位落入拖雷一系中,所以他们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肆机夺回汗位,这其中窝阔台五子合失之子海都逐渐成为这些人的首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重夺汗位,甚至在蒙哥死后插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汗位之争,虽然他公开支持的是阿里不哥,但实际上,他是在挑唆两人间的矛盾。
而海都的计谋最终还是没有得逞,虽然有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争,但拖雷一系的大汗之位却越做越稳,公元1301年,海都起兵失败,后重伤不治,,自此窝阔台一系也再无力量与拖雷一系争位。
那达慕大会时间是什么时候
那达慕(每年的7月11日至13日),在蒙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在蒙古国那达慕又被定为国庆节(建国节为11月26日),是蒙古国最盛大的节日。在节日期间组织有蒙古传统的体育盛会、歌舞表演等,国家的***都要亲临现场并邀请许多的外宾观看。那达慕也是蒙古人尽情欢畅的时刻,这一季节是蒙古草原景色最美、牛羊最肥壮、马奶酒口感最醇的季节, 是当地居民选择休假的最佳季节、也是外国游客最为集中的季节。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
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
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 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
分配草场,每年7 ~ 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 为表示团
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项比赛。到元、明
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 -起, 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男子三
项为那达慕的基础项目。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的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
过去时那达慕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