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爱由哪几部分组成()?

浪漫的爱由哪几部分组成()?,第1张

浪漫的爱,有一点是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颗浪漫的心,没有浪漫的心,你的爱情就是不会浪漫,同时你还要有一双欣赏浪漫爱情的眼睛,无论你的另一半有多浪漫如果你不会分辨,没有看懂,那都是白搭,还有就是需要真心,浪漫的爱情也是需要真心的,这份浪漫是你们共同有的,不能太自私,在索取回报的同时也要懂得付出。

智力三元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二是执行成分(performance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三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斯滕伯格的理论得到了对大脑前额叶受损病人的研究结果的支持。例如,有一位以前很成功的物理学家,因为偶然的事故前额叶受损,痊愈后他虽然仍有很高的智商分数,却不能继续他的工作。他能按指示程序进行工作(如开车),但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显然,这种人的行为缺少了智力中的一些重要成分,而这些成分却没有被大多数智力测验测量出来。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智力理论的代表之一。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相契合,并将传统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概念扩大了。因为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商只是智力三元论中的成分智力。同时,该理论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智力状况。爱情三角理论主要作品《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心理学:探索人类的心灵》(Psychology:InSearch of the Human Mind)《智力风格的本质》(The Natureof Intellectual Styles)《丘比特之箭——穿越时间的爱情历程》(Cupid'sArrow: The Course of Love through Time)《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Beyond IQ: A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爱情心理学》(ThePsychology of Love)《思维方式》(ThinkingStyles)《爱情三角:亲密激情与承诺》(The Triangleof Love: Intimacy, Passion, Commitment)《领导力的本质》(The Natureof Leadership)爱情三元论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人爱情平静似水,有的人爱情澎湃如潮;有的人爱情亲密无间,有的人爱情若即若离,有的人爱情天长地久,有的人爱情昙花一现。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爱情表现呢?对这一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教授提出了爱情三元论。他认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其基本构成成分不外乎动机、情绪和认知三种。动机成分是产生爱情行为的驱动力。人类爱情行为动机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性动机包括异性身体容貌特征的彼此吸引是爱情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情绪成分是爱情满足人的身心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如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喜怒哀乐的爱情情绪。认知成分是爱情的理性认识,对情绪和动机有着控制作用。 有人形象地把爱情动机视为电流,情绪视为火花,而把认知看作是开关,它可以调节爱情之火的热烈程度。以爱情的三种成分为元素,斯腾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为激情、亲密、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充满激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其中,激情是指爱情关系趋于浪漫、身体吸引和性爱完美的驱力或一种状态;亲密是指在恋爱关系中亲近、融合,结成亲密私人关系的感觉;承诺是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恋爱关系担负责任。这三种爱情成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爱情类型。斯腾伯格用三角形来表示三种成分的相互关系。亲密、激情、承诺单独作用的结果分别是喜欢、迷恋、空洞;亲密和激情结合而无承诺时,产生的是浪漫爱情;亲密和承诺相结合而无激情时,产生的伴侣式爱情;承诺和激情结合而无亲密时,产生的是愚昧的爱情。当三种成分相结合时,形成圆满的爱情。斯腾伯格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非爱。这三种成分都没有。喜欢。由于长期相处,异性间产生了相知感,彼此了解对方的经历、兴趣爱好,有一种朋友般的默契感,这种关系只能称作亲密,缺乏激情与承诺。迷恋。某一特定时空不期而遇,由于强烈的性吸引,既无了解也无承诺,身体上的亲密之后,行同陌路。承诺之爱。双方既无生理的吸引,又缺乏相互了解,仅由于某种承诺结合在一起。浪漫之爱。性的激情与深刻了解,但不能做出承诺。伴侣之爱。既亲密又有承诺。闪电之爱。尽管无深刻的了解,但由于强烈的性吸引而闪电般地结为夫妻。圆满之爱。相知的亲密、生理的吸引以及对婚姻的追求与承诺。斯腾伯格爱情三角形理论:爱的组合

爱情的六种形态、三种成分以及八种组合。根据大叔的经验和观察,许多人之所以在与异性交往中感到痛苦和困惑,归根到底是因为对爱情这一行为缺少足够的了解。

爱情,这个人类最高级的性情感,仿佛是一个人类永远都无法揭开的迷。说到爱情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大部分人思维里,都把爱情过于简单化了,我们简单的认为,只要互相喜欢,就是爱情。

其实,爱情远远要比这个复杂得多。

今天,大叔就尽可能多的从更多的角度跟大家谈一谈爱情这个东西。毕竟,只有更深入的了解爱情,才能更大可能的获得想要的爱情。

加拿大社会学家约翰李(John Alan Lee)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个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这六种形态分别是:

情欲之爱(eros):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这种爱多发生在已婚人士的身上。

游戏之爱(ludus):视爱情为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经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storge):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mania):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这种爱多发生在女生和性格缺爱的人身上。

现实之爱(pragama):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回报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agape):这种爱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从理论上讲,这六种形态,都是爱情。

爱情本身都是美好的,但是,不同形态的爱情碰撞到一起,那就是痛苦了,比如,你是依附之爱,而他是游戏之爱;或者你是现实之爱,而他是情欲之爱。

所以,爱之前,希望大家先去搞明白自己是什么爱,对方又是什么爱。搞明白这点,就可以有效避免相爱之后的烦恼和痛苦。

爱情除了有六种形态之外,还有三种成分。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爱情三角理论)

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性吸引,是引起激情的主要条件。

亲密: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承诺: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

斯滕伯格同时还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 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

2 迷恋:只存在激情成分;

3 空爱:只有承诺的成分;

4 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 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 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 无爱:三种成分俱无;

8 完整的爱:三种成分齐聚于一个关系当中。

那么,如果你现在正在恋爱中,不妨仔细想一想,你们的爱情属于哪一种?他对你是喜欢?是迷恋?是空爱?还是其他的什么?

你们之间的爱情是浪漫之爱?还是友谊之爱?还是完整的爱?

当然,如果你现在有喜欢的人,但是他目前还不喜欢你,那么对他而言就是无爱了。

无爱首先是基于没有激情,也就是说她看到你,并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也没有强烈的想跟你结合的状态,那么你现在去表白,去承诺,肯定是没啥用的,所以,如果对方目前还对你无爱,你最好的选择是从亲密开始,去试着带给她温暖的、亲近的感觉吧。

激情、亲密和承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欲望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具体为:

1、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2、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3、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

扩展资料

根据这三种元素的不同组合情况,斯滕伯格将爱情分为八种:

1、无爱:

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缺失,爱就不存在。则两个人也许仅仅是熟人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便的、肤浅的、没有承诺的。

2、喜欢:

当亲密程度高但激情和承诺非常低的时候,会产生喜爱。喜爱发生在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暖的友情中,但不会激发激情和与之共度余生的预期。

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在爱情的三因素中,只有亲密因素时,相处的双方在交往中会感觉亲切,轻松,有很强的信赖感,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两性之间真诚的友谊。严格地说,此种关系还不能纳入到爱情之中。

3、迷恋:

迷恋中有着强烈的激情,但缺乏亲密和承诺,当人们被不太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时会有这种体验。只有热情因素。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在爱情的三因素中,只有热情因素时,双方有强烈的性的吸引,但缺乏彼此的了解,缺乏彼此的信任,当然,更没有发展到承诺的阶段。

4、空爱:

即空洞的爱,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爱。只有承诺因素。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只有承诺,没有亲密和热情时,表明二者只有责任和义务,是高度道德化的或价值高度异化的两性伙伴关系。就爱情而言,是没有爱情成分的空洞的爱。

5、浪漫之爱:

当程度高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时,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的爱。亲密和热情两因素的结合。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亲密和热情两个因素,双方的关系不需要承诺来维系时,被认为是一种最轻松最享受最唯美的浪漫之爱。

6、伴侣之爱:

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可以成为伴侣的爱。当两性之间的关系有亲密也有承诺,而缺乏性爱吸引时,彼此的关系已经升华为亲情式的信任和依赖。

7、虚幻之爱:

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一种愚蠢的体验,叫作虚幻的爱。是热情和承诺两因素的结合。当爱情没有以信任为基础的亲密因素时,仿佛大厦没有坚实的地基,是虚幻的空中楼阁,随时有变异的可能。

8、圆满之爱:

最后,当亲密、激情和承诺都以相当的程度同时存在时,人们的体验的是“完全的”,或称作圆满的爱。亲密、热情和承诺三因素的结合。

真正的完美的爱情应该以信任为基石,以性的吸引和欣赏为催化剂,以承诺为约束。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充满热情和活力。但这种形式的爱很难坚持长久。

-爱情三角理论

-罗伯特·斯滕伯格

一)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问医生:特邀武警医院 ·3月女人季,邀您评选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二)恋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二、爱情的心理结构与发展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对爱情的看法

人际影响和吸引、亲密关系等发展到顶峰就是爱情。心理学家对人际吸引研究得很透彻,爱情却直到最近才变成科研课题。爱情的神秘性给它的研究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心理学在爱情领域建树不多。

对爱情研究贡献较大的社会心理学家是沃尔斯特夫妇(JWolsterandLWolster)。他们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提出,爱情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情欲支配的浪漫爱,它是“热切倾心于另一个人的一种状态。有时,爱人们是那些能够为着自己的伴侣,为着满足自己的需要长时间交往的人。有时,爱人们则是一些着迷于最终得到其伴侣的爱情,并为着满足自己的情欲冲动奋斗的人”。这种强烈的爱情表现为紧张的生理唤起状态。另一种则是伴侣爱。它指“我们为那些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人体验到的一种钟爱之情”。伴侣爱与短暂的浪漫爱相比更牢固持久。在爱情关系中,行为往往建立在双方利益的考虑上,伴侣爱使人们把伴侣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由于浪漫爱伴随强烈的生理唤醒状态,沃尔斯特用沙赫特(SSchachter)的情绪唤醒理论来解释它。沙赫特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愿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是认知,认知对生理唤醒的评价是关键。沃尔斯特指出,爱情也会因对生理唤醒的解释而增强。在暴风雨中的恋人会感到两人间爱情更加紧密,其原因是:暴风雨引起强烈的生理状态变化,恋人知觉到生理变化而认为这种生理变化是由爱情引起。认知的作用使爱情的经验发生变化。对身体生理状态改变的认知性解释是浪漫爱的成分。

(二)爱情的心理结构

社会心理学家对爱情的解释并不完善。用生理变化的解释来说明爱情是不可能全面的。但至少它证明爱情包括两个基本结构成分:性爱与情爱。高玉祥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写道:“爱情可以理解为由一些相互关联、各具功能的要素组成的特殊情感系统。这个情感系统就是:建立在性欲之上的对异性、个性追求(义务感、道德)等复杂因素混合而成的情爱。”

把爱情区分为性爱、情爱是必要和有益的。这种区分使我们容易看到爱情的一些特点。性爱的性欲基础使爱情具有排他性、冲动性和直觉性。性活动一般是两人之间的隐蔽事件,这样恋爱双方就会排斥第三者进入隐秘的二人世界,干预最亲密的恋爱关系。排他性分为“外排他”和“内排他”。“外排他”指反对自己的恋人与其他异性发生感情关系;“内排他”则是一种自律,不让其他异性爱上自己的恋人而干扰甜蜜的热恋。排他性对维持爱情的稳定有帮助,爱情专一、不分心旁人是恋人间的基本要求。但发展到极端的排他倾向就成了一种病态。有的人出于嫉妒不允许情人与其他异性的正常交往,这会给恋爱双方带来高度心理紧张。

冲动性更是性爱的根本特点。恋爱的产生来自生理冲动的基本需要,因此恋人们时时会感觉到对爱情的激动兴奋和与对方更进一步密切关系的需求。恋爱的冲动性使爱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热恋中的男女常为一些小事而高度兴奋,也具有比平时更高的创造热情。但冲动的不可遏止也会造成性欲需要的增强,如不加以克制就会引起性行为。由于性爱注重身体外表吸引力、气质相投等感觉因素,直觉性也是爱情的重要特点。青年恋爱注重一次见面的感觉和印象,所谓一见钟情就是感受到对方的外在美而产生感情。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恋爱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当然不能例外。不过,恋爱牵涉到以后的婚姻和长时相处,过于依赖直觉往往后患无穷。

(三)发展阶段

对恋爱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很多。下面这种分法得到较多人的承认:选择求爱阶段、热恋阶段、家庭角色扮演阶段。

选择求爱是恋爱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并不容易。当青年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求爱就开始了。有人把求爱细分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醉我是指为追求对象迷住而陶醉。疑我是怀疑对方是不是爱上了我,他(她)今天对我多说了三句话,是不是想表露和我的亲密?非我则进入了实质的求爱,为对方抛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一切以求适应对方。化我指恋爱初步固定,恋人把对方利益置于自身之上。

求爱结束就进行热恋。热恋中的感情起伏波动,时而达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热恋对青年来说是一个证实、发现、判断的时期。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热恋是两人朝夕相处的阶段,优缺点较求爱阶段更容易表露出来。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做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

如果在热阶段做出肯定的判断,恋爱就慢慢发展到家庭角色扮演阶段。恋人从浪漫的迷雾落入现实,开始考虑柴米油盐,谋生途径。这种家庭角色扮演为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基础,做出铺垫。

三、影响青年恋爱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这就是恋爱。

由此可见,生理需要对恋爱中的青年十分重要。正如前面对爱情心理结构的分析时指出的,性爱与情爱应该并重,忽略任何一个都没有好处。

性意识的发展要经过崇拜长者的阶段。此阶段的青年把某个异性长者当作终生恋人理想化、偶像化,只敢远远地看而不敢真正接近。此时的相思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向往,性成分被压抑。崇拜长者阶段在青年身上留下深刻印象,直到以后的正常恋爱,往往也要经过这么一段理想化的相思。在恋爱的开始,许多青年不追求性欲的满足而是着重于精神的向往。在对方面前觉得自己渺小,不敢用生理的低级需要去亵渎恋人的神圣伟大。这本来是一个正常阶段。但如果长久陷在这个阶段,致力于用精神去压抑性冲动就不正常了。有些人在整个恋爱阶段坚持认为爱情是神圣纯洁的,从而不愿意承认自己对恋人的性要求,这是有害的。性冲动是生理现象,它不会随压抑而消除,只会在压抑中积蓄力量发动下一次冲锋。长久的压抑会造成剧烈的心理紧张焦虑。

社会文化在两方面有意无意地加深恋情理性的倾向。一是文学作品的影响。许多人投入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尝试一下早已向往的被诗歌小说吟诵的甜蜜爱情。文学作品经常渲染爱情的纯洁神圣,加强了青年把爱情理想化的倾向。他们从诗歌小说中得出,纯粹的精神追求比低级的肉欲重要百倍,于是追求高尚神圣之物,贬低肮脏的肉欲。二是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方式的作用。禁欲主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供精神力量压抑肉欲:宗教提供的是原罪和上帝,哲学提供理性……成人社会又总是向青年灌输性有罪的观念。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青年的恋爱观。

要消除病态恋爱观(最典型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它被一部分大学生所鼓吹宣扬)带来的心理紧张失调,性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青年真正认识到性需要的正常合理,病态就会消除。

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各种不同的爱情都能由三个构成成分组合而成。爱情的第一个成分是 亲密 ,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第二个成分是 激情 ,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激情常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但任何能使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情感需要都可以归入此类。爱情的最后一个成分是 忠诚 ,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忠诚在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的,而亲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则是一种动机或驱力 。恋爱关系的“火热”来自激情,温情来自亲密,相形之下,忠诚反映的则是完全与情感或性情无关的决策。

调控欲望的脑区看来与支配依恋情感和忠诚的脑区截然不同 。心理学家海伦费希尔认为存在三种既相互联系又截然不同的生物系统控制着爱情的组成成分,这具有演化学上的意义。 首先是性欲或性驱力,由性荷尔蒙调控 。性欲使人们有了与人交配的动机,从而促使人们成功地进行繁殖。 其次是吸引力,促使人们追求他们所偏爱的特定的恋人 。吸引力通过激起浪漫的爱情促使人们形成稳定的配偶联系,它由特定脑区里控制奖赏情感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和5—羟色胺 来调控。当我们坠入爱河,多巴胺水平就会上升,从而引起兴奋和欣喜,而5—羟色胺水平的下降可以给予我们足够的能量去不知疲倦地追求心上人。 最后是依恋,这里的依恋是指长期的伴侣关系所带来的舒适、安全的情感 。依恋驱动的是相伴之爱,由神经肽催产素调节。

所以,我们天生就具有演化而来的三个不同的生理系统,它们各自促进了人们的成功繁殖过程,它们也支持了这样一种可能的结果:激情、亲密和忠诚的体验彼此相当独立,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各自独立地发生强弱变化。另一方面,在很多爱情关系中,亲密、激情和忠诚的情感体验又相互有着明显的关联。

是否有人曾告诉过你,“我爱你,但并没有浪漫的激情”?如果真的如此,可能并非什么好事。或许你已经知道,这人想说的是,“我喜欢你,我关心你,你是个很优秀的人,有很多美好的品质等等,但我却觉得你没有性的吸引力”。 浪漫的爱情包含激情,这一事实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形式的强烈感情,无论好坏,都会影响我们对浪漫爱情的感受。

一项对浪漫之爱的经典分析认为,激情洋溢的吸引力根源于两个因素:(1)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并伴随(2)相信另一个人是引起你唤醒的原因。

我们偶尔也会犯错或作出错误归因,即我们对情感的解释和感受到别人对我们的吸引力,有可能被夸大或者错位 。典型的例子就是兴奋转移过程,即由一个事件引起的唤醒与另一个事件引发的副加唤醒结合在一起,个体却忽视了第一个事件。个体以为自己的情感仅仅是由第二个事件所引起,第二个事件看起来比实际情形更加重要。 男性在唤醒时,更加喜欢有吸引力的女子,更不喜欢无吸引力的女子 。高唤醒放大了男性的反应,所以当男性在脉搏加快时遇到有吸引力的女子,就会真的以为她性感。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表明了肾上腺素增强了人们的爱情体验。所以,浪漫爱情的一个方面就是高度唤醒的兴奋和关欣,各种能使我们兴奋的事件都可以增加我们对伴侣的爱恋。然而浪漫不仅仅是激情,还包含我们的思维。

浪漫爱情的特征是开放、沟通和信任 。第二个内容是 对依赖的需要 。依赖项目描述的是热切地渴望与伴侣发生接触,这点与我们讨论过的激情有着很大的共同性。 爱情量表的最后一项是:关爱 。浪漫的爱人关心伴侣的福利和幸福。他们愿意照顾好自己的伴侣,让他们幸福。爱情量表把浪漫的爱情描绘成一种多层面的体验,既有付出(即关爱)也有索取(即依赖)。如果你爱上某个人,这可能有自私的成分,你爱恋伴侣是因为对方让你感觉到有可爱之处;也有慷慨的成分,你真的关心你的伴侣,会努力满足并保护他。

事实上,爱情和友谊的主要差别在于我们的相像——爱侣是迷人、神秘而有吸引力的,而朋友则不是这样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单恋;男性比女性更多地发生单恋,痴迷型依恋风格的人比安全型或回避型风格的人更可能发生单恋。当我们陷入了单相思,渐渐认识到情感所寄托的对象不会成为自己稳定的伴侣时,尽管会感到苦恼,但却会使我们单恋的对方更为难堪。

最后,当我们坠入爱河时,甚至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 。随着伴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新的社会角色,爱情会使我们的自我概念得到扩展和变化,我们会渐渐了解我们以前所不认识的自己。

相伴之爱并不依赖于激情,所以它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三角理论认为相伴之爱是亲密和忠诚的结合,但我们可以更充分地把它描绘成“对可爱伴侣的舒心的、温情的、信任的爱恋,它以深厚的友谊为基础,包含相伴相随、共同的爱好活动、互相关注和一起欢笑。”

相伴之爱还与浪漫之爱具有不同的生理基础。 促使人放松并减少压力的神经肽催产素好像与相伴之爱有关 。对于成人,爱人的触碰会刺激催产素的释放,尤其在性高潮时会释放大量的催产素;催产素可能正是夫妻在做爱之后会感到放松和嗜睡的原因之一。

不过,即便多巴胺是浪漫爱情的重要参与者,催产素是相伴之爱的核心成分,这两种化学物质在人的身体内总有一定的含量,所以很少能遇见纯粹的浪漫之爱和相伴之爱,即只出现一种而缺乏另一种的爱情。相伴的爱人可以,也的确能体验到激情;同样浪漫的爱人可以,也的确能体验到忠诚。

依恋的两个维度:忧虑被弃和回避亲密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与爱情的所有成分都有关系:亲密、激情、忠诚和关爱。

亲密 。安全型依恋类型的人一般很重视其他人,认为别人值得信赖、可以依赖和心地善良,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伴侣很坦诚,心情愉快地进行大量的自我表露。而那些不安全型的人则对他人持有戒心。具体来说,高回避的人一般会怀疑他人,认为别人不诚实、靠不住。因此他们往往沉默寡言,很少对伴侣诉说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激情 。痴迷型的人的生活存在很多戏剧性场景,但大部分并不轻松愉快。忧虑被人抛弃常常使他们紧张不安,他们在亲密交往时体验到的总是提心吊胆的忧虑而不是幸福快乐。回避亲密的人则更为疏远冷漠,他们的激情更加不带有个人色彩。所以,只有安全型依恋类型的人才能体验到最美妙、满足的性生活,对于这一点你或许不会感到奇怪。

忠诚 。安全型的人比不安全型的人更加忠诚于他们的伴侣关系。

关爱和看护 。最后,当伴侣紧张不安,需要支持时,不安全型的人并不是有效的看护者,与安全型的人相比,他们提供的安慰更少,也不能让伴侣放心。

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的变化程度能概括全世界所有人际关系的特征 。他们也清晰地为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打下了基础。依恋类型强烈、持久的影响表明人们不仅会拥有不同类型的爱情,而且还会拥有不同类型的爱人。

另一方面,男性往往比女性有着更为浪漫的态度体验;他们比女性更可能认为只要爱一个人就已足够,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们也更可能相信“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体验,他们往往比女性更快地坠入爱河。 女性在爱情方面比男性更为谨慎;女性对爱恋的对象更为挑剔,更迟缓地感受到激情,她们将爱慕之情限制在适配价值更高的伴侣身上 。男性则往往不会这么严格地区别对待,比如男性一般来讲比女性更能接受随意的性关系。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男性似乎还看重激情 。男女两性都认为爱情应该温情脉脉、忠贞不渝,但男性比女性还认为爱情应该有着更多的激情。 的确,在爱情的三个成分中,激情与男性关系的满意程度有着很高的关联,而忠诚则是预测女性满意度的最好成分

首先,幻想促进了浪漫 。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洋溢着激情的爱人们往往会将他们的伴侣理想化,缩小或忽略那些使他们止步不前的不利信息。 此外,仅仅是新奇也能为新确立的爱情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 。恋人之间的初吻比之后的成千上万个亲吻更令人激动。

浪漫的夫妻一起参加新奇、兴奋的活动会让他们彼此更加相爱。 当我们刚堕入爱河时,我们的自我在扩展,事物都是新鲜的,亲密感在不断增加,激情就可能非常高亢

最后,唤醒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 。就浪漫的爱情而言,当伴侣变得熟悉时大脑可能根本无法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所以即使你的伴侣能一如既往地完美,你也不能同样地被唤醒。无论如何,不管何种原因,爱情的激情成分比亲密和忠诚会更快地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浪漫的爱情也会发生改变。

因为浪漫爱情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 幻想、新奇和唤醒 ——一般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所以浪漫的爱情亦会日渐消退。通常,促使人们结婚的爱情和使人们数十年厮守在一起的爱情并不一样。 亲密比激情更为稳定 。因此,相伴之爱比浪漫之爱更为稳定。 所以,你只要投身于同时是好友的爱人 。你还可以有目的、创造性地防止可能损害满足感的任何厌倦情绪。当爱情关系变得重复、单调和沉闷时就会止步不前,并非一出现坏事情就会发生厌倦,而是在婚姻生活变得没有情趣、难以让人兴奋或者没有挑战性时才会滋生厌倦。 厌倦是爱恋和满意的对立面,所以厌倦的出现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如果不再有新奇,就去创造更多的新奇。不要停止寻找新颖、吸引人的共同娱乐的好方法

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 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 。如果对爱人急迫的欲望渐渐演变为平静而深厚的情感,不要觉得奇怪或失望。这种幸福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5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