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达芬奇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天才达芬奇给我们的教育启示,第1张

01 达·芬奇开挂的一生

说起达·芬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也许更多的人对达·芬奇的认识是因为他的画作,比如说他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等。

但其实,他的杰出并不仅仅体现在他那为数不多的画作上,他同时还是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建筑师,植物学家,音乐家,作家可谓是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全才。

可以说,即便在达·芬奇后500多年的当今社会,尽管科技较之以前已甚是发达,信息获取也更加容易,但是能做到像达·芬奇这样的通才,应该还是没有几个。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对达·芬奇更是推崇有加。他称赞达·芬奇说:“他在艺术和技术当中都发掘出深厚的美感,竟还能将二者融会贯通。他是当之无愧的天才,给予我无限的灵感。”

也许,达·芬奇的伟大,就伟大在他那——

02 不同凡“想”的思维方式

很多人都惊叹于达·芬奇那非同寻常的思维方式,说他是站在了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巅峰之处。

也有的人说,达·芬奇的思维是天马行空式的,他超越了时代的鸿沟,并能窥见未来的踪影。

诚然,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记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跨学科的才华简直是跃然纸上。

或许,达·芬奇最可贵之处,就是他保留了一颗儿童般的好奇心。大多数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着世智的压迫,便会逐渐地丧失了孩童的天真,以致对很多事物就会熟视无睹,并习以为常。

但是达·芬奇能够将这颗孩童之心不断延续,这也许跟他未曾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有关。他能够接连不断地对世上的一切进行发问,对一切事物都怀以热切的好奇心。

也许天才的标配之一就是好奇心。爱因斯坦也说过:“我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对这世上的一切有永远用不完的热情和好奇心。”

当然,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达·芬奇的跨界创新密码。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里,介绍的就是达·芬奇。其中说到现在有人从病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达·芬奇,认为达·芬奇其实是一个注意力缺失症的患者。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达·芬奇式思维,不得不说是我们认知上的另一个升级,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03 分心也许并不是你的错

艾萨克森说:“如果达·芬奇是一个21世纪的在校学生,可能已经在接受药物治疗来缓解情绪波动和注意缺失障碍了。”换句话说,在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可能还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那么,在今天,就是病人,是不靠谱,是无法协作的人。现代世界没有达·芬奇这样的人的位置。——罗胖在一期罗辑思维节目里如是说。

听完这段话,你不得不感叹,俗话说,时势造英雄,难道天才也需要靠时代来造就

其实,说到注意力缺失症,有人说在中国的发病率是5%左右,每20个人里有一个。而且,这些年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孩子。我最近也是才了解到,自己的一个同事孩子就被诊断出是注意力缺失症患儿。

不得不承认,照顾这些患儿需要父母倾注更多的爱与耐心,但是这些也许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部分应该是社会给他们贴上的标签:失调或障碍。

但是如果我们所称谓天才的达·芬奇也是一个注意力缺失症患者的话,那么为什么对于比例越来越多的这类人群不能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他们并教育他们呢?

或许,他们的思维特点就是优缺点兼具的混合物,一旦你正确应对,它们就能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爱德华·哈洛韦尔在他的《分心不是我的错》这本书里这样描述到:“事实上,与其他人相比,正是这些分心的人(被错误地称为注意力缺失症的人),为世界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具有这类思维特点的人往往表现出众,他们往往是那些先锋的改革者、创新者、预言家、梦想家、企业家、探索者、思想者、建造者、制造者、艺术家、诗人、演员、舞蹈家以及新政策和新方针的塑造者。概括地说,他们就是那些能放眼未来并让梦想成真的人。”

可见,在我们目前还甚是武断的教育理念中,无形之中是扼杀了多少有独特天分与优势的人啊!

04 学会照顾自己的思维花园

所以,我们能做什么呢

蒋勋说:“我害怕我对任何一种生命不自觉地歧视,我害怕我对生命不自觉地一种贬低。”

是的,每个人的大脑与思维方式都各有优劣,我们没有权利去任意评判哪一种。甚至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期待,能够让每一个孩子的优势都有得到发展的机会,认识它的存在,为它正名,滋养它并给它提供成长的养分。

与此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教养孩童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认真地去认识并尊重孩子的思维特点,把它当做世界上最特殊也最珍贵的花园。每天浇水,保持充足的阳光和爱心,除去杂草,帮助他的思维花园能够茁壮成长。

当然,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不应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时代的“异类”天才和创新者一样。

是的,我们时代需要达·芬奇式的人物,又或者我们时代并不缺少达·芬奇式的人物,缺少的只是能够保护这类人物的人。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最难得的是终其一身都保持好奇,并且致力于用行动找到真相。

每一项技能都是有用的,相互赋能,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给自己设限。

达芬奇是跨界奇才的典范,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他不只是一名画家,还是一位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者。并且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这也是创造力的经久秘方。

带着执迷的热情,他投入了众多领域的创新研究,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心脏、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建筑、水流,以及武器、音乐等!

因为画作太过出名,所以其它的才华被人忽略。比如由山体化石推测地理的运动;研究永动机、绘制运河水坝;数学开创多面体透视;绘制军事地图;发明里程记、护目镜、起重机、凹面镜用于加热;研究神经……

达芬奇将绘画艺术视为一门科学,他涉及的主题包括阴影、光线、颜色、色调、透视、光学和对运动的感知。

这幅壁画《最后的晚餐》,所有视线趋向都汇聚在耶稣的额头,这样,观看者的位置变化所造成的差异几乎感觉不到。

其中的人物不仅都有自己的情绪,还会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每个人既被别人影响,又影响着别人。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又一巅峰之作。

灵动的眼神,你会感觉人物在盯着自己,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时,人物的视线仍然跟随着你。

神秘的微笑,难以捉摸,像是看透了本质。微笑融入了达芬奇的解剖知识,上嘴唇上翘,需要肌肉的带动,结合了面部肌肉的影音晕染才画出来。

身后的山水,结合透视法,物体距离人眼越来越远时,会明显变小,颜色会变淡,且画面会变模糊。

这幅画看似自然,其实已经把解剖知识、绘画技巧、对山水自然的透视,全部融在其中,而且平衡得天衣无缝,以至于一开始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细腻的观察,离不开达芬奇的祖传好习惯,坚持做随身笔记,捕捉瞬间的灵感。并且不断地完善以前的作品。

达芬奇对动物也有深入的研究,曾经解剖过马,观察过琢木鸟的舌头、蜻蜓的翅膀。

这幅熊的素描画,有立体感,很逼真。创作于佛罗伦萨1480年左右。是罕见的几幅落入民间的熊素描,用银尖笔作画。从毛发的方向就透露出达芬奇左撇子的习惯。

近期此画在香港展出,并即将在伦敦拍买,估值800-1000万英镑。很值得收藏,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毕竟物以稀为贵,达芬奇的画作有限,且大多数保存在博物馆不能交易。

达芬奇发明了少睡多次的睡眠方法,每4个小时睡15分钟,一天所谓充足的睡眠也就15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创作发明的工作里。

一般人工作8h/天,真正用集中精力的不到4h,达芬奇的时间利用率一天相当于普通人的5天,每天都在快速超越昨天的自己。

天才也是要付出努力的,巨大的好奇化成了超人的驱动力。连天才都这么奋进,我们普通人也该珍惜每分每秒,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不睡懒觉,不闲玩手机;高效率的工作,空了阅读、写作,提升自己;找好的导师,虚心学习;留心需求,大胆发明。

阅读本书,很感动,世界上真的有全才,觅见一位历史榜样。

曾经中学时期的我,期望将来什么都懂,不仅精通专业知识,在其他领域都有所建树。

后来到大学,发现掌握专业知识就很不容易了,梦想被现实打击。

现在工作的我,蓦然回首,正在成为通才的路上前进。因销售工作的加持,拥有自主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涉猎各类知识。

如化学、金融理财,医学涉猎,文学阅读、写作、心理学、口才社交、语言学习、运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内在。或许绘画的潜能也可以开发。

也许是潜意识一直记得曾经的想法,并且朝着目标默默实践。

达芬奇的好奇与观察很惊人,比如观察鸟类,发明飞行器。

其实中国历史上,庄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观察大自然,例如北冥的鲲,御风飞行6个月,就有庄子对气流的观察。

对智者的智慧,简直顶礼膜拜,果然“小知不及大知”,需要永怀谦卑的心态。

影片中说,圣杯并不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杯子,而是一个隐喻。圣杯实际上指的是耶稣的配偶抹大拉的玛利亚,并且与她有一个名叫萨拉的女儿这个大秘密。耶稣本要传位给妻子,却被基督男徒迫害,玛丽亚流浪人间,在郇山隐修会骑士的保护下才得以藏在石棺下,被埋藏了上千年,才被揭开真相。她和耶稣的孩子是女孩。郇山隐修会的信仰是要保护圣杯,这个圣杯,就是玛丽亚的遗骸以及大量记载耶稣和玛丽亚言行的文字证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737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