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文辞绝美,回味深远的《牡丹亭》、孔尚任立意极高,文学性极强的《桃花扇》。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扩展资料: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参考资料:
问题一:昆曲雅称是什么 中国戏曲之母
问题二:昆剧被称为什么 昆剧也叫昆曲
昆曲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简介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1],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 《梁山伯与祝英台》昆曲剧照
“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矗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溯源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 昆曲《秋江》剧照
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让昆曲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 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历史上有名的陈圆圆就会唱昆曲。
有很多知识请看
baikebaidu/view/70955
问题三: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什么? 昆剧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未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这种“小集南唱”、“清柔婉折”的昆山腔,在明中、后期的嘉靖初年被变革发展。当时,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音乐家魏良辅痛感昆山腔的不协音律,于是借张野塘、谢林泉等到民间艺术家的帮助,参照北曲的演唱成就,对昆腔加以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总结出了一整套昆腔曲唱的规范,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经过改造后的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被称为“水磨腔”。所谓水磨调,是说音调极其细腻柔婉。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新昆曲博得了众口一词的称赞。
改革后的昆山腔,大大发展了南曲的演唱艺术,而且在曲调运用上,也吸收北曲结构谨严的长处,但它还只是清唱曲,尚未走上戏曲舞台。
完成昆山腔的又一重大革新,将昆山腔推上戏曲舞台,成为戏剧,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昆山梁辰鱼是一个著名的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魏良辅改腔的成就使他颇受鼓舞,但他还觉得这样的新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与精通音理的郑思笠、陈梅泉、唐小虞等人发挥文学优势写作了以西施为主要人物的《浣纱记》传奇,从音乐方面弥补了水磨调“冷唱”的不足,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以及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昆山腔在剧曲中的首次运用,引起了轰动,并很快压倒了其它一切声腔,一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戏曲,并流传南北各地,这就是昆剧。
昆山腔的影响迅速在文人士大夫中扩大,文人雅士争相为昆山腔写作传奇剧本,致使明清时代的传奇基本上都是为了昆剧而作的,大半部明清传奇史其实就是昆山腔演剧史。昆剧独占戏曲的鳌头长达两百余年,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剧种能与之抗衡。到了明后期的万历年间,昆剧的影响已经是从吴中一带扩展到整个江浙地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倒,一跃而为诸腔之首。昆腔传入北京,迅速取代北曲的地位,受到了士>>
问题四:京剧与昆曲,评弹有何不同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共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问题五:昆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大家 的艺曲形式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问题六:除了京剧以外还有什么剧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精华 这就当属昆曲。
昆曲
1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2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3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有人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此说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但是,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称其为昆曲了。
摘自《》昆曲词条。
1《牡丹亭·游园》
杜丽娘: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春香: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塡。杜丽娘:可知我常-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羞花闭月花愁颤。
2《长生殿·弹词》
这是老生的唱工名剧,曲调苍凉悲壮,颇为感人。在昆曲盛行的时代,传播很广。所谓“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即指《千忠戮·惨睹》和这出戏而言。
李龟年: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雕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哪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吓哈倒,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3《窦娥·叨叨令》
窦娥:叨叨令恁凭俺当赴法场,啊呀,到此际有何亲眷,十几年早已不见家人面。后节里去不把哥埋怨,前街里去职恐怕俺的婆婆见。兀的不住叫她痛煞人也麽哥,兀的不苦煞人也麽哥,啊告,告哥哥,临刑时好与奴行方便。
4《玉簪记·秋江》
小桃红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恨拆散在霎时间,都只为心儿里眼儿边,血儿流把我的香肌减,也。恨煞那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
五般宜想着你初相见,心甜意甜。想着你乍别时,山前水前。我怎敢转眼负盟言?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酒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又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一似西风泣断猿。
5《西厢记·佳期·十二红》
这是莺莺与张生欢会之时,房外把风的红娘的唱词。梁谷音唱的曲子。词句颇有意思。
十二红****多丰采,君瑞君瑞济川方。一双才貌世无赛。堪爱,爱他们两意和谐。一个半推半就,一个又惊又爱;一个娇羞满面,一个春意满怀。好似襄王神女会阳台。花心摘,柳腰摆,似露滴牡丹开,香恣游蜂采。
一个欹斜云鬓,也不管堕折宝钗;一个掀翻锦被,也不管冻却瘦骸。今宵勾却相思债,竟不管红娘在门儿外待。敎我无端春兴倩谁排?只得咬,咬定罗衫耐。尤恐夫人睡觉来,将好事翻成害,将门扣,叫秀才,你忙披衣服把门开。
低低叫,叫**,你莫贪余乐惹飞灾。看看月上粉墙来,莫怪我再三催。
《思凡》是昆曲折子戏《孽海记》中一折。其中唱词如下:
山坡羊牌:小尼姑年方二八,
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
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
见几个子弟游戏在山门下。
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
他与咱,咱共他,两下里多牵挂。
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
死在阎王殿前由他。
把那碾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
放在油锅里去炸,啊呀,由他!
则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死鬼带枷?
啊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采茶歌牌: 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
暮祷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
生下我来疾病多,
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
与人家追荐亡灵,不住口的念着弥陀,
只听得钟声法号,不住手的击磬摇铃擂鼓吹螺,
平白地与那地府阴司做工课。
《多心经》,都念过;《孔雀经》,参不破,
惟有《莲经》七卷,是最难学,咱师傅在眠里梦里都叫过。
念几声南无佛,哆咀哆,萨嘛呵的般若波罗,
念几声南无佛,恨一声媒婆,娑婆呵,嗳!叫,叫一声,没奈何!
念几声哆嘴哆,怎知我感叹还多。
采茶歌牌:绕回廊散闷则个,绕回廊散闷则个!
哭皇天牌:又只见那两旁罗汉,塑得来有些傻角。
一个儿抱膝舒怀,口儿里念着我。
一个儿手托香腮,心儿里想着我。
一个儿眼倦开,朦胧的觑看我。
惟有布袋罗汉笑呵呵,他笑我时儿错,光阴过。
有谁人,有谁人肯娶我这年老婆婆?
降龙的,恼着我,
伏虎的,恨着我。
那长眉大仙愁着我,
说我老来时有什么结果!
香雪灯牌:佛前灯,做不得洞房花烛。
香积厨,做不得玳筵东阁。
钟鼓楼,做不得望夫台。
草蒲团,做不得芙蓉,芙蓉软褥。
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
为何腰盘黄绦,身穿直缀?
见人家夫妻们,一对对着锦穿罗,
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
风吹荷叶煞牌:奴把袈裟扯破,
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
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
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
夜深沉,独自卧,
起来时,独自坐。
有谁人,孤凄似我?
似这等,削发缘何?
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
哪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
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
哪里有江湖两岸流沙佛?
哪里有八千四万弥陀佛?
从今去把钟鼓楼佛殿远离却,
下山去寻一个少哥哥,
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
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
扩展资料:
该剧置爱情主人公于艰难困境中进行刻画。为使一对青年男女相遇邂逅成为可能,戏一开场,作者便以金兵南犯,人们纷纷逃难展开一个动荡不安的背景。
原先的宦门之女陈妙常,就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处境中与亲人失散的。由于孤身只影,陈妙常不得不遁入空门,投奔金陵女贞观为道士。
潘必正一上场就是一个“两度长安空涮洒”(再次落第),“羞惭满面,难以回家”的哀伤者,他想到“久居武林,不是长策”,于是到女贞观投靠他的姑母:女贞观观主,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男女就在这种不幸的“哀境”中得以相处,得以相互了解,并产生爱情。
如果没有这种兵慌马乱的背景和“两度长安”的不幸,陈妙常和潘必正的这段情缘就不可能发生:如果说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发展是一个洋溢着喜剧性的艺术结构,那么,困于寺院、寄人篱下所构成的“哀境”,则成为反衬这一喜剧结构的背景。
该剧着重表现主人公悲喜交织,时喜时悲的喜剧性心理在传统观念中,佛寺、道观被视为修身养性的“净土”。然而,就存这块“净土”中发生了尼姑思凡的新奇事。这一选材与写法,跟一般闺阁佳人靠丫环递简搭线写法相比,实在别开生面,富有喜剧性潜能。
作者不单纯表现人物的悲哀和处境的艰难,而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以哀写乐,倍增其乐”艺术传统,着力表现爱情主人公逆境之中悲喜交织,时喜时悲的矛盾心理。
作者通过《耽思》、《叱谢》、《词媾》三出戏,极写情人心中的困苦和哀伤,以及他们在困扰中逐渐冲脱封建枷锁和寺院清规的束缚,终于在这“圣洁清幽”的女贞观里自作自主,“成就了凤友鸾交”,“鸾交”之后潘生立即遭到驱逐。
于是,较之以往更为痛苦的情境出现了。《玉簪记》就是在这种一哀一喜,一喜一哀,环环相扣的强烈对比中,推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沉思,令人愉悦的喜剧场面,最后潘生高中,女贞观里重会玉簪,“哀境”完全变成了喜境,作者苦心经营的“以哀写乐”的目的完全达到。
-思凡
昆曲《牡丹亭》离婚歌词如下:
鹊侨仙〔贴扶病旦上〕拜月堂空,行云径拥,骨冷怕成秋梦。世间何物
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贴)坐好了。
〔旦〕枕函敲破漏声残,似醉如呆死不难。一段暗香迷夜雨,十分清瘦怯秋寒。
(贴)**,今日病体可好些么?
(旦)春香,我病境沉沉,多应不济事了。不知今夕何夕?
〔贴〕八月半了。
〔旦〕哎也,是中秋佳节哩。老爷,奶奶,都为我愁烦,不曾玩赏了?
〔贴〕 这是自然。
〔旦〕你为我开轩一望,月色如何?
〔贴开窗)啊哟,偏偏下起雨来了。(旦望介〕
集贤宾〔旦〕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
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
(贴)**。
〔旦叹介〕轮时盼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 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
(贴惊介〕不好了,不好了,老爷奶奶快来!
忆莺儿〔外、老旦上〕鼓三冬,愁万重。冷雨幽窗灯不红。听侍儿传言
女病凶。〔贴泣介〕我的**,**!〔外、老旦同泣介〕我的儿啊,你舍的命
终,抛的我途穷。当初只望把爹娘送。〔合〕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旦作醒介〕〔外〕快苏醒!儿,爹在此。
啭林莺〔旦醒介〕甚飞丝缱的阳神动,弄悠扬风马叮咚。〔泣介〕爹娘,
儿拜谢你们了。〔拜跌介〕从小来觑的千金重,不孝女孝顺无终。爹娘呵,
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众泣介〕〔合〕恨西风,一霎无
端碎绿摧红。
(老旦)我的儿哇。
〔旦〕爹,娘,女儿不幸,作何处置?
〔老旦〕奔你回去也。儿!
〔旦〕这倒不消。后园中一株大梅树,儿心所爱。但葬我梅树之下可矣。
〔老旦〕这是怎的来?
〔旦〕爹娘啊——
(贴)老爷奶奶答应了**吧。
〔外〕儿啊,爹娘依你便了。
〔旦作看外介〕哎哟,爹爹扶我中堂去罢。
〔外〕扶你也,儿。〔扶介〕
尾声〔旦〕怕树头树底不到的五更风,和俺小坟边立断肠碑一统。爹,
今夜是中秋。〔外〕是中秋也,儿。〔旦〕禁了这一夜雨。〔叹介〕怎能够月落
重生灯再红!〔并下)
昆曲《牡丹亭》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杜丽娘
女,16岁,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
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
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个被封建时代扼杀的悲剧人物,又有一段被艺术塑造的浪漫人生。
柳梦梅
原名春卿,男,20岁,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英俊潇洒,气质非凡,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却时运不济,父母早亡,举目无亲,仅靠先柳宗元的仆人郭橐驼之后郭驼经营果园花圃供养,尽管生活窘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志,却又怀才不遇。后历经磨难,终于实现抱负,高中状元。
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真情不移,痴心不改,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敢作敢为的行动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参考资料详情:-《牡丹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