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竹筒茶是一种古老的茶俗,具体是怎样的?

佤族竹筒茶是一种古老的茶俗,具体是怎样的?,第1张

佤族是一个生活在边境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县和西盟县是佤族的主要社区。佤族人自称佤族,他们的祖先是古白族的一个分支。在清代,他们有不同的名字,如 "卡拉"、"哈瓦 "和 "卡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被统称为佤族,意思是 "住在山上的人"。佤族的竹筒茶是一种古老的茶俗。用竹筒泡茶很有意思。竹子是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们住在竹屋里,坐在竹凳上,用竹碗,用竹筷子,睡在竹皮里。有一首民谣可以唱。"竹叶青青竹筒长,切段竹筒装白糖,竹筒里吃白糖,姐姐不换心天长地久"。到了提亲的时候,年轻人会向有口才的人求婚。去参加婚礼时,要带一个茶壶,背包里装着茶叶、香烟和茶缸。

到了姑娘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都说要以最快的速度结婚,将茶壶装满水,自己去火盆里将火烧旺,放上茶壶,从背包里拿出茶叶和茶瓮,到姑娘的柜子里拿出碗,准备泡茶。不管姑娘家同意不同意,都得围着火堆等。水一烧开,新娘立即用增值税泡茶,倒在碗里。按照这个顺序,她被尊称为父母、兄弟姐妹,最后是自己。接下来是结婚。娘和其他人也跟着喝茶,婚姻就这样结束了。如果到了深夜,茶水还是空的,第二天晚上再来。如果连续三个晚上还没有人喝茶,说明姑娘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还想谈,就要等到明年了。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布朗族,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至今保留着千年原始的制茶方法。那么,接下来,就通过 布朗族文化 来了解一下布朗族最原始的制茶方式吧,真的非常值得看哦。

 第一种:

将采来的鲜茶叶放在锅里炒,茶叶经过拌炒杀青后放在竹篾或者竹席上,用双手揉捻成条,最后放在蔑笆上或簸箕上晒干即可饮用,人们称之为晒青毛茶。

 第二种:

将采来的鲜茶叶放在锅里用双手拌炒,然后趁热把茶叶塞入竹筒里,一边塞一边用木棍舂紧。最后把竹筒放在火塘边烤。当竹筒的皮烤焦后,便可以破开竹筒取出茶叶,存放几年后饮用。此茶汤色褐红、香气独特,人们称为陈香竹筒茶。

 第三种:

将采来的鲜茶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熟,把煮熟的茶叶放在阴暗处十余天让茶叶发酵,然后把茶叶装入竹筒内并埋入事先挖好的土坑中,把装有茶叶的竹筒埋在土中一个月左右后取出食用。此茶布朗族称为“勉”,俗称“酸茶”。酸茶不是饮品而是食品,即把酸茶放在嘴里含。据说,嘴里含一两片酸茶一天可以不喝水,酸茶能生津解渴。同时酸茶在生活中不仅是重要的礼品,也是重要的社会交往媒介。

 第四种:

腌茶叶。制做掩茶叶的方法又分两种,一种是将采来的鲜茶叶先用水煮熟,然后将其放在竹筒里加适量水,最后用笆蕉叶封口,腌制十多天后便可食用。另一种方法是将采来的鲜茶叶用甄子甄熟后晒干,然后用冷米汤拌茶叶,最后把茶叶放进竹筒里腌制十多天。腌茶不是饮品而是食品,可以当作菜食用,也可以当作零嘴食用。

 第五种:

制青竹茶。青竹和茶叶同时准备好,首先将水放进青竹筒里,然后把竹筒放在火塘边烤,同时把鲜茶叶用竹夹子夹着放在火塘上烧烤,当茶叶烤黄时便放进竹筒里煮,水烧开则可饮用。

竹筒茶和酸茶是撒拉族特有的饮料

撒拉族是一个在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他们有很多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之一就是饮料文化。在撒拉族人的生活中,竹筒茶和酸茶是必不可少的两种饮料。

竹筒茶是一种以茶叶、牛奶、盐、巴旦木等为原料的传统饮品。它使用竹筒作为制作工具,将茶叶等材料放入竹筒中,再用沸水浸泡,这种工艺既环保又能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竹筒茶具有提神醒脑、健脾开胃等作用,是撒拉族人在工作和休闲中的必备饮品。

酸茶则是撒拉族人另一种特色饮料。它是用青稞面、苯环素和酸汤等食材制作而成的。酸茶颜色淡黄,味道酸爽可口,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由于青稞是撒拉族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所以酸茶在撒拉族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竹筒茶和酸茶是撒拉族独特的饮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饮品的制作工艺都非常具有特色,香气和口感也很独特。如果你有机会走进撒拉族的村庄,一定要尝尝这些美味饮品,你一定会爱上它们。

冲泡竹筒香茶时,一般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1) 泡茶。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后,

就可开始饮茶。

(2)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黄元琪

中国云南巴达山区的高山上,有一处大黑山原始森林。它林木茂密,谷涧错落,孕育了诸多几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茶树与森林共生,在林中有很多茶籽落地后自然长出的小茶树,接力着品质极好的乔木老树。不远处的章朗老寨 历史 悠久,遍布古茶园。

高山森林与野茶树

章朗村

据章朗古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佛家弟子玛哈烘用大象驮着经书自斯里兰卡学经归来,当他来到恩巩跺多山(现章朗古佛寺所在地)时,由于正值冬季,冻雨突降,大象竟被冻僵,跪卧不起。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帮助玛哈烘拾掇薪柴,燃起熊熊之火,为大象驱寒取暖。

后来,玛哈烘因在此建寺立塔,并动员周围村寨的人们搬到现在的地址,组建寨子,取名“章朗”,以纪念大象驮经书之功。那时,他们称这里为“景桑”,意为“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

章郎村与象密不可分

1400年 历史 的白象寺

章郎有“六座千年宝藏”:古寨、古寺、古井、茶树、茶农与茶俗。

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 历史 遗迹,村里建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活化石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生与茶密不可分。

俗语说,“布朗族待过的地方就有千年古茶树”,如今它是云南茶叶的主要产区。

茶叶

在 历史 长河中,自古收到古茶树恩泽的布朗人,沉淀了丰富的茶文化,也荟萃了与众不同的茶艺。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而濮人是最早发现与栽培茶树的人。汉晋时期,濮人分布在今云南澜沧两岸以及以西地区。布朗族生活在深山中,是他们的分支。古茶树蕴含着重要的人文意义,章郎人视它为圣物珍品,不但会祭献古茶树与茶祖,还在婚丧嫁娶中以茶为礼物,拉进人与人的距离。

布朗族《祖先歌》

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

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与茶树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杖

在传承千年的古歌谣与民间传说中,茶叶是叭岩冷将野生的“得责”带回村中人工移植栽培,并取名为“腊”,相当于汉语中的“茶”。

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布朗族的茶种植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古老的茶农积累了丰富的种茶与制茶经验。每年四月开始,章郎村的头茶成熟了。身着黑青色上衣,五彩裹裙的布朗族妇女纷纷把握采茶时机,熟练地爬上古茶树采摘茶鲜叶。章朗古树茶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深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香型特殊,似兰似蜜似野花,山野气息浓厚。

茶农上树采茶

茶农上树采茶

她们个个也是制茶能手,擅用土法制作的散茶:将新鲜茶叶放入热锅内熬煮,当鲜叶变色变软时,将它放在竹簸箕上用手揉搓成条状,然后将茶叶自然晒干。这样的散茶条索紧结黑亮,不易变质。

竹筒茶是制作茶叶的古法:用嫩茶尖在铁锅内炒干,趁热塞进香竹筒内,直到填满、压紧实再用笋叶封口扎紧。然后将竹筒放在火塘上烘烤,烤时不停翻动。当竹筒发出焦香的味道时,火候便到了。竹筒冷却后被剥去,竹子高洁淡雅的香气与茶香融合。一管喷香味浓的茶柱沁人心脾。

作为独特的品茶方式,当地人会用竹筒茶混合蜂蜜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他们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以竹筒为茶壶,一头削尖,插入地下。注入沸水与烤制好的竹筒茶叶,然后分到放有蜂蜜的竹杯中请客人品茶。此时蜂蜜的甘甜、泉水的清冽、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喝起来别有风味,令人久久难忘。

竹筒茶

酸茶是极具布朗民族特色的做法。在每年湿热的五六月,为了避免内滞,他们将鲜茶煮熟,放在阴凉处发酵。等茶发酸后装入竹筒并且埋在土里。四个月的光阴流转成就了一筒具有药用价值的酸茶,当地人无论老少都有嚼食酸茶的习惯,据说能生津止渴,有助于消化。

除了有利于 健康 的酸茶外,煳米茶是另一个以茶入药的典范。此茶用料独特,其泡制方式是先将土罐放在火塘中烤热,再放入糯米与茶叶同烤。随后添加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枇杷叶等几味草药,用滚烫的开水泡开,最后佐以红糖调味,放回火塘烹煮几分钟。一罐色泽暗红,能治疗感冒、咳嗽的药茶便制作完成了。

章朗老寨的村民岩坎龙开了一家茶店,将采摘下来的古茶树鲜叶与现代工艺结合,制作成精炼的生普洱。郁郁葱葱的古茶树是云南大叶普洱茶最好的原材料。每当春茶季节,他的全家齐心合力加工茶叶。大叶种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捏、干燥、后熟等精细加工,能制成馥郁的普洱。汤色金黄明亮,汤质细腻饱满。入口略苦却回甘顺爽。茶香浓郁,茶气强烈。

茶农采青

章郎茶

章郎茶

他常说:“章朗的古茶树都在高山上自然生长,特的去寻找的话,要走好几段艰难的山路,爬树的过程也充满惊险。我小时候就常在树上和蛇对峙,虽然采摘艰苦,但是野生茶树的品质肯定是优于人工栽培的,所以再苦也要获得。古茶树是寨子的朋友,我们不但要爱护它,也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章朗的茶叶自古就珍贵。”章郎村诸多像岩坎龙这样的茶农,用一杯杯甘美的茶,默默守护着祖先留下的土地与传统。

校对:栾梦

自制茶叶选用香竹或者是毛竹都可以。

制作传统竹筒茶大都选取秋季成熟的新鲜香竹,用这样的香竹做茶叶容器会使茶叶潜移默化地吸收竹子新鲜时的清香。

用于制作竹筒茶的竹子一般选用生长1~2年的嫩竹,品种以香竹(又叫糯竹,竹筒内径3~7cm,节间长30~40cm)和甜竹(竹筒内径10~18cm,节间长30~ 45cm)为主。

先把毛茶放入竹筒内,然后将竹筒放到火上烤,使其温度升高,把竹子香气和水汽逼出渗入茶里,带有清新,竹香的水蒸气将竹筒内的茶叶变软后,再将茶舂紧压紧。

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竹筒茶是将夏天采集的茶叶炒熟后,置入竹筒内,然后用芭蕉叶封口保存。饮用时再将竹筒放在火上烘烤,直到把竹筒烤至焦黄后剖开竹筒,再用开水冲泡。这样的茶汤在浓烈的茶香中还有种竹子的清香味。

酸茶是将鲜茶炒熟,置放到潮湿处,待发酵后放入竹筒,封口埋入土中,1个月后取出饮用。许多妇女还把酸茶放入口中细嚼。村民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布朗族的饮食文化

布朗族不仅喜食酸鱼、酸菜、酸笋,而且喜欢饮用一种独具民族特色与地区特色的饮料——酸茶。酸茶制法是:先将新鲜茶叶煮熟放在阴凉处,待茶叶变酸后置于竹筒中,塞紧,再用竹笋叶将竹筒包好埋进土中,三四个月后取出,即成酸茶。

制茶、饮茶也是布朗族的一大特点。布朗族善于制茶,长期的种茶实践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布朗族妇女个个都是制茶能手。每年四五月,她们将采回的嫩毛尖放进锅里炒干,趁热装入带盖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状时,喷香可口的竹筒茶就制成了。

生活在茶乡的布朗族人品茶极为讲究,他们的烤茶更是别具特色:将茶叶放入特别的茶罐中,放在火塘边烘烤,扑鼻的香气冒出时注入滚烫的开水,浓郁香醇的烤茶就制成了,这是布朗族人待客的上品。

竹筒香茶属绿茶紧压茶类,其品质特点是,外形呈圆柱菜,直径3~8厘米不等,长8~20厘米不等,不柱体到面光滑,香气馥郁,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的特殊风味,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黄亮。制好的竹筒香茶很耐贮藏,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干燥处贮藏,品质常年不变。

在饮用时最好是用嫩甜竹的竹筒装上泉水放在炭火上烧开,然后放人竹筒香茶再烧5分钟,待竹筒稍凉后即可慢慢品饮,亦可用壶具冲泡。饮竹筒香茶,几种香气相得益彰,既消暑解渴,又解乏提神,别有一番情趣。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四道程序,现分述如下。

装茶:就是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32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