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解晚晴小说集《依然相爱,该有多好》出版

女作家解晚晴小说集《依然相爱,该有多好》出版,第1张

《依然相爱,该有多好》是一部小说集,收录23个唯美而纯真的爱情故事,层层渲染了“人生若只如初见;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四重意境,让读者体悟再千回百转的情爱,终逃不开“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23个故事,不是爱情的样板,只渴望在这些唯美、深情而感伤的故事里,邂逅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和一段造就了你我、惊心动魄的倾城时光。

解晚晴,80后女子,祖籍陕西镇安。现为陕西丈八文化艺术馆特邀作家,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作协理事。喜欢以散文、诗歌、小说、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已出版合集《墨染流年》,励志散文集《倾一城烟花,伴一世清欢》,短篇小说集《依然相爱,该有多好》等多部。

链接:《倾一城烟花,伴一世清欢》是作者首部散文集,文字凝练优美。细数流年,浮生若梦,被我们蹉跎的时光多如春天的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每一寸光阴里的酸甜苦辣;纵观宇宙,浩瀚广袤,我们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白驹过隙,最终都会被时光无声的消融淹没。“路漫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中那发人深省的呐喊还在耳边回荡。(魏锋)

乔治桑:田间的一缕阳光

在法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如莫伯桑,莫里哀,巴尔扎克,小仲马,但如果说起田园小说,则应首推女作家乔治桑。

乔治桑用她细腻的笔为我们描绘了法国农村的田园风光。在她的故事里,看不见硝烟弥漫的战场,听不到喧嚣迷乱的都市莺歌,更触不着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两面三刀。她笔下的世界,永远都是诗一般的风景下,恬静与闲适滋润出的男男女女在上帝慈爱的目光下相互爱惜的生活,努力勤劳的工作,可能在生活中会遇见一点点的小麻烦,但在大家阳光般的心怀下,这点不快也如盛夏日头下的一点冰屑,迅速融解了。同她的好朋友巴尔扎克不同,她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塑造自己理想化的人物,表达善良高尚的情操。她认为:“艺术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研究,而是对理想真实的追求。①”而她的作品正像她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了一部部理想和信念的写照。

在其诸多作品中,《田园三部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明朗的色调,成为她最具特色的代表。而在其中的细腻优美的诗样情调,也为法国文坛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乔治桑借助山水田园悠闲的背景下,交代了她对人生的种种理想

《魔沼》:内心的自我认知

在她的第一部作品《魔沼》中,她借助一段极为简单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热尔曼的妻子过逝后,岳父让他再娶,并为他提了亲。但热尔曼由于机缘巧合与临家女孩玛丽困与一片沼泽中,通过接触他发现玛丽的真诚善良,美丽大方,是他的真心所属,最终他放弃了富有的**而与玛丽共结良缘。

故事虽然平凡,但乔治桑的高明与独特之处在于,她并没有让任何巨大的阻力出现在这对恋人之间,无论是门第,财富,年龄,还是外界的压力,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如果说真的要阻挡他们爱情的,恐怕只有他们内心自己在挣扎。而这种挣扎本身的动机则是来缘于对自己是否能给对方带来幸福的一种质疑。于是一部可能成为阶级斗争或是奇巧曲折的书,变成了一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生活故事,伴着田间悠悠白云,碧水青山,让人回味无穷。

这也注入了乔治桑自己的爱情理念:真正的爱情是没有权贵,地位,年龄之分的,而能让爱情迟疑彷徨的只有人的内心,内心的纯净和真诚决定了爱情的坚固与长久,而这种纯净和真诚则是一个人善良与宽容的体现。

小说中的魔沼,其实只是一个隐喻,即给恋爱双方一个可以交流和考验的契机,这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巧合。就仿佛现实生活中男男女女的邂逅,这就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一个个魔沼,既可以抓住,也可以放弃,一念之差就改变了人的一生;但如果是怀着真挚而虔诚的态度面对爱情,面对生活,怎样的魔沼都会带来幸福的结局。

同时,乔治桑在《魔沼》流露了一种淡淡的反叛情结,如故意让男主角以一种奇妙的心态排斥岳父安排给他的女人,隐隐的也透露出一种她对现实的不满。

但总之,《魔沼》还是一个很简单透明的故事,就象王维的诗,清淡宜人,含蓄隽永。

《弃儿弗朗索瓦》:命运的自我选择

比起第一部《魔沼》的简单,《弃儿弗朗索瓦》显得有些奇特,甚至带了点传奇的色彩,但仍然继承了第一部明朗清澈的特点,让人读后津齿留香。故事讲述了**马德莱娜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善待比她小九岁的弃儿弗朗索瓦,但遭到别人甚至丈夫的误会。弗朗索瓦为了马德莱娜的名誉远走他乡,通过努力取得了名声和地位。当他回到故乡时,发现马德莱娜的丈夫已去世,只留下债务,他帮助马德莱娜解除困境,并发现已深深爱上她,最终两人冲破阻力喜结良缘。

同第一部的环境纯洁化一样,乔治桑依然在故事中为男女主角设置了一方净土,但为了让人物性格更加复杂丰满,他在人物身上注入了更多的矛盾体。在这一部中,有两个矛盾体始终与主角命运紧紧相连。一是弗朗索瓦对玛德莱娜深深的爱(我们姑且不理会这种感情的性质)和担心这种爱对玛的困扰之间的矛盾;另一个则是玛德莱娜对弗朗索瓦关爱之切与担心丈夫会因此不快之间的矛盾。整个故事在两组矛盾的带动下慢慢的前进,并且我们的主角也在矛盾下痛苦的煎熬。

2008-5-10 21:18 回复 乔治桑 0位粉丝 2楼

面对矛盾,两个主角选择了不同的态度,玛德莱娜选择了让丈夫快慰而让弗朗索瓦离去,而弗朗索瓦则选择了让玛德莱娜快慰决定离去。看似不同的选择下其实隐藏的都是相似的动机——就是牺牲自己让别人幸福。这种牺牲略带着基督徒的特有的救赎,作为同一时代也是虔诚的基督徒的乔治桑自然也把这种浓厚的宗教理念注入到她的理想之中。

但乔治桑心中的理想是与幸福相连的,于是数年之后,她所操纵的男女主人公又走到了一起,她除去了玛德莱娜的的丈夫这个最大的阻力,让男女主人公面对一个更加纯净的环境重新做一个选择。在这一次的选择下,没有任何外界的压力,完全是人物对内心的一种挑战和探索。弗朗索瓦终于正视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玛德莱娜,而玛德莱娜也接受了他。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体不复存在,故事也便得以告一段落。

在这一次的选择中,乔治桑把人的内心放在主要位置,她认为理想的爱情是应该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情感才是婚姻的基础。

同第一部淡淡的反叛情结相比,乔治桑在《弃儿弗朗索瓦》中流露出浓厚的反叛个性。这种反叛体现在对当时传统伦理的两个质疑。第一个质疑是弗朗索瓦所爱的人是一个有夫之妇,而且年龄比他大九岁,这在当时社会无疑是不可接受的;第二个质疑是玛德莱娜与弗朗索瓦之间的感情是由母子之情转化而来的,这在当时更是伤风败俗的。然而乔治桑用轻描淡写的方法将这两个冲突淡化,甚至忽视,用玛德莱娜的丈夫的死解决了第一个冲突,至于第二个冲突,似乎全村的人都开放而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可以说在这里乔治桑再一次表现了她理想化的世界的准则,纯洁,真诚,以宽容的态度面对一切。只要两个人是相爱的,而且是真诚相爱的,他们就是可以被接受的。

或许说,从心理学和论理学角度挖掘《弃儿弗朗索瓦》能诠释出作者内心更多的东西,但乔治桑本人也不愿理会这些吧。正如她表现的那样:“这一组组牧歌式的爱情,完全摆脱了金钱,地位,年龄,容貌等世俗,物质的考虑,体现了一种高度净化的精神境界。②”仅仅就是如此吧。

《小法岱特》:人性的自我净化

如果把第一部第二部的风格比作王维的诗的话,那幺第三部《小法岱特》就象孟浩然的诗,依然是秀丽的田园风光,却蓦然多了份惆怅的情调。作者的笔下,依然是平静祥和的村庄,双胞胎西尔维内与朗德什在众人的关爱下成长,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成长的过程中,两人分别被亲情和爱情所困扰,最终得到了解脱。

在这部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与明快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双生子西尔维内与朗德什实际是人的两个侧面,西尔维内代表了懦弱,而朗德什代表了坚强。

尽管他们都是善良的,但西尔维内由于懦弱因此对弟弟朗德什有了极强的独占欲,就仿佛人类自身软弱的地方会依赖于自身强大的一面,西尔维内总想由弟弟陪着他,和他在一起,实际上也是在变相的掩饰自己。而朗德什则始终对他的弟弟是妥协的,他总是为了自己的弟弟放弃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权利。这和我们人类自身对缺点的妥协是多幺的相似呀。于是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但在一起时又常常痛苦。就仿佛人类自身的矛盾体,我们厌恶缺点,却无法摆脱;渴望优点,却无法时时体现出来。

直到小法岱特的出现,西尔维内与朗德什才有所解脱。小法岱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她身上拥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面对现实。她冷静的分析了西尔维内与朗德什的关系,指出了西尔维内性格中的不足;这些是原来谁也不愿意说出来的。在处理和朗德什的感情上,她也表现的异常冷静,她象是一盏明灯,把双生子迷茫的十字路口照亮,告诉他们前进的方向。在生活中,她就好象人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个个双重身份的人格变的成熟,变的完善。

在故事的最后,西尔维内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也深深爱上了小法岱特(有点象《钟无艳》的一句台词:“我最爱的男人,爱上了我最爱的女人,我怎幺办,只有离开。”:P),这似乎也预示着人们的缺点终将离开,因为它们会被生活中的善良所感化。

在这一部作品中,乔治桑收掉了反叛的衣襟,选择了人性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是她对理想认识的一种更高境界——既除了追求纯粹,认知自我外,更多的时候还要学会舍弃。只有这样,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才能被扩大,美好的理想也才有可能实现。

理想是一种梦,美好而不真实;理想是一捧星光,眩目而无法抓住。乔治桑自己也承认,她的理想与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她笔下的优美,仅仅是她笔下的生命。田园未必永如诗画,田园之中也有追逐,泪水,人性的泯灭。乔治桑也曾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情场失意,无论是和肖邦还是谬赛;乔治桑也曾因革命的失败而气馁,怨艾。但无论如何,她都没有放弃理想,她始终微笑着用仁爱面对一切,就象她笔下的人物一般,善良,宽厚。

我们承认巴尔扎克的伟大,乔治桑也承认,但她同时认为对现实深刻的分析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巴尔扎克就够了,而她只要告诉人们一个美好的憧憬,这本身不也是一种同样伟大的事业吗?

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那时的人们的心真的变的像天一样蔚蓝清澈,田间的一户农家院落内,一个女孩捧着一本小说走过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和被扫得一尘不落的庭院,对着她的正在做针线活的母亲说:“妈妈,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作家写过我们的生活。”一阵风吹过,片片胭红的蝶衣飘落在院子里的樱花树下,阳光下划出点点香痕,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味道,和着远处汲水的风车,淡淡的云,一切都是美好的。

  我的空间 写新文章

  上传新照片

  选择模板

  选择主页类型

  hudebd 0 | 我的消息(1/1)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退出 水立方=冰块创建于2007212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哭小弟》宗璞2008-02-09 11:25 宗璞《哭小弟》

  我面前摆着一张名片,是小弟前年出国考察时用的。名片依旧,小弟却再也不能用它了。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我长小弟三岁。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他站在山泉边,捧着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他高兴地叫道。

  在泉水缓缓地流淌中,我们从小学、中学而大学,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学校。毕业后就各奔前程了。不知不觉间,听到人家称小弟为强度专家;不知不觉间,他担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将来。这几年,父亲和我倒是常谈到,只要环境许可,小弟是会为国家做出点实际的事的。却不料,本是最年幼的他,竟先我们而离去了。

  去年夏天,得知他患病后,因为无法得到更好的治疗,我于8月20日到西安。记得有一辆坐满了人的车来接我。我当时奇怪何以如此兴师动众,原来他们都是去看小弟的。到医院后,有人进病房握手,有人只在房门口默默地站一站,他们怕打扰病人,但他们一定得来看一眼。

  手术时,有航空科学研究院、623所、631所的代表、弟妹、侄女和我在手术室外;还有一辆轿车在医院门口。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小弟如果需要把全身的血都换过,他的同志们也会给他。但是一切都没有用。肿瘤取出来了,有一个半成人的拳头大,一面已经坏死。我忽然觉得一阵胸闷,几乎透不过气来——这是在穷乡僻壤为祖国贡献着才华、血汗和生命的人啊,怎么能让这致命的东西在他身体里长到这样大!

  我知道在这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艰苦,也知道住在这黄土高原上的人工作之劳累,还可以想象每一点工作的进展都要经过十分恼人的迂回曲折。但我没有想到,小弟不但生活在这里,战斗在这里,而且把性命交付在这里了。他手术后回京在家休养,不到半年,就复发了。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像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等啊等啊,盼啊盼啊,我们知道病情不可逆转,只希望能延长时间,也许会有新的办法。航

  空界从莫文祥同志起,还有空军领导同志都极关心他,各个方面包括医务界的朋友们也曾热情相助,我还往海外求医。然而错过了治疗时机,药物再难奏效。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要他“回陕西去”。小弟说起这话时仍然面带笑容,毫不介意。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他始终没有丧失生的愿望,他还没有累够。

  小弟生于北京,1952年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他填志愿到西南,后来分配在东北,以后又调到成都,调到陕西。虽然他的血没有流在祖国的土地上,但他的汗水洒遍全国,他的精力的一点一滴都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了。个人的功绩总是有限的,也许燃尽了自己,也不能给人一点光亮,可总是为以后的绚烂的光辉做了一点积累吧。我不大明白各种工业的复杂性,但我明白,任何事业也不是只坐在北京就能够建树的。

  我曾经非常希望小弟调回北京,分我侍奉老父的重担。他是儿子,30年在外奔波,他不该尽些家庭的责任吗多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这样说:“等小弟回来”,“问小弟”。有时只要想到有他可问,也就安心了。现在还怎能得到这样的心安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他的思念是深的,苦的,我知道,虽然他不说,现在他永远失去他的最宝贝的小儿子了。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他素来的可倚可靠会给我安慰。哪里知道,却是他先迈过了那道门槛啊!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自1974年沅君姑母逝世起,我家屡遭丧事,而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我还不得不把这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老父,因为我无法回答他每天的第一句问话:“今天小弟怎么样”我必须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再没有弟弟可以依靠了,再不能指望他来分担我的责任了。

  父亲为他写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我那惟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

  他是积劳成疾,也是积郁成疾,他一天三段紧张地工作,参加各式各样的会议。每有大型试验,他事先检查到每一个螺丝钉、每一块胶布。他是三机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他曾有远见地提出多种型号研究。有一项他任主任工程师的课题研制获国防工办和三机部科技一等奖。同时他也是623所党委委员,需要在会议桌上坦率而又让人能接受地说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意见。我常想,能够“双肩挑”,是我们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特点。我们是在“又红又专”的要求下长大的。当然,有的人永远也没有能达到要求,像我。大多数人则挑起过重的担子,在崎岖的、荆棘丛生的、有时是此路不通的山路上行走。那几年的批判斗争是有远期效果的。他们不只是生活艰苦,过于劳累,还要担惊受怕,心里塞满想不通的事,谁又能经受得起呢!

  小弟入医院前,正负责组织航空工业部系统的一个课题组,他任主任工程师。他的一个同志写信给我说,1981年夏天,西安一带出奇的热,几乎所有的人晚上都到室外乘凉,只有“我们的老冯”坚持伏案看资料,“有一天晚上,我去他家汇报工作,得知他经常胃痛,有时从睡眠中痛醒,工作中有时会痛得大汗淋漓,挺一会儿,又接着做了。天啊!谁又知道这是癌症!我只淡淡地说该上医院看看。回想起来,我心里很内疚,我对不起老冯,也对不起您!”

  这位不相识的好同志的话使我痛哭失声!我也恨自己,恨自己没有早想到癌症对我们家族的威胁,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该定期检查。云山阻隔,我一直以为小弟是健康的。其实他早感不适,已去过他该去的医疗单位。区一级的说是胃下垂,县一级的说是肾游走。以小弟之为人,当然不会大惊小怪,惊动大家。后来在弟妹的催促下,乘工作之便到西安检查,才做手术。如果早一年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小弟还可以再为祖国工作20年!

  往者已矣。小弟一生,从没有“埋怨”过谁,也没有“埋怨”过自己,这是他的美德之一。他在病中写的诗中有两句:“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他没有恨事。他虽无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却有一个普通人的认真的、勤奋的一生。历史正是由这些人写成的。

  小弟白面长身,美丰仪;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父亲在挽联中说他是“全才罕遇”,实非夸张。如果他有三次生命,他的多方面的才能和精力也是用不完的;可就这一辈子,也没有得以充分地发挥和施展。他病危弥留的时间很长,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他不甘心。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啊!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已经是迟开了,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这些天,读到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读到了《痛惜之余的愿望》,稍得安慰。我盼“愿望”能成为事实。我想需要“痛惜”的事应该是越来越少了。

  小弟,我不哭!

  类别:文学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290) | 评论 (1) 上一篇:2007年10月 自考大学语文(本) 下一篇:宗璞 介绍 相关文章:• 宗璞《哭小弟》赏析 • 《哭小弟》——宗璞

  • 宗璞:酒和方便面 • 红豆 (2) 作者:宗璞

  • 红豆(1) 作者:宗璞 • 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 宗

  • 关于宗璞的资料 • 宗璞《紫藤萝瀑布》原文(图)

  • 宗璞:60年的"痴心肠"与"长相守" • 宗璞:我们不是两手空空 严家

  更多>>

  最近读者:

  翊馨雨雨 苍渂° myronshi Babyzhang_

  网友评论:1

  weiwen681122 2008-05-20 20:57 好

  发表评论:姓 名: hudebd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

  ©2008 Baidu

2006年英国**《热血警探》

述了一个高级巡警——尼古拉斯·安吉尔(西蒙·佩吉饰)已经在伦敦工作了很多年。然而,他却因为表现太过出色而遭到上级的排挤。于是,上级将他指派到桑得福特西部一个偏远的小镇去工作。在这个偏远的小镇上,他的工作与在伦敦时完全不同,要每天处理邻居关系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安吉尔开始非常不习惯,加之他的新搭档——丹尼·布特曼(尼克·弗罗斯特饰)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很笨的家伙,他必须很努力才能逐渐去适应这种“新”的生活···

张纯如

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1968-1989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城校区随研究物理和微生物学的父母亲成长。1989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

1990年,担任《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撰写重要新闻稿。订婚。

1991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和电气工程师布莱特·道格拉斯博士(BrettDouglas )结婚,7月迁往旧金山湾区。

1995年,自由撰稿人,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和美联社撰写稿件。冬季,在国家档案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的初步资料准备,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六星期的深入调查。

1996年,出版《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

1997年7月,前往中国南京,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

1997年12月,出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998年,获得华裔美国妇女联合会的年度国家女性奖。

1999年8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被拍摄电视节目,成为历史探索频道节目专题之一。

2002年5月13日,获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2002年8月,儿子克里斯托佛·道格拉斯(ChristopherDouglas)出生。

2003年4月28日,出版《美国华裔史录》。

2004年11月9日,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用手枪自杀身亡,留下遗书“我觉得被CIA或是别的什么组织盯上了”“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

2011年5月,由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所写的回忆录《无法遗忘的女子----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之前后》正式出版。

丁立梅是一位用音乐煮文字,文字暖人生的暖心女作家。每次读丁老师的文字,总有很多温暖与感触。她的这篇《我的2020》亦是如此!

常读她文字的读者,都喜欢叫她一声“梅子老师”。

每到年末,她都要自我盘点一番,这习惯,已延续很多年了。

2020,她的脚步慢了下来,有更多的时间跟自己待在一起,过着清简的日子,活得更从容更自在了些。

她所在的小城,是个草木众多的地方,这给爱阅读的梅子老师提供了无穷的便利。

每日黄昏,她必出门去。草长,花开,鸟鸣,蛙叫,萤飞,果熟,叶黄……没有一页她会错过。她捕捉到无数个美的瞬间,美的心动,它使梅子老师长长久久地愉悦。愉悦,让她有足够的底气,面对疾病、衰老、平庸和艰难。

最是喜欢梅子老师的一句话:“我以为,活得愉悦,才是生命中一件顶顶重要的事情。”

有时从六点,读到八点。有时起得晚一些,就把时间往后顺延,读到九点,边读边写。一年里,梅子老师要写满三大本读书笔记。

她所读内容庞杂得很,选读几首诗是一定要的。诗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

她推荐读者读一点宋词。你可以把它当剧本来读,当小说来读,当散文来读,当音乐来读,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在里头。你尽可以放慢速度,一字一字,感受字里行间那音律的律动和宛转。汉语言之美,美不过宋词去,这是梅子老师的感悟。

她认为一天的好时光,是从读书开始的。

梅子老师说自己天资有限,但勤能补拙啊。有时坐电脑跟前,也不知自己会写啥,写半天,敲敲删删,到最后所剩无几。但没关系,有那个状态就够了。

当你让自己久久处在一个写作的状态中,慢慢地,灵感也就来了。

每天让自己写一点儿,哪怕只有几行字,这是梅子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这些年的坚持,写作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方式。

“我就这样读下去、写下去,不刻意讨好谁,我给了我的文字最大的自由和宽容,我喜欢,就够了。如果刚好你也喜欢,我当然会非常高兴。”在读梅子老师文中的这段话时,常常能让我感受到她可爱的一面。用平常心读书与写作,给自己宽容与自由,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这就是梅子老师!

2020年梅子老师出版了《我把今天爱过了》与《恰好》两本新书。

“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里遇见,没有别的选项了,只有这一个,这样的天,这样的地,这样的水,这样的树,这样的人,对我们而言,都是恰恰好。”这是梅子老师写在《恰好》封面上的一段话,非常的喜欢。

新书《恰好》所记录的,正是这些“恰恰好”。那些意外的重逢,那些偶然的邂逅,那些低眉的眷顾,那些瞬间的绽放,它们,是这个百味纷呈的世界里的光和暖。

2020年的梅子老师生活富足,内心充盈。亲近大自然、读书、写作、旅行、出书与读者见面一样也没落下。

读梅子老师的文字让我感到温暖,同时这也是读者们共同的心声。每次看到读者们在梅子老师文末的留言,总有一种美好捧在心间。

梅子老师是幸福的,因为有那么多读者的喜爱与追随。读者们也是幸福的,因为梅子老师的文字可以抚平他们的忧伤,让他们带着一颗饱满的心重新去面对生活。

“平安,顺遂与如愿”是梅子老师发出的新年愿望。她总是温暖别人的那个,无数的读者被梅子老师的文字温暖着、感动着。她在做着一件有价值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15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