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充满美食与景点的马来西亚霹雳州,你会爱上这座城

邂逅充满美食与景点的马来西亚霹雳州,你会爱上这座城,第1张

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北部与中部区域的霹雳州,是马来西亚十三州属之一。这里有着两座古色古香城镇,一座叫怡保,另一座叫太平。作为现代与传统交汇的城市,这两个地方均有着举世闻名的地道 美食 、雄伟壮丽的自然景点,以及犹存百年的建筑地标,是你必游的城市选择之一!

芽菜鸡

芽菜鸡在怡保旧街场是具有代表性的 美食 ,许多游客会误以为这是“芽菜+鸡肉”组合在一起的 美食 ,实际上它们是分开上桌的,但两种食物搭配在一起享用,却比分开吃来得更美味。当地人特别使用含矿物质的地下水来种植,才会使芽菜特别粗大且爽脆清甜,这是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口感。

白咖啡

白咖啡源自于马来西亚怡保旧街场,已有半个世纪的 历史 。白咖啡指的并不是白色的咖啡,而是以低温和特殊手法烘焙,将咖啡的苦酸味降到最低,保留咖啡原有的色泽和香味之余,也达到少酸少苦少涩的风味。如果你来到怡保不喝白咖啡,那就等于白来了!

霹雳洞

在怡保北部靠近打昔山的地方,有许多大型的石灰岩山洞,是当年出家人进行冥想修行的场所,而霹雳洞就其中之一。

这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坐像,洞内崖壁上有壁画百余幅,你可以花点时间在这里慢慢欣赏十八罗汉和唐三藏西天取经图,也可以沿着385级阶梯走到洞穴外的空地,鸟瞰怡保市区美景。

三宝洞

三宝洞坐落在怡保喇叭山的石窟寺,是一处环境祥和恬静,以佛教为主的 旅游 胜地。这里的洞穴为钟乳石洞,踩上246级陡峭阶梯就能登上石窟洞顶,一览怡保周边景色。

太平湖公园

马来西亚最古老的湖滨公园—太平湖公园,建立于英国统治马来西亚时期,当时因锡矿采掘殆尽遗留下废矿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才成为今日融合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名胜地。

充满诗情画意的太平湖公园,具有八个代表性的景点,合称“太平湖八景”,分别是铁骑寻芳、皇岗听猿、曲桥待月、碧水红莲、竹韵琴声、平塘独钓、春岛幽情、翠臂擒波,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安顺斜塔

霹雳州安顺市中心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安顺斜塔。这里当年用作储水用途,后来因建筑深陷土壤中才停止使用。现在却成为了当地的地标建筑,每到夜晚都会有七彩灯光照射斜塔,特别漂亮。

安顺斜塔拥有超过百年的 历史 ,是马来西亚难得一见的中国式宝塔设计,外观看起来是八层楼的建筑,但实际上里面却只有四层楼。在斜塔的顶部放着一个大钟,所以当地人也称它为大钟楼。

马登红树林保护区

马登红树林保护区位于霹雳州的十八丁,这里保留了马来西亚半岛最大面积的红树林,

同时也凭着妥善的管理工作,使这里获得国际认可,被誉为世界上红树林管理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这片红树林也孕育了各种类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萤火虫等。

观赏萤火虫

十八丁是全马来西亚最多萤火虫栖息的地方,也是最大的萤火虫观赏及繁殖区。傍晚时分,码头的船家就会载着游客到观赏区,欣赏萤火虫隐藏在红树林间不停闪烁,犹如闪闪发亮的星星点亮着漆黑的天空。

       相机、背包,说走就走的旅行,相约、独行,想走就走的外出。濯水古镇,一个可以免费发呆的地方。

        后河古戏、风雨廊桥、阿蓬江湿地的白鹤,青砖黑瓦、石板老街,土家阿妹的油纸伞,加上我,悠然散漫步濯水,放松下来,把心情安放在这个宁静而古朴的小镇,和着麻糖叮叮当当的敲打叫卖声,老家的感觉似乎触手可及。

        我一直觉得风景与美食便是呼唤我们行走的理由,好的风情,饱眼福,令人感动、兴奋了大脑,而食之有味的美食,愉悦味蕾、舒缓情绪、净化心灵。在享受美食的候,生活中那些扰人的思绪每每都会被平复下来,令人忘却原本的起伏不定,感受幸福的滋味。

        如果你是一名食客,走到一处,都需要静下来,听听当地人们的讲说。濯水的美食,至今保留着太多原始的粗糙感,无论是刀工、装盘、还是味道。取名也土,“五腰台”、“三腰台”、“九盘十大碗”、“五品四衬”,全是口水话。而“吃刨汤”的说法,更是土家人杀年猪时对于热闹场景的直接描述,来源于生活,大俗大雅、幽默直接,可以看出濯水的菜,自成一派,与川渝一带江湖上的其它菜系也就少了很多瓜葛。

         听老人们说,“五腰台”,就是吃一顿饭要五上五下,喝开胃油茶汤、吃凉菜、喝酒热菜五个场次下来,需半天功夫,有四十余道菜。“三腰台”,要求三上三下,主辅菜有二十余道。“九盘十大碗”,讲究九个盘子,中间一个大品碗,“五品四衬”,则是五个品碗四个盘子盛装九道不同菜品,每一道菜都有要求,上菜排位也颇为讲究。以致于后来说讲排场都用“腰不倒台”来形容了,这些菜品也讲色香味型营养,蔬菜都留有一席之地,比如胡萝卜,后来菜品江湖上的“没有胡萝卜都成不了席”就出自于此,老人们的描述很有场面感,可见其曾经关于吃饭这件事在小镇是何等讲究。

        阿蓬江在麒麟盖与五福岭之间穿行,与蒲花河在小镇相遇,似久别的情人,阿蓬江属于这大山的男子,穿越千山,倒流800里,蒲花河蜿蜒含蓄似柔情女子,轻盈而美丽,他们的相逢造就了两江两山濯河两坝,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食物也必然多样:山民们烟熏火燎,有了腊肉飘香,河里人打渔摸虾,河鲜与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而乡下的人们,千百年来,更是在“腌”“鲊”上下足了功夫,“腌”、“鲊”本用于食物保存,结果让食材有了酸香可口的独特味道。

      有菜还得有酒,60度的泉孔酒,土家人称“苞谷烧”,象山民一样烈的个性鲜明,用此酒作为拦门酒,一碗下肚,放倒无数人,这气势。

       吃饭喝酒,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却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油鼓、酸鱼、茴香炸货、香草芭、马打滚、绿豆粉这些小吃则是当地人正餐之外的补充。老街上的阿婆的年纪好象被凝固了一样,几十年一直在街边做这些简单的小吃,忠诚的保持着老街的味道。

      老街从一千年前走来,当风景与美食相逢,便在这里生根,发芽,沉淀积累,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感受美食,轻抚蒲花河,泛舟阿蓬江,好想遇见你。

                                                                                                                              刘昌勇2017年4月,于天涯客栈

����������6W��

想来云南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不仅美景秀色可餐,各种 美食 也是脑洞大开。

都说云南人特别恋家,那是因为真的在家乡之外,太多好东西都找不到了,包括 美食 。说这话的时候,壹周君正惦念着云南的火腿呢!

相比较宣威火腿的大名远扬,丽江的“吹肝”真的就是非常低调了。但其实在当地,几乎算是街巷通吃的小吃。

“吹肝”作为大理白族的传统菜肴,这里的人家几乎都会,大理白族同胞招待外来游客,也总要弄上一盘吹肝。

这美味的“吹肝”可自然保存10个月以上,选在最冷的“三九”季节,这样制作的佳肴才不会变质腐败。吹肝要在进入腊月时,干燥的风要吹上一个月,所以赶在过春节前制作好的。

就像并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所有的猪肝都能做吹 肝。能做“吹肝”的猪肝要选用新鲜饱满、色泽鲜红的,而且猪肝不能有破损。

“吹肝”的手艺依赖于代代相传,妈妈婆婆将这门手艺传给女儿、儿媳,没有特定的食谱,但大理白族姑娘就这么耳濡目染传承下来了。

最好吃的吹肝,数鹤庆的最有名。

因为在鹤庆,每户人家都有一眼从玉龙雪山深处流出的千年雪水泉。而制作“吹肝”就要用这个泉水洗净。

主料辣椒是自家园子里采摘的辣椒制成的辣椒粉,辣味十足,再加上花椒、醋、酱油和食盐,院子中的山泉水不用高温煮沸消毒就直接用来配置调料,最后还要加入浓烈的鹤庆乾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味道能很快沁入猪肝中。

接下来进入吹猪肝,找一根中空的竹管拚老命地往肝里吹气,当然现在也有不少直接用打气筒打气,用力过猛,猪肝会炸开漏气,漏气了就必须把破开的地方捆扎住。

吹一吹拍一拍,让气体均匀的分散在猪肝的每一个角落。吹好便要把事先准备好的佐料往猪肝气孔通道里填塞,直到填塞得差不多后,在外面涂上一些精盐。

经过冬天风霜的吹打,猪肝颜色慢慢变深,“吹肝”就可以食用了。

“吹肝”吃法也很多,可炖、可煮、可蒸还可以油炸。

其实跟我们的卤猪肝有那么一点像,吹肝凉片,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吃法,加入葱花、芜荽和杨梅等调料,香酸四溢,味长独特,回味无穷。

丽江不仅风景优美,民风纯朴, 美食 更是数不胜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说到美景,当然离不开 美食 。来到丽江,不仅是一场与美景的邂逅,更是一场与 美食 的邂逅,单身的朋友如果运气好的话还会邂逅一场美丽的爱情。吹肝名列丽江十大名小吃,你说好吃不好吃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了。

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常采用的猪肝做法,其中以鹤庆白族人做的吹肝最为出名。做吹肝一般选择在十月份天气最冷的时侯,取新鲜猪肝,将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从管口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海椒面、花椒面、切细的香葱和乾酒,然后在猪肝表面抹上一些精盐,用绳子挂在通风之处,肝叶之间用竹片撑开,直到猪肝凉干为止。

将晾干的吹肝洗净、煮熟、切成薄片拼装在盘里,撒上芫荽、葱花,淋上香油、酱油、醋,美味即成。吹肝口感鲜香,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凉菜。

大家下次去丽江时千万别错过这道 美食 哦!

纳西族在春节宴请之时,都会选用一道吹猪肝凉拌来待客,吹猪肝的口味极其爽口,吹猪肝是每年杀年猪时制作好,特意留下请春客时用的。每年冬天,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吹猪肝。

丽江吹肝的做法:

趁着猪肝新鲜时,把吹气管插入猪肝内的毛孔吹胀,然后用白酒、花椒与食盐搅拌,灌进吹胀的肝孔之内。外层也用食盐、椒粉、八角、酒等佐料抹均匀,然后放进盆内腌起来。腌到十天左右拿出来晾干。吃的时候把吹猪肝洗净,整块煮熟,而后把猪肝切成干,放上酸醋、酱油、辣椒等拌后即可食用,到春节或者有亲朋好友自远方来之时,只要在水里煮上几分钟,做成拼盘凉拌,那味道之纯美,绝对是天下一绝。

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常采用的猪肝做法。其味极爽口并且没有通常猪肝特有的难吃的味道。

我们都知道,诗人都喜欢将自己的文学才思用在描写清山秀水、个人情感上,但其实,对于食物,诗人们也是毫不吝啬笔墨,从古至今,关于描写美食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那些诗人笔下的美食吧!

竹笋东坡肉

如果要将美食、诗人这两个词连接在一起,我相信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跳出一个人,这个人一定是“苏东坡”,苏东坡可以说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苏东坡创造出了有名的东坡肉,当然,一代大文人苏东坡也会写打油诗,他曾写过: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竹笋和猪肉两个毫不相关的食材却会苏东坡别出心裁地组合在一起,可见东坡对制作美食的创意。苏东坡无论在何等环境下都有一颗享受美食的心,被流放惠州,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却能随遇而安,并风趣地作诗:

惠州一绝 /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东坡肉

八珍

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句“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出厨师精湛的刀功和食客争食得场面。在写《丽人行》时也不忘描写一番皇室的用餐。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这段文字中的“驼峰”是骆驼背上的肉,也是骆驼身上最好的食材,“素鳞”即白色的鱼,在古代非常稀少,八珍则更是王公贵族才可以享受的美食,东汉郑玄注释:这八物分别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每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都极其复杂,到了现代制作方法都已失传,通过作者短短的几句诗,便体现出宫廷盛宴的豪华。

围炉新醅酒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家中新酿好的米酒上飘着绿色的酒糟,刚好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在红泥做的小火炉上温一壶酒,在大学纷飞的天气,与朋友围坐火炉尽情饮酒,怎能不温暖整个冬天。

古代人在忙完了农活后的腊月,就回利用空闲时间去酿酒‘把蒸好的米倒入缸中,加入清水和酒曲,搅拌均匀后盖上稻草,七八天后就可以闻到酒香了,他们喜欢酿米酒接待宾客,并有“把酒话桑麻”一说,即一边喝着酒,一边讨论着今年的收成,或许,这就是农民一年来最幸福的一刻了。

米酒

玉鲙丝莼

同样,另一位诗人陆游也是一名大诗人美食家。他们一生作过关于美食的诗数首,他曾写道: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

在人世间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吃上像美味佳肴,“脍”就是把鱼肉切细再进行烹饪,隋炀帝曾称赞“金齑玉脍”为“东南佳味”。莼菜在现在非常珍贵,古人在莼菜刚出芽时就采摘下来做菜,莼菜也是吴地有名的一道菜。陆游大多数诗描写的都是家乡的美食,做官成名后,他没有忘记故乡,曾写“十年流落忆南烹”思念故乡的美食。

莼菜

鳜鱼

在江南的西塞山,张志和观赏着这一处的山前白鹭飞去,在桃花旁的流水里看鳜鱼,不禁想到,这时候的鱼应该非常鲜美吧。鳜鱼是四大淡水鱼之一,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这样的江南,带着青竹编的帽子,穿着绿草做的衣服,就算是迎着风雨,也不想回去了。

鳜鱼

从古人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古代人非常重视吃,而诗人们运用他们巧妙的文笔,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一方土地,一道道特色美食的喜爱与情怀。

我原本喝不惯恭城油茶,总觉得有一股苦涩味儿,难喝极了。可是架不住它越来越火,在年底的好几次同学好友聚会中都是以喝油茶为主题,喝过几次之后,竟然也爱上了它微苦而又醇厚鲜香的独特口感,寻思着哪天再找个好地方约上几个闺蜜喝油茶去。

恭城油茶,是恭城瑶胞的一种传统食品,据史料记载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其中的茶叶含有丰富的茶碱,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生姜驱寒湿,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元素,能够补充能量。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作工具,做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

传说而已,不过好些美食传说都跟乾隆皇帝有关,也是怪了,可见这皇帝老儿就是个吃喝玩乐的主儿。

恭城油茶因为味道醇厚不涩而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上世纪90年代后,更是传至桂林及广西各地,如今打油茶喝油茶已不仅仅限于恭城一地,许多在外地打拼的恭城儿女、以及其他地区的人们都以打油茶为休闲享乐了,你看那满大街的油茶馆就是很好的证明。

油茶说“打”而不说煮,是因为制作过程中捶打茶叶而得名“打油茶”,但各地的油茶却因制法差异而各有其不同风味。

恭城油茶的制作,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一般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略炒后,用木捶在锅里捶打,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有些还会加入磨碎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然后用竹漏斗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葱花、香菜末,即可配上佐食饮用。

一锅茶水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加入清水重复熬煮达五六次。第一锅第二锅的油茶味道浓烈而涩,涩中带辣,第三锅第四锅才是最适口的好油茶,入口后有茶叶的清苦,也有一股葱花、香菜特有的香味,再加上炒花生米、炒米花、炸排散的酥脆,真是口感层次丰富、甘醇鲜香,令人回味无穷。

其实我最爱的是喝油茶时搭配的各种小吃,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喝油茶的习俗,但是这些小吃却是相通的,借着别人家的油茶吃一口家乡的小吃,会让我的思乡情怀得到大大的满足。

油茶的佐食大多是各种油炸和炒香的食品,炒黄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炒米或米花、脆果(类似油炸的面疙瘩)、油炸排散、糯米饭团或糯米粉糍粑等等,往往在十数种以上,喝油茶时摆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来就像请客吃饭,很有排场的样子。

事实上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都离不开油茶,请客人喝油茶也就相当于请吃饭了。

说到喝油茶当饭吃,我就想起第一次喝油茶的往事,因为不懂,还傻乎乎地闹了个小笑话。

那是我刚上高一的时候,班主任恰好是恭城人,有一个星期六他家打油茶,邀请了班上的三个恭城女生上他家喝油茶,我因为跟其中一位女生是好朋友,便也接到邀请一块儿去了。我一直觉得自己能受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跟班主任同姓。

我们大概是上午十点多钟到老师家,老师和师母已经准备好了油茶和佐食,有排散(面粉炸制的酥脆小食)、糯米糍粑等,大家围炉坐着,边吃边喝边聊,倒也热闹。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油茶,更没喝过,尝了一口,觉得味道怪怪的不甚喜欢,再加上生性腼腆,不如其他几个女生大方,所以坐在桌边很拘谨地吃了些糍粑等食物,便不怎么动筷了。

大约坐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离开老师家回到宿舍,正好到了食堂开午饭的时候,我傻傻地对好朋友说,咱们去吃饭吧。

来自恭城的好朋友瞪着大眼睛,很惊异地望着我说,刚才不是吃过饭了吗?原来,喝油茶就是吃饭啊,敢情你们都吃饱了,就我还半饿着呢,谁让我不懂这就是吃饭了呢。

一晃三十多年的光阴,班主任也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许多的事情已经记忆模糊,唯喝油茶这件小事,我一直难忘,不是因为油茶的涩也不是因为没吃饱。 有些事情,记住了就一辈子不会忘,没有原因的。

现在回想起来,从不喜欢到喜欢,油茶的做法和味道并没有改变,变的应该是我自己的口味和感受吧。

经历了人生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也许现在的我适应性更强,对事物的接纳更宽容了,更能接受这种浓烈苦涩的油茶味道,也因此才能更好地品尝到苦涩过后的甘醇鲜香。大概这就是老话说的“先苦后甜”,人生也大抵如此,只有经历过懵懂青涩的少年青年时期,苦过累过之后才会慢慢成长成熟,才能品味到生活的甘甜。

(本文,表示感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53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