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立碑发朋友圈怎么说

母亲立碑发朋友圈怎么说,第1张

借助朋友的天眼,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第一次鸟瞰这方土地:白莲河畔,桃花山麓,龙湾山村。只是从今以后,再也看不见娘亲,祈愿娘亲情溶白莲河,魂归桃花山。今日立碑,是以祭!

人去逝后,如要立碑,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碑文多少与碑体大小有关。有关简介的碑文较多时,为保持正面雅洁庄重,通常可以将碑文刻在背面。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最多的只是立在墓前的墓碑,这种碑,只起标识作用。故而格式比较固定,一般刻碑的人也都会。居中竖写大字,如:故显考(妣)某大人(太君)之墓。如果是合葬墓,可以写:故显考妣某大人某太君合墓。右侧小字说明死者生卒年月,如:其来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最好用干支纪年,下同),其去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左侧一定要写清楚立碑人的姓名,及其与死者的关系。直系亲属一般都要写上。如:孝子某,女某,孙某等。最后,左侧和右侧一样,小字写上立碑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吉时立。。

碑文的正确写法:确定建墓时间、描述正文、最后落款。

1、时间:即建墓时间,写于墓碑右边,不写顶端,常在全碑三分之二处始写,字体宜写得较小一些。

2、正文:墓主的名字要写两个人,现代墓碑上排列着夫妇,男性住在右边,女性住在左边。 “慈父某公某德配某氏某寿域(或之墓),12个字排成两行,“寿域”两个字必须是其他字的两倍大,并且位于左右两列的中间。正文主体的字数不能双重,要单数。

3、落款:要写该墓穴主人的下一辈,即使出资人是墓室的主人,也应写上自己孩子或孙子辈的名字。常见的情况是:“孝男、某、某、某、某、孙子、某、某、敬立”,儿子只有女儿时,写“孝女、某、某、某、孙、某、敬立、敬立”。

碑文的发展历程

碑文的概念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和碑文的种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墓道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

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有如此才堪称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一、含义

人类对死者埋葬处所做的一种纪念性的载体,一般以石质材料制成,也有使用木材、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

人去逝后,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袁尚书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里许,刘店村东里许。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高约丈余,尚称体制。"

二、来源

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

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

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

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220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