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和中国京剧相同点:1、都是以舞台为载体进行的舞台演出形式,2、都具有歌舞演故事的特点,3、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都具有虚拟性,4、更重要的一个相同点在于两者在表演上都有程式化,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不同点:当然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一种是舞蹈艺术,一种是综合艺术,就两种艺术门类的外延来看,京剧大于芭蕾,因为京剧除了舞蹈还有歌唱和其它,而芭蕾则只有舞蹈。当然了,最重要的不同还是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国度与背景不同,一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一种是从外国引进的舞蹈艺术。 两者又不是完全分割的,因为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并相互借鉴的,京剧里也可以跳芭蕾,而芭蕾里也是可以出现京剧元素的。
所谓身韵和汉唐主要是唐满成和孙颖两个老师开创的课程和学科 首先并没有什么身韵派什么汉唐派的说法 身韵是课程是唐老师从戏曲里吸收的精髓 唐老师的叔叔是欧阳玉倩是和梅兰芳其名的戏曲大家 所以唐老师直接借鉴了戏曲舞蹈中的一些动律,路线经过整理加工成为了身韵
而汉唐舞不同 汉唐舞是孙颖老师开创的专业 并不是课程 中国古典舞在近代史上市出现过断层的等于说失传了 可是戏曲却保留下来 而戏曲又是舞蹈的演变 等于说戏曲史由中国舞蹈而来的 那么在舞蹈出现断层的时候想要找回中国舞蹈的原貌就要从戏曲中剖析而这一点孙老师和唐老师的看法不同 唐老师是从戏曲中找舞蹈 而孙老师是直接从历史中找舞蹈 比方说各种古代的历史材料中出现的舞蹈动作 加以编辑并寻找其运动规律及路线整理后成为汉唐舞 孙老师和唐老师在对于中国古典舞的看法中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 就是以中国古典审美为基础所谓拧倾圆曲 还有阴阳开合都是他们所发现的中国肢体艺术的特点和精髓 简单说下敦煌舞 它是由敦煌石窟壁画的姿态加以整理编辑而成的 动作主要体现三道弯 身体的曲线 目前敦煌舞蹈还属于古典舞范畴内 所以它还没有被独立成系或专业 也就更不可能被分为派别
也就是说没有所谓身韵派和汉唐派之说 也从来没听过课程和专业是可以分派别的 不知何方神圣又从中创造派别? 这个问题你只能问孔乙己和大唐贵妃哪个是古典舞哪个是汉唐舞 郑重告诉你两个都是古典舞 因为大唐贵妃没有表现出孙老爷子的审美那么我认为它不属于汉唐舞 不要再去计较古典舞像不像现代舞的问题 应为古典舞本来就是现代人创造的它并不等于古代舞 只是有中国古典审美的舞蹈 所以叫古典舞 !!!
对不起 这是我的专业 有点激动 答得有点多了 很乐意回答这种问题 比问什么街舞 爵士的强多了有文化多了
这是个概念上的问题 艺术不能说的这么具体 汉唐舞 敦煌舞都属于古典舞 因为它们都具有中国古典审美的特性 只是所针对的方向不同 比方说敦煌舞 主要可从中看出唐代的美学特征 当朝的繁华在壁画中尽显 最主要的是敦煌舞中的宗教色彩 壁画中常有佛教的金刚力士 度母 如来等代表作品 还有些反弹琵琶祭乐天的景象 敦煌舞的舞姿特点主要吸收于敦煌石窟的壁画中间 比方说第九届桃李杯中有个节目叫“金刚” 这个节目就是敦煌舞的题材 可是却看不出敦煌舞的特点 那么你说说它到底是属于哪一舞种? 你问的问题就像这个问题,不要片面的去看古典舞 更不要具体的去看艺术 比方说南京艺术学院舞蹈系搞了个什么昆舞系 就是把舞蹈和昆剧联系起来 我认为这种刻意的 去区分舞种不会获得太大的成功 我指认为在同一文化的审美下 同一动作的流动特点上 同一发力 呼吸的方法中这就是一种舞蹈 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区分 都说古典舞用的芭蕾的基本功 可是它们的发力与动作特点就绝不相同 芭蕾讲在延伸中发力 而古典舞讲寸劲(在武术中借鉴)古典舞演员在流动的动作的重心切换上就要比芭蕾舞演员协调很多 而芭蕾舞演员的开绷直和延伸的线条又要比古典舞演员强 而且这两个舞蹈的训练目的性也很不一样 芭蕾基本是在教室练什么上台就跳什么 (比方说他们课上的组合就是台上的变奏 而且离不开他们的手位脚位 尤为明显!)而古典舞又不同 古典舞是教室的课 只为台上的舞蹈做铺垫 打基础而已 你也没见过哪个古典舞在台上还有明显的山傍手位吧舞蹈中运用的只是课中的运动规律而已 所以这是两个明显区别的舞种 那么就你的问题你说说汉唐舞,敦煌舞和古典舞的这种明显的区别又在哪里呢???这你总该明白了吧
恕我直言 你的理解上有几点不对!
其一 其实现在汉唐舞的情况。。。 并没有完全从古典舞中脱离开来 可是又可以说脱离开了 这个很复杂 因为汉唐舞目前属于古典舞系的汉唐专业 也就是说它并没有被完全独立 但是从体系上说 可以说它独立了 因为它拥有自己独立的教材 它的基础课程不与古典舞箱统一 所以也可以说它独立了 这个要具体说它独没独立,我就真说不清楚了 不过我认为它只要没有脱离古典舞系就还是古典舞的一部分 还是属于古典舞的
其二 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不只有“合”与“圆”还有比方说“遇前先后,遇左先右”等等很多久不一一说明了 在这种审美观上汉唐和古典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汉唐舞比古典舞更加讲的是身体的曲线 两者不存在什么表现文化气息的问题 那是编排的问题并不是说汉唐舞演不了人物 古典舞跳不了文化 不是这样的 更加没有多用道具就是汉唐舞这一说 这也是编排问题 汉唐舞的表现多的是古代宫廷舞 以舞妓身份为主 多为闲情雅致 就不可能有恢弘的场面和震撼的感觉了
其三 古典舞创立之初和身韵是没有联系的 这个要说来就太长了 你可以上看看 如果没有就去图书管看看中国古典舞创建发展史这本书 里面会详细介绍古典舞的创建与发展
其四 古典舞绝不是由芭蕾而来的(强调) 现在你所看到的古典舞除了戏曲的基础相信你也能发现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 就是武术 比方你知道的山膀手 胯腿 这些都是戏曲元素 还有风火轮 瀑布这些属于武术的元素那么可以说古典舞是戏曲与武术的结合 只是把戏曲与武术艺术化了舞蹈化了 动作相对于戏曲与武术就更加舒展更加美 戏曲的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讲故事的 武术也包含的技击性和审美性 古典舞只是吸收了其肢体的表现力和审美 芭蕾的内容只是课程但并不是舞蹈 古典舞在台上并没有明显的芭蕾痕迹 (现在在外面的地方艺校还有一些小学校包扩军艺 上的芭蕾的基础训练课 练得古典舞身法 这个怎么说呢 我不是很赞成 因为你可以看看历届什么舞蹈比赛上 都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些演员的不同 芭蕾的感觉和古典舞加在一起感觉很不搭 当然我不是说古典舞的基础训练课就一点问题没有 其实到现在古典舞的基训就不完善 其训练方法并没有芭蕾科学 可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芭蕾是有区别的 有中国的审美的 芭蕾课练得人会很僵 身韵课又要放松讲气息 发力在腰而至末梢 气息是很整体的 芭蕾的发力和气息就很局部 因为它主要体现肢体的美嘛 这两个加在一起你觉得好吗?)
其五 写实写虚的问题太片面 场面人物的问题也是这样 我只能告诉你 这是编排的问题 建议你看两个舞剧你应该就会明白的 一个是汉唐舞的《大风歌》
一个是古典舞的《粉墨》如果有机会你要看看 找不到的话我可以给你
在大风歌中鸿门宴这段 我也搞不清这是古典舞还是汉唐舞 在粉墨中跷这段我也认为它具有汉唐的场面形式特征 所以不要非得把两个东西区分太开(个人理解)因为都是同一个母亲孕育的文化 因为时代的原因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有的 不过汉唐舞确实有自己的审美特征 所以它独立成专业 它的特征体现在身体上而不是体现在形式上
有一点你看得很对就是汉唐舞复原古代舞 这点我也说过了 它是孙老爷子在古籍中通过记载的人物动作特点加上自己的理解复原的
再个你也别说我八卦哈 你是哪个学校的?我很好奇 是学古典舞专业的还是舞蹈学专业的?
戏曲、武术是建立古典舞训练的基础,但几十年来,教学实践证明古典舞的训练和戏曲、武术的训练也有不同。
1、在软开度方面。
戏曲是腰腿功。古典舞除腰腿功之外,还需要全身各部位的关节都得到柔韧训练,才能达到舞蹈演员的要求。
2、在舞姿身法方面
戏曲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它具有丰富的舞姿并形成一定程式。但由于受它产生时代和服饰的限制,有些舞姿偏小,难以舒展。古典舞是造型的表演艺术。它不仅要有丰富的舞姿,还需要有连接舞姿的多种身法,舞姿也要求大而舒展及婉转中的修长。
3、在技巧方面
戏曲的徒手舞蹈技巧非常精练,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大项。如短打武生通常是飞脚、扫堂、旋子用的最多,因为它有唱、念、做、打的多方面表现手段。古典舞除了吸收戏曲的几大项外,还要根据舞蹈的表现需要加以发展。它既要有跳跃、又要有翻腾、还要有旋转,这样才能适应舞剧各种角色的需要。
2000年有这样一部影片,《芭蕾之梦》(BillyElliot),它来自斯蒂文·德奥瑞(StephenDaldry),一位初出茅庐的英格兰导演。我对影片的印象是那年戛纳**节上被媒体追捧以及多伦多**节上与《卧虎藏龙》共同分享了最佳导演,再多就是芭蕾、励志等字眼。
罗伯特·阿尔特曼的《芭蕾人生》(TheCompany)
《芭蕾之梦》(BillyElliot)有着苏格兰人宽广豁达的胸怀,用极度沉稳的镜头、波澜壮阔的音乐以及荡气回肠的舞姿诉说了一段芭蕾少年比利·艾利奥特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
故事发生在北英格兰岛的一个小镇上,那是一个煤矿工人罢工的动荡时期,街道上处处可见戒严的防暴警察。英格兰矿工的暴动比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好不了多少,血气方刚与愤世嫉俗印在同一张脸上,唾骂与挥舞的拳头一样的有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高雅艺术的芭蕾,特别是对于一个11岁的男孩来说,是需要多少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多少乐此不疲的执着!一次拳击训练课后,被拳击折腾得不堪重负的比利驻足在芭蕾舞课旁边。他的血液顿时沸腾起来,潺潺流淌的音乐与从脚尖肢体划过的韵律让这位不足11岁的少年有了人生第一个梦、第一次的憧憬。乡村舞蹈老师威尔肯斯夫人也很快发现了比利的热忱与天赋,她将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投注在比利的身上,看着比利的舞蹈天赋伴随一天天的训练逐渐显现,音乐与芭蕾在他身上和谐的绽放光辉,我们也会心一笑,因为理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
芭蕾和矿工
在影片的开始,我们处处可看到诸如“娘娘腔”、“废物”等方言,整个村庄都流露出对芭蕾的排斥和不敬。很难想象一个以采矿为生的乡村会对芭蕾舞产生任何好感,即使是些许的包容也显得过于狭隘。影片有一处很妙,导演用闪回的镜头将两个场面同时段传达给观众,一个是罢工的矿工对着违背工会誓约的劳工咒骂着“叛徒”与“懦夫”,一个是钢琴下比利在一群女孩中舒展肢体、舞动人生。导演在这里借助了时空换位,巧妙的转借了矿工口中的“叛徒”,用于似乎在从事离经叛道活动的比利身上,二元的叙事技巧地将儿子与父亲、艺术与世俗的矛盾含蓄地表达出来,这也预示了比利艺术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影片中有两类人,一类是代表保守主义的阻挠者,他们大多顽固、保守,梦想以为墨守陈规的生活是唯一的人生选择。比利的父亲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从一开始他都充当了一个类似于“刽子手”的角色。在他的脑海中,足球、拳击、摔跤似乎才是男孩子的不二选择,于是他从芭蕾学校公然把比利揪回家,从此宣告了比利梦想的破灭。比利的哥哥也是男权的象征,但与父亲不同,哥哥更多地处于内心的焦灼与现实的无奈之中,表面看来他桀骜不驯的气质似乎更像是一个叛逆者,然而他不是,他把自己的不幸发泄给社会、发泄给弟弟比利,一方面他对现实不满,一方面他又充当传统守旧思想的“打手”。在威尔肯斯夫人来到比利家里游说他父亲的时候,哥哥用调侃和轻蔑的语气让比利通往理想的大门关得更紧。
另一类人是以比利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大都对艺术对理想有着美好的梦想,即使被世俗不齿也情愿继续艺术之路,延续艺术的生命。比利在皇家芭蕾舞学院的试镜中道出了他为何要跳舞。那是一种背离束缚、追寻自由的缥缈感情,“像小鸟一样,在飞翔。”在威尔肯斯夫人的教导下,他激情四溢的热情一次次被点燃升空,在芭蕾舞的流光溢彩中他避开了现实的残酷,痴迷沉醉于艺术之中。当然在这其中,威尔肯斯夫人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容忽视,她的言传身教充当了《死亡杜诗》(DeadPoemSociety)中“MyCaptain”的角色,一方面她是比利的舞蹈老师,一方面她要与世俗抗争,为比利争取到继续训练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机会。
然而自由主义者在影片中分外地软弱,不管是比利还是威尔肯斯夫人,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虽然存在抗争,但都是无力和孱弱的。比利的内心世界虽然一如既往地热情投入芭蕾舞,但他因为家庭的原因放弃了去皇家芭蕾舞学院试镜的机会;威尔肯斯夫人虽然在背地里给比利开小灶,但那都仅仅是背后,当真正面对比利父亲和哥哥的质问的时候,她依然选择了偃旗息鼓,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影片中另外一个被弱化的象征自由主义形象是比利的母亲,她是一具将梦想封尘的墓碑。是的,她已经不在人世,虽然她留下的信鼓舞了彷徨的比利,但遗留的钢琴被父亲砸碎充当取暖的柴火似乎也预示着自由主义地位的岌岌可危。这与《阿甘正传》中珍妮的形象如出一辙,她也曾幻想自己是一只自由的小鸟,然而最后还是向象征保守主义的阿甘妥协,她一生的颠沛流离与悲苦命运成了自由主义悲惨命运的缩影。
然而比利绝对不是珍妮的翻版,《芭蕾之梦》也不会重蹈珍妮的覆辙。比利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绝对不仅仅是个符号,他自己完成了从符号向行动的转变,用一段激情澎湃的舞蹈说服了父亲。这段舞蹈堪称本片最精华的一部分,几个翻转、几个腾跃和再加上朝气、信念、理想与希望,它们共同演绎了这段华彩乐章,也共同成就了比利理想的芭蕾之梦。
芭蕾和理想
作为一部充满励志意味的影片,影片并没有过多的沉醉于煽情场面的制造,音乐催生出来的感情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导演对感情的层层铺垫,对节奏完美的拿捏,使得观众既难找到情感的宣泄点又有无数激荡的情愫在影片进行中一次次地流淌出来。生命的悲欢离合、亲情友谊的起起落落尽在其中,从小比利拿到皇家芭蕾舞学院录取通知书后的喜极而泣到父亲狂奔于乡村街道告知朋友这个世界儿子的成功开始,我的泪水就没有停息过。我似乎被自由的挽歌洗礼过一遍,就像旷日持久的沉沦中一片惊鸿。
然而如果单单把《芭蕾之梦》看作纯粹的励志片,那么影片内敛的暗喻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深度,它也会如同好莱坞大片《心灵捕手》或是《奔腾年代》等那样仅仅留存于媚俗的煽情与幼稚的奋发。影片张弛有力的情绪宣泄、隽永秀丽的镜头语言以及极具象征意义的艺术内涵都让影片卓而不凡,如果说《飞跃疯人院》以印第安人打破窗户,冲出桎梏宣告自由主义的胜利,那么本片则以象征保守主义的父亲的自我觉醒实现了自由、理想与梦想。在自由与保守的撞击、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当中,本片的导演德奥瑞并没有把冲突直白地告诉观众,他用委婉的笔锋、温情的语调讲述着比利迂回而前行的成长痕迹,他借助比利跌宕起伏的人生直击观众的内心深处,产生人物内心久久的共鸣,他在幻美的芭蕾与乡村真实的生活之间构造了相通的情愫,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理想图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