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格鲁吉亚前,我是从新闻中才知道潘基西峡谷的。在普通地图上找不到它的确切位置,只有在军事地图上才会标注其精确坐标。虽然世人称潘基西为“恐怖谷”,但我还是庆幸这次能进入峡谷一探究竟。
格鲁吉亚总统选举尘埃落定。2004年1月9日清晨,天还未大亮,我们一行驱车从第比利斯出发,前往潘基西峡谷。这也是中国记者首次进入潘基西峡谷一睹真容。
越野车队一路朝东北方向行进,路况比想像的要好些,虽年久失修布满坑洼,但基本都是柏油路面。出第比利斯城不久,巍峨的高加索山脉就开始绵延在车队右侧。山峰上满是经年积雪,颇为壮观。行驶了160多公里,我们到达格鲁吉亚东部省卡赫提区泰拉维市。短暂停留接洽后,在该区警察局局长专车开道,区长陪同下,车队驶往距离该市25公里、位于高加索山深处的潘基西峡谷。
潘基西峡谷是一个东北一一西南走向的狭长谷地,长约30公里,最宽处不到5公里,南宽北窄,呈楔子形嵌在格俄边境格方一侧,居民多为车臣族人。我们的车队从潘基西峡谷南部进入,顺山势而上,直至峡谷北端时,已经深入高加索山脉,海拔超过1000多米。峡谷已经非常狭窄。河水从路边深沟湍急流过。陡峭山路上满是积雪,地形异常险峻。机动车至此已无法再前进,在几十度的陡坡上调头都费了不少气力。
从这里再往北约40公里就是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沿着峡谷中一些当地人才熟知的羊肠小道可以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车臣地区。据住在峡谷的当地居民讲,从峡谷北端前往车臣要翻山越岭整整走上两天两夜,而在大雪封山的冬天,连这些小路也无法通行。
由于同族,两地间的居民历史上就多有往来,很多人更是沾亲带故。自1999年爆发第二次车臣战争以来,不断有大量车臣难民逃到峡谷中躲避战乱、投亲靠友。俄罗斯方面一直认为,除难民外,潘基西峡谷还藏匿有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而且车臣非法武装的财政支持、弹药补给及外国雇佣军也多从潘基西峡谷进入车臣,这是车臣战争久拖不决的重要原因,因此多次要求格方允许俄军越境进入峡谷剿匪。俄外长伊万诺夫甚至公开表示不满,称“住在潘基西峡谷的感觉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
格鲁吉亚也有本难念的经,认为自己才是受害方,称正是因为车臣战争,才导致车臣难民和非法武装人员进入潘基西峡谷,从而形成今日的局面。格方更担心如果俄军入境打击车臣非法武装,不仅请神容易送神难,更会将车臣战争引入格境内,所以一直拒绝同俄在潘基西峡谷采取联合行动。
探访格鲁吉亚“恐怖谷”潘基西(二)
对于我,“潘基西”三个 字从此将不再只代表一个标签与符号,而是山谷中那些真切的风景和面孔。
哨卡与营地和战士
进入峡谷区域,柏油路面就变成泥泞的土路,有的地方积水很深,我们乘坐的4轮驱动越野车经过时都要十分小心。刚进峡谷时地势还较为开阔,一个格军哨卡就坐落在峡谷入口处。两个用沙袋堆起的掩体相隔数十米,各有1名的格军士兵守卫,之间分散站立着4名同样全副武装的军人。掩体后面不远处还有一顶供士兵们居住的巨大帐篷。峡谷中共有3处这样的哨卡。由于格地方高官陪同我们,平时阻拦来往车辆的横杆都高高扬起,没有受到任何检查我们的车队就被放行。这在这个国际知名的敏感地区,可算是难得的礼遇。
沿着峡谷前行,道路两旁村落的纵深也越来越窄。在两个村落问,记者看到两个设施完整的格军主要营地。营房都是用木板拼装而成,营地里停放着几辆迷彩色军车以及储油罐。军人在营地里随意走动,好像并没有保持紧张的战备状态。冬天的山区气温很低,在这里驻守的格军条件可谓艰苦。
不夸张地讲,除了格鲁吉亚的正规军人,在峡谷中确实还若隐若现地弥漫着另一种军人的气息,可以感受,但很难言说。峡谷里的男性村民大多偏爱穿迷彩服。当把相机对准他们时,很多村民会善意地挥手致意。从他们贫困而又平静的生活表面看,很难将生活在峡谷里的居民同武装分子联系起来。正当这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在镜头里,又会偶尔遇到含着深意的警惕目光。
当地人很认真地介绍说,2003年底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剿匪中被打死的车臣武装首领格拉耶夫确实就在这个峡谷里住了半年多。比较活跃的车臣武装人员通常住在峡谷和边界之间。夏天时,在山林里会偶尔遇到小股车臣武装分子,夜深人静,还能听到他们操练的声音。
那些从我身旁经过的青年也许有的就是“战士”的亲朋,有的可能在生活的某个阶段本身就是“战士”。一名在当地生活的人开玩笑似的说:“就是真正的战士也不会永远拿着枪,是吧”
观察峡谷中的村落
在潘基西峡谷里,虽然举着一架庞大的相机目标再明显不过,但我所感受到的整体基调却并不是危险。
国际社会将这里称作“小车臣”、“小阿富汗”或者“恐怖谷”,恐怕更多是指峡谷中涌动的暗流。如果没有绝对的利害冲突,即使没有格官方的陪同,以我的直觉,在这里的安全也应该是有保障的。这样一想,我便放下心来,轻松地观察起峡谷中的村落。
潘基西峡谷内共有8个村落。来自车臣的难民主要被安排在其中的3个村落里。难民们的经济条件不同,处境各异。有的只能勉强用木板或者泥草盖起房屋遮风挡雨,周围用铁丝网一围,就算是院落;条件稍好些的难民则用从河谷里捡来的圆石建造房屋;而那些用红砖盖成的房子则算是“高级住宅”了。沿路还不时能看到新的难民房在破土动工,山上就近伐来的圆木就堆放在施工现场。
村落里的女性村民大多头戴围巾,身穿毛衣和厚裙,男人们则穿着夹克或者迷彩衣裤,头戴线帽。冬日没有太多劳作,村民们大多在自家的院落前与邻居聊天,表情松弛。
离开峡谷时,我想起中午吃饭时一个上菜的腼腆的车臣族小伙子。区长向大家介绍后,大声问“你们看,他像吗”小伙子继续腼腆地笑着。在他的笑容里,潘基西峡谷变得柔和了,并不像世人想像的那样充满暴戾之气。
很多时候,看景不如听景。但这次我并没有失望,除了如愿得到珍贵的照片,更近距离接触了生活在峡谷中的人们。对于我,“潘基西”三个字从此将不再只代表一个标签与符号,而是山谷中那些真切的风景和面孔。
十一月七日,我,初心,戴琴三位相约,登门拜见。
左起: 潘爱娅 初心 戴琴 作者
见到潘老师,我是兴奋的,当我们双手相握时,一股暖流涌向心头。她给我的印象:朴素大方,说话神态举止,精神气十足,气色很好。为迎我们拐过两条街。
当我们跨进棕红色的大门,踏入院落时,一股田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真是视野如画:果树,各种花卉,各生姿态,虽无春时娇艳,却有冬日傲气。
这是一座独立三层小洋楼,在周边高层建筑的映衬下,显得别致又安逸,也给主人平添了几分诗意。
在潘老师爱人的热情招呼中,大家陆续进入大厅,我目光不自主地环视:明亮的大厅宽敞,整洁,绿萝,黄菊等绿植点缀,雅致又温馨。宽阔的楼梯,木质的扶手,一看便知当年建筑规格不低。
大家坐在柔软的布艺沙发上,吃着潘老师特地准备的各种水果,喝着她爱人沏的上乘绿茶,像在家里似的,没有拘束感。这源于老师的谦和,低姿态,让我们忽略了她的高度,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潘老师五十八岁才开始动笔写作的。
从会计行业退休后,与老伴生活清闲,安逸。因为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独立的住处。这样“清闲安逸”久了,就变成了空虚和无趣。为了找乐也为了打发时间,她学会了儿子送给她的电脑。没事时看看电视剧,玩玩游戏,日子便有了一些“寄托”。
一次闲聊中朋友提示,可以在电脑里写日记,自己就是这么让日子充实的。
嘿!这回潘老师心里乐了:“通过写日记,记录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不也是自己心里早就有的想法吗?”
五十多年的生活阅历,书本知识的吮吸沉淀,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出口。
好学的她,首先学起“拼音”,虽然学历不高,年龄偏大,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把这种努力,当作乐趣。没想到写出的日记,不但能愉悦自己,还赢得了别人夸奖,更是填补了无聊乏味的生活,这增长了她的自信心。
好事总会成双,在中学教书的妹妹有一天也说:“姐姐,你古今中外书籍看过无数,文笔又好,可以投投纸质媒体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二0 一0年,注定是个收获的年份。在得到热心朋友推荐的邮箱后,她“胆怯”地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散文《蒿子粑》。出乎想象,文章竟在安庆晚报刊出。对于初学者,这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及肯定。于是她又试探着发出第二篇,很快又被桐城报刊出。此后,她的文章散见各个纸媒,人生像开了挂似的。
2016年成功出版了《开心集》今年十月又出版了《潘爱娅短篇小说集》。
高兴之余,潘老师也悟出这并非偶然。她在农村生活二十六个年头,长辈的传说,自己的见与闻,都是她创作的源泉。
谈到高兴处,她拿起放在茶几上面的书,右手轻敲封面:“我的文章里面是有东西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故事的,读者看的是故事,不是看华丽的词藻。我的文章被各个媒体接受,主要就是来源于最真实,最朴实的生活。
“唯美”的文章,内容虚实,其实就是个空架子。”老师笑着说,诚恳的眼神总是光顾着每一个人。在一旁的老伴笑盈盈不停的给我们添水。
左起: 作者 戴琴 潘爱娅 初心
“写作,不要怕年龄大,年龄大才有阅历,才有东西可写。许多作家都是晚成的呢?,只要心中有目标,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像是说自己,又像是鼓励我们这几位初学者,总之句句走心。
老师说的是心路历程,传授的是写作经验。大家听得更开心,气氛祥和,不觉已到四点多钟,我手捧老师赠送的《潘爱娅短篇小说集》,仿佛自己“跨入”了她的轨迹。道别总是在不舍中。
左起: 初心 潘爱娅 戴琴 作者
潘谷,宋元祐歙县人,一生制墨,他所制之“松梵”;“狻猊”等被誉为“墨中神品”;宋徽宗御藏之极品宝墨“八松烟”(又称八松梵),皆出自潘谷之手。后为胡开文所藏,今已在墨上重绘水浒戏剧脸谱赠与美国。
《彼得·潘》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该故事原本为舞台剧,作者将剧本小说化,于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与温迪》(Peter Pan and Wendy)。
小说讲述一个会飞的淘气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无岛(也译为梦幻岛)的冒险故事,同他相伴的还有温蒂·达令(Wendy Darling)及她的两个弟弟、精灵婷科·贝尔(Tinker Bell,或译奇妙仙子)、迷失少年们(Lost Boys),以霍克船长(Captain Hook)为首的一群海盗是他们最大的威胁。
作品名称
彼得·潘
外文名称
Peter and Wendy
作品别名
彼得·潘:不会长大的男孩、彼得·潘与温迪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作者
詹姆斯·马修·巴利
彼得·潘
¥249
¥398
京东好物街 智能小程序
立即购买
快速
导航
作品目录成书过程人物介绍作品鉴赏作品影响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彼得·潘》写的是达林先生家里的三个小孩,经受不住由空中飞来的神秘野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很快也学会了飞行,趁父母不在,连夜飞出窗去,飞向奇异的“梦幻岛”。这岛上既有凶猛的野兽,又有原始部落中的“红人”,还有可怕的海盗,当然还有仙女和美人鱼,总之,经常出现在儿童梦中和幻想中的一切,这里都有;因此也就有与猛兽搏斗的打猎,有红人与海盗之间或孩子们与海盗之间的真正的战争。孩子们脱离了成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领下,自己处理一切事务,尽情玩耍,也历经了各种危险。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他们看来,没有妈妈照样可以过得很愉快。只有当妈妈的才认为,孩子离开了妈妈便不能生活。”可是后来,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尤其是其中的大姐姐温迪,开始想妈妈了,在她的动员下,孩子们告别了给他们带来过无限欢乐的“梦幻岛”,飞回了家中。后来他们都长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长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飞来飞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离家庭,让他们到“梦幻岛”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欢乐。作品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只要孩子们是欢乐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他们就可以飞向梦幻岛去。”[1]
1911英版小说封面
作品目录
序号 章节名
第一章 Peter Breaks Through 彼得·潘闯了进来
第二章 The Shadow 影子
第三章 Come Away, Come Away! 走吧,走吧!
展开全部
成书过程
当巴里在肯辛顿公园的时候,看到几个孩子拿树枝盖房子,拿泥巴做点心,扮仙女、扮海盗,玩得很开心,于是由此萌发创作游戏式童话剧的感想。彼得·潘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形成的,《彼得·潘》一开始是作为童话剧出现的,其后才改编为故事书。从1904年剧本《彼得·潘》首次发表到1928年最终定本,彼得·潘的童心得来不易,并且在1911年加了最后一章“温迪长大以后”。[4]
小说于1911年首次发行。原版书包括由艺术家F D Bedford所绘制的一幅卷首插图以及11幅黑白插图。如今小说出版多冠以《彼得潘与温迪》之名,或仅仅是叫做Peter Pan。
人物介绍
彼得·潘
彼得·潘首先是活在儿童们的心里,也部分地残留在成人们的童年记忆里。作者在故事开始后不久就告诉读者:达林夫人在整理孩子们心事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心里到处都涂满“彼得”这个奇怪的名字,从字迹上不难感觉到这个彼得很有点儿淘气劲。[1]
小仙人
美丽的小仙人。经常伴随着彼得·潘的丁零小铃儿就是其中一个。作者告诉我们:“仙女的寿命都是很短的。不过她们的身体很小,短短的生命在她们来说却感到很长很长。”这不是贝洛或格林童话中的传统的仙女形象,而是长得极其小巧的、充满世俗小女孩的孩子脾气的小精灵,说话有如叮叮咚咚的音乐,一刻也不停地满天乱飞。[1]
胡克
胡克作为永无岛上的海盗头,是以面目可憎、残酷无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和彼得·潘及孩子们作对,对待孩子们和他的手下心狠手辣。但就是这样一个海盗头,却在举止上带着贵族气质,并且总是努力保持良好的风度。“无论他有多么堕落,总是热衷于良好的风度”,“他有时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一心想着保持良好的风度,这不是有失风度吗?”而这样的反省让他肝肠寸断。他的这一行为来自于学校的良好传统与曾经的童年时代。从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胡克的人生轨迹:小时候,他也曾是听话的孩子,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鞋子、背心、领带和袜子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对扬帆远航充满了期待。但长大之后,由于受到野心的蛊惑,一步步地堕落成了海盗。在他预感到自己的死期临近时,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话:“要是胡克的野心小一点,就好了。”这是一个迷失的成人的真心忏悔。而他对良好风度的执着也告诉读者:他的内心深处还存留着童年的美好,而这份美好所散发的光亮能够给他黑暗的海盗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和幻想。努力保持良好的风度,这是唯一能够唤起他人性中残存的善良,给他带来精神安慰的东西。[5]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话,故事主要发生的地点永无岛,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幻境,彼得·潘会飞,而且永远长不大,还有小仙女叮叮铃,这些都体现着这部童话的幻想性。当然这部童话也有真实的人,比如说温迪和她弟弟们,而温迪们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无岛吸引。而温迪是主动要求彼得·潘带他们进人永无岛的。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会飞的男孩彼得·潘飞到了他们的窗前,说要教会他们飞翔,带他们去一个充满冒险的地方。温迪、约翰和米高高兴极了,于是,他们很快就跟着彼得·潘学会了飞,而且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岛。温迪有些关于成长的困惑,在永无岛上经历各种冒险的同时渐渐明白什么是爱情、友情和亲情,渐渐明白成长的意义。当然还有不愿长大的彼得·潘,虽然彼得最后没有长大,但是在经历了和温迪的种种冒险之后他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其实已经有所成长。
但人永远拒绝不了长大。当你不是一个孩子时,你就会失去了你的想象力,你的身躯会变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单纯的东西会渐渐被忘却,只剩下世俗的纷扰。永远不要长大,这是一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每一个孩提时拥抱过童话的人心底都曾存在过一个彼得·潘,可是他最终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从你的心中淡去,小说体现了成长的无奈和一种人生的必然。[6]
《彼得·潘》这部作品事实上是成人怀恋美好童年的一个神话。一方面,它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至真至纯的儿童世界,让人看到了处于人生源头的童年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遗憾和无奈地暗示:童年虽美好,却无法挽留,人终究要长大步入堕落的成人世界。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人类不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时也是个性受到压抑和人性被扭曲的过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永存不灭的童年和童心,这份童心让人们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忘却成人世界的喧嚣浮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5]
艺术特色
《彼得·潘》是一部水平很高的“意象小说”,其中铺满了扑朔迷离、似幻似真的意象,初看似觉不可能发生,细想想却都有它的心理依据。成人在审美过程中,更侧重于这些意象的“意”,由此带来无穷的回味和思索;儿童则专注于意象的“象”,他们用不到“意”的点拨和暗示,他们的心灵与作品中的奇妙形象是息息相通的。在审美中,儿童们的“激情的宣泄”与“心灵的补偿”,在性质上与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时相似,在程度上则要强烈得多了。因为这部作品毕竟带有了更多的现代感。[1]
小孩子们的学飞。孩子很容易飞起来,只要彼得降临后,稍一指点就行了。他们先在家里团团转地学飞,不久就能飞出窗去,飞越大海和蓝天,谁也不能阻挡他们了。不仅达林先生家的三个孩子如此,据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温迪长大以后,温迪的女儿珍妮果然一遇到彼得·潘,很快就学会了飞翔。
作品中大部分故事所发生的所在地——梦幻岛。这是一个神秘的环境,是孩子们幻想成真的地方,就像当年卡洛尔笔下的“奇境”一样。对于岛上的一切,作者都是写得一本正经,言之凿凿,好像真的在发生一样;但这种一本正经又带着明显的儿童心态和口吻,因此就特别耐人寻味。[1]
作品影响
“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象征着永恒的童年和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6]在英语大字典中,“彼得·潘”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收录。
《彼得·潘》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动画,**等作品,较有名的有1991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铁钩船长》,2002年迪士尼推出的自编续集**《重返梦幻岛》,2003年环球影业的**版《小飞侠彼得潘》。
2006年,英国政府为了纪念《彼得·潘》的出版,斥资三千万英镑,请三千名作家竞相续写,英国儿童文学女作家麦考琳被选中写出了官方续集《重返梦幻岛》。[7]
《彼得·潘》还衍生了彼得潘综合症(Peter Pan syndrome),这是个流行的心理学名词,用来叙述一个在社会未成熟的成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外行人,但也用于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在普及心理学上的描述。这个词汇是来自丹·凯利(Dan Kiley)于1983年出版的书《彼得潘综合症:不曾长大的男人》(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丹·凯利也写了一本伙伴书《温蒂穷境》(The Wendy Dilemma),于1984年出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并没有列入“彼得潘综合症”这个疾病,而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并没有承认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作者简介
詹姆斯·巴里(1860-1937),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860年生于英国东部苏格兰农村一个织布工人之家。自幼酷爱读书写作。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他一生为孩子们写了许多童话故事和童话剧,而《彼得·潘》则是他的代表作,影响最大。[8]
纠错
参考资料
[1] 《小飞侠彼得·潘》:童年的独立宣言.易文网.2006-10-13 [引用日期2015-07-29]
[2] J M Barrie(作者);Alison Lurie (后记).Peter Pan(英语)简装—1987年5月5日.Signet Classics; Reissue.1987年5月5日
[3] JM巴里 (BarrieJM)、 马爱农.彼得·潘 平装-2011年9月1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9月1日
[4] 《彼得·潘》的误读——《彼得·潘》给予我们长大的理由 杨钊,YANG Zhao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5] 童年之美与成年之殇--《彼得·潘》探微 耿卫玲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6] 《彼得·潘》的俄狄浦斯情结 王雁 - 《语文学刊》- 2013年12期
[7] 从《彼得·潘》到《重返梦幻岛》.易文网.2006-10-30 [引用日期2015-07-30]
[8] 詹姆斯·巴里.易文网 [引用日期2015-07-28]
搜索发现
化妆师培训要多久
新房通风晚上要关窗吗
通风不能除甲醛
高温除甲醛有效果吗
除甲醛最有效的办法央视权威检测
装修后多久可以入住
南浔房产暴跌
快速除甲醛的最好办法
猜你关注
学化妆要多久才能成为一名化妆师选金莎-一技之长 立命之本
苏州市金莎美容美发广告
化妆师一般要学多久 学技术做金领美业人,从金莎开始
苏州市金莎美容美发广告
化装美容培训选金莎-一技之长 立命之本
苏州市金莎美容美发广告
hot
繁星团成员火热招募中ing……
hot
直播:我在故宫修钟表-瑞士篇
词条贡献统计
本词条由网友
**作品
编辑
编剧作品
上映时间
作品名称
导演
主演
1995年1月1日 电视剧《一地鸡毛》[5]
冯小刚 陈道明,徐帆,修宗迪
2003年12月18日 **《手机》 冯小刚 葛优,范冰冰,徐帆
2008年1月18日 **《我叫刘跃进》 马俪文 李易祥,刘信义,刘桦
2010年8月13日 电视剧《我叫刘跃进》 王奕开 张立,居文沛,艾伟
2012年11月29日 **《一九四二》 冯小刚 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
2016年11月 **《我不是潘金莲》 冯小刚 范冰冰,郭涛,大鹏
2016年11月 **《一句顶一万句》[6]
刘雨霖 毛孩,李倩,刘蓓,范伟
在潘阳和石磊结婚之后,过得非常幸福。潘长江对于这个女儿一直都是非常疼爱的,潘阳也非常依赖潘长江,经常也回到娘家呆着。石磊对潘阳也非常好,他们两个在一起恋爱期间,石磊就送给了潘阳一辆三千八百万的豪车,可见石磊也是非常喜欢潘阳的。
尽管潘阳已经结婚生子,丈夫的收入足以让她锦衣玉食,但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现在她会参加一些节目或成为助阵嘉宾,尽管她不怎么受欢迎,但她一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在短视频平台上,潘阳和潘长江经常一起制作一些有趣的视频。同时,她们也深受大众喜爱,她的生活也非常令人羡慕。
潘阳的经历潘阳出生的时候,潘长江还只是一个评剧演员,根本没有什么名气。不过,潘阳的出生还是给家里带来了喜庆,每天面对小女孩可爱的笑容,潘长江工作起来就格外有动力。因此,潘阳在5岁以前,日子其实过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和普通人差不多,不过她的父母非常疼爱她。
后来在潘阳5岁的时候,家庭迎来了转机,潘长江通过二人转的表演获得了国际戏剧节的金奖,所以潘长江一举成名,家里的条件也变得好了起来。伴随着父亲的出名,潘阳的内心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在她的心目中父亲是最棒的人,是所有人都佩服的人,因此她不仅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父亲而自豪,同时也希望能够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正是在这种决心下,潘阳读书非常努力,经常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并且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还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拿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潘长江也是开怀大笑,为自己的女儿骄傲。但潘阳却并没有因为父亲的高兴而放松自我,因为她知道和父亲比起来自己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所以她还需要努力。
在学校里她继续努力读书,学到了很多的技能和知识,后来毕业以后,她就开始走向了娱乐圈。当时她演绎了自己的第一部喜剧**,名字叫做《别惹小孩》,在这部**中,潘阳表演得十分卖力,而且她还亲自演唱了**的片尾曲,效果真的很不错。
可惜,人生中的第1次大多不如意,潘阳也是如此,她的努力最终打了水漂,人生还需要再接再厉。不过这个女孩并没有放弃,反而鼓起勇气再战未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潘阳继续努力创作,既然人生有坎坷,那么她就用努力和汗水去填平这些坎坷。所以,她在08年的时候推出了自己的第1张专辑,随后她又再次出演了一部电视剧。有一句话说的好,当人在最低谷的时候,无论朝向哪个方向都是前进。所以,潘阳屡屡失败,但又屡败屡战,她相信自己总能成功。
果不其然,在2010年的时候,她迎来了好消息。在参演电视剧《能人冯天贵》时,她饰演了电视剧中的打工妹一角,获得了较好的反馈,荣获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最佳女配角荣誉,她终于得到了艺术界的肯定。此后她继续在演艺圈努力,并且参演了很多部作品,而且每一部作品都非常的认真负责。但可惜,所有的作品,都有不错的反馈,但终究没有大红大紫。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潘阳一直在努力着工作,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利用自己父亲的名声来开路,始终都靠着自己在努力。这使得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潘长江的女儿,只知道她是一个努力的演员,这一点就比很多人要强。当然了,虽然事业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她的努力和坚持,很快迎来了好的结果。
潘阳嫁给石磊2012年,潘阳步入婚姻殿堂,于次年诞下一子,并在婚后逐渐淡出演艺圈。作为在喜剧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一级演员、备受观众喜爱的春晚常客——潘长江的女儿,潘阳究竟挑选了怎样的丈夫?又为何在婚后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她的丈夫又有怎样的背景,能让潘长江愿意将呵护了近三十年的掌上明珠嫁给他?
石磊出身于音乐世家,家里也经营着玉石生意,他留学时还和著名音乐家郎朗是同窗。回国后踏足商界,成为了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认识潘阳时,石磊正是沉稳帅气意气风发的年纪,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一个是商界新贵,一个是美女演员,这桩恋情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两人于12年举办了盛大高调的婚礼,并且很快就有了儿子小石头。
本来在外界眼里,这是一桩幸福的婚姻,可是很快,媒体和网友就发现,潘阳逐渐淡出了演艺圈,甚至还一度搬回了娘家住。这令外界猜测,是否是豪门媳妇不好当,潘阳被要求放弃事业?或者是两人感情生变,潘阳不得不搬出石家?
其实不然,搬回娘家是石磊和潘阳共同商议的结果,石磊由于工作原因总是需要外出,潘阳又是家中独女,因此在丈夫出差时,她便时常携儿子回娘家陪伴父母。至于为什么淡出演艺圈,有出于照顾家人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潘阳已经不再需要依靠演戏来谋生,她和丈夫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江南石肆的会所,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老板娘,并且因此得了个戏谑的外号“潘十亿”。
如今过得怎么样如今的潘阳有着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儿子、丰厚的资产、热爱的事业,相比下来她的父亲则是一身非议。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潘长江出于身体、状态的原因逐渐退出了舞台,在外人眼里,这样的他在家颐养天年便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潘长江自己不这么想,他活跃在直播带货之中,并且屡次翻车。
他又在网络上劝嘎子的扮演者带货要坚守初心,可转眼自己带货的产品就出现了问题。这一翻车事件引来了全网的冷嘲热讽,还贡献了“潘嘎之交”的笑话。
其实没有人可以决定别人的晚年应该怎样度过,老戏骨始终保持着强健的体格和矍铄的精神也是观众们愿意看到的。只是作为一名有着影响力的一级演员,实在是应该爱惜羽毛,不辜负观众的喜爱和信任。
婚后的潘阳与老公也是非常的幸福,她在结婚次年就生下了儿子小石头,曾经与老爸潘长江带着小石头一起上过综艺节目,后来到了适学年纪的小石头就回到了香港上学,不过潘阳经常晒出儿子的日常,长大后的小朋友五官也是非常的清秀,遗传了父母的好基因。
如今的潘阳在演戏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作品,但是她的生活却是非常的惬意舒适,如今儿子渐渐长大,为了照顾孩子,她很少出来拍戏,但潘阳从未停止自己进步的脚步,她把自己这些年的人生感悟写成了书并成功出版,从此也让她多了一个作家的身份。
又能唱歌发专辑,又能演戏,还能写书出版,潘阳的人生很丰富,其实作为豪门阔太,她本不需要太拼,但人生就是要不断进步的。潘阳不仅在事业上表现优秀,没想到作为母亲也如此称职,把儿子教育得很优秀。祝他们一家人幸福美满,希望小石头健康成长。
结语但网友却发现总能在潘长江家里看到这位总裁夫人,所以也有不少网友觉得他们夫妻二人是否感情出现了问题。
其实之所以她会给大家带来常住娘家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丈夫石磊工作比较繁忙,经常需要出差,此时潘阳和儿子独自在家难免无聊寂寞,所以就建议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让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住,这样也能陪陪岳父岳母,也让孩子和老婆不孤单。
潘长江也因为女婿的这个决定和女儿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不得不说,一个如此大度的男人,绝对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了。潘阳虽然事业没有超越父亲,但是在感情这方面却也是不逊色于自己的老爸。
过最让人羡慕的还是要说到潘长江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漂亮的老婆,还有相当美丽的女儿,以及令人羡慕的事业。这一辈子这个小个子男人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了吧。
姓氏源流
潘(Pān)姓源出有四:
1、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出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3、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浚,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氵睿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历史名人
潘璋:干(今山东省冠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关公父子败走麦城后,被潘璋所擒。(与下明代潘璋有别)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人,西晋文学家、名臣。善缀辞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求形式美的倾向,所以在当时与陆机受到同样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称,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传诵,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潘综:晋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孙恩起义,与父骠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护,被砍四刀。一人曰:“杀孝子不祥。”于是父子俱得免。后官遂昌长。南朝宋元嘉间改其里名曰纯孝,免其家三世税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学上与潘岳齐名,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多应酬赠答之作,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辽,潘美因指挥失当,使名将杨业陷敌牺牲,而受降级处分。
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璋:字栗夫。金华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副使。曾往荆湖管理竹木证赋,政不苛而课入甚丰。提督学政,力崇正学,造就甚众。着意培养之合州士人邹知。后以刚直敢言驰名于世督修宋濂墓,并撰写墓志铭。卒于官,蜀士闻之,相率哭于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
潘自中:字时乂。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省乌程(今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成绩显著。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
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年十七应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赐寿恩赏举人。咸丰进士,光绪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礼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补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调户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转户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调刑部尚书。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绳武,号虹桥。清代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历丹徒、江浦知县,士民爱戴。有《五梅一研斋诗钞》。
潘子忠:广西岑溪县人。中国***党员。1929年参加广西百色起义,担任中国红军第七军的基层干部,随部投入创建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任连长,随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参加湘赣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同年进入中央苏区,他历任红七军副营长、营长、红三军团某团副团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调任某师特派员。1935年夏,在四川过草地途中牺牲。
潘鼎新:名毓,又名平界,字祖义。华容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率兵响应萍浏澧起义,事败逃亡日本,入同盟会。次年8月,参与组织共进会。1908年回国,参与创办《商务报》。未几,焦达峰在湖南联络大举,被委驻守岳州。辛亥长沙光复,他组率义军攻入华容县城,旋率部驰援武汉。南北议和成立时,任共进会及湖北同盟会干事。“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军总司令部代理参谋长。事败,再亡日本。护国战争时回国举兵讨袁,被授予陆军中将、二等大缓嘉禾章。后转入报界,在天津任《泰晤土报》华文版主笔。曾出任东北边防军驻热河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及热河省政府秘书长,遭软禁,被救后定居北平,闭门读《易》。“七七”事变后,将幼子送赴抗日前线,他遭日军捕押,折磨致精神失常。出狱后病卒家中。
潘天寿:浙江省宁海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布局善于“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融诗、书、画、印于一炉,亦能人物,并长于指画。著有《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
潘汉年:宜兴归径人。1925年入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国民军日报》总编辑。1928年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先后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冀文化总同盟”党组书记。1933年任中央局宣传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长。1935年起在香港、广州、武汉、上海等地领导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1949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55年因“内”问题被逮捕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
■郡望堂号
1、郡望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2、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此外,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承志堂”、“如在堂”、“花贤堂”、“笃庆堂”、“优肃堂”、“永言堂”、“司谏堂”、“春茂堂”、“花果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才,仅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就有二百多人。
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晋潘岳以“美姿容”著称,潘妃以妖艳著称,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
3、潘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江苏溧阳潘姓一支字行为:“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一支字行为:“炳其宣慈,承先继泽。”
■潘姓宗祠通用对联
〖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
望出广宗。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潘姓的姓氏源流和郡望。
友文佛子;
世长天才。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南宋金华人潘友文,字文叔,一心仰慕善人,并力行善事,陆九渊曾称赞他慈祥而诚恳,有恻隐之心,人称“潘佛子”。嘉定年间官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下联典出西晋汉寿人潘京,字世长,二十岁时任郡主薄,善于论辩,举秀才后到洛阳,与善谈的尚书令乐广畅谈几天,乐广很叹服他的天才,说:“你天才过人,只是学习还不够,如果再多学,一定会成为一代谈宗。”于是他又勤奋苦学,后历官巴丘、邵陵、泉陵三县县令,颇有政绩,所到之处,路不拾遗。
栽花满县;
画墨成仙。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举秀才,官河阳令,勤于政事,在县中满栽桃李,一时成为美谈。后官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擅长诗赋,特别善于写哀诔文章,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下联典指北宋歙县人潘谷,善于造墨,很有名声,有人不拿钱求墨,他常慷慨相赠。苏轼曾写诗赠他,有句:“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栽花满县;
置田给族。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潘岳,曾任河阳令,在县中遍种桃李。李白有诗云:“河阳花作县。”下联典指明·潘岳家居,置田给族人。
名高吴将;
位列楚卿。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将领潘韬,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下联典出春秋楚成王时太师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诗称邠老;
赋重安仁。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诗人潘大临,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下联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三中省试;
七秉文衡。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潘伯修,至正年间,三中省试。下联典指明·潘文奎与修国史,七秉文衡。
功推武惠;
绩著司空。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潘美,累著战功,卒谥武惠,追封郑王。下联典指明·潘驯,四次治河,功绩最著,累官至宫保大司空。
系承季孙;
望出河南。
——佚名撰潘性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周文后人毕公子之季孙,食采于潘,因以为氏。
射穿七札;
立定五溪。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潘党,善射,与养由基较射,射穿七札。下联典指三国·潘浚斩敌数万,平定五溪蛮。
诗称邠老;
赋重安仁。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潘大临,下联典指西晋·潘岳。
德传花县;
馨衍荥阳。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潘氏宗祠联
上联的“花县”,晋代潘岳于河南省河阳(今孟县西)任县令时。因该县已满种桃李,因而称该县为花县;荣阳,地在河南黄河原设郡地方。作此对联,明显是教导潘氏子孙毋忘源出河南地方的历史源流(上联素材,部分采自扬耀林主编《南粤客家围》书册有刊材料)。
〖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殉节碎玉石;
舍身拼娥眉。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潘妙圆破元兵围于城中,将受辱,潘先焚夫骨,火发,遂跃入烈焰而死。下联典指梁武帝得南齐潘玉儿,王茂谏曰:“亡齐者此物也,不可留。”将以赐田安启,玉儿不从,自缢而死。
桃焕千门晓;
花栽一县春。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晋文学家潘岳,任河阳令时,勤于政事,在县中满栽桃李,一时成为美谈。
〖潘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四任治河总理;
三源支系一宗。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明代水利家潘季训(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祖德高深开大业;
网形雄耸育英才。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梅县南口镇桥乡村潘氏宗祠联。
〖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典籍淹通,赋成华岳;
丰姿秀美,果满香车。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晋文学家潘岳。下联典出宋代学乾潘翼,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清·潘龄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进士潘龄皋自题联。潘龄皋,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玉儿尚且拼生,金莲绝舞;
妙圆独甘殉节,白骨扬灰。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齐·潘玉儿。下联典指宋末潘妙圆。
南峙秀文峰,雾合烟云资豹变;
西流环武水,涛兼雷雨助蛟腾。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黟县古筑村潘氏宗祠联。
三将军,三广文,三人同胞为教谕;
九进士,九乡贤,九代相继作功臣。
——佚名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贵州省安顺市北街大磨边潘氏宗坊联。联语短而归纳潘氏历代纵观最鼎盛的情况。
■潘姓典故、趣事
〖满城风雨〗
潘大临,字邠老,黄冈(湖北省黄冈)人。著有《柯山集》二卷,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能文善画,并擅长于书法,与其弟潘大观都以诗闻名。潘大临家境不好,但写的诗却优美动人,受到名家的称赞。据记载,有一年重阳节,窗外下着绵绵细雨,秋风吹动树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面对此景,正在家中研诗的潘大临忽然诗兴大发,构思了一首好诗,拿笔写了起来,刚写了第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突然门外响起“砰砰”的敲门声,原来是收租税的来了。待打发收租税的人走后,他却怎么也想不起后面的诗句了,于是就把这一句诗送给了朋友,以后就有了“满城风雨”这个成语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的创作必须建立在个人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有自己对生活的新认识和发现,从而创造出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从这个意义上,文学是一个个体化的经验世界,同时又是对现实的一种穿越,而好的文学是建立在自己世界观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个人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只有适当的虚构又不失生活真实才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魅力。作为先锋派和晚生代作家的代表,广西作家潘莹宇的小说创作可以说较好地把握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作者的处女作和中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既充满了荒诞和怪异的故事情节,又具有感动的人性力量。他的作品既深深扎根于本土的民族文化传统,又借鉴先锋派的艺术手法,通过自己的虚构和想象,去发掘社会中人性的复杂和精神的困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于个性的文学世界。
一、独特的叙述故事
故事是小说叙事最核心的内容。不管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作者都希望读者把叙事的内容看成是真实的,至少能让他们感觉到有生活真实的地方。和传统的叙事性作品不同,潘莹宇笔下充满了离奇和命运多舛的故事。他有意选择一些特定背景之下个人的艰难生存和痛苦挣扎的事件,用虚构的方式讲述小人物的生活经验,让人发现另一种真实的存在和生活的状况。《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收集了作者10部中短篇小说,它们在故事和题材上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挑选和偏好。《和枪一起飞》写旧中国土匪动荡的时期一个男孩的悲剧命运,《光荣属于谁》写抗日战争时期几个中国赴缅甸远征军的逃亡故事,《1976年的像章》写我国“”时期荒诞农村的政治运动和斗争生活,《别叫我傻瓜》和《戴罪杀人与我无关》则写一个精神分裂者的生活,等等。叙述内容和故事的特别是潘莹宇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一个重要表现。
有了叙述故事之后,作者还需要对小说的故事进行提炼和编排;再经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把新炼制出来的内容锻炼成型,形成一个建立于生活基础之上但又是全新的文本世界。在潘莹宇的小说中,常常充满着暴力、杀戮、血腥和死亡,表现出一个荒诞不经、阴森恐怖而又异常残酷的悲剧世界。比如,《祝祖身上有股臊臭味》写人与自然的相互背离和矛盾,《戴罪杀人与我无关》写法理与人性扭曲导致的法律荒诞,《光荣属于谁》写几个逃兵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困境,《1976年的像章》写荒诞年代的生活悲剧,《和枪一起飞》写劫境对生命的戕害等。小说的主人公多是极端环境下的底层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故事的结局,常常是具有正面品质的主人公牺牲了而坏人仍然活着,这不能不让读者去怀疑和反思。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是表现温情的一面,比如《蝴蝶满天飞》、《好好珍惜谷里村》等就表现了人性中美好的品质。
小说的叙述故事除了体现在人物和情节的特殊之外,还体现在一些景物和场景的描写上。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常描写一些阴暗、荒凉的周围环境,烘托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另外,在细节描写上,作者也能写出新鲜的画面来,让人产生出特别的感受。例如,在《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中,作者这样描写主人公师雪的笑:‘笑先从脚板发出,穿过脚趾,往小腿的筋、骨、髓钻,爬上大腿,涌进小腹,钻进五脏六腑,汇聚于胸腔,翻滚,打斗,叫嚣、喧哗着,才一团一团地进出喉咙往嘴外喷……”他以“爬”、“钻”等词来表现出笑的动态,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达到一种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二、多变的叙述结构
结构是叙述内容的存在形态,它是作品中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整体状态。潘莹宇十分讲究谋篇布局的新颖,并力求有多样化的灵活运用。例如小说《1967年的像章》的开头,便是以日记的形式展开,直接切入人物对话的主题:“贺国庆,你知道党的原则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吗!”“知道。”又如《别叫我傻瓜》的开头:“我用我平生的最爱——月饼来起誓,我绝对不叫傻瓜,叫我傻瓜的人,都是一堆猪脑袋,包括我那一双荆棘一般的爹娘!”主人公一开场就表明他的观点与立场,他厌恶别人叫他傻瓜,并厌恶到很深的程度。这种新颖的开头无疑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文本自身的张力,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
潘莹宇小说的叙述结构不仅新颖奇特,而且丰富多变。有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开展叙述,如《1967年的像章》以日记的方式使故事不断推向矛盾冲突的高潮;有的则以倒叙的方式来展开叙述,如《蝴蝶满天飞》开头就制造悬念;还有的则在故事的中间穿插着作者的话语,突出了叙述者的声音,以造成时空交错的戏剧性效果。比如《跨越门槛的一种姿势》,在写到师雪放弃已经考上的大学时,作者有意穿插她母亲去借钱筹学费的几个场景,描写十分真实而令人感动,有力地反映了当前我国西部边远地区贫困生被迫失学的真实现状。而在《戴罪杀人与我无关》中,作者则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来展开,从犯人戴罪的视角来讲述和演绎故事,让人不禁想起鲁迅笔下的狂人来,使小说变得妙趣横生而又充满期待。
三、精妙的心理描写
在潘莹宇的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丰富多彩,精妙而夸张,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和荒诞。比如,在《戴罪杀人与我无关》中,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致而深刻。戴罪的内心在不断挣扎中痛苦着,他反反复复、永无止境地分不清自我与非我,其人性已经到达一种扭曲直至变态的地步。杀人的主人公戴罪被拘留起来,住在拘留所代号为7号的房间。在拘留所里的他迷失了自我,他不愿承认戴罪与7号之间的联系。为了撇清这种关系,他在不停地、苦苦地与命运挣扎,最后因忍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而自杀身亡。在这夸张的心理对白中,一个逃避现实、人性扭曲的人物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和滑稽感。更为荒诞的是小说主人公为了表演的欲望,谋划了一场“戏”,变身为戴罪的模样,与7号进行周旋。7号为了给自己寻求判定是非的权力而决定自己开个公判大会,“我”成了他唯一的支持者,在一个个违背常理的评审中,7号迷失自我的程度越来越深,深到给自己行刑,将裤腿制成脖套,结果把自己吊死在拘留所中,荒诞至极。作者对主人公做双重人格分裂的描写,颇具有想象力,也有些病理学依据。正如诗人赵丽宏的评论:“扭曲的灵魂,愚昧的生活。小说展示的是一个荒诞阴暗的世界。”这种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刻画使小说具有感人的力量,也增添了文本自身的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