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肉罐头

午餐肉罐头,第1张

短暂人生的某段时光里,我每天都要吃掉少许午餐肉罐头。时间不定,有时候是在正餐时间,有时候是在凌晨两点,甚至早上醒过来,还顾不上刷牙,也要率先将一小块午餐肉放入嘴中,不紧不慢地用舌头碾碎,然后吞掉。肚子往往不饿,但就是涌起难以克制的欲望,实现起来又没有丝毫难度可言,于是就消耗掉了大量的午餐肉。不知何故,痴迷于午餐肉罐头到了如此地步,以至于吃午餐肉这个行为本身,看起来也就有些像某种奇特的宗教仪式了。罐头的口味也各不相同,当然以原味的居多。不过蒜蓉和黑胡椒口味,我倒是有特别的偏爱。对于越是喜欢的东西,享用的次数也越是要少一些,如果想要过上不慌不忙但又颇有意趣的人生,这样的方法或许可以作为一项颇为有效的信条。

同几乎所有人一样,我跟午餐肉的第一次邂逅,发生在售卖罐装食品的货架上。我单独一人,漫无目的地在超市逼仄的过道里穿行,没拿购物篮,也没推手推车,时间大概是晚上八点过后。总要买点什么,我那个时候想。如果想要改善自己的人生,花点钱买些东西,恐怕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横穿超市的主过道上悬挂着各色种类的商品指示牌。我走过“日用品”,“鞋袜”,“儿童玩具”,“奶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能够抓住我眼球的新奇品种。总不能指望在面向普通大众的普通超市里找到诸如“化学药品”,“急救器材”,“外星球通讯设备”之类的东西吧。

于是我拐入“罐装食品”那个分支过道,开始面对着前后两排足足有三层高,堆满了各种罐头的白色塑料货架。

我看中一款罐头。背景呈夜空中的深蓝,上面注明口味和品牌名的大字则涂上了明亮的**。罐头的弧形边缘上,还用一排白色的小字标注上这家始于1937年的食品公司的辉煌历史:“。。。。。。全球41个国家的消费者都热爱XX午餐肉,在美国,每1秒钟就有三罐XX午餐肉被吃掉。”呵!真是了不得的成就。既然如此受到大众欢迎,迎合众人的口味,对我来说又何尝不可呢?于是我拿下三罐“原味”,径直走向收银台。价格还挺不便宜。不过,想要改善生活,不付出点代价恐怕是不容许的。

拉开顶盖以后,一整块午餐肉如同肥硕的象一般填满了罐头内部的所有空间,方形的边缘同罐头内壁紧紧贴合在一起,没有透出丝毫缝隙。我用右手食指轻轻顶了顶同皮肤颜色类似的午餐肉,厚实,有弹性,手指按下去,也没有印痕留下来。

我赶忙拿出一双筷子,用力插入那片平整的表皮,挖下一大快,放入口中。午餐肉第一次进入我的口腔,流入我的胃,没有发出丝毫声响,也没有在周遭留下任何痕迹。“第一次”的概念总能蕴含着些许意义。但我与午餐肉的第一次,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从今往后,我就将这样的动作重复了上千次。

我吃了许许多多的午餐肉,剩下的空罐头要是全都留存下来,应该可以塞满两大个衣柜。我吃完一罐,接着又吃另一罐,全部吃光之后,又从超市里提回满满一打包装精美,尚未开封的全新的午餐肉罐头。这样的循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流转,直到某一天,我再也不想吃了,我同午餐肉的缘分就也到此为止。如此而已。

如果没有那个怪异的梦,午餐肉罐头想必会被归入诸如定期跑步锻炼,360手机助手,补充营养的钙片,维生素片等日常事物之中。它们曾经就像流星那样用短暂的光亮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让我对着它们许下许多卑微的愿望。我妄图从中看到改变的希望,可它们所能带来的,终究只是虚空而没有力量的寄托而已。最后,流星们悄无声息地溜走,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之中,达到某个记忆再也不看到的远方,达到了那个可以被看作是无限延伸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轻飘飘的点的,所谓“遗忘”。

梦是这样的:我变小了,很小,跟蚂蚁差不多大。四周明亮,脚下是一片午餐肉。我试着走了几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至于为什么非要变小之后踩在午餐肉上,这一点我没有心思去考虑。或者说,根本没有紧抓这个问题不放的必要。午餐肉肉质紧实,踩在脚下,感觉有些滑腻,但却有一种温暖的感触向脚底传来,很舒服。走出几步,一片由午餐肉组成的斜坡挡在眼前。我自然而然地爬上去,便达到了一个高处。站在那里,周围的空间倏忽在我的眼前展露无遗。午餐肉,连绵不绝的午餐肉在眼前排开,它们的表面并不平整,而是如同海面上的波浪那样起起伏伏,向着视线最远的方向铺展开去。我觉得我应该走出去,便迈开了腿。坡面并不高,我缓步爬行向上,接着急促地小跑向下,然后又是一段低矮的斜坡立在眼前。我爬上斜坡,跑下斜坡,重复了无数个这样的来回,眼前却依旧如梦初始时的景象,毫无变化。眼前所见的,仍然只有午餐肉而已。没有指明路线的箭头,也没有式样独特的地标(只要它不是午餐肉就行了。哪怕只是一张卫生纸,在当时看来也意义非凡)。我开始感到恐慌,害怕自己已经迷失了方向。汗水伴随着汹涌而来的不安,开始从身体里的各个角落流出来,接着滴落在地。似乎是因为接触了水分,脚下的午餐肉开始发生某种质的变化——它们软化,变得不再坚实了,不再能够承载住我的重量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强烈的恶臭。我一瞬间辨别出,那正是午餐肉变质之后逸散而出的气味。极度的厌恶感向我传来,我试图从脚下的午餐肉里挣脱而出,但是越是扭动身体,软化了的午餐肉就越是要将我向下吞噬。脚底仿佛被抽空一般,什么都碰不到。无法觅到一个可以支撑的点,自然就没有从腐烂变质的午餐肉里挣扎而出的可能。我只能一动不动地向下陷落,若是盲目乱动,这样的徒劳只能加速午餐肉吞没我的速度。难以名状的绝望感在我的内心来来回回地翻滚,但我却无能为力。真真正正的无能为力。

醒过来了。

没有流汗,也没有瑟瑟发抖。我平稳地躺在床上,四周的气温保持在宜人的程度。空调机清新的冷气窜入我的鼻孔,没有任何异味。同方才的梦境相比,现实中的一切保持着令人感到惊异的正常。

阳光透过淡蓝色的窗帘,扑倒在木质地板上。光线不是很亮,但是足可以看清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女友正坐在梳妆台前,往脸上抹着什么东西。

我扭了扭头,深度睡眠过后的麻痹感如同猫爪般紧紧抓住我的神经。

“喂”

我叫了一声。声音很艰难地发出来,莫如说是被我用力从身体里挤出来的。声调很低,听上去很像是低微的呻吟。我甚至担心女友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声响。

“终于醒啦?”

女友转过脸,正对着我。那张深色的面孔因为涂上了什么,显得很亮。

我没有回答,挣扎着将头抬起来。麻痹感也就一下子消散得无影无踪,肌肉的力量也重新完完整整地嵌入我的身体。如果梦是一种疾病,那么从中恢复出来,得到痊愈的速度,恐怕可以用秒钟来计算。

“差不多也该出门了。”

我爬下床,走进浴室漱口。水流快速冲刷着我的齿间,但某种怪异的腥味却残留在嘴里,从醒来的那一刻起,口腔便体会到这样的感受。午餐肉。这正是午餐肉的淡淡腥味。我以为这仅仅只是从残留的梦境中流溢而出的错觉,但直到我穿好衣服,蹲在门口系鞋带,午餐肉的味道依旧挥之不去。

距离最后一次吃午餐肉,已经有多久了?一年,没那么少。两年,还有些不够。恐怕已经两年多了。第一次静下心来,好好追溯过往的记忆,才发觉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了一段如此漫长的时光。

在公寓附近的希腊餐厅里,我很想同女友聊一聊午餐肉。怎么聊都行,只要能跟午餐肉扯上关系,哪一方面都好。但不知如何开口。如果从梦境入手——“想听听我午睡时候做的那个梦吗?”这样提问未免有些傻气,好像女友真的有必要对我的梦感兴趣似的。如果直接跟女友提到午餐肉,恐怕就不得不连带着将那时糟糕的生活全盘托出。但是眼下我只同女友相处不满一个月的时间,要是把那段几乎被我的潜意识牢牢压制在记忆深处的岁月抖露出来,恐怕会被当成一个怪人。

女友把几块烤鸡肉夹在面饼里,接着用刀子切成厚片。就在她侧着身子在桌旁的调料架里寻找芥末酱的时候,我终于决定下来。

“你吃过午餐肉吗?”

女友正把一瓶青色的辣椒酱提在手中,凑到眼前看着上面的小字。她把视线转移到我的脸上。

“什么?”

“午餐肉,装在罐头里,打开就能立刻吃的。”

“何苦问这种问题?”女友看到那只是一瓶辣椒酱,便将细小的瓶身重新塞回调料架。

“就是想问问。”

“没吃过。”说罢,她叫来服务员,要了一盘芥末酱。

“怎么可能?”

待到服务员转身离去,女友才接过我的话头。

“没事干嘛要去吃罐头呢。”女友叉起一片西红柿,放进嘴里。“罐头食品能吃吗?把原本新鲜的东西捣鼓来捣鼓去,最后塞进窄小的铁盒子里,这样做对大自然创作出的生灵,也太残酷了。”

大自然创造出的生灵?这未免扯得太远了吧。女友真不愧为知名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的身份。

有关午餐肉罐头的话题到此为止。

晚上,我们拐入B52酒吧。女友特意跑来这里,就是为了能够看上一场用投影仪放映在酒吧间墙壁上的一部**。《重庆森林》,女友已经看了9遍,但坐在昏暗的酒吧间,手边是一大杯啤酒,身旁还有男友,再把这部经典爱情片重温一遍,对于女友来讲,可能会从其中发掘出一些先前从未注意到的内容来。女友是这么跟我说的。

第二个爱情故事进行到一半,梁朝伟饰演的警察正坐在桌前吃午饭。他从罐头里夹起一块鱼肉,放进嘴里咀嚼着,突然发觉有些异常。我也发觉到了什么。因为我看到了罐头。

罐头——午餐肉。午餐肉罐头。

《重庆森林》我是第一次看。故事还行,人物之间的关系似乎有点复杂,导演的镜头剪辑略显跳跃,我一直弄不懂那个阿may到底是谁。这些都使得我在看得时候,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午餐肉几乎就要在脑海里被希腊餐厅鲜嫩的烤鸡肉和《重庆森林》重新挤入遗忘的深洞,但现在却又重新抢夺回注意力最中心的位置。

况且,**里的警察用午餐肉配泡面充当午饭,这样的生活几乎同那时的我如出一辙。我也怀疑过吃进嘴里的罐头的味道,不过不是在猜测什么“番茄味青鱼尝起来怎么会像生鱼”,而是发觉到嘴里的午餐肉已经有些发酸发硬了。相比之下,我显然悲惨得多。

何苦拍这样的镜头?我心里暗暗埋怨,就也顾不上什么阿may了。

女友已经入睡。我看了看摆在床头的电子钟,凌晨一点零二分。明天还要上班,尽早入睡自然是最为妥当的选择,可是怎么也睡不着。莫如说,我有些害怕入睡。我害怕自己重新又做上那个满世界都是午餐肉的梦,重新又被腐烂变质的午餐肉吞进肚里。

可能真的做错了什么。我想,肯定在两年多前用某种不正当的方式对待了午餐肉,以至于让它们怀恨在心。现在,他们找到机会,潜入我的意识和梦境,开始对我进行无声而残酷的报复。真是抱歉!我对着漆黑的天花板默念道。但简简单单的一句对不起,恐怕无济于事。

恐怕是吃的方式有问题。两年多前,只要心中浮起吃午餐肉的欲望,我便无所顾忌地扯开拉环。我从不在乎是否能将一整罐全部吃完,在意的仅仅只是我现在能够吃到它们。哪怕只是为了一口,我也有将剩下的一整罐全部浪费掉的自由。毕竟只是午餐肉罢了,看起来呆头呆脑,廉价又随手可得,任由我如何处置,想必也不会有一句抱怨的话。为此,许多午餐肉被我遗留在桌上,任由它们被真菌侵蚀,变质发臭,最后被我干脆地丢进垃圾桶,丢进孤零零的垃圾桶,装着一个又一个吃剩下的午餐肉罐头的垃圾桶。

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如果有机会,真应该好好对待一次午餐肉:

那里要有一个干净的厨房。厨具不一定要高档,但是必须擦得一尘不染。我从塑料袋里掏出午餐肉罐头,小心翼翼地拉开拉环,将午餐肉倒在雪白的塑料砧板上,把它切成均等的小块。手边的炒锅刚刚过了油,此时从那里传来滋滋滋的响声。我先把香蒜,洋葱和红黄相交的甜椒块放入锅中翻炒,香气腾腾而起。现在,正是放入午餐肉的好时机。我用手拨拉着将放置在瓷盘中的午餐肉块下入油锅。我细致地操作锅铲,以免不慎破坏了食材的形状。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也会摧毁一盘美味午餐肉的完整性。待到午餐肉在滚烫的油面上被煎出了微微发黄的表皮,焦香味一阵一阵地扑入我的鼻孔,我关掉火,洒入两勺胡椒粉,最后晃了晃炒锅,使其充分入味。

时机掌握恰当,火候也正好。

可是,面对着那一盘热气腾腾的炒午餐肉,我竟不知如何下口。当然没有下口吃他们的可能了,我猛然回过神来。眼下,我只是仰面躺在床上,面对着漆黑一片的天花板,手边是熟睡的女友。另外,橱柜也好冰箱也好,都没有午餐肉罐头的存在。属于它们的时代,对于我来说已经过去。午餐肉罐头从开始走到了结束,就此在我的人生里终结下来,一切都已经发生,便不再有任何容许我更改的余地。我为曾经对午餐肉犯下的错误感到忏悔,但唯有忏悔而已。就算脑海中的那盘午餐肉是何其美味,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没有重新来过的可能。

我斜眼看了看床边的电子钟,时间已经走到凌晨一点二十二分。我用二十分钟在空想的世界里做了一盘美味可口的青椒炒午餐肉,表达了我对于死去了的午餐肉们的哀思和愧疚。除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恐怕什么都做不了。

恍惚之中,我就这么睡着了。

第二天醒过来,口腔发干,还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每天早上的口腔都是如此。我起身喝掉一大杯凉水,头脑随之清醒过来。星期一,一周的开始,厨房那边已经飘来咖啡的香气。想必女友已经率先起床,正在准备两人份的早晨。肚子有些饿,恐怕是昨天睡得太晚,又没有吃任何东西的缘故。如果有咖啡,女友自然会同烤面包一起配。这是她在经过一番形而上的哲思之后确定下来的一个习惯。对于每一个生活习惯,她都认为有深思熟虑的必要。

至于午餐肉罐头的事,我就没再想起来了。

阅读题偶遇的读后感想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偶尔读到了台湾诗人席慕容的诗《邂逅》,读罢一种陌名的伤感悠然而生人与人能够相识是缘分,佛说相识是前世的修行而来的尘缘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曾经相识相知的人,甚至包括曾经的恋人,当彼此再次相遇,也及容易成为“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的漠然是时间让我们变得淡漠吗“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诗人像似用充满哲理的诗句回答了我们的思考,又像沉重的叹息!

阅读《筷子留洋记》读后感想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 。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阅读岳飞苦练成帅才的读后感想

写读后感要注意

首先要设置一个境界 把你读的文章引出来 后面加一句 读了之后深受感触等话语

再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然后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写出来 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文章的观点

最后升化主题

简单说就是四个步骤:引,议,联,结

课本延伸阅读"不"小子读后感想读

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纯粹是金钱关系的本质。

一封来自美洲的书信,改变了昔日被逐出家门的“流氓”、“坏蛋”的于勒的形象,他成了全家人翘首盼归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了,使原本因家境拮据而无人垂青的二姐终于有了求婚者,使一个小小职员家庭竟充胖子去邻国哲尔赛岛度假,但是当菲利普夫妇发现那个衣裳褴褛的老水手竟然是弟弟于勒时,他们一下子从惊喜的企盼跌入极度的恐慌之中。生怕孩子们知道这个狼狈不堪的卖牡蛎的老人就是亲叔叔。他们如躲瘟神,避之犹恐不及。涉世未深的若瑟夫给了于勒10 个铜板的小费,也受到母亲严厉的斥责。于勒在兄嫂的眼里又成了“流氓”、成了“贼”。是什么 原因造成了菲利普夫妇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呢?是金钱!只要有钱,于勒就会受到 全家的欢迎 ,菲利普不是总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吗?“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 惊喜呀!”就连人间最纯洁的爱情也会随着金钱而降临,要是没钱,哪怕是手足至亲也会被遗弃。真是六亲不认啊!当我们撕下那层罩在菲利普家庭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时,看到的分明是“金钱”那既诱人又狰狞的真面目。

19 世纪的法国,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的时期,资本的不断积累,工业的畸形发展,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金钱万能的黑云笼罩市井,物欲横流的毒雾弥漫城乡。

金钱成了人们日常 生活中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人痴迷、使人疯狂、使人腾达、使人堕落。对金钱的顶礼膜拜改变了亲情、友情、改变了整个社会,金钱主宰了一切。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当时的社会“人和人之间,除了 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这种现实使富有正义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愤然提笔,让读者在金钱离散骨肉的惨状中去体味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我们有幸生活在处处有真情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没有感受到像于勒所遭遇过的那种炎凉世态,我们要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面镜子,时时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让金钱吞噬了人格和灵魂。

《漫·阅读 梦想花开》主题阅读丛书读后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姐姐喜欢一条漂亮的手绢,就偷拿了爸爸抽屉里5角钱。后来被爸爸知道了,拿着木棒质问姐弟俩,姐姐吓得直发抖,后来弟弟替姐姐顶罪,遭了爸爸的打。半夜里,姐姐号啕大哭悔恨自己没有勇气承认错误。过了几年,因家里贫穷,姐姐没钱上大学,弟弟为了姐姐放弃自己的学业,到工地上做苦工挣钱来供姐姐读完大学。后来弟弟结婚的那一天,在婚礼上弟弟讲了一个故事,小时候姐姐把手套给弟弟带,自己冻得吃饭时拿不起碗筷了,从那一刻起弟弟就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对姐姐好。此时的我心里酸酸的,虽然发生在姐弟俩身上的一些小事,但足以征明姐弟的情深有多少?

还有一篇—疯姐。妹妹因为有个疯姐而感到羞耻。有一次下雨了,姐姐给妹妹送伞到学校里,可妹妹觉得无地自容,不理姐姐发疯似的冲进雨里,跑到家里浑身湿透,姐姐也一身泥水。可妹妹咬牙切齿地对姐姐说:“我没有你这个丢人现眼的疯姐。”从此妹妹再也不理姐姐了。姐姐虽然很无助,很独单可是姐姐还是远远地站在村口目送妹妹上学。放学了,姐姐总站在村口迎接妹妹,一看见妹妹赶忙跑了。有一次,妹妹贪玩在河边捉蝌蚪,不听姐姐劝说,一不小心妹妹掉进了河里。姐姐奋不顾身地跳进了河里。当妹妹醒来时,姐姐已经上天堂了,这时的妹妹心如刀绞,一个劲地喊姐姐,可是姐姐永远听不见了。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时,早已泪眼模糊了。

阅读企鹅遇险记的读后感

在南极,有一群快乐的企鹅正在开PARTY,它们是皇帝企鹅,它们都在跳踢踏舞。

只有一只小企鹅没有跳,它叫艾瑞克,大家都叫它小艾,它没有自信心。别人都嘲笑他,它躲进了冰缝里哭了起来,有两个小伙伴进来安慰它。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小艾的爸爸发现它们不见了。

原来他们去了另一座冰山,叫“阿德里岛”。这里有另一群企鹅,它们的形态各异,这群企鹅中的雄性企鹅头上长着一撮奇怪的毛,特别好玩。小艾在新的企鹅群里受到了热烈欢迎。企鹅群里的“飞哥”非常奇特,它会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它鼓励小艾“只要能想到的事就必定会做到!”。“飞哥”的话带给小艾勇气和力量。

小艾的爸爸找到了它,要他回家,可是小艾不想回去,它觉得这里才是属于它的家园。在企鹅爸爸努力的劝说下, 小艾才和他的小伙伴不情愿的跟着爸爸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路上,小艾它们在经过一座狭窄的冰桥时,遇到了海象的首领布莱恩和他的两个孩子。企鹅们眼看就要过去了,布莱恩却很霸道,说什么也不肯让路,它们争吵了很久。突然冰桥塌了,布莱恩被卡到了冰缝里,小艾的爸爸不顾危险,撞开冰层救出了海象布莱恩。布莱恩对企鹅爸爸说:“我一定会报答你的!”说完带着两只小海象一摇一摆的走了。企鹅爸爸带着他们刚走到家族的领地,就发现大事不好,皇帝企鹅家族出入的洞口被倒塌的冰山堵住了。皇帝企鹅们都被困在领地里,没法下海捕食了。

小艾自告奋勇,去阿德里岛向企鹅首领求救。企鹅爸爸带着小企鹅捕鱼给被困的企鹅吃,正在这时,可恶的贼鸥成群飞来,向小企鹅发起了攻击。皇帝企鹅们联合起来与贼鸥展开了搏斗。危急时刻,阿德里岛的企鹅们帮助皇帝企鹅们把贼鸥赶跑了。

可是怎么才能把皇帝企鹅们救出来呢?大家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小爱一下想起“飞哥”会飞,于是便让飞哥教那些被困的皇帝企鹅学飞行,可是无论飞哥怎么教,皇帝企鹅也不会飞。看着大家一次一次的试飞失败,飞哥说出了真相,原来飞哥不是企鹅,而是一只海鹰。因为飞哥家乡被毁,因此感到孤独,它装成了企鹅,来到了阿德里岛以后,感受到企鹅家族的温暖,也获得了自信,便留在了阿德里岛。所以他一直没有告诉大家自己是一只海鹰。

看来想让皇帝企鹅们飞出山谷是不可能的,企鹅爸爸急中生智,想叫大家一起跳舞,把冰山震开。可是只凭企鹅的力量还不足以震开冰山,这时他想起了大块头的海象。企鹅爸爸和小艾一起去找海象布莱恩帮忙。不巧,布莱恩正在和挑战者决斗,根本没心思管企鹅家族的事。小艾鼓起勇气,在海象面前高唱一曲,把海象们感动了。布莱恩立即率领海象们去帮助企鹅家族。

有了海象们的帮助,力气大了许多,可是还差那么一点点力量,这时,虾群也在冰层下边帮助企鹅凿开冰层。

终于,冰山倒塌了,皇帝企鹅们重新看到了大海,他们得救了,非常高兴地跳起舞来。

观看了这部**,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团结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

小学真正的丑小鸭阅读读后感想

《丑小鸭》读后感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关于一只鸭子顽强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他人的嘲笑,通过艰难险阻,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看完《丑小鸭》,感触颇深,丑小鸭是一只坚强的小鸭,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它心中的理想支持着它,让它与命运做斗争,与死神抗击到底。在家里,在芦苇丛中,在灌木丛,在沼泽地,在农家小院……它处处受嘲笑,受欺侮,但它丝毫没有灰心丧气,在困难面前没有绝望,始终不屈不挠地奋斗,最终靠自己有力的翅膀飞向自己最美好的未来。丑小鸭成为美丽的天鹅,难道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吗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其实天鹅的可爱和美丽正源自当初的“丑”,源自当初的“被人抛弃时的坚强”!丑小鸭历经重重磨难变成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梦想支撑着它。

丑小鸭那种不屈不挠和乐观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懂得:人生中遇到挫折和痛苦是无法避免的,身处逆境也不要向命运低头,一次考试的失利不要气馁,要学会分析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只要树立生活目标,坚持信念,有一份永恒的梦想,在自信、自强、自立中成长,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战,通过拼搏,最终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

:oh100/a/201203/62071

《丑小鸭》是一个关于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顽强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他人的嘲笑,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平,作为弱者和小人物,只要能坚持理想,努力奋斗,一样能得到幸福和快乐;以及身处逆境,只要我们顽强抗争,坚持信念,成功和幸福就一定会来到。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说家喻户晓。我也在五、六岁时就知道了这个漂亮的故事。

时隔六年后,当我再重温这篇童话时,有了和童年截然不同的读后感。

《丑小鸭》是一个关于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顽强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他人的嘲笑,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平,作为弱者和小人物,只要能坚持理想,努力奋斗,一样能得到幸福和快乐;以及身处逆境,只要我们顽强抗争,坚持信念,成功和幸福就一定会来到。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oh100/),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由此,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有许许多多的“丑小鸭”吗与牛顿齐名的爱因斯坦,四、五岁才会说话,动作呆滞,小学成绩极差,在学校和家里受到了教室、同学、家人的嘲笑和漫骂。但他通过数学和物理上的钻研,最后成为了闻名的科学家。大发明家爱迪生,小学还没有上完就因家境贫寒而辍学,经常租用地方做实验,在一次实验中还险些双目失明。但最后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发明大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在草原上四处流浪,受尽其它部落的冷落和折磨,最后却凭借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使他和他的子孙成为了草原乃至欧亚大陆的主宰者。这些名人们不都是丑小鸭的缩影吗

求《木偶奇遇记》读后感,要感想的,急用!

读了《木偶奇遇记》后,觉得肚子里饱饱的,象是吃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一样,又香又甜,非常满足。啊,那个非常任性、非常淘气、非常愚蠢而且还会撒谎的木偶皮诺乔最后终于变成了一个勇敢、诚实、爱劳动的,有责任心的人, 终于实现他的愿望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刚开始那个皮诺乔可是坏透了,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为了不想上学竟然想坏主意让自己的爸爸被警察抓走,并且不愿听好心的小蟋蟀的劝说,还用木棒砸小蟋蟀,当他肚子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是想到后悔了,可是他又没有努力改正,他明明知道只要自己付出一点点劳动就能换到可口的面包了,却还是宁愿饿死都不肯去干活。尽想着不劳而获,真是太懒惰了!

皮诺乔的爸爸为了给他买新课本,下雪天里把自己身上唯一的外套都卖掉了,而他却一点没有珍惜,仅仅为了自己能看到一场马戏,竟然把新课本给卖掉了,最后差点被马戏团的班主给当柴烧掉,幸好那个班主同情了他,还给了他五个金币,让他回家跟爸爸好好生活,可他在回家的路上就愚蠢的被骗了,竟然相信有什么 “奇迹宝地”,竟然相信可以象种麦子一样种下去几枚金币就能生长出几千枚的金币的说法。这真是不读书的坏处,一点不知道动脑筋想一想,金币哪能靠播种得来,是要靠双手去劳动,靠自己的头脑挣来的,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真是个木头脑袋!

幸好皮诺乔后来得到善良的小仙女的帮助,那个小仙女非常有爱心,她看到皮诺乔还是在不断的任性、贪玩、撒谎,却一点没有放弃他,总是在暗地里帮助着他。皮诺乔在自己变成驴子的那一刻,终于明白了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愚蠢。可那时后悔是没有用的了,幸运的是小仙女还是惦记着他,当他被丢进大海时又一次的救了他。皮诺乔在一次次的遇险中得到了非常非常大的教训,最后终于成为一个专心学习、努力干活,力求上进的好男孩。

我也很喜爱玩,可我知道玩可以,但一定要有分寸,想要到哪里玩的时候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先知道,不能让他们太担心 。我很想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想自己快快长大,想让爸爸妈妈能够生活的轻松些 。但我知道这一切是不能操之过急的,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辛勤劳动才能得到的,否则到最后收获到的一定只是幻想。皮诺乔的愿望最终能够实现,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猫人》读后感400

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形容词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这与我一向追求的理智颇有冲突之处。

坚守的被动摇,吸收的不能补足,便感到无边的空虚。我不敢安慰自己说小桶的水倒入大桶,达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空虚自然会有,而且是暂时的。这些关于透支未来的计划,我愈发感觉他的可怕和难以承受。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之风格到底是什么。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断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言语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但是这一切的事情又都过于繁杂,无用的道理只能培养无用的人,这是我所不愿的,而所谓的直面生活,却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惑。我已不敢把生活做简单的归类,说这是生机所迫,那是遭遇可怜。总觉得一切的不人道,历史总该负那么点责任。

我觉得,幽默有趣的确应该追求,而上面所书正与此相反,原因有二,其一,人发牢骚打瞌睡并不能使旁人愉快而只能舒畅自己,所以我方才只对自己保存了那可怜的幽默。其二,人不知道自己所言为甚的时候,不敢随便幽默,不然做出些挨棍子摇尾巴的朋友样,虽然高尚,却不该是人之所为。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阅读年选涂鸦读后感

年年涂鸦作品选集读后感

虽然年年对画画并没有太大兴趣,虽然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的周末显得特别金贵,今天,在思量再三后,我还是将年送到了“七彩屋”儿童画画课堂。年是这里最小的一位,在试上一节课后,老师收下了她。因为小家伙还坐得住,因为她用笔的能力在这个年龄段还算不错。有很多理由可以让我们不选择学画,但是只有一点却让我们不能不学画,那就是美,生活需要美,需要我们提高审美能力。

以后每周六傍晚都得去上一堂美术课了。年年,让妈妈陪着你开始一段快乐的学画之旅吧。

特把年年3岁左右的涂鸦作品选集于此。从来不会问年年:“你画的是什么呀?”不过,小家伙时常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每一个作品都让我们意想不到,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世界是多么奇妙,多么美丽。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4月

(英)德波顿著,孟丽译

因为这爱情宿命论,我们便不用考虑那个不可理解的论断:爱的需要总是先于爱一个特定的人。我们选择的伴侣必定在相遇的人当中,如果给予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航班,不同的时间或事件,那么我爱上的人可能不是克洛艾——我现在还无暇思索,我实际从她身上开始了恋爱。我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注定去爱和注定爱上一位特定的人之间的区别,以为今生注定要爱上克洛艾而不是注定去恋爱。11

“看透世人不难,但于己无益,”艾力亚斯卡内蒂说,意指我们挑他人地过错再容易不过,但于己毫无意义。我们不正是因为出于瞬间的念头没有透视对方的心灵,甚至为此付出蒙蔽自己的代价才因此而相爱吗?12

如果爱情生发得过于迅速,也许是盼望去爱先于盼望爱人的缘故,需要促成了结果。先是想要爱某一个人(大体来看是无意识的),心上人的出现只是第二步——我们对爱情的渴望铸就了心上人的影子,我们对爱情的期盼唤来了心上人的出现。(但是我们诚实的一面不会让欺骗永远继续。总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怀疑心中构想的爱人是否真实存在——或他们是否只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幻影,用以防止无爱必然带来的崩溃。)17

仅只共度了一个上午就说是爱,会被认为是浪漫的幻想和语义的错误。然而我们只有在不了解心仪之人时才会跌入爱河,最初的行动必然建立在茫无所知的基础上。18

充满自信地去吸引我们不感兴趣的人是非常容易的;欲望中包含的郑重成分阻止了爱情游戏所需要的漫不经心;从心上人身上发现的完美所产生的吸引力又会引发我们的自卑感,这些都是爱情中具有反讽意味的事情。33

出于意识到的自卑感,我需要获得一种自己本身并不具有的个性:一种为了吸引对方而去迎合心上人的需求的自我。34

沉默是致命的指责。面对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人,沉默即暗示他令人厌烦;面对一个有吸引力的人,沉默不语便让你相信正是你自己沉闷得令人生厌。36

沉默和笨拙也许可以得到谅解,正可以作为心怀仰慕的证据。36

语言在爱情面前无法自制,错误百出。欲望往往言词朴拙。36

但是为了被爱而说谎,则包含了更有违常情的假设:如果我不说谎,我就不会被爱。这是一种态度,认为要富有魅力就得消除所有个性(因此可能会事与愿违)认为真正的自我不可避免地会与心上人的完美发生冲突(因而配不上心上人的完美)。42

传统的二元论认为,思想家和恋爱者处于事物对立的两端。思想家思索爱情,而恋爱者则单蠢去爱。50

心灵永远不能离开肉体。如果认为灵与肉可以互为独立,那么这种想法是幼稚的。因为思索并不总是只意味着判断(或不去感受),思索还给人留下自己的空间,琢磨他人、产生共鸣、将自己带到肉体之外的地方、成为他人的肉体、感受他人的快感、体会他人的冲动、和他人共赴高潮、为他人达到兴奋顶点。52

马克斯兄弟式思维就是一个情节:对面的草坪总是更绿。65

在绝大多数的男女关系中都经常会有马克斯兄弟的思维(当爱明显得到回应时),思维的解决得借助自我喜爱和自我痛恨之间的平衡。如果自我痛恨占了上风,那么接受爱的一方就会断言心上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适合自己(因为和坏东西有了联系);如果自我喜爱占了上风,那么双方都会接受这样一种看法:爱得到回应不是因为心上人低贱,而是自己原本值得爱恋。69

早在与心上人熟识之前,我们的心中也许充满了那样一种奇特的感觉,感觉我们早已相识。彼此似乎曾邂逅于某时某地,也许在前生前世里,抑或是梦行神游中。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阿里斯托芬把这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我们曾与其血肉相连。起初,人类都是雌雄同体,两背两胁,四只手,四条腿,一个脑袋上有两张脸,面对相反的方向。这些雌雄同体人威力强大、无比骄傲,以致宙斯不得不将他们一分为二,一半是男,一半是女。从那时起,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就一直在期盼与那本属于他们的另一半合二为一。

因此,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在第一眼就跌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只有在互相交流了以往的经历,交流了政治、艺术、科学的观点,以及晚餐的喜好之后,两人才能决定是否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在互相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决定,而非想象中的共鸣与吸引。对成熟的爱情来说,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对方,才会让爱有孳生的机会。真正的爱情(恰恰总是诞生在我们知道之前)与常情背道而驰,不断增加的了解,既可能是一种吸引力,又可能是一种障碍-因为它可能使乌托邦与现实发生危险的冲突。

波德莱尔写过一篇散文诗,说一个男子和他准备去爱的一个女子在巴黎逛了一天。因为彼此在诸多方面的意见都和谐一致,夜晚来临之际,他确信找到了一个可以与他灵魂结合的完美对象。这时他们渴了,于是走进大街拐角处新开的一家富丽堂皇的咖啡馆。坐在咖啡馆里,那个男子看见外面走来了一家人,属于贫穷的工人阶层。他们透过咖啡厅的橱窗玻璃,盯着里面优雅的客人、耀眼的白色墙壁以及金质的装饰品。这些可怜的穷人对于里面的富贵和美丽充满了惊奇,令那位男子心生同情,并为自己的特权地位感到羞愧。他回过头来看着心上人,希望从她的眼中看到自己的想法。但是那位他准备与之灵魂结合的女士却厉声说,她忍受不了这些眼睛睁得大大的穷鬼,要他告诉老板把他们立刻赶走。在每一个爱情故事中不是都有这样的时刻吗?寻找反映自己思想的眼睛,结果却(悲喜剧)完全相反-对于阶级斗争或一双鞋子都莫不如此。

朋友之间因为礼貌和客气,建立了一层无形的保护膜,这膜,即身体的生疏,阻止了敌意的产生。但是克洛艾和我已经肌肤相亲:一起睡觉、一起沐浴、观看彼此刷牙以及共同为感伤缠绵的**流泪,故而我们之间的那一层隔膜被撕掉了。于是我们不仅得以相爱,还可以演绎相爱的对立面:吵架辱骂。我们把结识对方等同于一种拥有和许可:我了解你,所以我拥有你。在我们相爱的进程中,肉体交合之后,礼貌客气(朋友间的友谊)就止步了,就此而言,第二天早餐时爆发的第一次争吵并非巧合。

保护膜被撕去后,曾经垄断的物品开始在自由市场里交换了,以前正常地(宽厚地)保留在自我批评领域的想法现在表达出来,制造了紧张的关系。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我们不仅自身有“超我—自我”的冲突(见图82),两人之间也同样如此。当交叉点仅仅是自我A和自我B时,就产生了爱;当超我A和自我B发生冲突时,鞋子开始飞出窗外。

当两人不再能把差异化解成玩笑,那么这就是他们停止相爱(或至少不再为爱的维系做出较大的努力)的信号。幽默标示出产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之上的恼怒:每一个玩笑背后,都是一次对差异甚至是失望的警醒,但这已经是无害的差异-因此能够顺利前行,而不必大动干戈。

柏拉图曾说,只有各个部分均衡的搭配才能创造一种动态的静止和自在的完满,这正是一般人所缺少的。如果柏拉图说只有“尺寸(计量)和比例(对称)的适宜才能组成美丽和卓越”,那么克洛艾的脸肯定既不美丽也不卓越。

在《论雕塑》一书中,阿尔贝蒂将美丽限定为“无论主体如何呈现,所有部分依照这样的连接比例和谐地组装,分毫不爽,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嫌少,任何改变则使其破坏”。但是在克洛艾看来,几乎她身形的任何部位都被增了一分、减了一分或被修改,就此而言,她完整地保存了上帝馈赠给她的一切不完美。

康德的美学观认为,身体的比例最终并不像欣赏身体的主观方式那么重要,否则我们怎么解释,对于同一个人,为何有人看来美丽动人,而有人则认为丑陋不堪?美丽在于观者,这个现象可比作是著名的缪勒—莱尔幻像(见图91),由于两端的箭头方向不同,两根相同长度的直线看起来却长短各异。如果把长度比作美丽,那么我注视克洛艾时的情形,就像指向直线末端的箭头一样,使得克洛艾的脸看起来与众不同,比那些客观地看几乎是同一张脸的人显得更为美丽(直线更长)。我的爱就像放在同一根直线两端的箭头,它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印象,不论其多么不真实。

司汤达曾经给美丽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美丽即“幸福的允诺”,这与柏拉图所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完美和谐的刻板观点实在大异其趣。克洛艾也许不能被认为是完美无缺,但是她依然美丽。是她的美丽令我感到幸福,还是她令我感到幸福才美丽?这是一个自我确认的循环:当克洛艾令我感到幸福时,她是美丽的;她是美丽的,这又令我感到幸福。

美丽只有从某些角度才为人所见,而并非所有的角度,并非永远都能看见。美丽危险地隐现在丑陋之间,有被人视为丑陋的可能。美丽并没有恰当地符合比例的数学原则,美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正是可能使自己显得丑陋的地方。美丽也许需要承受与丑陋共存的风险。

普鲁斯特曾经说过,绝代佳人不该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也许是因为克洛艾牙齿的缝隙留给我想象的余地,所以才那么富有吸引力。我的想象力被她齿间的缝隙激发了:合上,分开,要我的舌头伸入。缝隙使我能够重新安排克洛艾的牙齿,她的美丽是断裂的,可以创造性地重新组合。因为她的脸既有美的体现又有丑的特征,于是我的想象被赋予责任,需要去保持这不稳定的美。因为这种美和丑的模棱两可,克洛艾的脸可比作是维特根斯坦的“鸭—兔”图(见图93),同一幅图中包含了鸭子和兔子两种形象,就如同从克洛艾的身上可以看到两张脸孔。

情感总有偷懒的办法-引用他人的话语。我可以拿来《普通爱情词典》,为感情套用现成的词句,给它涂上谎言和蜜糖。不过这个想法令人有些反感,就好像睡在别人肮脏的床单里。难道我没有责任成为自己爱情倾诉的作者?难道我不应该设计出与克洛艾的独一无二相称的表白?

引用他人的语言总会比自己创造更为轻松,用莎士比亚或辛拉特那的语言比冒险用自己疼痛的喉咙更容易。出生于语言海洋中的我们,涉身于一个不属于我们自己的语言历史,必定采用别人已经规范的语言。对那些认为是自己的爱重新创造了世界的恋人来说,他们会不可避免地与彼此结识以前的历史(他们自己的过去或过去的社会)发生矛盾。在认识克洛艾之前,我已有过爱的表白-曾经的心上人也总会庆祝生日,也许找不到最初的剖白(甚至十二岁的克洛艾在湖边已经表白过,要是拍摄下来那该有多好)。就像做爱,一提起来它,我就会想起曾经和我上过床的每一个女人。

爱情不愿意承认心上人与生俱来的平庸,从而显出它的不可理喻。因此在局外人看来,恋人们都是乏味无聊的。除了把我们的心上人视作另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局外人还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呢?我经常让朋友分享我对克洛艾的激情,我曾经与他们在**、书籍和政治方面有很多共同的观点,但他们现在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就像无神论者看到对救世主的狂热迷信时表现的疑惑一样。在我第十次告诉朋友克洛艾在干洗店、克洛艾和我在**院或克洛艾和我买外卖的故事之后,这些故事已经没有了情节、没有了动作,只剩下中心人物站在一个几乎没有变化的故事的中心。我不得不承认,爱情是一个孤独的追求,爱情至多只能为另一个人-被爱的人-所理解。

爱情与幻想只在一线之隔,爱情与自信也只有一步之遥。这种自信与外界现实几无联系,基本上是一种个人挥之不去的自我陶醉。

于是我不禁想到,也许对于恋爱中的人也同样应该慎重,永远不要去问一位坠入爱河的人:“你倾心的人是真的存在,还只是你自己的想象?”

医学史上曾有过这样的病例:一个人生活在怪诞的妄想之中,他觉得自己是一只煎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怎么会有了这样的念头。他拒绝坐下来,因为担心会“把自己弄碎”,“蛋黄会溅出来”。医生试着用镇静剂和药物平息他的恐惧,但无济于事。最后,一位医生从认可他的妄想出发,建议他随身带片面包,想坐下时就把面包垫在椅子上面,这样他就不会摔破溢出。从此,这位不明就里的病人手中就从没少过一片面包,能够多少还算正常地生活下去了。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什么?它不过表明虽然一个人可以生活在妄想之中(陷入爱河,认为自己是一只鸡蛋),如果他能够找到这种妄想的补充物(与克洛艾相似的另一位心上人,一片面包),那么一切又可以平安无事了。妄想本身于人无害,只有当一个人唯妄想是从,当一个人不能为自身创造一种可以生存下去的环境时,妄想才有害于人。只要克洛艾和我坚信永远飘忽不定的肥皂泡就是爱情,那么汽车是否真是红色与我们又有什么相干呢?

两个人越是熟悉,他们在一起使用的语言就越会脱离常用的、词典里的释义。熟悉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语言,一种亲密的室内语,有关他们共同的故事,不易为他人理解。这语言凝结了他们共同的经历,包含了关系进展的过程,使得与心上人谈话有异于跟他人交谈。

人是“社会的动物”,此言意义何在?它不过表明人们为了界定自己、获得自我意识而彼此需要,这不为软体动物或蚯蚓所有。如果没有周围人的折射告诉我们止于哪里,别人又是始于何处,我们将无法获得对自己的正确意识。斯汤达曾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可以得到一切,但没法获得个性”,也就是说个性诞生在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之中。因为“I”这个字母不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的流动状须求助于他人给予的轮廓。我需要一个来帮助我承载自己的历史的人,一个对我了如指掌的人,一个了解我有时甚于我对自己的了解的人。

如果爱情让我们看清自己,那么孤独自守就如同不再使用镜子,让我们凭空想象自己脸上的划痕或麻点的模样。不管有多么糟糕,镜子至少给我们一种自我的感觉,还我们无边的想象一个清楚的轮廓。我们是谁这种感觉并非自我生发,所以待在荒原里的克洛艾充满疑惑,她的性格轮廓已经远离了众人的目光,想象力攫住她,让她成为一个怪物,逐渐变得偏执,充满妄想。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反应就好比一面镜子,因为它折射出的是我们自己无法认清的自己。他人给予我们自身无法捕捉的东西,给予我们身体有形的意识,给予我们对自己性格的认识,因此,他人必不可少。没有他人提示的答案,我会是谁?(没有克洛艾提示的正确答案,我会是谁?)

我们会因为他人的看法而给自己定格,所以不同人会使我们获得不同的自我感觉。这种自我可以比作是一只变形虫,它的外壳可以灵活伸缩,从而适应环境。这并非是说变形虫没有大小,它只是没有自己界定的形状。我有荒诞主义者的一面,于是有人会认为我是荒诞主义者;我有严肃的一面,于是我又成了一个严肃的人。如果有人认为我害羞,那么我可能一直要害羞下去;如果有人认为我滑稽有趣,我则可能不停地讲笑话。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克洛艾曾和我父母一起吃过一顿午饭,然而她自始至终一言未发。回到家后,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自己也搞不懂。她曾试着活跃些,有趣点,但是桌子对面的两位陌生人让她产生的疑虑,使她不能展示一贯的自己。我的父母并没有明显的过错,但他们身上却有一种东西令她一句话都说不出。这表明他人为我们的个性贴示标签并不是一个非常显露的过程。多数人不会强迫我们成为何种人,他们只是通过自己的反应表示出这一点,因此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我们钳制在既定的模式之中。

但是由于我们必须由他人来贴上标签、赋予个性、给出定义,我们最终爱上的人从定义上说就是足够好的串肉扦,有人爱我们多少是由于我们认为自己有值得人爱的方面,而有人理解我们多少是由于我们有需要理解的地方。克洛艾的灵魂和我走到一起表明,至少眼下我们已经获得足够的空间,以我们天生的流状所需要的方式来发展。

陌生的事物映射出我们最深、最无法表达的渴望。陌生的事物是致命的命题:屋子对面的脸蛋将总是排挤走我熟悉的事物。我可能爱着克洛艾,但因为我了解她,所以我并不渴望她。渴望不会总是落在我们认识的人那里,因为她们的品质已被我们了如指掌,从而缺乏渴望所要求的神秘感。一张瞥过几眼或几个小时后就消失不见的脸是我们无法成形的梦想的催化剂,是一个虚无的空间,一个不可估量的欲望,无法攻克,不可诠释。

我们只注意到感情在继续,却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关系中并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破坏的。160

爱情的悲剧在于它无法逃脱时间的维度。当我们和眼前的心上人厮守时,想到对过去的恋人残存的只有冷漠,这实在过于残酷。今天你愿意为一个人献出你的一切,然而几个月之后,你可能为了避开他们而走到马路对面(或书店里),想到这些不禁让人觉得可怕。我意识到,如果说我此刻对克洛艾的爱是我自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有一天我对她的爱的终结就意味着我自身部分的消亡。162

快感缺乏症,这种病症被英国医疗协会解释为幸福的威胁带来的突如其来的恐惧感。166

爱恋克洛艾而产生的焦虑,部分源自我对幸福易逝的焦虑。克洛艾可能会突然没有了兴趣、离开人世、和别人结婚。所以当爱达到顶点时,就会出现一种诱惑: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提早结束,以便使克洛艾或是我成为终结的挑起者,而不愿看到第三者、喜欢,或熟悉感结束一切。我们有时被一种冲动攫取(这表现在我们无事生非地争吵),想在我们的爱自然地走到终点之前就结束它。凶手谋杀不出于恨,而是出于极度的爱——或者更应该说,是出于极度的爱所带来的恐惧。也许只是因为无法忍受自己进行的幸福实验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极大的冒险性,恋人们才结束自己的爱情故事。172

我们渴望永远被爱,即使我们一无所有:只剩下“我”,这神秘的“我”在最脆弱、最易受伤的时刻还原为最真实的自我。你能比我之深以至于我可以坦露我的脆弱吗?177

事情变得像一个悲喜剧的剧本概要:一方面,男人把女人当作天使,而另一方面,天使把爱当作是需要变化的事物。183

……爱情恐怖分子因为态度存在根本的前后矛盾注定会失望落寞。你必须爱我,爱情恐怖分子说,我通过惹你生气或让你妒忌使你来爱我。但是,矛盾出现了,因为如果爱情回归,只会立刻被当作是变味的爱情,爱情恐怖分子必定会抱怨说,如果是我迫使你爱我,那么我不能接受这份爱,因为这不是发自内心的爱。爱情恐怖主义必然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否定自己,这就向恐怖分子提出了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爱情死亡的脚步无法止住。193

基督情结与马克斯兄弟思维出于对立的两端。出于自我厌恶,马克斯兄弟式思维不让我涉身任何愿意接纳我的俱乐部。基督情结让我立身于俱乐部的大门之外,但却是出于充分自爱的结果,它声音,因为我特殊所以没有被接纳。227

成熟的爱几乎每一方面都值得称许,它的原理就是,敏锐地觉察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陷。成熟的爱充满自我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痴狂的困扰。成熟的爱是一种有性关系的友谊,相处和睦,令人愉悦,彼此回应(也许这能够解释为何许多了解欲望的人不给这无痛的情感以爱的称号)。而不成熟的爱(尽管与年龄大小没有太多关系)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感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235

  20xx年11月29日,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是个周末,去县河办事途中,我乘坐的面包车被迎面冲来的水泥罐车擦挂,脖子被车玻璃刺伤,血流如注,被亲友送安康市中医院抢救,儿子也在这次车祸中伤了胳膊,和我一同住进医院。从昏迷中醒过来已是第二天中午了,睁开朦胧的眼睛,我仿佛刚刚从另外一个世界走过来,头项、面部,颌下缠满了纱布,浑身上下布满了各样的管子,也动弹不得。妻子红肿着眼睛,满是恐惧、忧伤和不安。环望病室,看到亲朋好友担心的眼神,我知道自己伤的不轻。

 这是十六楼耳鼻喉科的重病监护室,对面有一排普通病房。因为我的舌根断裂,无法与别人交流,无聊时爱瞅门口,看人们来去匆忙,来打发我寂寞的时光。慢慢地,一位身材矮小,身穿棉衣,头戴鸭舌帽、颧骨上包着纱布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他每天总有那么七、八次倚在重病监护室门口向我张望,看护士给我导尿,看亲友给我擦洗身子,喂稀饭。他不言不语,只是立在门口边心疼地看着我。老人每天的无声张望,让静卧在床的我少了几丝寂寞。有时候,病房门口无人,我也会不自觉地看,希望看到老人弓腰、背手,静静地看着我的身影。

 一个星期后,我的伤情得到控制,被转到普通病房。巧得很,我住进了这位老人所在病房,和他成了临床。他显得很高兴:“你命大福大,开头几天你老火的很呐,这下好了,命保住了。你好有福气,那么多学生娃娃、亲朋好友来看望你,还有一个贤惠的媳妇,肯定是个好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定要挺住!”,一直默默立在门口不言语的老人,这番话让我感动不已。

 老人识字,我把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和他交流。他告诉我,自己八十多了,四世同堂,上山砍柴不幸摔倒,伤了头骨和面部,已在此房间住了一个多月,过几天就出院了。老人健谈,给我讲他的故事,讲世间万象,亲切地称我胡老师,我俩成了忘年交。原本是要记下****的,他离院时,我在负一楼做B超耽搁时间长,回到病房他已离去,心里很难过。他留下一个纸条:“胡老师,坚强,生命是美丽的。祝你早日康复。”——一个老病友的留言。

 出院两年来,我一直怀念这位老人,怀念他倚在门口,无言张望我的身影,怀念老人语重心长的话语。我时刻在心里祈祷,希望能和老人家见上一面,告诉他我已基本康复,重新登上了我挚爱的讲台。但是,我知道,要实现这个愿望可能有些渺茫。

 机遇总是在不经意间来临。丙申年深秋,我和老人在茨沟无意间相遇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应好友唐姐邀请,我们一行十余人赴茨沟赏红叶、品豆腐宴。茨沟的红叶热烈、壮观、艳丽,是汉滨区北山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人来这里赏光游玩。名不见经传的豆腐,也被聪慧的茨沟人民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成了茨沟乃至汉滨的一道名片。清风徐徐,溪流浅唱,菊香果香酒香泌人心脾。整齐划一,白墙黛瓦的社区集中安置点让茨沟一派洋气。从集镇到王莽村30余公里的村道整洁宽敞,成了旅游专线,一年一度的全市自行车拉力赛均在此举行。王莽山顶有一处是旬阳、汉滨、镇安的`交界点,有“上到王莽山,一脚踏三县”之说,参观完茨沟镇集镇建设成就,我们一行驱车前往王莽山。

 中午,好友安排我们一行在“王莽山庄”就餐。在农家乐的院落边,一个身材矮小,头戴鸭舌帽,弯着腰劈柴老头映入我的视线。我仔细瞧瞧,是他,真的是他,梦中多少次遇见的他,两年前同一个病房天天给我讲故事、鼓励我、让我忘记伤痛的他。“老人家,果真是您,太巧了”,我冲到他跟前喊到。他也认出了我,慌忙撂下斧头,一双泥手在衣襟上揩了揩,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胡老师,没想到在我家遇到了你,我出院那天,没等住你。你恢复的咋样?儿子胳膊上的钢板取了没?媳妇也都好吧?”我一一做答。老人气色尚好,只是比两年前更瘦了。“不是说回来就不干活了么,咋还在划柴?”“没办法,农家乐每天接待的人多,娃娃们忙不过来,一年要烧十几万斤柴,能干一点是一点”。老人放下斧头,相约我在院子座下。攀谈中,我才知道老人叫程子均,王莽山庄是几个儿子开的。近年来,随着茨沟豆腐宴走出深山,一年一度的茨沟红叶节日渐红火,王莽村这个汉滨最北边的自然村也兴起了旅游热,从茨沟到村里的公路成了旅游专线,每年的自行车拉力赛终点就在他们门前,人们喜欢这里的山鸡,猕猴桃,各种土酒,纷纷前来购买。儿孙们瞅上了这个商机,在政府的引导下,投资百余万元,办起了农家乐、农家旅社,很来钱。

 “前一阵子,一起上三线的几个老伙计约我进城住,我没答应。我舍不得王莽这个地方。空气好,吃得都是放心食蔬,村上卫生室也好,头痛脑热啥的基本都能解决,再说交通方便,进城半天就打转身,我看和城里没啥两样。”老人说完开心的笑了,脸上荡漾着幸福。

 吃罢午饭,我约老人走走,他欣然同意。我们沿着公路往山顶走。老人带我参观了一脚踏三县的界碑和正在修建的革命老区纪念亭,还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陕南第一红军在此歼敌的阻滞阻滞悲壮故事。在修葺一新的王莽村停车场,老人指着山腰间如带的公路对我讲,因为西汉时期王莽在此扎营盘,和刘秀激战过,借助这些历史传说,几县政府就开发王莽山已达成共识,几个村子上王莽山的公路正在修建。几年后,这里就成了访贤、避暑、休闲、赏景和野山货的交易集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心里暗暗佩服老人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

 站在王莽山颠,群山叠嶂、林海茫茫,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漫山的红叶为王莽山披上一身红色的外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不由得脱口吟出。接天时,占地利,得人和的王莽山,伟岸,俊美。他像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日薄西山,我与老人挥手告别,茨沟之行,不仅看了美景,而且邂逅了我的老友,收获颇丰呐。返家途中,我的好友、汉滨区作协副秘书长李华磊发信息提醒我,及时上交“聚焦汉滨引领发展”作家采风作品,内心不由一阵窃喜,采风的作业,有咧!

 作者简介:

 胡自兴,男,汉族,安康市汉滨区人,从事教师职业。热爱读书、写作,先后有五十余篇文学作品、教育论文、教育叙事发表于网络、报刊、杂志,多次在省、市教育教学征文中获奖。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安康市汉滨区作家协会会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7085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