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图的画作《渔父图》鉴赏

渔父图的画作《渔父图》鉴赏,第1张

中国画的人物形象中,古代文人最钟情渔父。渔父形象从中国文人的纵深地带穿过,带着文人特有的追慕,在仕与隐之间展现着他们的内心挣扎。杜牧《赠渔父》诗曰:“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诗眼在“不曾逢着独醒人”,其表层意思是说世道浑浊,到处皆是随波逐流之辈,“独醒”不易逢知己,抒发对特立独行的超越境界向往,对心灵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安慰。

明弘治张路《渔父图》,原藏于日本东京护国寺(见著录《海外珍藏中国名画》肆,P1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是张路诸多传承有续画作中的一幅精品。该画纵38公分,横19公分,约合07平方市尺。款:平山,印白文:天驰印,水墨绢本立轴。画中巨石绝壁突出溪岸,一叶木舟渔父望水波鱼踪,屏气提网欲撒,舟中一童子撑杆划水而行,溪流弯环,顽石杂草丛生,水面平静如练。画的中心部位,山崖野草藤叶垂荫,远景天空耸峙如洗。观全图,幅面虽不大,视野却异常开阔,气势宏伟,情景逼真。现代人有诗云:“峭壁入天庭,波纹静似镜,崖树垂倒映,渔者唤童行。画悬斋拱壁,无拦遮提醒,燃烛暮时分,恐误入随行!”

张路(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主要活动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擅长山水人物,延续了南宋院体的刚健风气,摒弃了规整严谨的限制,而更加奔放豪迈,笔墨具有刀劈斧斫之气质。总结其风格特点是,“纸上饶有铿锵意,笔端颇含斧斫声”,向来被认为是戴进、吴伟之后成就最高的浙派大家。他与蒋嵩、汪肇的名气,在当时可说显赫一时,尤其在北方,达官贵人都求其画作。他精于人物,运笔非凡,神情活现。写山石多用涂抹,优雅且技巧纯熟。渔父轻舟是他常用的题材,笔从戴进、吴伟的风格,且更显奔放豪迈。他的主要成就也是集中在人物画上,他的人物画显得粗放潇洒,而且线描不管是粗路的还是细路的,都较之戴进、吴伟要劲健,辅景略显含蓄。人物衣折多用顿折的重墨线条勾勒,笔下神仙、士子、渔夫形象质朴豪放,神态清朗。山石以粗犷的笔触作大斧劈皴,景致简略,运笔迅捷,笔墨遒劲淋漓。在当时(弘治年间),他的画名仅亚于吴伟。张路绘画流传于世的不算少,其重要代表作品有《吹箫女仙图》《山水人物图》《山雨欲来图》《溪山泛艇图》《苍鹰攫兔图》等。

这幅《渔父图》所用的材质似宋绢精细缜密,与明代的浙绢粗稀薄有很大不同。“浙派”戴、吴、张的作品后世都有仿制,但是民间的仿制比较低劣,笔墨粗率不堪,人物刻画呆板,尤其是驾驭笔墨的能力远远不够。比较近似的是“浙派”传人的仿制,虽然气格、面貌极为相似,但是用笔的细微处很难逼真。张路受吴伟的影响很大,这幅《渔父图》整体构建险中见奇,合理且稳妥。用笔简练劲健,山石树木及渔舟,多以侧锋勾勒,线条转折多变,充满着动势。用墨明洁、轻快,或以干笔渴墨勾勒,或以湿笔渲染,或以焦墨提神,把墨色的干、湿、浓、淡,有机地构成水墨淋漓的生动画面。尤其是运笔的迅疾威猛,横涂竖抹,似乎随兴所至,一气呵成,却能洋溢出撼人的气势。渔父与童子人物的画法粗细约有不同,服饰用线挺劲细秀,灵妙精巧,顿挫有致。渔父侧首远望,注视水中的鱼影,短衣粗服,露臂赤足,肌肉健实,身后是一童子撑杆划舟,突兀而起的悬壁山崖约遮掩半身。远处的山高水长,取景于深山幽涧,以表达不食人间烟火的孤高傲慢。他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精心描绘,把画面营造成一个场景,使它有了一个渔父乐“隐”的情节。

《庄子·渔父》中渔父那种心中恬静,“与时俱化”、“虚己以游世”的思想内涵,在这画面中,被张路塑造成胸怀视野、与道为一、无欲无求的渔父形象。画面内容平和而真实,自然得有如山溪边我们和渔父不期而遇,山风邂逅渔夫的健康质朴、神情的安详满足,主仆二人的淡定,丝毫不掩饰隐士的清高。可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山石仿马远和夏圭的斧劈皴法,但熟练的利用制绢吸水性能差、不易晕化的特性,多用湿笔晕染相结合,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草木点染适宜,层次清晰,虚实相生,远近分明。全图柔和蕴藉,并无粗狂草率,恣肆刻露之态,呈现一派严谨、闲雅的宋人法度,天地广阔无垠,奥秘难穷,达到了虚景生而神境现的高度,绝不是持门派偏见者如董其昌所评的“硬、板、秃、拙”等贬抑过分的“野狐禅”之流。

历来对浙派与张路的评价毁誉不一。明代“院体”与“浙派”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又呈现出各自的流派特色,他们共同构成了明代前期绘画主宗南宋的艺术潮流,又各在不同方面做出了建树。“院体画”作为宫廷绘画即御用美术,带有明显的政教功能,适应帝王的好尚。“浙派”主宗南宋“院体”,即表现为马、夏的边角之景、劲健之笔、淋漓水墨、斧劈效、拖枝松等形式特征。“浙派”画家取材广泛,重视人物画创作,专注于现实生活的描写,作品具“世俗”味和市民意趣,创作比较自由,情感表达强烈。张路所承续的浙派是历经百年兴盛之后走向衰落的画派,但张路却使其衰而复兴,从院体画法度森严、高雅精丽的重围中冲杀出来,一变而为粗放狂野。这足令恪守传统格局的文人才士们目瞪口呆,群起而攻。张路绘画的艺术特色和杰出成就,不仅冲破了宫廷浙派画法的羁绊,也冲破了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传统文人画的格局,故而不但受到宫廷画家们的责难,更受到文人画家们的轻蔑。殊不知张路令一些人诟骂也令一些人赞赏的粗放狂野,正是其艺术中最基本的特质。今天看来,对他的贬抑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他们是画家里的“大行家、大创新家”,画艺全面、功力深厚、技法熟练、作风泼辣,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由于张路作品不题诗文,也不署年月,从其作品整体风貌分析,大致可以断定,较为工细的作品多为前期创作,较为粗放的作品多为后期创作。这幅《渔父图》当属于早期作品。张路生活的时代,浙派活动中心也早已由杭州转到了当时的文化中心南京。张路长期流寓活动于此,遂与南京地区的文人画家史忠、徐霖等有了密切的交往,而史忠他们又与吴门画派的沈周等人关系密切,其画风必然受到新崛起的吴门画风的影响。张路文人士夫的出身,也必然与吴门画派有诸多相通之处,画风除院体工整苍劲、灵润精简以及浙派水墨苍劲、狂放纵逸外,又多了文人画潇洒灵秀、典雅清逸的一面。他以自己才智,以比前人更可惊、可惧的笔墨,改换了“宫体浙夏派”的内在情致,使之从宫廷走入民间,为风行一百五十余年的浙夏派增添了新的活力。

萌狼对于男主有感激又有喜欢,男主曾在第一季中的金钱纠纷案中担任过赫萝的骑士,从那以后开始赫萝更加喜欢男主,可是因为赫萝是贤狼,可以活很久,她害怕到最后要看着罗伦斯死去,可是自己又喜欢着罗伦斯,而且目前牵制两人的只是一起旅行并且送赫萝回故乡的的契约,赫萝的心里不免有些纠结,希望楼主采纳=v=

  2008年卢湾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80分  (一)(19分)  1.(2分)雪灾之年,由于各级领导的指挥和无数普通劳动者的英勇奋斗艰辛劳作,使百姓度过欢乐、喜庆、团聚的春节(作者在文中通过假设来指出今年春节的特殊性。)  2.(3分)⑴具体形象说明人的体力、人的双手在现代社会和战胜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⑵蕴含对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尊重和感动之情;  ⑶引出下文对体力劳动的重要意义的论述。  3.(2分)今年春节的雨雪灾害促使人们懂得必须尊重体力劳动的道理  4.(2分)⑴现代化进程中种种漠视体力劳动重要意义的社会心态 ⑵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劳动观念教育的片面性产生种种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观念和行为  5.(6分)C E(以托尔斯泰为例是为了用早先“贵族”对体力劳动的认识来衬托现在有些人鄙视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第四自然段分析的是现代社会中种种愚蠢观念。)  6.(4分)略(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1分。)  (二)(19分)  7.(2分)⑴用构成同渔夫打盹儿的情节矛盾冲突来暗示两种生活态度的冲突 ⑵引出下文旅游者同渔夫的邂逅与对话(从游客照相机的“喀嚓”声打搅了渔夫的“悠然自得”,以至觉得是一种“怀有敌意”的声音等描写来理解。)  8.(2分)激动于自己对渔夫美好将来的理想设计 因为渔夫不思进取的“无知”和“懒惰”  9.(3分)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地享受人生、享受自然的生活方式  10.(3分)C(在谈话的最后,两人对人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  11.(4分)表现游客对自己的反思和对渔夫的生活哲学的理解尊重,引发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笔锋陡转,结局出人意料而又水到渠成,并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12.(5分)旅游者目标明确,致力于世俗的成就;渔夫安于现状,抛弃世俗的杂念,在生活中随时享受人生、享受自然。(2分)(自己的看法2分,语言1分。)  (三)(5分)  13.⑴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⑵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⑶雄发指危冠 ⑷千载谁堪伯仲间 ⑸总为浮云能蔽日 ⑹学然后知不足 ⑺无可奈何花落去(任选5空,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4(2分)岁暮(寒宵) 天涯  15(3分)C(“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一世英名,公孙述一代豪杰,都掩埋于一抔黄土之中,所有的风云际会最终都化作历史的尘埃,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  16(3分)前句写听觉: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夜空回荡,后句写视觉: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或:前句明写鼓角的声音,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后句明写峡江景象,暗写雪后明朗的星空,写出了壮美的三峡夜景,不同角度的描绘浑然融合。)  (五)(17分)  17.(4分)⑴邀请;聘请 ⑵流派;风格 ⑶约会 ⑷同“现”。显现;露出。  18(2分)B(A项的“以为”是“把……看作”的意思,今义“认为”;C项的“隐约”为“潜藏”意,今义为“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感觉不明显”;D项“或者”指“有的人”,不同于今义表“或许”,表选择关系。)  19(2分)A(A项两个“相”都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B项前句“乃”同“竟然”,后句“乃”表顺接;C项前句“竟”为“全、整”的意思,后句“竟”为“竟然”;D项前句“自”相当于“从”介词,后句“自”为代词:“自己”。)  20.(6分)⑴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3分)  (“穿”1分;“决”1分;意思连贯1分)  ⑵(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肤浅了呀!(3分)  (倒装句式1分;“浅”1分;“知”1分)  21(3分)八大山人外表的癫狂(怪诞的行为举止)和杰出的艺术成就(1分) 八大山人经历家国破败的内心隐痛和不媚世俗的铮铮傲骨(2分)  参考译文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诸生”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不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曾经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心中空虚恍惚不得意,于是就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会城(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着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确实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学习大令、鲁公(王献之、颜真卿),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  一天,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我客居南昌,一向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刮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急忙叫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相视大笑。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却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原因。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无可奈何,于是忽狂忽哑,,潜藏玩世之态,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  (六)(12分)  22(1分)诗经  23(2分)博闻强识、功力深厚,严守格律(声应律而舞合节) 也受诗歌格律束缚,很拘谨  24(3分)B(A项作者是指才人之诗靠炫耀才华不能登大雅之堂;C项原句的意思是诗歌听起来声音清淡,却蕴涵深远;D项作者指出的是具体现象,不是一概而论。)  25(2分)对事物有独特的领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意思差不多即可)  26(3分)能结合本文观点(1分)认识正确,能结合自己的实践(2分)  参考译文  有诗人写的诗,有学者写的诗,有才子写的诗。  才子写的诗,高谈阔论,才华横溢,风流放任,丰富多彩,新鲜而别致,一挥而就。但只是当场角逐,令人惊奇仰慕而已;而在空闲的时候再来细加品味,就会感觉到时过境迁,了无意趣。这就如同和尚吞针咒水,花样百出,到底只是邪门小道,不能验证如来佛祖的大道。  学者写的诗,博学多识,内容丰富,和作者好学深思有关,但是尽管功力深厚,天分和才气却有限,没有不是声应音律而舞合节拍(受诗歌格律束缚)的拘谨之作。研究起来,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也正好是他们不如别人的地方。这就如同佛教用清规戒律教育弟子守法度教义,到底只是个悟性极差的老和尚,怎么能够明心见性而成正果呢!  诗人写的诗,心明眼亮,有过人的才智,意味高远,没有庸俗的思想牵挂。对诗书中的名词事物,能有独特的领会;山川花鸟,都能和诗人自己的心境性格互相映发。信手写来,诗句浅近而意旨深远,篇幅虽短却情韵悠长,听起来声音清淡,品味起来却含蓄隽永。这才是禅宗的要领所在,也才是风雅精神的正宗嫡传。  因此在写诗之前,没有分清好坏,应该先分清是非。有的诗,尽管渊源于经史,上下古今,渊博深奥,却不能叫做诗;有的诗,尽管只是平常的几句,初看似乎了无深意,但是却不能不叫做诗。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进入到诗人的行列里了。  二 写作(70分)  28.(略)按照高考作文要求评分。

希望帮助得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19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