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回答问题的5个最佳技巧

面试回答问题的5个最佳技巧,第1张

面试回答问题的5个最佳技巧

面试回答问题的5个技巧大家知道吗?面试时你精彩的应答不见得能保证让你得到这份工作,但肯定能在这个方向上做出贡献。面试时记住下面五件事,能有效提高你成功的几率。下面让我带你一起来看看面试回答问题的5个最佳技巧这篇文章吧。

面试回答问题的5个最佳技巧1

1 聪明地提问

BeamPine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派恩说:“面试时候选人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聪明地提问”。你这么做的话,能显示出你善于思考,对公司感兴趣。通常面试最后给机会让你提问,所以参加面试时要准备好问题。派恩建议提这样一些问题,诸如:在短期和长期内,我在这个岗位上要注意的重点分别是什么与前一任员工相比,我在这个岗位上要关注哪些不同的点我要注意哪些组织方面的问题呢

2 “我都可以。”

无论是工作职责,哪天能开始上班,还是确定什么进行下次面试,强调你的灵活性会让人觉得你这人好相处。招聘经理们不喜欢把事情复杂化,那样他们不得不和相关人员调整日程,或者在工作描述上斤斤计较以让你觉得很难做到。当然在谈薪水的时候你可别这么好说话,要不应聘的公司会认为这份工作谁都能来做。

3 用带有应聘公司特点的词汇

面试前,熟悉下公司的网站和文章。注意他们的用语-公司里什么最重要“面试时用公司网站和手册里的关键词。”Adeptio的奥利维亚福特说, “这些关键词有可能包括团队、领导力、简单化、文化或成长。 ”在你的'回答中用这些词汇会微妙地提示招聘人员,你已经融入到公司找招聘的这个岗位中了。

4 “这个问题提得好。”

如果面试官提了个令人惊讶的问题,你就这样回答,而不要脱口而出说:“我不知道” 。这个办法能挤出一点时间让你找出答案,同时让面试官为自己感到一点沾沾自喜。尽可能不要说“我不知道”,当然不要在工作和培训经历上撒谎。

5 应聘此工作的原因

了解应聘者的工作动机对招聘经理们来说很重要。面试时,谈谈这份工作怎样适合你,将来的职业规划,与你的价值观如何匹配,以及你能从中学到什么。谈谈你对公司的看法和将来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些观点能说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招聘经理判断你是否符合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大有裨益。

面试回答问题的5个最佳技巧2

热点背景

近日,成都一位醉心国学的父亲李里,为了让三岁儿子更好地学习国学,从去年冬天开始用牛送他上幼儿园,途中带孩子背诵古诗词经典,李里认为,传统文化应该贯穿到生活的衣食住行当中;而骑牛,便是在“行”方面的尝试。

热点解析

作为父亲,能够坚持上学、放学接送孩子,确实是一种父爱的体现。该父亲通过骑牛送儿子上学,虽属于在“行”方面对于国学传承的一种尝试,但其效果及方式却值得考量。

“骑牛上学”在这位父亲看来,是为了传承国学。但众所周知,国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思想根基。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但该父亲不明白,传承国学并非单纯为了模仿古人,而是立足当下,令祖先的智慧得以承续,以期在现实语境下生成新的意义。传承国学需要传承的是精神内涵,是文化素养,而不是形式主义。

与此同时,时代在变化,环境亦在变化。“骑牛上学”放在当下的交通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对于城市的管理来说,《道路交通安全法》虽没有规定马或者牛等动物不能骑上路,但动物容易受到惊吓,骑行上路对骑行者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都会造成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在交通工具十分发达的今天,有人牵着牛,到学校接送孩子,很容易引起围观,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而且让孩子骑牛上学,其实是在无形中否定现代文化,还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

因此,要让孩子多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绝非照搬复制古人的生活方式。在育子问题上,父母要避免走极端,不仅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电子保姆”,让孩子变得五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不能动辄让孩子“穿越”,与现实生活脱节。总之,要想实现国学与时俱进地“复活”,让国学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家长就需要选择一个更好的方式,更理性去邂逅国学,也许会对孩子的安全、成长更为有利。

  有梦不觉人生寒是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一。

  《有梦不觉人生寒》首次从自我修炼的角度,将于丹最新私家美文结集成书;不断反思共勉: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圆滑到伪善,而是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

  全书分为“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如本性”、“真心欢喜”等八个侧面,求真问道;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邂逅自我,重建生命,得一己清欢。

  一、图书信息

  2015年7月,于丹新书《有梦不觉人生寒》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于丹称《有梦不觉人生寒》从酝酿到写作历经3年。对有人质疑她笔下的美文就是心灵鸡汤而已,于丹回应:“鸡汤”只是一个被标签化的概念,心灵是需要滋养的,这也是她写这本书的初衷。

  二、图书亮点

  1 全新:于丹最新私家美文,重磅推出。部分稿件更新于2015年春节。

  2 十年:于丹自《论语心得》开始,十年国学普及路上,未尽之言,未解之意,和盘托出。

  3 国学:从儒释道原典,到经史子集各部,于丹从生活中感悟国学精神,乃十年回归之作。

  4 美文:不同于过去长篇讲稿式写作。8个单元,62篇独立成篇的千字美文,讲出“人在事上磨”的求真方方面面。每篇辅之以精致、生动的“国学小站”。从生活谈国学,以国学悟哲思。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图美情浓。既适合青少年阅读学习,又宜于女性抚慰心灵。

  5 于丹2015年最满意作品,唯一亲自作长序。

  三、作者信息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 趣品人生》、《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及《于丹 字解人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出自南昌大学学生梁冠雄的文章,而不是古诗。

原句为: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

释义:

人生没有痕迹,就像光阴流水一样都走完了,但是幸亏有梦,有梦就不会觉得人生太寒冷。

如果有梦,哪怕我们是一粒轻沙,越过千山万水去演绎这一幅一幅沙画,到最终梦想会变成我们生命中真正不得剥夺的资源。直到那一天,钱不能带走,房子不能带走,孩子不能带走,我们唯一带走的是这些曾经,这些生命的画卷;而鼓励我们去走过、去作画的,是梦想。

扩展资料

流光:

汉语词汇,拼音liú guāng。

释义:

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

例句:西汉《谷梁传》中:“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意思是:有深厚德泽的人使子孙受益,福泽流传至后世,而德泽浅薄的人则流传不长久。

2、流动和闪烁的光彩。

例句:明代唐寅《金粉福地赋》:“流光於千里。”

意思是:流动的光彩闪烁在千里之外。

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

4、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小街很安静,偶有一二车辆驶过。循着指示牌,我拐进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两边是民居,屋边是一畦一畦的菜地,绿油油的青菜,黄黄的丝瓜花,乌黑的茄子长得正茂盛。小巷尽头有一座粉墙黛瓦的院落,这就是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故居。故居座北朝南,木结构庭院式,大门口悬有“王国维故居”的匾额。该故居1886年由王国维的父亲建造,命名“娱庐”。9岁时王国维入住此处,直到22岁离开海宁赴上海。他的房间在楼上,四季可以看到钱江潮起潮落。

去海宁盐官本是为了观潮,不想却邂逅了国学大师的故居,于是,欣然而往。故居厚重简朴,方方正正,无丝毫的华丽媚俗之气。就像满腹经纶的大师,门生弟子遍及中国史学界,但他却从不张扬拔扈。跨入故居,游人不多。正好可以静静细细地观览。前厅正中置放着王国维半身的铜像。对于王国维我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国学大师,特别是《人间词话》在美学史上有显赫的名声,至今仍是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他曾经将人生的事业和做学问解析为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细细地品味,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确实,这就是人生追求事业有成的必然经历。

大厅内陈列着王国维先生一生的十二幅画像和生平介绍。寝楼上展览着王国维先生的学术成就,以及各方人士对他的评论、书籍、文献、手迹、拓片、照片等资料。王国维一生学贯中西,著作丰厚,以史学为最多,以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涉及的领域很多。他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生平著术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郭沫若说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象一座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鲁迅则称赞王国维:“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王国维是一个让人尊敬的里程碑。

在王国维先生的书房里我伫立了良久。一张殷红的四屉方桌,案头整齐地放着毛笔、砚台、笔筒、灯盏,还摊放着一本书。桌前是一把枣红色的太师椅。就是在这间书房里,这把椅子上,王国维先生饱读诗书,埋头学问,1892年16岁时考中秀才,才华初露。22岁时离海宁到上海,在《时务报》任书记。从这间书房走出去后,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回来安心读书了。此后的20多年,他长期过着一种“北漂”的生活。1903年起在通州、苏州等师范学堂教学,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1913年起从事甲骨文、金文等考古学。1925年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对于家乡他一直饱含深情。他在诗作中吟咏故乡:“我本江南人,能说江南美。家家门系船,往往阁临水。”“余家浙水滨,栽桑径百里。年年三四月,春蚕盈筐篚。”其思乡之情历历在目。

1927年6月2日,颐和园内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约10点光景,一辆黄包车停在了颐和园门口。一位身着长袍马褂,嘴角留着八字须,脑后拖着一条长辫,约摸50岁的人下了车。他神情平静、肃穆,径自走进了颐和园。在昆明湖的石舫前,点燃一支烟,独坐沉思。约半小时后,他又缓缓踱到渔藻轩前,掐灭烟头,纵身跃入湖中。曾经透彻地将人生的事业和学问解析为三种境界的王国维先生,最终还是跳不出自己人生的迷局,给世人留下了一抹悲怆的背影。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有多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无论怎么说,一代宗师英年早逝,对中国的文化是一种遗憾和损失。步出王国维故居,日正当午,迎着阳光我踏上了归程,心情犹如滚滚钱江浪潮,久久没能平静。

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一。《有梦不觉人生寒》首次从自我修炼的角度,将于丹最新私家美文结集成书;不断反思共勉: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圆滑到伪善,而是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全书分为“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如本性”、“真心欢喜”等八个侧面,求真问道;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邂逅自我,重建生命,得一己清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24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