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精选:阑珊深处的乡愁余韵

余光中散文精选:阑珊深处的乡愁余韵,第1张

文/菲恩

晴空万里的天气总能给人一种浪漫惬意的美感。

比如在慵懒的午后邂逅明亮耀眼的阳光,比如端着一杯清茶寻一个舒服的姿势,安静地看一下午书,又比如在凊疏的街道寻一小店,听着歌伴着雨,平静祥和地度过一天。

清净舒心的日子,总期望有一些遇见。

那份遇见,可像是雨滴遇见枝叶倾洒一地的美好;亦可像进入书城,在品着香茗的书海丛中体味人生百态。而那份美好或等待已久,或不期而遇,或岁月静好。

此时阳光倾洒大地,风儿戏弄枝叶,明亮的光透过林间间隙,抬头便是一片耀眼的稀稀落落。

许是天气过于美好,不知觉中眼前竟浮现白发苍苍的老者浅吟低叹一弯浅峡的乡愁。似迎着日暮黄昏,无限辽远又无尽孤独

读散文如在天朗气清的午后感受自由烂漫的舒心,读《余光中精品文集》愈是。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是远离亲人,独自成长的孤独;

“长大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是成家后,思念家人的孤独;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是生离死别的孤独;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家国别绪的彻骨孤独。

每一笔挥毫以及每一句吟唱,都是余先生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解读,甚至可以说余先生的孤独感来源于多方面。

热爱却尚未统一的祖国,念家却常年的在外漂泊,思亲却时常分别的离愁,功成名就却不免为盛名所累的无奈等,造就了诗人辽远的孤独。

孤独的背后是余先生漂泊的一生。

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

年少时历经战乱之苦,成年后饱经拼搏之忙,热爱古典文学的他,不经意间把漂泊的孤独感抒发于字里行间,正所谓功成名就之后,在他内心深处却繁华落尽是孤独。

漂泊的一生,为文学、翻译事业四处奔波,所到之处皆似“故乡”,却没有故乡的归属感。余先生漂泊的孤独感,犹如烟雨朦胧中的麦田守望者,孤寂辽远,触不可及。

余先生一生深耕于文学领域,在诗坛极负盛名,写过许多享誉中外的作品,如《乡愁》、《当我死时》、《雨声,说些什么呢》等。

读余先生的文字,迎面而来的是彻骨的苍凉。漂泊的人生带来苍茫的孤独感,似彗星闪现在宇宙,耀眼富有光芒,但一闪而过,留给观望者的为光芒过后暗淡的灰烬。

窗外依旧晴空万里,而眼前模糊的老者朝着历史的彼岸逐渐走远,那一地的繁华落尽后,留下一片苍茫辽远的孤独。

而我与这份孤独的邂逅,是面朝落日余晖,遥望无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47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