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苏州评弹三笑的背景故事

传统戏剧:苏州评弹三笑的背景故事,第1张

  许多人都是看着星爷的**长大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年少回忆,我印象中的第一部**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三笑留情更是勾走了唐伯虎的心。

 那么,本期了解苏州评弹《三笑》的背景故事。

 风流才子唐伯虎(凌波)在苏州虎丘山游玩,遇到相国夫人带了四个美婢来烧香,其中的秋香(李菁)美艳出众,不禁为之神往,秋香临行前向他一笑、再笑、三笑,使他神魂颠倒。

 唐伯虎在苏州一寺院内邂逅华太师府艳婢秋香,惊为天人。虎尾随不舍,状甚疯麻,香三笑留情。虎为亲近佳人伪装穷人,改名康宣,混入太师府当书童,才华深受太师赏识,赐名华安。

 香早慕虎名,虎向香表露身份,香不信,更戏弄虎。虎无计可施,幸得好友祝枝山授以妙计。虎谎称山有意聘他作西宾,允他选一婢女为妻。太师为挽留虎,准他在众婢女中选妻。虎得偿所愿,娶得美人,夜潜出相府,与香远走苏州。

 该片将美丽的湖光景色、江南戏曲中的杂腔小调(如:紫竹调、茉莉花、银钮丝、吟诗调、知心客、道情调、山歌调、吴江歌等各种曲牌)和充满喜剧色彩的唱词、念白交织一起,使影片高潮迭起,笑声不断,让观众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

 向群影片中饰演唐伯虎,表演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向群扮相儒雅俊朗,表演细腻准确,潇洒自如,极富神韵。各种心绪,都被向群刻画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举手投足帅美飘逸,将“才子的风流”诠释得淋漓尽致。

 陈思思在影片中传神地饰演了秋香一角,以其俊美的扮相,潇洒自如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就了她**事业的高峰,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陈思思的肢体语言运用得很恰当。因为影片走戏曲路线,她在片中有许多戏曲动作,无论抚琴、甩袖还是俯身下拜,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一颦一笑成功地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1、新贵妃醉酒

《新贵妃醉酒》是李玉刚演唱的歌曲,由胡力作词及作曲,是一首由京剧引来改编的流行京剧音乐,收录在2010年12月28日发行的同名专辑《新贵妃醉酒》中。

2、北京一夜

《北京一夜》原本是摇滚歌曲,但这首歌里面加了京剧的唱腔,这是一首流行乐与国粹京腔的完美典范。

3、盖世英雄

自从2004年《心中的日月》中Chinked-Out曲风的开创以来,2005年的《盖世英雄》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作为王力宏发行量最高的专辑的同名主打歌,《盖世英雄》无疑是宏迷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4、西厢

《西厢》是后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后弦作词、作曲,收录在后弦2005年发行的专辑《古·玩》中。2005年这首歌曲获得了9+2音乐先锋榜内地年度先锋金曲奖,后弦凭借这首歌曲获得了9+2音乐先锋榜最佳作词奖。2006年这首歌曲获得了第六届广西创作歌曲先锋榜十大金曲奖。

5、牡丹亭外

《牡丹亭外》是台湾歌手陈升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2008年12月发行的专辑《美丽的邂逅》。陈升作词并作曲。

《西厢记》 戏曲背后的 传统思想文化

游逸恬

    中文摘要

本文从分析《西厢记》戏曲情节出发,分别从三个角度探讨戏曲创作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及产生这种文化的原因。

关键词 :     西厢记门当户对科举制大团圆

《西厢记》主要叙述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之后又在崔母的极力阻挠下,张生不得不赴京求取功名,最终金榜题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一、中国传统婚姻“门当户对”观念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国家,自古以来都是以宗族制度和大家长制度为核心的社会集体,社会等级制度相当严密,父母、长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门阀制度也是深入人心,可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是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的,更谈不上自由恋爱。

《西厢记》中,老夫人治家严谨,为人刻薄,门阀观念深入其心。虽然相国已死,门庭冷落,家世渐衰,但她仍不忘自己是相国之妻,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的后代,企图通过联姻来维持门第、重振家业。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危急关头,老夫人献出一计,假装将莺莺许配给张生,待张生想出计策,击败敌军,解救众生之后,老夫人自然要履行诺言,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为妻,谁料情形不妙,崔张二人早已情投意合,老夫人却变卦赖婚,要他俩结为兄妹,其根源是张生地位卑微,一贫如洗,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她老人家是怎么也不会将女儿嫁与一个穷苦书生的。当得知崔张二人已私下结合之后,拷红变成了被拷,老夫人不得不被迫承认他俩的关系,可她怎肯罢休,非逼得张生去考取功名,说道“俺三辈而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她表面上慈眉善目,通明大义,事实却尊崇权贵,极力维护封建门阀制度。

我觉得中国古代社会如此重视“门当户对”,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了作为贵族与富户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名望、家族权威及社会地位的长久性,常常会通过本阶级内联姻的方式来加强和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及扩大统治范围。因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实质上就是一种阶层内婚姻,是同一阶层内择偶男女双方对各自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进行转换的一种惯常方式。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只能在本阶层内寻找配偶。

第二,经济因素的考量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是造成当时社会盛行“门当户对”婚姻观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婚后的实际生活,也就是说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个人行为,还要和维持一定生活所需要的经济能力、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抚养联系在一起。这种现实的生活就需要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最低的要求也要和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差无几,如此才比较容易接受,婚后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

二、“文人进仕”的科举情结

科举取士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制度,科举的发展有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的选官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社会发展相应的结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读书是通往科举仕进的最佳通道,而科举首次为全国上下没有身份地位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条公开、公平的晋身之路。因而,科举成了穷人改变自身命运,光耀家门的最好渠道。

《西厢记》中,科举考试引发了故事情节的展开,并贯穿始终,乃至剧末也还是以科举作结。张生是该剧的男主人公,他之所以会来到普救寺与莺莺偶遇,还得归功于科举考试制度,“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应。”张生此行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只因路过中原,要去探望好友,便在寺中借宿几日,从而与相国千金美丽邂逅。但这位饱学之士在偶遇莺莺时,却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将23年的艰辛与努力置于十八层地狱,义无返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于是经史子集却成了他追求爱情的幌子,在之后的岁月里他相思难寐,更别说读书学习了,在普救寺英雄救关,绞尽脑汁争取爱情,终于爱情有望,却遭崔夫人拒绝,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未料到自己的爱情却建立在功名的基础之上“得官啊,来见崔夫人;驳落啊,休来见崔夫人”

这说明崔张之间的阻力依然存在,想要彻底消“科举制度把中国文人与官僚仕途联在一起,随除只有科举仕途一条路可走,因此中举是解决矛盾着时间的推移,科举与文人的联系成为了一种定势。的关键所在。张生最后金榜题名,回到蒲州迎娶莺文人为了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总是试图依托莺成亲,实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23科举这条所谓进身之路。这说明崔张之间的阻力依然存在,想要彻底消除只有科举仕途一条路可走,因此中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张生最后金榜题名,回到蒲州迎娶莺莺成亲,实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元代由于是少数民族统治,他们对先进文化的接受程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长时间里轻视汉文化,从而轻视儒生,甚至长时期取消了科举制。这对元代的文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社会现实粉碎了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文人虽然满腹诗书,帝王之家却不再收买。但是元代文人并没有因科举制度的中断而放弃科举梦面对现实的磨难,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积极地寻求想,正是这种时时纠结于心的科举情结让他们新的出路。他们用自己的笔肆意书写着胸中的愤懑创作了大量有着科举情节的杂剧,在笔下的人物身和理想,以此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慰藉。王实甫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极有才华,然而科举考试的取消让他没有了进仕之路,社会地位一落千丈随之所有的梦想都化成了泡影。剧中的张生寄托着他的科举之梦。他笔下张生的中举是他自己科举梦想,张生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

《西厢记》中的张生,在中了状元之后,才与崔莺莺“终成眷属”的;王实甫成功地树立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大团圆的典型。后世大团圆的故事中,基本上是遵循这个模式:主人公先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的磨难和考验,最终总以善良战胜邪恶,夫荣妻贵来作为结局。

究其根源,我认为这与当时文人的思想有关,与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民族性格和心理特征有关。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第一,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可以宣泄痛苦的情感。大团圆是文人进行情感宣泄,达到自我调节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虽然,这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团圆,于现实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性改变,但在心理上,可以减轻痛苦,达到心理平衡。用大团圆结局宣泄痛苦的否定性情感,是古人解除痛苦,变否定性情感为肯定性情感的积极方法之一。

第二,古人从大团圆的胜利中产生认同的心理机制。分享了别人的胜利和幸福,便会暂时忘记自己的苦难,冲淡了心中的痛苦,找到了精神的避风港。认同心理机制,虽属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但是能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和安宁。第三,从文化特质的角度来看“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与对立的消解,于有限中呈现无限,无限而又回归有限,追求至真至普至美的圆融。”可以说,“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大团圆现象深层次的文化根源,也深深地影响这一文化现象的生长与传承。

《西厢记》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应得益于王实甫在戏曲中注入了传统文化,让观众在看戏时产生共鸣,享受着戏曲带给他们的满足感。

很多人一提到传统文化,脑子里浮现出的便是“封建”、“落后”等消极的字眼,甚至历史高考标答中也写着:“振兴中国必须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否定封建传统思想。”封建本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今日演变为对清朝前存在过多的各种事物否定的称法。如封建迷信,封建制度等等。

我个人觉得传统文化依然延续至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当代中国人。比如:“门当户对”婚姻观和从前相比,这个观念确实淡化了很多,但依然还是父母替子女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可能生活在同一阶层里的两个人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生活方式习惯等。恋爱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婚姻倒更像一种社会行为。还有古代科举选官制。我个人觉得是隋炀帝制定的一项非常了不起的社会制度。虽然到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等禁锢了学者思想,但总体上来说还是给寒门学子开辟了一条相对公平的,通往上层阶级的道路,与从前依靠“举孝廉”、“世族门阀”选官相比。而现代呢,也是通过“高考”这一方式,让许许多多寒门子弟改变了命运,通过自身的高水平考上的顶尖大学,接受精英教育,谋求一份体面的职业,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

戏剧舞台上的太原

古城太原,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豪杰义士贤臣良相,演绎了无数家喻户晓千古传奇的英烈故事。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成为古今戏剧舞台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据不完全统计,以太原人、太原城演绎的历史传统戏,就有30余部之多。有的反映了太原的历史进程,有的讴歌了太原的人文精神,有的再现了发生在太原的传奇故事。这些戏至今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戏剧舞台上,有的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成为剧团的看家戏、吃饭戏。

反映太原历史进程的戏

《桐叶记》,晋剧优秀剧目。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将一片桐叶剪成“玉圭”赐其弟姬虞,戏称封他为唐国侯。虞立即谢恩,成王反悔。经其母邑姜耐心劝说,戏言终成事实。此剧演绎了晋国的由来,上世纪80年代该剧由省晋剧院上演,轰动一时。

《玩琼花》戏曲传统戏。叙隋炀帝荒*无度,畅游运河时,所到之处逼良家美女裸衣为他拉纤取乐,名曰“玩琼花”。李渊之子李元霸相劝,反遭迫害。李元霸逃回太原,力劝李渊起兵。

《玉带传奇》,晋剧优秀剧目。讲述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到晋祠唐叔虞像前祈祷,一老妪赠他两条玉带,一条绣“晋”字,一条绣“阳”字,意在嘱咐李渊无论走到哪里莫忘晋阳根基之地。李渊将玉带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不料,太子李建成为争夺王位,利用玉带诬陷迫害李世民,酿成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大戏。这是太原实验晋剧院向太原建城2500年的献礼剧目,受到城乡观众的欢迎。

《下河东》,又名《龙虎斗》,晋剧传统戏。北宋初年,赵匡胤领兵亲征汉" target=_blankgt;北汉刘钧。刘钧固守太原,与宋兵元帅欧阳方勾结围困了赵匡胤。赵屈斩先行呼延寿廷。呼延妻罗氏领兵击败刘钧,救出赵匡胤,杀死欧阳方。此剧为晋中晋剧团保留剧目,上世纪80年代赴京演出,轰动京华。

以上传统剧目,较真实地反映了太原古城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谓是艺术化了的太原历史。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民观众多从观看这些剧目中了解认识了太原这座古城的沧桑巨变与昔日辉煌。

讴歌太原人文精神的戏

《豫让桥》,晋剧传统戏。春秋时期,晋国卿智伯兴兵伐赵,反被赵无恤所杀。智伯家臣豫让深感主人厚恩,决心为智伯报仇。他吞碳毁容改变形象,藏于赤桥下(即现在的晋源区赤桥镇)伺机暗杀无恤。不料被赵发现,赴死之前,他要求赵无恤脱下锦袍,让他连砍三刀,以报智伯之仇,然后壮烈自刎追随主子而去。

《水母娘娘》,晋剧优秀剧目。说的是晋祠民女柳春英勤劳善良感动天龙山神灵小白龙,赠她神鞭引晋水的神话故事。上世纪60年代由晋剧名家牛桂英、马玉楼主演。因为这个故事观众非常熟悉,又讴歌了太原普通老百姓的真善美高尚品德,所以上演后连演不衰,深受太原观众赞赏。

《将相和》,京剧传统戏。演绎了太原古人廉颇知错改错负荆请罪的一段史实。京剧名家袁世海、马连良等的演出,将这出戏锤炼为京剧经典之作。

《杨家将》、《呼家将》系列戏。这是占据戏曲舞台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观众最喜爱的传统剧目。诸如《紫金带》、《佘唐关》、《七星庙》、《金沙滩》、《两狼山》、《李陵碑》、《洪羊洞》、《杨七郎》、《告御状》、《五郎出家》、《四郎探母》、《六郎斩子》、《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寇准背靴》,以及当代剧作家根据杨家故事编写的《杨门女将》、《三关排宴》、《三关点帅》、《三关明月》等。呼家将戏大都与杨家戏连在一起,也有独立成戏的,如《凤云会》、《下河东》、《呼延赞表功》、《雁门摘印》等。

杨家将、呼家将都是并州太原人,北宋名标史册的大将。史载,呼延赞曾身刺“赤心杀敌”,他的儿子们也都在耳后刺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呼、杨两族热爱国家忠于宋廷,为北宋的统一作出了不朽贡献。他们不畏奸佞,英勇杀敌、前赴后继、满门忠烈的美德,堪成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

《蝴蝶杯》,传统剧目。讲述明代太原人江夏县令田云山和其子田玉川不畏权势、见义勇为,为渔民父女伸冤昭雪的传奇故事。宣扬了以田云山父子为代表的人间真善美,鞭笞了以两湖提督卢林为首的人间假丑恶,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民族传统观念。此戏生旦净末行当齐全,悲悲喜喜大起大落,是全国各剧团常演不衰的剧目,在山西,更是许多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不仅演出全剧,还常分别上演《游龟山》、《藏舟》、《二堂献杯》、《打子》、《洞房》等精彩折子戏。

《太原奇案》,根据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同名小说改编,豫剧优秀剧目。说的是太原张财主贪财,将大女儿金姑嫁一垂死病夫,二女玉姑许与纨绔子弟。玉姑性子刚烈,与恋人曹生逃婚,张财主追至已寡居的金姑家,却抬回一只装着死和尚的箱子张财主婢女秀香,聪慧机敏有胆有识,她把看到的蛛丝马迹仔细推断思考,认定莫家父女和曹秀才不是杀和尚的凶手。她女扮男装往晋祠等处暗访。终于水落石出,屠夫投案自首。这是一出表现太原平民百姓的传奇戏,婢女秀香的大智大勇侠肝义胆,豆腐坊莫老实的厚道善良乐于助人,金姑秀姑的倔强泼辣勇于叛逆,曹秀才的恪守诚信和知恩当报等等,活生生画出一副城市平民众生相。太原市豫剧团上演此剧时,太原观众看的格外亲切熟悉。

发生在太原城的戏剧故事

《千里送京娘》,传统剧目。后周时期,蒲州小祥村(今临漪县西南)民女京娘随父来阳曲青云寺降香还愿,为山贼所掠,囚于寺内。流亡太原的赵匡胤仗义救出京娘,千里护送回蒲州。路上,京娘对赵有爱慕之情。赵不为所动,二人以兄妹相待。乡人见一青年男子送京娘归来,流短蜚长,京娘忿然自缢。后来赵匡胤夺取天下,当了宋朝皇帝,得知京娘屈死,为她修庙宇塑金身封为菩萨。此剧是大同耍孩儿剧团的保留剧目,去年参加全国小剧种调演,获得金奖第一名。

《苏三起解》、《三堂会审》,是传统剧目《玉堂春》中的两出折子戏。说的是明代正德年间,大同姑娘周玉儿父母双亡,被卖为娼,改名苏三。苏三邂逅王公子,二人海誓山盟定下终身。后王公子落难,鸨儿将苏三卖与洪洞富商沈洪为妾。沈妻害死沈洪诬陷苏三。苏三问成死罪,由洪洞押解太原复审。主审官八府巡按王景隆就是苏三的恋人王公子。在太原按察院会审后,苏三平冤昭雪,与王公子破镜重圆。

此剧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传统剧目,常演常新,百看不厌,是戏剧舞台的经典之作。洪洞和太原也因此名声遐迩。

《铁弓缘》又名《开弓缘》、《真假王福刚》,京剧传统戏。云南省京剧名家关肃霜曾主演此剧,将民女彩霞泼辣大胆智勇双全,不慕荣华富贵追求人间真爱的高尚品德,刻画得惟妙惟肖。此剧后来拍成**,在全国上演,戏中关肃霜用靠旗打出手的绝活,各地演员争相学习。

以上所说30余部发生在太原的戏剧剧目,也许并不全面,但足以证明太原是无愧于我国“戏剧之乡”、“戏剧大省”的首府。她悠久的历史长廊、肥沃的文化厚土、千古不朽的风流人物,给了我们得天独厚的戏剧资源。前辈人已在这方土地上演绎了那么多寓教于乐、寓教于史的精品剧目,处在天翻地覆大变革的我辈戏剧人,是否应当演绎出更精彩的传世大戏呢?

中国有五大戏曲,分别是:北京京剧、浙江越剧、河南豫剧、河北评剧、安徽黄梅戏。中国戏曲渊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漫长的发育过程,直到宋元才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形态。从艺术因素的构成来看,戏曲主要来源于民间歌舞、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庙会和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古代的戏曲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的有:白蛇传、霸王别姬、武松打虎、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女驸马、打猪草、花喜鹊、小辞店、目连救母等。

每个故事都很感人:白蛇传讲述的是人蛇情未了,最终蛇被压在雷峰塔下;霸王别姬是项羽因为在和刘邦最后一战处于下风,而虞姬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很多年,是项羽爱过的唯一一个女人,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选择了自杀,没有了虞姬的项羽,杀出重围,不过项羽最后还是战败了,在乌江边自杀了;牛郎侄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的是爱情故事,男女深爱对方,但是因为世俗的原因最终都没能在一起;女驸马讲的是一个冯素贞替喜欢的人考试,不料被皇帝看上,让冯素贞娶公主,无奈冯素贞娶了公主,成婚后和公主说明了一切,公主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跟皇帝说明了情况,皇帝没有怪罪冯素贞,还让冯素贞嫁给了自己心仪的对象,公主嫁给冯素贞的哥哥;花喜鹊说的是一个母亲养大了三个儿子,而三个儿子却养不起一个母亲;目连救目说的是目连的母亲从不修善,死后历经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目连想尽办法,历尽千卒,才使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这则故事劝人向善,权予行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42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