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乐舞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唐朝乐舞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第1张

  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音乐舞蹈之大成,又广泛吸取了西域各国以及其他地区和民族乐舞艺术的优秀成果,在统治者的亲自倡导和参与之下,较前代有所发展与突破,成为我国古代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城乐舞艺术的发展上又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从而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乐舞艺术最为繁荣之地。

  乐舞是唐代长安最为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不仅朝廷大典、招待外来的使者要表演,而且诸如婚丧嫁娶、各种节日、宴会乃至游园赏花、打球、泛舟等,也有乐舞助兴。由此可见,当时的乐舞已成为唐代长安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阶层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唐代长安的乐舞按其服务的对象和演出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宫廷乐舞主要在宫廷之中为帝后王室、政府官员、外来使者演奏,偶尔也移至宫外与民同享;民间乐舞则主要流行于乡村、城郊之中,为广大的城乡百姓表演。

  一、宫廷乐舞

  宫廷乐舞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乐舞的发展轨迹,代表中国古代乐舞的总体水平,而且是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精神的缩影。所以,宫廷乐舞是一种依据,是后人了解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生活和活动、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思潮的有力证据。

  研究宫廷乐舞,唐代是重要的探索对象,因为她代表着宫廷乐舞发展的最高水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她以其恢宏博大的气度,内引外输的开放风气,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引人注目的焦点,值得世人称道的当然不仅仅是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大,先进发达的文化则更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所仰慕,成为其学习的楷模。唐代长安的舞蹈艺术是辉煌灿烂的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唐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的客观反映。

  唐代长安的宫廷乐舞有雅乐和燕乐之分。雅乐为庙堂之乐,主要供皇帝祭祀宗庙、祖先及举行朝贺、册封等大典活动时演奏。作为仪式的一部分,雅乐比较庄严、肃穆、死板、僵化,缺乏娱乐性。唐代的燕乐比较繁盛,是当时的宫廷俗乐,指在宫廷中宴饮与娱乐时所表演的各种俗乐的总称。燕乐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唐高祖时,沿用隋代的九部乐,到贞观年间,变为十部乐。此后,在十部乐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到了唐玄宗时期,又按演出形式的不同,分立部伎和坐部伎。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为娱乐、艺术性特别强的小型的健舞和软舞,以及各具特色的法典、道具、胡部新声和其他乐舞。

  (一)十部乐

  唐代的十部乐是在隋代九部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燕乐》和《高昌乐》。这十部乐即有歌唱,亦有舞蹈,是一种在乐队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的高雅艺术形式。

  (二)坐部伎和立部伎

  唐高宗以后,“十部乐”逐渐成为单纯的仪式音乐,仅在重要的宴会上演出。与此同时,长安的宫廷乐舞以中原汉族乐舞为基础,进一步吸收、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和外国乐舞的精华,又创造出了新的乐舞节目,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坐部伎和立部伎。

  所谓坐部伎和立部伎,就是根据演出的要求,在堂上坐着演奏的坐部伎,在堂下站立着演奏的叫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出水平明显要高于立部伎,而立部伎的演出水平又明显要高于宫廷雅乐。

  (三)健舞和软舞

  除了十部乐、坐部伎和立部伎之外,唐代长安宫廷的燕乐之中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小型的娱乐性舞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由教坊演出的健舞和软舞。所谓健舞和软舞,是从舞蹈的性质和形态来分的,大凡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的,称之为“健舞”;动作比较舒徐安祥温婉、且表情比较细腻的,便叫作“软舞”。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舞蹈,在敦煌等地的壁画中即有形象的显现。

  (四)法曲、道调、胡部新声及其他

  唐代长安的宫廷燕乐至为丰富繁荣,除了上述的“十部乐”、坐部伎和立部伎、健舞和软舞之外,其他著名的乐舞,如以《霓裳羽衣曲》为代表的法曲,富有道教神仙色彩的道调,胡部新声以及其他的民族和外国乐舞。

  1、法曲

  法曲又称“法乐”,因用于佛教而得名。唐玄宗作为一个精通音律的皇帝,又非常酷爱法曲,就选了三百名坐部伎子弟,亲自在禁苑中的梨园进行教授。此外,在梨园法部之中,还设置了一个小部音声,约有三十余人。

  唐代法曲的节目很多,有《荔枝香》《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曲》《堂堂》等,而最有名、又最具代表性的则莫过于《霓裳羽衣曲》了。

  2、道调

  李唐皇室为把自己的统治神圣化,便自认是老子李聃的后裔,尊老子为国祖,对道教推崇备至。为表示他们的崇敬之情,唐高宗命乐工们制作了所谓的道调,即一般意义的富有道教神仙色彩的道曲。

  3、胡部新声及其他

  唐代西域地区的乐舞,在传入今天的甘肃河西一带以后,经过当地汉族人民的加工改造,并融合了汉族乐舞的特点,从而使其成为以当时西域地区的乐舞(胡乐)为主体,但又具有河西和内地汉族乐舞特点的一种新型乐舞。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风格迥异的唐代宫廷乐舞向世人诠释着大唐的人文精神:勇于接纳新事物和善于汲取多元文化。其内容丰富,不拘泥于前代的某种形式,大胆汲取所有前代乐舞之长;其乐器编制纷繁,不墨守乐器编制的陈规,集前代所有乐器为我所用;其乐舞风格新颖,广纳胡风胡舞、龟兹乐舞等的异域格调以充实自己的乐种……也正因为其有如此包罗万象的属性和特征,才使得它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从舞蹈动作、乐器、曲目到服饰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较强的欣赏性。

  二、民间乐舞

  长安作为唐王朝的国都,不仅宫廷乐舞相当繁盛,民间乐舞也非常普及和繁荣。唐代长安的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在演出的场所和服务的对象上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上并无明显界限,民间乐舞是宫廷乐舞发展的基础,又通过宫廷乐舞得以提高,二者在当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一)曲子

  在当时的长安城市之间,最为流行的是所谓的“曲子”。曲子,是以流传于乡间的民歌或一些少数民族歌曲为基础,在传入城市之后,经过音乐上的加工提炼,并填入新的歌词,从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民歌的新的艺术歌曲。曲子比一般民歌应用的更加广泛,其除了用于独唱外,还用于说唱和歌舞音乐中。曲子不仅是民间乐舞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在繁荣兴旺的宫廷乐舞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至君王后妃,下至普通市民,都对曲子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其流传的范围相当广泛。

  (二)踏歌

  唐代长安城市之间还流行一种汉族传统的民间集体歌舞“踏歌”。每逢正月十五、八月十五之夜,长安城的妇女口唱曲子,手挽手地结队连臂,于月下踏地为节,载歌载舞,非常热闹。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夜,在长安皇城安福门外,统治者命人制作高达二十丈的灯轮,燃五万盏灯;又挑选一千多名宫女和一千多名长安、万年两县的年**女,盛装打扮,在辉煌的灯光之下与喧嚣热闹的气氛中踏歌三天三夜,欢乐之极,盛况空前,令其他地域难以企及。

  (三)西域舞蹈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民族成分复杂,中外宾客云集,各民族乃至外国的乐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这里大受欢迎,当时长安城最为流行的就是来自西域等地的舞蹈,其中除了之前提及的龟兹乐舞、西凉乐舞、胡部新声、胡旋舞、胡腾舞以及柘枝舞等。此外,长安城市之中还曾流行一种来自西域的集体歌舞《泼寒胡戏》。

  在民间歌舞大普及的唐代,长安市上到处有旗亭(酒楼),诗人们到那里饮酒赋诗,歌女们则到那里奏乐唱诗,以助酒兴。除了城市之间的靠卖艺为生的乐舞艺人之外,为了方便及时行乐,那些官僚士大夫和富室之家一般都有自己的伎乐。长安城中的民间乐舞既甚普及,唐人又多具有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遂在长安逐渐形成了斗乐赛舞的习俗。

  三、从舞蹈剧《长恨歌》中透析唐代乐舞

  唐代已成历史,其浩荡、气派的阵势不复存在,然而后人仍在苦苦追寻其印迹,希冀能还原其雍荣华贵、盛大规模与气势恢弘,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与乐舞作品不胜枚举,中国首部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部成功作品,编导将剧作置于事件的原发地――华清宫,最大限度的为观众呈现当时乐舞的原貌。

  大型山水实景舞剧以唐代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为依托,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运用了现代舞剧和高科技艺术手段,再现了大唐盛世、大唐雄风的历史真实,台在水中、景在山上,天地一同,山水一色,历史、诗歌、歌舞、科技融为一体,展示在骊山的晚风中,令人身临其境,走进历史的褶皱中。

  绝世冠带的杨玉环踏着清泉的薄雾,带着春浴的和风,向观众走来,走进华清宫,走进了唐代历史,走进了爱情。“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华清宫内,唐玄宗与杨玉环形影相随、寸步不离,优美的舞蹈与舒缓的音乐将两人甜美的爱情诠释得淋漓尽致。李隆基有极高的音乐造诣、修养,杨贵妃幼习宫商,精通歌舞,弹唱娴熟,他们由于有同样的才情与爱好,同样的趣味与追求,把中国的乐舞技术推向了高峰,留下了教习歌舞的艺术场地――梨园,中国的梨园艺术由此走向成熟。由于两人的共同努力,当时西域、北方、少数民族或者异域传来的音乐与舞蹈元素在长安被融合与再创造,此时中国的乐舞艺术达到空前高峰。“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这是杨贵妃留与后人为霓裳羽衣舞而写的诗句,短短的四句诗让我们至今对此舞蹈浮想联翩。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攻进长安,华清宫陷于火海之中,公元755年11月,唐玄宗与杨贵妃仓皇逃出长安城,向西而行,行进马嵬坡,全军发变,百般无奈的无奈何,真正的生离死别,唐玄宗以太上皇身份从蜀地回长安,再次路过马嵬坡,“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就是唐代的一段精彩篇章,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推向了极致。李杨的爱情,贯穿和见证了中国过去三千年历史长河中发展到顶峰到衰亡的转折点,安禄山的兵变结束了这段爱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结束了唐代和以唐代为代表的国家与民族的繁荣。人皆有情,是人最难逃脱的自然规律,无论是君王还是百姓,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卓越的文学韵味打动了无数读者,华清池的舞剧《长恨歌》以其大气磅礴的设计让万千公众震撼,视听盛宴。长久的历史积淀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个天下无双的戏剧性景观,这个景观既是真实的,又是那一段历史可重现的画面,此剧另一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盛世的启示录,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体现了此剧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为恢弘、堂皇、统一、完整的大唐气象还原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结 语

  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使唐代呈现出歌舞升平的大唐气象。历史的规律告诉后世:当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滞后时人隐居,相反,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时人出室,从而促使文化的发展,并使其达到一定的高度。唐代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富裕,为当时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所担忧,转而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乐舞因此繁荣,成为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相互渗透、日渐丰富,从而使唐代乐舞种类丰富、精品迭出,乃至别开生面。

  唐代是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的宫廷舞蹈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产生的,适应着时代文化的特殊要求,其建立起来的整套的乐舞规范确定了审美指向和标准。“长恨歌”乐舞文化是一种探索积累、延续发展的文化范畴,对于此类历史艺术作品,我们不仅要加以保护,更应注重它的传承。这不仅是保护民族财富的有效手段,也恰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我们应通过各种有效挖掘和传承唐代长安乐舞艺术,使其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更加熠熠生辉,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不朽的贡献。

防止动作僵化和显得自然。

1、西域舞姬是早期的为人表演舞蹈的舞女,其为了防止穿鞋会舒服脚踝导致动作僵化会选择光脚使舞蹈动作更流畅。

2、西域舞姬跳的舞蹈都是柔性舞蹈,穿上鞋会影响舞蹈的观感,所以会选择不穿鞋这样显得自然。

古代最好看的舞蹈: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剑舞等。

1、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舞又称霓裳羽衣曲。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2、胡旋舞

胡旋舞是由西域传来的民间舞,此舞的传入,史书中多有记载,主要来自西域游牧民族。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的。《胡旋舞》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旋转性的舞种,胡旋女穿着宽摆长裙,头戴饰品,长袖摆,旋舞起来时,身如飘雪飞如。

3、剑舞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唐宋时期的民间舞蹈。因执剑器而舞,故名。作为手持短剑表演的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

4、盘鼓舞

盘鼓舞是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传统舞蹈,起源于中国汉代。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1鼓,所以又称七盘舞。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

5、清商乐舞

清商乐舞是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它经过了汉魏六朝直到唐初,不断吸取民间乐舞的营养,代有新作,被认为是华夏正声。汉魏西晋时代的清商乐舞是女乐歌舞,其间尤以曹魏时期最为鼎盛,西晋武帝也是个酷爱清商乐舞的皇帝,他保留了曹操时期的清商署。

6、惊鸿舞

惊鸿舞属于唐代宫廷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现今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惊鸿舞曾在著名电视剧《甄嬛传》的第13集出现过。

代表敦煌舞蹈艺术的有古典舞《丝路花雨》、《大梦敦煌》。

资料扩展:

敦煌舞蹈,是中国古典舞流派之一,主要包括经变画的天宫乐舞、壁画的民俗歌舞场面以及胡旋、胡腾、柘枝、霓裳羽衣舞等民族舞蹈形象。敦煌石窟群藏有大量十六国时期至元代的乐舞资料,包括文物中的舞蹈形象及曲谱、舞谱等。

其舞蹈形象主要包括经变画的天宫乐舞、壁画的民俗歌舞场面以及胡旋、胡腾、柘枝、霓裳羽衣舞等民族舞蹈形象。

敦煌舞蹈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秉承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吸收、借鉴西域各民族舞姿,运用古典舞蹈的节奏韵律,将静止的姿态和与其风格统一的动作过程结合而形成的较完整的舞蹈运动和造型体系。

典型形态为歪颈、拧腰、移胯、勾脚的“S”形三道弯式,以及手臂的多棱多角多弯。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金荣、贺燕云、史敏等。代表作品有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舞蹈《飞天》、《千手观音》等。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

早在1944年国民政府就在此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是中国文物保护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体系而且不曾间断的保护、研究工作。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市所辖的敦煌县级市,因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中心,所以也被称作“千佛洞”,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以及科技价值。敦煌莫高窟的修建自我国古代十六国时的前秦开始,一直持续到元朝时期,共有各类洞窟七百三十五个,窟内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泥质彩塑两千四百一十五尊,具有很高的价值。公元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舞的舞姿主要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舞姿

敦煌舞的首创人是高金荣教授,她多年专注于敦煌壁画中的舞姿研究,首创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并亲自指导和培养擅长敦煌舞的舞者,为敦煌舞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敦煌舞的舞姿主要来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者舞姿,通过舞蹈者模仿壁画中的舞者舞姿,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静态舞蹈动作转变为可以呈现在舞台上的动态舞蹈表演,从静态壁画到动态舞蹈,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展现于在人们眼前,为敦煌莫高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敦煌舞以一种崭新的舞蹈形式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它使得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故事以舞蹈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们从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来感受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历史和文化。敦煌舞通过舞蹈的形式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和热爱上了敦煌,进而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敦煌莫高窟文化,是目前高窟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之一。

敦煌舞与隋唐时期的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敦煌舞的历史背景与我国隋唐时期的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随处可见隋唐时期舞蹈者的影子,甚至还有很多隋唐时期西域舞蹈者的影子。隋唐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并且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世界各国(族)的不同文化,而当时敦煌莫高窟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敦煌莫高窟目前存有隋唐时代的洞窟最多,有三百多个。敦煌舞主要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舞姿,而莫高窟现存隋唐时代的洞窟和壁画最多,因此,隋唐舞蹈成为后世敦煌舞蹈的基本舞蹈模版。

我国著名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就是以当时大唐王朝的强盛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而创作的。该舞共分为六场历史舞剧,主要描写了英娘父女俩的悲欢离合以及与西域商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再现了大唐王朝国富民强,对外文化、经济交往频繁的盛况。

除此之外,敦煌舞中还有隋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影子。在隋唐时期的古典舞蹈中经常会加入西域舞蹈的出跨、出肋、扭腰等动作,从而完美的结合出一种新的舞蹈。敦煌舞中也加入了较多的西域舞蹈动作,其中根据莫高窟壁画中反弹琵琶的人物形象,敦煌舞表演者以灵动的步法,将反弹、侧弹、背弹、横弹、蹲弹、卧弹等多种舞蹈变化的造型,连成一段自由形象的舞蹈,给观众一种视觉的冲击的震撼。

敦煌舞是敦煌莫高窟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

敦煌莫高窟大多数洞窟的壁画中都有舞蹈者形象,这些舞蹈反映了当时社会现象、风俗习惯、民间生活、宫廷生活等的舞乐场面和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舞乐、飞天舞蹈形象和供养伎乐等。舞蹈艺术是无法保留的时空艺术,对于古代的舞蹈形象,我们现代人知道和了解的很少,就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蹈形象的珍藏而言,堪称世界舞蹈艺术的博物馆,保存了当时无数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代表了我国古代各时期舞蹈发展的面貌及其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敦煌舞的灵魂来源于敦煌莫高窟文化

敦煌舞的大部分舞姿均出自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者舞姿,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舞姿的动态展现,是敦煌莫高窟文化的动态展现。同时,敦煌舞对敦煌莫高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敦煌舞是敦煌莫高窟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敦煌舞的灵魂来源于敦煌莫高窟文化。

有。

l、小丫丫舞蹈(铭欣校区),该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文峰北路60号铭欣华府8栋。

2、JS舞蹈全国连锁(赣州校区),该地位于江西赣州市章贡区新赣州大道8号华润大厦b座。

3、舞大师全国连锁(经开校区),该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东江源大道幸福时光2栋。

  西域风情串词篇一

 穿过丛丛的戈壁和沙漠,

 有一个神秘的国度,

 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姑娘,

 她们跳着一支支好看的舞蹈,

 请欣赏由XXX带来的舞蹈——西域风情

西域风情串词篇二

 印度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印度舞更是以他优美而神秘的韵味,吸引着我们,接下来 的印度舞《西域风情》将会带领大家探究印度的神秘和韵味,掌声响起来!

西域风情串词篇三

 我们幼儿园的教师不仅用爱心呵护孩子成长,用耐心引导孩子成长,而且多才多艺,下面请欣赏教师民族舞动《西域风情》。

西域风情串词篇四

 印度是个非常神秘的国度,令人无限向往!如果你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感受了印度人民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那接下来的这支舞蹈将要带你领略印度舞蹈美轮美奂的魅力。幼儿园的青年教师们将用他们的青春诠释着印度舞蹈特有的《西域风情》。

西域风情串词篇五

 西域那悠扬的乐曲,优美的舞姿,令人陶醉。掌声有请舞蹈培训中心为我们表演舞蹈《西域风情》。领舞:李原美、唐新艺

西域风情串词篇六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到另一个地方,那里有幽静的竹楼,欢乐的泼水,还有舞动的孔雀!荒漠的黄沙,悠扬的驼铃声,现在,身着民族朋饰的少女将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带来了圣鸟开屏般动人的韵律!请欣赏博苑新田幼儿园老师带来的民族舞串烧《西域风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48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