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善本的释义

段善本的释义,第1张

唐贞元中,长安大旱,诏移两地祈雨。街东有康昆仑,琵琶号为第一手,自谓街西无己敌也。盖楼弹新翻调《绿腰》。及度曲,街西亦出一女郎,抱乐器登楼弹之,移在枫香调中,妙技入神。昆仑大惊,请与相见,欲拜之为师。女郎更衣出,乃庄严寺段师善本也。德宗闻名,召加奖赏,即令昆仑弹一曲。参师曰:“本领何杂耶?兼带耶声。”昆仑拜曰:“段师神人也。”德宗诏授康昆仑。参师奏曰:“请昆仑不近乐器十数年,忘其本领,然后可授。”  记载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有段善本与康昆仑比赛演奏琵琶及康昆仑向段善本学琵琶之轶事:长安大旱,两市祈雨赛乐,街东有康昆仑奏琵琶曲新翻羽调《绿腰》。街西出一女郎,以此曲移在枫香调中弹,“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昆仑拜请为师,始知实为庄严寺僧段善本之化妆。又继述段善本收康昆仑为徒的条件。故事说明段善本长于即兴移调演奏,并有高超的演奏艺术。其音乐修养足以判断康昆仑的原有传派来由。段善本主张:“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并且从基础技法开始改正了康昆仑的技艺,使康后来“尽段之艺”,有了成就。唐元稹《琵琶歌》:“段师弟子数十人,李家管儿称上足。”也记载了段善本琵琶传派的情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凉州歌》引《幽闲鼓吹》:“段和尚善琵琶,自制《西凉州》,后传康昆仑,即《道调凉州》也,亦谓之《新凉州》云。”这条记载,还说明段善本不但是琵琶演奏家与一代传人,在作曲方面也有几部作品传世。

古筝曲《渔舟唱晚》 《高山流水》《出水莲》 《林冲夜奔》

《平湖秋月》 《汉宫秋月》 《寒鸦戏水》

《东海渔歌》 《战台风》

虞美人 在北京的金山上

上楼 凤翔歌 旱天雷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浏阳河

彝族舞曲 战台风 秦桑曲

雪山春晓 将军令

梁祝 春江花月夜 井冈山上太阳红

草原英雄**妹 长安八景

古琴曲

第一级

1.古琴吟2.凤求凰3.慨古吟

4.兰花花 5.小白菜 6.秋风词 7.秋风词

第二级

1.极乐吟 2.良宵引 3.清夜吟 4.湘妃怨

5.双鹤听泉 6.拉纤歌 7.满江红8.泣颜回

第三级

1.春晓吟 2.风雷引 3.精忠词 4.秋江夜泊 5.玉楼春晓 6.映山红 7.小草

第四级

1.石上流泉 2.神人畅 3.酒狂 4.韦编三绝5.孔子读易

6.阳关三叠 7.归去来辞 8.秋夜长 9.渴望 10.信天游

第五级

1.鸥鹭忘机 2.楚歌3.关山月 4.高山 5.洞庭秋思

6.碧涧流泉 7,岳阳三醉 8.采茶调9.茉莉花

第六级

1.梧叶舞秋风 2.长清 3.平沙落雁 4.平沙落雁5.获麟操 

6.山居吟 7.醉渔唱晚 8.双乙反调 9.沧海龙吟 10.普庵咒11.忆故人

琵琶曲名

一字

荷 诉 絮

二字

陈隋 春蚕 春秋 春雨 纺车 风铃 海浪 剑魂 敬涛 靠山 老童 龙船

律动 磨坊 木鸭 品诉 秦俑 秋思 阙如 三六 梳妆 思春 诉怨 踏歌

踏青 天池 天鹅 童年 陀螺 顽童 渭水 无题 新春 行街 虚籁 雪花

雪莲 樱花 御酒 祝福 

三字

白帝城 不倒翁 步步高 朝元歌 出水莲 春光舞 倒垂帘 风戏柳 改进操

赶花会 高原魂 歌舞引 故乡行 滚铁圈 过家溜 过江龙 旱天雷 欢乐歌

间歇泉 将军令 谨奉礼 九连环 老六板 黎族舞 连环扣 浏阳河 卖报歌

孟姜女 茉莉花 南泥湾 霓裳曲 琵琶吟 琵琶语 七武士 泣颜回 千秋颂

千章扫 裘春尧 塞上曲 上茶山 思乡曲 天福颂 天与地 渭水情 无锡景

西洛诗 小刀会 小霓裳 小十面 新春乐 绣荷包 绣罗裙 阳春曲 杨翠喜

一指禅 银绞丝 月儿高 杂耍人 紫竹调 划船曲

四字

霸王卸甲 白马驮经 彩云追月 查尔达斯 痴心绝对 春到沂河 春郊试马

达姆达姆 打虎上山 大浪淘沙 弹词三六 灯火交辉 滴水观音 敦煌古韵

饿马摇铃 飞花点翠 凤阳花鼓 高山流水 龟兹舞曲 海角天涯 寒鹊争梅

寒鸦戏水 好心分手 红河夜景 霍拉舞曲 江南三月 金蛇狂舞 旧情绵绵

俊小银枪 孔雀开屏 澜沧春晓 老花六板 临安遗恨 马兰花开 梅花三弄

梦断敦煌 牧场之家 平湖秋月 平沙落雁 葡萄熟了 祁连狂想 秦川抒怀

青春之舞 青莲乐府 蜻蜓点水 秋水龙吟 雀欲回巢 森吉德马 畲族舞曲

十面埋伏 双星情歌 丝绸之路 丝道驼铃 四方舞曲 台湾风情 天山之春

天下无双 田园舞曲 甜言蜜语 晚霞情趣 夕阳箫鼓 西夏随想 喜庆罗汉

小猫钓鱼 小月儿高 浔阳夜月 雁落平沙 阳春白雪 阳春古曲 野蜂飞舞

一脸红霞 彝族舞曲 迎春舞曲 瀛州古调 鱼儿戏水 娱乐升平 渔舟唱晚

雨打芭蕉 月下欢舞 在水中央 昭君出塞 中国花鼓 竹楼琴声 

五字

草原**妹 陈杏元和番 春江花月夜 翻身的日子 歌唱解放军 工农一家人

故乡的太阳 海青拿天鹅 欢乐的日子 火把节之夜 孔雀东南飞 流浪者之歌

马车夫舞曲 狮子滚绣球 时刻准备着 天山的春天 下一站天后 乡士风情篇

新中花六板 游击队之歌 月光变奏曲 月牙五更调  

六字

鄂伦春族小唱 扛起我们的枪 狼牙山五壮士 老六板变奏曲 土耳其进行曲

新翻羽调绿腰

七字以上

采蘑菇的小姑娘 唱支山歌给党听 送我一支玫瑰花 婚礼舞曲两首联奏

下雨的时候会想你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唐代乐舞,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唐代,燕乐是宫廷宴享典礼活动中,所用的大型“宴乐”乐舞,它具有娱乐欣赏和礼仪性双重作用。

盛唐时期,宫廷集中整理了南北朝以来的中外各种乐舞,制定宫廷“燕乐”,称为《十部乐》。

此外,唐代宫廷将乐舞节目的水准高低,按演出形制划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和堂上坐奏的,叫“坐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的叫“立部伎”。

“坐部伎”是人数较少的小型表演舞蹈。“立部伎”人数众多,这种舞蹈通常有上百人表演。坐、立部伎的舞蹈节目都比较精致,艺术水平较高。在当时,以“坐部伎”艺人水平为最高,“立部伎”次之,雅乐则更次之。

坐、立部伎具有较高艺术性和欣赏价值,“坐部伎”乐舞节目有《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授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等。

“立部伎”包括的乐舞节目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等。

坐、立部伎的乐舞节目所体现的歌颂思想,是古代乐舞一致的传统。坐、立部伎产生,标志着唐代舞蹈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前代乐舞吸收继承上,而是进一步创造提高,使舞蹈艺术走向成熟。

在唐代,《柘枝》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形式,腰身技巧和舞袖动作是《柘枝》最大的艺术特点。这个舞蹈婉转绰约与矫健奔放相结合,服饰华美,表情动人,有鼓声和乐声相伴,是唐代舞蹈的精品。唐代有专业《柘枝》艺人,比如唐玄宗时的舞伎那胡等,可见这个舞蹈有很高的专业技巧。唐代《剑器》是舞人执剑的一种舞蹈。唐代著名剑舞艺人有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唐代将军裴旻的舞剑曾经被人们誉为当时“三绝”之一,可见《剑器》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舞蹈。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对此舞有生动描写,诗道: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绿腰》舞具有中原传统舞蹈特点,它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与魏晋的《白纻舞》类似。有诗描绘“翩如兰苕翡,宛如游龙举。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正是此舞的姿态情貌。

还有,《胡旋舞》是唐代的民间舞,该舞蹈以旋转为主,所以名为《胡旋舞》。白居易所作《胡旋女》一诗,生动地描写了这个舞蹈特色,诗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胡旋女舞蹈动作和姿态以及她内心情感都和伴奏音乐旋律、节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她旋转时双袖举起,轻如雪花飘摇,又像蓬草迎风转舞。她的旋

转,时而左,时而右,好像永不知疲劳。

在千万个旋转动作中,都难以分辨出脸面和身体,旋转的速度,似乎都要超过飞奔的车轮和疾徐的旋风。

还有,《踏谣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据唐代学者崔令钦所著的《教坊记》中记载:

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从这个记载中,说明了《踏谣娘》是根据真人真事编演的一部具有讽刺性质的歌舞,它有不同性格人物,有一定矛盾冲突,舞蹈表演者有鲜明情感爱憎态度和思想倾向。据传,这个歌舞在宫廷宴会中上演,民间艺人在街头也表演,由此说明它是一出很受欢迎的歌舞。

《破阵乐》是唐代坐、立部伎中最著名的舞蹈。此舞是根据唐太宗李世民所绘制的“破阵乐图”而编排的。其中的舞人披甲执戟,表现了战阵生活内容。

人们以群舞形式表演战阵队伍变化,是对传统武舞的继承发展,音乐具有龟兹乐风格。唐太宗李世民所绘制的“破阵乐图”,算得上是最早的舞谱雏形。

后来,唐代女皇帝武则天曾下令在皇宫内设“习艺馆”,旨在教宫女们学习诗文,后来逐步演变成专门训练歌手和舞蹈家的“教坊”。

这些歌舞艺人在返回民间后,又把宫廷中学习的乐舞带回民间,在普通老百姓中流行,从而促进了唐代的乐舞普遍流传。

唐代乐舞大体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类,前者敏捷刚健,后者优美柔婉。健舞又分为“阿辽”、“胡旋”等,都是体育性舞蹈。

健舞的舞者可以是男子或是女子。在表演健舞的时候男子穿的是盔甲。

而女子穿的服装是带有雕饰品的紧身上衣,和喇叭裤形的裙子。这些服装是来强调剑舞独特和干脆的肢体和腰部动作。

在唐代,我国与周边邻国的来往和唐代健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许多商业交换中,其他国家不仅仅是带着他们的商品来到我国,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国家独特的艺术文化。当他们的舞蹈在街边上演时,民间艺术家们就留心模仿,慢慢地流传到了宫廷里面。

这一时期,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它是一种专门在宫廷场所为达官贵人表演的舞蹈。这种舞蹈的舞者普遍是成群的宫女或是舞女。

在表演软舞的时候她们通常穿着带有水袖的袍子,来强调手背柔软连贯的动作。这种舞蹈有时是以群舞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大部分还是通过独舞或是双人舞的方式来呈现。软舞的形成是沿袭唐代以前的舞蹈风格,在以前的舞蹈基础上有所发展的。

唐代舞蹈有许多与历代舞蹈截然不同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新的创造,丰富了舞蹈艺术。最大的特色就是唐代舞蹈个个具有故事情节。

唐代舞蹈《兰陵王》就是一个例子,这个舞蹈是一个男子的独舞。因为兰陵王容貌出奇的俊美,像个美丽的女子,所以在战斗中往往会被敌人所轻视。

于是兰陵王为了震慑住敌人,他就命人打造了面目狰狞的面具,每逢出战的时候,兰陵王都要戴上这个面具。这个舞蹈有声有色地表现了一位将军的一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武事迹。

唐代舞蹈除了在宫廷里有所表演外,在寺院里也有一方天地。人们常常在寺院里的舞台上表演舞蹈,娱乐广大群众。

唐代舞者们还创造了舞谱,舞谱的形式与乐谱的形式十分相像。乐谱使用音符来记载音乐,方便后人学习与了解历代的音乐。而舞谱是使用简单的图画来记载舞蹈的队形与动作。

还有,唐代舞蹈成为了周边国家,比如说日本等国家的舞蹈源泉,日本著名的面具舞就是引用我国唐代舞蹈典型的例子。日本的面具舞是男子面具独舞,与唐代的兰陵王舞十分相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这不仅证实了唐代舞蹈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证明了唐代舞蹈是我国舞蹈史里的一段辉煌时期。

唐代舞蹈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出现了字舞,一般是在祭祀大典或嘉宾盛宴等比较隆重的集会场合演出。

根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曾经亲自排演了“舞之行列必成字”的“圣寿乐”。

对此,唐代著名诗人王建曾经有过形象的描述,诗道: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遍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在唐代的传统节日里,歌舞活动十分的盛行。传统元宵节常有歌舞活动。当时节日中盛行民间自娱性歌舞《踏歌》和泼水歌舞《泼寒胡戏》。

在唐代,宫廷曾经组织“与民共乐”的元宵佳节盛大活动,几千人参加《踏歌》舞蹈,人们载歌载舞,连续3日,盛况空前。后来,每遇朝廷举行大典时,大唐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叫“赐酺”。唐代寺院歌舞活动很流行,当时寺院一般设有戏场。宗教活动同歌舞活动结合在一起。与南北朝时期宗教舞蹈表演不同的是,唐代宗教舞蹈则重在舞台上的表演,这也是唐代宗教舞蹈活动的进步发展。

此外,在民间祭祀活动或巫术活动中,舞蹈也很流行。比如,有求雨的龙舞和祭祀迎神的送神歌舞等。

在唐代,还有“大傩”舞蹈仪式,这是在每年除夕夜举行的舞蹈,人们扮演各种野兽,扬戈执盾,高呼低吼,咒语祷歌,应声唱和。与周代和汉代宫廷“大傩”有所不同的是,唐代宫廷“大傩”气氛轻松愉快,场面也颇为壮观。

唐代舞蹈进入鼎盛时期在大唐盛世的天宝年间,那时候皇帝是唐明皇李隆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李隆基酷爱音乐舞蹈,在古代君王中,李隆基对音乐和舞蹈的研究应该是最深入、最精通的,他精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而且还会编舞。

有一次,唐明皇李隆基梦见自己到月宫上游玩时,他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看到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他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

后来,李隆基把梦中的乐曲和舞蹈记录下来,他让李隆基不停地想啊想啊,他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也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偷偷回想那些乐曲舞蹈。李隆基为了复原梦中的舞蹈,几乎都入迷了,可是他还是想不全这首乐舞,他十分苦恼。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译,他向着女儿山眺望,远处山峦起伏,烟云缭绕。李隆基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在这一刻,他终于把在梦中看到的舞蹈全想起来了。李隆基立即把这些美妙的舞姿在纸上记录下来,于是才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宫中乐舞《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过了好久,他们终于练好了这个歌舞。

后来,李隆基下令演出这个歌舞。随着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贵妃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李隆基再次看到这个熟悉的舞蹈,他仿佛回到了梦中。

后来,这首《霓裳羽衣曲》成为了唐代舞蹈中的经典曲目,被后人传承了下来。

其实,舞蹈这一活动在唐代十分普遍,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参与的阶层而言,上自帝王贵戚、文臣武将,下至平民百姓、乐工歌伎,无论男女老幼,都与舞蹈有密切的关系。

在研究古代舞蹈史的发展和进程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唐代的乐舞和具有了独立表演艺术品格而登上艺术舞台的唐代舞蹈。

著名的唐代乐舞大曲《霓裳羽衣曲》是由唐玄宗李隆基创作乐曲、杨贵妃表演的,综合了器乐演奏、声乐歌唱、舞蹈表演三大部分,是一个整体的大型艺术表演。

《霓裳羽衣曲》第一部分为散序,它是由器乐独奏、轮奏、合奏组成的。第二部分为中序,是抒情的慢舞。第三部分为破,是展开发展部分,共有12段,是无歌的长段舞蹈。

这部大曲中的舞蹈表演,不仅有杨贵妃的著名独舞,还有双人舞和教坊300人组成的大型群舞表演。此外,还制有舞谱,供后世不断加工、整理、改编和演出。

在唐代,类似前述的大曲有很多,仅在唐诗中描述的就有《绿腰》、《柘枝》、《春莺啭》等数十首,而且对其中的舞蹈已经有了明确的分类,可见唐代乐舞的繁荣、精制和完善。

唐代舞蹈是以纯粹的人体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并作为其艺术表现手段的,代表作如:《胡旋舞》、《剑器舞》、《踏歌》、《龙舞》、《祠渔山神女歌》、《字舞》等。

当然,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唐代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了。它的内容丰富,有宫廷的、民间的、宗教的、祭祀的。

在艺术形式上,它已经有了按舞姿、技巧、风格的分类划分,如“健舞”、“软舞”等;也有了按表演形式的大小区分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和用数百匹丝绸装扮舞人的《字舞》等。

唐代舞蹈以它独立的艺术品格把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推向了顶峰。在唐代初期,军事强大,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减轻民众的负担,努力使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繁荣。

唐代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有利于宫廷大型歌舞和民间歌舞等娱乐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乐舞和舞蹈艺术的兴旺,这是盛唐舞蹈辉煌的原因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唐代是个开放的时代,在此期间能够广采博收,吸收包容所有的文化艺术并使之成为一种历史的积淀。

唐代盛世,实行开放的政策,艺术上继承了以前各朝代特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的宫廷“燕乐”,比如七部乐、九部乐等宝贵遗产,这其中就包括了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传入中原的乐舞文化,如《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高丽乐》、《康国乐》和《西凉乐》。这些乐舞,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意识上,都为唐代乐舞和舞蹈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唐代大量乐舞文化的输出,也使中原乐舞传播到了四方,这也促进了唐代舞蹈的繁荣。

还有,在唐代宫廷各种仪式中,虽然大型燕乐节目和各种表演性舞蹈占据主要地位,但文武舞形式的雅乐体制仍然保留。

在唐太宗时,设《庆善乐》为文舞,《破阵乐》为武舞,分别象征“文德洽而天下安乐”、“武功成而定天下”,文武舞阵于殿庭,歌功颂德祷太平。

到了唐高宗时,人们曾将《破阵乐》修改编入雅乐,并强调“并望修改通融,令长短与礼相称,冀望久长安稳”。

在唐代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盛况中,雅乐舞模式一直保留着,这是传统雅乐舞思想的遗风。

唐代乐舞队伍非常庞大,伴随女乐队伍壮大,在唐代已发展成包含多种层次的专业艺人和具有专业水平的表演者。

由于舞蹈艺术普遍发展和

社会各阶层人士对舞蹈的普遍喜爱和重视,唐代出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舞蹈家和善舞者。其中包括了乐舞机构中的乐舞艺人,还有散在各地能歌善舞的官伎、营伎和家伎。也有不少擅长歌舞的高官、贵族、公主、贵妃等。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乐舞艺人和善舞者,对唐代舞蹈繁荣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代乐舞机构也很庞大,宫廷设有太乐署,掌管“邦国之祭祀享宴”,如《十部乐》。教坊掌管各种供娱乐欣赏的乐舞。

在唐玄宗时,他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乐舞机构,叫“梨园”,教授和演奏最高水平的歌舞。唐代庞大的乐舞机构,将数以万计的歌舞艺人集中起来,给以一定财力、人力和物力支持,推动唐代舞蹈走向古代舞蹈发展的高峰。

唐代舞蹈繁荣盛况,充分展示了舞蹈艺术的成就。

《临安遗恨》是中阮演奏家林吉良于1990年创作的一首阮独奏曲,诞生后不久经何占豪改编成为阮协奏曲。由于阮在演奏中缺乏应有的力度,在1992年又被何占豪先后改编为琵琶协奏曲和古筝协奏曲,其中以古筝曲最为出名。乐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临安遗恨》的琵琶谱如下:

你找一些好友分别或者重逢的曲子吧下面有一些 给你参考

古琴:白雪 沧海龙吟 长门怨 长门怨音乐 春江花月夜 春晓吟曲 大胡笳 大胡笳曲 捣衣 伐檀 高山流水 高山曲 孤馆遇神 关山月 广陵散 归去来辞 胡茄十八拍 碣石调幽兰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阳关三叠 潇湘水云……

古筝:禅院钟声 寒鸦戏水 春江花月夜 渔舟唱晚 广陵散 出水莲 高山流水 翡翠登潭 春到湘江 梁祝 蕉窗夜雨 妆台秋思 云水禅心 平湖秋月 流水行云 雪山春晓 分飞燕 汉江韵 汉宫秋月 锦上添花 天涯歌女 姑苏风光……

琵琶:阳春白雪 月下欢舞 春江花月夜 塞上曲 昭君出塞 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大浪淘沙 步步高 彝族舞曲 赶花会 竹楼琴声 蕉石鸣琴 鱼儿戏水 月儿高 琵琶语 草原**妹 瀛洲古调 紫竹调 海青拿天鹅 新翻羽调绿腰 飞花点翠 渭水情 雀欲回巢……

箫笛:箫和笛我听的不多,所以也不知道哪些曲子最好,不过我知道《葬花吟》等《红楼梦》中的乐曲用洞箫演奏出来的效果都很好,很有感情。

有些曲子可以用多种乐器演奏,而且各有特色,各有韵味。

此外,向你推荐中国的十大名曲,http://wwwchinakongzinet/2550/music/download/music1htm这个网址上提供了各个曲子的介绍和在线试听及下载。

一、个人专辑

1 饿马摇铃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05年

出版公司:雨林音乐

专辑介绍:

琵琶大师缪晓铮与国乐大师余其伟等联手演出的这张经典民乐作品《饿马摇铃》,收录了12首传统乐曲及改编曲、古曲。这款琵琶专辑里面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录音都甚具传统韵味,录音细致温阮,琵琶、二胡的音色传统而实在,声音表现朴素而丰含自然美,注重刚柔并济,音乐富于层次,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曲目:

01 春郊试马

02 旱天雷

03 杨翠喜

04 饿马摇铃

05 孔雀开屏

06 秋水龙吟

07 倒垂帘

08 平湖秋月

09 惊涛

10 汉宫秋月

11 雨打芭蕉

12 娱乐升平

2.声色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05年

出版公司:九洲音像

专辑介绍:

杰出而具有丰富现场演奏经验的新一代美女琵琶圣手缪晓铮深情演绎流行音乐,其富于变化的演奏风格, 深情的投入,加之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使这张专辑在众多琵琶作品中独树一帜。

音乐曲目:

01 好心分手

02 甜言蜜语

03 天下无双

04 双星情歌

05 下雨的时候会想你

06 常言道

07 海浪

08 海角天涯

09 痴心绝对

10 在水中央

11 旧情绵绵

12 下一站天后

13 一脸红霞

3红楼十二钗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06年

出版公司:雨林音乐

专辑介绍:

《红楼十二钗》是琵琶大师缪晓铮一人分饰十二角,New Age风格作曲家邓伟标携手上百位音乐家精心打造的恢弘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女儿无限事。很难想象缪晓铮手中这古老的琵琶声和如此现代风格的邓氏音乐搭配得竟如此完美。邓伟标突破传统认知的种种偏见,以自我而独特的音乐手法重塑了《红楼梦》中十二位女主角独立而丰富的人物性格。缪晓铮的演绎细腻传神,仿佛将人带进了大观园。这是一张极其耐听、好听的琵琶精品!

音乐曲目:

01 悲情宝钗

02 湘云醉卧

03 叹息的元春

04 水边的李纨

05 惜春作画

06 女豪王熙凤

07 烟愁可卿

08 妙玉独行

09 探春远行

10 飘落的迎春

11 乡间的巧姐

12 黛玉葬花

4 第一元素VII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06年

出版公司:妙音唱片

专辑介绍:

这是一张琵琶演奏和人声吟唱结合的作品,风格细腻,音场深阔,定位清晰,音色优美,听感舒适。

专辑曲目:

01 La Serenissina

02 辛德勒名单主题曲

03 自有人评说

04 自由

05 黄沙中的恋人

06 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07 剑侠情

08 梁祝

09 远情

10 追风的女儿

11 自从离别后

12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3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5 绿音符系列之琵琶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07年

出版公司:广州俏佳人

专辑介绍:

专业级琵琶演绎与大自然天籁声响的完美结合。收录的音乐均为名曲、古曲,专辑风格质朴、平和,让你在城市的喧嚣当中找到一抹属于自己的清净。

音乐曲目:

01 八月桂花遍地开

02 赶花会

03 寒鸭戏水

04梅花三弄

05大浪淘沙

06昭君出塞

07塞上曲

08 高山流水

6 声音的真谛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07年

出版公司:广州音像出版社

专辑介绍:

缪晓铮的纯美靓影与琵琶的纯美靓声共同汇演的专业级琵琶作品。《声音的真谛》系列唱片,试图寻找一种未被认证的方式,使用最简洁的设备与手法,在一间造工严密的自然混响房间内忠实收录每一件乐器的原始声音,不对收录的音乐做任何后期的混响添加或EQ调整,甚至将录音工程中最基本的声音压限功能也取消,让一切在最原始的自然状态下收录。现在大家所听到的就是这种“粗糙”却真实自然的器乐演奏,包裹着乐音的混响并非后期机器的添加,而是房间自然产生的效果。

音乐曲目:

01 火把节之夜

02 阳春白雪

03 彝族舞曲

04 寒鸭戏水

05 龙船

06 大浪淘沙

07 新翻羽调绿腰

08 十面埋伏

09 虚籁

10 火把节之夜(混音对照版)

11 阳春白雪(混音对照版)

12 彝族舞曲(混音对照版)

13 寒鸦戏水(混音对照版)

7 印度琵琶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09年

出版公司:火烈鸟唱片

专辑介绍:

首张为汽车低音喇叭打造的乐器试音碟。缪晓铮的琵琶演绎黄金协奏,诉说古老东方神话,缔造听觉瑰丽奢华盛朝,寻觅千年的心灵震撼。这是一张演奏上乘、音质上乘、充满异域风情的唱片。

音乐曲目:

01 印度琵琶之魂

02 四叶草

03 独弦舞

04 兰花恋

05 勇者06 奇迹

07 莫呼洛迦

08 吟游诗人舞

09 爱

10 肚皮舞

8琵琶

琵琶演奏:缪晓铮

发行时间:2012年

出版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

音乐曲目:

01 寒鸦戏水

02 鱼儿戏水

03 蜻蜓点水

04 狮子滚绣球

05 月下戏舞

06 赶花会

07 十面埋伏

08 昭君出塞

09 倒垂帘

10 飞花点翠

11 梅花三弄

12 霓裳曲

13 出水莲

14 送我一支玫瑰花

15 旱天雷

16 春江花月夜

二、主要参与专辑

1 胭花四乐I

演奏:缪晓铮(琵琶)、何静(二胡)、顾蓓蓓(中阮)、潘伟文(扬琴)

发行时间:2005年

出版公司:柏菲唱片

专辑介绍:

《 胭花四乐》是柏菲唱片公司最近打造的一张中西融会的唯美音乐专辑。在唱片中既有中国民族乐器也有西洋乐器在其中,主奏方面主要使用了使用到了二胡、琵琶、中阮、扬琴4件民族乐器,除了四件主奏乐器外还包括了大提琴、小提琴、箫、笛子、古筝、手风琴、钢琴等中西乐器作为配器,由此可见该专辑编曲之丰富多彩。在碟中演奏的曲目都是大家熟悉的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民歌的改编歌曲,其中收录有曾被沙拉布莱曼唱得红透半边天得的《斯卡布罗市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小步舞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一共12首曲目。录音方面该专辑也做得十分出色,每件乐器的地位十分清晰,音色多彩华丽。

音乐曲目:

01 斯卡布罗市集

02 小步舞曲

03 重归故里

04 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

05 月亮河

06 往日情怀

07 天鹅湖

08 小夜曲

09 卡萨布兰卡

10 索尔维格之歌

11 蓝色的爱

12 骊歌

2 胭花四乐II

演奏:缪晓铮(琵琶)、顾蓓蓓(中阮)、付娜(古筝)、何静(二胡)

发行时间:2008年

出版公司:柏菲唱片

专辑介绍:

这是一张由中阮、古筝、二胡、琵琶四件乐器组合演奏西洋音乐的专辑。《胭花四乐》是融合中乐与西曲的再度碰撞,以最东方的美色走出最世界的靓声,带你回味百年世纪经典。超卓的音色,准确的定位,唯美的演绎,构成一幅绝美的音乐画面这张碟与众不同,在编曲方面,既突出优美旋律,又充分发挥民族乐器音乐特点,四件乐器层次感强,加上小提琴、吉他等西洋乐器配合,令人沉迷于世界名曲当中。

音乐曲目:

01 重逢有日

02 神话

03 卡门

04 温柔的倾诉

05 查尔达斯

06 乘着歌声的翅膀

07 宁静的湖水

08 梦回欧罗巴

09 橄榄项链

10 回忆

11 思乡曲

12 春之歌

13 桑塔 露琪亚

3 满庭芳I

演奏:满庭芳女子民乐组

(二胡:黄江琴;琵琶:缪晓铮;琵琶;中阮:顾蓓蓓;扬琴:潘伟文;古筝:李玲)

发行时间:2006年

出版公司:杰盛唱片

专辑介绍:

“满庭芳”女子新民乐组合,是当今新民乐的代表之一,她们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各大舞台上,受到各界一致好评。与其他组合所不同的是,她们用扬琴、二胡、琵琶、中阮、古筝等乐器融合爵士、拉丁、摇滚等多种西方流行音乐元素,以时尚、激情的奔放演出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学业奏,建构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拉近了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距离。

音乐曲目:

01 彩云追月

02 瑶族舞曲

03 梁祝

04 卡门

05 弯弯的月亮

06 枉凝眉

07 献给爱丽丝

08 加沃特

09 乌苏里船歌

10 小小少年

11 匈牙利五号

12 民乐集锦

4 满庭芳II

演奏:满庭芳女子民乐组

(二胡:黄江琴;琵琶:缪晓铮;琵琶;中阮:顾蓓蓓;扬琴:潘伟文;古筝:李玲)

发行时间:2007年

出版公司:雨林唱片

专辑介绍:

妙曲神韵演绎激情与活力,清新脱俗连接时尚与经典。满庭芳组合以独特的民族传统乐器演绎流行经典曲目。专辑精选了一些精彩流行老歌进行改编,音乐流畅、动听,给人又熟悉又新鲜的感受。曲目改编不落俗套,录音发烧传神,唱片名和封面设计制作极具文化底蕴。

音乐曲目:

01 甜蜜蜜

02 顺流逆流

03 今宵多珍重

04 往事只能回味

05 再见杨柳

06 奈何

07 我家在那里

08 真的好想你

09 旧梦不须记

10 你怎么说

11 晚秋

5 五行元素(乐团建团纪念专辑)

演奏:五行元素乐团

(谭炎健:民族吹管乐器;黄江琴:二胡、高胡、板胡、京胡;

缪晓铮:琵琶、中阮、柳琴;何莹:古筝;电子合成器:邓伟标)

发行时间:2009年

出版公司:五行元素乐团

专辑介绍:

五行元素乐团成立于2009年2月,由著名作曲家邓伟标和广东著名民乐演奏家谭炎健、黄江琴、缪晓铮、何莹五人组成。他们以演奏原创的新世纪音乐为主要特色,音乐风格独特、演奏类型独有、演奏曲目丰富多彩,是一支融合民族器乐、现代电子音乐、交响音乐的新世纪曲风的高水平创作型演奏性乐团。五行元素乐团建团纪念专辑,收录了《五行元素》、《本色》、《齐云吟》三张CD。

音乐曲目:

《五行元素》:

01 空

02 无觉

03 五行

04 梦·禾雀花

05 都火舞曲

06 千江汇流

07 秋雨·海棠

08 古今·菊花

09 攀枝·木棉

10 摇摆精灵

11 飞翔

12 鸡公仔

13 茉莉花

14 虹彩妹妹

杨洁明(1931年7月3日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国家一级指挥家、作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中央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首席指挥。1948年从事音乐专业。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主修作曲。文化部艺术表演团体专业人员考评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主要音乐作品:1954年编曲民族管弦乐曲《小磨房》,1956年《在我们居住的地方》(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比赛合唱一等奖),1984年作曲《新翻羽调绿腰》(为“仿唐乐舞”作曲,琵琶独奏,获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优秀音乐作品奖);1985年为十二集电视连续剧《新星》作曲,指挥,1987年作曲古筝独奏(合作)《长安八景》在全国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奖,1988年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歌舞团作曲,指挥大型民族歌舞剧《塞上昭君》在北京演出,1989年为天津市歌舞剧院大型古典诗词歌舞《唐宋风韵》作曲,1990年为台北市国乐团大型古典诗词歌舞《诗经新乐舞》作曲,1994年作曲《西部随想》(大型民族管弦乐曲),1995年作曲《大漠组曲》(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1997年作曲《到郊外去》(大型青少年民族管弦乐组曲,其中之一“登山”获1998年全国中小学文艺汇演比赛民乐合奏组一等奖。),1998年作曲《花木兰》(大型民族管弦乐合奏曲),2000年作曲三弦协奏曲《大河情流》(2004年4月由中央音乐学院女三弦硕士研究生高冠琳首演,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队协奏,青年指挥家刘沙指挥),《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原作)杨洁明编配古筝协奏曲民族管弦乐队协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曲)杨洁明编配民族管弦乐曲,2002年作曲琵琶独奏曲《孔雀东南飞》。 主要大型指挥演出活动:1953年随中国青年艺术团赴罗马尼亚、苏联、波兰、德国、访问演出:由杨洁明指挥三人舞《跑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银质奖章,1992年受文化部派遣赴澳大利亚墨尔本指挥当地华人“肈风中乐团”专场音乐会参加亚洲艺术节,1993年应台湾省交响乐团邀请赴台北市参加“中国作曲家研讨会”“世界华裔作曲家管弦乐作品发表会”,1994年在北京音乐厅领衔指挥“中央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首次大型音乐会”,同年率队赴澳门特区指挥演出民族管弦乐合奏,1990年应香港政府音统处邀请赴港客席指挥香港青年中乐团专场音乐会,2000年应邀赴高雄参加“海峡两岸国乐交响化”学术研讨会。 多年来,多次参加重大国事演出,指挥多部中外交响乐,钢琴、小提琴协奏曲,舞剧,民族管弦乐合奏,合唱,戏曲等,并参加1952年中国第一个大型建制完备的中央歌舞团民族管弦乐对筹建工作,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设发展及民族管弦乐曲的创作,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工作与贡献。

你好 我是音乐学院琵琶教师

古典经典琵琶曲有很多 比如

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月儿高 塞上曲 春江花月夜 这些都是属于经典之作 从古流传至今 无确切作者 其版本和改编者甚多

楼上说的也是属于琵琶曲 梁祝 浏阳河 等等 都是属于现代作品了 也不乏经典之作 比如 刘德海的天鹅 春蚕 童年 老童 吴俊生的 火把节之夜 吴厚元的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 狼牙山五壮士

再有当代作品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个人意见

如果你对琵琶有兴趣 可以到我的空间 空了多聊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0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