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相信很多网友都阅读过,那么网友们知道《洛神赋》表达了什么情感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洛神赋》1、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2、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
3、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以上就是对于《洛神赋》表达了什么情感的相关内容。
迂回:意思回旋、环绕;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深远侧后作战。 近义词回旋;环绕。 反义词笔直。
邂逅: 主要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与遇见不同,遇见能是认识的,能是不认识的,而邂逅只能是陌生的。
(下)
让诗人着迷的女人
世上多少海誓山盟都被湮灭在滚滚尘世之中,
又有多少白头到老却是在彼此煎熬!
莎乐美与里尔克之间的交往只有三年,他们成为永远的恋人。
更为奇特的是,莎乐美嫁给了以死相逼的安德烈亚斯,却在约法三章的无性婚姻中陪伴了43年!
这个世界没有哪一种人生可以作为标准,被规定了模式不是,莎乐美的人生也不一定是,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不同……
这个出现在莎乐美面前的人叫安德烈亚斯,一个通晓六国语言的语言学教授,他以俄罗斯留学生流行假结婚之名向她提出“假结婚”,并以死相逼,此事气走了陪伴他学习生活四年的保罗,留下一句“仁慈一点,不要来找我”便没有再回头。至此,开始了她与安德烈亚斯此后长达43年的婚姻生活,但她的爱情与性却在婚姻之外,几乎与安德烈亚斯毫无关系……
03
当里克尔出现在她面前时,就仿佛她与吉罗特相遇时的一个翻版:他小她15岁,具有诗人的天赋却还有几分稚嫩,表面忧郁内心却充满了激情,天性孤独却对爱充满了渴望……,她帮助他提高写诗的能力,在推荐出版社遇阻的时候,就像吉罗特给“路易丝”改名“露”一样,莎乐美给“雷内”改名为“雷纳“,赋予了里尔克生命神秘的力量,而她也接受了他的爱:
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
即使没有脚,我也能找到路走向你
即使没有嘴,我也能苦苦地哀求你
卸下我的手臂,我也会抓住你
我将用我的心抓住你
就像用我自己的手掏出我的心
我的脑筋会围着你转动不停
如果你把一支火炬扔进我的脑海
我也会用血液把你负载
雷纳是一个有女性气质的诗人,她感觉他和其他人不同,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他们公然在安德烈亚斯面前出双入对。1897年的夏天被莎乐美认为是她此生最美好的夏天,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浪漫的时光:一起写诗、一起欢笑、一起出行、一起不管不顾、相拥相爱。回到柏林后雷纳在她家附近租了房子,他们又到圣彼得堡见托尔斯泰,当然也见到了莎乐美的母亲。当母亲问及为什么陪伴她的不是丈夫时她回答: “我永远不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因为小时候受过刺激,雷纳患有严重的妄想症,经常会感觉到母亲在窥视他,很没有安全感。但当雷纳说自己离开莎乐美就无法活,离开她他“不能呼吸、不能吃、不能笑、不能哭”,需要她每时每刻的陪伴,并提出要与她结婚时,她还是拒绝了。因为这样她感觉压力太大,并将因此失去自由。她成为他的生命和事业最重要的人,但她却不愿意将自己变成他形影不离的妻子。
你是我遇见最慈善的女人
你既是我的好兄弟
又是我心爱的女人
但更多的时候你像是一个孩子
你是我最温柔的相遇
我最艰难的斗争
你就是那个提拔我的山峰
也是那个吞没我的深渊
04
尼采离开莎乐美后精神极度沮丧,但成就了著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保罗在一次爬上中摔死了,其实是自杀;里克尔离开她后继续写诗。里克尔几乎是莎乐美认为自己唯一在精神和性上统一的爱人,尽管此后她又与皮内莱医生有过性关系,并且怀了孕,这似乎在她生命中并不重要。她认为性带来的快乐只是一种短暂的快感而已,只是一种神经突出的过度刺激。皮内莱希望她把孩子生下来后跟丈夫离婚到维也纳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她从树上跳下来让孩子流产了。而她的丈夫于1905年与女佣人生下了一个女儿玛丽晨,后来被她收养,并照顾她的老年生活。。
也许,像她希望的那样,一个人能够不管不顾地爱另一个人,一生一世就只有那么一回。
爱情是盲目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邂逅;但思想的高度是可以高山仰止,也可以明师出高徒的。 莎乐美又有机会遇到了弗洛伊德,而且她发现,弗洛伊德竟然跟她小时候臆想中的上帝长得一模一样。或者,他就是她的“上帝”:“我们社会的希望和内心的压抑,人类本来就从现实中找出不满,所以我们才会创作出奇幻的生活,而因为在其中实现了愿望,来弥补现实中的缺陷。在某些情况下,人能用这些幻想找回现实中的路。”
此后的25年,她跟随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成为德国第一批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她的著作关于女性角色及其性别的科学,给弗洛伊德的著作造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她建立的“积极自恋”的理论仍然是精神分析的前沿。
莎乐美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她拒绝婚姻和家庭的束缚,但她对感情的态度也有一部分是源自“童年记忆”:“有一次父亲送了我许多用彩纸精心包装的小礼物,但我故意不拆开,因为我幻想它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裙子。”她宁愿享受那份精神上的愉悦,也不愿意将美好变成现实被快速消费掉。
而弗洛伊德说,通常父亲过世较早的女生都会有困难与异性敞开交往,因为她们没有经历过自然分离的过程。在佛洛依德分析她的心理状态时,她回避与除了里尔克以外,还有吉罗特曾经给过她同样强烈的感受,因为,那恰恰是莎乐美后来对待精神与性的态度最原始的起因。
05
这是一部回忆方式来表现的**,老年的莎美乐现实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人,其中一个是回忆录的作者德文研究学家菲佛,另一个是陪伴莎乐美的玛丽晨——那个1905年出生于她家庭里的孩子。虽然文字不多,但我还是有必要提及一下玛丽晨。很长时间,菲佛都以为她只是一个管家,直到问及她出生的时间才明白了她的真实身份。
这个内心充满了屈辱和抑郁的女孩一直拒绝闯入她们生活中的厄恩斯特·菲佛,她不愿意这个带着“生死攸关”问题的菲佛过来翻开这个特殊家庭的旧账。因为父亲从来就没有接受过她,她不愿意在莎乐美的回忆录里被提及,她对莎乐美与父亲的关系非常忐忑,在这个血脉与爱情混乱的家庭里,她感觉自己是一个不速之客。拿着父亲与莎乐美的结婚照,内心说不出的滋味。直到她们面对“有人召见”,她们珍贵的资料面临损毁时,她终于鼓起勇气问她是否真正爱过父亲,莎乐美回答“在另一种方式上爱过”,她才终于忍不住流泪并拥抱了这个让她出生却得不到爱的女人。
玛丽晨也接受用菲佛写回忆录的方式来保存那段历史:“再也没有比你讲故事更好的人了,现在要用到菲佛先生了。”莎乐美又请回了被她们“停课”的菲佛,在她为菲佛清理资料时,她烧掉了其中一些并不想让后人知道的笔记,最后,菲佛从火炉抢出一页:
“一生当中很少会得到礼物,相信我,所以,当你得不到理想生活时,**它。”
“你想改变全世界,而我只想改变我自己!”我们不知道这一生能得到什么,但是否有勇气争取自己能做到的那一部分呢?
06
这部由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执导的**《Lou Andreas-Salome》,于2016年6月11日在中国上海**节上映,同年6月30日在德国上映。从儿童到老年,共有4个年龄段的莎乐美,分别由海伦娜·皮斯克(6岁)、丽芙·丽莎·弗赖斯(16岁)、凯塔琳娜洛伦茨 (21-50岁)、妮可·黑斯特斯(72岁)饰演。片名被翻译成中文时用了《恋上哲学家》实在是有点令人费解,主语到底是谁呀?
本来莎乐美的感情经历非常丰富,但导演巧在处理把握了几个故事的节奏与笔墨,特别是对一个叫霍夫曼的年轻人,导演故意让莎乐美已经提到又缩回去,从菲佛手上夺回一页纸撕掉来简单处理,很好地照顾了**艺术的层次与节奏。
这不是一部热炒的商业片,却是朋友非常郑重地推荐给我的影片,看的过程非常压抑,看完后又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畅快。
尽管距离莎乐美争取女性自由与独立的时间已经过去上百年,但至今,女性并没有真正做到独立。而这里不仅男人自身对强权孜孜不倦的维护,女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帮凶,就像影片里的 母亲穆什卡极力阻止莎乐美的计划一样,更多的女人向她的后人一代又一代灌输她们生活的经验时,都宁愿选择那些维护她们舒适感的经验,因为只有让他们舒适了,她们才会更加舒适,为此,她们宁愿让自己的命运被人掌控,生命在服从中萎缩。
尽管历史学家们认为莎乐美对尼采、里克尔、弗洛伊德的成就都有非常大的贡献,而她自己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和思想的瑰宝,但我不想用成就来赞美莎乐美,我只想说,这是一个迷人的生命,更是一个永恒的灵魂。因为她与他们相辅相成,但从未失去过自己!
小点心:圣彼得堡与苏黎世建筑
我是照样要给喜欢历史和产业背景的人留一点小心的,本片印象最深的背景是圣彼得堡和苏黎世的风格显著的建筑。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经济、历史、文化的载体,建筑风格则是城市的灵魂。
莎乐美父亲去世时,留给她一张留言的卡片,卡片背面圣彼得书店的照片,然后她擦干眼泪走进楼层不高却气势恢宏的圣彼得堡书店。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圣彼得堡书店,资料显示,该书店建于1902年-1904年之间,在圣彼得堡市中心建楼,不能超过235米,大楼层高6层。一直到1917年,书店所在建筑都归一家德国缝纫机公司所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楼改为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所在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开始有了售卖和出版图书。1938年正式成为了“圣彼得堡书店”。
而**背景时间应该是1877年。我向一个俄语的博士咨询了一下,他也无法考证当时是否有圣彼得堡书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拍摄的建筑风格是那个年带留下来的圣彼得堡建筑风格,这座拥有众多河道和400多座桥梁的"北方的威尼斯"1703年由彼得大帝开始建造,1712年,他将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此后的200多年间,几代沙皇在城内和城郊建起一座座闻名于世的皇宫和行宫。它的建筑和雕塑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厚重大气,富丽堂皇。
**中另一个震撼的建筑群是苏黎世。黎世是一座有着三千里人类活动记载的城市,历史上也曾经经历无数血雨腥风。16世纪,在宗教革命风潮乍兴之时,苏黎世也开始了它文化和经济齐头并进的辉煌时代。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其期间出现了相当的思想冲击,并形成社会、政治的混乱;但是,苏黎世很快就找出自己的方向并朝现代化快步迈进,成为欧洲最重要、最富朝气的化学和工业城巿之一。到了19世纪50年代,瑞士第一条连接苏黎世和巴登的铁路诞生了,这使得苏黎世纺织产业与机械产业日益发达,并成为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这段时间建筑和宗教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苏黎世是一个把古老文化和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城市,当地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和开发双重并举的思路。在瑞士有很多新建筑与旧建筑结合的典范,比如建于中世纪的贝林佐纳古堡。在1980年代,由瑞士建筑师Aurelio Galfetti 主持进行了修缮,将古典与现代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看到**拍摄的背景是一个融合了现代与古代的建筑群,但这个城市的主体建筑有很多都是20世纪前建成的,也就理所应当可以拿来做背景。其中最突出的是那些高低不一的尖顶的教堂,这些有着瑞士标志性挂钟的教堂是这个城市建筑的灵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