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朗读基本技巧训练 什么是句调

第五节 朗读基本技巧训练 什么是句调,第1张

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四、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诗歌类

1、余光中的《乡愁》;2、席慕蓉的《乡愁》;3、敖红亮的《乡愁》;4、北石的《乡愁》;5、冯至的《南方的夜》;6、刘半农教的《我如何不想她》 ;7、何其芳的《预言》 ;8、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9、徐志摩《再别康桥》;10、闻一多的《死水》11、 《送给天堂的孩子》;12、《为了那盏温暖的灯》;13、周国平的《邂逅》;14、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5、郭小川《望星空》;16、郭沫若的《地球 我的母亲》;17、周聪的《多情自古江南雨》;18、快乐的漂泊的《拥抱春天》;19、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散文类

敖红亮的《学会感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鲁迅的《雪》;快乐的漂泊的《女人如花》;梅亭映雪《点燃一盏心灯》;《清淡的女人》;《岳阳楼记》;《满江红》;《海燕》;《感悟清明》、《别》、《淡淡兰香》、《一个人上路》、《悼念一棵枫树》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大漠深处的胡杨》;《雪乡》;《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灵魂朝拜的天堂》 ;《蜀道难》;《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沉静中的流年》;《海棠花祭》;《无题》 ;《 尚湖寻梦》; 《等我们老的时候》;《我眷恋这土地》;《一朵微笑》;《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和《冬之韵》 。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乡愁》

作者: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 乡愁 》

作者:敖红亮

思念家乡的泪珠,

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

碗里,

饭里,

咽进肚里,

让思乡者倾醉,

醉在梦里,

梦在乡里,

是一只芦苇笛,

鸣在乡思者的心窝里。

《乡愁》

作者:北石

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

离乡越远,

思念越长,

我的乡愁,

是心中珍藏的酒,

离乡越久,

味道越醇厚。

我的乡愁,

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

夜深人静时,

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

我的乡愁,

是一遍一遍的月圆。

我的乡愁,

是一列一列的帆船。

我的乡愁,

是隔不断的海水。

我的乡愁,

是远方的岸。

故乡是磁石。

故乡是胎盘。

我的乡愁,

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

是无以回报的忐忑。

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

1 排除杂念

在临考试前,考生一般练习时都是一个人,很少有很多观众在台下听你朗诵。但是真正到了考场上就不一样了。一组入场的学生20人左右,一个一个站在台中间,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考生越要做到沉着冷静,有自信,排除一切杂念。把自己的表现如何,朗诵的文章万一考官不喜欢听怎么办、自己会不会通过一关、考官会不会喜欢我等等担心都抛开。想象自己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只要你专心投入到你的朗诵中,态度真诚,准备充分,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2 切品“课文调”朗诵

所谓的“课文调”,指的是对朗诵的作品缺少真情实感而故意去找朗诵的腔调。如故意去拖腔、甩调、拉长音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要杜绝的。在考场上,考生从开始朗诵的那一刻起,不需要朗诵完全文,考官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到你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认真地分析过你要朗诵的作品,有没有认真了解过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果前期工作没有做好,那么你的朗诵必然是不走心的,也就是没有感情的朗诵。

3 形体动作需与朗诵的作品有机结合

在朗诵考试中,没有规定考生只能机械地站着不动朗诵。有些作品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形休动作辅助朗涌的。但是现在的考试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考生乱加一些手势和动作,这样不但不会给朗诵加分,还会令考官感到多余,眼花缭乱。朗诵中的形体动作是需要的,但是它们只是对你的朗诵起到辅助或强调的作用,不能让形体动作喧宾夺主,也不能进行图解式的形体动作表演。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把形体动作与朗诵作品有机地结合呢这非离不开规定情境的影响。

1、深刻理解诗歌,确定感情基调

2、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

3、适当停顿

4、适时重音

5、语速时缓时急

6、把握住语气语调

7、仪表仪态及动作

1深刻理解诗歌,确定感情基调。拿到一篇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比如,磅礴大气的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岳飞的《满江红》;悲伤惆怅的如李煜的《虞美人》、《相见欢》。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基调之后才能确定用哪一种感情去朗诵比较合适。

2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普通话在诗歌朗诵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分清楚“f”和“h”、“b”和“p”、“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等的区别,不然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一口带着陕北口音、椒盐口音的普通话一出来就直接毁了。

3适当停顿。好的朗诵是要适当停顿的,朗诵不是要求一口气不喘的背诵下来,在每个句子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是需要适当的停顿的,不是仅仅只在标点处停顿,如曹操的《观沧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但是,一定不要乱停顿,如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停顿错误,而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

4适时重音。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适时的重音给人以强调之感,比如在一些人物、地点、动词、语气词等地方适时的重音,例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在“明星现”、“点”、“街灯”处加重音。

5语速时缓时急。一般来说,朗诵不是一直保持一种速度的,而是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例如在表达兴奋、激动、欢快的词句时宜用快一点的声音,而在表达哀伤、痛苦、怀念等词句时宜用慢一点的语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适合慢一点的语速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6把握住语气语调。诗歌朗诵中一定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表达词句的意思,如“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用疑问的语气;戴望舒的“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用迷茫的语气。

7仪表仪态及动作。如果是登台朗诵需要注意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目光及手势动作。上台下台要从容不迫,站立时有良好站姿,目光要与观众席有接触,可以添加适当的手势但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812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