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萤火虫漫展汉服秀临时取消,造成的损失该谁承担?

成都的萤火虫漫展汉服秀临时取消,造成的损失该谁承担?,第1张

10月3号的时候成都的萤火虫漫展汉服秀林时取消,导致很多的汉服商家、汉服爱好者和模特非常的不满。而且因为临时取消活动一些商家和模特,还和主办方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和冲突,虽然主办方发文致歉,但是仍然平息不了这些汉服爱好者心中的不满,据说经过协商,这场秀临时取消导致的损失将由华裳九州进行部分赔偿。

据说这次临时取消的汉服秀其实是第二场汉服秀,所以才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因为第一场已经举办过,所以对于第二场出现这种情况,确实是让人非常气愤的。而且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主办方来说,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处理和解决的,而主办方却在非常突然的情况下通知活动取消,让很多为了这次汉服秀而前来的模特和商家白白的等了很多个小时

华裳九州在致歉声明中说此次汉服秀的场地是由萤火虫方面全面负责的,而萤火虫方面因为没有沟通到位,导致场地的消防安保硬性条件不达标,而失信于这些喜爱汉服的人。而萤火虫方面也是解释说:之所以取消这次活动,也是为了贯彻安全防范工作的精神,所以才会取消这次活动。虽然萤火虫方面这样说但是,为了安抚汉服商家和模特,在经过一系列的沟通之后第二场汉服秀还是进行了

其实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主办方完全是可以提前告知模特和商家的,但是主办方并没有将提前得到的消息告知模特和商家,所以当主办方宣布活动取消的时候,才会引起这么强大的不满。明明可以将场面控制住的,主办方却因为沟通不当,而导致模特和商家损失非常的严重,不过华裳九州也是在最后发出了致歉声明,并和这些商家模特沟通进行部分赔偿。

形容汉服之美的诗句

《秦宫诗》

唐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

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巻起黄河向身泻。

皇天厄运犹曽裂,秦宫一生花底活。

鸾箆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汉服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人行 》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汉服是何等豪华。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宋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这首词是写新婚夫妻的甜蜜生活,从中可见宋时的一些汉服、衣饰风俗。凤髻金泥带:用凤钗及金丝带梳饰的发髻。龙纹玉掌梳:图案作龙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苏大校园里有一个姑娘,每日云鬓轻挽,裙裾飘飞,身着汉装,脚踏青鞋,在来来往往上下课的学生人潮中显得分外惹眼。这位“汉服女孩”名叫秦亚文,苏大艺术学院大四学生,从大一开始,秦亚文坚持每天穿着汉服上课。汉服对她而言是平日里的便服,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部分。

电视剧里看到古装(古风服装,多用于电视剧、影楼),后来邂逅汉服(汉族民族服饰),从此一见倾心

上大学后,汉服就是日常生活的便服

回忆起幼年接触汉服的零星记忆,秦亚文说,86版红楼梦、老三国等一些较早期的电视剧是她结缘汉服的“媒婆”,当时年幼的她对汉服文化一无所知,但却打心眼里认同汉服的华美。自打记事时起,秦亚文便迷上了汉服,如同众多热爱汉服的同袍 (以汉服为主体的汉文化的复兴者)一样,儿时都曾“披床单”模仿电视剧里的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秦亚文开始逐渐了解汉服背后诠释的文化,尽管钟情汉服,但初中阶段受学校限制秦亚文一直未能公开穿着汉服。

“大学校园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从上大学起,我才真正穿上汉服,汉服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便服。”秦亚文从大一穿上汉服上课,一穿就是三年多,尽管大学氛围相对自由,但惹眼的“穿越”打扮还是引来不少无端的猜测和指责。

据秦亚文介绍,因为汉服着装,她曾多次和长辈辩论。秦亚文的父母起初以为女儿穿汉服只是图个新鲜,后来发现她每日身着汉服,才知道女儿心中对汉服的热爱与责任,从当初反对她的“另类”打扮,后来竟也慢慢接受理解,并给予支持。“现在父亲有时在网上看到汉服相关资料,会第一时间发邮件给我。”家人的支持让“汉服女孩”秦亚文有了坚强的后盾。

她三年里组织十余场汉服活动

身体力行唤起人们的汉服文化记忆

三年前,苏大校园里秦亚文是身着汉服第一人,三年后的今天,秦亚文高兴地说,苏大已经有二十多个喜欢汉服的学生,她们偶尔也会穿汉服外出。秦亚文是苏州汉服群的发起人,三年多时间里,该群已经有近两百人。秦亚文笑言,如今她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汉服朋友,现在的她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秦亚文会举办各种活动,穿汉服展示,汉服文化讲座等等。三年多下来,秦亚文已经办过十余场跟汉服有关的活动,参加过活动的人最初对汉服一知半解甚至误读误解,之后便能真正了解到汉服之美以及汉服文化的深邃。

据秦亚文介绍,三年前她走在大学校园里,身旁总会有同学指指点点,小声嘀咕,现在这样尴尬的情景已经很少出现。“不仅苏州,其实全国各地都散落着热爱汉服的人,每到一个地方,看到穿着汉服的人,就像看到亲人,对汉服的共同爱好,一下子就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秦亚文告诉记者,在全国各地,她都有志趣相投的汉服知己。

秦亚文介绍,她每日穿着汉服一方面是因为对汉服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最外在的形式唤起人们对汉服的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从而更好地体味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爱汉服也喜欢古典文化

去年还行了“笄礼” 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衣食住行更是“衣”字当先,秦亚文介绍,汉服始于黄帝直至宋明,其间有四千多年历史,尽管各个朝代的汉服在造型上各有演变,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却几乎始终如一。

四书五经,经史子集在汉服细节上都有体现,秦亚文举例说,汉服上衣后背都有中缝,就是寓意中庸之道。汉服通常由领、襟、裾、袂等十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各有考究,不能随意更改。“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秦亚文解释,华夏之邦的由来与服装大有渊源,而服装则是礼仪最外在的呈现。

秦亚文希望只提及其号“若兮”,“若兮”取自曹植《洛神赋》中描写洛水女神“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二句。秦亚文对古典文学兴趣颇深,自己取的字号都颇有底蕴。2010年,二十岁的秦亚文按照古时女子成年礼节,在大学老师的见证下,行“笄(jī)礼“。

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行笄礼取表字。如果十五岁未许嫁,就后延到二十岁行笄礼。”秦亚文介绍,去年在二十岁那天,她搭了末班车,行了“笄礼”并在征求父亲同意下,自取表字。秦亚文自取表字“初尘”,“初”字正对她名中的“亚”字,“尘”是看得见的微小事物,对其名中“文以载道”的“文”字,寓意简单踏实的生活。

秦亚文说,她身着汉服,行汉礼不在于想人人效仿,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了解汉文化。相关声明

(秦亚文回应苏大女生穿汉服上课新闻的说明。)

螺蛳湾汉服在哪个区

官渡区。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螺蛳湾汉服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新螺蛳湾,进去就能看到卖汉服的。

穿汉服适合去哪

穿汉服旅行的目的地

_北京:赫赫京都千百年, 钟灵毓秀萃龙渊

推荐地点:故宫,后海,长城,

北京,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穿汉服来旅行的城市

_云南: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__莲田田

推荐地点:丽江古城,无量山樱花谷

_西安:修竹_蓝,梅山耸翠,小小佳处西安

在西安,随便出门逛个街,就能偶遇汉服少男少女。

推荐地点:永宁门、顺城巷、钟鼓楼·、青龙寺、大唐芙蓉园

_苏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推荐地点:平江路,拙政园,护城河

_杭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推荐地点:南山路太子湾公园,高庄,孔庙,九溪烟树,孤山银杏林

_嘉兴:云破月来花弄影

嘉兴西塘有汉服文化节,可以找到很多热爱汉服的同袍

_敦煌: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推荐地点:月牙泉,玉门关

PS:一定要穿红色的汉服!

除了以上的特别推荐,还有重庆山城,成都锦里,九寨,茶卡盐湖、东北雪乡

中国云南有一个小镇都穿汉服叫什么镇

楼主可能理解错了。课堂内外那篇文章只是说了正福草堂是汉服聚集地。原文如下:

汉服:让18岁也很古典

《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男生20岁戴帽子”,“女生15岁用簪子插住挽起的头发”,再说明白—点,这就是古代的“成人礼”。

无论古代的青春还是现在的青春,“成人”永远都是一种期待。

5月,阳光,柳绿,花红,这也是很多学校的“成人季”。如果你不太喜欢从松垮的校服衣袖里伸出拳头的感觉,也腻味了奶油蛋糕和可乐的味道,今年这个季节,不妨来一回“穿越”,在一件千年前的汉服里,为自己的青春找—个安放的地方。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正成为必不可少的时尚符号时,很多人的青春也因此而被浸染得慢慢古朴素雅起来。当你身着一件汉服“冠礼”时,越过观礼者头顶的目光,也许会在阳光灿烂的天空里,邂逅一瓣汉唐的飞花,这样的“成人节”,也就会特别的内涵和古典起来

汉服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爱好者日众,在他们中,已是一种“圈子生活”。

云南束河的正福草堂,是全国汉服同袍的活动聚集地,一年四季不间断地有雅友前来抚琴、品茗。草堂有客栈,也有素食馆,“老板”和“小二”都穿汉服,慕名而来的“客官”也大多自备汉服。居雅室,琴声缭绕,花草飘香,隐秘的生活,清淡却流畅,没有过多的功利,没有浮躁的作秀,心平气和。

青年节,草堂还会在石莲精舍院子,为入住的少年旅客举办成人礼一冠、笄之礼。

每年中秋时,草堂都会举行祭月活动,一般在深夜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进行。其时秋高气爽,皓月当空,草堂的堂主陆居士率领一干人等,在庭院中设一案几,摆上月饼、柚子、莲藕、花生、萝卜以及雕成莲瓣形的西瓜等进行祭供,然后焚香拜月。有时候,还会去湖上施放荷花灯,潋滟波光里烛火闪烁,美不胜收。

陆居士说,举行这一仪式,是为了提醒这些即将成人的年轻人,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胜任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

行走在风中的白衣少年

行者是一位行吟诗人,同时也是一个资深的汉服爱好者,从大学起,就开始了穿草鞋、汉服流浪的经历。这是一个行走在风中的白衣少年,每一次的行走都成为他的创作源泉。

在云南的一个古镇,行者穿过一个星期的汉服。当地的纳西族和藏族朋友问他我的是哪个民族的衣服。答曰汉族。他们感慨好美,原来汉族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可在他居住的城市穿汉服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次是被当做拍**,另一次则是被一个好奇者跟随了20分钟,非要弄明白他是干什么的,令他啼笑皆非。

顺带回楼上的,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的简称。唐装、旗袍不是汉民族服装,是在满族服装基础上改出来的现代服装,甚至是不是满族民族服装目前都没定论,你老师弄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22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