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不是完全的垄断者,而只是领导者,可以通过领导者追随者模型解释,广告可以提升领导者面临的需求曲线
2真实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厂商相对于消费者存在更多的信息,正是现实与一般经济学模型假设存在的这一差异也使得广告更有作用,具体的可从广告信息传播与信号机制来解释,经济学对这方面有较详细的阐述,学习经济学重在感觉,不要一有问题就直接寻求答案,要找到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和差异,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1.到有钻石销售资质的公司或专卖店里购买。
2.购买的钻石要有南非本地鉴定机构(主要有EGL、DIA、IDL和JEWELRYCOUNCIL四家)出具的证书。
3.买完钻石一定别忘了索要正式收据,以免在出入境检查时遭遇不必要的麻烦。
南非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已含有增值税,游客需要为所购商品支付增值税。在南非购买商品总值超过250兰特并需要带出南非国境时,游客所支付的增值税可以在机场、港口、海关得到返还。
钻石鉴别小贴士
出国旅游,导游经常会带你买一些名贵的珠宝首饰。在南非、欧洲等一些盛产钻石或加工工艺出众的地方,买钻石还是很划算的,不过前提是你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知识。
1.克拉重量(CaratWeight)
钻石的重量是4c中最容易度量的特征,与其他宝石一样,钻石的重量也用克拉来计量。同等品质的钻石,重量越大越珍贵。
2.净度(Clarity)
几乎所有的钻石都或多或少含有细微的杂质或一些生长的纹线,称为“包裹体”或“内含物”。通常钻石中的包体越少、越小,钻石就越贵。
3.颜色(Color)
钻石在色泽方面是有着细微差别的,这种颜色上的差别,是钻石在极高压和极高温的情况下形成的。颜色越通透的钻石,越稀少罕见、珍贵。但同样罕有的是带有天然色彩的钻石,此等钻石称为“彩钻”,是极为稀有的。
4.切割(Cut)
钻石价值衡量的4c标准中,唯有车工是直接受人为影响。只有经过训练有素的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使钻石充分利用光的性质呈现彩虹般的“火彩”。车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圆形、梨形、心形、祖母绿形、公主形、橄榄形、椭圆形。
金伯利钻石的一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为探索钻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其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白色)。为了便于理解钻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钻石的原岩。
自从钻石在印度被发现以来,我们不断听到人们在河边、河滩上捡到钻石的故事,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处含有钻石的原岩,被风化、破碎后,钻石随水流被带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被埋在沙砾中。钻石的原岩是什么?1870年人们在南非的一个农场的黄土中挖出了钻石,此后钻石的开掘由河床转移到黄土中,黄土下面就是坚硬的深蓝色岩石,它就是钻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么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这种岩石中常常含有来自地球深部的橄榄岩、榴辉岩碎片,主要矿物成份包括橄榄石、金云母、碳酸盐、辉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于这种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发现,故以该地名来命名。
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稀少的钻石主要出现于两类岩石中,一类是橄榄岩类,一类是榴辉岩类,但仅前者具有经济意义。含钻石的橄榄岩,目前为止发现有两种类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于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钾镁煌斑岩(lamproite),这两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形成于地球深处的岩石由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或地球浅部,这种岩浆多以岩管状产出,因此俗称“管矿”(即原生矿)。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经过风吹雨打等地球外营力作用而风化、破碎,在水流冲刷下,破碎的原岩连同钻是被带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积砂矿床(或次生矿床)。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筒(Mwadui)以盛产宝石级大钻石闻名于世,它位于坦桑尼亚。 所谓的“钻石”是指宝石级的金刚石。
金刚石是地下深处中,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由地底的碳质结晶形成,后随岩浆带至火山管道。岩浆冷凝后,形成包有金刚石的金伯利母岩,金伯利母岩随着火山运动,被带至地表,因为风化作用,金伯利母岩破碎。
金刚石随水流被带离原地,形成了金刚石砂矿,后经人为采集、挑选符合宝石级的金刚石被人为加工,这就是钻石。
在所有宝石中,钻石的成分最为单纯。它只是普通的碳化学物,就像铅笔中的石墨一样,但经过自然的力量而变成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在真空中,它的熔点是摄氏四干度,是钢的熔点的二倍。
De Beers: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公司,卖成品也是原石供应商,一度垄断钻石供应市场。最经典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The Diamond is Forever)。599克钻胚的“世纪之钻”也出自于他们家的矿。De Beers曾一度坚持只卖天然钻,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也开始制造起人工钻石。
Cartier:2018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卡地亚排名第110位。法国钟表珠宝制造商,以时尚奢华为标志,受皇室与名流追捧。被威尔士亲王(1902年成为爱德华七世),褒奖Cartier为“国王的珠宝商和珠宝商的国王”,并于1904年被授予作为英国宫廷供应商的一等英庭供货许可证,随后欧洲各国皇室也纷纷作出授予,Cartier成为了各国皇室御用的珠宝品牌。到数据统计为止英国王室共在卡地亚定做过27顶王冠。凯特王妃结婚时戴的王冠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借给她的1顶卡地亚王冠。关于卡地亚的钻石矿资料网上没有看到,只知道大老板是一位南非富商,关系比较复杂自家公司买了又转手自家公司,卡地亚现在在Remgro集团的Vendôme Luxury Group旗下,旗下还要伯爵,Van Cleef & Arpels,万宝龙这些著名奢侈品珠宝品牌。有人说卡地亚现在低端的系列已经不是法国原产,生产于其他欧洲国家,但其实买哪个奢级品牌都是这样的,低端系列始终是低端系列,品牌灵魂在于哪里要看荷包。而love系列以贞洁带为设计灵感,象征爱的坚贞,额,虐了点个人不太能接受这种,但确实,贞操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很重要,捍卫的是一个家庭的名誉,未婚少女和留守妇女都会带。
Tiffany:2018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83位。诞生于美国纽约,以创新和设计为品牌基石。比起那些皇室珠宝,Tiffany的发展历史非常具有美国特色。起家于售卖文具与精品器具。后以出色的银器制品在万国博览会上得奖而获得名气。店铺被 Charles Tiffany接管后,开始主营高级珠宝,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开店,并再次获得巴黎博览会的奖项。他们还为军队供应过武器,勋章等,被邀重新设计美国国徽和设计白宫瓷器。他们的销售模式也非常创新,19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拥有自己的旗舰店和电话目录邮购。后遭遇被雅芳收购,只能在百货商店零售。又被卖掉,80年代开始重整旗鼓,在全球扩展,面向大众化零售。但其高端珠宝的形象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受美国几大著名的名流家族,好莱坞明星和欧洲王室贵族所喜爱。蒂芙尼蓝色礼盒(Tiffany Blue Box)是品牌的经典,The Tiffany® Setting六爪镶嵌钻戒成就品牌经典标志。Tiffany主张环保开采,在全球各地签下多个钻石矿,传说黄钻都是他们家先挑的。他们的生产主张第三方外派基本在美国本土。每一枚蒂芙尼钻戒都拥有蒂芙尼钻石鉴定书(说比GIA严谨,证书认可广泛度不太了解)。
Graff:拥有60年历史的顶级珠宝品牌,源于英国伦敦,由珠宝学徒Graff先生创立。店铺起源看似平凡,但我们可以从创始人获得成功的故事中体会出这个品牌的灵魂。Graff15岁开始做学徒,虽然雇主从不看好他,但到了18岁时,他便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不久后遇到一次良机,他购得了33颗小钻石。他并没有如别人所想的,把这些钻石做成33个钻戒来出售。他把所有钻石镶嵌在了一枚戒指上,组成一颗闪烁的大钻石,然后卖给珠宝店。结果一下就卖出去了,珠宝店继续跟他加购。就这样他开始不断地打造令人梦寐以求的独特戒指,越做越极致奢华。经他手的钻石都是顶级的美钻,而且数不胜数,有最新开采的D色无瑕大钻或也有历代君王贵族戴过的宝石。以下图的美钻为例,2016年它获得美国宝石学院鉴定为世上最大的D色无瑕心形钻石,11878克拉。但这只是他的囊中宝石之其一,可见Graff珠宝的奢华与美妙绝伦。1998年Graff以51%的比例控股了南非钻石集团,从这里获得未切割的钻石,并在南非完成切割打磨(2012年资料)。
Harry Winston:有“钻石之王”的美称,Harry Winston向来只挑选最出色的宝石原料,品牌的手工艺可谓无可挑剔。被许多名流商贾与皇室贵族所喜爱,多次当选美国评选的上流社会心中奢侈品珠宝品牌第一名。早在1943年,Harry Winston就首度为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女星赞助穿戴珠宝。玛丽莲·梦露曾在**《绅士爱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中戴着Harry Winston的钻石热舞高唱“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Tiffany's,CartierTalk to me Harry Winston, tell me all about it~”非常经典,连麦当娜都模仿过。Dominion Diamond Mines又称Harry Winston Diamond Corporation拥有多个加拿大矿场,2013年他们把旗下的Harry Winston珠宝与钟表产业卖给了Swatch。
其他奢级:Chaumet, Van Cleef & Arpels,Boucheron, 宝格丽
连锁店:谢瑞麟,六福,Mabelle,麒麟,I Do, Darry Ring,英皇(香港演艺人公司的那个英皇)
国外流行品牌国内有分店的:I-PRIMO(日本),Ventiga(意大利),Agatha(法国)
合成石,合成金属,水晶等以首饰功能为主的一些:Pandora,APM,斯华洛世奇
钻石王朝的兴衰往事
看似普通、简单的商业游戏,或许意义深远。在一场被视为“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之后,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也许会彻底告别三代以来的发家之道——钻石业。一个世纪以来由奥本海默家族独揽的钻石王朝或许会被“各路诸侯”瓜分。
2011年元旦,一场一触即发的股权变化笼罩在全球最大矿业公司之一的英美资源集团与全球最大钻石公司德比尔斯之间。前者计划通过股份收购的方式,获得后者的控股权。而此前,英美资源集团已经拥有了戴比尔斯40%的股份。此次计划进一步收购的,是奥本海默家族拥有的另外45%的股份。
其实,奥本海默家族也是英美资源的长期投资者。英美资源集团本身便是奥本海默家族于1917年在南非创立的。不过,不久前该家族刚刚大规模地出售了所持有的英美资源的股份,持股量首次跌至不足2%。业内人士指出,若此次由英美资源其他大机构股东主导的收购计划落实,奥本海默家族与英美资源、德比尔斯两家公司的长期宾主关系将一去不返。
但是,不论收购结果如何,也不论奥本海默家族是否会被挤出钻石业,毕竟,奥本海默家族曾一度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市场。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曾经的钻石王朝对世界钻石行业的绝对影响力,不该被世界遗忘。
钻石造就南非首富
奥本海默本是一个犹太姓氏。1880年,钻石王朝的创始人——恩内斯特·奥本海默出生在德国一个雪茄制造商家庭。16岁时,他随哥哥来到伦敦,在一个犹太钻石商的钻石分拣车间打工,负责挑出有瑕疵的钻石。很快,犹太钻石商发现,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恩内斯特似乎对钻石的优劣有着天生的敏锐鉴别力。在没有珠宝鉴定机器的年代,此种眼光的价值不言而喻。
21岁时,备受器重的恩内斯特被犹太钻石商派往位于南非金伯利的办公室工作。金伯利是南非著名的“钻石之城”,再上溯30多年,这里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掘钻者”。
除了钻石,恩内斯特对商业、政治似乎也有着天生的敏锐。在金伯利,如鱼得水的恩内斯特先是凭借自己德国出生、英国成长的独特经历,在英、德殖民地间从事贸易。虽然,这种利润丰厚的贸易风险极大,不过对恩内斯特来说,风险难不倒他。在从容赚钱的同时,他还积累了宝贵的政治人脉。1912年,恩内斯特当选为金伯利市市长,并连任三届,最终代表金伯利市进入了南非议会。
一战期间,德国人拥有的、名为“禁区”的钻矿被南非军队占领,不能开工。于是,恩内斯特在1917年成立了南非英美资源公司(其100万英镑初始资金,一半来自美国、一半来自英国,故此命名),用公司的股票与德国人谈收购。由于当时德方无法判断战事,不知道南非军队会不会撤退,所以就以很低的价格将这座富矿连同亏本的风险,一起卖给恩内斯特。就这样,奥本海默家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座钻石矿。
战争很快结束,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生意开始渐露峥嵘,这给南非的另一家老牌钻石公司——英国人塞西尔·罗得斯的德比尔斯公司——带来了竞争困扰。当时,德比尔斯已有30多年历史,1893年就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当时南非网络最全、势力最大的钻石开采与销售商。
背靠富矿,恩内斯特开始与罗得斯大打价格战。时间一长,罗得斯逐渐经受不住,由于担心自己的公司股票变为垃圾,1926年,他主动找到恩内斯特谈判。最终南非英美资源公司与德比尔斯两家公司以互换股权的方式实现了合并。这才是恩内斯特的真正目的:有了德比尔斯,就可以逐个消灭其他实力薄弱的钻石企业。
到上世纪20年代末罗得斯去世,恩内斯特已经成为整个南非钻石界无人可以替代的大佬。不过,恩内斯特的胃口并不止于此。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让钻石需求骤降,位于伦敦的钻石企业联盟走到了破产边缘——此前,这个联盟一直是德比尔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恩内斯特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与联盟内部成员的谈判,以极低的成本整合了两家的生意。
1934年,恩内斯特在伦敦创立了著名的中央统售机构(CSO),负责德比尔斯的钻石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后来,CSO成为全球最大的钻石销售渠道。
恩内斯特相信,“提升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们变得稀缺、就是减少产量”。一个垄断的钻石王朝的诞生终于可以让其去实践这条理论了。因为恩内斯特关闭手中所有钻石矿的决定,在1930-1933年间,世界钻石产量从每年2200万克拉骤降到不足14万克拉,钻石价格持续上涨。
垄断带给恩内斯特的另一个好处更加显而易见:一旦出现其他钻石公司,德比尔斯就释放大量钻石储备,令钻石价格暴跌,从而使对方破产或投降。这使得任何新进入者要与他竞争,几乎已不可能。
恩内斯特在1935年创立的E·奥本海默父子公司,控股了家族的所有生意。这些生意中的大多数,都被打包在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之中。这种模式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99年,南非英美资源集团与总部设在卢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并,组成英美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伦敦上市。
20世纪50年代初,恩内斯特成为了南非首富。
控制全球90%的钻坯销售
个人辉煌的时间毕竟有限。1957年,恩内斯特去世。49岁的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18亿美元,以及一个占世界钻石产量80%的钻石王朝。
哈里中学就读于英国最古老的贵族中学之一切特豪斯公学,之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学院。他喜欢收藏古董书,沉默低调、富有涵养。同父亲一样,哈里对政治有着独特的天赋。毕业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是南非议会成员,直到父亲去世,由于要打理庞大的家族生意,他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商业方面,哈里同样极具天赋。20世纪50年代,他被父亲派往纽约,在被誉为美国广告业中心的麦迪逊大街,与众多杰出的广告人一起工作。钻石行业的“4C”标准——切工(cut)、色泽(color)、纯净度(clarity)和克拉(carat)——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其实,为现代人所熟识的所谓“4C”标准,并非古老的传承,它只是现代市场营销的结果。
后来,哈里还与专业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一起,为戴比尔斯打造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名句——2000年,这句宣传语被评为20世纪最成功的广告文案。
在哈里时代,英美资源公司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白金工业乃至整个南非商业世界。利用德比尔斯产生的强劲现金流,英美资源得以收购更多的矿藏;而从黄金、白金和其它金属矿开采中获得的收益,又可以被投资到其它领域……
奥本海默家族的事业在哈里手中达到了全盛:英美黄金、英美铂金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和铂金生产商,米罗科则成为世界十大铜生产商之一;上世纪70年代,奥本海默家族旗下所有公司的产值占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10%,出口额占南非总出口额的30%……奥本海默家族俨然成为南非的“国中国”。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德比尔斯控制了全球90%的钻坯销售。位于伦敦的CSO,每年只举行10次钻石鉴赏会,能够到场的只有125家和德比尔斯长期合作的看货商,他们被称为“德比尔斯125”。看货商们从德比尔斯手中购买钻坯,然后将其打磨为裸钻,再销售给珠宝零售商。自CSO成立以来,德比尔斯一直实行着“选择客户的供货战略”:他选择客户,而不是客户选择他。基于这一前提,他批给客户的钻坯,客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不断有大量钻石矿被发现,南非作为钻石王国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动摇。德比尔斯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被挤压到45%。迫于无奈,哈里主动打破了“德比尔斯125”的限制,将市场从原来的高端客户扩大到中产阶级,并像日常消费品那样大打广告、采取多种灵活的营销手段。
到20世纪末,德比尔斯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非垄断型企业,市场占有率也有所回升。
奥本海默家族有这样一条家训:“我们盼望最好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会做好最坏的计划。”看来,哈里领悟到了这条家训的精髓。
从垄断到竞争
如果说,哈里对家族事业的贡献是,通过打破高端樊篱大大扩张了市场,那么,他的儿子尼基·奥本海默则更进一步,将公司推向现代企业模式。
1998年,当52岁的尼基成为家族新掌门人的时候,曾有媒体不客气地说他“看上去脑筋不太好用,恐怕难以担此重担”。但事实很快证明,媒体错了。
在尼基的领导下,德比尔斯与知名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合作,开始涉足钻石零售业。此举使德比尔斯的产业链拉得更长,也为德比尔斯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与钻石开采相比,钻石饰品销售的利润更高。
此外,尼基还将存在了数十年的CSO改为国内钻石商贸公司(DTC),并启动了一项名为“最佳供应商”的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向看货商以及更下游的批发商、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进而将这些下游企业牢牢吸引在德比尔斯四周,共同进退,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最佳供应商”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2004年,在钻石价格上涨7%的情况下,全球钻石饰品的销售仍比2003年增长了8%。“最佳供应商”策略案例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经典案例之一。
在家族发展史上,尼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尼基提出,由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资源集团共同出资197亿美元,收购德比尔斯。对于这次收购,尼基酝酿已久。消除交叉持股是重组的主要动机。70多年来,德比尔斯与英美资源一直交叉持股,前者拥有后者35%的股票,后者则拥有前者32%的股份。这种交叉持股为投资者所诟病,资本市场也因此对德比尔斯估价较低。“德比尔斯的价值一直以来都被投资者低估了”,尼基表示,既然股东们不认可德比尔斯的价值,那么公司就没有必要继续为他们盈利。
2001年5月,重组完成,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公司各持有德比尔斯公司45%的股份,其余10%由德比尔斯公司与博茨瓦纳政府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德比尔斯博茨瓦纳公司拥有。这是二战以来世界钻石业的最大一次重组,也是南非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企业收购。自此,德比尔斯结束了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100多年的交易历史,成为一家私人企业
很多人认为,德比尔斯私有化后将会变得更加神秘和傲慢。一位钻石分析师悲观地表示,外界可能再也无从得知钻石行业的实际利润到底有多少了。然而,2003年7月底,就在德比尔斯退市两年后,尼基向全球公布了该年度公司的年中业绩报表。这一举措被看作是德比尔斯努力证明自己正在变得日益透明化的标志。“世界已经变了”,尼基说道,“当我们开始转变,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天并没有塌下来。”
虽然从中学到大学,尼基接受的都是与父亲一模一样的贵族教育,但与一身绅士派头的父亲相比,尼基显得有些桀骜不驯。他从不戴昂贵的钻石手表,倒是常常戴着一只塑料电子表;他喜欢玩板球,还买下了一支职业板球队,当有媒体问他为什么买球队时,他的回答让人绝倒:“那是现在我唯一能感受到竞争的方式。”
2008年,《福布斯》评出全球最显赫的14个财富家族,奥本海默家族名列其中。如今,尼基的独子乔纳森·奥本海默已经41岁,有了3个孩子,这位家族第四代已开始涉足家族事业的管理。只不过,在第三代接下来的岁月或第四代人的手中,奥本海默家族是否还能与钻石王朝画上等号,尚未可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