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玉璋是什么玉

三星堆玉璋是什么玉,第1张

龙溪玉。

黄绿色透闪石龙溪玉,表面是黑褐色,由于铁锰等矿物质附着所致。在射部细线阴刻有鱼纹,援部有减地线堆兽面纹,内有圆穿,漏斗形孔,并有对称的扉牙和细阴刻线装饰,体型修长,制作精美,为三星堆玉璋中的精品。来自中国四川广汉地区,经过文物艺术品自然老化显微痕迹物证鉴定。持有人为成都三星堆研究中心。

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同时西迁的还有鄂西川东峡区的土著民族。三星堆文化可以说是以夏文化和鄂西川东峡区土著文化的联盟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

1、玉制工具 ; 2、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 3、佩饰玉器(饰玉); 4、丧葬玉器(葬玉); 5、实用和玩赏玉器。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某种玉器的用途并非一成不变,如璧,即作为礼玉又作为饰玉,有的先作为某类玉器,后又作它类玉器;玉器的品种和形制也只有少数较为稳定,大多数随时代变化而演变。

『礼玉』

礼玉是古代用于宗教祭祀及国家大典上的玉器。按《周礼》记载,礼玉有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种。

① 玉璧

玉璧是一种中心有孔的扁圆形玉器。古人在祭祀时,认为这种器物能同祖先神灵相通。除用作祭祀外,还可用作装饰、祥瑞、敛葬等。玉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为代表。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精美。汉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细,汉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

② 玉琮

玉琮为一种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是出于天园地方的上古宇宙观,做成方琮来祭祀地神,是礼地之器。此外,亦被用于祥瑞、敛葬等。玉琮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其中有的还刻有兽棉纹饰,是玉琮的辉煌时期。汉朝以后,玉琮均为内圆外方的短柱形,不加纹饰,用途已变为装饰和丧葬用具。宋至明清,仿古玉琮大量出现,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

③ 玉圭

玉圭是一种上端为三角形或直平,身为长方形的玉器。古代玉圭用以祭方位神,还用以区别等级和作符节等职能。战国时玉圭和玉璋最为盛行,其后由宋直至明清,历代均有制作。

④ 玉璋

玉璋是一种扁平长方器物,一端斜刃,形状半边圭。玉璋始见于龙山文化,盛行于商周。璋与圭一样曾为礼朝区分等级的器物,春秋以后趋于少见。

⑤ 玉璜

玉璜是一种弧形的玉器。汉制称“半壁玉璜”,但常见出土的玉璜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弯弧两端有小孔,往往出于墓主领下,可能用于佩带,故有“佩璜”之称。

⑥ 玉琥

玉琥是刻有虎纹或形似虎纹的玉器,殷商至汉代常见。

『葬玉』

葬玉是专用于随葬的玉器,古人认为以玉敛葬,能够保护尸体。葬玉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玉塞等。

① 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玉押”,即用金属丝线将玉片穿掇而成的尸罩,相传可保存尸身不腐,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② 玉琀

玉琀又称“含玉”,是含于死者口内的葬玉。玉琀各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蝉、玉蚕、玉鱼、玉管等,春秋战国时玉琀有玉猪、玉狗、玉牛、玉鱼等,大约任何较小的玉件多可充当口含。汉代以后大量使用玉蝉做琀,明初墓葬中还见有以小璧充作玉琀的。

③ 玉握

又称“握玉”,是握于死者手中的葬玉。汉代常见的玉握是猪形即“玉豚”,其他如璜形玉器有时亦作玉握使用。

④ 九窍玉塞

是指填塞死者的九窍玉塞,包括双耳、双眼、双鼻孔、一口、前阴、后阴等,目的是为了保护尸体,以防精气外逸。

『佩玉』

佩玉是指佩戴于人身的各种玉器,其特点是个体较小,大多有可穿线的孔洞。佩玉的种类较多,如玉玦、玉镯、玉刚卯、玉牌、玉带钩等。有的成组佩带,有的单独悬挂。

① 玉玦

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② 玉镯

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③ 玉龙

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玉动物

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④ 玉剑饰

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一、牙璋是什么?

所谓牙璋是一种有刃的器物,器身上端有刃,下端呈长方形,底部两侧有突出的鉏牙。我国曾经发掘出土多件夏商两代的玉璋。其中三星堆博物馆中就有一件国宝级的玉牙璋。夏商时代的璋出现了镶嵌、穿孔、单阴线砣文等,其中单阴线砣文最为丰富,镶嵌类也多为镶松石,少量的镶红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宝石。并且运用了锯、凿、挖、琢、钻、磨、雕刻及抛光等工艺。

柄。牙璋的柄变化较少。山东龙山文化(大范庄、司马台、上万家沟村)出土牙璋的柄部基本上是长方形,但柄的端部与两侧形成的角度不是直角,柄的端部是斜的,与两侧形成的角度大约为80°和100°,而且这两个角的顶点打磨成小的弧形。

齿牙和栏。从只有一对类似齿的齿突到一排齿,牙璋的齿牙变化极丰富。土牙璋只有几对不甚明显的齿突,而上万家沟村和司马台出土的牙璋都是有一对明显的齿牙。有些无齿和栏,有些有若干对齿突,也有一些有若干对齿牙和上下栏,下栏也往往做成兽头形。

刃。牙璋的刃部变化最多。山东龙山文化的牙璋刃部基本相同,为内凹月牙形。三星堆出土的牙璋刃部丰富多彩,有月牙形内凹刃、斜刃、"丫"形刃,更奇者有两件牙璋的刃部镂空雕一鸟形。

此时的牙璋不是吉祥物,不是神器,也不是法器,勉强可以说是礼器,其实它真正的用途是象征身份等级(等级制度)、实力强弱、地位高低和军权信物(虎符),它是由“玄宫”颁发的合法凭证(爵位),也是“玄宫”向各氏族部落发号施令的“调令”,相当于军令,持璋者接令必须服从;夏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调彭伯去征武观的。

二、牙璋的起源

有人认为它模仿的是劳作工具,比如日本学者林巳奈夫认为是骨铲,戴应新认为是耒耜,或有道理;牙璋两边开口逐渐锋锐和多样,是为了区分用途、权力、身份和地位。本文认为牙璋的原型应源自云梦泽的屈家岭、石家河的石璋,不是起自黄河中下游(临沂大范庄、海阳司马台、五莲上万家沟村),其寓意可能与传说的蚩尤“五刑”有关,而非劳作工具;颛顼时期,牙璋颜色以墨为尊(尚黑),颜色越淡等级越低,形制越大等级越高,反之亦然;此期间,“尚黑”与祭祀形式高度相关,与“绝地天通”的理念高度契合。

三、牙璋的作用

颛顼后,牙璋运用很广,形制很多,寓意增多,用途丰富,其长度变化随着年代往后,尺寸越大,从龙山文化的二十多公分,一直到三星堆青铜文化时期其长接近2米。此时牙璋成了向天神述职的信物,成了思想记录的载体,甚至成了信物和艺术品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在学术界似乎认定牙璋是夏文化的标志物,其实牙璋根本不是夏王朝的专属用品,夏不过是颛顼(古蜀)的一个分支,一个势力代表而已。

四、哪里地点发现牙璋

牙璋的分布跟传说中的夏朝可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跟颛顼(古蜀)直接相关,颛顼能影响到的范围应该是史前最大的,其疆域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并非夸大。

可见牙璋分布区域:海阳司马台(龙山时代早期)、临沂大范庄(龙山时期)和五莲上万家沟(初级形制 单阑单鉏牙牙璋),石峁古城(先夏),偃师二里头(夏),郑州二里岗(早商),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河南许昌大路陈村遗址、河南新郑望京楼新村、河南南阳望城岗遗址、河南郑州杨庄遗址、河南桐柏县月河遗址,广汉三星堆(60余件 残片难以计数)/金沙遗址(200多件)(晚商),广西那坡感驮岩(商时期),陕西扶风上康村(西周),山西侯马牛村(春秋)(侯马盟坑?),越南冯原遗址(3件),仁村遗址(5件 单阑双鉏牙、双层阑),广东曲江、乐昌、红花林遗址,香港大屿山东湾、香港南丫岛大湾、广东东莞村头遗址、广东揭阳、福建漳浦虎林山遗址等。

五、对牙璋的发展历史,学界共识结论

1 距今约4500年前后,牙璋出现于山东地区大汶口及龙山文化的遗址中;

2 在距今约4300年前后,山东牙璋扩散从黄河下游逆向,经中游转入陕西省,最后更深入上游的甘肃西南地区。此中,陕西石峁古国晚期的阶段,牙璋出现大型化,有龙形扉牙,最长的可达到约50公分。甘肃齐家文化的牙璋可能来源于石峁的影响,这是牙璋第一次主要自黄河由东而西的扩散;

3 在距今约3700-3600年前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王朝晚期的国都,承石峁古国的影响,二里头牙璋呈现巨大化,已成为成熟王室宫庭礼仪道具,折射国家政治制度的存在。这是牙璋第二次由西而东逆向的扩散。石峁、花地嘴、二里头等遗址出土的牙璋,关系密切。

4 从中国长江、珠江、越南红河流域出土牙璋特征综合的分析,显示在距今约3500-3000年前,二里头牙璋向南发展,经南阳盆地到达汉水流域,进入长江水系,再分西南与东南两支扩散;西南一支由四川盆地直抵越南红河三角洲;东南一支到达湖南及福建两广,远及环珠江口香港南丫岛。南丫岛大湾出土商代早期牙璋,是已知中国唯一岛屿上发现的牙璋,诉说商文化在沿海早期扩散的故事。第三次牙璋大规模向南扩散,意味着南中国与东南亚北部进入青铜时代文明的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15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