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在玉雕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探究

玉文化在玉雕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探究,第1张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和田玉富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的道德观念,是社会文化的综合反映。中国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民族气节,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有“温润以泽”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儒家思想在玉文化基础上倡导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这对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和田玉,没有玉文化,历朝历代也不会形成那么多的典章制度、社会道德、信仰习俗、观念意识、艺术风格等众多社会文化功能。

一、玉文化在历代玉器中的应用及功能

由古至今,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玉器是中华玉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代表了该时期的阶级属性、政治含义。

1 、宗教用器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宗教中,就用玉器作为沟通神和人的法器。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和疾病的能力很弱,对自然界许多怪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对自然界许多现象和生与死有了超越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理解,产生了崇拜祖先的图腾文化。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就是部落的图腾形象,良渚文化中的人兽图案也属于部落图腾。 

2 、政治身价  

随着生产的发展,产生了贫富分化,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等级观念也随之产生,慢慢地这种产量稀少,美丽耐久的玉器就成为统治阶级专门享有的器物,并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作为政治等级制度的规范,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如“六瑞”的使用规定为: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些规范是以玉器的形制和尺寸来区分的,镇圭最大,桓圭次之,信圭再次之,地位最低的男爵则用具有蒲纹的璧形玉器。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乾隆皇帝的宝玺,大多为玉制。玉玺如此,玉带也有级别规定, 唐代就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带的制度。从原始社会末期至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作为政治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器物。 

3 、道德赋予  

玉的道德内涵在西周就已产生,从那时起,发展了一整套用玉道德观, 将其理念化、系统化是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后,儒家的用玉观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儒家道德以其涵盖仁、义、礼、智、信而著称。玉道德便以其为本,象征着伦理观念中高尚品德和情操。在这当中,就有很多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与玉有关的字,多表示美好、崇高的意思。中华民族对玉的偏爱、推崇, 被思想家理念化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代统治阶级都加以利用。玉的道德和人格化,广泛被民众所接受,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礼仪功能  

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 , 许多玉器如琮、璜、璧等,就一直被人们作为礼仪用器。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刚跨入文明门槛时,玉器的礼仪功能就已表现出来。有名的“六瑞” , 既是政治等级制度的标志,又是礼制的具体体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 其中的璧、琮、圭、璋、琥、璜合称为六器。六瑞和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直到元代,皇宫举行祭祀大典时,还用了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明代帝王陵十三陵中也出土有圭等礼器。

5 、经济价值  

玉器的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玉器作为财富的标志 , 早在原始社会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中就有表现。大型的墓葬中,作为陪葬的玉器就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可见墓主是有权有势、财富万贯的首领。到奴隶社会,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葬玉更是丰富,到了汉代,葬玉之风更加兴盛,著名的汉代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就出自于此。另外最能表明玉器经济价值的是商代的玉币 , 用玉作成贝形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同时也有用玉直接交换或进贡的礼品。到了明清以后,玉器商品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可以进行买卖交易。

6 、佩饰玩赏功能  

这是玉器的最初功能之一,也是玉器最广泛的用途。“古之君子必佩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在古代,它不是简单的装饰,还表明了身份、风气,可以起到感情和语言交流的作用。 

二、当代玉文化的主要内涵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广义和田玉作为奥运奖牌,这是当代玉文化史上的盛事,它使得和田玉从中国走向世界,让民族的文化变成世界的文化。总结历代玉文化在玉雕历史上的功能与价值,结合当今文化特点,著名玉学专家于明先生提出当代玉文化的主要内涵为以下六个方面。

1 、材料文化

材料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基础,各种其他玉文化现象都是在材料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现象,脱离了材料而独立的文化表现,不是真正玉文化的内容。

2 、道德文化

历史上的玉器已经从石性美上升为人性美,产生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并流传至今。今天的玉文化自然也包含着道德文化的内涵,“首徳次符”的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因此道德文化是基于材料文化基础上、又表现材料文化的内容。

3 、生命文化

延长有限的生命以及让有限的生命存在的更有意义是每个人的追求,长生进而长乐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和田玉的立意与形式,就要表现这一思想。玉文化的生命文化思想,赞扬生命的精神;将个人的永恒,推向人生的永恒,进而达到民族的永恒。

4 、传承文化

玉器的材料是不朽的,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是中国文化最有说服力的载体,它无论以何种内容表现文化,都有可能传承到后世。单个个体的文化传承最后汇集成民族文化的传承。

5 、理想文化

各种宗教形式都在以梦幻情形来回答生命的终结,向往更美好的未来,这种美好的理想,在玉文化中得到了体现。特别是理想文化的玉器将现实生活同神话及宗教结合起来,呈现出浓郁的理想与现实不断交替的生活气息和神秘色彩,达到了身心时刻处于平和与安静的状态,表达对人生、理想、世界及宇宙的观点,继而达到整个社会和谐的效果。

6 、吉祥文化

玉器吉祥文化是以上文化的综合表现形式。玉文化的吉祥文化最高表现形式是吉祥思想在玉器中的体现。这些吉祥思想是历史学、神话学、宗教学、哲学、美学相结合的共同表现,是在神话、宗教及民俗的基础上所表达的生活现实同理性追求的一致性。玉文化的吉祥文化以自由、浪漫与和谐的形式,表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意趣。

三、玉文化在当代玉雕中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可知玉文化在和田玉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的美学文化里,和田玉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佩饰之一。在当代玉雕中,新一代玉雕师也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并在其作品中充分运用了玉文化及其延伸,将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上了日程。

1 、对传统玉文化的复制与还原

80年代初期,各地玉雕厂出来的作品基本为传统雕件,一些纹饰及器型都是对传统和田玉的模仿与复制。

2 、在传统玉文化的基础上创新

比较典型的就是苏州玉雕大师蒋喜先生的《美石三宝》,他将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汉代的八刀蝉、翁仲进行改良与创新、所创作的具有其典型风格特征的仿古作品,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处理,在不失神似的基础上,努力有所创新,力求简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更多的展现出的是蒋喜对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尝试,将一系列柔静超脱、典雅清新、简约唯美的古典形象呈现于世人面前。

另外还有苏州玉雕名师王一卜先生的关于佛造像的作品,他巧妙的将魏晋南北朝的佛造像运用到了玉雕作品中,并加以传统书法中的线条与空明,使其作品具有简静空逸的艺术风格,气息高古空灵,意境郁博澹宕,尤其受到当今年轻玩家的喜爱。

3 、根据不同的玉文化进行产品定制

针对如今的玩玉群体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对于和田玉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驱向于新形态。比如近年有越来越多的高端工作室开始承接和田玉的高端定制业务。根据受众的需求,根据不同的玉文化,进行差异化创作。例如苏州玉雕大师杨曦先生就曾经为客户定制过一对《江南对牌》,该对牌取同料46牌两块,上面分别雕刻女士使用的团扇与男士的衣襟,其灵感来自于江南的地域文化,而对牌则是传统玉雕器型,寓意成双成对、爱情美满、家庭团圆。

时代发展到今天,玉雕仍是一门鲜活的艺术,生机勃勃。我们在传承传统玉文化的同时,更要以先进的美术观念和手法方式进行创新,博采众长,从而呈现出玉雕作品的优雅、精致与润美。

四、总结

玉文化在和田玉作品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历程不是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概括的。和田玉从简单的生产工具到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品,融进各种礼制内容、伦理道德,成为财富的象征,宗教图腾的崇拜,吉祥的代名词。这些都从侧面折射出中国传统玉文化和中华民族喜玉爱玉的心理。中华玉文化在其传承有序的积累中强大地支撑了民族美德,其深远影响必将使其于不久的将来独立璀璨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史前时代、先秦时代、西汉时期以及北宋时期。

1、史前时代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若干新石器文化圈内,都或多或少地出土有玉器。而在国外,早期玉器的出土地点却屈指可数,只有亚洲的贝加尔湖、大洋洲的新西兰及南北美洲等几处,而且出现的时何较晚,延续时间也不长。

新石器时期玉器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承的关系。代表性的有兴隆洼文化、松泽文化、含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

2、先秦时期

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礼器类的玉器,已出现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种“瑞玉”,此外还有生产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类玉器,出土时,均无使用痕迹,并不是实用之物。实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带钩等。

有的青铜器配件上还装有玉质部件,成为珍贵的复合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 700 多件玉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种动物,在造型上既有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时期玉器中的珍品。

3、西汉时期

从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器看,西汉前期,由于经过秦末的战乱,玉器手工业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当时的玉器造型和纹饰,主要是承袭了战国以来的传统;汉代中期以后,新的品种和器形陆续出现,玉器制作工艺上逐渐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在雕琢工艺方面,西汉时期透雕、圆雕、高浮雕的玉器增多;在造型、纹饰的风格上,西汉时期也有较大的变化,一些富有现实感和生命力的像生类玉器,把形与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水平大大超过了先秦的玉器。这一时期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北宋时期

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

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

“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玉器的研究、鉴赏、辨伪和收藏是相辅相成的,它是一种高雅的、学术气氛浓厚的文化活动,正是这种活动的经久不衰,将我国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更高级的阶段。

开发玉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弘扬中国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玉器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经过理学家的诠释美化,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美丽形象的代表,融合在传统文化与礼仪之中,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风貌、生活习俗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弘扬玉文化是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玉器

——中国玉器文化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朝代。不仅在其学术文艺上承先秦,启后世,更是在不同地区做到了文化兼收与发展,使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玉器的发展不仅是继承了战国时期玉器的传统形制,更是将自己本时代的文化融入其中,使之形成了所特有的玉器文化。

汉朝时期的玉器主要分为礼仪用玉、装饰用玉、丧葬用玉以及辟邪用玉这四类。其中礼仪用玉一般可作为人情馈赠、朝贺送礼、后宫纳妃等用途,其形制多以玉璧为主,但也有时会使用玉琮、玉璋等形制。在各种形制的礼仪用玉中,唯属玉琮的形制最为奇特且规范,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造型为中空方柱,这一造型有着内圆外方之意。但是在众多礼仪用玉中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形式还属玉璧,早在四年前佳士得古玩艺术品拍卖公司,就以七百八十六万元的高价成交了一件长为十一厘米左右的玉龙凤壁,由此让更多的收藏者们看到了汉古玉的收藏价值。

辟邪用玉——顾名思义就是寄托了当时古人想要辟邪心愿的玉器。在我国古代的东汉时期极为盛行,其主要造型以司南佩、翁仲等为主,在其设计上也多借鉴狮、虎、豹等具有威慑性的动物为主,其形制塑造上也多以自幼奔放为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其制作工艺上,辟邪用玉一般所采用质地细润且透白的玉料,其后采用浮雕与阴线相结合的雕刻手法,甚至有些辟邪用玉上还雕刻有吉语。如此精致的工艺手法也使得汉代辟邪玉的收藏价值不断上升,早在17年的时候,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就以近四百九十六万元的高价,成交了一件青白玉材质的兽身汉代辟邪玉。

而汉朝时期的丧葬玉,则是最能够体现出我国古代汉朝时期,玉器雕刻水平以及装饰风格的玉器。汉朝时期所使用的丧葬玉数量要比我国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多,其数量也极为庞大,也同样是我国至今为主所考古出最多的器物之一。在这其中玉衣、玉琀蝉、握玉等是最为主要且常见的丧葬用玉,尤其是以玉衣最著名。

最后一种汉古玉则为装饰玉,可分为器物装饰玉和佩戴装饰玉两种。佩戴装饰玉的造型比较经典耐看,纹饰也更加的精致秀气;而器物装饰玉则普遍以成套的玉剑器为主,而琢玉则是代表了汉代玉器的最高水平,其传世品更是极为罕见。

最后,从我国当下玉器的收藏拍卖市场来看:收藏价值较好的汉代玉器为装饰玉和辟邪玉,虽然丧葬玉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但由于它属于出土器物,难以进行交易,因此小编也不建议收藏者们收藏丧葬玉。另外汉代玉器的市场价格还受到了玉质、品相、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出处的影响,这些是收藏者们在其收藏过程中所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汉朝古玉真品及拍卖成交价格:

1:汉玉双龙谷纹出廓璧,尺寸:长216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2,072,000 ,成交时间: 2007-06-25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

两汉是一个经学与神谶并盛的朝代,玉雕艺术集大成地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的仙人、神兽、鬼魅以及世俗人间,活活泼泼地呈现于水砂并下的琢床之上。汉人重建商周用玉礼仪制度的同时,承前启后地丰富礼玉、葬玉、瑞玉和陈设玉的体系和形制,汉代玉璧即是典型体现。

2:汉玉雕剑饰(一套),尺寸:最长处72厘米,估价:HKD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HKD 1,829,000 ,成交时间: 2019-10-07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汉代风格。汉代玉饰剑开始变得非常流行,当时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均有佩剑的习惯,尤其对于贵族来说,佩带玉具剑则成了身位和地位的象征。汉代发展成熟的玉剑具分别由四部分组成,即: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本组4件为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均有不同程度的沁色,分别饰谷纹及云矩纹,制式规整,为典型的汉代玉剑饰。

战国早期玉器以山东鲁国故城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其工艺较前复杂,造型亦渐舒展,器体边角尖锐利落,特别是回首挺胸的龙凤形象也开始展示出了一定的动感。装饰图纹则多为较密集的去地隐起的谷纹、卷云纹等。有的谷纹周缘还刻划出一条阴线,甚至使之勾连。此时浅浮雕玉器去地并不彻底,多沿图纹而碾磨,因此产生了一种时隐时现、变化多佯的艺术效果。其中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龙凤纹佩,更是战国早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该佩玉料细润,工艺精湛,通体长达48厘米,用5块玉料琢制而成。器面分别雕琢有龙、凤、璃等,并间饰几何纹。同时集阴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于一器,工艺复杂,难度极大,体现了战国早期高度的治玉水平。

1看玉材。造假玉器常用岫岩玉、南阳玉做玉材来冒充古玉,往往和仿古玉用料不同。如民初时多见有岫岩玉料仿造的汉玉翁仲,同汉代玉翁仲所用的新疆和田玉料不同,从玉料上就可分辨。

2看玉质。看是否为出土玉,熟旧程度怎样,是自然熟旧还是炝色作假。凡属自然熟旧或受自然土浸的,玉质结构就紧密。凡人工做旧的光亮发涩,器表细看有炸纹,玉质疏松,有的嗅之有酸味。这是玉被做旧时受浸、高温、酸腐的结果。

3看雕琢技法。因时代不同,留下的工具痕迹和表面光泽、纹饰内容都不同,造假者往往顾此失彼,忽略小的细节。有的为了美观磨去工具痕迹;有的为使玉器达到一定光泽就涂上腊光。若将玉器放入热水中,涂上的腊光就会脱落,露出本色。

4看造型纹饰。各代的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在玉器上都有所表现,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用玉做为剑饰的较多。明代晚期道教盛行,玉器上就出现有阴阳八卦、花罐鱼肠等图案。我们辨伪时,就是要通过对细小部位的审度,去发现问题,辨伪取真,把众多传世品中真正的古玉鉴选出来,把仿造的赝品剔除出去。

玉翁仲在汉代比较流行,是一种使用配饰,用于辟邪。

常雕刻为一老者持立状,老者长须大袍,头戴平冠有孔穿绳便于佩带。玉翁仲在汉代一般雕成。

玉翁仲既有神力守护宫门坟墓,自然也可以随身佩带,驱除邪魔,于是就有了饰佩的玉翁仲。

扩展资料:

所谓的玉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初为铜制,号曰“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

玉翁仲乃是驱邪祛魔的佩饰。

参考资料:

玉翁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265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