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种颜色的配合,让婚礼拥有一种高贵和典雅,红金主题婚礼该怎么装饰?

通过两种颜色的配合,让婚礼拥有一种高贵和典雅,红金主题婚礼该怎么装饰?,第1张

红金主题婚礼看起来虽然奢华但它一点也不庸俗,婚礼现场以红色和金色为主,用暖的灯光打造出温暖热烈的婚礼氛围。通过两种颜色之间的完美配合,让婚礼拥有一种高贵和典雅。置身其中,能够体会到婚礼真正的意义。婚礼的主题非常重要,但婚礼的风格也很重要。现在来看看,哪些婚礼风格适合红金主题婚礼。

中式婚礼:红色是中式婚礼非常重要的颜色,它代表着红红火火,喜庆热闹。金色是帝王的颜色,它代表着尊贵和典雅,两种颜色的碰撞带来的是一场华丽优雅的婚礼。新人可以穿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秀禾服,在浓浓的东方情调中举行仪式。

宫廷婚礼:宫廷婚礼属于欧式婚礼的一种,最典型的就是在城堡中举行的婚礼。宫廷婚礼的特点是奢华大气,红色和金色恰好符合这样的特点。如果新人选择了红金主题婚礼,可以将婚礼现场布置成欧洲宫廷的样子,给婚礼增添一些历史感和神秘感。

汉文化婚礼:国学热带动了以唐宋为代表的汉文化,红色和金色在汉文化中都有很特殊的作用。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金色是帝王颜色,这两种颜色在汉文化中都很有特点。如果新人非常喜欢汉文化,并且想在婚礼中加入更多的汉文化元素,可以选择红金主题婚礼。

韩式婚礼: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一些相似之处,尤其是婚嫁文化,传统的韩式婚礼很讲究理解,中式婚礼也是如此。很多韩国人在结婚的时候,也会大量使用红颜色,尤其是韩服,红色运用的非常多,而且颜色也非常鲜艳。在韩国,红色也有吉祥如意,喜庆热烈的寓意,所以红金主题婚礼也非常适合韩式婚礼。

婚礼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意味着两个家庭的结合,两个人的结合。在此后的生命中,两个人将永远携手相伴。红金主题婚礼充分利用红色元素和金色元素,给婚礼现场带来热闹和喜庆。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除了幸福再也没有其他的感觉。

1 古诗词中描写婚嫁的场面或礼仪

古诗词中描写婚嫁的场面或礼仪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诗作,其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结婚场面。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是自古流传的贺新婚诗。

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2 古诗词中描写婚嫁的场面或礼仪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诗作,其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结婚场面。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是自古流传的贺新婚诗。

述婚诗二首 汉秦嘉

羣祥既集。二族交欢。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羔雁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纷彼婚姻。祸福之由。卫女兴齐。褒姒灭周。

战战竞竞。惧德不仇。神启其吉。果获令攸。

我之爱矣。荷天之休。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3 描写婚礼的诗句

原发布者:李鹏亚

4 描写古代结婚的场景

给您写一下大体的过程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

《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即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合婚,由媒人到女方问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并写成庚帖送交男方,3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不吉祥的事(俗称“三日好”),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分别占卜合婚,确定相生还是相克)。

《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并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但女方必有回礼。

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戚、朋友、四邻送饼食。糖果,报告亲事已定。

相当于现在的订婚,俗称“行定”、“食定”,“送定”、“过定”、“定聘”。这时婚姻关系开始生效。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送聘”、“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

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

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清以前及民国初,富家除送金银、彩缎外,还有猪羊、酒果;贫家除送鸡酒外,还送槟榔、AA叶(?完全不知道这个是什么…………)。这时女方要回礼,也要有饼食、糖果赠送亲朋和邻居。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择日”、“送日”、“提日”。

这时,男方、女方的亲戚朋友都要送贺礼。送女方的贺礼也称“送花粉”。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

常见的迎亲有两种形式,一是新郎上门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门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己门口等亲,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亲程序繁多,新娘出门之前要给兄弟姐妹“分钱米”;吃“姐妹桌”;新娘到男方家门口,新郎要“踢轿门”、“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烟”;新郎新娘进洞房要吃“合房圆”(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和上厅拜见公婆;“闹洞房”时“青娘母”要代新娘与客人对歌。

新娘新婚第三天要举行“开井”、“着米头”、“搅治”的仪式;满4个月新娘要行“归宁”礼,即“头返后”、“二返后”、“三返后”。头、二“返后”,新娘见娘家炊烟时返回,“三返后”方可在娘家过夜;新婚后第一个元宵节要举行婚礼的追忆仪式,新娘打扮如初,端坐厅堂或站于村头、井边让亲朋、四邻再看“新娘”,有的地方好事者还可敲锣打鼓再闹一番“洞房”。

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

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

《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

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

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5 关于婚礼的古诗词有哪些

1、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

出处:宋·陆游《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释义:饮食比秋季祭祀还要丰盛,热热闹闹演奏乐器迎接新婚。

2、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

出处:唐·杨师道《初宵看婚》

释义:洛阳城中花烛影动,新娘描画峨眉上妆,亲戚邻里喜气洋洋。

3、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出处: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释义: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4、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出处: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译文: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5、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出处:唐代杜牧《八六子·洞房深》

译文:在后妃居住的幽深的房里;灯光照着绘有图画的屏风,屏风上的山色一片浓绿,显得格外古雅庄重。听见冰冷的夜雨敲打芭蕉声,惊断了房里好梦。

醒来看见攀龙香炉的香烟,在绣花缎被上空飘升。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啊,已久住长信宫中,帷帐里萧条凄冷;原来的椒殿闲置无用,门儿关锁冷冷清清。

6、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出处:唐代杜甫《新婚别》

译文:二人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6 描写结婚的古诗词

1、天成佳耦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花烛洞房亲结吻,春宵一刻胜千金。

2、嘉偶天成拜玉堂,争看娇女配仙郎,尊前合成调鹦鹉,台上吹箫引凤凰;

华月团圆除宝扇,香云袅娜斗新妆,因风传语张京兆,日画春山几许长。

3、筵开吉席醉琼觞,华国楼头鸾凤翔,印证同心临绮阁,影传笑吻粲兰房;

吹箫恰喜追萧史,举案堪欣媲孟光,诗咏关雎今夕祝,三生石上契情长。

4、燕尔新婚正妙年,亲朋争说好姻缘,珠联璧合情如蜜,海警山盟石比坚;

妯娌融和娴姆训,姑嫜待奉见心虔,无边哲理曾研透,再习人伦第一篇。

《诗经 女曰鸡鸣》中的: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这写的就是普通夫妇之间的日常对话,可也是世间最完美的爱情。意思是我们一起喝着酒,和你一起慢慢老去,琴瑟相互和鸣,奏出最优美的音乐,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我要提醒的是你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 邶风 击鼓》

平平仄仄缔良缘,

恋爱情丝自早牵,

海石山盟皆缱绻,

相亲相敬乐绵绵。

三生石上注良缘,

恩爱夫妻彩线牵,

春色无边花富贵,

郎情妾意俩缠绵。

景星焕彩耀闺房,

吉日佳辰合卺觞,

宝眷情欢鱼得水,

月圆花好配天长。

一、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

二、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三、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

四、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

五、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

六、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七、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

八、林苑一隅秀牡丹,国色无言暗香传,民兄愉悦喜意涟。张灯结彩闹新婚,齐聚亲朋笑开颜,景色炫美更空前。

九、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十、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十一、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十二、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

十三、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

十四、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

十五、似梦明眸剪秋水,有志丈夫立人魁。还当共挑人生担,无垠恩爱总轮回。

十六、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十七、国庆到,喜庆到,秋分阵阵果飘香,国庆盈盈新婚闹,十一黄金周对对新人把婚结,十一黄金周全家出游乐融融,短信祝福忙也来送到,轻轻的问候国庆快乐!

十八、天搭鹊桥,人间巧奇,一对鸳鸯,恰逢新禧,花开成双,喜接连理,甜甜蜜蜜,百年夫妻,天喜,地喜,人也喜,物喜,事喜,样样喜。

十九、你是我冬天的棉袄,夏天的雪糕,你是我生命中的阿波罗号,我愿为你拉板车,收破烂!但愿与你并肩行,千山一定能踏过!

二十、没有什么信物比一枚戒指更能代表爱情,没有什么誓言比一句“我愿意”更加永恒,没有什么日子比今天更加幸福,朋友,祝你新婚快乐。

二十一、今天,百花为你们芬芳,小鸟为你们歌唱,幸福展开甜蜜的翅膀,快乐在阳光中放声歌唱,相爱的恋人走进结婚的殿堂,愿你们携手奔快乐,幸福万年长。

二十二、同跨骏马驰千里,共植玫花百日香,正是莺歌燕舞日,洽逢花好月圆时,今日结成幸富侣,毕生描绘锦绣图,容貌心灵双健美,才华事业两风流祝一生幸福!

二十三、国庆来会友,意合情也投;牵起你的手,幸福跟着走;看你的眼眸,温柔在心头;佳期不可求,错过没理由;此情亦难求,恩爱到白头。祝国庆快乐新婚幸福。

二十四、鞭炮声声响,新人进礼堂。亲爱的朋友,今天你结婚了,你的幸福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你的脸上,喜笑颜开,我知道,这刻,你真的满足了,祝福你,与她携手,走向美好明天。

二十五、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一对璧人留小影,无双国士缔良缘,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两心相映手相牵,一生一世永相连。真诚祝愿你新婚快乐。

7 描写婚礼古诗词有哪些

1、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

出处:宋·陆游《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释义:饮食比秋季祭祀还要丰盛,热热闹闹演奏乐器迎接新婚。 2、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

出处:唐·杨师道《初宵看婚》 释义:洛阳城中花烛影动,新娘描画峨眉上妆,亲戚邻里喜气洋洋。 3、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出处: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释义: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4、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玉女才郎。

出处:宋·佚名《临江仙·乐奏箫韶花烛夜》 释义:新婚之夜美妙音乐演奏着,好一对风度翩翩郎才女貌的新人。 5、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出处:先秦·佚名《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释义: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

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

8 写婚礼的古诗词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李鹏亚 结婚古诗词篇一:结婚古诗词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

古代结婚祝福诗句一、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二、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三、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四、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

五、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六、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七、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八、林苑一隅秀牡丹,国色无言暗香传,民兄愉悦喜意涟。

张灯结彩闹新婚,齐聚亲朋笑开颜,景色炫美更空前。九、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十、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十一、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十二、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十三、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

十四、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十五、似梦明眸剪秋水,有志丈夫立人魁。

还当共挑人生担,无垠恩爱总轮回。十六、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

十七、国庆到,喜庆到,阵阵果飘香,国庆盈盈新婚闹,十一黄金周对对新人把婚结,十一黄金周全家出游乐融融,短信祝福忙也来送到,轻轻的问候国。

 现在结婚常说的彩礼和嫁妆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习俗,彩礼与嫁妆如今都与房子车子有关,那么你知道古代彩礼和嫁妆都有什么吗下面由我为你整理古代婚嫁嫁妆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彩礼与嫁妆一:彩礼 物品 均要记上红纸礼帖,其称呼宜双忌一,又多用喜、成、双等吉祥文字。

 例如:谨具婚书成通、启书成封、聘金双封、盒仪成封、训仪成封、锦麟成楹、寿帕双福、色仙成端、金猪成首、喜羊成只、糖屏八拾、福丸满百、梦糖成盒、龙烛双辉。古时,男方准备彩礼通常按照以下规矩行事:

 1、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2、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3、绣花鞋:鞋与“偕”同音,寓意夫妻相亲相爱,长相厮守,在花繁锦绣的美好岁月中白头偕老,共沐生活的瑰丽与芬芳。

 4、压钱箱: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婚庆中女方送嫁礼品之一,借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 收藏 心爱珍品之物。

 5、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6、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 礼仪 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7、都斗: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

 8、算盘:生活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计算工具, 婚庆礼仪 中的千足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能够合理的投资 理财 ,赢得广茂财源。

 9、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古代彩礼与嫁妆二:古代的嫁妆是女人的私有财产,也是女子在夫家的地位体现。

 1、彩礼、聘礼是男方给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将聘礼也作为嫁妆给女儿,但不给也没问题,女方父母有全权支配。

 2、嫁妆是给新娘子的,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媳妇的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而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正当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利。

 3、女人去世后,她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这是因为从某朝代以后(忘记了是唐还是宋明),中国女子实际上有一定的继承权,而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4、如果女人被休离或者离开夫家,嫁妆自己带走,没有分割一说。

 5、古代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媳妇还是会因为软弱被婆家霸占嫁妆,但这种事情如果有人告或传出去,婆家是要付出代价的。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小家庭),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特别“贤惠的”还用自己的嫁妆给丈夫纳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金凰首饰08年的先秦文化主题系列精品首饰,是对一个历经沧桑而弥久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源自于先秦文化,其审美与构思承袭先秦文化瑰丽浪漫的艺术血统,代表着高贵、神秘和无穷的创作想象力。从先秦文化的音乐诗歌、建筑美学、器皿铸造、工艺装饰、上古玄学等升华出的文化渊源及辉煌,赋予金凰首饰优美绮丽、典雅和谐及精湛高贵的品牌内涵。

故楚之地,一个有着浪漫而瑰丽想象的民族,一个酷爱凤鸟并随时准备乘凤飞去的民族,一个中国最早开始沉思生命并抬头问天的民族。[大荒西经]:鸾凤和鸣,百鸟朝凰。吉祥的象征,传说中的不死之鸟,通过涅槃永生。金凰公司数十名设计师和首饰制作大师历时数月,创作出“百鸟朝凤吉祥灯”黄金摆件,由上百只环绕振翅的飞鸟构成,作品通体闪耀光辉,由众鸟与祥云结成象征着大亨利贞的太极圆球中祥光流转,球体上方,是威额昂首地鸟中之皇――凤凰。整个灯体全高一百八十公分,尊贵荣宠,是收藏馈赠达运的精品之作。

此外,灵感源自古代乐器的“虎座凤驾”摆件,是典型的先秦文化风格。观其型,灵动飘逸、俏丽优雅、颇为神异、形态生动。

中国饰品文化历经数千年,其文化之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金凰品牌美学思想的渊源。参展作品中,针对男性消费者设计地“梭型男戒扳指”颇受关注,扳指,又称搬指或班指,是古代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射箭所用的工具。在传统文化里,将扳指戴在大拇指上代表着尊贵和权利,同时也表示佩戴者能文能武,博学多才,“梭型男戒扳指”佩戴时威武沉稳,雍容华贵。

雅:追求构思之雅,超凡入圣的铸造工艺,惊世骇俗的艺术创造;美:追求瑰丽灿烂的美;义:追求爱、追求义、追求人类至善至纯高远无界的人文内涵;精:追求产品品质之精,这就是金凰首饰在饰品艺术事业上的不懈追求。本次参展的橱窗饰品“尼莫西妮的赐福”源自古希腊神话,记忆之神在十三月花期的时候如约降临,九位缪斯用采自七色池的花为她铺满了道路,温暖的光芒投射到每一片黑暗,女神的福音播洒在每一颗虔诚的心灵,此款设计正是得到了来自古希腊神话故事里的灵感,用灵动、飘渺的写意手法完成了这件精品的创作,同时也将美好的祝福融入其中。

金凰企业文化中有这样一条价值观:专注、坚持。把为金凰事业奋斗做为自己的信条。专注是指可能没法把所有的事做好,但一定能够把其中的一件事做到最好。坚持是指在任何困难面前,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仰和超然气度去把路走完。金凰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首饰设计师和首饰制作技师团队,以领先的技术与工艺打造黄金首饰的经典之作,产品创意和工艺研发引领着首饰市场消费的潮流方向,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参展作品中的“商鸟绕日”源自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3000年前的“太阳神鸟”,其中心镂空成一个拖有十二条锯齿状尾巴的内旋火球,外层则是围绕着火球飞舞的红鸟。造型线条流畅、极富美感,表达了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中华精神。

金凰股份是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批发于一体的大型黄金首饰生产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黄金首饰制造商之一。金凰首饰以其精巧的制作工艺、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先秦文化的音乐诗歌、建筑美学、器皿铸造、工艺装饰、上古玄学等升华出的文化渊源及辉煌中所汲取的设计灵感,开发出先秦文化系列精品金饰,绮丽的外形、浓郁的书卷气息,在不经意中把我们带回金戈铁马的先秦时代。让人在观赏黄金首饰的同时,领略了源流不息的千年璀璨文化。

金凰在探究中国经典文化精髓的同时强调时代感,将视野放在不但能传承悠久文明,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时代主义精神的文化元素上,并将这些元素用贴近时代、契合潮流的设计理念加以升华,用精工细作地工艺水平为其表现,从而将文化黄金概念金饰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更为恢宏的艺术范畴。这就是金凰在2009年全新推出的艺术文化黄金概念金饰。

在今年的深圳珠宝展中,这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金饰得到了业内人士们的赞赏与并肯定,并使 “文化黄金”这一极具前瞻性的黄金首饰发展方向走向寰宇。

泉州著名文史专家杨清江曾表示,在泉州的婚庆习俗中,结婚时聘礼和陪嫁中有黄金是约定俗成的,但数量多少并无规定,一般都以实际的家境考虑购买数量。以往,泉州婚嫁中,夫家给新娘佩戴上项链、手链、手镯、戒指、脚链等黄金饰品,是为了将新娘“锁住”,安心在夫家生活。如今,普通人婚嫁时一般都会准备起码一对戒指、一对手镯、一条项链的黄金饰品,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则会多准备一些。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关系管理学院肖北婴教授表示,出嫁佩戴黄金是泉州婚嫁风俗,也是新娘传承家中财产的一种方式。女方家希望通过丰富的陪嫁让女儿在夫家能够有经济独立性和家庭地位。另外,陪嫁也是家人对新娘在未来发展和投资上的帮助。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通过夏、商、周三代,尤其是通过周代,基本上建立与固定下来,而到了秦、汉时期,则有进一步的发展。

一、婚龄

古人是主张晚婚的,认为一定要等性功能健全和发育成熟才能结婚。上一章虽述及《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岁始来月经;男子二八天癸至,即十六岁才开始遗精,如果这时“阴阳和”(即性交),则可能有子。但是这时性功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还没有进入合适的婚龄。女子要等到三

七二十一岁,始能“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男子要等到三八二十四岁,才能“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而长极”。所谓“肾气平均”,就是指性器官和性功能得到了均衡、正常的发展,性器官和性功能都比较成熟;所谓“真牙生而长极”,指人的最后一颗牙齿“尽头牙”长出,也表示人的身体已完全发育成熟。

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古代书籍中都提出过这个问题,在汉代与魏晋南北朝的许多学术书籍及医书中也强调这一点。

但是,到了汉朝,这“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理论在实践中受到了一些冲击,有一些行不通了。例如《论衡·齐世篇》中说:“《礼》虽言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法制张设,未必举行。何以效之,以今不奉行也。”

这种状况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封建社会中,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子早娶则家中较早地增添劳动力,似对发展一家一户的生产有好处;另外,封建的宗法制度十分重视子嗣,早娶则可能早得子、“早得福”。所以,虽然有些有识之士反对这种早婚现象,但收效不大。例如,汉朝有个学者叫王吉的说:“夫

妇,人伦大纲,天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民间有许多做法都源自经济发展需要,它是一些十分现实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现实性;而科学理论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带有很强的预见性。预见与现实之间往往有矛盾。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都会遇到这类问题。对此,固然一方面要教育,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经济上彻底解决,这当然不是一朝

一夕的事了。

汉代早婚现象的兴起,王室与民间皆然。查考《汉书》、《后汉书》,男子从十五岁至十八岁初婚者都有。如《后汉书·灵帝记》:“建宁四年四月癸丑,立贵人宋氏为皇后。”灵帝于建宁元年即位,年十二,那么结婚时年十五。《后汉书·桓帝记》:“建和元年秋七月乙未,立皇后梁氏。”桓帝是十五岁即位的,结婚那

年应为十六岁。《隶释》十五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云:“收从孙,即广延,立以为后。年十八,娶妇徐氏。”

查考《汉书》、《后汉书》,女子出嫁从十三岁到十九岁的都有。如《后汉书·昭德马皇后纪》:“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由是选入太子宫,时年十三。”《汉书·外戚传》:“宣帝求得外祖母王媪。王媪家本涿郡蠡吾平乡,年十四,嫁为同乡王更得妻。”《后汉书·曹世叔妻传》:“作女

诫七篇,其辞曰: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古诗《孔雀东南飞》:“十七嫁为妇,心中常苦悲。”《后汉书·光烈阴皇后传》:“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成当里,时年十九。”

需要提出的是,古人所统计的年龄,按中国旧俗为虚岁,即刚诞生就算一岁,诞生满一年即为两岁,所以实足年龄比上述的还要减去一岁。

男子相配,大率以男稍长于女为常。如《汉书·霍光传》:“光长女为桀(上官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昭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又《汉书·外戚·孝昭上官后传》:“昭帝始立,年八岁,安女入为婕妤,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这两段是说明了男女相差两岁,是为 “相配”。民间也是如此,《后汉书·循吏·任延传》:“洛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龄相配,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

二、婚姻途径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由于距上古时期还不算很远,男婚女嫁还有一定的自主权,但父母之命已日益加强,夏、商、周时代那种在有的节日里“奔者不禁”之俗在汉民族中已基本绝迹了。

在《汉书》与《后汉书》上记载了这样几件事:《汉书·张耳传》:“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请决嫁之。女家厚俸给耳。”

《后汉书·梁鸿传》:“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外黄富人之女尽管是他人建议,自己决定,但总是表明了对婚姻有一定的自主权。孟光之嫁梁鸿,不惟有眼光,而且是完全自主的。这种自主程度, 在宋, 明以后很少见了,即使有,也会受社会打击,被斥为“放荡”、“不规”、“有悖礼法”,而在汉代,还是时人异之,时人贤之的。

当然,以上这种现象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从秦、汉起,婚姻由父母决定,已逐渐演变为事物的主要方面。《后汉书·戴良传》:“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这个父亲有支配女儿婚事之权,对外也比较好说话。可是也有不好说话的父母,如《汉书·淮阳宪王传》:“赵王复使人顾尚女,聘金二百斤,博未许。”

《魏志·王粲传》:“粲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有时,长辈对子女亲事的看法有矛盾,但归根结蒂,儿女亲事还是取决于长辈。如《汉书·孝宣许后传》:“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当为内孝令欧侯氏子妇。临当入,欧侯氏子死。其母将行卜相,言当大贵,母独喜。张贺闻许啬夫有女,乃置酒请之,酒酣,为言:‘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广汉许诺。明日,妪闻之,怒。广汉重令为介,遂与曾孙。”再如汉高祖刘邦当初娶吕后,也有类似情况。吕后的父亲吕公看到刘邦的相貌,很敬重刘邦,说自己相人多了,没有人能及得上刘邦,要把女儿嫁给他。可是妻子吕媪发火了,她责问吕公说:“你一直说我们的女儿要嫁个贵人,沛县县令来求婚,你都不同意,怎么许给了刘邦这个小子?”吕公说:“这种事女人不懂。”结果还是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有时,男女的婚姻还由别的亲属插手干预决定,当然这种亲属要比父母更权威。例如汉朝的陈平年轻时娶不起妻,户牖有个富人叫张负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陈平,感到陈平相貌很好,气度也了不起,于是就要把孙女许给他。这个孙女命不好,嫁一个丈夫死一个丈夫,共五次。可是,张负的儿子不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

陈平,说陈平穷,又不干什么正事,县里不少人看不其他,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张负认为此人不会没出息,最后还是把孙女许配给了陈平。

如果男女的婚姻不通过父母,或不从父母命,那么父母是十分生气的。例如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事就是如此。临邛的大富豪卓王孙有次宴请宾客,司马相如应邀出席,在席间弄琴。卓王孙新寡的女儿文君偷偷地从窗缝看司马相如,十分倾心,于是在夜里跑到司马相如处,两人私奔至司马相如的故乡成乡。司马相如家

境贫穷,徒立四壁。卓王孙为此事大怒,说:“这个女儿这么没出息,我不忍心杀她,但一分钱也不能给!”人们劝他,他终不听。

无论是男女自行择偶,还是父母决定,选择的标准有哪些呢?

男方择妇,一是看重形相,当然所谓形相不光是美。汉朝有个有名的循吏黄霸,“少为阳夏游徼,与善相人者共戴出,见一妇人。相者言:‘此妇人当富贵,不然,相书不可用也!’霸推问之,乃其乡里巫家女也。霸即取为妻,与之终身。”二是看中女方的才。《华阳国志》卷十中说了这么一件事:“阳姬,武阳人也,生自寒微,父坐事闭狱。杨涣始为尚书郎,告归,郡县敬重之。姬为处女,乃邀道扣涣马讼父罪,言辞慷慨涕泣。涣恳告郡县,为出妻父,因奇其才,为子文方聘之。”三是看中女方的门弟,如《汉书·董贤传》说:“王闳妻父萧咸,前将军望之子也,久为郡守,病免为中郎将,兄弟并列。贤父恭慕之,欲与结婚姻。”还有贪慕女方家财的,如前面引述的陈平娶妻的事就是如此,陈平为什么接受张负这个守寡五次、人们都不敢娶的孙女呢?后人说是贪图岳家多财。

女家择婿,第一也是看男方形相,吕公之看刘邦,张负之看陈平,都是如此。《太平御览》 五百四十一引《吴书》说到吴国有个有名的大臣陶谦年轻时的事:“陶谦字恭祖,丹阳县人。甘公出,遇之途,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之,因许妻以女。甘夫人怒曰:‘闻陶家儿游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甘公曰:‘彼有奇表,后必大成。’遂与之,后为徐州牧。”二是重男方之贤与才,古人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史书所载甚多,如《汉书·张耳传》:“父客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后汉书·公孙瓒传》:“瓒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汉书· 列女传》:“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当然,少君之父是看中了鲍宣贫而好学,有志。《太平御览》五百四十一引《郑玄别传》云:“故尚书左丞同县张逸,年十三,为县小吏。君谓之曰:‘尔有赞道之质,玉虽美,须雕琢成器,能为书生以成尔志否?对曰:‘愿之。’乃遂拔于其辈,妻以弟女。”《华阳国志》卷十下说:“李燮,太尉固子也。父死时,二兄亦死,燮为姊所遣,随父门生王成亡命徐州,佣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

许多古人惜才、爱才,慧眼别具,识人于草莽之中,助人于穷危之际,这种赏识与帮助往往以联姻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没有什么不好。

在那个时代,联姻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带有政治目的,为了某种政治关系而联姻。《史记》七《项羽纪》说:“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后汉书·刘植伟》:“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世祖遣植说扬,扬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故以此结之。”

在秦、汉之际,指腹为婚的事也始见端倪,此风盛行于后世。如《后汉书·贾复传》:“复兆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总之,秦、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在婚姻的途径与目的上已日益鲜明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家法与父母之命越来越起作用,而门第之见也开始产生,从前面所引述的许多事例来看,门第相当的所占比例不少,这种重门第、重等级之风是封建社会的特征,而到魏晋之时达到顶点。当然,也有许多女家不嫌男方卑贱与

贫穷以女嫁之的事,一般说来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深入分析,其中有许多“此男当贵”,“此人必非终于草莽者”的看法与期望,带有一种以求有朝一日进入较高等级的希求。至于通过联姻以获取金钱还不太明显,陈平欲得五嫁夫辄死之女意在金钱,也只是后人的分析。古人联姻中以追逐金钱为目的的远不如今日,这可能是

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缘故。

三、婚仪

这个时期的婚仪沿袭过去的“六礼”,而且在贵族和平民中都日益普及了。如《艺文类聚》四十说:“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征,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请吉日将迎,亲谓成礼也。

但是,这一时期的“六礼”比之于古之“六礼”,繁缛得多,奢侈得多,以此来显示地位与财富,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淳朴的古风已逐渐丧失殆尽。例如,从汉朝起,百官纳采,用玄纁、羊、雁等礼物凡30种。《通典》五十八对此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后汉郑众百官六礼辞大略同于周制,而纳采女家答辞,末云:奉酒肉若干,再拜反命。其所称前人,不云吾子,皆云君。六礼文皆封之,先以纸封,表又加以皂囊,着箧中,又�皂衣箧,表讫,�大囊表之,题检文,言:谒表某君门下。聘礼物凡三十种,各有谒文,外有赞文各一首。封箧表讫,蜡封,题用皂帔盖于箱中,

无囊表,便题检文,言:谒箧某君门下,便书赞文,通共在检上。礼物:案吕玄纁、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欢铃、九子墨、金钱、禄得香草、凤凰、舍利兽、鸳鸯、受福兽、鱼、鹿、鸟、九子妇、阳燧。

以上这些礼物都要写上讨吉利的谒文,表明它一定的含义,这些谒文还表明当时人们的伦理观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典》五十八记载的是:

总言言物之印象者,玄象天,纁法地。羊者,祥也,群而不党。雁则随阳。清酒降福。白酒欢之由。粳米养食。稷米粢盛。蒲众多性柔。苇柔之久。卷柏屈卷附生。嘉禾须禄。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漆内外光好。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合欢铃音声和谐。九子墨长生子孙。金钱和明不止。禄得香草为吉祥。凤凰雌

雄伉合俪。舍利兽廉而谦。鸳鸯飞止须匹,鸣则相和。受福兽体恭心慈。鱼处渊无射。鹿者禄也。鸟知反哺,孝于父母。九子妇有四德。阳燧成明安身。又有丹为五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至于聘金,即纳征钱,是越来越豪华奢侈,甚至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汉官仪》说:“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汉书·王莽传下》说:“进所征天下淑女,立杜陵史氏女为皇后,聘黄金三万斤。”《后汉书·献烈梁皇后纪》说:“于是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聘黄金二万斤。”《宋书·礼志》说:“尚书朱整议:

汉高后制,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汉书·淮阳宪王传》说:“赵王复使人顾尚女,聘金二百斤,博未许。”

这种状况不仅在王室贵族中定为礼制,而且在民间也蔚为风气。如《汉书·陈平传》中叙述:“张负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由此看来,这种“门面”无论如何不能不要。《后汉书·任延传》中所述的任延因骆越之名不懂嫁娶礼法,就以官府的力量,按两千多男女的年龄差异,为他们配对。“其贫无礼聘,令长史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这也是风俗不可违也。

当时,不仅聘金甚巨,而且婚礼的其它方面排场很大。如《汉书·西域乌孙传》说:“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潜夫论》三《浮侈篇》说:“富贵嫁娶,车軿各十,骑奴侍僮夹毂节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

这种嫁娶侈靡之风在当时就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反对。例如前面所述的那个戴良,“嫁女,以竹方笥为严器”,陪嫁的只是疏衣、布被、竹笥、木屐。还有前面说过的那位因清苦但好学而被人赏识、妻之以女的鲍宣在这方面作风也很好,其妻少君嫁过来时,装送资贿很丰厚,鲍宣很不高兴,对妻子说:“你生长于富豪之门,习惯于修饰、享受,而我是生活贫贱的,对这些礼实不敢当。”妻说:“我的父亲因为你品德作风好,才叫我嫁给你。我既然做你的妻子,总按你的意见办。”鲍宣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志同道合了。”这位妇女就把华衣美服与侍从都退回娘家,换上布衣,和鲍宣一起归乡里。当然,在那种社会里像戴良、鲍宣这种人

是不多的。

在当时,闹新房的风俗已经兴起,宾客们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群书治要》引仲长统《昌言》说:“今嫁娶之会,棰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宜*泆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污风诡俗,生*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据记载,汉代汝南有个叫杜士的人娶妻,大家前来祝贺,喝了许多酒。

他的一个叫张妙的朋友在闹新房时开玩笑,把杜士捆起来捶20下,又把杜的手足高悬于梁,杜竟一命呜呼了。

四、几种值得注意的婚姻形式

秦、汉及以后的封建贵族、地主和前世以至封建社会的后世一样,多妻制颇为盛行,除正妻之外,还有小妾、**、傍妻、小妇、妾、下妻、外妇、傅婢、御平等许多名义,而且往往不止一人。如《汉书·元后传》:“王禁好酒色,多取傍妻。

”《汉书·孔光传》:“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乃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期去或更嫁。”《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臣畅小妻三十七人。”当时,如无子则买ae ,在民间也是寻常事,如《意林》及《太平御览》三百八十八又三百二十六引《风俗通》说:“陈留有富室,公年九十无子,取田家女为妾。”九十

岁还要买小老婆,这是多么畸形与丑恶!

这些情况,当然还是建立在男子统治与压迫女子、以女子为玩物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中间有许多丑闻秽事,如《汉书·王商传》:“耿定上书言:商与父傅婢通及女弟*乱。 ” 《汉书·夏候婴传》:“颇尚平阳公主,主与父御婢奸,自杀。”

《汉书·侫幸传》:“张彭祖为其小妾所毒,薨。”《汉书·淳于考传》:“许皇后姊孊为龙额思侯夫人,寡居。长与孊私通,因取为小妾。”至于《后汉书·赵孝王良传》说:“赵相奏乾居父丧私其小妾,坐削中丘县。”这是因为在父丧期内还

娶小老婆,触犯了封建礼法中的大忌,所以才受到了降职的处分,否则,在封建社会中多妻是完全合法的。

婚姻形式中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重亲。重亲就是婚姻之家再结婚姻,即所谓“亲上加亲”。重亲可分三种:姻家恒为姻家,婚家恒为婚家,还有姻家、家互为的情况(指《仪礼士昏礼记》的说法,女氏称婚,婿氏称姻)。这种情况,按历史记载,多实行于王室、贵族,当然民间也有,只是未具体地记载于历史罢了。由于亲上加亲,就结成了一个个颇为复杂的关系网,如《汉书·文三王传》:“梁荒王嘉薨,子立嗣。荒王女弟园子为立舅任宝妻。宝兄子昭为立后。”

至于下面一种情况就更复杂了。《后汉书·耿弇传》:“父况,及况卒,少子霸袭父爵。弇卒,子忠嗣。忠卒,子冯嗣。冯卒,子良嗣,一名无禁,尚安帝妹濮阳长公主。……隃麋侯霸卒,子文金嗣。女金卒,子喜嗣。喜卒,子显嗣。显卒,子援嗣,尚桓帝妹长社公主。……牟平侯舒卒,子袭嗣。尚显宗女隆虑公主。袭卒,子宝嗣,宝女弟为清河孝王妃。”

这种“亲上加亲”的婚姻,其实质是为了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扶持,相互利用,从而用重重的婚姻形式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关系。从这也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婚姻很少是爱情的结合,往往是以家族利益为前提的。

由于“亲上加亲”,结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网,婚姻有时是在同辈之间进行,有时却是在不同辈之间进行。这并不是由于疏忽,封建宗法制度十分严格,这是马虎不得的,只不过是家族利益超过了对辈份的讲究而已。

另外,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周制同姓不婚,而汉朝人结婚似不避同姓。

如《汉书·王诉传》:“诉薨,子谭嗣。谭薨,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由此看来,王莽和其妻是同姓。又如《通典》:“吕后妹嫁于吕平”,也是如此。

用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同姓联姻,并非不可,因为同姓未必有多近的血缘关系。但汉代的不同辈通婚,尤其是血缘关系很近的不同辈通婚,如亲母舅娶外甥女、姨侄娶姨母、表侄娶表姑母等现象很值得分析。可以从政治利益高于一切来考虑,还可能是古代血缘婚的回光返照。

五、绝婚与改嫁改娶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之际,绝婚(即离婚)与改嫁改娶之事甚多。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从中既可以看到封建礼法与贞节要求的萌始,可以看到男子以及整个宗法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又可以看到在绝婚与改嫁改娶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是显然不同于宋、元、明、清等后世的。

绝婚的第一种情况是男弃其妇,这样做有许多原因:一是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当然是一件大事。“无子弃,绝世也”,这正是七弃(或七去)之一。《东观汉纪·应顺传》:“顺少与同郡许敬善,敬家贫亲老,无子,为敬去妻更娶。”其实,无子不一定是女方的问题,这实在是很冤枉的。

二是口舌之故,即女方说“错”了什么话,闹了些家庭矛盾。例如汉朝的那个陈平,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不事生产,他的嫂嫂看不过去,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如“有叔如此,不如无有”等,陈平之兄知道后,就逐其妇而弃之。人云,这种做法也符合七弃(或七去)之一:“口舌弃,离亲也。”其实,这也是很不公正的。这

正像后来刘备所说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犹可补,手足断安可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中,自然是如此。

三是盗窃。七弃(或七去)之一是“盗窃弃,反义也”。其实,这种所谓“盗窃”,往往不是什么大事。如《汉书·王吉传》:“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这棵枣树是邻家种的,枝果伸到王吉家来了,王吉的妻子摘了一些给王吉吃,结果王吉为之和她离了婚,这真是视婚姻为草芥,视女子为草芥。

四是女性嫉妒。七弃(或七去)之一是:“嫉妒弃,乱家也。”这样离婚当然有“充分理由”了。《后汉书·冯衍传》上说,冯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任氏女又凶悍、又嫉忌,不许冯衍畜媵妾,而且虐待冯衍前妻所生的子女冯豹、冯姜,后来冯衍把她逐出了门。关于这件事,冯衍写了一封信给任氏女的弟弟任武达,说明原委,这封信在历史上颇为有名,人们常以此来教育女儿如何事夫,如何恪守妇道。

信云:

天地之性,人有喜怒;夫妇之道,义有离合。先圣之礼,士有妻妾,虽宗之眇微,尚欲逾制,年衰岁暮,恨入黄泉,遭遇嫉妒,家道崩坏。五子之母,尚足在门,五年以来,日盛岁剧,以白为黑,以非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尾,无罪无辜,谗口嗷嗷,乱匪降天,生自妇人,青蝇之心,不重破国;嫉妒之情,不惮丧身。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古之大患,今始于衍。醉饱过差,辄为桀纣,房中调戏,布散海外。张目抵掌,以有为无。痛彻苍天,毒流五脏,愁令人不赖生,念令人不顾祸,入门著床,继嗣不育,纺绩织纴,子无女工,家贫无僮,贱为匹夫,故儿之,莫不凄怆,曾无悯惜之恩。唯一起,武达所见,头无钗泽,面无脂粉,形骸不蔽,手足抱土,不原其穷,不揆其情,跳梁大叫,呼若入冥,贩糖之妾,不忍其志。计妇当去久矣,念儿曹小家无他使,哀怜姜、豹,当为奴婢,恻恻焦心,事事腐肠,汹汹藉藉,不可听闻,暴虐此婢,不死如发,半年之间,脓血横流。婢病之后,姜竟舂炊,豹又触泥涂,心为怆然,编谷放散,冬衣不补,端坐化乱,一缕不贯,既无妇道,又无母仪,忿见侵犯,恨见狼藉,依倚郑令,如居天上,持质相劫,词语百东,剑戟在门,何暇有让;百弩环舍,何可强复;举宗达人解说,词如循环,口如布谷,县幡竟天,击鼓动地,心不为恶,身不为摇,宜详居错,且自为计,无以上书告诉相恐,狗吠不惊,自信其情。不去此妇,则家不宁;不去此妇,则家不清;不去此妇,则福不生;不去此妇,则事不成。自恨以华盛时不早自定,至于垂白家贫身残之日,养痈长疽,自生祸殃。衍以家室纷然之故,捐弃衣冠,侧身山野,绝交游之路,杜仕宦之门,阖门不出,心专耕耘,以求衣食,何敢有功名之路哉!

这封信写得很生动,振振有词,凿凿有据,女方家族自然无话可说,当时的社会舆论也在冯衍这一边。当然,以今日的眼光看来,这也仅仅是一面之词,信中还不时流露出“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可能,任氏女确有许多缺点,但触犯丈夫的统治权,不许丈夫纳妾,危及丈夫的“权利”与“利益”也是原因之一。

五是女方德行差。例如《华阳国志·广汉士女赞》说,有个叫汝敦的人,兄弟住在一起,父母有些遗产,嫂子很想独占,汝敦的妻子很贤惠,劝汝敦都给他们算了,于是汝敦把田宅、奴婢都给了兄嫂,夫妻俩搬出去住了。有一次汝敦在耕地时挖出了一件金器,妻子劝他送给哥哥,夫妻就一起去了。嫂子见他们来,以为是来

借钱的,不给他们好脸色看;后来知道他们来送金器,又高兴得手舞足蹈了。这时,哥哥感悟了,出其妻,把家财还给弟弟。从这件事看来,这位嫂子贪心,似乎是个“小人”,但这位哥哥也很差劲,弟弟与家媳让出父母遗产,他竟也全部接收,不以为愧了。后来,虽然感悟了,为什么马上和妻子离婚呢?自己能感悟,为什么妻子就不能感悟,为什么不帮助、教育她呢?这又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在作怪了。

六是女方不得于父母,即没有把公婆侍候好,或是公婆对媳妇有偏见。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后汉书·鲍永传》:“永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后汉书·列女广汉姜诗妻传》上说:“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谨。母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尝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

”这两件事都很不讲理,鲍永的妻子只是在婆婆面前喝骂了一条狗,就被离弃了。姜诗的妻子更冤,她本来对婆婆很孝,婆婆喜欢喝江水,她常走六七里路去汲江水,有一天刮大风,她没能及时返回,婆婆口渴了,只是为了这件事,就被离弃了,这是多么违背人情、人性!

七是为了一时的政治关系而去其妻。汉朝大将班超就发生了这种事。《后汉书·班超传》说,当时有个大臣李邑初去于阗,畏敌如虎,又妒班超之功,于是上书皇帝诽谤班超,说班超拥爱妾,抱爱子,安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33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